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子欢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子欢喜范文1
在数学里我学会了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和表示的意义。我还学会了分数和小数的计算法则和表示的意义。我还学会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我喜欢的功课是自然。
在自然里我学到了许多动物和它们生存的环境。我还学到了许多星座,比如大熊座、处女座。
我喜欢的功课是体育。
公子欢喜范文2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关于这一点已经达成社会共识。这是由于:
1.1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已成功地加入了WTO,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进行重新定位,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的与日激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于信息容量相对较大的每一图书馆来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况且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的浪费极为痛心。例如我校图书馆自97年以来购置的数10万元的学术期刊光盘,极少有人问津,但是,相对迫切需要此类信息资源的其他用户,只能望而兴叹。还有就是用户普遍需求的同类信息资源,各图书馆竞相购置,以满足当地用户的需要,造成目前这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购置的局面。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1.2实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用户的迫切需求nbsp;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
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奇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反映在要求所需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假如每个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
2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2.1积极因素:
2.1.1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Internet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及中国信息网的开通与互联,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非凡是Internet网成功地采用了TCP/IP,TCP/IP采用的互交换技术,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任何计算机只要采用TCP/IP协议与因特网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通信,都有可能成为因特网的部分,进行大规模的网络互联,自由地选择利用各种网络服务,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1.2部分国家或地区图书馆相继协议协作,不断推进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的“开放”思想,在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从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批准公布《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起开始的,但那时信息
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处在萌芽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注入了虚拟图书馆和跨行业通过网络协作的特征。如1999年1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召集,全国各行业系统的图书情机构在北京发出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并共同签署了《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
2.2不利因素:
2.2.1治理体制的滞后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治理体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因素,起着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的作用。图书馆的治理决定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能力、规模、形式和效益,一个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规章制度、馆藏特色、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也极大地影响着其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水准。网络环境孕育了崭新的治理观念,并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治理体制,但是从我国目前图书情系统的状况来看,仍处在无章可循的状态,传统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纵向治理体制极大地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
2.2.2部分馆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理念的滞后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去伪存真,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以健康有序的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但在我国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从事图书情及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新的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一些领导思想熟悉不足,对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缺乏积极支持等,比较严重地阻碍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进展。
2.2.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局限性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不断发展的过程,
目前的一些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计算机及其配件市场比较混杂,升级换代频繁,给信息技术工的选择带来困难;通信线路传输速率低,尤其是在传递多媒体信息时更显能力不足。集成治理系统缺乏标准化,如在多平台技术方面,多数未采用C/S技术,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不支持字符终端;在网络功能上,多数未采用Z39.50协议、HyperLink技术。各级种类图书馆发展不平衡,有些图书馆还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还有诸多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正当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信息霸权主义能否消除、紧缺的图书馆经费能否得以保障等。
3网络环境下如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
3.1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即将出台的我国《图书馆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猜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3.2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
