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凿壁偷光的典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凿壁偷光的典故范文1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1
寒假里我读了《成语故事》一书,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让我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有趣的成语,比如半途而废、不耻下问、唇亡齿寒、风声鹤唳、涸辙之鱼、三人成虎、刮目相看等,这些成语都包含着一些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决定外出寻师,提高自己的学识。一年后他放弃了学习,回到家中,妻子很是生气,拿起剪刀纺织机前说:“这些丝织品都是蚕丝织成的,一根一根蚕丝累积起来才有一寸;一寸一寸累积起来,才有一丈、一匹。如果我现在把织机上的丝织品剪断了,以前的功夫就全都白费。你在外学习,每天都要问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方面不够?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德。你中途就回来了,跟我剪断织机上的丝织品没什么不同。”听了妻子的话,他深受教育,立刻动身回到老师那里,继续努力学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到头来一无所有,结果就像三心二意的小猫钓鱼一样。
《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2
成语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下来的,而且每个成语还带有一个个小故事,不愧为精华。今天我学习了两个成语故事,分别是“铁杵磨针”和“凿壁偷光”。
“铁杵磨针”主要写了李白小的'时候不爱学习,有一天,他看见河边有个老太太在磨一根铁棍,便过去问她:“老奶奶,你在干什么呢?”那位老太太说:“我准备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又问:“这跟铁棒这么大,而针又这么小,能摸成吗?”老太太告诉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后大为感动,牢记在心,最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这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是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简单的道理几乎任何人都知道,可是真正用到里面道理的人又有几个呢?只要人人都有决心,肯下功夫,那么世界就不会有什么做不成的事,世界也就会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凿壁偷光”主要写了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就这样,经过匡衡的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凿壁偷光”意思是: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看完这个故事,我感觉我们的学习条件比匡衡好得多。家里整天开着电灯,还有许多书和电脑,可是为什么没有获得像匡衡的成就呢?我想:还是和我们没有像匡衡那样刻苦学习的情况分不开的。今后我下定决心,以匡衡为目标,努力刻苦的学习,争取早日取得成功。
成语故事教会我为人处世,教会我哲学道理,教会我太多太多。我不会忘记这位良师益友,我会继续学下去?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3
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学管乐时的情形。有一次,滥竽充数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乐课学了新曲子,老师让我们回家多练练,我也没在意,只练了一遍,心想到时候做做样子就行了。
上课了,老师先让我们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单簧管上的按键,摇头晃脑,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实我根本就没吹出来音。终于吹完了,我长叹一口气,以为这样就完了,没想到,老师对我们吹得不太满意,竟让我们一个一个吹。我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里,急得抓耳挠腮。轮到我了,我没吹几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红着脸老老实实说了实话。结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师的一阵数落,受同学们的一顿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滥竽充数是不行的。
我喜欢《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它真的让我领略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一个词语竟然隐藏着这么一个内涵丰富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可笑或感人,但都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事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4
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成语故事》这一本书深深地吸引着我,它是由一个个典故组成的,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印象比较深的有《迷途知返》、《守株待兔》……
《迷途知返》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联合攻打袁术,袁术败走扬州割据一方。这时汉朝已将土崩瓦解,袁术看到这种形势欲乘机称帝,于是他极力拉拢好友陈珪,然而陈珪反对袁术称帝,并劝他说:迷了路只要知道返回还可以避免灾祸,但是袁术不听劝告,最终自食恶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样才能不犯更大的错误。
凿壁偷光的典故范文2
这是一首实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叙事诗。其第二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尤为著名,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名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因此,后人也往往将之归为“惜时诗”。
在中国文化中,“惜时”往往是与“勤学”、“苦学”、“好学”、“乐学”直接联系的,常常是大人――家长或教师,督促和勉励子女或学生发愤学习、用功上进时经常使用的典故。
如“三年不窥园”:(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文载《汉书・董仲舒传》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 )
如“头悬梁”:“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太平御览》卷六――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
如“锥刺股”:“(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战国策・秦策一》)
如“囊萤”,即车胤囊萤。典出《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车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於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如“映雪”:《三字经》用典。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读书,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于是他感觉不到困了,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在雪地上看书。孙康不顾寒冷,孜孜不倦地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如“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西京杂记》卷二)
…… ……
这些自然还会长久地流传下去,应用下去。
凿壁偷光的典故范文3
一、猜汉字
这些字谜挺简单的,放在第一环节,让你“热热身”。
1.一边绿油油,一边红彤彤;
绿的喜爱雨,红的最爱风;
两边在一起,燕子往南飞。
2.一边河中玩,一边上山坡;
爱河的怕上山,爱山的怕下河;
两边在一起,回味香又美。
3.画时圆,写时方;
冬时短,夏时长。
二、对号入座
你能将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的成语对号入座吗?如果你能不靠“猜”全部填对,说明你掌握了这些成语典故。恭喜你哦!
