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秋休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秋休假范文1
休闲是一种文明生活方式和健康向上的消费需求,也是人们获得幸福体验的一种方式。中国人的休闲情结古已有之。1500多年前田园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流传至今,可是那种怡然、闲适意境在时下社会却多被高强度、快节奏的感觉所取代。相关学者认为,中国人像上紧了发条一样的工作状态,是由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人们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如何提高经济收入上,对休闲有所忽视。另外“工作―赚钱―消费―工作”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休闲和快乐生活。为了改变这一现象,2007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培育休闲消费热点。当年9月,国家旅游局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订国民旅游计划”。2009年,国家旅游局在山东、广东、江苏、浙江4省开展试点,率先启动“国民休闲计划”工作。2009年2月,广东正式推出国民旅游休闲计划,鼓励员工在“五一”前后带薪休假,连同“小黄金周”形成事实上的长假,以拉动内需。资料显示,该计划启动后,2010年广东实现旅游总收入3804.1亿元,同比增长23.98%。山东则在2009年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全民休闲。江西虽非试点省份,但几乎与广东同时《江西省居民休闲旅游三年行动计划》。
资料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休闲就进入大众化阶段,超过5000美元时休闲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过去六十多年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达4000多美元,部分经济发达省份超过6000美元。国家旅游局2010年底就曾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增强和普及国民休闲意识,提高国民休闲参与度,推动旅游发展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2011年6月10日,国家旅游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的2011年《休闲绿皮书》指出,未来五年将是中国旅游、体育、文娱消费等休闲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的《2010~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提出国民休闲发展的8个方面19条建议,其中就包括努力保障职工应有的休息权利,推动现有假日制度的落实,并积极研究假日制度的进一步优化;注意休闲市场供给的培育,逐步满足多层次消费市场的需求;充分考虑休闲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需要,并努力使居民的休闲利用更加便捷和宜人;进一步普及健康向上的休闲理念,对缺乏休闲意识和休闲技能的居民给以恰如其分的辅导等。
1. 休闲理念薄弱,大多数人“不会玩”
中国休闲产业发展很快、前景光明。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公民的休闲意识和休闲活动才刚刚开始,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休闲观念落后、休闲供给不足、休闲方式单一,制约了休闲产业的健康多元发展。二、由于工作时间长、繁忙度高、睡眠偏少,中产阶层的休闲时间并不充裕,休闲满意度偏低。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状况近年来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有调查显示,中国中产人群中“近九成认为自己过劳”,80%以上的人感觉到工作压力大,甚至有28%以上的人认为压力已经逼近极限。休闲资源不均衡分布问题也十分突出。相关专家率领的课题组通过对北京部分城区农民工的调查发现,大多农民工日常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生活中的文化精神消遣、传递他们诉求的渠道等几乎为“零”。中国拥有农民工约2.4亿人,为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专家呼吁,让农民工也有条件享受休闲。
2. “带薪休假”多成“纸面权利”
带薪休假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199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5条就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国务院于2007年12月7日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带薪休假,可以保证劳动者体面劳动,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带薪休假有着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期,有利于更多的人腾出时间与家人团聚,尽享天伦之乐。此外,带薪休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但对大多数职场人来说,带薪休假制度至今仍然“可望而不可即”,成了“不通电的空调”。一些单位的职工由于担心丢掉“饭碗”,一般都不会向单位申请休假,而且由于单位性质的不同,带薪休假呈现出明显的“旱涝不均”。机关事业单位、外企等大型企业相对规范,带薪休假实施得较好,但一些商业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员工甚至连正常的双休日也无法保证,带薪休年假更成了“奢侈品”。中国社科院和国家旅游局2011年6月10日的《2010~2011年中国休闲绿皮书》显示,33.1%被访的北京居民表示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17.85%的被访者没有固定双休日。有专家指出,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来看,“被全勤”更多的反映了劳资双方力量的博弈。企业基于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要求而在合同或制度中规定了带薪休假,而资本的逐利性又决定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力成本。“被全勤”无疑是劳动者权利受伤的注脚。
2011年7月30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了“带薪休假”全球排行榜,排名榜首的是巴西和立陶宛,假期总时长为41天,法国每年共有35天的带薪假期,美国、新加坡则为25天,中国以21天排名垫底。
(CNN)的“带薪休假”全球排行榜的前五名和后五名
【图表说明】该榜单以“一周工作五天,拥有十年的工龄”为样本,选取了包括法国、日本、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中国大陆在内的39个国家及地区进行统计,其中,中国大陆以11天法定假日、10天带薪假日,总数21天居于末位,而且,10天的带薪假日数量也在全部39个国家及地区中垫底。
对此,相关学者专家建议,政府可以将假日改革和我国国民的切身需要以及休闲产业政策、休闲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积极推动和引导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同时实现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扩大内需的双重目标。具体可以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就政府层面而言,首先应继续完善带薪休假制度,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使企业减少对劳动时间的依赖,逐渐落实带薪休假,争取在5~10年内实现90%以上企事业单位的带薪休假;其次,适当延长春节休假时间也可以考虑增加元宵节假日。企业层面上,休闲业企业应积极开发新的、老百姓喜爱的休闲产品,同时要加强对休闲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个人层面上,人们应该改变一些老的观念,为了身心健康,应更多的参加有意义的休闲活动,适当的多投入一些休闲时间和休闲消费。
3. 休闲产业蕴涵巨大商机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休闲行业每年创造的产值大约在三万亿美元左右,其中,美国旅游业每年的产值就达6210亿美元,提供了1000多万个就业机会。美国人用1/3的时间、1/3的收入、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中国距离这一水平还有一段距离。《2010~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指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休闲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休闲产业需求多元化将给国内外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中秋休假范文2
摘要:假日制度与旅游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假日实施已有一年,正确看待新假日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对旅游业因势而变、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解读我国新假日制度,分析其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关旅游业发展建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假日;文化旅游;旅游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5007602
1引言
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一次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假日列入我国法定假日范围。至此,我国休假制度形成“1+2+5”模式,即1个带薪假期,“十一”、春节两个七天黄金周,以及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为期三天的长周末假期。
首次将传统假日列入法定假日,取消已实行了十个年头的“五一”黄金周,从法律高度规范劳动者的带薪休假权利等都使这次假日调整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到2009年,新假日实施已有一个多年头,正确看待假日制度调整及其影响,是旅游业因势而变、取得更大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假日制度不断完善的题中之义。
