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借物抒情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借物抒情的作文

借物抒情的作文范文1

一、写人作文

在记叙文中,写人作文占有重要地位。写人的目的,就是通过具体事例,主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写人作文的类型一般有一事写人、几事写人两种。一事写人就是通过一件事来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几事写人就是通过几件事(一般是二或三件事)来反映人物的一个精神品质或多个品质。因此,写人的作文,应通过对事件的具体描述和对人物的外表(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内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着重刻画人物在事件中是怎样体现自己的精神品质的。

写人作文的基本写法:

1、①介绍人物及人物外貌。

②直接描写人物外貌,带出要写的人物及其品质。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详有略地写清人物在事情中的表现。(若是几事写人的,重点事例要放在前头写,具体写;次要的事例后面写,略写。)

3、①总结全文,点明人物品质。

②照应开头,自我勉励。

(说明:开头、结尾的①与①相对应,②与②相

对应。下同。)

二、记事作文

记事作文与写人作文一样,在记叙文中占有重要地位。记事的目的,一般是通过具体描述的事情,表现事情的教育意义或蕴涵的思想感情。记事的作文,应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着重描述事情的具体过程,注意事情发展中人物的外表和心理描写,从中揭示事情的教育意义。

记事作文的基本写法:

1、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②抓住作文要求,开门见山点明要写的事情。

2、重点具体叙述事情的经过,注意对人物的描写。

3、①交代事情的结局。

②照应开头或揭示中心。

三、写景作文

写景,就是对自然景象、建筑工艺等景物的描写。描写景物,要有条理,就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或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或按游览景物的线路,或按景物的类别,或按观察点的变换顺序等依次观察,有条理地描写。因此,我们进行写景作文时,要交代观景的时间、地点,尤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地、细致地、有条理地描写,同时注意景物的动态和静态,恰当地进行合理想象,表达出自己对景物的思想感情。

写景作文的基本写法:

1、①交代观景的时间、地点。

②总写景物的特点或感受。

2、有条理、有重点地描写景物的特点。

3、①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②照应开头或题目。

四、状物作文

状物,一般是指对动植物和物品的描写。状物作文,分以物写物、借物喻人(理)两种。对以物写物的作文,应抓住物的形状、构造、功用、特点、抓住人对物的情感关系,进行细致地描写,着重表达出你喜爱的思想感情或物带给你的帮助;对借物(一般是植物居多)喻人(理)的作文,应着重抓住物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等进行具体描写,并从中联想到人、联想到物所蕴涵的道理。在状物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定的合理想象,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状物作文的基本写法:

1、开门见山交代要写的事物。

2、比较详细描写事物的形状、特点或构造。

3、具体叙述人和物的关系。

4、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抒情结尾。

借物喻人(理)作文的基本写法:

1、开门见山交代要写的事物。

2、比较详细描写事物的形状、生长环境和特点。

借物抒情的作文范文2

揭示;依图联想;依图抒情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7—0087—01

画家以各种粗细的线条和浓淡不同的色彩来勾勒、装点画面,使画面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文学家则用书面语言让笔下的人、事、物跃然纸上,使读者如同观图赏画,见其人,历其事,知其物。二者运用的工具和手段虽然不同,却异曲同工。看图作文是由图到文的过程,它不但为小学低年级看图说话、看图写话、书面习作铺路架桥,奠定基础,而且是中、高年级乃至中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好办法。可以说,看图是手段,是基础,是突破口;作文是目的,是重点,是收获。不会看图或看不好图,就无法说话,更无法成文。看图是第一步,作文是第二步。那么,如何看图?笔者在此提供以下三法。

一、图意揭示法

“图意”就是图的本意、内容。“揭示”就是把事物的本质表示出来。图意揭示法即通过精心地观赏、细心地揣摩,明其图意,把握实质,将图中的内容准确地用文字再现出来。揭示图意的方法主要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1.整体入手,把握图意。就是依据提示与要求,从整体上把握图中的景、事和物,了解图中的主要内容,对画面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2.局部开花,突出重点。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用分解的方法,一部分一部分地细心观察,把握内容,分清巨细,突出重点。如,图画《送水》,从整体看是一幅彩色的麦收“送水图”,从部分看前面是人物,后面是景物。人物分为三部分:“不知疲倦”的小伙子;“一字排开”的小学生;提壶的“红领巾”。景物是绿树、新村和“一眼望不到头的金黄麦浪”。事物是收麦、拾麦、送水。时间是夏初。地点是“村边路旁”的麦地里。这幅彩图的实质是:喜丰收、赞少年,从小培养爱劳动、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用这种局部开花,突出重点的方法观赏图画,既有法,又有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揭示实质,合乎情理。

