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从军行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从军行古诗范文1
古诗鉴赏是高考重要考查内容,未来的高考除了要继承以前命题的成功经验外,必然会不断出新,如古诗的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等就是高考命题的最佳突破口。其中,古诗的语言变形(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中的“词序错置”就极有可能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新切入点,如高考命题时,可以让考生判断并回答古诗中词序错置的作用,因此,广大备考者应予以特别关注。
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因关涉到句义的表达,不容许随意错乱。但这条基本原则,在古诗中却常常被打破,诗人们在不损害原意的原则下,可以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正常语序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为“故国神游,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诗人根据某种需要而作出的灵活调整,取得了绝佳的艺术效果。下面,笔者将就古诗语序错置现象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能对广大备考者有所帮助。
错置类型
1.主语后置。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其中,“夜归人”意为“人夜归”,主语置于谓语之后。崔颢的《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其正常语序应是“天上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将主语放到了句末。
2.宾语前置。杜甫的《月夜》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远在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的《贺新郎》中“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类似的有钱起的《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正常语序为“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林暗草惊风”意为“林暗风惊草”,这里主语与宾语互换了位置。类似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正常语序为“可怜门户生光彩”)。
4.定语挪位。定语挪前的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如不留意就很容易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类似的有刘叉的《从军行》“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正常语序为“闻横笛声不见人”),陆游的《昼卧》“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正常语序为“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等。定语挪后的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类似的有杜甫的《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正常语序为“锦官城花重”)。
5.状语挪位。如崔颢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中,“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类似的有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正常语序为“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的《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正常语序为“永忆江湖白发时归”)。
当然,古诗中词序变位的情况比较复杂,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就既有宾语前置,又有定语后置。
错置原因
1.合乎声律需求。
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因此,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往往要打破正常的语序,形成句中词语位置颠倒现象。如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按照正常语序应为“白日依山尽,黄河流入海。欲目穷千里,更上一层楼”,但为了合乎音律需求,诗人作了艺术处理。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 按照正常语序应为“寒江雪独钓”,同样为了合乎音律需求,诗人作了艺术处理。
2.合乎情感表达需求。
除了格律的限定之外,有些词序错置是诗人为了取得一定的艺术效果而有意为之的。这种错置,往往突出了某一部分词义,能给读者强烈的冲击,从而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限的审美情趣。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挪前而“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以及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再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若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 “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 、“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3.增加诗味,使之成为诗化的语言。
从军行古诗范文2
陆游《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绿树暗长亭,几把离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泡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在这首词中,阳关指的是“阳关曲”,又名“阳关三叠”或“渭城曲”,该曲取材自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篇绝句后来成为一首七弦琴歌,因取诗中“阳关”一词,再加之歌曲的三次叠唱,故名《阳关三叠》。因为《阳关曲》渲染的是离愁别绪,该词中作者“身是行人”,将别故人远去,又闻阳关曲,词人此刻的离愁更是愁上加愁。可以说,识得“阳关曲”就读懂了诗歌之离愁,所以“阳关”在古诗词中出现时往往是表离别的悲愁意象。
而在中国古诗词中还有另外一些古曲调,如“折柳曲”“何满子”“花”“行路难”“关山月”“梅花落”等,诗人将这些曲调也直接根植于诗词当中,构成情感表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折柳曲”也叫“折杨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杨柳”即曲子《折杨柳》,曲中所表达的就是送别时浓浓的惜别感情。
“何满子”――曲牌名,据传何满子是唐玄宗时的宫人,因得罪皇帝而被推出就刑。就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苍天白日黯然失色,然而皇帝却终不免其刑。因为何满子出色的技艺,大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相继为之赋诗。唐代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就是在说宫人本已幽闭深宫二十年,故乡亲人远在千里之外,乍然听得《何满子》,君恩寡淡与否自然在心中,焉能无恨无悲呢?了解《何满子》的曲辞来源,就能明白为何听得《何满子》就会“双泪落君前”。
“花”,源自于南朝陈后主《玉树花》:“玉树花,花开不复久。”所以花代表了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中即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所以曲辞多悲哀之音。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从军北征》李益)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名。诗人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中“梅花”系乐曲“梅花落”。同《折杨柳》一样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曲辞往往以傲雪凌霜的梅花为描写对象。诗歌中表现出听古曲“梅花落”的诗意,因笛子音调之特点,所以这样的诗句往往表现哀伤之意。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出自于汉乐府,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比如《塞下曲・饮马渡秋水》(王昌龄)、《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李益)、《塞下曲六首》(卢纶)等。“玉阶怨”亦属乐府古题,其内容则以宫怨为主,如李白、谢眺等都写过这一曲调的古诗。而这些诗歌都可以从诗题中一窥诗歌内容。
从军行古诗范文3
从军行
〔唐〕杨 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③。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④,胜作一书生。
注释:
①西京:长安。
②牙璋:古代皇帝调兵的符信。 凤阙:代指皇宫。
③龙城:匈奴名城。这里泛指敌方要塞。
④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
诗意: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里能够平静。
出征的将帅刚出了宫门,身着铁甲的骑士就直捣敌人的据点。
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黯然失色,大风狂卷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做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文人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首联表现了一个书生的爱国热忱。从景入手,即景生情,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由衷的爱国激情。颔联写主帅率军辞别京城,奔赴前线作战,以排山倒海之势包围敌方要塞的过程。一个“绕”字,显出铁骑威力无穷,把敌兵团团包围。颈联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渲染两军对峙时的紧张场面,声与色配合暗示鏖战方酣,表现了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尾联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作结,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整首诗布局精当,雄浑刚健,慷慨激昂,不愧为初唐边塞诗的上乘之作。