2解读新假日制度
2.1我国传统假日的不足
(1)“黄金周”集中休假,黄金十年,喜忧参半。“黄金周”给我国旅游业带来了黄金十年,以“五一黄金周”为例,从2000年开始正式实施起,除2003年“非典”影响外,旅游人数每年均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旅游人数连续多年超过一亿,为旅游收入的增加、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内需、促进旅游业繁荣做出巨大贡献。但过于集中的休假的弊端也随之逐渐显现:旅游服务品质下降,旅游景区承载负荷,旅游接待能力不足,环境破环等,对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文化关注欠缺。我国节日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是我国较之西方节日文化的欠缺和不足。对我们民族传统节日和洋节关注的冷热差别让我们不得不遗憾。
(3)二元结构长期存在。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居民对于“五一”、“十一”十分看重,将其作为节日重点;而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过着与安排农耕、农种有着密切关系的“二十四节气”以及民族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清明节等。另一方面,我国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存在着分割,民间对于“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有着约定俗成庆祝方式,老百姓成为民间传统节日保护的主力,而长久以来,国家法律未给与其相适应的法律地位,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我国假日的完善产生不利影响。
2.2新假日文化意义
(1)新假日实施有利于增进民族传统节日认同感,促进传统节日传承和保护。
我国传统节日一度面临内外双重压力。一方面,中秋、春节这些曾在中华民族历史扮演重要角色的传统节日越来越淡出我们的生活,所以很多人感叹年味儿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的大行其道,而这一现象在年轻人中表现更为明显。与我们的做法不同,韩国对于这些传统节日给与了充分的重视,当其将端午节这一我们中华民族一直都想当然的节日成功申报为世界遗产时着实给了我们一个不小的冲击。另一方面,在传统节日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节日内涵也悄悄发生着曲解和异化。传统节日孕育着人们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美好热爱之情,但如今传统节日多数面临着商业狂潮的侵袭,商家大打节日牌,推出各种早已背离传统节日的节日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各种商品,天价月饼,天价年夜饭层出不穷。传统节日的过度市场化让节日内涵日益被淡化,对其文化传承造成了非常有害的影响。
一项关于新假日实施情况的200份调查问卷中,有40.5%的游客认同现行假日制度的优势之一是有利于传统民族节日的保护。新假日首次将清明、端午、中秋列入法定假日,给与了这些长久以来是通过民族情感来维系的节日以法律地位,同时,伴随假日法定化应运而生的一系列节日、民俗体验性活动,加上旅行社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将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更加深刻的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新假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节日背后伦理文化发扬光大,促进社会稳定。
五千多年的中华悠久历史和辉煌的农耕文明孕育的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与我国伦理文化相得益彰。清明节,祭拜祖先,缅怀先人,通过祭祀来感恩自然和祖先,传达孝道;端午节,通过赛龙舟、吃粽子这些传统活动来纪念爱国勇者屈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中秋节,国人对于家庭温情、和谐圆满的追求的集中体现,“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提供了一个亲情维系的纽带;春节,尤其是除夕,不仅是团圆之日,同时以守岁辞旧迎新,体现我国劳动人民对生活美好的盼望和祝福。对于一个自古以来便将伦理看作道德准则的民族来说,如何将其积极意义发扬光大是我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新假日正是思考的开始。
2.3新假日经济效应
(1)促进短线游、国内游市场的繁荣,促进内需扩大。根据调查显示,大假变小假后,旅游者约半数以上会选择去居住地远郊或其他本市相邻地区旅游,而选择远距离出游、国外游的游客比例明显低于短线游。由于短线游有时间短、花费相对低的特点,因此在大假变小假,假期更加分散的状况下,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它更加有可能成为旅游者的第一选择。
(2)促进旅游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随着旅游者的逐渐成熟和我国旅游业发展不断深入,单纯的观光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在假日制度调整的背景下,各种体验游、节庆游、民俗游等极有可能成长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相对于传统“黄金周”人挤人的走马观花式旅游,更多新的旅游需求将会被创造。
(3)缓解出游压力,平衡淡旺季旅游需求,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新假日分散假期的增多,加上国家对于带薪休假的法律上的规定,使得我国休假正从集中休假向分散休假过渡,居民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出游时间,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淡旺季过于集中的旅游消费造成的供需矛盾和接待压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4)促进环境保护,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和假日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黄金周”的集中消费模式带来多数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超过景区最佳承载量,给景区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环。清明、端午、中秋等多个分散小假期以及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推行,有利于通过分散景区客流量来促进景区环境的保护,促进假日旅游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3对策研究
(1)作为旅行社企业,应认真进行市场调研,积极开拓短线游的系列产品,以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新假日包括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元旦五个三天的假日,加上带薪休假的执行,居民的休假呈现出分散、短期的特点,因此,旅行社企业应针对旅游市场这一变化,对于短途游路线进行精心设计和策划。第一,将原有长距离观光游进行浓缩,选择精华景区进行旅游线路设计,让旅游者在短途旅行中获得较高品质的旅游享受。第二,针对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设计有节日特色的全新旅游产品,这一点将在下文进行论述。第三,打好亲情、休闲牌,与“黄金周”不同,新增假日由于其形成、沿革历史,其更具有亲情、团聚的内涵,因此旅行社应打好亲情牌,设计家庭游、亲子游路线来满足旅游者需求。
(2)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开发。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对健康自然生活模式的追求,乡村旅游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缓解工作压力,亲近自然,与家人获得更多的交流相处机会,都使乡村旅游成为旅游者放松身心的很好选择。随着假日调整,小假增多,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是旅行社抓住假日调整契机,创造旅游需求的良好机会。
(3)深度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新假日调整的一个重要特色便是对于节日文化内涵的重视。随着旅游者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倾向于追求深度体验游、文化游,因此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旅游市场,如何开发独特、有生命力的文化旅游产品从而赢得旅游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旅游企业竞争的制高点。比如利用清明节推出“踏青游”、“扫墓游”,既符合健康、亲近自然的理念,同时也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追思怀远;端午节推出“龙舟体验游”,“重走屈原路”等旅游项目,在娱乐体验过程中感受一代爱国文人的赤子情怀。只有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创造高品质文化游、民俗体验游,旅游企业才有可能提高自身竞争力,打好这场文化旅游战。
(4)加大带薪休假的执行力度,政府应加强监督工作。带薪休假作为一种科学的休假制度已在许多国家达成共识,完善的带薪休假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休假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因此,不论是“黄金周”还是如今的分散小假,带薪休假都是我们调整休假制度的最终归宿。在一项调查中,仅有30%的旅游者享受过带薪休假且达到法定标准,而多数劳动者未享受或者有过但未达到法定标准。因此,带薪休假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笔者认为,一方面,政府应尽快制定带薪休假具体执行办法,由政府定期对企业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照法律标准执行的企业给与一定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对于如旅游接待企业等特殊行业的员工,由于公共休假日无法正常休假,应通过带薪休假的方式给与其一定的补偿。
参考文献
[1]谭凌宇.休假制度改革引发假日旅游的出路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 (1):6465.
[2]杨利美.美国假日制度对中国假日制度改革的启示[J].思想战线,2006,32(2):4954.