3.重归整体,把握实质。从图与图,景与景,物与物,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中心,把握实质,明确图中所要说明的问题或道理。

二、依图联想法

看图作文实则就是写景、状物、写人的作文,它是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及联想力结合的产物。要想写好作文,除了“看”以外,还要借助于图画和文字说明进行恰如其分、合乎情理地联想。只有想,神思才能纵横飞扬,起伏跌宕,行文也才能刻意求新、不同凡响。俗话说:“看得宽,不如想得宽。”学生在写看图作文时,除了看画面本身,还应该依据画面提供的内容,联系日常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想到画面之外去。这种想,既来自画面,又比画面更广阔、更自由、更丰富、更富有新意,是创造性的体现。任何一幅图都只能是生活之河所撷取的一朵浪花,只能是波峰起伏情节的一个片段,它不会是全部、全过程的展示。因此,许多场面和细节都需要用“想”的办法加以补充。即使是有头、有尾、有经过、有的多幅图(连图),画面的跳度也比较大,几幅画也只能是整个故事的几个环节,许多情节依然需要用“想”的办法加以补充。故事发展中缺少的情节需要想象和联想,画面之间的衔接需要想象和联想,画面中已有的部分也需要想象和联想,只有展开思维的翅膀,想得细、想得远,看图作文才能写得更完整、更具体、更形象。

三、依图抒情法

借物抒情的作文范文3

抒情共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诉自己的感情,也叫直抒胸臆。如:《今天是教师节》一文中,在文章结尾,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调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

啊!尊敬的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向您献上这份礼物,它代表着我对老师千万个美好的祝愿和那纯真深厚的情感。

间接抒情是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间接抒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写人抒情:在描绘人物的基础上,在记叙、描写之中抒发浓烈的感情。如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的一段描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深情。

记事抒情:多用于叙事类作文,作者因事动情,寓情于事,寓情于事件发生的场景,寓情于对事件的品评追忆,在叙述、描写或议论中抒发浓厚的情感。

绘景抒情:这种写法主要用于写景的文章,移情于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境深刻。

咏物抒情:主要用于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散文,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深厚,情深意长。

议论抒情:这种方式寓情于理,是一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也是一种富有感彩的议论,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

还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抒情要与记叙有机巧妙地结合,自然真切;

二、抒情要言简意赅,起到揭示或突出主题的作用,画龙点睛;

三、抒情要健康、高尚、真实,不能无病、为文造情。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以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那就从作文中的抒情开始吧!

【素材共享】

珍惜时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每当轻轻打开书本,低声读着朱自清的《匆匆》时,我都禁不住感慨万千:多么优美、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

朱自清写这篇《匆匆》时,才23岁,却已是清华大学赫赫有名的才子了。可他仍然觉得自己在白白地浪费时间,为没有给国家、人民做出什么贡献而深感惋惜。他笔下的《匆匆》,不正是他这种心情的真实流露吗?

我不禁又想起我国杰出的学者。从小他就懂得珍惜时间。有一天,一个人在书房里认真做作业。

窗户是开着的,这时,一只彩蝶飞来,在的作业本上停了一下,又飞走了。

又过了一会儿,几只讨厌的麻雀飞来,在窗外的大树上唧唧喳喳地乱叫。可十分认真,连眼皮也不眨一下,眼珠直盯着作业本,好像周围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他这种珍惜时间,不为外界干扰而浪费一点点时间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抓紧时间工作,争取为人们多做一些贡献。鲁迅这种爱惜时间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然而,又有多少宝贵的时间从我们身边悄悄地溜走了呢?课堂上,当你与同学们讲笑话时,时间便从你那伶牙俐齿间溜走了;你上课开小差时,时间便从你发愣的眼前闪过了;当你和朋友们疯狂地踢着球,而忘记写作业的时候,时间便从你奔跑着的脚边左躲右闪过去了;当你在电脑旁津津有味地玩着游戏的时候,时间便从你那晃动的鼠标下流逝了……

