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课堂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诊断课堂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诊断课堂教学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1

物理诊断学教师应尽量避免传统的直接灌输或者硬性填鸭的教学模式,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擅长记忆背诵学习方式,分析、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我校物理诊断学教研室引入启发性课堂教学模式,引导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们积极动脑,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设问-讨论-总结三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通过检索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和引导话题。如症状诊断学教学部分在讲述发热时,可以先询问医学生是否知道日常生活中不借助体温计怎么判断自己发热,让医学生先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回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过程中自己发热或是目睹身边家人发热的过程和感受。当医学生从自身感受开始理解发热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时,教师及时的进行总结和解释发热的概念、原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经典症状。当医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了了解后,再进一步抛出问题,如何确定发热和热型,测定热型的临床意义和常见疾病。让医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讨论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进一步讲解。这样,就能够让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克服习惯背诵记忆的惯性学习习惯和方式,深刻理解物理诊断学中症状学的知识点,从而在实践中应用和分析问题,同时也让医学生们体会物理诊断学这门课程中从个体到整体的归纳循证过程,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个体症状的观察和描述。

2引入临床病例的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症状学部分时,应尽量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联系起来。上面已经提到,如果学生本人以前患过某种疾病或者学生接触的人群中某人患过某病,这些学生就会很快把书本知识与自己对此疾病的认识结合起来加以理解,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症状学部分的内容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典型病例。典型病例可以包括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病历、检查结果、器械检查结果、治疗过程中的讨论和医患沟通。让学生在模拟真实临床环境的情境中体会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了解临床医师是如何应用物理诊断学的通用理论对复杂多样的患者进行诊断分析、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也训练了学生的诊断思维能力,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提前精心准备一些经典的常见临床病例,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疾病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才能较好地把物理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真实临床病例结合起来。如在讲述腹痛这一节时,可以根据教师的临床工作实践在课件中讲解急诊室常见的以腹痛待查就诊最终确诊的几个真实的典型病例:(1)急性胃肠炎。(2)宫外孕。(3)急性心肌梗死。(4)输尿管结石嵌顿。以PPT的形式将真实病历的照片、化验单、B超检查单、心电图等多种原始资料展示出来,以一个个就诊小故事进行讲授。这样,医学生们能够直观而充分的了解同一症状不同疾病的疾病转归、诊断过程和伴随症状的差别,以及诊断策略的区别。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一般较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在症状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和迷茫。但这些临床实例恰恰能让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更好理解西医和中医在接诊患者时思维的相似点,症状学需要整体观和全局观,这和中医的诊断思路不谋而合。

3中西医联系比较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在学习物理诊断学前,根据教学计划,已经学习完中医诊断学。两门课程无论从课程内容上,还是思维方式上均有巨大差异,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在学习物理诊断学时,会有很多受先入为主课程的影响。我校物理诊断教研室的教师们根据这一课程设置特点,在课堂讲授中将中西医诊断进行对照比较教学。虽然中医诊断学和物理诊断学有很大差别,但也有许多相似相关之处。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其中的问诊其实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病史采集相似,只是内容有不同之处;望诊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视诊相似;闻诊相当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听诊和嗅诊;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其中切脉与西诊中脉搏检查相似,而按诊与西诊中触诊相关。西医诊断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的阳性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来诊断疾病,中医诊断是在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进行诊断疾病、辨别证候。联系比较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物理诊断学教师大部分来源于西医院校和西医医院临床医师,由于注重自身的中医知识的学习,均能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和原理,且经常和中医交流教学经验。实践证明,这种针对学生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受学生欢迎,更容易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疑惑。