中秋休假范文3
摘要:国家休假制度调整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深刻,对旅行社经营的影响巨大。休假制度的调整减少了旅游高峰的压力,长线路产品受到重创,短线路产品火爆,民俗线路升温,旅游者的旅行方式改变影响了旅行社的经营。旅游社应针对休假制度调整带来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方案,创新产品,深挖市场,确保旅游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休假制度调整;旅行社;影响;措施
自1999年国庆节开始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全国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为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黄金周旅游热的负面作用同样不可低估:景点的超负荷接待加速了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损害旅游资源,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景区内游客过多导致旅游质量下降,挫伤了国民对旅游持续消费的积极性等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缓解原来黄金周的旅游压力,弘扬传统文化,国家对职工的休假制度作出了全面改革。同时,新的《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开始公布,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允许职工带薪休假[1]。则一年假期中少了一个“五一”黄金周,但将增加元旦、清明、端午、中秋四个“小黄金周”。作为黄金周经济的主要受益者之一的旅游业将因为休假制度的调整受到影响,而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将直接反映出这一影响。休假制度的调整方案是否合理,可以从旅行社的数据上得到一些反馈信息,因此,在休假制度调整以后,研究其对旅行社的影响是十分必要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制度调整对旅行社影响的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讨论旅行社经营技术[2]及其发展的环境[3]等较多,而关于制度或政策对旅行社的影响研究较少,更多的是关于制度对旅游的影响研究。研究比较集中于旅游发展的公共政策或公共干预[4-5]以及外在制度变迁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等领域[6-8]。国内学者的研究对这些领域也有涉及,其中更关注的是休假制度对旅游的影响,包括1999年10月实行第一个“黄金周”休假制度后暴露出一定的问题[9-10]、黄金周制度实施前后旅游需求变化分析[11]、对旅游者的出游行为决策影响[12]等。研究方法上,张朝枝、保继刚运用月际变动指数和季节性强度指数分析比较武陵源遗产地客流变化规律[13],郭晓东从地理空间性分析了休假调整对国内旅游流时空结构的演变趋势及对旅游开发、管理的影响。
涉及到旅行社方面,由于中国旅行社行业经历了从政府附属机构到事业机构、企业化管理,再从政府支持下的寡头垄断到目前市场条件下的垄断竞争市场,以及水平分工体系的形成,这一系列的变迁过程带着历史和旧体制的深深烙印[14]。在此背景下,很多学者关注到制度因素在旅行社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宋振春认为旅行社民营化更有利于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进入退出机制,完善企业治理机制,从而提高企业效率[15];杜江通过系统比较中外旅行社发展的制度环境,对中国旅行社制度环境建设提出可行对策[16];张凌云分析了我国旅行社行业分类制度形成和变迁的原因,并探讨了旅行社产权改革、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制度[17-19]。部分学者分析了发展环境的变化对旅行社等的影响,特别是加入WTO对旅行社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放市场体系和格局转型等应对策略[20-21]。
二、休假制度调整对旅行社经营的影响
本文是针对休假制度对于旅行社的影响,所以,首先确定选择访谈对象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够具体了解旅行社的经营状况,能够最及时感受到休假制度对旅行社的影响,从而确定访谈调查的总体范围是旅行社的经营者和决策者。他们最能够体会国家休假制度调整以后,自己所负责的旅行社受到了何种影响。然后从旅行社经营者和决策者这个总体范围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由于本研究属于探索性研究,为此应用了弹性较大、能够灵活地转换话题的非结构式访谈。
整个访谈过程没有制定详细的访谈提纲,也没有规定标准的访谈程序,而是按照休假制度对于旅行社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提问。在问卷调查中,为提高问卷回收率、有效率和回答质量,问卷设计问题时从实证性和客观性的要求出发,尽量减少设计的问题对被调查者的引导;设计的问题紧紧围绕调查的目的进行,并尽量减少开放性问题的数量。共发放问卷150份,发放地点选择旅游者较多庐山的牯岭街、井冈山天街和南昌市八一广场。为了提高问卷的回收率,采用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回收问卷137份,有效率91.33%,符合要求。问卷回收之后,对已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筛选,保证数据能够较客观的反映旅游者在休假制度改变以后旅游行为的改变。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得出休假制度调整以后对于旅行社产生了如下影响:
(一)减少旅行社高峰期的压力
由于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后,假期化整为零,几乎每一个月都有一个“小黄金周”,这样就把集中出游变成了分散出游,有利于减少旅行社在旅游高峰期的压力,避免出现黄金周旅游高峰期订房难、订车难、没有导游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南昌市部分旅行社负责人的访谈,发现2008年清明节假期和“五一小黄金周”基本上也没有出现往年所出现的导游严重不足、车辆和住宿的计划调度难的现象。
(二)长线产品受创
一般来说,国内长线游需要5-7天的时间,西部的一些线路如新疆、内蒙古则更长;出境线路中如日韩需要5-6天,欧洲等出境长线则超过10天。在休假制度调整以前,人们都是利用几个黄金周走这些长线路的;休假制度调整以后,“五一”黄金周被取消,清明、端午、中秋等都假期较短,时间不够,所以五天以上的较长旅游线路难以成行,长线路的旅游产品受到严重创伤。(三)短线民俗旅游线路升温
与长线路旅游产品不同的是短线游在休假制度调整以后变得非常火爆。2008年“五一”假期,南昌市出游情况与往年不一样:出省或出国的游客相对减少,而江西省内游比往年更热闹,尤其是到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和婺源等景区的旅游团队增多。而南昌市赣江市民公园、南昌海洋公园、山人—梅湖景区、安义古村和梅岭等市内或城市周边景区游客大增。不少市民全家出动,一起到户外休闲赏景,感受节日气氛。同样,南昌各大旅行社在清明节假期和“五一”小黄金周期间的经营状况呈现短线游火爆的态势:江西亚细亚旅行社在这两个假期期间推出的2-3天的线路—三清山、婺源、龙虎山、武夷山、黄山、庐山、井冈山、泰宁等收客数量都比较多;另外一些踏春、植树、赏花为主的南昌周边游线路同样受到了客户的认可。江西九洲旅行社的总经理也反映清明3天假期发的10多个团当中,80%是省内短线游团。由此可见,休假制度的调整给短线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样也给以短线游为主要经营业务的旅行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四)收客量上升,利润下降
