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孙少安的结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孙少安的结局范文1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分量最重的的一部长篇。全景式的描述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纷繁的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学习感悟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一)在青年读书班发下《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就开始拜读这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巨作。
路遥先生在这部书里,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写实的描述了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改革开放初期的年轻一代人的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作品描述的背景年代对于我们父母一辈有着很深的感同身受,作为80后的我们对那段艰苦的岁月感触很浅,以至于在读完这部作品时对于其中的一些场景无法想象和理解。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孙少安这个人物非常有感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个人物非常有大局观,与青梅竹马的田润叶互相喜欢,润叶和他表白时的兴奋和冷静之后的理智,他清楚的知道俩人的差距,对于当时他们家庭那个情况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和他支撑起这个家,理智的选择了外乡的贺秀莲而放弃了与自己两情相悦的田润叶。他不计个人得失带领全村人民开砖窑,几起几落最终获得了成功,平凡的人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就像我们局一样,每一个平凡的人汇聚到了一起肩负着不平凡的责任。全市人民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的重任落在我们身上。
另一个感触来自主人公孙少平,我觉得他身上那种不甘屈服,勇于突破自我的精神值得我们现在年轻人学习。初期的孙少平是自卑的、被人所看不起的,可是他不甘心,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代表学校去参加重要的比赛,后来又结识了田晓霞,与考取大学的田晓霞能够自如的谈论人生理想,互相欣赏喜欢。说到田晓霞就觉得故事的结局过于悲凉,田晓霞在采访中被洪水冲走,孙少安的妻子贺秀莲在好日子刚刚到来时却被诊断为癌症,孙少平救人被毁容了,这样悲情的结局与现在流行的大团圆结局背道而驰,或许这和作者自身的经历有关,也是那个年代造就的悲哀。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在当时那个日新月异的时期很多人的人生就此发生了改变。
最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书中汲取积极的能量,憧憬美好,学习少安的大局观念,为了家庭、为了乡亲而不计个人得失的信念,学习少平的不甘屈服,积极上进的态度。相信我们把这样的精神和信念融合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定会成就出不平凡的人生事业!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二)《平凡的世界》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在20__年又被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小说的故事情节家喻户晓,便不再赘述。这篇小说我读过三次,分别在高中、大学以及工作后这三个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期阅读后给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高二的时候,为了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按照老师的推荐,到图书馆借阅了这本书。当时借到书的第一个印象觉得书特别厚,担心自己读不完,好在书中故事人物不多,主要围绕“孙、田、金”三家为中心开展。我读后的第一感受该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仿佛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亲眼见证过的事情,对人物的刻画特别的细腻,尤其是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写的特别的生动形象,当时更多觉得自己在写作中可以借鉴学习。
大学时期,有一次逛书店过程中无意看到这本书,便买了下来,再次读完后,让我感兴趣的是对小说所处历史背景的了解。小说所展现的远比历史教科书上的几句话更为生动直观,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如当时学校里劳动为主学习为辅、“学大寨”、等,自己一方面通过小说了解,另一方面再通过查阅资料,更加深入的学习这段历史。让我深深感受到从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的时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时至今日,中国的城市农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时代迎面而来。
步入工作之后,正因为《平凡的世界》被拍摄成电视连续剧,这部小说,我又再次拿起阅读一遍。时至今日,结合自己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又有了新的读后感。自己在大学毕业前夕,怀揣着不易而来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幻想着自己辉煌的律师梦,而等到毕业后找工作,才发现__人才济济,什么“985”“211”“硕士”多如牛毛,更何况自己毕业于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本科生。花了大半个月时间,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律所,通过与其他律师的交流,才发现自己的梦彻底的醒了。一切正如书中所说“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不像学生时代,最大的挫折可能就是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始终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即使高考失利,也可以通过复读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但是__律师的饱和以及律师行业的“二八定律”,这一社会现实是自己改变不了的。自己不禁想起小说里的孙少平,心中有着美好的理想,虽不能实现,但不钻“牛角尖”,而是去开阔自己的眼界,改变自己想法,从而发现有很多条路可以去选择。坚持自己的初心,在平凡的世界里追求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会是一个时代的写照,见证历史的变迁;经典文学作品像是一坛老酒,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经历品味出不同的味道;经典文学作品又仿佛是人生的导师,陪伴你渡过挫折与迷茫。我们作为青年人,应该多读读经典文学作品,汲取正能量,为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三)记得头次读《平凡的世界》是我中考那年,顶着备考的压力将全书看了一遍,第二次是在高一快结束文理分科时,第三次在大学毕业时,可以说《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贯穿了我整个的青少年时代,每次都在人生的关键节点时给我以启示,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生的走向。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纵观全书,我觉得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而贯穿其中的是亲情、友情、爱情。很喜欢路遥先生的出发点——“平凡”二字。其笔下世界中出现的都是些平凡的人物,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刻画着人性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农民的生命同伟人的生命具有同样的价值,普通人的劳动同伟人的业绩一样伟大,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一直在传达着一种精神,一种把苦难转化为前行动力的坚韧精神;一种平凡人物克服种种艰难困苦的奋斗精神;一种即使在绝境生存却依旧保持美好心灵的可贵精神;一种自强不息,顶天立地,永不言弃的顽强精神;一种坚持不懈,敢于同命运作战的抗争精神;一种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的道德精神。
正如书中所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不如意与不顺心,我们只有自己振作起来,自己勇敢起来,才会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接受暴风雨的袭击,而不论结局是好是坏,我们都可以心安理得的对自己说,我不曾后悔过,不曾遗憾过,不曾退缩过,不曾懈怠过。
人生可以平凡的走过,但是不能平庸。面对困难,我们要笑着面对;真正的强者向来都是默默无闻的。让我们在沉默中努力,在平凡的世界中活出人生的精彩,寻得自己的成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四)作为一个标准的理工科学生,在文学方面所受到的启发还是非常少的,就阅读量来说,通常一个学期下来,能把基本大部头的教材翻个遍,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至于其他什么书,也就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比起文科毕业的学生来说,理工科学生的生活是相对单调的,这也造就了理工科学生压抑的性格,就算有个把活泼的,充其量也就是个闷骚,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我们很少完整地读过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长篇的,最多也就是语文课本里面那些截取的篇章,这是一种缺失!