4床旁诊断沟通技能教学模式的实施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2

一、 “望”――课堂常规巡查式的诊断

1.巡查方式

课堂常规巡查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值周行政的每周不定期巡查,在全面巡查全校整体课堂教学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时在每周行政会上进行通报,让学校领导对新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基本上做到心中有底;二是教学行政课堂常规巡查,主要是分管教学的校级领导、教导处主任每日轮流巡查,每次督查的对象可以集中在一个年级,督查内容可以集中在某一个教学环节,有时候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需要开展专项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详细记载,每周五进行汇总,并就突出的成绩和问题在周日教师例会上点评,起到正面导向和负面警戒作用;三是级长每日巡查,做到早读、晚读、晚修、晚辅导、20分钟习字、一课堂、二课堂每个教学环节必查,并评出等级记录,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本级组教师沟通并督促整改,达到及时校正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规范新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

2.巡查内容

课堂常规巡查主要是“五查五看”:一查师生课前准备,看教师是否提前候课,是否带教案进教室,相关教学媒介准备是否提前做好,教师是否关注、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是否有迟到、缺勤现象;二查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情况,看教师是否按课表上课,该教师教学是否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进度同步,特别是教师有没有“霸占”艺术、体育、常识等课程的现象;三查教学媒体使用,看教学设备安装、调试是否到位,使用是否科学、合理,教学媒体辅助功能是否起到作用;四查教师课堂组织,看教师课堂调控是否收放自如、课堂组织形式是否灵活多样、调控策略是否科学、有效;五查学生课堂纪律,看学生课堂“三姿”(读书、写字、拿笔)是否规范,课堂学习习惯是否养成,课堂学习状态是否投入,学生课堂纪律是否动静分明等几个方面。每项督查结果采用评等级(分A,B,C三等)与描述(重要情况记载)相结合的方式计入《课堂教学常规督查记载表》。

教学督查情况记录表

3.巡查结果

各督查人如实记载每次督查情况并对各督查项目评出A,B,C三等,A等记5分,B等记4分,C等记3分。各督查人每周五下午放学前将督查记录本交教导处统一呈副校长阅签,每周教师例会上综合点评。每月月末最后一周的周五由教导处汇总后交德育处纳入每月文明班级评比。每学期末,将每位教师的课堂常规督查结果综合得分情况按20%的权重纳入教师期末综合考核评价。

二、 “闻”――课堂调研式的诊断

“闻”即“听”,听课、评课(也叫观课、看课、议课)是课堂教学评价与诊断的最客观、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课堂调研其实是以教师课堂教学为载体,从教学理论或者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演绎或归纳出对教学价值偏差进行捕捉和原因分析的活动,其实质是一种经过一定抽象的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的科学方法,强调的是典型的、集中的、实质的、有很强针对性的诊断与评价。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听课、评课,许多教育专家、教育机构都有专门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一线教师也都轻车熟路,不再赘述。这里主要结合开展课堂调研的实际做法从开展课堂调研的时机、不同时机开展课堂调研的关注点、参加调研的人员、调研结果反馈与处理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见下表)。

三、 “问”――师生、家长评教式的诊断

1.问新教师

评价诊断人通过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和新教师进行随机(含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交谈和聊天,探讨关于课堂教学的话题,从而了解新教师对该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认识、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常用的基本教学策略、主要的教学手段、长期的困惑等,及时指出其存在的误区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2.问中层干部

备课组长、年级级长、科长是和新教师相处最近、接触最多、深入其课堂教学最频繁的中层干部,他们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和诊断最具发言权。因此,他们对新教师课堂教学给予的客观评价和反馈往往是学校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诊断的重要参数和依据。

3.问学生和家长

学生、家长评教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对教学过程、教学成果、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水平的价值判断。学校通过家委会、大型家长会、教学开放日等活动,科学设计学生、家长评教的问卷表,严密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如实统计问卷调查的数据,客观进行数据分析,是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 “测”――课堂检测式的调研

1.精心设计检测内容

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检测题,既要有巩固知识和技能的,又要有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适合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实际的选做题,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发展。同时做到题目少而精,控制时间,题型具有代表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检测题要突出重点知识,注重综合拓展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把握检测时机