我国图书馆界分成公共、科研、高校及工会等几个系统,治理松散,不利于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最好建立统一协调、条块分割、布局合理,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治理体系。建立一个全国性信息资源治理职能机构,负责全国信息资源建设、布局、共享及优势互补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对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统一协调治理,对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与发展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横向上,在省一级加强各省学会的功能,以便协调和统一各类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纵向上,各系统加强领导。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统一的协调与治理,目前实施的CALS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按学科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并达到共有、共建、共享的目的,由此带动整个高校图书馆事业健康良性地向前发展。
3.3普及使用新技术
21世纪,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将由传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用户要求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是信息资源真正共享的“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这就迫切需要各图书馆积极投入普及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把握该技术的人才,所有图书情工作人员及其他广大科技人员应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In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
技术保障。
3.4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首先,应建立一个全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其次,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参考文献
1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
2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图书馆学,2002
3&n
bsp;张怀涛,黄健.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因素.图书与情,2001
4李嘉琳.中外图书馆治理体制比较研究.图书与情,2001
公子欢喜范文3
我看过许多电视节目,有《熊出没》,有《喜羊羊》,还有《白雪公主》,其中我最喜欢《白雪公主》。
我最喜欢的公主是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很漂亮,还很善良,她还帮助别人。以后我要向她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
区一小一(7)班 方梓颖
公子欢喜范文4
【关键词】工厂;备用电源;供配电;备自投
工厂供配电系统备用电源的自投切换功能在工厂生产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工厂的生产线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不能由于电源的切断而断掉生产,另一方面,生产设备以及相关精密仪器在突然断电过程中会发生损坏,因此,加强备用电源技术的利用能够确保工厂生产的进行和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一、备自投概念综述
备自投在电力中指的是正常供电中断后,企业或工厂中的备用电源通过相关技术自动投入使用的一种设备。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急灯就是备自投技术应用的体现。
备自投一般都有两个电源开关,在电网停止供电后,日常供电的开关就会关闭,而另外的备用电源开关就会投入使用,发动机开始运行发电,将电力输送到各生产车间,确保工厂生产的正常运营,同时由于电源切换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因此由断电带来的机器设备损害较少,降低了企业的维修成本。
工厂供配电系统备用电源自投切换需要遵循如下的操作:
首先,工厂内部人员要确保所有电源被切断。
其次,在确保备用电源在投入使用时是处于断开的状态后,打开备用电源。
最后,将电力通过各线路输送到用电地带。
在进行备用电源自投使用时,技术人员要确保现阶段情况下备用电源启动的可行性,防止因为范围过大而造成使用的难度加大,同时,在进行备用电源使用时,电压的状况也需要格外注意,技术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并结合相关经验对备用电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压变化进行分析,防止因电压变化而产生“假失压”的判断。
二、如何实现工厂供配电系统备用电源的自投切换
(一)自投切换的使用分类
工厂供配电系统备用电源的自投切换根据切换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它不仅有正常意义上的自投切换,更有由于功能故障导致的不正常切换。
首先,备用电源的正常切换是技术人员在工厂正常断电后采用手动技术打开备用电源的一种方式。在手动打开备用电源过程中,又细分为两种,一种是从正常供电的电网向备用电源的切换,另一种则相反,由备用电源向供电电网的切换。这两种切换方式是切换方向可逆性的表现。
在进行具体的切换过程中,根据切换发生时间的长短,以及切换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向下细分为逐一切换和同时切换。逐一切换也就是并联切换,是技术人员采用的先切断备用电源开关,然后将正常供电的开关关闭,观察能否使用备用电源,在条件符合备用电源的使用情况后,打开备用电源开关的方法。而同时切换就是直接打开备用电源开关, 同时切断正常供电的电源。
其次,从备用电源切换的非正常情况来看。工厂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在这种不可预料的情况下,工厂的电源保护开关自动开启,备用电源自动连入工厂用电中,当然,在这种非正常情况下,电源保护系统的反应速度是关键,在进行备用电源启动过程中,电源保护系统会自动断开正常工作电源,从而保证用电安全。
(二)实现工厂供配电系统备用电源自投功能使用的措施
在应用备用电源自投功能时,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和工厂领导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工厂电路安全检测,确保备用电源和正常用电电路的正常运行。工厂生产等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电力系统,在进行日常生产活动中,工厂需要定时对工厂电路铺设情况进行检修,防止出现电路老化情况,进而造成备用电源的不正常使用。同时,加强电路检修,有利于保证备用电源在电源供应切断过程中的正常使用,减少工厂因断电停止生产而出现的不必要损失。
其次,工厂领导要加强工厂内部人员对备用电源的认识,从而保证备用电源的正常使用。备用电源的使用是在工厂正常供电中断的情况下进行的,加强工厂内部人员对备用电源的认识,能够确保备用电源在正常用电过程中的维护,工厂员工在进行电路检修过程中也会加强对备用电源的检修力度,从而推动工厂内部电路安全建设。
最后,工厂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电力使用的培训,并积极的采用新技术。工厂备用电源的使用不仅需要技术人员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更要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工厂的实际电量情况来判断是否启动备用电源。工厂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能够确保技术人员进行正确的备用电源的使用,同时,在进行培训过程中,工厂相关负责人要让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人,进而激发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在维持工厂正常生产活动的同时,适当的为工厂减少电力方面的维护开支。
新技术的使用能够推动工厂备用电源自投切换功能的深入发展。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工厂需要及时的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工厂的资源利用率,并通过改进生产模式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样,在电力使用过程中,工厂也应该加强新技术的使用和投入力度,只有确保新技术充分利用到具体的电力维护和相关操作过程中,才能够为工厂节约成本,进而保证备用电源自投切换功能的正确合理使用。