为了弥补这样的缺失,近年来,不管再忙,我都坚持多读读书。尤其是历史和文学方面的作品,近几年来也是略有涉猎。虽然不一定能读出个所以然来,但经常也会不禁发出由衷感叹,如果多年前就读过这本书该多好啊!因为历史虽然不会再重复,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度!
校长向20__级即将入学的同学们推荐了《平凡的世界》,并邀约入学后一起探讨。在这个间隙,我也自己凑个热闹。从我的感觉来理解,这部作品表面是讲述了在__农村十年光景的故事,但让我们读到的更多内容却是政策的颁布和因此而引发的思维变迁过程,这一系列的更迭,不是期间某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时代一批人的故事,出于这样的理解,我尝试去写写我眼中的平凡的世界。
第一批人,我想聊聊代表人物孙少安。在整部作品中,我个人最喜欢这个角色,他是那个时代最为典型的思想追求进步且务实求真的代表。回顾整部作品,处处可见他开朗乐观和自信豁达的品质。他因为是家中老大,早早地就被迫放弃了求学之路回家务农,在公社里因为其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得广大农民喜欢,因此连年被推举为生产队队长。他开朗乐观,就算是在搞承包责任制时吃了一些苦头,受到了一些不待见,还是坚持着自己认可的趋势,并默默地思考着、执行着。他自信豁达,为了村民们在旱季时能用上被上游村子截流的河水,他自己闯入虎穴,完全不惧对方的恶意刁难;就连在不断改善生存状况的时候都不忘拉着村民一起致富,虽然他兴办的砖厂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干活,但只要有村民愿意来投靠他,他都一概接收。他是一个务实求真的人,在因为家境贫寒而失去爱情的时候,他选择了门当户对地娶一个农村姑娘操持家务,知道放弃,同时也懂得选择。
第二批人,我想聊聊代表人物孙少平。如果只看前半段,我完全理解这个从农村出来的穷小子的那种不卑不亢的奋斗精神,但看了后半段,我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值得用尽一世的世界去执着人生?其实我想我还是理解孙少平的,在信息量非常有限,且家庭背景相当不好的情况下,人的理想和抱负,通常也都是有偏差的,如果自己的自尊心很高,那么整个过程将变得苦涩不堪。在彻夜不眠地读完一本小说之后,少平变了,开始有自己的梦了,他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这个时候,田晓霞的出现更是强化了少平想走出去的梦,他不再甘于在小村落里呆一辈子,哪怕就算走出去只是卑微的活着,那也是一种自由。于是,他带着他的梦出发了。在高中毕业之际,他拒绝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县供销社的美差,先是回到家中做了一段时间的老师,而后又不甘平凡的乡野生活,到了地级市求工作。因为没有专业技能和近乎书呆子般的执着,他只能选择搬砖。在拒绝一门足以让他落户城里的婚事之后,他下了矿。在矿上,他的这种刻板和隐忍跟矿窑在气质上完全一致,因而在田晓霞罹难之后,他再也走不出这个让别人感到危险但能让他感到安全的地方,一辈子。
第三批人,我想聊聊田家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真的是一家人的缘故,田福军、田润叶、以及田晓霞,包括田福堂在内,都是一股子浪漫主义和救世情怀,这并没有什么不好,这是一种态度。田福军早年从中国__大学毕业,拒绝留在__农业部,坚持回黄原地区,改变老百姓的生存面貌,他一直为他挂在嘴上的“要让乡亲们碗里的黑馍馍变成黄馍馍,让黄馍馍变成白馍馍”口头禅而奋斗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一个不懂政治的领导,脑子敢想,动手敢干,完全没有屈服的意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实践者。可能是受到田福军的影响,田润叶也是理想主义战士,起码在其早期不和谐的婚姻生活看来是如此的,直到她老公因车祸失去一条腿才终结了她文艺版的爱情婚姻梦。田晓霞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家,爱诗爱才爱少平,从她背离约定到洪灾第一现场采访,并因不自量牺牲自己,从这些不难看出,她是宏大的博爱。但对于现实状况的低估让她和少平的未来破灭,也让少平一世再难走出矿区。
其实还有很多人可以写,也有很多故事和感想可以写,但我想先写写他们,一个时代最值得关注的那些人。因此,今天就此草草搁笔,多想想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人虽平凡,但也有世界。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五)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
读了《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经的抱怨、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与主人公的经历比起来,我们是多么渺小,从小学一路走来,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我们称道的是考试失败,感情失落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较我们又算什么呢?相信自己能飞!这是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着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飞!”