同学们,岁月不饶人,再有本事的人也无法把时间留住,所以,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精彩,就只能从现在起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为国家、社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也许只有这样,当我们老的时候,才不会后悔自己是在世上白白走了一遭。

【例文点评】

本文开头引用了朱自清《匆匆》中那段脍炙人口的名言,借以引出自己的观点,引入话题。接着以、鲁迅的故事形象生动地说明珍惜时间才会成功,无论伟人还是平常人。然后以一系列的排比句警告大家:当我们在庸庸碌碌时,时间已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

事例全部取自于生活,贴近现实,有说服力。最后向广大同学、读者们发出号召:珍惜时间。

借物抒情的作文范文4

一、基于语用的读写结合教学能有效体现课程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读写结合对提升言语素养和落实课程本质属性的重要意义。

(一)对读写结合教学的理解及当前读写结合教学的误区

读写结合是指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阅读教学中将语篇结构的分析、语言知识的传授、写作知识的学习以及写作技能的训练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其写作技能和说话技巧;同时,通过在阅读教学中的说话、写话训练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能力,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融。

“读写结合”在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更多的表现为“读写两层皮”,即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仅关注课文的理解,却只字不提对习作的借鉴意义,更谈不上所谓的“以读促写”;而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丝毫不联系相关的阅读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另起炉灶、零起点式的习作教学,也谈不上所谓的“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以语言习得为本位,忽视了学生情感与精神世界的提升;“读写结合”演变成“为写而读”,强调了技法的传授……

(二)基于语用的读写结合教学对语文课程语用价值的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是实`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用”指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活动。语文课程中,“语用”是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语用”,即将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

1.读写结合能够全面理解“语用”,即引导教师由重语形、语义向重语用转变,通过适度、高效、可理解性的阅读输入,增加语文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的输入量,然后通过写作、说话表达,达到阅读写作互相促进。

2.读写结合能够有效落实“语用”,即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读写结合能够科学发展“语用”,即在价值取向上以提升言语素养为主,在课堂形态上以发展语言能力为本,在教学思路上以引导学生习得语言运用为目的,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

二、基于语用的读写结合教学落实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基于语用的读写结合训练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意识,下面就结合笔者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教学片段,谈一谈实践与体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记叙了作者在叶圣陶先生的指导下修改作文的事,表现了叶老做事一丝不苟、平易近人的品质,文中由于“我”的心境不同,对爬山虎的两次描写及感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学习目标的设定中,要渗透写作和修改作文的方法,以及习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写作手法。

(一)内容选择指向课程目标

由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中涉及写作方法,并且在课文后附上了习作修改的资料袋,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关注到了这一点。教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一是在反复读书中自然感知。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 “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这句话,启发学生以探究“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为线索,引导学生朗读文本的细节描写后自主说话,深入感受叶老的一丝不苟。读写训练活动紧紧结合学生的感悟展开与深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对人物的感受,从而指引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是在文本品味中自主感悟。如本文所运用到的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就是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逐渐感悟到的。在师生接读第十自然段后,教师问:你从这段中又学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学到了作家的平易近人、作家对作品一丝不苟;有的说学到了叶老对“我”的教育和帮助非常大……然后,师生接读:“一年以后,两年以后,十年以后……在我的眼前――(生: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想到叶老,我就会想到――(生读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小结: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感悟,通过有层次的说话写话深刻感悟人物形象,充分领悟“借物喻人”的方法。

三是在内容拓展中自我感受。课尾的拓展阅读中,教师设计练习:读叶老的《多念多改》,你又能学到什么?于是,学生怀着先前学习所蕴含的对叶老的崇敬之情,带着对写作的积极热情,投入到拓展阅读之中,学习运用新的写作与修改方法,实现了读与写、课内与课外的合理衔接。

如此优化选择下的读写结合教学的设计,明确指向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语用的目标。

(二)资源整合观照课程目标

如教学中,一名学生说:“他(叶圣陶先生)还和‘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握手,我们之间的距离肯定缩短了不少。”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追问学生:“缩短了我们之间什么的距离?”结合教材、联系背景知识,学生的表达也越来越精彩――缩短的是年龄的距离,他快七十岁了,“我”才十三岁;缩短的是水平的距离,他是个大作家,“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缩短的是地位的距离,他是教育部副部长,“我”是一个学生;缩短的是心的距离,他与“我”一握手,“我”就不那么紧张了……