休假制度的调整对旅行社的利润影响较大,因为大部分旅行社中短线游的利润在每人50-80元左右,而长线游的利润则在120元以上,市民青睐中短线游使旅行社的利润降低了不少。南昌市“五一”三天出游总人数与2007年五一前三天相比略有上升,其中江西省内游人数占据最大比例,营业总额却不成正比,出现下滑,总营业额仅为2007年的六成左右。江西康辉旅行社清明节假期三天发送游客860多人,超过了往年“五一”黄金周发送的短线游人数。江西海外旅行社在休假制度调整以后收客的数字也非常喜人,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旺丁不旺财。休假制度调整以前,作为旅行社利润的最大组成部分,国内游和出境游一向都是五一黄金周的揽客主力,然而,五一假期缩短了,计划长线游的游客被迫转报短线游,肥了以省内游为代表的中短线,直接导致旅行社营业总额直线下滑,造成整体损失。另外休假制度调整以前的“五一黄金周”,前三天均是出游高峰,调整后高峰仅剩5月1日一天,而且70%的客源均来源自薄利的省内游和港澳游。因此,虽然五一和清明出游的游客数量与休假制度调整以前的出游游客数量相比,并没有减少很多,但旅行社的利润下降两成以上。
(五)改变人们的旅游方式,导致旅行社经营困难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以及旅游预订网络系统的日益完善,自驾车出游可以避开旅游旺季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依赖,在行程上具有更多的便捷性和自主性;另外休假制度调整以后,假期变短,更加增加了自驾车出游的可能性。目前,自驾车出游已成为众多私车拥有者出游的主要方式。近两年南昌自驾车游客正在快速增长,他们大多选择近郊游或休闲游。长假时间的缩短,使部分原来会选择参加长线旅行团的人,更倾向于周边自驾线路。五一期间,庐山来山旅游的游客中散客和自驾车游客较往年明显增多,占全部游客的27%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一趋势。这样就在无形当中减少了旅行社的一部分客源,增加了旅行社经营的难度。
三、旅行社对策
(一)大力开发民俗旅游线路
休假制度调整以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均被列为法定假期,这些传统节日加上双休日即可形成的三天假期。根据中华民族的传统,这些节日有些人会选择在家里与家人团聚而不是外出旅游,旅行社可以推出一些适应传统习惯的民俗线路,改变人们的过节方式,吸引人们外出旅游。也有很多人按照传统习俗过节的打算,清明节假期,人们一般会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选择踏青、郊游和扫墓,中秋节人们会选择与家人团圆。这样一来那些体现了中国传统过节方式的旅游线路立刻倍受欢迎。南昌的旅行社在清明节小黄金周期间可以推出到梅岭、安义古村、婺源乡村等地的家庭短线踏青游来迎合中国农历三月三外出踏青、吃野菜等传统习惯;推出到井冈山等红色旅游地缅怀烈士、为英雄扫墓等线路;可以在端午节期间推出郊外包粽子野炊,组织旅游者到前湖进行划龙舟比赛等参与性旅游线路。休假制度调整以后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那些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过节方式的民俗旅游线路会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二)旅行社产品创新
旅行社产品包括旅游线路、旅游活动、食宿和单项服务等。在休假制度调整以后,旅行社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产品创新,以适应由休假制度调整所带来的市场变化。首先,可以推出食宿代订服务。休假制度调整以后,假期缩短,不少家庭选择自驾车外出旅游,旅行社应该洞察到这是一个商机。因为虽然现今的网络预订系统非常发达,但是对选择自驾车出游的旅游者来说,不仅网络订房的价格会比旅行社高很多,而且由于对旅游目的地了解程度不够,往往在酒店的区位选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旅行社推出代订房业务不仅可以使游客得到方便和实惠,旅行社本身也可以获得不少利润。比如南昌的旅行社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合作关系,推出代订庐山、井冈山、婺源等地的宾馆,从中弥补由于选择自驾游流失的客户带来的盈利。其次,旅行社可以推出半自助游线路,即让游客自己制订出游计划,由旅行社配合,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这样按照客户的需求制定的旅游计划更具有吸引力,可以提高旅行社的收客数量,应对休假制度调整后的市场。另外,可以对旅游线路进行创新设计,在这些传统节日的假期里还可以推出一些公益性的旅游线路,像旅游植树等以吸引年轻父母带小孩参加。总之,休假制度调整以后,旅行社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产品的创新,以应对休假制度调整带来的变化。
(三)充分挖掘市场
休假制度调整以后,五一黄金周被取消,长线游由于时间紧张受到严重创伤,但是带薪休假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器。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带薪休假,充分挖掘市场,为自己赢得利润。带薪休假和法定假期的自由组合可以形成多种组合假期,从而形成从短线到长线,从春季到冬季的多时段、多季节、多线路的多元化旅游,尤其可以促进度假游和出国游的兴起。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带薪假期还可以给旅行社带来更多的客源。因为带薪假同时让更多的普通人有机会度假,将改变度假是有钱人的享受、度假是少数人的生活方式的观念,开启工薪阶层度假时代。所以旅行社应该充分发挥带薪假期的作用,推出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和周到的个性化服务,吸引潜在的旅游者选择在带薪休假期间外出旅游,这样可以为旅行社带来很大的利润空间。
(四)深化旅游产品,发掘利润空间
休假制度调整后假期以三天假期居多,三天的时间,游一处近郊景点绰绰有余,去一个长线景点时间不够,因此,旅行社可以推出一地深游的线路,从而延长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时间,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利润。比如:现在普通的旅游线路中,庐山一般游常规的一线和二线,多为两日游,也就是说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停留的时间是一晚两日。从旅行社的角度只要订一晚的住宿,如果增加三叠泉、石门涧、植物园、五老峰等景点,即推出庐山的深游线路之后,旅游者就可以在庐山停留两晚三日,旅行社也就要多订一晚住宿加上两个正餐一个早餐。旅行社的订房利润按照每人15元,正餐利润按照每餐5元算,推出庐山一地深游之后,旅行社仅仅从订房和订餐方面就可以增加每游客20元的利润,再加上车、门票优惠等方面的利润,旅行社就会有更多的盈利。由此可见,假期调整以后,旅行社推出一地深游线路既可以使旅游者充分利用假期,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利润。
中秋休假范文4
关键词:蒲松龄;私塾老师;假期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蒲箬在《柳泉公行述》中说,其父蒲松龄“岁岁游学,无暇治举子业”,此处所说的“游学”,并非砌磋时文,而是坐馆授徒之意。依据现有资料推断,蒲松龄的私塾生涯从20多岁便已开始,先后在淄川的苏李王家、窵桥王家、沈家河沈家、西铺毕家等处坐馆,教授学生,其中在西铺毕家设帐时间最长,长达30年。蒲松龄坐馆期间如何休假?作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的七律《九月晦日东归》有“五次休装岁已终”诗句,山东理工大学教授赵蔚芝先生注释:“旧时淄博塾师,一年有五次假期,即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十月初一、春节。作者(此指蒲松龄)一年能回家五次,故云‘五次休装’。” ① 至于每次假期时间及休假情况,赵蔚芝先生没有注明,笔者根据《聊斋诗集》、《聊斋词集》中的有关诗词,试图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并请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清明节
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已于2008年被定为国家的法定假日,体现了政府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其实,在封建社会,这几个节日也是大节,有的也曾经是国家认可的假日。