少平与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作家倾注了毕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写作的焦点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达了强烈的平民意识与抗争意识。少平与少安都不是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能改变命运,他们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表现出当代农民的顽强与坚韧。小说广泛涉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它表达了昂首向上的奋发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
没有一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孙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实现“飞”的壮举与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打击。如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典型来批判;曾为尝试着进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原来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那时,他就像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簌簌地颤抖着。
真、善、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书中的一个个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这该是作家心灵的折射:路遥定也是那么的一个人。然而,人物的结局总令人伤怀,几乎没有一个结局是完美的:孙少安干出了点名堂,他贤惠的妻却劳累至喷血;田润叶终于明白了李向前对她的一往情深,毅然与之结合,可向前却已是残废。孙少平以他独有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地位悬殊的田晓霞的爱,可田晓霞却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润生义无反顾地与郝红梅结合,可郝红梅毕竟还带了孩子;金波呢,还不知要追寻那梦中女子到何时。这一切的一切,总令读者有些惋惜。特别是少平与晓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却能够心心相印,都愿他们会有个完满的结局,可作家偏偏那么残忍!我有些明白了:
我们心理上总不愿去接受悲剧,所以,中国戏曲倒多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这应该就是作家昭示给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对生活的体验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大家都明白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那么,路遥既从生活中,也从美学上理解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结局的安排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统一,使读者唏嘘不已。
孙少安的结局范文2
坎坷坷,不少艰辛波折,在迷茫中不断觉醒,在困顿中进行顽强的抗争。孙少平这一铮铮铁骨,顽强拼搏和不畏艰难而抗争到底的形象跃然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字里行间。作为一位平平凡凡的农
民的孙少平,经历了不平凡的人生,面对曲折回环的人生,用自己的坚定与智慧书写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文章就孙少平的一生经历对其形象进行初略的分析与探讨,以期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孙少平 路遥 《平凡的世界》 人物形象 抗争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引言
《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巨著是路遥对我国1975年到1985年这10年间社会中农村生活的鲜活写照。这部小说深刻地反应当时农村的巨大变化。它文笔气势恢宏,内容磅礴丰富,在涓涓细流般的词语中深
深地流露出当时中国农村的现景实况。孙少平的人生经历与人物形象的描述恰恰反映出被一直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农村青年的共同形象,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平凡的世界》的优越性和宣传力度不言
而喻,它是一部优秀的现代小说,不愧为“茅盾文学奖”的巨著。路遥在创作中以编年体的叙事方式来对作品进行艺术构造,具有全景式地反应中国10年间的社会变化和历史的巨大变迁。作者以自己对
农村生活的深深热爱的激情来注入各个故事情节,生动地描绘孙少平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引起社会不少农民子弟的心灵共鸣。
一、杜少平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形象探微
(一)苦难中坚强地抗争形象
孙少平在中学时代中苦难是他所经历的的最为悲屈的人生历程,小说里对孙少平在生活中的苦难的描述是这样的:“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雾的大院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
勺子把盆底混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的从脸颊上滑落下来”,为了几个营养甚微的黑馍,孙少平在艰难中不断努力和抗争,生存是最基本的期望。通过
这段文字的描写,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孙少平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所受到的苦难,已经个人为了能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所做的努力的抗争,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为他以后的精神抗争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在长期的生活和心灵的折磨中铸就了孙少平随时面对磨难和与磨难抗争到底的决心。在苦难面前,孙少平没有对命运的不公的抱怨与遗恨,只是默默地抗争着,承担着,成为坚实的苦难的
承担者的现实形象。
(二)顽强不屈的拼搏形象
孙少平在极端贫乏的物质条件中不断堆建自己的顽强的精神堡垒,以坚强的精神抗争不断战胜物质贫缺的碉堡。从书中“可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的想法还是一直不能从他的心灵中勾销,现在正当年轻气盛
,他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呢?哪怕他闯荡一回碰的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了”,这一句可以分析出孙少平是一个有很大理想和抱负的有为青年。他不甘现实的
困顿与艰苦,努力在自己心灵深处建立一个自己所期望和梦想的理想王国。他在不断地拼搏,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形象的描述,正是当时社会青年们的人生缩影。不论在黄原上揽工还是
在黑漆漆的煤矿上当的煤炭工都是他所从事的极其艰苦危险的工作。“每当背着石头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把他挤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
他却腾不出手来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的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他无法呼吸和目睹自己脊背上的惨状,只感到像带刺的葛针一般,两只手随即也肿胀起
来,肉皮被石头磨得像一层透明的纸,连毛细血管都能看得见”。生活和工作的重重压力并不能把孙少平压垮,反之,却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使孙少平更加努力地对现实进行不屈的抗争。路遥生
于农村,活在农村,同时也热爱农村淳朴自然的生活,对农村的深厚情谊与浓浓的爱意促使路遥坚定地创造孙少平这一敢于拼搏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三)敦厚老实、淳朴善良、孝顺的人物形象
中国儒家文化主要以崇孝尚义为文化发展的精髓,从孙少平身上我们不难分析出他具有敦厚老实、淳朴善良、孝顺的人物形象。孙少平还在上学的时候,会自动地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家里做事,例如他
和妹妹兰香一起到外面去采集露珠,为奶奶治眼病。再如进入社会工作已后,在大亚湾煤矿中,当王世才死后,他帮助慧英嫂走出丧夫的悲痛,帮助她整顿家务,照顾孩子。虽然用拳头回击了安锁子对
慧英嫂的侮辱,却在安锁子面临危险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他。这一切的一切,都彰显其敦厚老实、淳朴善良、孝顺的人物个性和形象。
二、辛酸与悲剧同存
(一)困顿迷茫的爱情
孙少平与田晓霞那段超凡脱俗的美好爱情,在很长一段恋爱与婚姻生活中他们共同捡拾爱情幸福的真谛,以田晓霞的心声“我为我的‘掏碳’丈夫感到骄傲”足以看出他们无私的爱情观。但是,贵为书
记女儿、省报记者的田晓霞最终以抢救落水儿童英勇献身来展现了现实,使作品笼罩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三、《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路遥之所以描绘孙少平这一典型人物形象,主要是反映现实社会中农民子弟在长期的无语状态下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却给整个社会作出莫大的贡献。同时,也是最不得势的弱势群体。有时候,连自己
最基本的小小理想和人生追求都难以实现。路遥作为文坛上唯一能够坚守平民立场的作家,对中国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概与叹息卓然跃于笔纸之间。
现实中具有淳朴善良本性的农民子弟正如孙少平一样,在不断的抗争中难以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在一次次挫折中迷茫和醒悟,在无数次困顿中努力地抗争。结局有悲有喜,但是始终处于弱势群体和社
会最低层的农民子弟,很大程度上最终以悲剧而告终,孙少平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的宿命大相径庭。
结语
综上所述,孙少平这一平民子弟在艰难困苦中不断抗争和顽强拼搏的人物形象正是多少年来中国平民子弟最典型的缩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正是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透视出社会现实的一面。在困顿中
不断抗争,在迷茫中不断觉醒的农民子弟们命运最终的结局大多以悲剧而告终,《平凡的世界》叙述平凡的事,同时,也叙述现实社会中农民子弟不平凡的血泪人生!
