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塞下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塞下曲范文1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塞下曲范文2

卢纶: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卢家场村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塞下曲范文3

这次大赛,以贯彻“十二五”规划,抓好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工作为主题,采用竞赛的形式推动全国公交驾驶员争做节油能手,为我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做贡献。大赛内容丰富多彩,竞赛方式生动活泼,吸引了广大驾驶员,当他们载誉归来时,更是受到了全市各方人士的欢迎。一个全社会关注公交驾驶员,关注公交事业,促进绿色公交,和谐公交发展的大好局面正在武汉形成。

“2011全国城市公交客车节油技能大赛”作为第一届全国公交驾驶员参加的、以节油技能为主题的大赛,虽然获得极大的成功,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也有点美中不足的地方。我们期待着这样的大赛继续红火地办下去。为此,作为协办单位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一、竞赛周期为两年一次,时间定在每年的九月中旬为宜。

二、竞赛地点定在当年的承办单位所在地。

三、竞赛内容仍分综合理论和实际操作两大部分,综合理论最好选用统一的教材,各参赛单位按照竞赛教材的内容对选手进行培训,而试题则由组委会成立专家小组单独命题。这样可以增加难度,同时也可以使选手理论成绩的层次更加分明。

四、实际操作要增加新的竞赛项目和难度,如增加平顺性考核、通过各种障碍考核等竞赛内容,更好地体现公交驾驶员高超的驾驶技能。

五、成立由各协办单位选派的熟悉驾驶员竞赛的专家参加的竞赛专家小组,专门研究具体的竞赛项目和实施细则。

塞下曲范文4

【关键词】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 媒介融合 广播主持教育 互联网+ 赛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媒介融合趋势下,媒介传播格局经历着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社会功能和能力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①的社会功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海量信息的筛选、加工、分析能力和“互联网+”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面对直接且庞大的评议时表现出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成为主持人能力构成中的重要因素。这些变化同时也带来了选拔播音员主持人标准的悄然改变。

近年来,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已成为除常规的学校招聘和社会招聘以外较为常用的人才选拔方式。通过大赛的形式,不仅能让热爱广播的人成就自己的广播主持梦,让主办方(广播电台或其他广播媒体)挑选合适人才,还可以起到塑造和推广广播媒体和企业形象的作用。

那么,按照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内容设置与评选标准,能否真正遴选出符合媒介融合时代要求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带有招聘性质的比赛,其名次是否实至名归?作为参赛者和培养单位(高校等)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比赛选拔人才的形式?为探讨这些问题,我们以四个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具体选拔过程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寻求答案(这四个大赛分别是:第六届“青檬之星”主持人大赛、河北“音乐新主播”全国DJ选拔大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DJ选拔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校园主播大赛,见表1)。

一、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的比赛内容需要优化

从表1的对比不难看出,这四个比赛的初赛(或海选)都是选手通过网络上传广播节目小样,再由评委进行审听。比赛并不涉及参赛者形象、工作经历等其他参数,以声音作品(包括人声、音乐、音效等)的主客观评价作为唯一判断标准。相对来说,这种方式可以较为客观地考核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同时,网络上传作品,形式方便快捷,突破了地域限制,减少了参赛成本,激发了人们的参赛愿望。

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DJ选拔赛外,其余三个比赛都设置了现场复赛环节,自我介绍+自备稿件+即兴问答的比赛标配内容,直观考察参赛选手作为广播节目主持人不可或缺的素质,比如:交流感、亲和力、即兴主持能力等。这也让比赛由“只闻其声”的听觉阶段过渡到“眼见为实”的视觉阶段。河北“音乐新主播”全国DJ选拔大赛在复赛环节中设置了才艺展示,这是让很多选手头疼同时也让部分选手得以扭转乾坤的环节。通常来说,魔术、舞蹈等更具视觉效果的才艺或者颇具幽默元素的语言技能,能在这个环节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更高的分数。而在决赛设置中,举办大赛的目的几乎决定了决赛的形式。有的专门为赞助商举办演出晚会,有的参与真正的节目录制,甚至还有的把洽淡签约意向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要素。

表1:四个广播节目支持人大赛概况

名称 第六届“青檬之星”主持人大赛 河北“音乐新主播”全国DJ选拔大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DJ选拔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校园主播大赛

初赛: 网上投递广播节目小样

赛程

设置 复赛:

现场比拼

1.自备节目

2.即兴问答 复赛:

