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陪伴与懂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陪伴与懂得范文1
一、“我文明”明礼教育
培养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讲文明、懂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走向社会进行交往的必备素养。学校把“让学生学会做文明人”当成第一要务来抓。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为依据,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制定学校“文明之星”评比细则,对行为规范目标进行分解,根据年龄特征每个年级要求不同,形成由大化小、由小化细的训导目标。同时利用板报、广播使同学们了解《胜利小学文明之星评比细则》,知道学校在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营造人人争当“文明之星”的良好氛围。每学期评出班级“文明之星”若干,年级“文明之星”六至八名。学校每学期通过板报,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推动文明礼仪活动深入开展。
学校强化“文明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加强常规的检查。每天由学校大队委组成的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小组负责对各班的两操、大课间、卫生、路队等进行检查,2至6年级各班委派“校园监督员”,下课在自主管理岗位上督促学生做到文明活动,大队部组织“校园巡查员”,对督导员进行巡岗检查。规范校门口“红领巾执勤岗”,由3――6年级各班负责,并执勤班级进行评比。通过学生自主管理,重点抓好“进校礼仪规范”、“两操规范”、“课间文明规范”、“班级卫生规范”等规范主题。
每周一举行的全校晨会活动上,各班轮流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展示,同学们紧紧围绕“文明礼仪”主题,用朗诵、情景剧、快板、相声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大家进行了文明礼仪知识宣讲。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文明礼仪思想的熏陶。每周安排一个班,期末对各班展示情况进行评比。
通过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促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养成在各种场合都能做到文明礼仪的习惯,使学生的文明风貌得到改善,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
二、“我参与”善育渗透
“善育”就是以培养学生以善举为主要行为目标的教育。学校通过“社区小卫士、军营小战士、福利院小护士、红领巾基金”系列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倡导学生善待他人,凡事要从善意出发,在重大事件中要有义举或善举,不断实现德育的多维目标。
每年三月“文明礼仪月”举行“我是社区小卫士”活动:以家庭住址为依据建立“社区实践小分队”,小分队深入社区,在小区内开展清扫街道、拣废护绿、协助整理资料、发放环保手册、宣传环保知识等。同时该项活动在寒、暑假也成为孩子们的假期实践作业继续进行,孩子们在活动中树立了环保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每年五月“感恩月”举行“我是福利院小护士”活动。由于市福利院距离我校不远,福利院里的适龄儿童都到我校就读,学校除了帮扶、关爱这些孩子,还定期派出各班代表组成小护士队,走进福利院为老人、孩子送去爱心礼物,表演自己编排的精彩节目,为老人梳头、捶背,与那里的孩子们联欢、做游戏。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每年九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学校举行“我是军营小战士”活动。在校秋季运动会前,请学校的老邻居――驻桂96313部队通讯连的指战员对我校红领巾岗的同学及全校各班级进行站岗和队列训练,从站姿、踏步、摆臂、看齐等一个个基础的动作进行严格要求,通过学习军人品质和军人作风,磨练意志,挖掘潜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养成自信、自律、自强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各班将进行队列风采展示及评比。
每年十二月举行“红领巾爱心义卖”活动,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活动当天,现场总是热闹非凡,大家把自己带来的书籍、玩具、手工作品、小食品等物品按班级位置摆放,各班级摊点旁还设计有宣传海报,店长、收银员、推销员往往忙得不亦乐乎。连老师们都会纷纷加入活动,购买自己心仪的小商品。义卖活动结束后,各班将所得款项上交学校“红领巾爱心基金会”,用于向福利院儿童、留守儿童、贫困学生捐赠图书、学习用具,建立了学校“红领巾爱心”活动的长效机制。