参考文献:
[1]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2]路遥文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3]秦香丽;从路遥的小说创作来看乡土中国的现代性焦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詹歆睿;论路遥及其作品对青年的教育意义[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高源英;略论《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形象[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1997年03期
[6]穆晶晶;论个体生命的存在、自由、觉醒与超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谢和安;论路遥的苦难情结与拯救意识[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张晶茹;路遥小说中的苦难叙事[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孙少安的结局范文3
孙少安和田润叶虽是青梅竹马,但由于家庭条件的差异,少安早早回家务农,润叶则当了城里的小学教师。当年少时两小无猜的友情逐渐演化为爱情时,当聪明善良的润叶表示出爱意时,老实巴交的少安白知无法逾越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这两座大山――最后少安和农村女子贺秀莲结了婚,润叶则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李向前。孙少平和他哥不一样,他思想超前,视野开阔。尤为可贵的是,他敢于冲破传统的樊篱,迫切地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改变生活,这就和极富才华、性情要强的田晓霞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然而,就在他们的爱情开花结果的时候,一场洪水夺去了晓霞的生命――他们之间的爱情戛然而止。与此同时,少安和秀莲依靠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闯出一番人生的天地时,秀莲却因劳累过度,身患绝症,含恨离开人世。
掩上书卷,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都是令人哀伤痛楚的悲剧结局?
路遥小说中这种爱情悲剧观念有其形成的原因。
路遥出生在陕北农村,在经历了生活的苦难和生存的磨难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严酷与复杂产生了冷静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陕北早年艰辛屈辱的生活使得路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非常强烈,当路遥从农村走进城里,才真正认识到城乡的差异有多么巨大。比如,小说中的少安承受的压力有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职业地位的迥异等,而他和秀莲的婚姻似乎更加符合人物的性格和生存环境;少平和晓霞虽然冲破了这些束缚,却遭受到了无法预知和抗拒的意外之灾。
路遥是一个对艺术充满激情的作家。他追求完美、讴歌爱情,但他更理解生活、忠于现实。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使他彷徨、无奈,亦使他清醒、觉悟。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路遥是想通过小说中的爱情悲剧告诉人们: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消除了造成悲剧的种种存在因素,才有可能品尝到爱情甜蜜的果实。于是,他选择借助文学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表现自己的爱情观念,他想与读者分享自己苦苦思考后的结晶,随即产生了让读者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和艺术效果。
田晓霞是承载着作家审美理想的人物,路遥悲痛地安排她的悲剧,正是忠于现实的表现:职业、地位和生存环境的巨大鸿沟,使得她与少平缺乏共同生活的物质基础,如果让晓霞背叛少平而另结权贵,无疑破坏了晓霞的整体美感。于是,路遥安排了她的殉职,试图将她的善良崇高的品质和她传奇浪漫的爱情放大,闪耀出悲壮凄惨的美!晓霞的意外离世,将《平凡的世界》推向了!可以这么说,只有这种带有悲剧特质的笔法,才符合人们的审美口味,这也正是路遥的小说被广大读者喜欢的真正原因之一。
孙少安的结局范文4
一、城乡交叉地带青年的典型杨启迪
1、面对爱情时的敏感、多疑与羞涩
他来自乡下,有着与其他青年人一样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但也正是应为他还是一个青年,在爱情面前都是一样的。在与苏莹的爱情纠葛中,杨启迪表现出了一种青年的普遍心理面对爱情时的敏感、多疑与羞涩。
在张民出现后,他一方面怀疑苏莹与张民是恋爱关系,一方面又怀疑他们是其他的关系。他不停的猜想,又不停的否认自己的猜想,由此反映出了一种青年面对爱情挫折时候的普遍心理动向。他的行为也表现出了一种明显的日神与酒神精神。在他对苏莹的恋情中,日神精神的理性占据了绝大部分。当每次他被酒神精神的冲动所控制,不止一次的想要表现出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情对苏莹倾诉自己的爱恋的时候,日神精神总会占据上风以一种理性的忧虑的思维阻碍他的进一步行动。
无论是敏感、多疑还是羞涩,这些都是深陷爱河的青年男女所不能避免的普适特征。而路遥对于杨启迪的描写更体现出了人物的典型性,这种对于人物的现实主义描写与心理的揣度更容易引发读者对于自身的联想,而这种联想的形成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2、劳动
对劳动的热爱自然也是路遥笔下人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杨启迪无疑是爱劳动的。在他与苏莹只是纯洁的同志友谊关系时,他的生活就是学习与劳动。而当他感受到苏莹对他额外的关心并乐于这种暧昧的关系时,他的兴奋与快乐更是在劳动上体现出来。他抹黑去给牲口割草,在路上只会休息一次,从不会偷工减料,也不会落下自己的学习,所有的这一切杨启迪觉得这种严格的要求是苏莹向自己提出的。而他自己也乐于这种充实,虽然疲惫,但生活起码是有意义的。起码自己对自己会满意,苏莹对自己会满意,自己可以以一个勤劳的人的身份在苏莹面前昂首挺胸。
路遥在西北大学作报告时 , 陈思广老师曾问他 :您最爱什么 ? 最恨什么 ?他说 :我最爱劳动者 , 最恨不劳而获的人。在路遥看来,劳动才是最美丽的,而人最不能忘却的就是劳动。劳动是美丽的,当一个人回归劳动,他便会从这劳动中获得无限的满足和宁静。就像《姐姐》中父亲的话 :土地是不会嫌弃我们的。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在土地上劳作才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二、路遥式的爱情抒写模式