刘 备 吕不韦 刘 邦 曹 植 赵 高 匡 衡 廉 颇 王羲之
项 羽 秦始皇 蔺相如 曹 操 毛 遂 勾 践 岳 飞
1. 一字千金( ) 2. 三顾茅庐( )
3. 四面楚歌( ) 4. 才高八斗( )
5. 卧薪尝胆( ) 6. 入木三分( )
7. 约法三章( ) 8. 负荆请罪( )
9. 指鹿为马( ) 10. 毛遂自荐( )
11. 凿壁偷光( ) 12. 焚书坑儒( )
13. 精忠报国( ) 14. 完璧归赵( )
15. 望梅止渴( )
三、郑板桥题匾
有个财主,专门帮着衙门欺负百姓。他胸无点墨,却想让当时的大书法家郑板桥给他写块匾。他想只要有钱就行了。
依郑板桥的脾气,即使财主搬一座金山来,也不会为他写一个字的。但这次却爽快地答应了。财主开心得不得了,心想有钱就是好。
郑板桥看了看财主的丑态,然后提笔写了“雅闻起敬”四个大字,并且要求财主在请人制匾时,第一、第三、第四这三个字只油漆左边,第二个字只油漆“门”字。当时,财主想也没想,便答应了。
门匾挂上了,但没挂几天,财主便趁天黑悄悄地摘了下来。
财主为什么这样做?
四、喜羊羊与懒羊羊
喜羊羊突发奇想,想到千里戈壁去旅游。懒羊羊说:“大沙漠太荒凉了,我们不如到海山绿洲去。”喜羊羊执意要去戈壁,懒羊羊只好祝他一路平安。喜羊羊到了才知道,这里和懒羊羊说的相差无几。太阳下山了,躺在戈壁滩上,他想起了懒羊羊。正在这时,懒羊羊打来电话,说:“我已到达海山绿洲,这里四季花开,八月飘香香满园。海面风平浪静,真是一片蓝色海洋。美极了!”喜羊羊听了,真想插上翅膀飞到懒羊羊那里。
你能根据画线的词句,猜出我国八座城市的名称吗?
五、吟诗句,猜成语
吟诵一下诗句,然后根据意思猜一个成语。
1.黄河之水天上来( )
2.千里江陵一日还( )
3.不识庐山真面目( )
4.卷我屋上三重茅( )
5.剪不断,理还乱( )
六、走哪条路
唐伯虎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画家、书法家。一天,他去拜访一位画友,走到一处岔路口,有左、中、右三条路,不知该往哪条路走。正在这时,前面来了一位打着小花伞的姑娘,唐伯虎就向她问路。姑娘只在地上写了一个“句”字就走了。唐伯虎思索了一会儿之后,沿着姑娘指的路找到了画友。
亲爱的小朋友,请你猜猜这位姑娘叫唐伯虎走的是哪条路。
七、动作谜
学校正在举行春节猜谜晚会。在猜谜活动室内,工作人员小李拿来十张纸片,贴在墙上。纸片上分别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要求猜谜者用十张纸片作谜面,加上动作,猜一句常用俗语。当大家还在纷纷议论时,五年级的聪明豆走上前去,将写有四、五、六、八、九的字撕掉,独自拿了奖品就走了。工作人员小李赞赏地点了点头。
根据上面的情景,猜猜聪明豆猜的是哪一句俗语。
八、卖的啥
三个商贩各带着一批货物,同住在一家旅店里。店老板问:“三位卖的都是些啥货呀?”
