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道德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培训

职业道德培训范文1

   教师并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要“守身如玉”,“一尘不染”,敬业尽职,专心致志,作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名副其实的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严以律己的精神。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就是要把学习道德伦理、提高伦理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伦理与实践相结合。

      二、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必须把这内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以提高实际效果。

     三、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既要用外在因素进行自我约束,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四、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要把个人与社会结合起来,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五、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

职业道德培训范文2

关键词:会计证培训 高职 会计职业道德

1 当前社会对高职会计学生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的精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即可达到上岗能力。另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根据该规定,学生毕业直接上岗必须持有会计证,对应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须取得该证书。从2005年起,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取得提出新的要求,即要求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取得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并要求“2005届及以后的大、中专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原有免考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基础上,也必须加试一科《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可见,当前形势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财会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作为向社会输送大量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已经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期望会计职业道德能成为学生未来职业活动中遵循的信念和标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未能达到美好预期。

大部分高职院校未能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基本采用的是将其纳入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却更侧重于应试教育,内容基本局限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而这些内容很少涉及学生将来工作中面临的道德困镜,多是在讨论由专业机构制定的道德准则,学生学习也只是牢记那些准则而不去对准则涉及的问题进行思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也成为为考试成绩而死记硬背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

3 实现通过会计证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社会对会计职业人才所要求的,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关键的是还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进入社会后,在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时候,如缺乏坚韧的“职业道德铠甲”难免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伤害使用会计报表的国家、单位和个人,同时也使自己受到伤害。考虑到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区别,可以以会计证考证为契机,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

3.1 会计证培训课程的目标定位

会计证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高技能,高素养的会计人员上,在进行高技能的培养的同时,不能弱化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在上岗后,能够严格的遵守会计工作的各项职业操守。

3.2 会计证培训课程的教学方法

会计证培训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方向应将传授知识与进行法规、道德的实践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仿真的环境中学习。

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对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模拟情景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对组织讨论和分析探讨问题的解决,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容易理解,而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时刻提醒着学生遇到问题该怎么做。

3.3 会计证培训课程的授课内容

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应适当调整理论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增加实践教学模块。教学内容可以会计工作中常见的典型案例为主,以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会计法规的精神实质,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的习惯。课程开发中的教学任务应充分考虑实际工作的需要,也兼顾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

参考文献:

[1]许娟.《会计行业发展与会计高职教育》,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10.

[2]李杏梅,《浅析高校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消费导刊,2008.11.

职业道德培训范文3

——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三天的就业创业指导个骨干教师培训结束了。在培训方精心组织下,课程安排丰富充实,结构合理,针对性强,我收获很大。

在朱辉荣老师《创业从0到1》的专题讲解中,我看到了一位激情澎湃、对创业充满热情、为学生在创业之路上提供专业指导的默默奉献的老师。朱老师从创业机会、产品打造、产品验证、团队建设、商业模式、资金融资等几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创业孵化过程,运用许多实际案例来解释理论。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创业实践指导,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魏欣老师的开场自我介绍别具一格,他培训现场的许多方法和技巧都可以让我带入今后的就业创业课程中,创业教学形式以让学生更全面和深入地掌握知识。魏老师所讲解的商业画布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对于我们今后指导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大有帮助,可以以商业画布这一工具进行创业指导和分析。

王春伟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员们都在课堂上表现出了积极主动、情绪高涨的学习精神,整场课堂氛围很好。分小组有效地把控和组织了整个课堂,积分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在国际劳工组织工作过、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邓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最前沿的各国创新创业战略计划,让我们眼界更开阔地看到和对比中外就业创业情况。

在这次培训当中,我被老师们精深专业的学识和耐心细致的敬业精神所深深感动,每一位老师都情绪昂扬,弘扬新时代创新创业精神,充满正能量。学员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通过培训,大家学习了创业知识体系,了解了市场形势及创业环境,学会去如何组织、计划、实施、实践、一步步指导学生等,创业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培养了创新思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之下,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既扩大了就业,又实现对人生的价值追求,同时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作为就业创业指导老师,我们首先要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思维和理念,转变意识和认识,才能在就业创业指导课上为学生讲解创新创业,鼓励他们培养创新思维,进行创新创业。

二是学习了创业知识。上完课程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加强学习,要全身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学习创业需要的条件、政策及法律知识等。用更加专业的知识指导学生,避免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都基于为其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因此,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加强业务知识能力学习。

