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英语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英语学习范文1
学习语言的过程,本质来说,就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情感因素有着无法取代的影响和作用,认知与情感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活动无法离开情感而独立存在,情感活动也无法离开认知而独立进行。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统一过程,谁重视“情感教学”这一“非正式课程”,谁就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而这种内在驱动力会激励学生最终走向成功。
情感是指人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我们常说的喜怒哀乐就是情感最简洁的表达。而人的情感都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感,“喜”与“乐”,是让人心情愉悦的情感,这种积极地情感能够利于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潜能的开发,兴趣的培养,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哀”与“怒”会严重阻碍学习英语的效果。Jane Arnold (1999)把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包括焦虑、抑制、性格、动机等。另一类是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选取了几种会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在下文中会有近一步说明。
1、焦虑
焦虑是指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会产生的一种烦躁不安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它可能是外语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虽然有些研究者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但大多数的研究表明,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而且语言焦虑和习得成反比,即焦虑越少,习得越多;焦虑越多,习得越少。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主要表现在:(1)课堂焦虑。在课堂中,某些学生害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脸、出错而产生焦虑。(2)考试焦虑。考试中的焦虑会阻碍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学生如果不害怕测试,那么他的英语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正常发挥。(3)交际焦虑。在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因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呈现出焦虑。
2、抑制
所谓抑制,是指为了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回避或退缩行为。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必定会遇到各种的语言错误,如果得到的不是善意的指正和鼓励,而是批评或嘲讽,就会极大地伤害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腼腆害羞的学生的自尊心。受到的批评越多,自我保护意识就越强,抑制程度也就越高,结果使他们产生畏惧或厌恶心理,开始有意回避课堂活动与交流。这是极其有害的,因为英语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回避这个过程,是不可能得到理想结果的。
3、动机
动机是语言学习者的动力源泉,与学习者之所以学习外语的原因或目的有关,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又一重要的情感因素。有的学者把外语学习的动机分为工具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前者指为了就业、提拔等现实目的而学习外语。后者指出于对目的语及其文化的兴趣、向往将来能融入目的语社会而学习外语。也有人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内在动机源于对外语本身的好奇、兴趣、学习的成就感或快乐体验。外在动机来自于外语学习活动之外的其他因素,如为了得到表扬、奖赏、升迁或避免批评、惩罚等。虽然外在动机对外语学习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从长远看,真正经久有效的还是内在动机的作用,尤其对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内在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应该成为外语教学的任务之一。
4、自尊心
自尊心指学习者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判断和认识。Horwitz (1986)曾指出,外语学习使学习者失去了正常的交际手段和语言行为能力,因而会损伤学习者的自尊心。如果学习者的自尊心经常受到伤害,不断失败的体验可能使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Seligman(1991)称之为“learned helpless-ness”的心理。研究表明,“自认为由性格、能力或自身努力等内在因素导致的成功或失败会增强或减损自尊心和自我价值,而由外在因素引起的积极或消极结果则不会影响人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Weiner,1985:560)。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把学生失败的原因尽可能归咎于可以弥补的外在因素,会有利于保护和增强其自尊心。
大学英语学习范文2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21-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学生数量众多且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更好地组织大学英语教学成为近年来大家关注的话题。教学是一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双向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分不开的。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在了解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贯彻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从而促进学习者英语水平不断提高。
一、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客观要求的反映,属于人体的一种缺失状态,表现为个体的主观状态和个性倾向性[1]。需求分析是指系统地收集、分析所需的主客观信息,以确定能够满足学习者需求的课程目标的活动[2]。它主要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
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评估教学结果的依据[3],也是使教学适应社会及时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4]。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确定学生的学习目的及需要、学习计划、学习优缺点等,便于确定教学计划、布置作业、调整课程安排,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并改进教学。
在我国,许多学者都探讨过大学英语学习者的需求问题。如王斌华[5]、张雅萍[6]、赵庆红[7]等,他们的研究成果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证基础。
二、问题的提出
笔者所在高校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分级教学,此分班一直持续到二年级大学英语学习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同一个教学班中,一部分学习者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另一部分学习者却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学习需求上是否存在差异?是否有必要根据四级考试成绩重新分班?这是本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本研究以笔者所在高校2010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数学信息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政治行政学院及生命科学学院共五个班的同学参与问卷调查。