现场比拼

1.自备节目

2.抽取指定题目主持

3.才艺展示

4.即兴问答 复赛:

无 复赛:

1.自我介绍

2.自备节目

3.即兴问答

决赛:

根据抽签指定题目即兴主持广播节目 决赛:

1.与在职主播搭档参与直播节目

2.参加活动赞助商的媒体会和歌舞等演出

3.与电台相关负责人洽谈工作意向(是否签约等)

4.颁奖典礼(13强选手以小品、歌舞等形式进行舞台演出) 决赛:

已选出的20强选手现场对决

1.自我介绍

2.自备节目主持

3.随机抽取题目主持 决赛:

1.集体诗朗诵(仪态、基本功评分)

2.将选手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位华夏之声在职主持人带领完成节目展示,评委就每位选手在台上的才艺表现打分

复赛决赛时间 总计2天(复赛、决赛当天分别赶赴现场) 总计一个月(复赛到决赛包括培训、才艺排练及决赛呈现等) 总计1天(决赛赶赴现场) 总计5天(复赛赛前培训、决赛彩排及展示)

参赛人群 赛制规定北京市高校大学在校生(不限专业),实际参与人群多为大一、大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 赛制规定年满18周岁,热爱广播节目主持者均可,实际多为大三、大四面临就业的学生 赛制规定满足社会招聘条件即可,实际多为播音主持专业应届毕业生和已有播音主持实战经历希望换岗的主持人 赛制规定全国在校大学生均可,实际多为全国高校本科大一至大三学生

奖励机制 前三名获得青檬音乐电台实习机会 前三名与用人单位签约 前三名获得考核录用机会 前十名获得假期免费实习机会(路费+住宿),不涉签约

与电视主持人大赛相比 没有视觉呈现,以声音和节目编排为参考依据 较为类似,有赞助商及明星的参与,比赛内容倾向视觉呈现(才艺、舞台展现),但也有广播的实践操练 本质不同,为公开的社会招聘,虽决赛在舞台上进行,但声音和节目编排才是参考依据 较为类似,从比赛内容和决赛呈现上都有视觉参考与才艺展示

与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相比 以实习为主,不涉学校招聘或社会招聘,仅为未来挖掘具有潜力的人才 通过比赛环节对参赛选手隐形地进行类似招聘的实力考核,同时以参与更多商家合作的方式宣传和推广电台 内容考核一致,但加入了网友评分和现场主持,更像“一场公开的社会招聘晚会”,更具可视性 不涉招聘,仅为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更多侧重宣传和增强节目影响力

媒介融合的趋势给传统广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对广播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赛内容如何体现这种时代趋势,如何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突出广播优势,应该成为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现在的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有“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需要有筛选、分析、加工海量信息的能力,需要有在高强度压力下完成采、编、播工作的技能。除目前比赛考察的语言能力、反应力、感受力之外,耐受力、思维能力、数据挖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也应纳入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的考察范围,因为这些能力在未来的广播节目发展中会变得更加重要。但目前参赛选手过长的备赛时间,难以考核选手的耐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初赛环节,准备时间最长可达两个月,复赛和决赛的现场问答,通常为了保证比赛的观赏性,大多也是提前一天或更长时间准备。这也让比赛形式和日后将面对的实际广播主持工作有较大距离。

另外,有些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视觉呈现部分的分值过高,比如才艺展示、集体诗朗诵等。这种安排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选拔并无太大助益,只是更大程度上为赛事的可视性增加亮点。如果大赛仅在广播中播出,不仅像才艺展示等视觉部分无法呈现,还会带来听众对比赛结果的不解,甚至是质疑。诚然,比赛内容掺杂诸多视觉因素也是由比赛的基本性质决定的。有一些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因掺杂多种因素,如赞助商、宣传的需要等,在比赛内容上设置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考察项,影响甚至破坏了其纯粹性。

在兼顾比赛欣赏性的前提下,为提升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的评选合理性,比赛主办方应该根据广播主持人比赛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对比赛的环节设置与内容制定加以调整,着眼于媒介融合时代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真正需要,在考核参赛选手能力与宣传或商业需要之间做出权衡与优化。