三、“我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时代需要我们给学生创设健康、自由的心理氛围,需要我们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基于这种认识,我校认真地抓好了此方面的工作。首先学校特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积极派送心理教师和心理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将外面好的经验带回学校,推动学校心育工作。在师资较紧张的情况下,仍安排了两名教师担任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力求在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生动性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心理健康课程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走进学校心理辅导室,给人感觉温馨、舒适。宽大的窗户,长长的窗帘,柔软的沙发,典雅的书柜,一切都透着一股宁静的美。两名专职心理老师在这里轮流值班,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30--5:30定期开放,为学生细致服务,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喜爱与认可。心理辅导室的门口挂着“悄悄话”信箱,供一些害羞、不好意思与老师直接交流的学生,将心里话投进信箱。打开信箱,我们可以看到,小纸条有倾诉烦恼的,有透露小秘密的,有表达愿望的。孩子们把心理老师当成了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
每周三中午的2:10――2:40分,是“心语广播”时间,学校心理教师柔和的声音会准时响起:“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分享你的快乐。细雨绵绵的时候,我们倾听着你的心声。在你成长的日子里,有我与你相伴。”广播的内容有心灵美文、成长故事、心理航道等,其中“悄悄话回音壁”就是回答信箱里学生的问题,使有同类困惑的学生也得到启发教育,释放心灵。
学校有计划地梳理、归类心理健康资料,建立统一的存档格式,并派专人管理。建立留守学生、学困生、贫困生、福利院在校生、特殊学生心理联系卡等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适应社会环境,帮助困境学生度过心理危机,使之以健康的心理对待学习生活。
陪伴与懂得范文2
关键词: 大班幼儿 区域活动 合作
区域活动提供给大班幼儿更多的活动空间和交往氛围。大班幼儿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与同伴不断尝试、交流、协商甚至争论中逐步合作,在相互合作中获得体验,得到快乐和成功。区域活动这个氛围给大班幼儿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平台,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发挥。
有许多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独自的操作活动,更乐于进行一些合作,开始有共同的目标,能共同分享成果的愉快。但在活动时常常会发生矛盾:或吵闹、或哭、或撕坏东西等等诸类不合作的行为。如何引导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合作呢?
一、树立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的培育是贯彻整个研究过程的,树立合作意识是进行合作的关键。但合作意识的树立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1.性格的影响
现在的大班孩子比较任性、自私,又有较强的自主性。如在收集一些美工区的材料时,就有幼儿认为这是从我自己家里带来的,不让其他小朋友玩,有这种思想或行为的幼儿占40%。
2.人缘的影响
人缘好的幼儿,一般别人能很乐意和他一起玩,他也会乐意与别人一起合作玩。人缘差的孩子,大家都不大愿意和他一起玩,更谈不上进行合作了。人缘关系影响合作的占了20%。
3.心情的影响
孩子高兴的时候,会很愿意与别人共同游戏;不高兴时就不理睬别人,也不愿意去和别人游戏。这种影响合作的占5%。
大班幼儿合作意识淡薄,应引起我们老师的关注。在平时活动中,我们要对影响幼儿之间合作情况的因素多加分析,以便对症下药。
二、认识合作
1.合作――胜利的关键
大班幼儿特别喜欢竞赛的游戏,在体育活动区,幼儿玩“齐步走”的活动,通过对两队行为结果的归因探讨,引出红队成功的原因是这队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取得的;绿队失败的原因是脚步不齐,各走各的,众人没有形成一条心。从而让幼儿体会合作是红队取胜的关键,可见合作在集体活动、竞赛活动中的重要。
2.合作――游戏更精彩
一个人下棋没法玩,两个人下棋才有趣;一个人虽然可以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完整,但无法分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许多人合作玩,就能又讲又演又唱这才带劲;一人能搭一座桥,许多人合作玩就能建构一座公园,“游览”起来真有趣。大班幼儿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大班幼儿在各区域活动中分享合作的愉快。久而久之,自然会倾向于和同伴合作。
3.合作――帮你交朋友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选活动,大班幼儿更需要这种交往的氛围。今天和这几个小朋友玩音乐区,明天和另外几个小朋友玩美术区。在这种友好的交往过程中,幼儿之间的合作机会明显增多,合作范围相对扩大。伙伴之间相互帮忙、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日子一久,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三、合作技能的训练
合作技能是在相互活动中应用,在区域活动中合作技能尤为重要。
1.言语的训练
如邀请朋友:“你能和我一起去玩吗?”“我们一起看,好吗?”“我们大家一起来搭吧!”这些带有商量性的言语是合作的前奏,为接下去的合作行为作铺垫。
2.动作行为的训练
如推、挤、抢、扔这些行为是带有敌意的、挑战性的,让人很难接受,别人也会拒绝这样的的人,甚至会争执起来,引起纠纷。动作行为也能引起合作的愿望,如手拉手、点点头、微微笑、拍拍手。这样幼儿之间更容易相互亲近,相互相处,相互合作。
四、创设合作时机
1.师生合作做榜样
大班幼儿有一定的辨别和模仿能力。师生之间的合作能教会幼儿或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合作行为。如音乐区:几个幼儿刚开始合作打击节奏,很可能会因合作不好而失败。这时教师如能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打击活动中,引导幼儿把握节奏,那么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将有效地持续下去。大班幼儿会很乐意与老师一起来打击节奏。对老师同伴角色的认同,师生间的合作也同样能顺利进行,并使这个活动区产生亲和力。