(一)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进行。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本校的具体情况,由笔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确定访谈内容。问卷调查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个人的基本情况、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对教材使用情况的看法、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及对教师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9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其中,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有效问卷共91份,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测试的学生有效问卷共93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得到以下数据。
1.关于学习动机。
表1 关于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
(注:A指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B指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以下各表同1)
关于学习动机的题目为多项选择。由表1可以看出,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有58.2%的人认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而未通过的学习者中69.9%人的是“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可见,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学习动机更长远,而未通过的学习者则更重视短期目标。
2.关于教材的看法。
在此项调查中,两者并未出现明显差异: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68.1%的人对教材基本满意,25.3%的人不满意,6.6%的人满意。而未通过的学习者中63.4%的人对教材基本满意,29%的人不满意,7.6%的人满意。其不满意的原因基本相同:现行教材练习题太多,任务重,完成作业占据了太多时间,觉得枯燥乏味;现行教材与他们的生活缺乏联系,选取的文章有些过时。可见,在课后练习题的处理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分出详略,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还应该适量增加一些与时俱进,贴近大学生生活且难度适宜的文章供学生阅读,以激发其学习热情。
3.关于学习方法。
表2 关于学习计划的调查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两个层次的学习者中都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制订过学习计划,而能够基本按照计划进行英语学习的人也很少(A:13.2%,B:4.3%);而“制订了学习计划却不能实施”的学生却高达70%左右。可见,大学生的意志力、自控力还比较弱,急需教师给以更多的监督。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加大对大学生的监管力度。一方面,指导学生制订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定期对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在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39.8%的人课外几乎没有学习英语,而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也有29.6%的人课外没有安排英语学习时间,两者占的比例都不小;相应的,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却少之甚少。可见,英语教师加大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4.对课程设置的看法。
在对现有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看法上,两者出现较多的差异。如表3所示。
表3 关于课程设置看法的调查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在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需求最高的是口语和听力,而在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需求最高的是听力和阅读。在访谈中未通过考试的学习者表示,由于学位证书的颁发与四级考试挂钩,所以对他们而言针对四级考试的各项培训是最急需的,诸如口语、英美文化这样的课程应该放在过级后。而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表示,由于用人单位对英语学习者各种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他们希望在通过四级考试后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口语、听力、英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以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就业筹码。
5.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在对教学方法的看法上,两个层次的学习者中都有超过70%的人(A:75.8%,B:73.1%)认为现有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吸引力。他们希望教师可以增加更多的课堂活动,如小组学习、角色扮演、辩论等。其中,角色扮演最受喜欢,其次是小组活动和辩论。在访谈中学习者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开拓思路、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锻炼自己的口语、听力及合作意识。也有部分学习者坦言,有些活动对他们而言太难,想参加但担心水平不够。可见,将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安排在同一课堂学习,不但不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反而使其自尊心受挫。因此,在四级考试后重新分班是完全有必要的。
6.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两个水平的学习者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及课堂教学能力还是比较满意的。相比较而言,教学能力次之。这一结果与先前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相吻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英语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导致其英语学习需求也大相径庭。因此,根据四级过级情况重新分班是可行的。分班后,教师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分别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设置,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夏永红,张利荣.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学习需求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Brown,J.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Teaching[M].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2001:36.
[3]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
[4]Waters,A.& Vilches,M.L.C.Implementing ELT Inno-vations:a Needs Analysis Framework[J].ELT Jour-nal,2001,(2).