职业道德培训范文4

一、充分认识开展工矿商贸企业班组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组织,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加强企业班组安全培训工作,是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作业行为,杜绝“三违”现象,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进一步强化企业班组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当前,我国大多数工矿商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班组安全管理仍然薄弱,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与企业安全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现象大量存在,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风险。各地区、部门和企业一定要从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班组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班组长和危险岗位一线操作人员为重点,以提高班组全体人员安全素质、减少和杜绝“三违”为目的,以打牢班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为目标,落实责任,完善措施,提高质量,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培训的基础作用,大力加强企业班组安全培训工作,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依法培训。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把企业班组安全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工作整体规划,建立政府、企业、培训机构相互配合、运行有序的工作机制,依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等法律法规,大力开展工矿商贸企业班组安全培训。

政府监管,企业落实。各级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管理部门,依法对工矿商贸企业班组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指导和检查。各企业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企业班组安全培训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培训责任。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班组长和危险岗位一线操作人员为重点,实施企业班组安全培训工程。班组培训以企业自主培训为主,以班组长培训带动全员培训,确保员工做到应知应会。新招录员工必须经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坚持从班组生产工作实际出发,本着学用结合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编选培训教材,保证培训质量。针对班组员工特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目标

通过持续有效地开展企业班组安全培训,不断提高班组长现场安全组织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提升班组全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每位员工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积极参与班组安全生产活动,消除事故隐患,改进作业条件与环境,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使班组安全基础更加巩固扎实,现场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三、严格培训要求,规范培训管理

(一)制定培训计划。各企业要把班组安全培训纳入本企业安全生产总体规划和目标责任体系,制定班组安全培训实施计划,力争3年内把班组长普遍培训一遍,危险岗位操作人员得到一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其他人员做到培训合格上岗。要把农民工纳入班组安全培训范围,统一安排、统一标准。新进员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二)实施分类培训。根据企业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和不同人员培训需要,规范培训对象与内容,确保培训实效。

班组安全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本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本岗位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作业条件与环境改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作业现场安全标准化;现场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现场应急处置;本企业、本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其他相关安全生产知识。

危险岗位一线操作人员安全培训内容还需要增加防范风险相关知识。

班组长安全培训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当包括:班组长的职责和作用;班组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与员工沟通的方式和技巧;“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等先进的班组安全管理经验等。

(三)细化工作措施。班组安全培训由企业自行组织实施。各企业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班组安全培训工作,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培训责任。要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妥善处理工作与培训的关系,确保培训时间,保障培训经费。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安全培训基地或设立班组学习室,配备班组安全教育视频与相关设施设备,为班组安全培训提供必要条件。

企业班组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经过相应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已在岗的班组长和危险岗位一线操作人员每年接受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班组其他员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四)加强培训考核。班组安全培训考核工作由企业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要本着有效、管用、简便的原则,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制定培训质量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统一考核指标、考核程序和考核方法,严格考核管理,严禁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对考核合格的班组长和班组员工,颁发相应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要完善班组安全培训激励机制,充分运用考核结果,激发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建立培训档案。各企业要建立班组安全培训档案,对班组每一名员工培训考核情况实行单位与个人签字管理,真实记录培训内容、技能训练科目、培训时间、培训学时及考核情况等。要规范班组安全培训工作流程,加强对培训考核全程的监督管理,做到培训信息公开,培训过程透明,考核结果公示,部门参与监督。

四、加强基础工作,提高培训质量

(一)培养师资队伍。各企业要结合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实际,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重点从企业和安全生产一线选聘教师。班组长安全培训教师一般应在具有5年以上现场工作经历、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教师中选聘。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培养和优化班组安全培训师资队伍;建立培训教师跟班劳动、现场调研等制度,强化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开发适用培训教材。本着少而精、管用的原则,组织编写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培训适用教材。注重多媒体教材的研制和开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指导班组长师资培训教材,以及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指导其他行业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各企业根据本企业实际,编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班组安全培训适用教材。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每2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教材评选活动,并向社会推荐。超级秘书网

(三)丰富培训形式。各企业或培训机构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采取集中培训、半工半培、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各企业要针对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和员工的特点,通过开设安全宣传栏,编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文字和音像资料,利用多媒体、企业内部网站、电视、报刊、板报等平台以及安全讲座、班前班后会、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日活动等时机抓好日常安全教育。要通过岗位描述、技术比武、应急演练、现场事故分析、反事故演习、现场安全自检等方式,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不断提高员工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要注重发挥老工人“传、帮、带”作用,以师带徒,提高员工实际操作技能。

五、加强指导监督,确保班组安全培训落到实处

各企业要把班组安全培训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统筹安排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作到位。企业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班组安全培训工作的领导,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内部班组安全培训工作的自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推进班组安全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职业道德培训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评估

作者简介:杨扬(1981-),男,江苏南京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助教。(上海 20009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0-D-06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112-03