2.材料设计便于合作
我们在计算区设计插牌时设计成“找朋友”。如今天挂的是数字3,那么3的好朋友2和4就能与3一起去计算区玩了。数字每天在变,幼儿感觉很新鲜,对好朋友似乎特别友好,这样有利于幼儿的合作行为,避免了某些抵触行为的发生。
3.材料投放利于合作
陪伴与懂得范文3
1.体育活动中幼儿自信心不足分析
例一:在平衡练习时,大多数幼儿都很大胆地在平衡木上行走,轮到婷婷时,她死活不肯上去,小手紧紧攥住老师的衣服,小脸憋得通红,差点哭出来。
例二:玩攀登架时,总是有几名幼儿磨磨蹭蹭,有意回避老师,落在最后。
通过分析,我认为原因有两个:①(事例一)婷婷可能没有走平衡木的经验,见到窄窄的木板产生了害怕心理,或可能有过走平衡木的失败经历,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因素存在。②(事例二)这些幼儿胆小内向,动作发展较迟缓、反应不灵敏,致使他们产生了消极的想法:“反正我不行”、“比不过别人”,继而表现出退缩行为。
以上所举的是发生在小班体育活动中的几个小事例。幼儿的这种退缩行为不容忽视,如果不及时消除这种行为障碍,幼儿可能就会产生自卑感,缺乏自尊自信和进取心,影响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如何结合小班幼儿自身的需求和发展规律在体育活动中实施包括自信心在内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培养小班幼儿自信心的途径
2.1创设被人接受的氛围,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体育活动。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尤其幼儿眼中最有威信的教师和父母的评价,往往是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小班幼儿更明显。因此,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往,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积极评价,使幼儿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和满足,激起幼儿喜爱体育、乐于上进的愿望,避免消极的评价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让幼儿生活在强调优点而不是缺点的氛围中,并逐渐学会保持自信。
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根据小班幼儿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式,以引起全体幼儿的兴趣,减轻幼儿的恐惧心理,从而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如在引导幼儿玩攀登架时,我们设计了“给小动物找妈妈”的游戏,把“小动物妈妈的家”设置在攀登架上,鼓励幼儿去帮助小动物找妈妈。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得非常积极、活跃,连平时最怕玩攀登架的几名幼儿也不知不觉地爬上了攀登架的最高点,对他们的成功我们给予了及时充分肯定。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我们帮助幼儿逐步树立了参与活动的勇气和信心。
2.2鼓励幼儿尝试活动,提供自主、独立活动的机会,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和思考,充分发挥幼儿的潜力,避免机械模仿。
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根据幼儿兴趣和意愿及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在组织和安排体育活动时,教师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要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使幼儿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潜力的发展。幼儿对某一活动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以后,教师应通过增加活动量或活动难度的办法,让幼儿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
如在平衡练习中,一开始,我们让幼儿在活动场地上走平衡线;然后,提供不同高度、宽度、坡度的平衡木,让幼儿自由尝试,接着请平衡力较好的幼儿进行示范;最后我们把走平衡木的动作要领示范给幼儿,引导幼儿进行“过小桥”的练习,幼儿都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由宽到窄、由低到高地练习,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起点、获得成功的程度是不同的,要鼓励幼儿从自身的起点开始,努力争取一次比一次练得更好,发挥自身的潜力。在组织体育活动时,除了必要的示范外,教师还要注重逐步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如果幼儿仅仅是被动地去做教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即使他们学会了做什么,也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学。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养成依赖性,影响自主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以发展幼儿主动性为首要任务,使幼儿成为主动和成功的探索者与学习者。