合理有效的课堂检测应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绝不仅仅是最后几分钟的事情,它应该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课堂检测也一样要根据具体情况,依据不同的目的进行设计。如课前5~8分钟的检测,主要是针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的检测,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查缺补漏,以便为这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课中10~15分钟的检测,针对课本上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学案导学,编制富有针对性的题目,以便了解学生理解问题的思路方法,反馈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巩固。课后5~8分钟的检测,针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的检测,检测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检测的结果,调节课后作业的数量、内容及难易程度,为学生的课后辅导提供依据。一般来说,前两种检测主要由授课教师组织完成,其数据采用观测统计方式为宜,后一种检测可以由评价、诊断者组织完成,其数据可以作为诊断重点分析、参考的数据。

3.采用有效的检测形式

要想提高课堂检测的有效性,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才能乐学善思,才能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灵活的检测形式,如有效性提问检测、有效性练习检测、板书检测、作业检测、竞赛检测、答题卡式检测等。

当然,课堂教学诊断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科学的工程。如何准确、真实、客观地诊断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对新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堂价值观、学生观作出评判,让优秀教师留下来、干得好,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3

2011年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农村地区的教师们又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和践行新课标的。很多教师采用各种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有声有色、轰轰烈烈。然而“天衣无缝”的各种预设课堂教学在实施后似乎总显得有些“美中不足”。那么,这些课堂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课堂展示一

这是一堂农村小学教师公开课,教师主要教学水果类的单词,课前老师带来了一些实物,如apple,orange,pear,banana,mango,peach,grape等。

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了闻闻猜、摸摸说、画画写等多种游戏、比赛活动,学生兴趣高涨,大胆开口,积极参与。

教学效果:下课后,笔者随机问了近十个学生:学会了什么?会读了哪些单词?学生往往只用汉语说一些:学了一些水果类的单词,如苹果、桔子、桃子等。刚才还热情高涨似乎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一下就忘了。

问题诊断:目标意识缺失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学生能够用英语读这些单词;二是学生能够运用“What’sthis/that?It’sa…”这个简单的句型。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按理说课堂质量应该是高的,然而为何产生了学生遗忘现象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特别是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加之其又具有好动、活泼、爱玩的特质,因此学生往往被热闹、多样、有趣的活动所吸引,为活动而活动,却忽视活动的本质──学习,换言之“没有学习目标意识”。

问题对策:这是典型的“学习容易,遗忘快”的遗忘型课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学习目标,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引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如案例中,课前可以出示两个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本堂课要学会几个单词;学生能运用两个基本句型“What’sthis/that?It’sa/an…”。二是讲究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案例中,老师采用了闻闻猜、摸摸说、画画写等多种游戏、比赛活动,这些策略很适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三是重视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设置一些反思环节,让学生考量自己目标达成情况,并为下阶段学习提出目标。课后让学生记录自己课堂所得,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与课前的目标对比就能获得回家复习的内容。如此这样学生参与活动时,学生不再只是关注快乐、玩耍,而更重要的是会寻求活动表面下学习的实质。

课堂展示二

教学内容《Go for it!》上册Unit 5 from 1a to 2c.

教学步骤:Step1, Read words after English teacher;

Step2, Explain some new words,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eacher;

Step3, The teacher teaches students the content about 1c、2a and 2b and then the students read them.

Step4, Explain the emphasis words and key sentences one bye one, the students copy them in their notebooks.

Step5, Give the students some exercise and homework.