二、带有招聘性质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的比赛名次难以实至名归

举办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广播媒体的活跃度与影响力,为主办媒体寻找新锐主持人后备力量,为热爱广播的专业主持人和业余爱好者搭建一个实现梦想与证明自我的舞台。对参赛选手而言,比赛的过程让他们充实、成长,最终名次让他们得到认可、获得自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不同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的评价标准不甚相同,比赛是否带有招聘性质,对最终名次也有很大影响,可能会导致一些优秀选手的排名不尽如人意。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主办方(广播电台或其他广播媒体)因自身需要,常会偏向于选择稀缺类型广播节目主持人,导致非稀缺类型的参赛选手因实力之外的原因不能名列前茅。比如,擅长新闻主持的实力型选手因主办方需要“娱乐性强”的主持人而无缘晋级下一轮赛事。但大赛章程是鼓励各类型选手积极参赛,并未设置类型化主持人的限制。这样的结果无疑给被淘汰的选手带去不小的打击。其实,有些规模较大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已经将比赛形式细分,不同类型的主持人角逐不同类型的奖项。

第二,带有招聘性质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多涉及签约事项,一些因自身条件不能满足签约要求或无意签约的优秀选手最终成绩会受到影响。比如:有些大赛在决赛之前会安排主办方与选手一对一见面洽谈,确认选手是否签约。而最终决赛的前三名,均与主办方达成签约共识,一些并未达成签约共识的优秀选手即便在决赛中表现突出也只能屈居其次。

对参加比赛的选手而言,无论其目的是为了签约还是为了锻炼自身,比赛名次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无论什么性质的比赛,公平和公正也都是根本前提。我们并不是断定所有带有招聘性质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皆有失公正,只是说带有招聘性质的比赛多少会对比赛结果产生影响。其实,是否签约与比赛名次完全可以分开。比如电视界的经典大赛――荣事达杯电视主持人大赛,从最终名次与签约情况来看,获得前几名的选手并未都签入主办方,而名次不甚靠前但符合主办方节目需要的选手照样得到了签约机会。有些大赛是在比赛过程中,允许主办方各类节目负责人通过观看比赛,根据自己节目需要直接联系选手进行节目试声或者洽淡签约意向,而这些并不影响比赛进程和结果。若把比赛名次与招聘需求挂钩,难免有失公允,不仅会让主办方形象减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选手自信心,降低其参赛积极性。

三、广播节目主持的本科教育亟待调整

尽管现下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还有待优化,但不可否认,这种大赛已成为众多广播播音爱好者尤其是播音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检验途径与崭新的就业通道。然而,当下多数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在广播播音教学中,并未就大赛涉及的内容进行相关培养,许多参赛的本科生因缺乏经验在大赛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继而在就业道路上留有遗憾。事实上,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的比赛环节和内容设置与当今广播一线需求紧紧相连。本着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促进就业的原则,广播节目主持高等教育亟待调整。

(一)广播节目主持教育中的个人特色培养

当前,多数播音专业教学单位在广播节目主持的教学中,偏重整体基本素质的培养,对学生个人特色的关注度不高。虽然在教育理念和理论中,经常提到“因材施教、发挥个性”这样的内容,但实际教学中往往按部就班、共同培养,模式化教学。而在现实一线环境中,往往独具个性魅力的主持人会获得更多的认可。比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Easy FM《飞鱼秀》节目的女主持,其幽默机智、发散式信息点捕捉的鲜明个人特色深受听众喜爱。因此,在广播节目主持教育中,除了打牢类型化广播稿件播读的基础,还必须加强对学生个性特色的培养。

(二)广播节目主持教育中的策划和执行能力培养

相较于电视节目主持人,广播节目主持人更充分地体现了采、编、播一体的人才理念,而大赛中的“自备主持”环节最能体现广播节目策划和执行能力。事实上,比赛选手针对这一环节内容的准备方法,大多只是将类型化广播主持稿件简单修改后熟背而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校园主播大赛”在进行决赛培训时,说明了“自备主持”环节的得分点:传递有效信息、主持节奏快慢有致、与听众进行有效交流。这些得分点更多集中在广播节目的执行能力上。也就是说,节目的策划能力再强,策划得再好,如果没有好的执行能力,传播效果也会让人失望。目前的广播节目主持教育中,已经安排了不少培养节目策划能力的课程,只是没有很好地与培养执行能力的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三)播音主持教育中的媒介融合思维培养

今天,传媒行业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变革。播音主持教育同其他传媒类专业教育一样,都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变化趋势和培养媒介融合思维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可以增加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互联网+”等课程,让学生在认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对媒介影响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媒介融合思维能力,以期更好地适应传媒行业的未来。当然,无论学界还是业界,对媒介融合发展的认识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将之融入教学,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培养媒介融合思维的愿望,提升其面对传媒行业发展的适应性。

