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富春江景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富春江景色范文1
浙江省。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钱塘江干流在杭州市境内,建德梅城以上泛称新安江,自梅城以下,分别称为桐江、富春江、钱塘江。钱塘江两岸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省最重要的旅游线。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南部黄山地区的青芝埭尖,流经14个县市,注入杭州湾。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统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称钱塘江,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写的“之”字,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点,故称之江。现丰钱塘江或之江称全江。
(来源:文章屋网 )
富春江景色范文2
白山黑水
适合车型:防滑,有差速器锁的越野车
我们强烈推荐冬天的时候去白山黑水旅游,虽然这个主意有点疯狂,但在一片白雪皑皑中体验长白山独有的风姿不是很有意思吗?当然这种旅游不仅对车的要求比较高,也对您的驾驶技术提出了挑战,毕竟长期在南方生活的人,很少有机会试试在雪地上驰骋的感觉。但人的好奇心都是一样,越是没有试过的就越是有吸引力嘛。
富春江
适合车型:视野好的车
相信绝大多数人畅游富春江,应该都是坐着竹排顺江而下,其实开车去富春江沿着江水一路游下来,也是绝对的惬意。在一片绿树掩映中,不时有江水映入眼帘,山水一色中,打开车窗,享受山中充满负离子的天然氧吧,路上不时出现的小亭子都可以让你停下脚步,走下车来。如此自由而随性的游历,绝对会让你对富春江留下深刻的印象。
香格里拉
适合车型:空间大的多功能车
香格里拉被称为神的地方,雪山、草地、泸沽湖,最重要的是那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一路开着车,随时可以停下来,因为处处都是风景。最好找部适合露营的车子,带着足够多的补给,这样就可以在每个吸引你的地方停下来,静静享受属于你的与世隔绝。
内蒙草原
适合车型:SUV,有一定越野性能,又适合高速,最好有天窗
说到自驾游,就不能不提草原这样的地方,纵马驰骋是看到草原的第一念头,但在今天,开上一辆车也是不错的选择,像个现代的游牧民族一样,带着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出发吧。看到蒙古包就去打个招呼,热情好客的牧民绝对会告诉你最美丽的景色在哪里,晚上即便什么都不做,躺在车里看星星,便足够让你神往的了。
海南岛
适合车型:敞篷跑车
海南的确是中国最适合开车旅行的地方,东西两条高速公路把岛内的风景连成一线,全程不收费的高速公路绝对是过足车瘾的好去处,而随处可见的热带海洋风情,则让这种随意的驾车之游充满了意外的惊喜。当然如果您对自己的车技有足够的信心,那么海南也绝对是个适合飚车的好地方,超好的路况绝对可以让您尽兴而归。
江南小镇
适合车型:灵巧小车
绍兴、周庄、朱家角,所有和水乡有关的地方,我们能想到的旅行方式就是坐在乌篷船上穿越无声的水道,欣赏江南特有的风情。其实像绍兴这种可以开车的地方,开一部小小的车子,穿行在小巷之间,想喝茶就下车,看到路边的小吃就捧进车里吃个痛快,历史在车窗外灵动着,最好听听当下最时尚的音乐,一古一今,别有风味。
河西走廊
适合车型:越野吉普
河西走廊是中国古代西部一条重要的交通枢纽,即便在今天,这条交通要道依旧是那么令人望而生畏。沿途既有大漠戈壁这样壮阔的自然风景,又不乏历史人文景观,如果仅仅是从一个景点飞到另一个景点,那实在是浪费了如此浩瀚的戈壁滩,开车穿行其中,才能真正领略这条走廊的壮观;开车穿行其中,才能真正品味古人在这条走廊上的艰辛。
