数学小报资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小报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小报资料

数学小报资料范文1

我最喜欢的作业莫过于探究作业了。不用在数学的世界里列式解答;也不用在语文的海洋中写字思索;更不用在英语的天空上冥思苦想。

每周一老师都会给我们上探究课,有一次褚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家庭作业:搜集你家乡的资料。于是,我回到家,做完作业,就和妈妈一起讨论怎么做。上海的特色景点很多,又有悠长的历史文化,可我怎么向同学介绍呢?看着我苦恼的样子,妈妈和悦地对我说:“你可以到‘百度’去搜索,看你能找到什么需要的图片和资料。”听了妈妈的建议,我上网上输入“上海的特色景点和风俗”,结果,一下子跳出来很多信息,还有好多漂亮的图片呢!我和妈妈精挑细选,把我们要的资料都复制出来,还选了12张具有上海特色景点和风俗文化的图片。

我把资料和图片放在一起,一边请教妈妈看有啥问题,一边做着更合适的调整。妈妈在一旁问我:“你们老师是要做成PPT还是要拉出来做成小报的?”“要拉出来做小报的。”我兴奋地说。“哦,知道了,”妈妈温柔地说,“那我明天到单位里帮你打印出来。”

第二天晚上,妈妈回家后,把小报给我看,我觉得做的还不错。第三天早晨,我就把小报带到学校交给了王宜男,她把我的小报贴到了班级后面的学习栏地,那幅小报至今还贴在上面呢!

啊!探究作业令我快乐,探究作业开发我的动手能力,探究作业让我感到愉快,我怎能不喜欢探究作业!

数学小报资料范文2

【关键词】评价方法;数学;乐趣

一、操作考查

应用操作是智能转化、学习迁移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正确应用的主要手段。操作考查,是对传统的试卷考试的大胆改革之一。

如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内容的考查,以往单用试卷考查,有的学生可得一百分,而实际应用能力很差,对生活实际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及体积、表面积认识不清,缺乏实际计算能力。笔者认为应该改变一张试卷考查的方法,应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发给每个学生两张油画纸,让学生按下列要求操作:

(1)制作:1、做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纸盒;2、做一个棱长10厘米的无盖正方体纸盒;

(2)计算:分别计算这两个纸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3)应用:将正方体纸盒里装满黄沙,再到入长方体纸盒中,求长方体纸盒中的沙高是多少。在考查过程中学生饶有兴趣地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粘一粘、算一算,人人认真操作。这样考查不仅了解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二年级学完《小时、分、秒》这一内容后,我认为应该要求每个学生做一个钟面,并在钟面上根据要求操作,拨出时刻,读出时间,说出经过的时间等。在学完《米、分米、厘米》后,要让学生自己选用单位去量黑板的长,桌面的宽,铅笔的长,书本的厚度,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二、活动考查

即在学生学完一节内容以后,开展一次有趣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这种考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考查的实际效果。

例如考查一年级学生对《元、角、分》和《加、减法的应用题》的掌握情况时,教师就应适时地开展一次“我当小小营业员”的活动,“比一比谁付钱快,谁找钱快”。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定数量的“人民币”。教师公布练习本、铅笔小刀、橡皮等文具用品的单价后,由学生用钱去买文具用品。大家轮流当“营业员”,可由老师指定购买物品,也可由学生自定购买物品,老师或学生当场给“营业员”评分。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平时很少用钱,对10元,5元,2元的钱是什么概念都不懂,以至于做有关元、角、分的数学题目时,显得很迟钝。现在,通过开展这种活动,人人争当营业员,既接受了知识考查,又进一步知道了知识的用途,培养了学生日常实际应用能力。解决这类数学问题就一下子迎刃而解了。

又如三年级学生学完珠算加法、减法和珠算乘法后,可以特意请来一位学生家长(商店会计)做主考,搞一次“谁是优秀小会计”的竞赛活动,先给每个学生发两张发票,要求学生根据发票上的物品项目、单价、数量,算出总价,算好后记上时间,当场由“主考”评分。在这样的竞赛中同学们既紧张、认真,有轻松愉快,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创造考查

创造考查就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发挥才能的舞台,通过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创造、制作,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

如在考查统计图表这一部分知识时,我认为应要求学生制作一张统计表或统计图,形式和内容自己定,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制成统计图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生所制作的图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表美观,比以前试卷考查质量高。而且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子,学生自然也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数学小报资料范文3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下,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从实际素材引出数学问题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素材,一到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归纳整理,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研究。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再如,教学探索性较强的内容时,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 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设置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形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积累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一方面,应注意活动材料选择的自主性。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材让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进行试验,引导学生将圆柱形容器装满水倒入圆锥,可以倒三次;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也要三次才能倒满,体会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实验之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更重视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3倍关系,而忽略了“等底等高”这一前提条件。这就提示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供学生选择,使学生在更自然的状态系研究圆锥的体积圆柱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另一方面,应注意活动过程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给学生提供必要和具体的指导,但要注意给学生的活动预留足够的空间,特别是思维空间。比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根据情境列出13~9的算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具(如小棒、桃子图等),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计算13~9的方法。毫无疑问,由于情境图的启发以及学具操作的直观性,学生必然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之后通过交流实现思维碰撞。