为了尽量避免单一的机械模仿,我们往往启发和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如玩竹圈,我们一开始不做示范,而是让幼儿拿着竹圈子自由玩耍,启发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竹圈还可以怎样玩?要和别人玩得不一样。”幼儿便会想出各种饶有童趣的玩法。当幼儿有过自身体验获得成功时,他们的主动性就得到了发挥,自信心自然得到了增强。
2.3帮助幼儿克服在体育活动中的两种极端心理――自卑与自负。
小班幼儿个体差异明显地体现在动作发展上。有些幼儿动作发展好,在活动中能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有些幼儿动作发展差,在同样的活动中常遭失败,久而久之,他们会以为自己能力太差而失去参加活动的信心,形成“我不行”的思维定势。
为帮助幼儿克服自卑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从积极评价入手,尽量挖掘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的长处,少批评,多表扬;通过比较,让幼儿重新评价自己,认识到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优势,没有必要高估别人,贬低自己,从而增强自信心;在体育活动中适当降低对自卑幼儿的要求,使之具有成就感;通过补偿性的训练,帮助幼儿正确对待挫折,增强抗挫能力。幼儿不断地从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逐步克服自卑感。
为帮助幼儿克服自负感,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有难度的、可能会失败的活动,如体育活动“小猫钓鱼”,我们设置了各种障碍,幼儿必须通过付出艰辛的努力,以及具备不断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我们只有鼓励幼儿勇敢面对困难,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方法,才能使他们摆脱依赖与骄傲。
2.4家园配合,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有的父母平时很少参与集体活动,那么他们的孩子也许就会缩手缩脚;有的父母溺爱幼儿,一切包办代替,那么他们的孩子就会产生过度的依赖思想,在困难面前退缩。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坚持与家长联系,共同探讨幼儿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并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
①不要溺爱孩子,应支持孩子与同伴交往。
②积极开展家庭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开朗的性格。
③家园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幼儿的点滴进步,以获取幼儿每一发展阶段的信息,共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陪伴与懂得范文4
关键词:动漫;创新;多元化
一、动漫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一)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对于动漫专业来说,创新能力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教学方式的开发与发散性思路
高校的课程授课方式,基本上停留在“机械化”的标准课堂阶段。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在大力提倡创造与个性发展的当下,高校课堂的改革势在必行。尽管许多教育工作者意识到需要改革,但是面对学校配套资源不足,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等问题,使改革的步伐受阻。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对现有的资源合理安排,并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推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成为首要思考的问题。
对授课方式的开发有以下几点思考:1.讲授方式可用,但应避免照本宣科的形式进行。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提炼,转化为有趣和活泼的语言,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果是实操性的课程,可在讲解步骤时,通过一些关联性的联想,使学生能较快记住操作节点的位置与作用。2.增加教学互动的环节。互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以动漫专业为例:可进行学生演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比拼等各种环节。3.对于创意先行的专业来说,课堂还应该具有发散性的引а习。课堂提问不应简单的停留在只是抛出问题,而没有深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引导性的提问设计,发散式的提问设计,能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并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来。
(三)多样化课外学习模式的开展
有了教学方式的开发,必然要有对应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进行拓展。学习模式多样化的开展,能增加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认可,一些课堂内无法完成的交流,也可以在课外实现。参照一些国外高校的做法,国内不少的高校也有开展小组研讨等课外学习的模式,但没有形成一个特别好的氛围,这也跟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习惯有关,毕竟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更多的是“单打独斗”,很多学生没有学会如何团队学习,团队研讨。