富春江景色范文3
20lO年3月14日,总理在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深情讲述了一幅名画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岸媒体一时聚焦,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位画家,一幅名画,顿时成为烁古耀今的文化热点。
黄公望的山水画,多以家乡常熟虞山、富阳富春江为写照,画格简洁明朗,平淡自然,笔法多变,着色淡赭,人称“浅绛山水”,意境“逸致横生,天机透露”。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快雪时晴图》、《富春大岭图》、《九峰雪霁图》、《江山胜览图》、《秋山幽居图》、《两岩仙观图》等,均系元代山水画代表之作,“大痴画格超凡俗,咫尺关河千里遥”,就是后人对他画格的称道。
大半辈子浪迹江湖的黄公望,在其耄耋之年,历时7年,积半生画艺之精湛,发夕阳残生之余辉,呕心沥血,创作了《富春山居图》,这是画坛艺林的佳话,也是画家生命的绝唱。
富春江景色范文4
【关键词】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剩山图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259-01
一、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最近,在媒体上有一部电影炒得很热《富春山居图》,本来以为是一部讲讲黄公望游富春江的创作经历,或者是说说黄公望本人的生平故事型电影,结果都不是,在大跌眼镜之余,我拿起了美学大师蒋勋著的《富春山居图卷》仔细的端详了起来,顿时让我对《富春山居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愿意去解读一下这张巨作。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在八十二岁在富春江创作的,近山线条的梭擦,远山淡墨渲染,两岸的树木石头错落有致,变化及为丰富。
《富春山居图》原画是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幅近七百多厘米的长卷,古代观赏长卷的方式与现代不一样,我们看长卷都是在博物馆里面全部打开陈列于柜中,观众一边走一边看,然而在古代,通常是拉开一段,右手慢慢收卷,左手慢慢展放,视觉永远和两手间不到一百厘米,有时看得快,有时看得慢,根据看客自己喜好来控制,这种重叠,移动的浏览方式,无疑是把中国画中多点透视和长卷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二、从《富春山居图》的六段来分析
第一段《从剩山图》可以看到黄公望最初作画的构图动机,从一座项天立地的大山开始,长篇巨作,有一种震慑人视觉的效果,峰峦圆浑敦厚,不露锋芒,层层叠叠,使用了黄公望最具特色的“长披麻梭”的笔法,以毛笔中锋向下披刷,形成厚实土壤质地,山岚雾气迷离,表面出云雾湿润的感觉。《剩山图》由近,中,远三座山头都有明显的矾头,小山石堆,矾头间浓墨密聚点苔,在淡墨的风景中形成了醒目的视觉聚焦。
《富春山居图》中第一段墨色最美,墨色很浅,像透明的水纹,穿插在山林之间,黄公望的《写山水决》数次说到“墨法”: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类似于西方的素描,
《富川山居图》从第一段开始是由一个很好的构图开始,顶天立地的构图一路向左下倾斜,视觉从大山转移到一带丘陵的中景,在加上一抹淡墨犹如云雾缭绕。突然视觉压低三分之二高度都是留白,长达三十厘米。可惜精彩的留白上面被乾隆皇帝命令大臣压上了梁斯诗正写的长跋。二十余行楷书压在留白上面,堵住了画面空灵的透气点,成了一大败笔。