大学英语学习范文3
[关键词] 语料库数据驱动;英语影视;大学英语
语料库(Corpus)是按照一定的语言原则、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电子文库。(杨惠中,2002)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简称DDL)这一概念是Tim Johns 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它的主导思想是指引学习者基于大量的语料库数据观察、概括和归纳语言使用现象,自我发现语言规则及语用特征。Tim Johns 认为“语言学习者从根本上也是研究者,他的学习需要被对语言资料的获取而驱动”。(Johns, 1991:2)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教材内容滞后、影音素材匮乏、学习者缺乏热情等问题,如何使大学生在有限的英语学习时间内,更深刻地感受到英美语言文化特色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语言学家Chaudron认为,人具有天生的习得语言能力,只要置身于某种语言环境中,人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语言能力。因此,理想的语言环境是促使大学生学好英语的必备条件。英语影视素材声情并茂、贴近生活,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地道、准确、生动和真实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Canning Wilson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影视录像学习英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英语影视素材特点
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美影视素材就已经被应用到了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场景真实化
影视语言源于生活,与教材上的英语不同,它可以为学生建构出一个真实的交际场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掌握标准的语言。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影视素材的导入帮助学生了解目标语国家的社会状况、地理历史、风俗民情及生活习惯等文化信息。
2.表达生活化
影视素材能提供最符合日常生活习惯的口语表达,这就避免了学习内容与生活细节分离的尴尬。如在美剧《豪斯医生》中,学生可以收获诸如“I am passing through.(我在走过场)I am that good.(无所谓)I hit on him.(我看上他了)”等口语表达。如此语言轻松诙谐、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3.用词新颖化
影视语言要以言简意赅的语句、生动有趣的修辞和新颖别致的词汇博取观众的喜爱。在影视素材中,新兴词汇及新颖事物层出不穷。如:在美剧《绝望的主妇》中,学生可以接触到“Twitter”这个新词,并了解这是一种社交网络和微博客服务系统,它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以短信的形式发送至手机和个性化网络群,是广受喜爱的新兴免费通讯方式。
二、教学方案设计
1.语词索引软件
语词索引软件(concordance)是“在文本中用字母顺序列出单词以及这些单词所出现的上下文的一个程序”(Maria Rosario & Caballero Rodriguez, 1999:59-62)。它是语料库数据驱动学习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语词索引是基于语料库技术的工作原理,用统计学和概率方法建立起一个包含各种句型、篇章的语料库。
2.语料库的创建
语料库的应用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直觉,锻炼其处理语言变体(variation)的能力,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地道的语言。(Little,1998)语料库提供给学生的语言数据具有两大特征:一是高质量输入,二是大数量输入。在创建英语影视语料库时,应选择语言难度适中并可适当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素材,其难度也应归类分级。就类型而言,电影有历史传记片(legend―basedfilms)、音乐歌舞片(musieal)、科幻片(sci―fifilms)、动作片(action)、惊险悬念片(thriller)、公路片(roadfilms)等。就主题而言,有爱情片(romance)、社会(ethicalfilms)、校园生活片(eampuslifefilms)、战争片(warfilms)等。应选择内容健康、情趣高尚并可反映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理念的影视素材,以帮助学生以正确的视角和心态来解读英美文化。
3.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应根据讲授内容从语料库中采集相关影视素材,并准备文字与图片资料。如授课主题为“Christmas”,教师可以先采集出以下几部影视片断帮助学生感受圣诞节的氛围与圣诞精神:《圣诞传说》,讲述主人公一生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感恩回报的故事,在培养语感的同时引导其懂得感恩;《逃离圣诞》,通过主人公对圣诞节的困惑,使学生感悟圣诞精神以及传统与现实的冲突与情感升华。课前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的应为:学习目标、影视片段脚本、背景文化知识、视听重点难点、思考问题以及讨论主题等。学生不是学习的旁观者,而应是有准备的参与者。(Herron,1994)学生只有事先了解相关背景、词汇,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心理状态。
4.课堂练习