关于课外学习模式的开展,在观看了美剧“Community”(译名为:社区大学)以后,对课外学习模式的开发,有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内容。虽然电视剧会有很多夸张和艺术加工的部分,但当中也能反映出国外的教育形式的特点,以及非常尊重个性化发展的氛围。结合一些思考,课外学习模式当中,我们可以往前推进这一模式。首先,学习小组应该相对的固定,并提供小组研讨需要的场所。然后,针对动漫专业特点,教师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对小组加以指导,开展课后临摹学习或者校园写生。最终还要把学习研讨的成果收集起来,让学生看到一个学期过后的创作积累是非常丰厚的。
二、《动漫出版物设计》课程的探索
(一)模块化教学的思考
模块化教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但是如何更好的发挥模块化的优势,使其更好的指导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对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知。结合出版物的实际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的需要为指导蓝本,制定出科学的模块主题。
(二)创意引导的具体操作思路
定出课程的框架(模块)以后,需要加强创意引导的学习内容。如何设计出具有特色并深受大家喜爱的产品,是设计行业内永恒不变的主题。因此,创意思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领会出如何产生属于自己的创意。结合课程,可以有不同的立足点来开展创意引导:1.以开放式主题为中心,指定作品形式。可采用分组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潜能,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指定某一物品或者动物,根据事物做设计表现,在设计数量上可以提出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也要以引导式的方式进行讲解。3.类比式的案例分析分享,以及多学科知识的介绍。设计本身应该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如果单纯为了完成某项设计而设计,那么多半不会有很出彩的作品,所以需要有其它不同类型或行业的设计案例作为创意引导的一部分。而其他学科一些有趣的知识点介绍,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好奇心,才能更好的体会到学习与创作的乐趣。
(三)学习任务的巧妙设计
模块化教学以及当中的创意引导完成以后,需要检验学习成果,在作业的布置上,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因为完成一项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所以每一个学习成果不应该是独立的,要能够贯穿于整个课程当中。这也类似于图形设计里的“点、线、面”,由点组成线,由线组成面,然后三者相互支撑,形成一个体系。
(四)结合行业需求的技能培养
陪伴与懂得范文5
一、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的意义及重要性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因此,我们深刻认识到对幼儿进行“安全自护教育”是时展的需求,更是幼儿自我生存的需求。我园具备较完善的安全工作制度和突发事件预防预案,尤其在今年开学工作中又将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提到首位,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计划,为我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成为我进行个人课题研究的坚强后盾。同时在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上,都给予充分优先的考虑。
二、如何培养幼儿在晨间锻炼活动中的安全意识
1.创设良好的体育锻炼活动环境,杜绝不安全因素。在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前,必须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把好第一道安全关,从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重视幼儿的安全。我在因地制宜,精心创设体育锻炼活动的各种环境设施的同时,充分考虑幼儿活动的安全性。
2.在体育锻炼活动前帮助幼儿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与幼儿自身的发育程度、判断能力、应变技巧等生理心理因素相关,他们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在体育锻炼活动前从幼儿自身的特点出发,及早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了解有关的安全知识,认识各种危险因素,帮助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和预见危险的能力。
三、多形式活动,做安全知识小博士
1.结合班级环境,诠释体育锻炼安全知识。在开展体育锻炼“安全”主题活动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了班级墙饰的教育作用,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体煅安全墙报,将孩子们调查的安全小知识进行粘贴,并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孩子们看到图示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各种安全知识。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班级内开设“活动安全讨论角”,里面放有许多体育活动新闻资料及图片,使幼儿自由讨论。