第二段是《富春山居图》的主题还有一段《写山水决》与之对应:山头要折搭转换,山脉皆顺,此活法也。众峰如相佴逊,万树相从,如大军领卒,森然有不可犯之色。第二段的走势正如《画山水决》所说的群山以中间的山峰为主峰,主峰用长披麻梭法构成正三角,厚实不可撼动,四周有小山峰相互围绕,感觉如同君臣,帅卒的感觉。所有树木的长势也是依据山的形态变化而变化的,山间的流水人家,都是可以小路通达。山谷之间绝处逢生,此画中到处充满了易经伦理的意象。
第三段的开始是由第二段结尾处山头向左转折引入的,黄公望用浓墨细笔勾勒出水波,水波的凌动是长卷中的细微之处,可以体现画家的功底,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时墨色减少,一段草泽的引入再把大山推后,一大串连绵的大山全用长笔直梭,用尖锐的直笔点苔,仿佛春夏入秋的感觉,大山隔水相望,远近之间环绕出一大片水湾。一片松林下面有一小亭,亭中之人与远处缓缓驶入的渔翁遥相呼应。江水连城一线,黄公望一根线条持续绵延在空白间,构图之简洁放在当代的“极简主义”里面依然可以傲视古今。
第四段,是全卷笔墨最少的一段,基本构图就是一根水平线通过空白,还原出山水最原始的本质。这一段的建筑物也是轻描淡写的概括了一下,寥寥几笔看不出是什么朝代的建筑,一点小土坡,几株小树,几点苍台。一段河流,一处河岸,一座横桥,那种荒凉似乎到了深秋逼近冬天的感觉。
第五段结合其上面的四段感觉像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又似乎是黄公望的一种印象,从第四段的平坡浅冈到第五段的一片平沙,是全卷最长的一段留白天高水阔,江水清澈,高耸入云只是一个回忆,此处的留白论证的是黄公望画论里面的“阔远”或许只有阔远才能表现出水口的一望无际的视觉平移。写《山水决中》说:山水中,唯水口最难画。水天相接,空白成了视觉的主体,画论里面的,平远,高远,深远,都表现不出此时的景色,在平旷的沙滩近处,留白处有两艘扁舟并行在江上,长卷开始时右向左,接近尾卷两舟由左而右,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到了末尾还来一段结束。此时小船回航,周而复始。
富春江景色范文5
季薇
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
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
在图画音乐和诗歌里,有许多描写雨的佳作。线条色彩和音乐旋律,空灵剔透。
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雨伞仿佛是风帆,在雨色蒙?芍性馗≡爻粒灰蚕褚恢恢淮蟪岚颍??衔鞅保?薇呶捋螅?蚍缢拇ζ?健
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
——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教人幻想。
记得杏花春雨的江南,雨点敲打着船蓬,雨中也有梨花的幽香。记得西湖的夏雨,元气淋漓,满湖荷叶被打的笃笃地响。记得天目山的秋雨,重雾深锁,万木萧萧,撑天的松柏经雨洗涤,显得格外苍劲。记得富春江的冬雨,如泣如诉,两岸茅屋炊烟阴阴沉沉,像一幅染湿了的铅笔画。
细雨微风的夜,适宜读诗和散文。狂风暴雨的夜,则宜恐怖神怪小说。要不然,便邀几位知己,泡几杯浓茶,买一包花生米,点上一支洋烛,又当另有一番情趣。风雨更宜怀人,怀人常不寐;一声风一声雨,都似离人低诉。
那年夏天,和友人在春秋阁小坐。那时候,菱角已经成熟,莲池潭上,乡人驾着小船,忙于采摘;天空的白云,和水面的白鹭相映成趣。阵雨骤来,如万马奔腾;半屏山忽然不见了,只有密密的雨,密密地替莲池挂上了珠帘。阵雨里,那些采菱角的船,依然从容地游移摇荡。船上的人连蓑衣也不穿。
台湾南部雨量不多。尤其是高雄,灰土漫天;树枝树叶上厚墩墩地堆积着尘埃,经阵雨一淋,苍翠碧绿,焕然一新。雨后的寿山,妩媚地俯视默默的爱河;银鳞似的水波也被青青的山染绿了。
富春江景色范文6
北京钓鱼台