关山月
〔唐〕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意: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征战匈奴被困白登山,吐蕃觊觎中原的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
戍边兵士望着边城的景色,思念家乡,现出愁眉苦颜。
当此皓月之夜,推想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叹息,盼望远方的亲人早日归来。
赏析:
此诗是从一个戍边的士兵角度来描写、抒感的。一轮明月从东边天山上升起,出没在茫茫的云海中间。这昭月是从几万里之外的家乡,驾着长风,经过玉门关,经过天山,到达这荒寒的边地。这一片广漠地带正是历来汉、胡的交战之地,从汉代匈奴与汉军的争战到近时唐军与吐蕃之间的战斗,都在这里进行。将士们或者战死沙场,或者老死边庭,少有人生还。这位士兵面对皎皎明月、凄凉边塞,不由得思念家乡:当此明月之夜,家中的亲人也一定在高楼上思念自己,望月兴叹。
玄宗后期,开边未已,此诗或作于这一段时期,描写了征战之士思乡的愁苦之情。开首四句如一幅辽阔的边塞图景,气象雄浑,使全诗悲壮而不哀怨。
陇西行
〔唐〕王 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诗意: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走马便是十里,一扬鞭便是五里,漫长的路程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
这是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他传来了加急的军书,报告匈奴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镇酒泉。
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的痕迹,军中的烽火联系中断了。
赏析: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看,它属于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从军行古诗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情感丰富,同时蕴涵着高尚的思想内容,是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典诗词魅力的良好途径。笔者根据一线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做好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 一、吟诵品味,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大多是格律诗,具有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语言也凝练精确。教师可以通过吟诵品味带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在含义,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通过吟诵,一方面可以感受古诗词字句的整齐均衡,感受用词的平仄变化、押韵、节奏,品味其中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可以品味古诗词语言的凝练、精确、优美。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诗人易稿过程中用过的“到”“过”“入”“满”,通过比较,感受“绿”字用形容词作动词带来的色彩感和动感。此外,不同诗人的作品,在语言上具有不同的风格,如王维的清雅、李白的豪放、白居易的通俗,也可以通过吟诵来得到不同的美感。
二、启发想象,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大都注重意境的塑造,通过对诗词中意象的描写营造出意境,展现出画面美。意境是意象与情境、感情与景物的深入交融,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诗词中的意境进行想象,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例如,孟浩然的《春晓》,短短二十个字,通过对春眠、啼鸟、风雨声、落花的描写塑造出春日早晨的景色,读起来通俗易懂,但是让小学生领略诗中优美而略带感伤的意境,并不容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暮春时节的落花场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诗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想象的多感官融合中感受诗词的优美意境。而《江雪》《枫桥夜泊》《忆江南》等诗歌也可以通过诗配画的形式进行赏析,将视觉的感受与情境的想象结合起来,感受诗歌或苍凉、或幽静、或喧嚣的意境,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三、体验感悟,感受古诗词的情感美
情感是诗词的生命。古诗词中蕴涵着深厚丰富的情感,或思乡、或爱国、或感恩、或感悟自然,都是传统文化遗产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基础上,体验感受诗人表达的真切感受,接受真挚浓烈情感美的熏陶。例如,孟郊的《游子吟》展现了游子临行前母亲的难舍,表现了如春晖般伟大的母爱;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王昌龄的《从军行》展现了奋战抗敌、誓死保卫家园的爱国之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表现对大自然的憧憬与热爱之情……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让学生体验诗人高伟、深厚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功能。
四、分析探究,感受古诗词的思想美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诗词中也隐藏着作者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几十首古诗词,在内容上健康向上,思想上丰富多彩,或豪放浪漫,或寄情山水,或忧国忧民,或求真务实,都能够成为审美对象。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穿越时空,与诗词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接受思想上的洗礼,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例如,在教学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引导学生感悟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奋斗精神;通过对诗句“春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分析,探究伟大的奉献精神;而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词的审美价值,充分利用古诗词的教学价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从军行古诗范文5
1.边读边想,让学生在脑子里构织一幅图画。这首诗写了作者的所见所闻:第一二句写景,第三四句写人记事。碧绿的水草和落日的余辉在池水中交融,诗中的景致与色彩和谐搭配。在这美丽如画的村晚,放牛归来的牧童渐渐走进画面:一个顽皮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曲子虽然没有调,完全是随意吹出来的,但小家伙神态专注、投入。这幅生动的牧童短笛图,有人物,有性格,有音乐,充满了儿童生活情趣。写好有关这首诗的作文,可以提高学生对景物的描写能力及通过人物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能力。
2.抓住诗中的动词分析、想象,写好景物。
(1)第一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写近景。两个“满”字,一个写草,一个写水,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它们的不同,写出它们的特点。
(2)第二句“山衔落日浸寒漪”写远景。“衔”与“浸”两个字,把静态的山写活了,要学生好好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再想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写才能抓住特点,让这幅景动起来。
3.通过人物的动作,想象并写出人物的特点。
(1)第三句“牧童归去横牛背”,写牧童骑牛的姿势。“横骑”是怎样骑?就让学生用凳子试一试,从这个动作可以看出牧童的什么特点?
(2)第四句“短笛无腔信口吹”,写牧笛吹出的声音。牧童为什么会“信口吹”出不成调的笛声?这不成调的笛声是怎样的?从笛声中,你感觉到牧童怎样的心情?可以看出吹笛子的小牧童什么特点?
4.写话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牧童,读一读,再设身处地想一想。
在“读经典学作文”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跨越时空,驱遣想象。时间是一维的,以目前的时间为参照,它可以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时间具有不可逆性,但作为想象,我们不妨用时间交错的手法打开思路。比如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你生活在唐代,是《从军行》中的一名将军,想象军队是怎样突围的,感受一下几千人马浴血奋战的惨烈场面也未尝不可。
从军行古诗范文6
描写下雪的诗句1
1、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4、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6、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7、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杜甫《公安县怀古》
8、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连处士墓》
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1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1、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孟郊《苦寒吟》
1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3、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