在路遥的与爱情有关的小说中,不论是爱情悲剧还是爱情喜剧,它们都表现出了一种固有的爱情抒写模式面对物质差距时候的精神屈服。
城市与乡村,富裕与贫穷在路遥的笔下是爱情永远跨不过去的两道天堑。纵观他的小说,所有爱情悲剧的发生均是因为物质上的差距,而唯一的爱情圆满也差点在这上面夭折。
他继而想到,他和张民的风度、气质都不能相比他是土包子,而张民和苏莹一样,是大城市型的。他以前缺乏自知之明,竟然没有认真考虑这些差别。而他和苏莹的差别仅仅只是这些吗?她父母亲都是省厅局级干部,而他的父母却是普通工人。就算杨启迪轰轰烈烈的去爱了,但这些客观的因素却也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因为这些是他已经改变不了的。这种城乡与物质上的差异让他感到自卑和自弃,他怨恨自己缺乏自知之明,怨恨自己的异想天开。精神上的爱恋不等于物质上的相互结合,尽管这些都是残酷的,但这些也都是现实。不过,杨启迪总算还是一个城里人,这也为这个爱情的圆满结局埋下了伏笔。
而在那些与此相对立的爱情悲剧中,悲剧的发生无一不是因为物质上的差距。《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黄雅莉的感情起落,《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相爱却不能相守、孙少平与田晓霞的阴阳两隔,这些无一不在证明着物质与地位上的差距让多少相爱的人屈服以致分离。于是,在路遥笔下《在困难的日子里》郑大卫与吴亚玲的结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与贺秀连的结合才是正确的合适的。当然,并非没有特例。《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妹妹孙兰香与吴仲平的结合就是典型的农村与城市的结合,但路遥并没有把孙兰香塑造成一个类似于刘巧珍一样的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而是一个极有个性的大学生,这并不代表路遥在这个时期已经转变了他固有的爱情抒写方式,而是为那些在学校中拼命学习以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学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城市与乡村的差距并不是难以抹除的,只要你可以让自己达到一定的高度。
路遥用他的小说为那些城乡交叉地带的青年指明了方向,他们已然不能改变物质上的现状,但却可以做到精神上的满足。在每一个夏天都燃起爱情的火焰。
参考文献:
[1]《路遥全集(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路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 第79页
孙少安的结局范文5
关键词:性格缺陷;悲剧;理性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078-02
《理智与情感》的第一版诞生于1811年,简・奥斯汀第一部公开发表的小说,主要描写埃丽诺和玛丽安・达什伍德姐妹两姐妹曲折复杂的婚恋风波。不少学者认为这部小说体现了作者早期的写作风格,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浪漫小说的影响,如由两位女性主角构成的叙事主线和伊丽莎白・英奇博尔德(Elizabeth Inchbald)在1791年发表的小说《简单故事(A Simple Story)》十分接近,这种故事结构在当时的同类小说中十分流行。在小说的主题方面,情感亦是当时文学作品中的主要题材。在这些作品中,强烈的情感都被认为是一种高贵的个人品质,并受到推崇。与之不同的是,《理智与情感》强调了运用理性抑制情感,并使个人和社会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虽然小说在叙述的结构方面欠缺了后期作品的技巧性,但仍然可以反映出简・奥斯汀小说在题材选择和基本情节结构上的特点,如金钱特别是长子继承法的话题以及大团圆的故事结尾。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学者对《理智与情感》看似圆满的结局产生质疑,主要是集中在玛丽安的婚恋结局问题上。马文・马特力克(Marvin・Mudrick)就认为“小说最主要的中心人物玛丽安受到了背叛,这种背叛并不是来自威洛比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除了两姐妹外,她们周围的人大多趋炎附势,言行粗俗,在性格上有各自的缺陷,甚至包括她们最后的婚恋对象在内。和后期小说中人格高尚,风度品格俱佳的男主角想比,简・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塑造的几位主要男性角色不是道德败坏,就是有着性格上的缺陷且面目模糊。可以说《理智与情感》是作者所有小说中最强调理性的,以至于主要人物和他们的命运或多或少都染上了悲剧的色彩,而这种悲剧性的因素则主要是由人物本身的性格缺陷造成的。
在文学评论的术语中,性格缺陷指的是阻碍人物正常自我表现的各类因素,如自身限制,缺点,问题,恐惧,无能等。个性上的缺陷直接影响人物行为能力,心理动机和社会交际能力,比如暴力倾向等。在虚构作品中,性格缺陷有助于加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性格维度,并对故事情节走向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一般可分为轻微缺陷,严重缺陷和悲剧缺陷三种。前两者的区别在于缺陷本身是否对人物的行为和思考方式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轻微缺陷指的是加强人物个性特点,但不对剧情产生致命影响的小缺点,小毛病;严重缺陷则会在人物命运发展和身体精神状态变化方面起到消极的影响。而悲剧缺陷与两者不同,是一个起源于古希腊戏剧的古老概念,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被称为“hamartia”,原意为“无法成为完人(to miss the mark)”或者是“犯错(to err)”,指的是由主人公的性格缺陷或是过错引发了一系列后果,造成其命运急转直下,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在《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遭遇的爱情悲剧正是由她本人性格中情感的自然奔放和不拘礼数造成的,是小说中最明显的一处人物悲剧缺陷。玛丽安将情感的满足作为一切行动合理性的唯一衡量标准。威洛比的姑妈史密斯太太在艾伦汉有一处宅子。在两人没有婚约的情况下,玛丽安与他单独参观了这处宅邸。当埃丽诺职责她的行为不合常理,有失检点时,玛丽安以自己的感觉为基础,反驳称“假如我的行为确有不当之处,我当时就会有感觉,因为我们倘使做错了事,自己总是知道的,而一有这种认识,我就不可能感到愉快。”进城后,玛丽安又不顾礼仪,再三给威洛比写信,在信中毫不掩饰自己的热情。两人分手后,出于无法慰藉的悲痛,玛丽安隔断了和外界的一切接触,甚至罔顾自身的健康,终于得了一场大病,几乎丢掉性命。“我知道,我的病完全是我自己造成的,当时我明知不对,但还是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假如我真的死了,那是自取灭亡。”病后玛丽安对埃莉诺的独白显示出她已懂得情感过剩的坏处,并学会了理性思考。但这场重病也使她失去了原有的活力,“玛丽安嫁了一个她除了尊敬外没什么感觉的人;在她姐姐的眼里,她成了他忍受痛苦的‘奖励’。这样的结尾原本就叫读者不舒服。”玛丽安热情直率,过分以情感为重,不愿与周围的人虚与委蛇,违反了社会规则,最终因为恋情受到了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打击,伤害了自己。过去悲伤的经历成了她身上不可消除的印记,她和布兰登上校的结合并不能使之消除。正是过于重视情感的性格缺陷使她经受了带有悲剧色彩的命运,并永远失去了人格和天性中明朗欢快的部分。