在北京西郊,有一个湖光潋滟、绿荫蔽日的去处,那就是玉渊潭公园。当你漫步在公园东侧林荫道时,如果留意的话,会看到一座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青砖楼台,正面嵌着3个大字―钓鱼台。这就是北京钓鱼台,古称完颜钓鱼台。北京钓鱼台建于金代,迄今约800多年的历史,是首都著名的园林古迹之一。
古时,钓鱼台是皇太子的读书之地。公元12世纪末,金章宗完颜常到钓鱼台垂钓,并建钓鱼台。故后人有“完颜钓鱼台”或“金章宗钓鱼古台”之称。当时著名文人王郁(字飞伯)曾在此隐居,有诗云:“金主銮舆几度来,钓台高欲比金台。”
元初,当朝宰相廉希宪曾在钓鱼台修建别墅,名为万柳堂,也称花园村。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钓鱼台随之成为内宫庄宅。《明一统志》:“钓鱼台在府西花园村。台下有泉涌出,汇为池,其水至冬不竭。”后来,万柳堂被毁,万历年间,皇戚李戚畹又在这里修建别业。“花石遗墟入战国,蓟门衰草钓台孤。”指的就是明末清初钓鱼台的景况。
乾隆盛世时,清廷对钓鱼台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接连建台、榭、轩、斋、亭、阁等十余所;特别是把钓鱼池疏浚成湖,从香山引来玉泉山水,经玉渊潭,与湖相通,转而东入惠河,为这座古代园林大大增色添辉。
乾隆亲题“钓鱼台”和制诗,分别刻于台西、东门额石匾上,诗云:“钓鱼台水别一源,伙于台下涌冽泉。亦受西山夏秋潦,漫为沮洳行旅艰。迩来治水因治此,大加开拓成湖矣。”诗中浚治成的湖,就是玉渊潭,修建的行宫就是钓鱼台。
在当时建造的建筑群中,就包括这座青砖高台钓鱼台。这座行宫主要是皇帝每年由圆明园到西陵、天坛、先农坛祭祀时,途中进膳、小憩的落脚之地。
道光以后,钓鱼台日益荒凉。直到宣统时,溥仪将其赐给他的老师陈宝琛,才又做了一番修整,为游观之地。直到1911年清王朝后,百姓才得涉足之机。鲁迅的手稿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下午同母亲游阜成门外钓鱼台。”
解放后,钓鱼台旧园面貌一新。现在基本上保留了清代行宫的原貌。园门东向,垂花门悬有同乐园匾,入园为小院,养源斋坐北朝南,五楹歇山顶,南面叠石为山,淙淙溪流在斋前汇为一池碧水,池边假山上有一亭,院内回廊围绕。斋西有池,临池北岸建有三楹敞轩,为潇碧轩,传为帝王垂钓之处。西有小山,上有方亭,垂檐四角攒尖顶,为澄漪亭。望海楼位于澄漪亭西北,登台俯视,玉渊潭秀丽景色尽收眼底。
姜子牙钓鱼台
姜子牙钓鱼台,位于陕西宝鸡溪河畔的伐鱼堡南,北距宝鸡15千米。相传为姜子牙从政前的隐居垂钓之地。
姜子牙,商末东海人,周文王出猎,与他在渭水之北相遇,一见如故。文王曰:“吾太公望之久矣。”故号称太公望,以为辅臣。他足智多谋,深通韬略,以72岁高龄出仕辅佐文王,多有建树。文王死后,继续辅佐武王灭商,建立了西周。因功封于齐,为齐国始祖;并经周天子特许,享有代天子征伐诸侯的权力。因此,传为他当年得遇文王时的钓鱼台,也格外有名。
该钓鱼台地处两山之间,四周奇峰叠嶂,松柏苍翠。溪水从山间潺潺流过,水旁有一巨石,石上有双膝跪坐和放置钓鱼杆留下的痕迹,传说为姜太公垂钓之处。石下激流直泻,浪花四溅,名云雾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就源于此地。
台北边有一巨石,高约3米,上刻“孕璜遗璞”4字。此石顶端高大平坦,底部小巧尖锐,锥立河中,千百年来巍然不动。相传,它出自姜子牙所钓的一条鱼腹之中,被姜子牙顺手丢在此处。因此,被称为“丢石”,又因其形状像大鹫,故又被称为大鹫石。
台西边有太公庙,是为奉祀姜太公而修建的。太公庙西又有文王庙,相传文王请太公时,太公坐于车上,文王亲自拉车于此地。后人为作纪念,遂建此庙。
姜子牙钓鱼台,还有说在今陕西咸阳市西渭水滨,又说在今河北南皮县西。史料证明及多数学者认为,姜子牙钓鱼台是在宝鸡市溪河畔。
相传,姜太公钓鱼用的是直钩,直钩何以能钓上鱼来?有《钓鱼谣》云:“直钩垂钓你别笑,鱼儿排队把钩咬。不是太公本事大,一枚大印手中操。”以钓写人,以鱼喻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歇后语给我们留下了有关钓鱼台及姜太公钓鱼的无限遐想。