清明节前后正是外出踏青游玩的大好时节。康熙三十三年(1694)蒲松龄在家休假时,亲眼目睹了家乡的两项民俗活动,欣然命笔,写就了七律《清明》。一是回娘家。诗中写道:“家家儿女尽归宁,马上红妆照眼明。”出嫁的新婚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身着鲜艳的服装,骑着高头大马,回娘家探望父母。根据《蒲松龄年谱》推算,蒲松龄的女儿生于康熙元年至八年,此时当为30岁左右的,按照淄川当时的风俗,她也会精心打扮一番,回娘家探望父母,只是是否骑着马,就不知道了。二是荡秋千。诗中写道:“轧轧谁家庭院里,秋千遥送隔墙声?”老百姓在庭院中扎起秋千架,妇女儿童们轻快地荡起秋千,欢呼声伴随着秋千的轧轧声,在春风中回荡,一直传到院墙外。蒲松龄的长孙蒲立德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该年12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少年,看到别人家荡秋千,肯定要求爷爷蒲松龄为他扎秋千,而蒲松龄也会满足他的这个心愿,爷孙俩在笑声中荡着秋千。
康熙四十一年(1702)清明节时,蒲松龄写就七绝《清明日,绛桃、海棠并开,病中感赋》,诗云:“年年为客远离家,栽尔十年未见花。今值花开我又病,娇红空趁夕阳斜。”从诗文内容来看,这首诗作于家中。清明时节,蒲家栽种了10年的绛桃、海棠刚好开花,而蒲松龄却生病了,身体乏力、精神萎靡,无心欣赏这美丽的鲜花,于是大发感慨,作诗志之。蒲松龄长年在外,一年中难得几次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这次在家因为生病卧床,不能尽情欣赏亲手栽植的鲜花,实在让他郁闷。
作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的五律《途中》,描写了作者在往返蒲家庄、西铺的旅途中,于雨后日落时欣赏到的艳丽春景,也描述了旅途奔波时人困马乏的感受。诗中写道:“烧余草初绿,道上柳如丝。细雨新寒后,空山落照时。途赊人欲惫,村近马频嘶。款段风尘里,吟思首低垂。”同样写旅途春景的诗篇还有康熙四十一年的七律《途中遥见山村红绿如画》、康熙四十六年(1707)的七律《清明后微雨,马上作》、康熙四十八年(1709)的七绝《途次阴雨》。
端午节
康熙二十七年(1688)端午节期间,年近五旬的蒲松龄在其旧居东头独力建起第一座房屋,命名“绿屏斋”。虽然新房土墙茅项、四壁萧然,庭院狭窄、屋小如拳,但蒲松龄十分高兴,连续写了11首七律歌咏此事。建造这座房屋,对于蒲松龄来说,实属不易。蒲松龄在七律《荒园小构落成,有丛柏当门,颜曰绿屏斋》其一中云:“茅茨占有盈寻地,搜括艰于百尺楼。”建造的这座小屋虽然仅仅八尺宽,营造的艰难却甚于富人建筑百尺高楼。诗其二中云:“端阳已过麦连阡,院落初成小构竣。”“租吏不催粮未罄,三杯浊酒意醺然。”诗中明确写明房屋建成的日期是端午节后,此时即将成熟的小麦连绵成片,丰收在望,蒲松龄心情舒畅,三杯浊酒下肚,憧憬着自得其乐的闲适生活。诗其八中云:“世事依稀婆,元龙豪气半消磨。千间广厦拼如许,七尺匡床占几何?”蒲松龄在此感叹,世事无常,意气消磨,拼力求得高楼大厦有什么用?一张床又能占多大面积?这表明蒲松龄面对现实生活无可奈何,唯有发泄心中的不满。
七律《四月二十四日归里》写道:“东归时节近端阳,燕子飞飞上画梁。深夏病蚕初上簇,旱天薄麦早登场。万端入耳心情恶,百绪萦怀鬓发苍。枕上徘徊灯火暗,老病妇连床。”这首诗是康熙三十年(1691)蒲松龄端午节前夕由西铺返回蒲家庄后写作的,反映了蚕麦欠收、妻子卧病等诸事不顺带来的愁苦心情。这首诗诗题点明蒲松龄返家的时间是四月二十四日,接下来的七律《五月十二日,抱病归斋》,则写明返回西铺的时间是五月十二日,这样算来,蒲松龄在家中休假的时间是17天(按农历大历月计算,大尽月为三十日)。蒲松龄为什么在家待这么长时间?这是因为妻子刘氏生病,而且蒲松龄也忧伤成疾,所以耽搁了返程时间,这从第二首诗的诗题可以看出。蒲松龄为此感叹,在家期间真是“万端入耳心情恶,百绪萦怀鬓发苍。”两耳听到的都是坏消息,各种愁绪涌上心头,一时愁白了头。按说蒲松龄生病,应该在家多休养一段时间,但他怕耽误毕家学生的功课,因此,尽管病还没有好利索,尽管心情万端愁苦,还是抱病回到石隐园的效樊堂教授学生。这说明蒲松龄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
端午节一般在麦收期间。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拮据的蒲松龄,其心情总是随着夏收的丰歉而欢喜而悲伤。写于康熙四十六年的七律《麦秋旋里》中云:“迎门稚子绕征鞍,乐岁登堂笑语欢。”蒲松龄回家途中看到一派丰收景象,十分开心。回到家中,孙子们欢乐地围绕在身边又蹦又跳,他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堂屋里。本来全家人欢声笑语,蒲松龄本人心情舒畅,可当听到家人谈起今年雇工价钱上涨、皇粮折价征钱的消息,心情又转而忧愁。这就是诗中所说的“荒余逃散佣工贵,谷贱折征办税难”。皇粮折价征钱,是指官府将本来缴纳的实物——小麦改为折价征钱,丰年麦子价低,改缴银两实际上是多缴纳了麦子。成本增加了,多收了三五斗又有什么用?丰年如同俭年!这是官府剥削农民的一项苛政。这项弊政在紧接其后的七绝《口号》中说得再明白不过了:“青苗满野麦连阡,何事相逢尽黯然?路上行人多问讯,传言夏税要征钱。”
往来西铺、蒲家庄的路途上会遇到什么情况?七古《四月十八日与笏过奂山,风雹骤作》形象地描述了路途的艰辛。这首诗写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没有点明是回家还是归斋,但揣度诗意,应该是蒲松龄和其三子蒲笏在回家的路上遭遇到狂风冰雹。这是因为此时距端午节只有17天,按常理蒲松龄应该提前回家过节,而不会是返回西铺。这首诗写蒲氏父子经过奂山时突然天气骤变,巨雷、狂风、冰雹、暴雨同时袭来,蒲松龄父子在风雨中艰难挣扎,在泥路上踉跄前行。“霹雳震谷裂空山,碎雹弹射千冰丸。风吹冈平拔老树,横如百尺蛟龙蟠。马蹄斜窜频倾侧,几几下堕深崖间!左手抱鞍右提笠,一步一咫愁心颜。不暇回首计行止,惟恐力懈遭风抟。烈烈如刀寒粟起,鞯辔濡湿下汍澜。”蒲松龄羡慕高人此时在家闲住,风雨寒暑不出门,不用为了生活到处奔忙,比神仙还要悠闲自在。从这首诗看出,蒲松龄虽然年过花甲,体弱多病,为了生活,还是不惮劳苦,外出奔波。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个举家团圆的日子,不论离家多远的游子都要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蒲松龄也不例外。
康熙二十四年(1685)的中秋节,蒲松龄没在家中度过。从春天开始,蒲松龄患足病,一直到秋天也没有痊愈,双脚又肿又疼,难以穿着鞋子,更不用说走动,当然也就不能回家过中秋节了,心情十分凄凉。这期间,他与协助毕际有校刻毕自严《石隐园集》的袁藩诗词唱和,聊慰烦恼。中秋节前夕,袁藩病重,准备返家,蒲松龄填词《临江仙·送宣四兄东归》为其送行。中秋节前连日阴雨,蒲松龄听说袁藩未走,风趣地填写了《钗头凤·中秋前雨阻,宣四兄不得归,戏作此将寄之,闻已冒雨行矣》。袁藩走后,蒲松龄中秋佳节怀念好友,又填写了《瑞鹧鸪·中秋怀宣四兄》,词下阕曰:“传言良夜曾无价,卖与离人不值钱。转忆此时旋里客,妻孥卧对亦堪怜。”蒲松龄虽处毕氏园亭,又当中秋之夜,理应吟诗赏月,但因好友离去,无心赏玩,从而寄寓了对袁藩的怀念之情。中秋节之后,蒲松龄再次填写了《蝶恋花·涉石隐园,怀宣四兄》,深切怀念好友袁藩,但此时袁藩已病入膏肓,不久就去世了。蒲松龄失去了一位知心朋友。
康熙四十一年是乡试年。时年63岁的蒲松龄最后一次到济南参加乡试,仍然没有考中,内心极其苦闷,连写了3首五绝《寄紫庭》,既安慰紫庭,也安慰自己。① 蒲松龄在济南期间,先后写作了《客邸》、《客秋》、《中秋早眠》3首诗,此外,他还在济南名士朱缃(字子青)宴席上结识了安丘名士张贞(字起元),为张贞的《远游图》题诗。乡试的日期,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顺治元年,定以子午卯酉年为乡试年,辰戌丑未年为会试年。乡试在八月进行,会试在二月进行,均初九日首场,十二日二场,十五日三场,每场时间为3天。蒲松龄乡试结束后,于第二天急切地赶回蒲家庄,路上听说好友王观正(号如水)再次生病,特意绕道去看望他。等到了他的家门,却听到了王观正已经去世的噩耗。蒲松龄放声痛哭,祭奠王观正。回家后,蒲松龄想写首挽诗悼念老友,却因为内心伤悲,无法成文。蒲松龄的五古《梦王如水,有小序》对王如水病逝表示了深切哀悼。从以上几首诗推知,为了参加这年的乡试,蒲松龄在考场中度过了中秋节;乡试一结束,蒲松龄就急切赶往家中。
康熙四十六年,蒲松龄感谢友人王德征赠送獾皮褥子治疗痔疮,写作了五古《八月十八日,王德征见赠獾褥,云可愈痔》。诗中写道,作者未曾恣意口腹之欲,不应该患痔疮;痔疮发作,难以行走,痛苦异常;獾褥是否治愈痔疮不可知,但友人的关怀之情却令人感动。诗中提到的王德征 ② ,是蒲松龄的馆东毕际有的表兄,可能住在西铺附近。这说明,蒲松龄在家过完中秋节后,马上就回到了西铺,十八日王德征到西铺探望毕际有,听说蒲松龄患痔疮,就将家中的獾皮褥子赠送蒲松龄治疗痔疮。由此推断,这年的中秋节,蒲松龄是在家中与亲人一起过的,但他在家时间不长。
十月初一
农历的十月初一日,人们要到先人坟前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衣物,称为送寒衣节。淄博一带的风俗是孝子贤孙到祖先坟墓前上供。蒲松龄每年九月底都要赶回家中,于十月初一日去墓园祭拜父母。