教学方法:传统讲授法和演绎法(在讲到情态动词can时,还讲了must,may,need等各种用法)基本模式是:你讲――我听,你写――我抄,你布置――我做。

教学效果:老师对所讲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希望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单词和句型的用法。但当练习时学生句型混淆、交际时答非所问,似乎一堂课教师的大量努力却付之东流了。

问题诊断:自主意识缺失

尽管新课程理念已经影响了一些教师,但还是有相当多的教师舍不得放弃课堂“霸主”地位。在语法教学时,一些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节约时间,而采取“灌”的教学。其实教师单方面的告诉和奉送真理反而促动学生懒惰思想的滋生――不会自己观察、研究、思考,一味跟着老师被动学习,不能把教师授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这主要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造成的。

问题对策:教学要从“说教”走向“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理解。自主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时地不断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首先要给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学、去想;其次要讲方法,如单词的音忆法、句型的总结法、语法归纳法等等,不断让学生自己咀嚼体悟;三是给情景和机会,让学生展示和运用的机会,在运用中来感知理解所学的知识;四是给评价,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更能提高学生自主的意识。

课堂展示三

教学内容:人教社《新目标》英语八年级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第一课时from 1a to 2c。

教学步骤及方法: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大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师只好用中文问“当UFO到来时你在做什么?”接着教师直接为学生翻译课文句子、对话和相关知识带你,然后听CD-ROM,跟读、自读、做题……这种直接输入新信息的方式。

教学效果:许多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问题:教学语境的缺失

英语学习缺乏母语学习那样的语言环境。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不够,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英语口语表述时,学生听不懂进而不想听的情景。在这情景中,有的教师就放弃了英语口语的导入,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新信息,直接用中文输入给学生,出现了“英语教学、中文语境”的尴尬局面。

问题对策:多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语言与语境密不可分,语言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表达意义的。不管是真实还是模拟的情景,往往都能诱使学生更好地思维,进而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因此,教师在各个环节中要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说慢一点,反复强调,反复感受,尽量少说汉语,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从而融入到学习中去。

第一,坚持值日生报告制度。每天上课时,教师一定要先和全体学生做个英语口语热身互动对话,如:

(1)T:Howareyoutoday,boysandgirls?

Ss:I’mfine,thankyou,andyou?

T:I’mwonderful.Thanksverymuch.

(2)T:Whatdayisittoday? Ss:It’s…

这样的情景对话,学生要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甚至查资料、书写材料、背诵等,而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复习或运用到所学过的知识,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日常用语;同时,也为教师在接下来创设课文教学语言环境作了准备。

第二,加强口语练习,循序渐进,培养语感。例如: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这样进行:What is he doing now? What was he doing just now? What are you doing now? What were you doing last week?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he came?

老师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入课题,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信息的输入。接下来,老师在创设语境,开展课堂的教学,学生就会对所学的课文内容产生较大的兴趣,这样就有利于英语的课堂教学。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数字化教学 课堂教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85-02

F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利用网络信息进行交流,因而学校的教学也受到了信息化的影响,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向数字化方向发展。那么,在数字化教学的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到底怎样才能上好?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对中职语文课堂进行诊断,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也要不断地完善。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已经迈向了数字化的道路,其与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有了更为先进的数字化教学媒介,使中职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及时地对语文课堂进行客观合理的诊断。从不同角度对课堂进行总结和评价。在诊断环节结束之后,最为重要的是针对中职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

一、数字化教学与课堂教学诊断内涵及方法

(一)对数字化教学的理解。数字化教学是指在一个数字化的环境中,教师利用一种更为便利和先进的方式进行教学。数字化教学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能够巧妙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教学资源,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用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授予学生知识。在现代社会,数字化的步伐不可阻挡,将数字化合理地运用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无法避免的一种趋势。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积极性。

(二)数字化教学的特点。简而言之,数字化教学的特点主要就是借助多媒体进行学科教学和管理。数字化校园正是建立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教学状况、科研成果、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进行存储、处理、使用,从而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教师可以对这些数字资源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继而完善中职语文教学;学校则可以根据收集的信息,调整语文教学方案和计划。课本知识依然是重点,只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知识用一种新的形式呈现出来。虽然数字化教学已经实现了和网络紧密地结合,但实质上中职语文数字化课堂依然是建立在课本基础之上,并且与课本是密切相关的。