三个商贩是这么说的—
甲:远看像座亭,近看没窗棂。上面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乙:又圆又扁肚子空,有面镜子在当中。老板用它要低头,揉脸搓手人鞠躬。
凿壁偷光的典故范文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板块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能够十分有效的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几点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
教育事业 语文教学 语文能力 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逐渐加快,语文教育在我国教育板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随着世界范围内各国文化的激荡,西方发达国家向我国进行文化输出,这对我国的文化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通过提高阅读能力来促进我国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课本文章难度较高
由于小学生处于十分幼稚的年龄阶段,在此年龄阶段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面对生活中一些难度较高的文章无法充分的理解,这就为学生培养阅读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小学语文课本之中的很多文章的难度都较高,这就为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以及培养阅读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2.教师枯燥讲义,课后作业较多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通过课堂讲义的方式来教授相关的语文知识,然而,由于小学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极其容易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久而久之,不仅会使得学生积累很多疑难知识点,更会影响学生,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烦,从长远角度,这十分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此外,教师往往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占据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更加影响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二、针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建议
1.以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师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等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例如,当教师讲到中国古典友情故事之时,就可以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向学生进行讲述。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在中国历史友情故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上至文学大家,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该故事有些了解。此外,真正的友情自古以来就是令人向往的人间真情。基于小学学生对友情、爱情等故事十分向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富有魅力的语言对该故事进行讲述,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友情故事的兴趣,更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一举两得。情境创设通过创设一种氛围,能够使得受教育群体沉浸在其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2.积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能够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优秀的书籍,通过阅读书籍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不良文学开始充斥于网络。面对这一环境,教师应该为学生挑选优秀的书籍,例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名著的白话文版本,通过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白话文版,不仅能够提高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够促进小学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知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此外,教师在为学生选择书籍之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甚至很多小学学生在文字认读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如果所选择阅读的书籍难度过高,就会造成学生阅读障碍,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书籍的阅读和理解,更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厌烦情绪,从长远来看,十分不利于学生提高和训练阅读能力。而通过阅读简单有趣的书籍,就能够极大地鼓励学生阅读书籍,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3.积累文章中常见的名词、成语
阅读作为一项长期的学习项目,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将一些文章中较为常见的名词以及成语进行记录和理解性记忆。例如,两相厮守、白发如新、相濡以沫、凿壁偷光、怒发冲冠、完璧归赵、杀身成仁等成语就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对这些常见的成语以及名词进行记录和理解性记忆。在众多成语之中,很多成语都有历史典故,以两厢厮守为例,古时江南习俗,当有出生,就在出生当天,在门口种植两颗香樟树,当十二三年之后,女子待嫁闺中之时,香樟树也已长成,这时,媒人通过观看香樟树,就能够得知哪家女子待嫁闺中,于是带人提亲,在女子出嫁之时,将门口两棵香樟树砍伐,做成两个木箱,在其中装满丝绸,以作陪嫁,两箱丝绸,意为两厢厮守。教师通过讲述这些具有典故的成语,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够通过趣味性的讲述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积累常见的名词以及成语等,十分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结 语】
通过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小学学生的文字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对人的发展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需要全体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努力,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顾贤才.浅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措施【J】.教师,2011(04)
凿壁偷光的典故范文5
[关键词] 小学 班主任 德育工作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各课程教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通过贵州省“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结合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要想建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必须突出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到位了,班级德育工作就能够取得实效。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的德育工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开学初,学校按照惯例都要利用近一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的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课堂常规》、《礼仪常规》等,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法制、思想品德、环境文明礼貌等教育,使学生从开学起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除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小学生的教育具有反复性,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能够做好。因此从开学起,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三次……如此多次反复,不厌其烦,直到做好为止。我不会因为错了一次而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故事讲解当中