结束语
工厂供配电系统备用电源的自投切换功能在工厂中的应用一方面是工厂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先进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备用电源的自投切换需要有相关技术人员来进行维护和处理,在应用过程中,工厂要及时的更新有关设备,并根据具体的生产情况进行技术改革,从而推动先进技术在生产中的利用,确保生产的持久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丁益生.带备自投功能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J].电气时代,2009(7)
[2]苏彬.SUE3000装置在大庆石化公司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31)
公子欢喜范文5
Abstract: The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composition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ystem, the status and role of various resources and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for interlibrary cooperation, then analyzes the impact factor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building and sharing,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mments 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文献;共建共享
Key words: Network;information resources;literature;building and sharing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96-02
0引言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各级各类图书馆根据用户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的活动。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关于这一点已经达成社会共识。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
1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
在这里我们看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文献资源范畴,它已扩展和延伸为一个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十分丰富的新型馆藏体系。这是网络环境下给人类的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带来的根本变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传统文献资源无论何时都是图书馆的基础的、现实的馆藏,是能够提供给读者的最直接、最经济的的资源。即便是在电子出版物大量涌现的现在以至将来,它仍将是馆藏的主流。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副教授科克斯(R.R.Cox)写道:“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书籍、杂志和报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回避的宝贵的组成部分”,“按我的理解,印本图书,四个世纪以来是最有效地传播信息和知识的方法或人工制品,将在二十一世纪不断进化的信息时代继续扮演同样的角色。当我在因特网上漫游时,我依然会读书;当我在万维网上加载电子文本时,我依然会写书;当我浏览电子图书馆目录时,我依然会逛书店。”
电子出版物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信息媒体。它泛指一切以电子方式或机读方式生产和发行的出版物,出版物中的文字和图像信息以数字方式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输出设备或电信网络传送,最后在视频显示终端上被阅读。电子出版物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和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模式,改进了信息提供、信息种类以及文献和信息的获取方式。电子出版物具有传统出版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一员。而且,随着图书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发展,具有资源共享功能的电子出版物在馆藏中的比例还将不断提高,从而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形成与传统出版物互补、共存的局面。
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指由互联网提供的各类学科信息、政府公告、电子公告、电子邮件等非正式出版的网络信息资源。它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方式。因特网上的信息容量大,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和筛选是非常重要的。图书馆必须对这些动态的、离散的信息加以组织、加工和有效的开发,提供给读者具有权威性、精确性、实效性的信息资源。
2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2.1 积极因素
2.1.1 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Internet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及中国信息网的开通与互联,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Internet网成功地采用了TCP/IP(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采用的互交换技术,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2.1.2 部分国家或地区图书馆相继协议协作,不断推进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的“开放”思想,在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从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批准公布《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起开始的,但那时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处在萌芽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注入了虚拟图书馆和跨行业通过网络协作的特征。
2.2 不利因素
2.2.1 管理体制的滞后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
2.2.2 部分馆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理念的滞后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
2.2.3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局限性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还有诸多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正当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信息霸权主义能否消除、紧缺的图书馆经费能否得以保障等。
3网络环境下如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
3.1 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
3.2 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我国图书馆界分成公共、科研、高校及工会等几个系统,管理松散,不利于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