(四)形成“赛学相长”机制的必要性

所谓“赛学相长”,即建立比赛和教学互相影响和促进的教育机制。广播主持教育应该重视一线比赛的内容安排和环节设置,以此促进教学内容、手段和方式的改变。可以为参赛学生安排指导教师,建立师生间的循环反馈机制。一方面,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具经验教师的指导,扬长避短,发挥实力,收获成长和自信,更有效率地成长为合格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出现的实际问题和反馈,加深对一线实践需求和未来学生就业方向的认识,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形成良性循环。另外,为促进这种机制的形成,比赛主办方也可以公开承认并奖励指导教师的参与,比如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等。相信这种机制不仅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播音主持高校学生与教师的参与,也能提升比赛主办方的知名度。从就业大环境来看,也有利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磨练与专业体验。

四、结语

如今,媒介融合已经从一个传媒行业的发展共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前行的趋势不可阻挡。这种媒介环境巨变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广播这一典型的传统媒体也必然走上变革的道路,而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其立命之本。可以想见,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这种人才选拔形式会在一定时期成为广播媒体遴选人才的主要渠道。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人才选拔方式,有了“互联网+”的思维融入,有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持,必将保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符合时代规律的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也必将给广播带来更具影响力、传播力和生命力的未来。

塞下曲范文5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栓塞;Fogarty导管取栓术;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19-01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47―83岁,平均68岁。发病时间:4h―14d,1例因栓塞时间长,入院时远端肢体末梢已发生干性坏疽。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16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24例,下肢动脉硬化3例。

1.2.治疗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在局部侵润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利用Fogarty导管取栓。

1.3.结果:41例患者下肢动脉取栓术后效果良好,无变化者1例,再次发生栓塞1例,2例患者最终行患肢截肢术。

2术前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发病急、症状重,患者害怕截肢,影响以后正常活动,心情紧张、焦虑,强烈要求手术治疗的同时对手术又充满恐惧感,不了解手术过程,风险和术后效果等存在一些心理负担[ 1 ]。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病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

改变病人认知,使其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患肢的护理:

通过对比双侧肢体皮肤的温度,皮肤的颜色及动脉搏动情况,评估患肢缺血程度对患侧加盖棉被及衣物,进行保暖,但切忌冷、热敷,以免加重肢体缺血及避免烫伤,对于诊断明确,患者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适量给予强痛定止痛,必要时可使用杜冷丁等。

3 术后护理:

3.1生命体征的检测:常规应用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应根据监测指标随时予以处理,给予氧气吸入,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密切观察患者每小时尿量需>30ml/h。准确记录24h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2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血液循环状况,以了解血管的通畅度,观察患肢的感觉,皮肤的温度,颜色,患肢末端动脉搏动有无恢复,患肢有无疼痛、肿胀等,若疼痛、肿胀较术前加剧,张力增加局部压痛明显,患肢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考虑血栓形成或再栓塞,应立即通知医生。

3.3术后并发肌原性肾病综合征可能:急性动脉栓塞后肌原性肾病性代谢综合征(MMS)发生率为7%―37%[ 2 ]。动脉穿刺后患肢组织营养障碍,代谢产物堆积,血栓或血液循环恢复,随着代谢产物于坏死组织的吸收,有可能发生肌原性肾病综合征。取栓后在血液循环恢复前应注意加快输液速度,稀释或简化尿液,以防肾功受损。

34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术后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钠,尿激酶溶栓治疗。护理人员应注意用药的时间、剂量,观察病人长期大剂量用药后有无口腔黏膜、牙龈、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消化道出血,切口和注射部位出血和血肿等,发现出血倾向者及时报告医生,立即停药,酌情给予抗纤溶酶药物,同时按时抽血,定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3.5加强肢体锻炼: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主动或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能行走时可靠拐杖行走每日1―2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以后逐渐脱拐,每日增加锻炼次数[ 3 ]。

3.6饮食的护理: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平衡饮食,避免过饱,多食用有活血作用的食物,如:生姜、山楂。

4 小结:

由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起病急剧,症状严重,急性肢体动脉栓塞6小时后可有组织细胞坏死,12小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坏疽[ 4 ]自1963年Fogarty倡导用球囊导管取栓,治疗肢体栓塞以来取得合理满意的效果。[ 5 ]Fogarty导管取栓有效解除动脉缺血,恢复下肢血供,避免截肢,有效降低截肢平面及肌体的肌肉坏死导致的并发症,而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积极地术后锻炼和合理的饮食对提高手术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玉英,贾燕瑞,孟杰,等,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38―39

[2] 王玉琦,叶建荣。血管外科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0-106.