康熙三十六年九月的最后一天,蒲松龄穿着单薄的衣服,冒着冰凉的北风,赶往家中。七律《九月晦日东归》其一云:“年年此日到家中,投老情怀更不同。相对只应愁岁俭,暂归未忍课儿功。几回闻雁秋方尽,五次休装岁已终。雪刺可怜生鬓发,犹随马迹转秋蓬。”晦日,是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诗中写道,每年的这天都要赶回家中祭奠父母,但已步入老年的蒲松龄感觉与前大不相同。蒲松龄在家期间,听到妻子说起年成歉收,心情立刻转坏,甚至无心考查儿子们的功课。在外教书的蒲松龄,一般利用假日时间考查儿孙们的功课,讲授八股文的写作技巧,这已成了惯例,今年的十月初一却没了这份心情。蒲松龄想到过了十月初一这个节日,一年将要结束,自己鬓发斑白,老而无成,命运就像秋草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支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蒲松龄祭奠了父母,安排好家务,于十月初五起程返回西铺。扣除来回路上的时间,此次蒲松龄在家只住了4天,真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蒲松龄为此自嘲“久以鹤梅当妻子,直将家舍作邮亭。中宵酒醒闻秋雁,枕上还疑客里听。”(《家居》)自己常年在外,虽有妻子如无,只能把梅树、仙鹤视作妻与子。家居时少,在外时多,错把家当成旅馆,以至于半夜酒醒,还以为仍然住在西铺书房。紧接这首诗,蒲松龄又写了七律《十月五日西行》,着重描写了返回西铺的过程。诗其一云:“西望红尘去路赊,寒风短晷苦离家。暮云遥接青山嘴,荒草歧分古道叉。月暗明河星琐碎,风摇岸柳树横斜。到来村舍仍灯火,驻马高门策乱挝。”诗中写道,初冬日短,作者紧走慢赶,还是日落西山、银河高悬,所幸到达西铺时毕家灯火明亮,于是赶快下马敲门。
康熙四十一年十月,蒲松龄在家祭拜父母后,于初七日下午骑马返回西铺。太阳将要落山,余辉照耀着山尖,山脚笼罩在雾霭中,蒲松龄的衣服也在晚霞的映衬下,变换着不同颜色。太阳落入地平线,黑云镶嵌在西天,霞光渐渐消失,星星开始布满天空。还有二三里就要到西铺了,蒲松龄坐在马上吟诵着诗篇,月光辉映着手中的马鞭。蒲松龄吟诵的这首诗应该就是《十月初七日途中日暮》,诗中透露出作者自在闲适的心情,看来情绪不错。
春 节
春节,古称元旦,俗称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民间风俗一般是腊月二十三日之前就放假,正月十五闹完元宵才算过完年,开始上工。
约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蒲松龄于腊月十九日回淄川老家过年,绕道看望老友王居正(字心逸),傍晚时分到达王居正居住的马家庄。此时王居正新盖了高楼大院,雇用了看门人。看门人不认识蒲松龄,不肯开门接纳,只是隔窗询问姓名,蒲松龄怒其无礼,通报姓名后愤然离去。“门下无人识二仲,留将名字待君闻。”从诗题得知,这年腊月十九日毕家私塾就放年假了,蒲松龄得以提前回家过年。
中秋休假范文5
根据2012年9月27日《南方日报》的报道:十一期间国内的机票和酒店的预订量涨幅会超过30%,十一前后热门旅游城市机票价格落差甚至达到了100%至400%。而诸如三亚这些热门的旅行景点,在长假前四天的价格会超过4000元,但长假过后价格仅为1800元左右,涨幅超过100%。
长假出游不但金钱成本高,出行的时间成本也同样不容乐观。堵车和排队会占去人们大量时间。以今年秋运为例,9月30日,在广州最大的收费站,据统计车辆前进1公里需要的时间甚至超过了50分钟,而在全国其它地区动辄超过12小时的堵车比比皆是。
景区人满为患,不堪重负
在路上如此,到了旅行目的地情况往往更严重。今年9月30日到10月2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景区共接待游客575.58万人次,同比增长29.21%。而截止到10月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接待游客数超过18.2万人次,刷新了历年接待游客最高值;江西,到庐山旅游的游客已达到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1%;山西,包括五台山和大同云冈石窟等在内的16个景区超过核定最大日接待量。
伴随巨大客流而来的是垃圾,10月1日,南京中山陵一日就打扫出60吨垃圾,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北京天安门地区在中秋节和国庆节两天就收运垃圾7.9吨,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5%。而在海滩度假胜地三亚,中秋夜过后,3公里的海滩上遍布50吨生活垃圾,当地管理机构出动600多人清理了2个多小时才清理完。景区成了名符其实的垃圾山。
面对如此低效和肮脏的假期,难怪很多国人会选择“宅”在家里,躲个清闲。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南方周末》在2011年进行的《十一假期调查》在十一黄金周,选在呆在家里工作或学习的受访者比例高达63%。
又少又差的假期来自不合理的休假制度
“黄金周”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产物。1999年,为了拯救低迷的经济、拉动内需和打开国内的旅行市场,中国便从日本舶来了“黄金周”这个概念。
即便是在源发地日本,自1948 年就开始存在的“黄金周”也有不少争议,根据日本JTB旅行公司公布的2012年日本5.1黄金周的旅游数据,日本游客总人数同比增加4.2%,达到历史最多的2120万8000人。面对“黄金周”激增的客流和其带来的交通及接待压力,日本内阁府在2010 年就曾考虑过“休假分散化”,不过由于民众的反对至今仍然在评估。
但由于客流量远超日本,如果“黄金周”给日本带来的是混乱,那对今天中国的影响就是一种半瘫痪的休克。这种休克于个人而言则是“灾难般”的旅行体验。
单一的“黄金周”休假制度代价巨大,也没有起到拉动经济的作用
由于大多中国人节俭的消费习惯和低水平工资,注定了“黄金周”不会对经济起到太大的拉动作用。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标来衡量“黄金周”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发现其效果并不显著。在2000-2007年间,每年5月和10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相比其他月份并没有显著跃升、出现所谓的消费高峰。这两个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量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量的比重平均也仅为18%左右,比16.7%的平均水平高不了多少. 2005 年仅为12.1%。而且,2008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后,这一指标并没有明显下降,仍然达到17.46%左右(2007 年为17.56%)。
另外,即使黄金周短期拉动了旅游业等行业,但近几年来这种作用也渐渐减弱。据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的报告,黄金周旅游收入年增量和国内旅游收入年增量的比值,2000 年达到最高值,2001年开始逐步下降,从2001年的46.68%滑落到了2006年的22.67%。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黄金周的种种负面效应对拉动消费的制约,黄金周在促进经济的角度早就成了鸡肋。
需要补充的是,这里促进经济作用的不明显和前文的客流量暴增并不矛盾。虽然一周内的游客会暴增,但在一年的长周期看这种增幅其实并不显著。
延长休假时间并且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才能解决问题
长假不是错,是民众理应享受的权利,但过于集中的长假却大大减少了国人自主选择的机会,降低了国人的假期质量。美国《大西洋月刊》就直接点出了中国的休假制度才是造成“黄金周”拥堵和混乱的根源。实际上,早在1982年的世界旅游会议以及1985年的世界旅游组织就通过宣言强调,各国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错开放假的时间,特别是要推行带薪休假,从而提高民众的假期质量。
否定“黄金周”并不等于否定长假,只是反对过于集中的长假。长假是多数在异地奔波的国人一年中少数可以回家乡的机会。而且前文已经提到,中国的假期数量少,还有近四成的人难以享受这本来就很少的假期。假期数量远小于“正当的假期需求”这才是矛盾的根本。
中秋休假范文6
[关键词]休假制度;比较;借鉴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6)11―0019―06