对于小学生,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他们这一好奇的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等典故,以及生活中的实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四五十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上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笔记本、课外书等)比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响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顺手牵羊”现象没有了。
四、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爱听表扬是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六、全心全意关爱后进生,促进班级整体发展
凿壁偷光的典故范文6
一、 欣赏成语歌中的音韵美
成语歌与诗歌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在朗读时,我也借鉴了诗歌的朗读方法,讲究停顿转折、抑扬顿挫。例如在教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桃红柳绿、芳草如茵、汗流浃背、砾石流金、秋高气爽、万里无云、风雪交加、滴水成冰、岁月如流、尺璧寸阴”这一组成语时,我先请学生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组成语像什么?”学生与我的感觉相同,都回答说:“像一首诗。”“哪些地方像诗呢?”学生回答:“像诗一样整齐,像诗一样有节奏,像诗一样押韵,像诗一样描绘了一年四季时光的流转。”“既然像诗,那么应该怎么读呢?”学生立刻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等他们读了几分钟后,我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试着读了读,读得非常有味,不是在读单个的词,而是在吟诵一首诗赢得了满堂掌声。接着又有几个同学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也要来吟诵一番,效果都不错。最后,我引导同学们总结了一下读的节奏、韵律:
1. 两个词之间停顿的时间稍短,两对词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桃红柳绿/芳草如茵。
2. 末尾的韵要读得响亮,且一气呵成,听起来就如几颗珍珠用韵母“IN”串了起来。
3. 要有高低急缓。开头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应读得高昂快乐,表达人们喜迎新春的愉悦心情;而结尾的“岁月如流、心璧寸阴”则应读得舒缓低沉,以警戒人们时光易逝,快快把握好尺璧寸阴。
把成语当作诗来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律,会给人美的享受,令人陶醉。学生记背成语时不仅没有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读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间已熟读成诵。
二、 领略成语歌中的意境美
在2—12册的成语歌中,有很多组成语是描写大自然美好景物的。它们就如一首首优美的山水诗,充满诗的美好意境,读时要让学生细细体味。例如第十一册练习四中的“亭台楼阁、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别有洞天、不同凡响、鳞次栉比、金碧辉煌、湖光山色、重峦叠障、举世闻名、盖世无双”。这里既有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的亭台楼阁,又有重峦叠障的湖光山色,读之,脑海中不由得浮现了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所描绘的胜景。于是教学时,我先请同学读一读这首成语诗,边读边想象,然后说一说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观赏过这样的景物?然后,我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幅幅名胜古迹的图片,例如:滕王阁、苏州园林、北京故宫,边欣赏边想象边读成语。于是学生不仅用嘴在读,更用心想象在陶醉,在赞美。虽然每个同学读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不一定相同,但我想,那一定是他心目中最美好的意境,一个让他陶醉的意境。有了这样的联想,学生在欣赏形式美、意境美的同时,也在用成语,把成语和以往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达到熟记成语的目的。
三、 感悟成语歌中的人生美
2—12册的成语歌中,歌颂人物的英雄品质、伟大精朴的最多。在诵读这些成语时,要使学生体会出其中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受到思想教育。例如:第11册第一单元的“赴汤蹈火、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奋不顾身、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出类拔萃、卓尔不群、永垂不朽、万古长存”,读了这几个成语,我们就不由得想到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人物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想到在社会的建设中,有多少平凡的人在他们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想到我们的历史车轮不就是由他们来推动的吗?当学生们读着成语想到这些时,就会不由得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以及长大后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为祖国作贡献的豪情壮志。
利用成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空洞的说教不行,要利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将成语中的思想感情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例如,有些成语与课文内容相一致,教学时要联系课文内容,像前面所说的关于合作的,就是课文内容与练习紧密相关,第11册第八课使学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而练习3上的成语“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休戚相关、生死相依、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无微不至、体贴入微、抑强扶弱、急公好义”则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有些成语来自典故,教学时,教师要认真收集资料,将这些成语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结合生动形象的故事更容易受到启发,例如读到“废寝忘食、十载寒窗、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这几个成语时,我将这几个故事详详细细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后若有所思,明白了只有勤学苦读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觉得和古人比,自己做得还很不够。我想学过这些成语后,很多同学会将人它们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有些成语合起来的意思与一些伟大人物的经历有关,例如第七册练习2中的“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一读首先想到的就是诸葛亮,而且第二单元的第七课就是《三顾茅庐》,于是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与所读的故事和所看的电视剧,交流讨论了诸葛亮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一生,并由诸葛亮联想到了历史上的屈原、文天祥等一系列的爱国英雄。
还有的成语与身边的人和事有关,教学时应联系实际来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