影视语料库驱动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电影娱乐,教师对片段中的语言文化信息需进一步加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原汁原味的素材。理解是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从信息的输入角度看,可以分为接受信息和理解信息。Shannon认为,信息的交流有六个因素,即信息源、转换器、信道、收信者、信宿和噪声。(Shannon,1949)学生英语视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接收”和“意义建立的过程”,即接收语音信号,与原已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建立起联系,并进行解码、辨认、分析和归纳的过程。桂诗春教授把这一环节称为“意义建立的过程”( construction process)。(桂诗春,1998)从理论上讲,影视片段的播出是一种不断变化的信号,由词素、词、短语、从句、句子和语段等部分组成(钟道隆,1998),它们从耳朵传输到大脑的过程是连续性的,同时是一次性的。更有甚者,音素之间、词与词之间是前后依赖的,这就产生了“平行传递”(paralled transmission)(Crawford,2004), 即几个音素、几个单词信息几乎平行地传递到耳朵里。这种传递方式增加了学习者对语言解码、辨认、分析、归纳和理解的难度。为了缓和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在播放期间有计划地停顿做细致讲解,帮助学生解码、分析和归纳。还可补充一些必要的辅助训练如判断正误、跟读模仿、重复句子、补充对话、复述、配音、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
5.课后巩固
精听泛听相结合。精听的目的是进行连音及省音适应性训练,突破语音关,熟悉语音特点,习惯快速自然话语的听觉形式,并提高大脑言语听辨能力和听辨速度,同时掌握大量的相关词汇。有条件的学生可把当天的学习的影视片断拷贝下来,再反复视听,借助词典,直到把每一个词每一个短语都听懂。泛听,就是大量输入(input),即以广泛接触为宗旨,自然输入、自然吸收,不强记硬背,更不要求接触的全输入,输入的全吸收。每天保证用足够时间大量地听,保证输入的密集性,不断适应语速、语流,提高反应速度,并运用大脑已储存的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背景文化知识对所输入的内容进行解码、辨认、分析、归纳和理解。精听和泛听相辅相成,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及电影评论,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博客、邮箱等网络交流平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
三、结 语
好的英美影视作品能涵盖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情感等诸多要素。原版影视中的语言环境既能让学生不断提高听力、丰富口语词汇,还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境。(梁文武,2004)这样,学习者获得的语言知识会更地道,记忆储存也更持久”(Tognini-Boneli,1996:44)。英语影视语料库驱动的大学英语学习实质就是一种“研究―理论”(research-then-theory)的学习模式。语料库的应用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直觉,锻炼其处理语言变体(variation)的能力,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地道的语言。(Little,1998)
[参考文献]
[1] Canning-Wilson,C.Research inVisuals,Invited Paper for the Video Special Interest Group at the International TESOL Arabia 2000 Conference,Hilton Ballroom,Hilton Hotel,April 12-14.
[2] Chaudron,Craig.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 Crawford,J.The role of material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Finding the balance[D].TESOL in Context, 2004.
[3] Herron.C.Hanley,J.S.Cole.A comparison study of two advance organizers for introducing beginning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 78.
[4] Little,D.Self-access Systems for Language Learning-A Practical Guide[M].London / Dublin / Authentic,1998.
[5] Maria Rosario,Caballero Rodriguez.Using a Concordancer in Literary Studies[J].The European English Massenger,1999(7):59-62.
[6] John,T.F.Should You Be Persuaded:Two Examples of Data-drivenLearning[A].Johns,T.F,King,P.Classroom Concordancing[C].Birmingham:ELR,1991.
[7] Shannon,C.E.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Belly Syst.Tech.J.,1948:27.
[8] Tognini-Bonellie.Corpus Linguistics at Work[M].Florence Lorenzo Pazzatini,1996.