一、充分认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培训的重要意义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培训也已成为核心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1.职业化培训可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础和核心。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辅导员必须全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尤其侧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培养他们的成长。当前高校辅导员尽管都是党员,学历层次也较高,但是专业背景却包罗万象、五花八门,这导致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参差不齐。因此,加强培训有助于使他们获得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2.职业化培训可以提升高校辅导员服务和管理学生的水平

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中心不断由“日常事务”转向“专业事务”,因此,加强辅导员培训有利于帮助辅导员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法规,快速适应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发展、思维的转换、方法的更新以及重心的转移,使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不至于陷入知识恐慌,从而不断提高辅导员服务学生和管理学生的水平,[1]使高校辅导员更有效地服务和管理学生。

3.职业化培训可以强化高校辅导员角色的职业自我认同感

培训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福利,更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推动器,它能使辅导员对自身的工作职责和目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培训,辅导员可以开拓眼界,提高其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真正认同和热爱辅导员岗位,增强其职业自信和自我认同感。

4.职业化培训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管理学中的“庸人沉淀”理论来看,越是优秀的辅导员越是能够得到较快的提拔或转岗,这样使得优秀人才不断脱离辅导员队伍,而留在队伍里的越来越多的是平时表现一般的辅导员。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有效培训,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工作表现,强化他们的业务能力,才能改变“庸人沉淀”这种现象,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培训的现状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现状,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7所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培训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发放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09份,有效回收率为77.9%。

1.辅导员培训的频率与机会情况

表1的数据显示,工作2年以下的辅导员有11人,其中有90.9%的辅导员参加过1次培训,有9.1%没有参加过培训。由于按照一般要求,高校辅导员上岗前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因此90.9%的辅导员参加过的1次培训基本可被认为是岗前培训。工作2~3年的辅导员有27人,其中有11.1%的辅导员仅参加过1次培训,88.9%的辅导员参加过2~3次培训。工作3到5年的辅导员有43人,都参加过不止1次的培训。其中,参加过2~3次培训的有27.9%,参加过4~5次培训的有62.8%,参加过6次及以上培训的有9.3%。工作5年以上的辅导员有28人,其中参加过2~3次培训的有17.9%,参加过4~5次的有75.0%,参加过6次及以上的有25.0%。这反映出高校辅导员整体参加培训的频率普遍较低,平均1年1次左右。从表2和表3的数据来看,辅导员接受培训的频率远不能满足辅导员参加培训的需求。认为学校提供培训机会较少的辅导员有51.4%,认为一般的有37.6%。同时,有56.0%的辅导员认为非常需要参加培训,有24.8%的辅导员认为需要参加培训,仅有19.2%的辅导员表示不需要参加培训或者无所谓。

2.辅导员培训的类型与内容情况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培训的类型包括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以及职业化培训。辅导员岗前培训是指对新任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工作相关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工作基本内容等方面的基础培训;辅导员日常培训是指对在岗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工作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强化培训;辅导员专题培训是指根据工作环境、条件的发展变化对在岗辅导员进行特定方向、特定领域的专门培训;辅导员职业化培训是指根据辅导员的自身兴趣爱好和专长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心理健康教育等某一方面的研修深化培训。据表4数据显示,85.3%的辅导员参加过日常培训;56.0%的辅导员参加过专题培训;仅有23.9%的辅导员参加过职业化培训。

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突发事件危机处理以及诸如奖助贷、就业推荐、党建、班级管理等一般性事务管理。据表5数据显示,84.4%的辅导员参加过一般事务性管理的培训;70.6%的辅导员参加过思想政治理论培训;仅有33.9%的辅导员和26.6%的辅导员分别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培训。

3.辅导员培训的师资情况

辅导员培训成效的关键取决于师资力量。从目前的师资构成来看,培训师资主要有优秀辅导员、学工系统负责人、企业高管、职业培训师、政府官员、学者以及境外专家等等。从表6可以看出,在辅导员参加过的培训中,接受过优秀辅导员培训的比例最高,达到84.4%;接受过学工负责人培训的比例其次,达到81.7%;接受过境内相关学者培训的比例为79.8%;接受过政府官员培训的比例为65.1%;接受过职业培训师培训的比例为52.3%;接受过专家型辅导员培训的比例为30.3%;接受过境外相关专家培训的比例为20.2%。表7反映了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对培训的师资需求。辅导员最期望的培训师资人选从高到低依次是专家型辅导员、境外相关专家、职业培训师、优秀辅导员、学工负责人、境内相关学者和政府官员。很明显,培训师资现状与辅导员培训的师资需求期望存在一定差距。