多亏有朋友和家人的爱护,玛丽安最终并没有沦为情感的牺牲品,也就是说人物情感过剩的严重缺陷并不至于构成悲剧缺陷。严重缺陷对人物身心状态和命运起到消极作用,但又不至于将他们推向悲剧性结局的。在《理智与情感》中,大多数主要角色都具有这类性格缺陷。埃莉诺的恋人爱德华是贵族家庭的长子,原本可以继承家业并拥有高额的年收入。出生的幸运却也给他带来了人格上的重大缺陷。爱德华的家人一心希望他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而他的性格阻碍了他实现这种愿望。造成他人生境遇急转直下的并不是他的性格,而是当时贵族青年的代表特征――无所事事(idle)。不事生产本身就是贵族身份和家族实力的象征。爱德华认为正是过度的闲暇使他错误地与露西订下了婚约,“我母亲若是给我点事情干干,我想,不,我敢肯定,这种情况绝不会发生”当他发现埃莉诺才是值得他尊重和爱慕的对象时,他感到了内心的痛苦。由于缔结了这桩门第不相称的混匀,爱德华被逐出家门,失去了贵族的地位和收入,成了年收入500磅,居住在农舍的牧师。作为惩罚,他的母亲费拉斯夫人将继承权以法律形式交给了他的弟弟罗伯特。而罗伯特最后娶了露西却没遭受任何财产损失。由于继承权引起的反讽式结局代表着个人与环境制度之间的冲突,使爱德华的命运具有悲剧色彩。小说的另一位男性主角布兰登上校年轻时与一名女士相爱,却只能眼看着她嫁给自己的哥哥。由于意志不够坚强,他选择了离家远渡海外。由于婚姻并不幸福,他的大嫂受人诱惑,被逐出家门,最终堕落到社会的底层。回国后的布兰登陪她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玛丽安产生爱意也是因为在她情感充沛,像极了昔日的恋人。恋人悲惨死去,本想逃避痛苦的布兰登上校遭遇了比原先更大痛苦,自此变得郁郁寡欢,成为了威洛比口中“总是不肯与大家一块儿玩乐”的那类人。个性上不够坚强的缺陷给布兰登上校带来了和玛丽安类似的悲剧性遭遇。悲剧的本质是激发人与社会、环境、命运斗争的力量,在布兰登上校学会默默忍受人生的苦难后,他获得了体现在玛丽安身上的“奖励”。
小说中真正拥有悲剧性缺陷的人物是另一个主要男性角色威洛比。由于生活腐败糜烂,挥霍无度,威洛比债台高筑,并被史密斯夫人剥夺了继承权。他不甘心从此生活窘迫,选择放弃玛丽安的青睐,转而迎娶丰厚的索菲娅。玛丽安的病重终于使他追悔莫及,并对埃莉诺承认“家庭幸福是不可能的”。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史密斯太太因为他和正派女子结婚又恢复了他的继承权。这使威洛比陷入了懊悔痛苦的道德惩罚中。《由于理智与情感》的主要情节都是从埃莉诺的视角出发,她对威洛比堕落的观察是“一个才貌出众的人,天生的好脾气,坦率诚实,多情善感,谁想只因独立得过早,染上了游手好闲,放荡不羁,爱好奢侈的坏习气,于是对他的心灵、性情和幸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威洛比是小说中唯一一个因遭受不幸而悲剧收场的人物。“世态人情使他变得奢侈虚荣;而奢侈虚荣又使他变得冷漠自私。”和其他主要人物不同,他选择了不用道德的方式对抗社会现实,没能成为悲剧命运中的英雄人物,反而成为了简・奥斯汀小说中典型的反面人物,和《傲慢与偏见》的威克姆,《劝导》中的艾略特一样,都是外表风度翩翩,内在道德败坏,糜烂腐败的伪君子。
在小说配角人物身上,轻微缺陷以一种近似滑稽漫画的方式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帕尔默夫人天生乐观。对丈夫惯有的热嘲冷讽毫不在意,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笑口常开;约翰爵士脑中空无一物,只知打猎取乐,宴请詹尼斯太太为人粗俗,最爱多管闲事,打听隐私;米德尔顿夫人为人冷漠,毫无同情心,因而风度优雅,言谈得体;露西・斯蒂尔工于心计,机关算尽,终于得以如愿;达什伍德先生连同太太为人吝啬,不愿给两姐妹提供任何金钱援助,却忙于为她们的婚事出谋划策。这些栩栩如生的立体人物共同表现了小说的另一个主题:社会礼节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詹尼斯太太的好管闲事出自对他人的真诚关怀,理应受到理解和尊重;米德尔顿夫人对他们漠不关心,却恪守礼节,在关键时刻将痛苦中的玛丽安带离威洛比出席的聚会。不同人物性格上的反讽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礼节功能和作用的思考,同时表现出主要人物玛丽安性格上情感过于强烈的局限性,她不顾及社会的传统规范,因为她认为自己在道德方面是无可挑剔的。
和周围这些市侩低俗的人物相比,达什伍德姐妹的道德显然高出一等。和玛丽安不同,埃莉诺在小说中几乎被塑造成一个没有性格缺陷的完美人物。许多关于简・奥斯汀的传记作品都提到她对自己的姐姐卡桑德拉,十分崇拜,“她的沉稳给妹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笔下的女主人公埃莉诺・达什伍德和安妮・埃利奥特都展现出稳重的外表,但并不表示内心就缺少强烈的感情”。埃莉诺代表了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沉稳而善于控制内心情感。在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中,她是唯一没有因为过往的错误受到悲剧性打击的人物。她和爱德华的完美结局并非是她本身努力的成果,似乎全凭运气――露西主动解除了和爱德华的婚姻。实际上,简・奥斯汀通过埃莉诺这一人物赞颂的依然是道德的力量。生活在摄政王时代的奥斯汀是一位教诲小说家,也就是说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消遣娱乐,而是要推进作者本人的信仰和道德观念。当包括玛丽安在内的其他人物因为自身个性缺陷遭遇人生困境时,埃莉诺秉承道德信念,品性崇高,成为了小说中最受人尊敬推崇的人物。
《理智与情感》中的角色都具有独立的命运,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小说中没有得到过多的展现,但是他们的行动和应对现实世界的方式却凸显出人物所具有的种种个性缺陷。如和简・奥斯汀的其他小说不同,三位男性主要角色经常游离于两位女主角的生活之外,突然出现又立刻消失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玛丽安病重的夜晚,埃莉诺期待布兰登上校的出现能带来她们的母亲,却在门厅看到了威洛比。无论是布兰登上校还是爱德华,他们和两位女主角的结合最终并不取决于他们本身而是周围人物个性缺陷――威洛比的堕落和露西的市侩――造成的后果。类似的偶然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命运的不可控性并引发来自人物本身的对抗。小说情节的走向往往是人物自身个性和命运相互作用的结果,其间个性缺陷造成的消极影响或是被克服,或是被放大,并对角色在故事结局的处境造成重要影响。在表现适应社会现实和学会用理智控制自我的主题上,人物个性及其本身就具有的缺陷特征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元素。