(三)课堂教学诊断的方法与内容。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诊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则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大不相同。诊断所包含的范围更广,诊断主要是从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研究,同时收集相关的课堂效果资料,并将中职语文课堂的真实状况进行总结和整理。诊断不仅是对结果好坏的一种评价,更关注的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宝贵教学经验。诊断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也就是说,诊断注重的是帮助教师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诊断涵盖的范围很广。从诊断的内容来分析的话,主要有教师和学生行为上的诊断、教学思想和设计方法上的诊断等。顾名思义,教学行为诊断就是对学生和教师上课时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方式进行诊断,这里诊断的对象是以教师为主。通过对教师上课时的动作、神态等行为的分析,诊断教师上课是否达标。教学设计方法上的诊断就是观察教师上课时是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另外,还有对课后作业的诊断。课后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最为直接的检测,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学生是否已经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作业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因此作业诊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步骤。

二、中职语文数字化课堂教学诊断的意义

(一)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专业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在数字化的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进步和改善。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享受;更不能直观地拓展学生的眼界。在数字化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用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一个更为精彩的语文世界。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理应不断地接受新鲜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这本身就是教师教学水平专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过程。总而言之,不断地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和诊断,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化有很大的帮助。

(二)促进师生教与学步调保持一致。与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相比,数字化的语文课堂更注重的是教学的效率。不过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样,因而他们的学习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在数字化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的进度,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中诊断,可以适时地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以及教学节奏的调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主角,不应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最佳的课堂是师生步调一致,师生能够进行积极地互动。在这样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会大大提高。由此,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深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见,在课中进行诊断,有利于调控教师上课的速度,也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经过调查发现,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上课容易走神,对学习语文的热情并不高。而在数字化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使语文课的学习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多彩。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音频软件的作用,在学习一首古诗时,通过播放优秀的朗诵原声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诗歌的韵味,从而提高自己的诗歌感知能力。再比如,讲到关于风景的课文,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风景图片,然后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欣赏,通过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对风景产生最真实的感受。可以说,数字化教学使得语文课堂更加“栩栩如生”。当然,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进行及时诊断。在备课时,教师需要挑选优秀的朗诵原声或筛选最符合要求的照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辅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占据课堂的时间也应该有限。总而言之,通过有效地课堂诊断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推进中职语文数字化课堂教学的诊断策略

(一)有效备课,课前诊断。在课前就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地避免很多问题。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学过程必定是复杂且繁琐的。因而教师在准备教案时,更应追求严谨和细致。课前诊断的内容主要是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对教材如何处理以及运用何种教学方式。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因为目标的设定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向。如果教师对教学目标掌握得不是很明确的话,那么教师肯定就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中职语文教师在备课之前,可以先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另外,因为是在数字化教学范畴之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备课时,教师也要认真思考哪些环节是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的。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各种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资源并进行整理和加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有效激励,课中诊断。在课堂中进行诊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在使用数字化模式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不断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式。课中诊断包括话题导入、课堂教学情况的应急处理、当堂作业的布置等。其中,需要着重强调的是课堂突况的处理。由于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加入了数字化的媒介,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丰富多彩,同时也意味着会出现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

教师要使用数字化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他们主动地学习语文。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比如,在语文课堂上用视频对某个文学大家多角度地进行介绍,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趣味,从而发现语文是值得自己去学习的。

(三)有效评课,课后诊断。在完成课前、课中诊断之后,最后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课后诊断。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后诊断时,需要对本节语文课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的评价需要保持客观和理性。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是教师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也是在和学生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意味着教师在努力地了解学生,在不断地与学生的学习步调保持一致。反思的热莅括教学活动的优点和缺点。一方面,教师对课堂精彩之处要进行反思,即反思学生表现精彩的地方及原因。另一方面,教师更要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况。比如,对教学节奏的掌控不够合理,创设的语文教学情境不能够打动人,对课堂突况的处理不够正确等。