中国休假制度的改进和完善,离不开对国际经验的借鉴。长久以来,尽管国外休假制度的介绍时有所见,但是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却鲜有所闻。鉴于此,本文力图勾勒出国际休假制度的大致轮廓,并阐述这些宝贵经验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时间的利用、非工作时间的目的、对休闲的态度以及休闲行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工业和后工业社会的闲暇模型就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20世纪30年代,休假是一个政治课题。德国建立了国家资助的休闲机构,目的不仅是为了监视大众的舆论动向,而且是为了补偿低水平消费者。法国政府认识到带薪休假是一种有利于缓和消解革命情绪的工具,同时也是“道德进步”的表现。因此,在1936年立法确立了带薪休假制度,促使人们对假期有了新认识。假期不再是精英阶层的独享,而成为普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代表着公民权和历史传统的传承。在这种思潮下,休假涉及的阶层迅速扩展。尽管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只有大约5%一10%的法国人能够休假,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经有超过60%的法国人享受假期。法国的实践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世界各国重新审视带薪休假制度。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4条提出,“人人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包括工作时间有合理限制和定期带薪休假的权利。
二战后许多国家都制定法律确保公民休假的权利,比如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美国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1870年到1880年,美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假期”(vacation)开始被认为是与日常工作以及家务劳作相分离的“呼吸新鲜空气”的“绿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带薪休假已经成为美国白领(white-collar worker)的普遍期望(二战后,不仅仅是白领,带薪休假成为所有全职雇员的期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带薪休假的条款开始进入美国工会和资方谈判的条款之中。1940年,只有25%的美国劳动者享受带薪休假,到了1957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90%。2003年,82%的荷兰人(大约1250万)拥有了或长或短的假期。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业重要性的被认识,大大促进了带薪休假的普及。1980年《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提出职工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目的是“使旅游从原来有限的富人活动,转变为一种广泛与社会、经济生活相联系的活动”。1982年,世界旅游大会通过的《阿卡普尔科文件》强调,“普遍承认社会各阶层公民的休息和娱乐活动权利,特别是职工带薪休假的权利”。1985年,世界旅游组织通过的《旅游权利法案》第二条规定,各国应促进采取一切措施,更好地分配工作和娱乐时间、建立和改善年度带薪休假制度和调开休假日期。
工作时间与年度假日(包括公共节假日与带薪假日)此长彼消。20世纪70年代初,欧洲就业者的工作时间与美国人几乎一样,但是现在大部分欧洲国家就业者的工作时间比美国人少得多,主要区别就在于假期。欧洲人每年通常比美国人多休假4―5周。一般说来,年度假日与历史、文化、宗教、民族等非经济因素直接相关,但是又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东欧、南美、亚洲的人均GDP较低,享受的年度假日也较少。美国、日本虽然人均GDP很高,但由于文化因素,年度假日也较少。南欧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但却属年度假日较多的一类。荷兰属于“双多国家”,收人多,年度假日也较多。
1发达国家的公共节假日和带薪假期③
1.1 公共节假日
各国(地区)由于历史、宗教、民族、文化、政治的不同,公共节假日呈现出不同变化。世界各国(地区)比较统一的节假日是新年元旦和“五一”国际劳动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受到中国文化强烈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节日;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则是信仰基督教国家(地区)的主要节日。除这些之外,国庆和国家民族重要的纪念日也是各国公共节假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公共节假日有多有少,并不规律。最少的是澳大利亚,只有6个。最多的有日本和中国的澳门地区,有14个。而中国有4个(分别为元旦,春节,“五一”和“十一”)。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公共节假日时间也较长。小于或等于中国10天的有10个,分别为美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爱尔兰、荷兰、挪威、英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的公共节假日天数处于中等水平。
1.2带薪假期
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尤其是欧美国家,带薪假期制度完善,并且从法律上对公民的带薪休假权益给予充分的保障,带薪假期成为公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带薪假期有很多是建立在劳资双方集体协议的基础上,而不是政府的强制规定。政府在其间扮演的是引导鼓励的角色。
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休假制度存在两面性。一方面,保证人们享受闲暇的权利,鼓励参与休假;另一方面,针对假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并不因噎废食。保障人们休假,享受权利是极其重要的,采取的所有措施都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在鼓励和协调人们参与休假方面,采取经济刺激、制度和组织保障等办法;在应对假日出现问题方面,采取经济手段、时间手段、市场营销手段等做法,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增加平稳性。
2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节假日和带薪假期
2.1 公共节假日
较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公共节假日普遍较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缺乏带薪假期,资方也缺少提供带薪假期的动力。为尽可能保障劳动者休息的权利,政府设立了数目较多的公共节假日。
2.2带薪假期
发展中国家的带薪假期一般较少。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带薪假期为两周左右,不到欧洲发达国家的一半。发展中国家的这种状况和他们对带薪假期的认识,与国家的发展阶段以及经济承受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发展中国家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看重带薪假期,并且,由于生产效率的低下,国家和企业难以承受带薪假期所带来的损失。这些因素的共同结果带来了较短的带薪假期。
对于一些带薪假期较长的国家或地区,享受条件也较为苛刻。以巴西为例,按照巴西劳动法的规定,1年的带薪假期为30天,但必须1次用完。在新 宪法中规定,工资的增额(至少是1/3)要以工资外的方式支付。另外,30天的休假时间是由雇主方确定的。被雇用者没有权利决定何时休假。新年、独立纪念日、圣诞节等,其日期本身具有重大意义的节日以外的节日,若正逢周二到周五,则都移到周一进行连休。但是当节日是周六、周日时,不采取代休方式。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节假日和带薪假日的设定有联系也有区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公共节假日都受到本国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的强烈影响。公共节假日不仅给予民众宝贵的娱乐休闲时间,而且有效地凝聚了国民情感,提升了国民认同感,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在时间长度方面,发达国家的公共节假日有长有短,呈现出多样变化。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节假日稍长一些。在带薪休假方面,发达国家的制度较为完善,有效地保障了国民的休假权利。在发展中国家,囿于经济等方面的限制,不仅时间较短,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2.3 典型国家或地区的休假制度特点