[9]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10] 梁文武.基于英语动画片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04(01).
[11] 杨惠中.语料库研究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大学英语学习范文4
论文摘 要: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情感过滤。输入的语言只有通过过滤才能被吸收和内化。基于该理论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本文提出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几个情感因素并加以分析。
学习语言的过程,本质来说,就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情感因素有着无法取代的影响和作用,认知与情感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活动无法离开情感而独立存在,情感活动也无法离开认知而独立进行。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统一过程,谁重视“情感教学”这一“非正式课程”,谁就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而这种内在驱动力会激励学生最终走向成功。
情感是指人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我们常说的喜怒哀乐就是情感最简洁的表达。而人的情感都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感,“喜”与“乐”,是让人心情愉悦的情感,这种积极地情感能够利于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潜能的开发,兴趣的培养,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哀”与“怒”会严重阻碍学习英语的效果。Jane Arnold (1999)把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包括焦虑、抑制、性格、动机等。另一类是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选取了几种会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在下文中会有近一步说明。
1、焦虑
焦虑是指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会产生的一种烦躁不安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它可能是外语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虽然有些研究者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但大多数的研究表明,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而且语言焦虑和习得成反比,即焦虑越少,习得越多;焦虑越多,习得越少。 2、抑制
所谓抑制,是指为了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回避或退缩行为。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必定会遇到各种的语言错误,如果得到的不是善意的指正和鼓励,而是批评或嘲讽,就会极大地伤害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腼腆害羞的学生的自尊心。受到的批评越多,自我保护意识就越强,抑制程度也就越高,结果使他们产生畏惧或厌恶心理,开始有意回避课堂活动与交流。这是极其有害的,因为英语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回避这个过程,是不可能得到理想结果的。
3、动机
动机是语言学习者的动力源泉,与学习者之所以学习外语的原因或目的有关,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又一重要的情感因素。有的学者把外语学习的动机分为工具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前者指为了就业、提拔等现实目的而学习外语。后者指出于对目的语及其文化的兴趣、向往将来能融入目的语社会而学习外语。也有人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内在动机源于对外语本身的好奇、兴趣、学习的成就感或快乐体验。外在动机来自于外语学习活动之外的其他因素,如为了得到表扬、奖赏、升迁或避免批评、惩罚等。虽然外在动机对外语学习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从长远看,真正经久有效的还是内在动机的作用,尤其对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内在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应该成为外语教学的任务之一。
4、自尊心
自尊心指学习者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判断和认识。Horwitz (1986)曾指出,外语学习使学习者失去了正常的交际手段和语言行为能力,因而会损伤学习者的自尊心。如果学习者的自尊心经常受到伤害,不断失败的体验可能使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Seligman(1991)称之为“learned helpless-ness”的心理。研究表明,“自认为由性格、能力或自身努力等内在因素导致的成功或失败会增强或减损自尊心和自我价值,而由外在因素引起的积极或消极结果则不会影响人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Weiner,1985:560)。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把学生失败的原因尽可能归咎于可以弥补的外在因素,会有利于保护和增强其自尊心。
5、态度
在英语学习中,态度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情绪、情感行为在学习上的倾向,对英语学习过程及最终结果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对英语持否定或敌视态度,则在学习中会产生更大的焦虑情绪,必然会影响其英语学习的成功;相反,如果态度积极,则有助于英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其对学习的投入程度,积极主动的学生学习投入程度高,参与意识强,心理压力小,学习效果较为明显。因此,外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促进英语的学习。
大学英语学习范文5
关键词: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英语交际