2.设计系列活动,深化安全意识。我们应该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自护习惯。我们也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多种形式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饭前安全故事讲解、制作安全角、进行体育锻炼安全知识比赛,评出安全之星,进行“我会安全运动”的主题活动,深化安全意识,提高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安全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还教了一些关于体育锻炼的儿歌等。
3.借助家长力量,培养安全行为。在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很注重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我围绕网站宣传,将一些有关体育锻炼的儿歌、故事发到网上,然后把评出来的安全小明星用照片形式拍下来发到网站上,家长们对运动安全也更加重视,积极的参与到宣传中来。如“家长走进课堂”,班上汤可欣小朋友的妈妈主动来班级进行安全助教,由于这位家长是一位体育老师,她通过PPT形式,带来了很多关于体育锻炼活动中事故的照片和事例,她生动的讲述了一些关于孩子们身边发生的故事,这种活动形式让孩子们眼前一亮,从另一个角度更好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学会自我保护。
四、师幼同参与,做安全自护小主人
1.体煅环境同检查。那在这次研究中,我和孩子们共同来推选“安全检查员”,主要职责就是进行孩子们体煅活动前对场地、器材、小朋友服装等各方面的检查,让每位孩子心中都能真正体会到体煅前安全意识、安全检查的重要性。如小朋友们检查出的跳跳球的小球常常会打架,于是幼儿提出将绳子它缩短。在这样的检查别人、检查自身、检查环境的活动中,小朋友们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把安全放在嘴边,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2.体煅规则同设计。为了让幼儿遵守体育锻炼活动规则,我们让幼儿自己来设计各种锻炼时的规则并把它画出来,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都再次抛给孩子中,让孩子们一起来讨论,然后再进行讲评,如我们班体煅有一项是跳圈,一开始小朋友们都挤着排队,导致前面小朋友身体总往前倾,好几次差点就趴倒在地,之后就这一现象我用相机拍下来放到电视机上给小朋友们看,并说:“你们看,这样危险吗?”抛出问题后,孩子们七嘴八舌,统一说出“危险”,接着我的一系列问题就一次抛出“为什么危险”“怎样做才安全”“谁能想到好的规则”,最后从孩子们中选择决定了一个这项跳圈的活动规则,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积极性及规则意识。
3.体煅习惯互提醒。如何进行好的体煅习惯也是能安全进行体煅的重要一部分,如在活动中检查自己的鞋带是否系好,冬天在高强度的活动前是否先脱去一件外套。在活动中遵守规则,不推、不挤前面的小朋友,不做危险的动作。这些习惯在每次的活动前教师总是要嘱咐、关照。
五、在体育锻炼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安全指导
陪伴与懂得范文6
问:我与公司签订协议约定培训1年,但实际公司只对我培训了5个月,另外7个月我正常上班,而拿的工资仍然是脱产培训期间的工资,此外,培训协议中约定的交通费、食宿费公司没有向我支付。现我的劳动合同期限还有一年,我向公司提出了辞呈,公司因此要求我支付违约金。我该怎么办?
答:参照合同法第一百二十条关于“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之规定,对此纠纷可以做出以下处理:1、公司未依照培训协议向您提供脱产培训的后7个月,公司应当向您支付正常上班的工资,鉴于公司仅按脱产培训期间的工资标准向您支付工资,对于差额部分,公司应当向您补足,并按照拖欠工资处理,向您支付拖欠工资的额外赔偿。2、培训协议约定由公司向您支付的交通费、住宿费,公司应当向您支付。3、您应当按照解除劳动关系后未得到履约的1年时间与培训协议约定的3年服务期所应当分摊的部分费用,向公司支付违约金。但是关于培训费用的组成,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培训费用,包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之规定,不应当包含培训期间的工资。
如果您能够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所规定的理由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有充分证据证明该理由成立,则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的约定,公司不得要求您支付违约金。
劳动纠纷申请劳动仲裁有什么时效上的规定?
问:我的入职时间是2006年,单位一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现在已解除了劳动关系,但我要求得到双倍工资赔付。通过咨询,我得到的回复是: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如果要求双倍工资就应该在2008年11月之前提出要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现在去申请仲裁,劳动仲裁会支持我的要求吗?
答: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之规定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因此,您在劳动关系解除之日起一年内主张权利,就不会因为超过仲裁时效期间而被驳回。
遇到公司以克扣工资为手段强行要求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