数字化进入校园是无法避免的趋势,把数字化运用到中职语文课堂中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在开展数字化语文教学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没有设想到的情况。因此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对语文课堂进行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效的诊断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专业化,促使师生学习步调保持一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课堂进行诊断,不仅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同时还是教师教学反思必不可少的环节,且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许 侠.信息化教学设计让中职语文课堂更精彩[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3)

[2]侯伟浩.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理想的语文课堂[J].宜春学院学报,2010(5)

[3]徐 飞.诊断:听课评课走向专业化的必由之路[J].语文建设,2013(25)

[4]刘 群.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J].成才之路,2015(33)

[5]伊 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J].教学研究,2015(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基于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中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法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16B128)。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5

误区之一:公式化的语言赏析

【镜头扫描】《咏柳》教学片断

师:“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描写春风的千古名句。那么,它究竟妙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品味。

生1:“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比喻句,诗人把“春风”比作了“剪刀”。

生2:用了比喻的方法,使句子变得形象生动了。

师:大家赏析得很好。是呀,诗人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就是这把“剪刀”裁出了碧绿的柳叶,裁出了“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景,更裁出了明媚的春光。

【诊断分析】案例中,学生的回答并没有错,有观点,有分析,有理由。但细细一想,这样的回答似乎适用于任何比喻句的分析,这其实是公式化的语言品味,即套用“作者用了( )手法,把( )比作( ),描写形象,语言生动”的固定格式,表面看来,简洁明确,言之有理,实际上却是只做表层功夫的肤浅评价,用几个术语来掩盖思想上的空洞无物。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己能理解到这个程度也算可以了,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盲目陷入公式化的语言赏析中,而应紧扣“文眼”,真正品出这一句的独特之处。记得孙绍振教授对这两句诗是这样赏析的:“最为精彩的,是后面两句,把春风和剪刀联系起来以后,前面的句子也显得有生气了。前面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中有个“裁”字,后面的“剪”字才不突兀。剪裁在古代属于女红,和妇女联系在一起,有了这个联想,前面的碧玉“妆”成,就有了着落了。女红和“妆”是自然联想,这首诗在词语的运用上就更加显得和谐统一了。”这样的赏析才是字字落实,字字有神,怎不叫人击节赞叹?至此,我们才真正明白,把“春风”比作“剪刀”的妙处究竟在哪里,这妙处又岂是“形象生动”四个字所能包含的?

我有个朋友,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曾和我说起她自己的教学故事。在上《云南的歌会》一文时,她问学生:“山野对歌”的特点是什么?有学生回答是“紧张热烈”。问及理由,学生说“山野对歌”是比赛性质的,所以是紧张热烈的。起初,她觉得学生回答得很有道理,后来觉得这个答案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的,并没有紧扣文本语言。于是,她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山野对歌”这一段落。读完后,有学生发现:山野对歌这部分,句式短,节奏快,这样的语言读来就让人感受到紧张热烈的氛围。可见,真正的赏析是由感而悟出来的,最起码也是读出来的,“而不是用任何‘公式’推导出来,套用出来的。”

陈钟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会咬文嚼字,要一字一句地阅读、体验、琢磨、品味,读出自我对教材的独特体验、理解,挖掘出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这样才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语言,才能走出公式化语言赏析的误区。

误区之二:构思过度的新课导入

【镜头扫描】《守株待兔》教学片断

师:今天,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苹果树下的牛顿》(老师讲故事)故事听完了,老师想问问大家,如果你在树下捡到了果子或其他东西,你是像牛顿那样进行深入的思考,还是……

生1:我会先看看拾到的是什么东西,然后在树下等丢东西的人。

师:你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老师要表扬你。

生2:如果捡到的是果子,我会思考它怎么会掉下来,是不是风吹下来的。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