严子陵钓鱼台
“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唐代高适)”。唐骆宾王《应诰》称:“余以三伏辰行,至七里濑,此地即新安江口也,有严子陵钓矶焉。”钓矶,即严子陵钓鱼时所坐的岩石。
严子陵钓鱼台,地处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的大桐洲,离县城15千米,是东汉隐士严光(一名严遵,字子陵)当年垂钓的地方。台下是七里泷峡谷,登山俯瞰,江流潆洄,白帆点点,景色秀丽。
据《后汉书・严光传》记载,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于富春江躬耕渔钓,不应光武帝刘秀征聘。因此,受到历代诗人墨客的赞美。李白诗云:“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韩诗云:“严光一唾垂紫,何胤三遗大带红。”诗中说,严光不肯做官,表现“此翁”轻视官爵与富贵。爱屋及乌,古今人赞誉严子陵,自然喜欢他垂钓过的钓鱼台。
富春江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漂碧,千丈见底”的美誉。富春山高150米,逶迤35千米,屏列江湄。山半有两磐石,耸立东西,俯瞰大江,各高近70米,有蹬道可上。东为严子陵钓鱼台,西为谢翱台。谢翱,为文天祥部下。文天祥兵败,他曾携酒登西台,哭奠文天祥。两台各有石亭一座。
钓鱼台楼阁亭宇,粉墙黛瓦,建筑别致,林茂幽静。钓台不通公路,往来唯仗舟楫。站在钓鱼台,可见下游1968年建成的富春江水电站,大坝巍然,昔日的激流险滩化为波光粼粼的平湖。
坐在钓鱼台青轩,品尝被茶神陆羽评为天下第十九的桐庐严陵滩水沏的香茗,耳边是导游讲述钓鱼台及严子陵淡泊名利、高风亮节的故事。
历史上,自宋代以来,严子陵祠曾17次重建。李白、杜牧、朱熹、陆游等在此留下诗文。宋代诗人范仲淹还在钓鱼台建祠,并赋诗赞曰:“先生不入云台象,赢得桐江万古名。”
1983年,在严子陵钓鱼台遗址,又重新修葺了严子陵祠、客星亭及牌坊。
台湾钓鱼台
台湾钓鱼台,即台湾附属岛屿,在台湾岛东北,面积约5平方千米,主要由火山岩组成。岛上盛产山茶、棕榈、仙人掌、海芙蓉及珍贵药材,是我国东海的一个渔场,台湾、福建等我国沿海渔民常到钓鱼台周围捕鱼,上岛采药。其周围一带海底石油资源丰富。钓鱼台在我国海域之内。
《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中这样表述:钓鱼台,即钓鱼屿。钓鱼屿,一名钓鱼台,即今台湾附属岛屿。,今属台湾省,在台湾东北约100(1等于1852米)处,自古以来为我国领土,是我国东海的重要渔场之一。由此可知,钓鱼台、钓鱼屿、,不过是同一个地方的不同名称罢了。
作为我国的固有领土,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刊行的《顺风相送》一书,已有关于“钓鱼屿”的文字记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绘制有沿海山沙图,其中标明罗源县、宁德县所辖沿海诸岛就有“钓鱼屿”、“黄尾屿”和“赤屿”等。可见,早在明代,为防止倭寇骚扰,我国就已将钓鱼列岛纳入官方版图和海上防区,实施有效管辖。嘉靖年间的官员陈侃在《使琉球录》中也称“”为“钓鱼屿”。
我国习惯把钓鱼屿、称为钓鱼台,这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与庄子钓鱼台、姜子牙钓鱼台、严子陵钓鱼台等一脉相连;钓鱼台之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其名文雅优美,故官方文献多用此名,文人墨客也爱用此名:“结茅只约钓鱼台,溅水鸬鹚去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