14、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15、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16、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诗经小雅角弓》
17、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孟郊《商州客舍》
18、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19、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踏莎行》
2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1、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2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23、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南乡子》
2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26、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白居易《村雪夜坐》
2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9、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张义方《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
3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1、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2、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3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5、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6、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37、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3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9、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4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1、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李九龄《寒梅词》
42、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43、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4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5、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曹操《苦寒行》
46、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4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8、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49、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5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51、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日归旧山》
52、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韦庄《钟陵夜阑作》
5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54、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杜牧《独酌》
55、天山雪后海雪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56、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罗邺《早发》
57、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58、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雪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59、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
60、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描写下雪的诗句2
1、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2、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4、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5、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6、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9、俄而未霰零,密雪下。——谢惠连《雪赋》
10、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11、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12、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1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4、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
15、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16、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7、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18、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李白《紫骝马》
19、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屈原《九章》
20、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21、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2、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23、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24、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25、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王士祯《春不雨》
26、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张衡《四愁诗》
2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8、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杜甫《岁晏行》
29、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雪诗》
30、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1、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王逸《九思》
3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33、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34、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姜夔《暗香疏影》
35、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36、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37、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38、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姜夔《钓雪亭》
39、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屈原《九章》
40、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佚名《信南山》
4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4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3、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李白《折杨柳》
44、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45、江上雪,独立钓渔翁。——李纲《望江南·江上雪》
46、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47、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48、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49、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孟浩然《南归阻雪》
50、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51、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孔平仲《寄内·试说途中景》
52、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53、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刘禹锡《更衣曲》
54、秋冬雪月,千里一色;——苏轼《放鹤亭记》
55、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56、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57、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5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