三、灵活安排作业及批改

由于学生的治理水平、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在学习新知后,对知识的理解也必然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分层作业。通常,新授结束后,教师可以出示和例题完全雷同或略有变化的A类题,以及适当提升和拓展的B类题,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困生可以在模仿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优秀生可以在练习中深化认识,可谓各得其所。集体评议时,学生讲述解题思路后,教师优先请没有选择做该题的学生进行评议。布置分层作业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正确定位,同时还要鼓励学困生向困难挑战,使每个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完成作业后,通常是教师批改,我觉得,让学生互批作业也是可以实践的。可以让同桌互批作业,判断对方的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打上等第。互批作业,既给了学生再次思考的机会,又增强了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便于互相学习。比如,互批作业后的集体讲评,有的学生说:“我给同桌打了优加星,因为他的解题方法比我的更加合理、简便。”有的学生说:“我同桌的线段图画的标准、规范,值得我学习。”有的学生说:“我给了良好的成绩,虽然他的答案不正确,但是解题思路和独特,只是最后的计算由于粗心做错了。”学生们各抒己见,自主性充分体现。

四、参与丰富的课外活动

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习,能更大程度地体现自主性,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但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可缺少。

办专题小报。这样的形式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学习相对完整的一部分知识后,可以分小组出一份专题小报。例如,学习完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独立创作的方式,分别从我认识的轴对称图形、美妙的轴对称图形、自然界中的对称、建筑中的对称等入手,设计精美的专题小报。学生在办专题小报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知识面。

撰写小论文。小论文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情感等个别差异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并以日记的形式记载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过程。选题可不拘一格,但要小而集中,如纸飞机里的学问,“黄金分割”妙不可言、奇妙的正五角星……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

数学小报资料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24

一、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1. 新课导入的生活化。运用实例创设真实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或风土人情,或联系人们的吃、住、行、走就地取材。比如学习乘方时就可以以兰州牛肉拉面引入,因学生经常看到,比较熟悉,容易接受。

2. 教法选择的生活化。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下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有好多关于“用一个平面截一个三棱柱或正方体,可得到的截面是一个怎样的几何图形?”,对这个系列问题,题目繁多,靠课堂讲解困难较大,为了很好地解决此问题,我们采用了和生活最接近的一项措施,要求每一位同学回家将一洋芋等切为正方体,然后通过不同角度进行截切,让学生总结操作结果,对这一系列问题解决就容易多了。

3. 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学生在实际生活实践中能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一种体验。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情感体验。如在教材中多次提到的测量问题,很多的教学手段都是在黑板上进行,例子也仅局限在教材中,其实在课堂外就有看得见的例子,如旗杆、树木、建筑物、河宽等等,学生面对这些问题,通过学过的多个知识点,设计可行性的多种方案,让学生感觉到数学问题就在身边,解决的办法并非抽象。

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学完之后,结合课本图片中优美的剪纸图案,我们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请你设计一款剪纸,要求有一定意义,可以向家长请教,但必须自己动手,并用一句话表达你的剪纸的含义。学生拿到这个题目后,很动脑筋,有的查找资料,有的向老人请教,然后买纸,找工具,研究所剪花型,动手剪、刻,忙的不亦乐乎。来到学校后,我们又组织了组与组之间的评比,班与班之间的评比,并挑选有代表性的给予奖励。通过这个题目,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使他们在活动中加深了对中国古老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一举两得。

二、数学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1. 写数学日记。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运用,如给学生提出了数学调查作业,要求在休息日了解商场的打折销售问题和银行利率问题,写出调查报告,以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再如,在学习了三角形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运用实例。

3. 制作数学小报。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构思、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数学小报资料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开放性

数学开放性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以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操作或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作业模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改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作业的开放性,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下面是自己在开放性作业设计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游戏操作型

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通过游戏完成作业,从而享受学习乐趣,获取知识技能。例如,学习了“图形的全等”后,我布置了一个拼图游戏作业:

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动手制作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模型;然后,让学生将这两个模型拼成一个或几个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画出相应图形,并说出每个组合图中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对应”的含义,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一些常见基本图形,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识图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如,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后,我让学生利用扑克牌来玩“24点”游戏,即从选出的一摞扑克牌中任意抽取四张,用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符号及括号,将牌上的四个数组成一个算式,使结果为24。这样的游戏型作业,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材料搜集型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某一内容或相关主题,利用网络、平面媒体等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交流。

如,学习了“探索勾股定理”后,我让学生分小组收集勾股定理的相关材料,并进行筛选整理,制成手抄报或演示文稿,再利用活动课进行展示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学会了多种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的奇妙作用,而且了解了很多勾股定理的历史资料,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伟大,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调查分析型