3.3 普及使用新技术迫切需要各图书馆积极投入普及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所有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及其他广大科技人员应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In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3.4 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首先,应建立一个全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其次,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参考文献:
[1]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公子欢喜范文6
一、资本成本
可转换债券的资本成本,最初的反应就是其票面利率(如不考虑其筹资费用)。如果对可转换债券资本成本的考虑仅限于此的话,那么,无可否认由于可转换债券实际上附有一个买入股票期权而使得其票面利率比普通公司债券要来得低(不考虑因转换失败而可能面临的财务危机)。例如我国银行短期贷款利率都在5.5%以上,长期银行借款的利率还要高,发行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稍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根据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40%。我国目前发行的企业债券一般为三至五年,按照这个条例规定,三至五年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目前为2.7%,因此企业债券年利率应该不超过3.78%,但是由于企业债券二级市场的投资收益率普遍居高,使得发行债券拟订的利率相应较高,例如2001年7月19日发行的包钢债,期限3年,年利率就为3.78%,正好是条例规定的上限。相比较而言,我国转债发行的票面利率一般较低,先后发行的宝安转债、南化转债、丝绸转债、茂炼转债、机场转债和鞍钢转债的平均票面利率分别为3%、1.4%、1.4%、1.9%、0.8%、和1.2%,仅为同期国债利率的31.58%、21.81%、21.81%、37.04%、25.48%和38.22%。可见可转换债券发行时的融资成本是相当低廉,这种融资方式对需要资金的企业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但是研究可转换债券资本成本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个层面上,因为其所具有的买入股票期权的特性,会使其资本成本在未来的转换期发生变化,作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财务目标的公司,若想使其综合融资成本较低,应该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期间可转换债券的资本成本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因为如果在转换期内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不断上扬,有人实施转换的话,则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成本会逐步上升(此时已转化为股票的融资成本),甚至超过普通公司债券的融资成本,并且在理论上存在向无穷大延伸地可能性。因此,当转债持有人实施转换后,不能仅仅将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作为其融资成本,影响转债融资成本的困素包括股票市场价格、先行规定的转换价格,转换率都应当纳入考虑的范围。
二、财务风险
利用可转换债券进行筹资还要考虑到其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转换失败而导致的债券本息的偿付风险
债券本息的偿付风险包括两部分:公司因到期不能偿还债券本息而破产的可能以及公司因到期偿还债券本息而不得不借入新债,承担更高的资本成本。风险的高低由公司的业绩表现,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事先拟订的转换价格、最终转债的转换率等因素共同决定。如果公司的业绩表现优良,各项财务指标良好,转债的票面利率越低,转换概率越大,即其转换风险也就越低;反之,这一风险就越高。我国“深宝安”就是因为转换率极低导致转股失败。一旦转换失败,则公司必须偿还大部分的到期未转换债券本金及其利息,而承担沉重的新债包袱,使得公司面临财务风险或财务危机,“深宝安”可谓是承受偿付风险这方面的一个典型负面案例了。
当然,由于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一般公司债券的票面利率,并且其中至少还有一部分债券可能转换公司普通股,因此,其所承受的还本付息风险相对普通公司债券而言稍为较小;但其所存在地潜在风险不得不引起发债公司的重视。
2、资本市场风险
资本市场风险又称为利率风险,由于公司发行转债所筹集的资金往往不能立即完全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当时的可转换债券发行可能会丧失将来市场利率降低后以较低的资本成本再行筹集资金的机会。这种可能丧失的机会就是市场风险,它的高低同普通公司债券和股票大致相同。
3、稀释效应风险
稀释效应是指一部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公司普通股以后,使得公司普通股总数上升,造成公司每股盈余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被摊薄。这种信号传递给市场,原有股东与实施转换后的新股将共同分享既定的股利这一杯羹,势必对原有股东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将会降低,显然,如果转换率越高,此风险也就越大,在一定的程度上,它与偿付风险呈反向运动。
4、啄食理论风险
根据迈耶斯的啄食理论,公司在进行融资时,其融资的顺序一般一次为:内部保留盈余、债券、普通股。并且公司不同的融资形式,会向市场传递不同的信息,一般地,采取债权资本形式融资,会向市场传递公司经营业绩良好,极具发展前景的信息(这一点与我国上市公司不同,我国上市公司大多采取股权形式融资)。转债虽然在其发行伊始属于债券融资形式,但是如果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投资者会将各种信息综合到该公司的证券价格中去的,即可转换债换债券毕竟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会转换为权益资本。因此,从啄食理论角度来看,转债形式融资向市场传递公司的信息不如普通债券融资。
三、融资灵活性
1、债务契约约束
由于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是发行公司的潜在股东,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利益与公司趋于一致,因此其债务合同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债务契约的约束性条款较少,如筹集资本的用途约束、担保约束以及产权比率约束等都不及前其他债务契约的强度大,这样增大了公司筹资管理的灵活性。
2、筹资额度
与配股相比,转债融资的自由度以及相同股权扩张下融资额更大。《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规定配股发行间隔需要一个会计年度以上,发行可转换债券则无此限制,公司筹资的自由度更大。在筹集资金方面,由于上市公司配股有10配3限制,且国有与法人股东大多放弃配股,配股价格与市场价格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析价,所以实际筹集的资金规模并不很大。与增发相比,发行可转换债券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股权稀释的时间推迟,经营者的压力减轻。增发新股是一次性全部计入总股本,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当期即被摊薄。而发行可转换债券要至少半年后才实行转股,并且在转换期内也不是所有转债都转成股票,从已上市的转债实施转换的情况看,鞍钢转债在开始转股后半年转换率才达45%以上,而机场转债在实行转换近一年后转换率也仅为46%,而东方电子可转换债券规定转换期是在发行结束一年后才开始,并且转换期内一年转股比例不超过20%,第二年转换比例不超过30%,从转换期第三年起方可任意转股,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将是逐步摊薄的过程。第二,在相同的融资额条件下,股权稀释的程度降低或者说在股本同等扩张的情况下募集的资金更多。股份增发是按照发行公告前一段时间的平均收盘价格折价发行,并且按《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办法》规定,以后增发新股须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市场对此往往做出消极反应,在公司公告增发新股的消息后股价应声下跌,这样一步使增发价格降低、公司融资总额减少;而转债的转换价格的确定应以公布募集说明书前三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为基础,并上浮一定幅度,显然在同股本同等扩张的情况下,筹资额更大或者说在筹资额相同的情况下,从转债转换而来的股票数量更少,这样使股权的稀释程度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