参考文献:
[1]Marvin Mudrick.Irony as Defense and Discover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2.
[2]简・奥斯汀,孙致礼(译).理智与情感[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孙少安的结局范文6
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平平凡凡地度过,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我们对别人而言只是路人,但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啊!读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们才知道生活的真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暑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暑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一)利用假期之余,我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
劳动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是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幸福的。只有作为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
孙少平,这个路遥笔下的主人公,出身贫寒,却懂得坦然面对,踏实的走好每一步,他经历了挫折与磨难,生活把他塑造成一个坚强的人,我想,在以赚钱的多少为参照物的今天,很多年轻人不会以孙少平这样的人为崇拜的对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任何时代都会有真正的纯粹的爱情,理想主义的颂歌也永远没有休止符。
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曾以为小说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然而读完后则觉遗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积淀,慢慢地我仿佛读懂了这平凡。这不是童话,没有灰姑娘和水晶鞋,更没有王子和公主的美丽故事,也许这就是生活吧!平凡但不平庸,走踏实坚定的路,演绎自己的人生,实现人生的价值。
《平凡的世界》让我深深的感受平凡的伟大,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让我懂得了人生可以平凡的度过,可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美好的品格,坚强的毅力,把它点缀得更给瑰丽。
暑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二)《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们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看看《平凡的世界》,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我费力的捧起它打开第一页时,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吸引住了:“……细朦朦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正纷纷淋淋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给人美的享受,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过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10年的季节变化,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让我大览宏图。
暑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三)假期里又一次翻阅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书,书籍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同时刻看同样的书,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会。
读书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停下来,不断地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平凡?什么是伟大?什么是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午一年,戏台上的人生是浓缩的,才会有那么紧凑的悲欢离合,跌起伏。但生活毕竟是生活,那种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是电视剧中才有的。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但普通人遇到的机率又有多大呢现实中,纵然是强者,也难免在痛苦中挣扎,难免会有失意的时候。
人生难免会有许多的苦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坚强地斗争,有的人屈服于命运,有的人在斗争与屈服中摇摆不定。孙家兄弟就属于第一类的人,面对苦难,积极面对,与命运作斗争。
《平凡的世界》让我明白了脚踏实地的可贵,一切空想和憧幻都是不切实际的,让我知道了平凡的伟大。当代年青人,遇到任何挫折,都应向少平那样,奋发向上,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奋斗的真正含义不仅要能吃苦,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执着,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是不懈的坚持。
暑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四)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当我合上书本不禁感叹:世化无常啊!