4.辅导员培训的途径与方法情况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培训的途径主要包括校内培训、辅导员培训基地培训、专门机构培训、网上课堂以及境外培训等等。表8显示,有70.6%的辅导员参加过校内培训;有29.4%的辅导员参加过专门机构培训;有94.5%的辅导员参加过辅导员基地培训;24.8%的辅导员参加过网上课堂培训;仅有2.8%的辅导员去境外培训过。从表9来看,辅导员最期望的培训途径是境外培训,达到98.2%;辅导员期望参加专门机构培训的比例也较高,达到55.0%,显著高于辅导员参加专门培训机构培训的现状;网上课堂的期望比例也比现实高,达到38.5%;校内培训成为最不受辅导员期望的培训途径,比例仅为19.3%。

此外,表10显示了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培训方法的现状:接受过课堂讲授方法的辅导员达98.2%;接受过研讨交流方法的为88.1%;接受过案例教学的为44.0%;接受过情景模拟和视听技术的辅导员分别仅为19.5%和12.8%。然而,据表11显示,辅导员期望的培训方法依次是:课堂讲授,比例为92.7%;案例分析,比例为88.9%;研讨交流,比例为76.1%;情景模拟,比例为67.9%;视听技术,比例为23.9%。

5.辅导员培训的评估情况

培训评估可以分为过程评估和事后评估。过程评估是对培训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以期为了培训可以随时进行调整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事后评估是通过对培训结果的总结和分析来评估培训的效果,以便为今后的培训提供决策参考。表12显示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培训评估的情况:接受过面谈或意见调查等评估形式的辅导员为47.7%;接受过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等评估形式的为67.0%;接受过考试或测试等评估形式的为8.3%;接受过演讲汇报评估形式的为13.8%;接受过辅导员过程评估形式的为19.3%;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评估的占26.7%。

三、结论与相关建议

1.结论

第一,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培训意愿强烈,但机会较少。超过80%的被调查辅导员认为自己需要参加培训,超过50%的被调查辅导员认为自己非常需要参加培训。然而,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辅导员认为学校提供的培训机会较少。从辅导员参加培训的统计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辅导员平均1年仅为1次,频率较低,并且,随着工作资历的增加,只有极少数辅导员的培训机会有所增加。

第二,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日常培训较多,职业化培训较少。在当前的高校辅导员聘用体制下,绝大多数辅导员是欠缺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并且专业背景千差万别,甚至不少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学生工作极不相关,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只有通过职业化培训的途径来完成。然而,通过调查,目前辅导员培训多以日常培训为主,职业化培训较少,仅有23.9%的辅导员参加过,这对辅导员职业化道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第三,培训师资多元化,专家型辅导员最受青睐。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师资呈现多元化状态,优秀辅导员、学工负责人、境内相关学者以及政府官员是辅导员接受次数较多的培训师资。然而,从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需求来看,他们更倾向于接受专家型辅导员、境外相关专家以及职业培训师的培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辅导员比较期望通过专门化的培训达成职业化道路。

第四,培训途径与方法较为单一,与需求存在差距。通过调查,辅导员有开拓眼界、国际比较、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强烈需求。此外,高职高专辅导员培训的方法也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讲授和研讨的形式,对辅导员期望较高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的培训方式重视不够,有待加强。

第五,培训评估的意识较为淡薄,容易流于形式。培训评估是改进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但是,从调查来看,辅导员培训“重培训、轻评估”,培训评估意识不强的现象十分明显,有超过1/4的辅导员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评估;仅有不足20%的辅导员接受过过程评估;事后评估中也以培训总结为主要形式,缺乏实质性客观评价内容,容易流于形式。

2.建议

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强化职业化培训理念。当前不少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培训机会欠缺、培训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培训经费的不足。然而,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言:“培训很贵,不培训更贵”。尽管增加辅导员培训的机会确实需要提高辅导员培训经费,但是通过加大培训的力度不仅可以解决辅导员“庸人沉淀”、浪费人力资本的问题,更可以建立起一支高效率、高素质、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当然,在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力度的同时,要强化职业化培训的理念,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式的培训,从而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

加强培训需求分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培训现状,不管是从培训师资,还是从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来看,都与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必然会影响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道路,比如,有志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所建树的辅导员鲜有此方面的研修培训机会,却常获得事务性管理培训机会。因此,为使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开展更有成效,可通过建立培训需求模型(主要有三种:一是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二是胜任特征模型;三是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2]从三个层次做好辅导员培训需求分析,即学校需求、工作任务需求和辅导员自身需求。

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制度,确保再次培训的效果。辅导员培训评估是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既是对整个辅导员培训活动实施成效的评价与总结,同时评估结果又为以后辅导员培训活动的培训需求提供了重要信息。[3]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也提出,要“制订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建立质量评估制度”,[4]这足以说明辅导员培训评估的重要性。科学的辅导员培训评估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析培训需求、确立评估目标、收集评估数据、选择评估工具、建立评估模型、反馈评估结果。其中,最常用的培训评估模型是柯式模型,它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行为层次以及结果层次。[5]

综上所述,辅导员培训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成败。只有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强化职业化培训理念、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建立培训评估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才能保证和提高辅导员培训的质量,从而促进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程军.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现状与建设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7-119.