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人才目标服务的。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高职英语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然而,在实际高职大学英语课堂上,却出现大量的“低头族”、“翘课族”,他们对于英语学习毫无兴趣,甚至厌学,这给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摸清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真正遵循“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开展有效的课程改革,将学生拉回课堂,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引入社会实践,培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特设计了大学英语学习状况调查表,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观念、学习策略,学生的语言能力自我评估、对语言能力评估手段的评估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涉及武昌职业学院2012级、2013级所有上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个别访谈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并深度访谈了多名大学英语教师。本次调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学生对英语教学的意见和看法,首先实地走访,制定调查问卷;然后发放调查问卷,针对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具体存在的问题和主客观原因,思考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一、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的动机多集中在为了通过等级考试,为了通过课程拿到学分,以及使自己找工作时更具有竞争力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功利性很强,并非受自己内在的学习兴趣驱动,而是更多受到外在压力的影响。从中不难发现高职学生存在一种被动的学习心理,导致在学习英语时,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及逃课现象时有发生;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更是畏难情绪严重,懒得学。为此,高职英语教师必须着手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心态转变为主动学习心理,可以利用学生功利实用的学习心理应势利导,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分层次学习,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成功满足感,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学习观念与学习策略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的学习观念与学习策略会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事半功倍。但是,通过回收的调查问卷来看,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相信自己可以说好英语,对于英语学习完全没有信心,同时他们会自动选择回避用英语与人交流,而不是抓住任何机会锻炼自己。在学习策略上,甚至有45%的人不同意在英语学习中,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能够根据需要制订学习计划。56.3%的学生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不善于抓住各种机会,更不善于用英语与他人交流。90.7%的学生不会注意从报纸、广告、商标、说明等日常生活材料中学习英语,在用英语与别人交流时,几乎没有注意中英文化习俗的差异,忽视遵守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由此看来,学生学习英语的观念不够正确,忽视了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运用,而交流实践正是促进英语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同时整个英语的学习过程基本没有主动参与,从课前学习准备工作的不足,到课中课堂的参与度低下,再到课后的无总结整理,以及自主学习活动的缺乏,构成了学生整个学习环节的不良循环。
由此可以看出,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英语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针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首先要因材施教,注重基础知识的补充,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开始接受新知识,学会课前预习,逐渐参与课堂,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要教语言知识,还要导入文化实践,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听说读写实际情景训练。这样的情境既包括语言运用环境,又包括为教学服务的某种气氛或心境。教学活动要和以英语进行交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力争做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使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切实感受英语语言环境,深入学习语言知识。尽量利用教具创造适当情景,进行以英语作为交际的真实的或逼真的演习,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让所教知识点由抽象变具体,使语言教学自然生动贴近生活,培养学生交际化学习英语的思维和习惯,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三、学习能力水平评估分析
大一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绩基本维持在45分上下,在听力方面,80%的学生只能听懂英美国家人士正常语速讲话的50%。说的方面,30%的学生表示能与英美人士就日常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并在各种口语活动中正确地使用语音语调;10%的学生表示能就某一主题进行1~2分钟的即兴发言,就某一话题进行较多回合的交流。阅读方面,90%的学生表示能从英语文章中找出关键信息,理解文章大意,30%的学生能读懂国内英文报刊,理解大意及主要细节,并在阅读过程中借助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义,只有15%的学生可以读懂公共场所标示语、产品说明书互联网上的一般信息的50%。写的方面,80%的学生表示在规定时间内可按三级要求写出相应字数的英语文章。在翻译能力上,80%的学生能借助词典将一般主题的英语文章翻译成中文,30%的学生能借助词典将一般主题的中文文章或者段落翻译成比较通顺的英文。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教学的五个方面,学生整体表现在听说方面极为薄弱。对高职学生来说,其听说能力的发展更重要,因此要着重加强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展主题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某一话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提供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借助主题开展第二课堂,进行有效听说实践,不仅能让学生训练知识能力,还能体会到各种文化习俗,提高人文修养。这种教学本身就是多赢的,对于教学,既可以用来导入每章新的英语学习,又可以作为一章的小结课巩固加深所学内容。读、写、译教学内容上多注入实践性知识,多与工作实践、社会运用挂钩,体现高职英语的实用性特点,达到学习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学习范文6
关键词:英语学习;僵化现象; 原因;对策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取得过不少成绩,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及问题。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外语学习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初期那样稳步前进,而是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这就是出现了僵化现象。作为第二语学习中的常见现象,语言僵化一直是外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但又亟待解决的难题。