师:古时候,有个农夫在树桩旁捡到了一只肥大的兔子,那么,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诊断分析】学生爱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课文,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失为好方法。但从有效性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案例中的故事与接下去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并没有任何关联,如果导语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脱离,那么再生动的导入设计也是无效的。何况,后面还展开了那么长时间的无谓的讨论交流,更是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

清人沈德潜在《说诗语》中说:“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如果起步时能“高唱而入”,有黄河入海的气势,就能极具吸引力,瞬间吸引住听众。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为了能有一个“高唱而入”的课堂导语,一会儿直观演示,一会儿制造悬念,一会儿又是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真是费尽了心思,尤其是上公开课,更是追求工巧,追求新意,花费了许多心血。

其实,导语的作用无非是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正如黄本荣老师所说,导入的设计有时就不必过于追求工巧,更不能干买椟还珠的事,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一些虽然简单但直切教学内容的导语其实也是很有效的。如同样是《守株待兔》的导入,施建平老师的设计却是简单有效。一上课,他就让学生朗读课文,找出能说明题目意思的句子,接着紧扣“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这句话,引领学生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余秋雨先生曾提起一个词语:构思过度。构思过度是许多人爱犯的毛病,即过于谨慎,唯恐疏忽了某些细节,就因为构思的细致或强烈,反而令一切变得繁琐,因为繁琐而变得笨拙,因为笨拙而显得冗长,不可爱。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切不可犯构思过度的毛病,费时、费力又无效。

误区之三: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镜头扫描】2011年,我听了30堂课,其中12堂课都有带着问题初读课文的教学环节。通常是黑板或投影仪出示一两个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接着教师开始针对思考题提问,学生根据要求回答。

【诊断分析】“带着问题读课文”与“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是有明显区别的。在合适的时机“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助于增强学生自由阅读的目的性,有助于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不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味地读完就算,可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但是,在初读课文的环节就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我认为是不妥当的。

首先,我们暂且不去管“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会不会使学生兴致勃勃的阅读情绪受到抑制,也不管这样的方式会不会使学生多元解读的读书方式受到破坏,单是从学生的朗读能力来看,这也是不适合的。初读课文时,学生首先应解决的是认清生字字形、读准字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通读课文,不必有也不应有其他牵挂。在课文没有读通前,让学生边读边思无疑是拔高了要求。

其次,初读课文作为教学起点的第一次整体感知,却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教师从一开始就强势介入引导,不能不让人怀疑这是对学生思维和阅读的过早限制和干预, 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型”课堂的教学理念相违背。

误区之四:泛泛而问:你从文中读出(体会到)了什么?

【镜头扫描】《过故人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诗歌的意思我们都已经明白,现在,让我们走进诗歌,走进孟浩然笔下的这个小山村,来品味诗歌的意境。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读后互相交流,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朗读诗歌)

生1:我体会到了小山村的美。

生2:我体会到了孟浩然和朋友的深厚友情。

生3:我体会到了田园风光的美丽。

(随后几位学生的发言,大致重复了前三位学生的观点)

【诊断分析】“你从文中读出(体会到)了什么?”这个问题表面看来,少了几分拘束,多了几许自由,给学生提供了广泛参与讨论的机会,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信表达。但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似乎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我们已经不自觉地步入了一个误区,把笼统模糊的提问当成是有效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提问,结果教师泛泛而问,学生泛泛而答,教学只是蜻蜓点水而已。

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位教师对此文的教学提问,她的提问切口小,指向明确,学生兴趣持续高涨,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答得精彩,答得轻松。她的提问是这样层层设计的。

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看见了什么?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树和鲜艳夺目的花;有的说,看见了谷垛堆堆的稻场;有的说,看见了村民们在聊天喝茶,孩子们在捉迷藏……)

2.同学们,透过诗,你们听见了什么?