[2]王丽梅,张宗坪.有效的员工培训:效率+效果――基于成本收益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5):120-124.

[3]陈雁枫.培训效果评估及其在企业的运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7,(S1):88-97.

职业道德培训范文6

关键词:行动导向 高职教育 课程

1引言

高职教育是培养动手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一直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但是实际上,高职教育教学特色并不明显,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教材、教法等几乎都是本科校的压缩和复制。当然,政府、学校以及教师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近几年的高职示范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等高职内涵建设。[1]

为了寻找专业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切入点,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充分利用紧密型的校企合作优势,将电子产品检测方向作为本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方向,着重利用现有的企业检测项目开发相应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切实有效的推进教学改革。

2职业培训课程开发过程职业培训课程开发的背景和条件

项目组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三个职业技能培训工种:电子元器件检验员(高级)、音视频设备检验员(高级)、音视频设备电磁兼容检验员(高级)。涉及职业培训课程:《电子元器件检测技术与实践》、《音视频检测技术与实践》、《电磁兼容检测技术与实践》。

本文以《电磁兼容检测技术与实践》职业培训课程的开发作为案例进行具体介绍。

2.1 理论指导

若要在新的理念和体系下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必然缺少不了相应的理论体系。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分为驱动、受动、支持、控制4个子系统,即以能力为本位教学理念的驱动子系统,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受动子系统,由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组成的支持子系统以及质量控制系统[1]。

2.2 以能力为本位确定课程内容

以往高职专业课程的开发都是以本科相应专业课程为模板,根据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调整或删减,这样的开发方式必然缺少高职教育应有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开发《电磁兼容检测技术与实践》课程的过程中,摒弃了这一做法。首先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对电磁兼容检测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应具备的能力。

2.3 合作的学习与互动的师生关系

《电磁兼容检测技术与实践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分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企业工程师与教师共同授课,工程师负责实践部分、教师负责理论部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八至十名同学为一小组,共同完成检测项目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教师主要以协作者身份开展教学,不是满堂灌的形式,着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是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强调团队合作,但我们也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个别学生及时辅导。

2.4 项目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按照企业实际检测产品检测,如:电子信息产品、家用电器、电工电器、自动控制、医疗电子及汽车电子等产品电磁兼容测试;实践教学过程按照企业检测过程和步骤进行教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学习电磁兼容检测技术,看似是在学习,其实就是工作。

2.5 实时、灵活、内嵌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既然是学习,就必须有考核。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时刻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一个项目的完成后都有相应的考查成绩,最终的成绩评定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平时与最终成绩的综合考评,这避免了“一份试卷”的考核形式,也真正体现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

3实践成果与体会

3.1实践成果

完成专业培训课程《电磁兼容检测技术与实践》的开发,制定教学大纲;完成1本校本教材:《电磁兼容检测技术与实践》的开发;完成音视频设备(电磁兼容)检验员(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的开发;完成音视频设备(电磁兼容)检验员(高级)职业培训项目、题库、评分标准的开发;完成首批音视频设备电磁兼容检验员(高级)的培训,共40名同学。

3.2 小结

(1)教学观念和理念的改变

任何改革都是从思想和观念开始的,先有思想,才会有行动。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很多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在教法、理念上都存在固定思维,要想有所改变,确实很难。有些高职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专业改革与建设都已完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老一套。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理念没变,二是没有执行力,而且教学理念是主导作用。

(2)教学资源的更新

教学资源中有两个关键:教材和实验、实训设备。教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虽然教材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改版,但是不是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学生呢?尤其是像电子信息类的专业,新器件、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我们可能还在用两年前出版社的教材。实验、实训设备是保证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的基本条件,但很多学校的设备都已老化,虽然能用,但已经和企业的技术需要相差甚远,学生毕业后也就不能第一时间的适应技术岗位。所以,在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学校的硬件资源的同时,更多的还是要寻找紧密型的校企合作,不仅可以获得先进的仪器设备,而且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讲义,真正的实现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