浪漫的彩虹,飘渺的世界。这是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并且这里最让我感动的话。当看完这部书,我的眼泪打湿了书页,为里面的主人公的困苦,被他们的亲情以及不永久的爱情流泪。
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之间的兄妹之情,三兄妹与父母之间的感情,那种无私的而伟大的爱,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不会动摇。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体贴,在风雨中,在困境中,在挣扎中走完了一生的一段又一段。山水为之动容!孙玉厚的一生有这样几个出色的儿女真是太值得骄傲了。
“这是唯一一本能真正让我感动的书,十年来我都不敢看第二遍,平凡的世界十分令人感动,平凡但不平庸,在农村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会让人找到方向、找到支持……人生,就是当有一天,你要离去的时候,回首往事,你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后悔……”这是杨云对这本书的评价。我觉得这是部平凡的作品,正是这部平凡的作品让我懂得了很多,有喜悦也有忧伤。
田晓霞,一个聪明能干的女人,一个有着地位却又抛弃世俗的女人,一个处于人生辉煌时期、最美好的女人,却在采访中英勇牺牲。她与少平的约定还没有实现就走了,无独有偶,在第三部结束的时候秀莲也离开了人世。
秀莲是个不怕苦不怕累,体贴善良、勤劳的人,和少安在一起受了很多苦,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当生活刚刚好转、刚有起色的时候,就突然地去了。
那我们怎样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磨难,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微笑生活,战胜自己,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现实中的张海迪和吏铁生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吗?他们身残而志不残,勇敢的和病魔做斗争,在逆境中抗挣,其坚韧刚毅的性格永远鼓励着我们下一代。
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这就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暑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五)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卷,作者就写道:他(孙少平)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受许多的磨难孙少平还在给妹妹的信中,写过这样一段话: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的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平凡的世界》弥漫着苦难意识。小说告诉我们:苦难,作为人对现实非自觉承受,并不单指物质生存境况的艰窘与酸辛,更意味着人在困苦的境遇中对人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意味着现实生活对于人正当、合理愿望的嘲弄与对激情的压抑;小说告诉我们:苦难的遭遇能磨砺坚强的意志,人只有经过苦难的炼狱,方能读懂人生,走向成熟;小说告诉我们:苦难导致人生的缺陷与失衡,进而产生追求超越与平衡的反差与张力;小说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对自身苦难的严峻正视、深刻思考、透彻理解、不懈抗争。
孙少平是《平凡的世界》中具有深刻苦难意识的代表,路遥是借孙少平的嘴和手,表达了他对人生苦难的认识和思考。路遥是陕北清涧县农民的儿子,生于1949年。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路遥病逝。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以史诗般的笔触描述了在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黄土地上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作品问世即好评如潮,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重新回想这部书所囊括的时光,依然会发现从1978—1985年以来的岁月是那么令人神往。生活在彼时的人们以劫后余生的喜悦憧憬未来,用感恩的态度看待刚刚过去的梦魇一切都笼上了理想的光环。没有咖啡馆,没有浪漫的海滩风景,在那小小的西北黄原城里,在那无名花草盛开的小土坡上,依然能成长出传奇般的爱情。
近二十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年轻的一代读者如何理解与认知省委领导的女儿田晓霞与煤矿工人孙少平之间的爱情。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而今已然完全没有了此类爱情发生与成长的土壤。抑或说,作家连想像的欲望都不再有。煤矿工人与省报女记者之间有着何等的距离?即便是作家能想到,这样的情节读者与观众能否接受?在这样的问号背后,刻就的是大众对人与人关系的认同与否定。《平凡的世界》之后,也很少再能看到关于煤矿工人的生活境况的小说。他们在一度的笑语喧哗之后重又归入黑暗、潮湿的地下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老病死变得那么寂寂无声。偶尔在报纸、网络媒体上看到他们,也只是与死亡名单、煤矿事故相连。想来,这个时代的煤矿工人孙少平们不会再有人关注并敬仰了。他喜欢谁娶哪一个都无关紧要。恐怕还会有人想,只有傻瓜才会把一个煤矿工人当做自己的偶像吧?
所以,这一次在翻阅《平凡的世界》时,内心充满着平实的欢喜与复杂的情感。我必须老实承认,孙少平,这个英俊、纯朴、向上的男青年曾经赢得了年少时的我的深深景仰和爱慕。我甚至因此而热爱他的生活历程从黄土地出发、建筑工人到煤矿工人。现在,惟以金钱的多寡为成功的惟一指标的近二十年后的今天,。在许多公共媒体中,他们,孙少平以及孙少安们注定缺席并命定成为弱势并沉默的群体。
走在都市茫茫的人海里,我常常深感困惑,困惑于川流不息的车辆中平凡人们的退隐,更困惑媒体、大众对金钱、权贵的追逐与渲染,对凡人生活与生命的漠视。如果活到现在,作家路遥该如何面对这时代的巨变他的离世,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休止符,是有着现实主义理念的作家用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写就的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