[3] 段志泉,实用外科学【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45

塞下曲范文6

【关键词】 动脉切开取栓术;中青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在外科是常见急性病, 需要尽快处理, 该病起病快, 变化迅速, 在引起肢体坏死的同时, 甚至导致患者生命危险。对其的处理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 有利于治愈率的提高、截肢率和死亡率下降[1]。本研究对下肢动脉栓塞采取动脉切开术治疗, 分析该术式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情况,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中青年下肢动脉栓塞患者74例, 患者均需要符合下肢动脉切开的手术适应证。依据患者详细病史, 症状为疼痛、苍白、麻木、不能活动及动脉搏动消失。影像学检查下肢动脉彩超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若上述方法无法诊断或栓塞部位高、范围大则选择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甚至运用动脉造影检查。74例患者中男45例, 女29例, 年龄范围28~50岁, 平均(38.7±9.2)岁;63例患者的病程在6~8 h以内, 其余11例均在48 h以内。74例患者中根据患肢计算, 有患肢94例, 依照下肢动脉缺血Rutherford分级[2], 将94条患肢分成:Ⅰ级25条, Ⅱa级46条, Ⅱb级23条。

1. 2 手术治疗

1. 2. 1 术前准备 针对病因进行治理, 控制原发病如心脏病需要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改善患者的全身状态。右旋糖酐-40静脉滴注, 并用肝素抗凝, 具体用量为术前50 mg, 根据具体情况可再给予50 mg。

1. 2. 2 麻醉和 在患者腹主动脉分叉处取栓, 选择硬膜外麻醉, 患者采取仰卧, 经腹进入。在股动脉或动脉取栓, 选择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股动脉取栓, 平卧, 患肢外旋, 在腹股沟作纵切口;动脉取栓, 平卧, 患肢曲屈外旋, 在膝内侧作切口。

1. 2. 3 手术步骤 确定栓塞的具体部位, 在病变的近端动脉能触及强烈的搏动, 病变动脉部位较为膨大, 可见动脉壁紫红或暗红色, 病变远端动脉变窄, 远端搏动减弱或消失。

解剖动脉:首先解剖病变远端动脉, 将动脉游离出一段, 用橡皮带绕过, 控制血流, 避免血栓向远处肢端。接着解剖病变的近端动脉, 游离动脉后, 用橡皮带绕过, 控制血流。最后游离栓塞段动脉。

1. 2. 4 切开动脉取栓 在栓塞动脉段作纵行切口, 切口长度以可以除去管腔内栓子为标准, 此时可开放病变近端的动脉橡皮带, 利用血液中的高压将栓子冲出, 或用手指挤出血栓, 或用血管钳取出栓子, 待近端血流通畅后, 阻断血流, 注入少量肝素。同时开放远端控制带, 如出现大量鲜血, 表示远端血流畅通, 反之表明远端有残存血栓, 须及时处理清除。至远近两端血流通畅后, 缝合血管壁。

1. 2. 5 术后处理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500 ml右旋糖酐-40, 静脉滴注, q.d.。术后第1天仍旧抗凝治疗, 用肝素皮下注射, 用量标准为使用试管法测定的凝血时间保持在15~20 min;注意观察切口出血情况, 发生渗血及时处理;注意肢体血供, 若有需要用多普勒B超或者动脉造影进行检查。

1. 3 观察指标

1. 3. 1 手术前后踝肱指数的变化情况 在手术前后运用节段测压仪测定患肢踝肱指数(ABI), 比较手术前后ABI指数。

1. 3. 2 术后并发症情况 对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严密观察, 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酸中毒、心脏损害、肾脏损害。

1. 3. 3 术后截肢、死亡人数统计 对手术后仍无法缓解症状以及肢体缺血情况无法逆转的患者进行统计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对结果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的结果统一以( x-±s)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检验标准取0.05, P

2 结果

2. 1 患者手术前后踝肱指数 动脉切开取栓术前后患者踝肱指数比较有显著的提高(P

表1 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变化情况( x-±s)

时间 踝肱指数

手术前 0.38±0.21

手术后 0.91±0.18

t 18.58

P P

2. 2 术后并发症情况 了解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其中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详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情况[n(%)]