1、僵化现象的含义
纵观国内外研究僵化现象的资料显示,僵化兼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母语的词条、规则和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二是指外语学习达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初期那样稳步前进,而是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
2、僵化现象的表现特征
在英语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经过几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学生的英语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有很多同学通过了四级甚至是六级考试,但是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听力理解能力达不到要求,大多数学生听不懂快速的句子和熟悉的内容;阅读能力是很多学生所认为的强项,但是词汇量是大多数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拦路虎;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亟待提高的一个方面;写作方面具体的语言表达上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反复出现的类似错误;口语能力也不容乐观,无法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手段仅仅局限于中学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而新学的语言点不能付诸实践。以上信息表明,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完成时,多数学生也许顺利通过了考试但是综合能力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二、大学英语学习中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Selinker提出中介语理论并指出:95%的第二语习得者只能停留在中介语阶段,因为第二语言习得是在人的大脑“关键期”之后原有的习得机制已经退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语言可塑性大大退化,造成语言发展能力停滞,即僵化。僵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与教和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引起英语学习的僵化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曾经有多位研究者就这一现象给出了各种理论上的解释。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
1、学生的个人因素
(1)心理障碍。 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学生无法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爱面子,怕丢人,担心英语讲得不准确,过分注重自我形象,使他们不敢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之下将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即使被点到,他们要么不吭声,要么要求用汉语讲,根本达不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的目的。还有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最擅长的一句话就是 “sorry, I can’t.”或者就是 “My English is poor.” 很多学生告诉我他们学习英语不是出于兴趣,而是来自社会就业或家庭的压力,所以敷衍应付者居多。
(2)兴趣的减少。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兴趣和目的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基础知识欠缺,学习中障碍颇多,因此根本不可能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进入大学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专业和课程,那么本来那些以高考为目的而被迫学英语的学生就把兴趣转移到了其他专业上,对英语仅要求过级而已,缺乏真正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也不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僵化现象也就随之出现了。
(3)机会的不足。 进入大学后,每周的英语课时仅限4个学时。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和机会相对减少,而每节课要学习的信息量却大大增加,要求掌握的内容很多,因此很多的教学重点都是放在精读上,学习词汇方面,根本就没有机会练习口语,更别提听力了。
2、教师和教材的因素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多教师从一开始就认为学生基础很差,而且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达到考试的要求即可,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口干舌燥、滔滔不绝地讲解着,而学生在默默无声地做着笔记,也有的在看报纸或者打瞌睡,教师认为这节课上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也觉得记住这些东西跟他们的现实距离是如此遥远,根本就毫无兴趣。因此,老师只能唱独角戏,这样本来一个和谐的完整的教与学活动,却成为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目前,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仅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班教学,因此,教师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只在课堂上进行,使学生很少有机会跟英语国家的人进行直接交际,所以英语的学习就很难在文化层次上得到提高,也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三、解决僵化现象的措施
如何打破大学英语教学停滞不前的现状,需要从教师到学生的全方位的努力,更新观念,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首先学习者要排除自卑和依赖心理,要改变英语学习的观念和态度,转变把英语学习视为考试过关或谋取职业不得已而学之的思想,不要被动地在老师的安排下学习,要有意识的随时改进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并有计划安排自己的课外英语学习和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各种各样活动为学生营造英语环境,探索新的课堂模式,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的介绍和引导。最后,我们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材,设置语言环境,教师就能如虎添翼,轻松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果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定会缓解僵化、柳暗花明,赢得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慧援.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37-43.
[2]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