再如,课前教师与学生都查阅了叶老的资料,这些资料如何运用?课堂上当学生说到“这么大的作家还和‘我’握手呢!”时,教师适时追问:“是多‘大’的一个大作家?”学生相机介绍了叶圣陶的有关资料,这样就将阅读的知识与表达的内容有机结合,课外资料的介绍进一步促进了言语表达中语言与情感的升华。

如此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读写、读说训练,实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三)自主学习重构课程目标

借物抒情的作文范文5

一、修改标题

标题就是作文的眼睛,精心扮靓,一定会点亮全篇。有的学生在写全命题作文时,常常粗心大意而丢掉文题中的关键字词导致丢分,所以首先要检查标题。尤其在写作自由拟题与半命题作文时,拟题与补题一定要准、新、简、巧。比如“吃”(2007年扬州卷)这个文题,在补题之前,一定要深入思考,切中题旨,以免补题不当,偏离题旨。有的学生拟题为“吃的境界“吃在扬州”“吃透《论语》”就非常醒目生动。但也有的学生拟题时违背了这“四字原则”造成拟题不当。比如以“翅膀”为话题作文(2007年重庆卷),有的学生直接以“翅膀”作为标题,就明显地缺少新意。其实这个话题我们如果巧借经典歌曲来拟题,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我要飞得更高”“隐形的翅膀”等文题就格外新颖巧妙。

二、修改选材

检查作文时,倘若发现所用材料不能表现主题,就必须着力修改。可换用材料,选取能有力地表现主题的材料;可增加文句,使主题与材料结合得更紧密;也可变更主题,修改揭示主题的句段,使其概括出材料的本质特征,这是作文中最重要的修改。最后强调指出的是这种偏离文题、材料与中心不统一的文章最好是重新来写,但考场要尽量避免这样做,以免浪费时间。

三、修改首尾

开头与结尾是点题与扣旨的关键所在。同时,作文评分时,阅卷老师也特别看重开头与结尾,所以修改作文的开头与结尾也是夺得高分的法宝之一。精彩的开头与完美的结尾,才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一定要细心修改,力求完美。修改时,一定要精心琢磨开头与结尾。开头要紧扣文题,引出下文;结尾要照应开头,深化中心。尤其是结尾段,一定要揭示事情的意义或是抒写出自己的感悟,最好以议论抒情句加以点明,让文章的中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这样,我们写出的文章才会结构严谨,中心鲜明突出,也给你的作文穿上一件迷人的外衣,让你的作文亮丽起来!

四、修改结构

作文完成之后还应注意调整文章结构。倘若发现结构混乱,千万不要着急。这时应先找一找原因,是缺少过渡段、过渡句,还是叙事前后顺序不对,或是议论、抒情的位置不当,时空交代不清……然后对症下药,各个击破。避免结构混乱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拟提纲,倘若养成拟提纲的好习惯,文章结构安排就会井然有序。

五、修改篇幅

考场作文的字数十分关键,字数未达到600字的往往被判为五类文。倘若发现字数不够,最好的办法就是增补细节和修饰性的词语。如一位学生写父亲拉车的句子:“父亲吃力地拉着车”。后来加上了修饰的定语、状语,运用了细节描写,成了“瘦瘦长长的父亲弯成一张弓,吃力地拉着那辆一晃一摇的破车”。这样一来,语言丰满了,感染力增强了,字数也增多了。由此可见,我们在平时就应注意描写和修饰,这样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六、修改字词

要想消灭错别字,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写完作文后反复轻声诵读。并且要有一种强烈的纠错意识,带着这种意识去反复诵读,你很快就会发现错别字,并能及时纠正。除此之外,轻声诵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你发现用词不当或句子不连贯之处,对于这些表意不准的词句,你可根据朗读时的语感,作恰当更改或修正。另外,轻声诵读还可帮助你删去那些重复唆的句子,使文章语言更加简洁生动。

另外,修改作文时,还要注意叙事的详与略,文体是否符合要求,材料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等等,这些方面都不能忽视。“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只有不断追求完美,我们的作文才会逐步提高。

借物抒情的作文范文6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