并发症 酸中毒 心脏损害 肾脏损害 并发症总例数

例数 2(2.7%) 1(1.4%) 1(1.4%) 4(5.4%)

2. 3 术后截肢死亡情况 截肢死亡比例分别占6例(8.1%)、4例(5.4%), 其中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为1例, 因心功能衰竭死亡的为1例, 因肌性肾病代谢综合征死亡的2例。

3 讨论

近年来, 国内下肢动脉病发病率持续上升, 大部分患者多为中青年患者。有因患者对管病的认识欠缺, 诊治时机常不成熟, 就诊时多在60~75岁, 病情较重, 治疗困难[3]。因此医生和患者需利用踝肱指数来早期筛查下肢动脉病, 从而尽早进行治疗, 能抓住血管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提高疗效[4]。一旦发病,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较急, 甚至危害患者肢体及生命。

下肢栓子中以房颤及有壁内血栓的心肌梗死的心源性栓子最多, 血栓可随血流在血管中运动, 阻塞血管, 有的游离血栓甚至可以导致肺栓塞使患者死亡。因此治疗需要早发现、早诊断、定位准确、取栓彻底。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取栓、介入溶栓、机械消融等。动脉切开取栓主要适用于急性栓塞, 用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肢, 极利于患者, 同时用切开取栓治疗栓子清除率高, 复发率也相对较低[5]。

下肢动脉栓塞在动脉变细分叉位置易发生, 最常发生的在股深、股浅动脉分叉处, 膝下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三分叉处, 栓塞后逐渐向栓塞位置逐渐形成血栓, 因此一般动脉堵塞范围大, 所以该本组94条肢体均采用经膝上动脉切开取栓手法, 切口向上顺行取髂、股动脉血栓, 向下逆行取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血栓, 有利于栓塞范围大的下肢动脉栓塞者, 特别是动脉远端的血栓, 效果好[6]。踝肱指数反映下肢血流量指标, 操作简便、计算精确, 表示的是大腿剩余的血流量占正常血流量的百分比, 一般上肢的动脉发病少, 将其血压作为基础数值, 测得脚踝处的血压, 算两者的比值, 就可以显示出下肢的血流[7]。正常人的踝肱指数在0.9~1.3, 若范围在0.5~0.8, 表明有轻、中度的动脉病变以及肢体的缺血, 需及时采取措施。若范围在0.1~0.5表示缺血严重, 应手术急救。

并发症发生由栓子的阻塞导致, 栓子阻塞血流, 肢体急性缺血, 若缺血时间>24 h, 会使得肢体神经损害难以逆转, 术后易发生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此在术后常见, 其可导致多器官衰竭, 威胁患者生命, 应积极观察防治。主要的表现为指肢体长时间缺血, 血流的恢复后的一段时间, 损伤的组织不仅症状不减轻, 反而加重。其机制是肢体从缺血到再灌注, 存在较多的营养性毛细血管无法被血流灌注, 缺血的肌肉组织缺氧过久、损伤更重, 同时可能同氧自由基损害、脂质过度氧化、细胞内钙超载、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急性炎症反应有关[8]。此同时缺血后肢体坏死会使得有毒代谢产物逐渐积累, 机体酸碱平衡紊乱造成酸中毒, 甚至是肾脏、心脏的损害, 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并发症对缺血组织功能甚至存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 本研究并发症出现率为5.4%, 其中酸中毒2.7%, 心脏损害1.4%和肾脏损害1.4%。术后截肢率达8.1%, 率达5.4%。

综上所述, 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中青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疗效佳, 踝肱指数在术前术后有显著提高, 并发症出现率、截肢率和死亡率较低。

参考文献

[1] 郭宏杰, 张宪生, 尹杰, 等.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郑州大学学报, 2012, 47(2):264-265.

[2] Rutherford RB.Clinical staging of acute limb ischemia as the basis for choice of revascularization method: when and how to intervene.Semin Vasc Surg, 2009, 22(1):5.

[3]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正确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28(10):839.

[4] 李秀敏, 李关蓉, 徐晓美.股动脉切开球囊导管取栓术护理配合.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2B):152-153.

[5] 李晓刚, 陈德杰.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手术治疗.海南医学, 2011, 22(l2):102-103.

[6] Fujii Y, Soga J, Nakamura S, et al.Classif icat ion of Corkscrew Col laterals in T hromb oangiit is Oblit erans (Bu erger’s Di sease).Circ J, 2010, 9(6):117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