对于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利用调查分析型的作业,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进行调查分析,以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例如,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学生家里使用方便袋的情况,了解白色污染对自然和人类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亲历了实地调查、数据整理和统计等工作,培养了开展科学小研究、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和兴趣,既获得了知识,也开阔了眼界,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白色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增强了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方案设计型

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在现实中应用广泛。学习这些知识时,我都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测量距离、高度或角度等的方案设计问题,如,测量河宽或河流两岸两点之间的距离(不可到达对岸)、测量池塘两端的距离、测量旗杆(或建筑物)的高度等。

学生要完成这样的作业,除了认真设计测量方案、积极动手操作、获取与处理数据、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还要保证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中激活思维、激感、提高能力。

五、综合型作业

对于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老师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引导他们归纳整理,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如,每个单元学习完后,我都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整理,布置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前后联系,设计制作数学小报。学生制作的数学小报版面精美、风格各异,多层次、多角度呈现所学知识,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体现出每个学生的独特思维。

数学小报资料范文6

一、巧用阅读材料,发挥素材的功能和价值

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史料的介绍、数学的发展演变、拓展延伸、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家的故事、古代名题、数学概念等。无论从拓展学生的视野,还是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活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等方面,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非常有益。

教学中,我们注意巧用阅读材料,对其灵活运用,适当加工,提升它的素材功能,让阅读材料灵动起来,使其更富生命力和使用价值。

1.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

阅读材料中有不少内容是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补充及拓展,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数学知识的历史原型。如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后的“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了我国货币的历史知识,使学生从货币产生的角度理解人民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2.体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

阅读材料中也有一些游戏性质的内容,利用好这部分内容,适时插入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游戏中发展思维。

3.演绎和感受数学文化

阅读材料中编排和渗透了大量的数学文化题材的内容,有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等,是学生品味数学文化和感受数学文化的重要平台,例如,《九章算术》的成就,《周髀算经》的记载,祖冲之与圆周率、刘徽与“割圆术”、算盘的发明等介绍,记载了人类特别是数学家们的不畏艰辛、勇于攀登的事迹,能让学生切实感受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献身、创新、求实、求真、奋力拼搏、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中明史、励志。

4.欣赏和感悟数学之美

数学不但有智育的作用,而且还有美育的功能。数学中的美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对它的欣赏。欣赏和追求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不竭动力。有些阅读材料从形式到内容无一不在地都充满了美,需要我们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用智慧深层次地挖掘其中的审美思想。

5.丰富学生的社会常识

阅读材料中介绍的知识与人们的生产实践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实用性,通过了解和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1页 “生活中的数学”放在了本单元后,介绍了机场行李托运的规格要求,旨在让学生感受长方体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增加一些生活经验,课前让学生通过咨询家长、上网查阅,进一步了解后,在课堂上汇报。学生不再为学数学而学数学,逐步学会形成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想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加强阅读基地的建设,丰富阅读途径

1.充实图书室资源

由于阅读资料篇幅小,内容简短,受课堂上时间的限制,有时满足不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图书室应该填充此项空缺的资源,针对数学课本中的阅读资料内容,丰富和充实相关数学图书资源,帮助和推动学生深入研究,拓展知识面,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数学专著,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等书籍,基本满足学生图书查阅和增加阅读量的需要,坚持每周开放,并安排专门任课的数学教师同读共研,随时进行阅读指导,组织交流,让图书室成为学生心灵熏陶、思维拓展、潜能集聚的乐土。

2.创办数学图书角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内容,结合阅读材料,精心挑选各年级数学书籍,在班级增设数学图书角,学生可以及时查阅,让数学阅读成为一种好习惯,变为一种常态化,为数学阅读提供时间保证,可以让学生随时交流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的体验,为孩子们学习数学拓展新的天空。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提高阅读兴趣和研究能力

1.丰富阅读展示形式

(1)举办数学故事会

对于阅读材料的收获,积极组织学生举办数学故事会,讲述数学家的研究探索之路,介绍数学史料,自编数学故事等,变静态的阅读材料为动态的研究展示材料,丰富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认识,最大效果地发挥其作用,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热爱学习数学,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写数学日记、办数学小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阅读展示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鼓励写数学日记,通过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栏目内容和查阅相关资料等,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记下来,把怎样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过程记下来;或者将研究历程、心得体会、感悟收获用数学小报呈现出来,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发挥好阅读材料的价值和功能。

2.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阅读材料不仅可以在课上进行介绍和欣赏,还可以延伸在课后,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阅读数学、了解数学、研究数学,开拓数学视野,进而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化需求。

有些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很爱钻研,但是有些阅读材料只是以介绍了解为目的,并不能满足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是“吃不饱”、“不过瘾”,老师可以成立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深入挖掘和丰厚阅读材料内容,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学生的思维插上力量的翅膀,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实践舞台。

3.上数学探究课

阅读材料中还有一些内容,课堂教学中没有时间展开,学生有兴趣或有必要去进一步了解和挖掘,可以单独上成数学研究课,专门引导学生去深入研究,去拓展、去弥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领悟地更加深刻,更清晰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