(学生的兴致更高了:听见鸡在叫“喔喔―喔―”,鸭子在欢叫“嘎―嘎―”,还听见诗人与朋友在举杯祝福……)

3. 同学们,透过诗,你们闻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闻到了稻香,闻到了泥土香,闻到了炊烟的香味儿……)

4. 同学们,透过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感受到了朋友的热情,诗人与故人的淳朴友情,诗人喜爱大自然、喜爱田园风光的心情……)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6

***区的“课堂诊断”校本行动已经实施了比较长的时间,许多学校都在做这件事情,对我们这种薄弱学校而言,本来“课堂诊断”绝对是个好的策略,可以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问题,我们没能抓住机遇,所以在这件工作中我们只是被动的在接受常规的检查。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能通过抓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来完成。“课堂诊断”作为校本科研的一种重要范式,通过对课堂教学中诸多细节的分析研究,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能很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同时“课堂诊断”还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有助于我校全体教师通过对同事或自己课堂教学中问题与不足的发现和把握、经验与特色的总结和积累,进而提炼和升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认识,从2009年10月起,为扎实推进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研究决定,在我校深入实施“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现对前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厘清了“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意义,明确了中心

在**初中2009年——2010年度第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学校就明确提出了“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具体的原则是“择传统教学之优势,践行新课程之精神”,即不完全否认甚至抛弃传统教学中讲解清晰全面、练习及时等好的做法,但必须进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目的的教学改革。这种原则和目的大家较易认同,因为它符合当今教学改革的方向。随后,我们先后召开了学校行政组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专题会议、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会议、各年级组、教研组、学科组会议,进行研讨,仔细、认真的学习了区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深入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意见》,拟订了具体的实施工作计划。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各学科特点制定相应制度,对“课堂诊断”中的各环节,如课堂听课、评课情况,反思不足,研讨对策进行规范管理。经过多次探究与思考,大家达成了以本校教师集体教研为依托,以“诊断式听评课”为中心,以多种形式呈现行动成果为主线的行动策略。

二、完善了“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制度,形成了保障

一项好的事业,好的活动,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肯定是不行的。针对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我们首先确定了“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领导机构,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主要实施负责人、教导处、教科室为主体的“课堂诊断”校本行动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阶段性工作目标与各种工作制度。确定了每周三下午第四课作为“课堂诊断”校本行动专项学习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专任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课堂诊断”的相关文件和资料,明确“课堂诊断”的基本理念和操作策略。

为了形成“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长效管理机制,我校确定了“课堂诊断”校本行动“三个一”行动,即利用每学期一次的全校性的优课评比为主要平台,让所有教师既来做评委也来当选手,进行现场“课堂诊断”活动;各年级组、教研组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课堂诊断”活动;各同年级学科组每周至少要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或“课堂互诊”、“课堂互访”活动。结合这些活动,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及时总结行动中的问题与经验。

三、丰富了“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形式,扩展了内涵

在实施了近一年的“课堂诊断”校本行动中,骑中人通过努力实践、大胆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诊断”校本活动。不仅围绕区教育局文件中的活动方式在校内采取了如:领导随诊,听推门课,要求学校行政班子成员每学期至少听评课30节以上,作建议性与评价性总结并与教师见面诊断20次以上;骨干会诊,集体会诊,以学科组、教研组、工作室为单位,以周和月为时间段,研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自我问诊,要求所有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后都要有反思,要在备课笔记上写下简要的诊断文字,进而形成系列化的自诊材料;同事会诊,组建诊课共同体,结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组内交流”等形式,采取分享策略经验,实现共同成长。另外,我们还积极承担通北片相关活动,先后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的校际联诊,加强了片各学校间的交流和合作,整合了片诊断力量,扩大了诊断效果,在该活动中我校多名教师获优秀诊断手称号,其中周燕非、张亦锋等教师还代表片参加区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