2.3。1 日本休假制度特点
(1)休假制度多元化。日本的休假制度比较多元,既有与中国相似,主要由公共节假日和休息日组成的“黄金周”,也有社会普遍放假的新年和盂兰盆节,还有带薪假日的规定。政府和企业以及社会习俗在休假制度的塑造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虽然有带薪休假制度,但是实际享受的比率不高。日本虽然由法律形式确立了带薪休假制度,但是由于社会习俗以及配套措施不协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享受的比率不高。同样,日本的总体休闲时间已经不少,但是实际享受的比率较低。
(3)日本的休假制度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休假制度的推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4)日本人的休假方式受到经济能力和时间的双重影响。一般的,日本人的休假方式同样受到了经济能力和时间的双重影响,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
(5)日本人的公共节假日几乎都按照公历确定。
2.3.2法国休闲制度特点
(1)政府大力推动,休假深入人心,已经成为法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
(2)完善的配套措施,保证了人们能够普遍享受休假,能够平等地享受休假。
(3)非营利机构和商业机构的并存,在保证人们休假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保证了人们自主的选择权。并且,商业机构的存在,保证了经济上的永续发展。
(4)法国人的休假同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3.3美国休假制度特点
(1)美国的休假制度在保持一定框架的同时,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
(2)美国注重假日的连续性,从而提高了假日的质量。
(3)带薪假日由劳资双方确定,政府并不对此加以限制。
(4)假期安排保证百分之百的享受休假权利。
(5)美国制定完善的配套措施,致力于充实美国人民休假的内容。
2.3.4泰国休假制度特点
(1)由于公共节假日安排的随动性,容易出现连休假期。这和中国的“黄金周”有所类似。
(2)由法律规定了带薪假期,但是随着公司或机构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执行情况。
(3)休假制度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比如泰历、宗教休假。
(4)假日的经济效应较为明显。
2.3.5中国港澳台地区休假制度特点
(1)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节日都是这些地区必过的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等。与此相适应,许多节日的天数(在公历看来)不是固定的。
(2)公共节假日较中国大陆地区为多。中国台湾地区为14天(后改为11天),中国香港地区为12天,中国澳门地区为20天。
(3)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工作时间较大陆为多。
(4)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有具体的带薪假期规定。
3国外休假制度对中国的借鉴
研究国外休假制度,主要目的是得出对中国有益的启示。这里主要强调针对时间的制度安排。
3.1基本保持现有的节假日时间安排
当前我国的节假日时间总和为114天,约为全年总时间的1/3弱,和发达国家相当。周工作时间方面,如果中国的名义工作时间与实际工作时间差别不大,那么,中国人的工作时间只少于北欧的39小时,与美国、东欧相当。超过南欧(41小时)、日本(42小时)、非洲(42.5小时)、拉丁美洲(44小时)和亚洲(44.6小时)的水平。总而言之,中国在工作时间方面,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远远超过一般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在绝对量上缩减周工作时间的余地已经相当有限,在总体休假时间上也余地不多。尽管笔者同意工作时间的缩短并不意味着财富会因此而减少,但是,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增加的社会财富并不能超过甚至弥补由于工作时间缩减而减少的那一部分,那么,一味地减少工作时间就显得不太现实。以后的努力方向应该尽可能地在休闲时间结构的调整上。
3.2在政府“底线”基础上发挥企业增加人们休闲时间的潜力
可以利用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实行弹性工作制,也可以利用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增加节假日时间。从而增加节假日时间总量的和调整节假日结构。
应该认识到,政府对工作时间的限定实际上意味着“底线”,也就是说,政府保证劳动者至少能够休息一段时间,这是所谓“名义工作时间”。因此,如果要对工作时间进行缩减,应该是企业或各种机构的事情。在效率提高的前提下,部分企业或机构自主缩减劳动时间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的实际工作时间出现了缩减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出现背离,实际工作时间往往大于名义工作时间。未来中国在工作时间缩减方面的努力,应该不是政府以强制的行政命令加以限制,而是主要体现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基础上各个企业、各个机构自身的努力。
其一,周工作安排的调整。引导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提高人们安排工作时间的自主性。在微观上提高闲暇时间连续度的同时提高休闲活动选择度,达到提升人们休闲质量的目的。
其二,国家把清明、中秋、端午等节日定为国家假日,从而满足人们在文化传统上的需求。但是,国家可以不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这些传统节日提供放假时间,而是通过政策的引导诱使企业提供时间保障人们的时间需求,最终把名义上的节假日时间转换为实际上的节假日时间。
其三,完善带薪休假制度。带薪休假必须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之上。正如周工作时间的减少一样,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必须考虑到社会的承受力,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之上。国家并不通过法律手段或行政命令强制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只是制定带薪假日的指导性最低标准,这种指导性标准不具强制性。但是,如果企业没有达到最低标准,就享受不到任何优惠条件。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决断,可长可短,也可以完全不设立。政府主要通过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对带薪假期加以调控。
其四,推行休假汇率制。带薪假日的享受随时段的不同而有不同。旅游旺季休假1天的“汇率”低于旅游淡季休假1天的“汇率”。也就是说,旅游旺季休假能享受的天数少于淡季休假的天数。当然,不仅仅包含带薪假日,如果人们不享受政府明文规定的节假日(比如“黄金周”),除了要求经济上的补偿外,也可用时间上的补偿来代替。时间上的补偿主要通过“休假汇率制”来执行。企业可以为不选择在这些节假日休假的职工提供更多的带薪假日的补偿。通过这样的政策措施,就能够引导民众权衡,尽量缓解时间上的集中性。休假汇率制主要是针对广大民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