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之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师之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师之惰范文1

师之惰范文2

在它创立的3年前,iphone从乔布斯手中滑落,世界已注定被改变。这年冬天,周源和还在做某杂志总编助理的张亮发起了一个群体博客平台:。张亮当时的说法是,“新世界到来时,需要有人来解释”。

知乎创立头两年,主体是个网站。这两年,当他们发现移动端用户量起来以后,才开始在手机上尝试更多可能。

知乎和其他问答类网站几乎没有竞争关系。“百度公司是超级清晰的,至少它的主流是搜索,它的‘知道’,就是解决小白使用互联网,这是为什么百度永远体量最大的原因。”黄继新说,“我们解决的问题的种类、场景、区域是不同的,知乎聚集了愿意分享的具有专业素养的人,解决职业人群的决策依据,很难复制粘贴。”

且在周源来看,“百度知道”并不具备“沟通”这一重要社区属性。“我们做的是社区,是以人为节点的网络。”

目前为止,知乎在产品上是成功的。“帮助人们更有效、方便地分享和组织彼此的知识见解”,这是周源给知乎定义的长期使命。

但他们觉得它不应该只是一个小众产品。

“这本身是一个支撑亿级用户的产品,只是我们‘愚蠢’。”黄继新说,“现在只能说三年多没做死而已。”

一位知名互联网社区CEO评价知乎:他们做不大,用户层次太高了。

但是,他们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

周源的说法:“投资人从没要求过现在赢利,当他们问有没有想过怎么挣钱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不是知乎现阶段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按照这个(现阶段赢利的)预期来的话,就算了。”

2010年8月10日,知乎拿到创新工场15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张亮、黄继新当时均为创新工场投资经理)。三个月后,知乎第一版产品上线。2011年底,A轮融资700多万美元到位,分别来自创新工场、启明创投的胡斌及蔡文胜、徐小平。2014年6月,知乎获2200万美元B轮融资,软银赛富领投。

黄继新从另外一个角度表述了同样的意思:“现在愿意给知乎很多钱来做这件事、和我们想法一致的投资人,其实还不少。愿意给钱的人超过我们的需求,提供的资金也是大于我们需要的。”

黄继新一开玩笑的语气说:“如果非要问赢利模式,我只能回答你‘会有’。”

知乎目前只有一些不以挣钱为目的的广告置换。“赢利在优先级上、各个team的leader的目标上没有排在前五以内的。”周源说。

知乎Web版正式上线后不久即推出了移动端App,原因很简单。“一个知乎用户有一个智能手机了,他应该有一个通过手机来用知乎的App。”周源说,“最开始那个版本,大家分析以后觉得什么功能都不能少,后来就都上了,第一个版本实现了Web版的全功能。”

但是一些功能并不适合移动端,使界面显得繁杂,用户对此却几无抱怨。问题出现在其他地方:周源发现不管是Apple Store下的留言,还是知乎官方或者他本人什么东西,底下的留言第一条总是:说好的Android版呢?(知乎先做的是IOS版)“这说明体验还是不错的。”周源说,从一开始他们就比较注意Wap版本(设计符合小屏、单屏的UI与功能)。

在周源看来,目前大部分App的做法非常“PC互联网”,并不适合移动端。“不是一个简单的移植,怎么能把二维的东西移植到三维上?比如说,但凡App都会给你推东西,而且全在推内容,不是新闻客户端的也推内容,甚至浏览器、搜索工具也给你推内容,点进去看完就剩一个对话框在那儿,它没办法引起我在使用场景上很自然地切换。通过这种方式带来的活跃,是非常流量化的思路,很难有用户沉淀下来。”周源对《创业家》说,他对移动应用的理解是:“移动互联网要理解的维度比PC宽得多,大家进来以后都想做平台,但在手机上场景是很细分的,并且入口这么多。移动端更多要分析的往往是很小的一些体验,而不是很粗糙广泛的体验,比如搜索引擎。”

基于这个思路,知乎做了第一款针对移动端的产品:知乎日报。“我们发现用户在知乎主App上的主要行为就是读。”周源说,2013年4月知乎团队曾有过一个讨论,通过对用户的观察,对移动端进行了深度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要区分手机上的场景关系――移动端更适合阅读而不是输入(周源说:移动上切换成本要低于PC端――App随便一摸就打开了,哗哗哗就切换了,但输入成本比PC端上要高得多)――所以知乎日报没有别的功能,只是阅读(最近加入了评论功能)。仅一年多,知乎日报的装机量已和主App持平,单篇文章点击量和阅读时间的数据都很可观。(知乎主站客户端,下载1400万,激活量900万,日活10%;知乎日报App安装量1300万,激活 量800万,日活10%,用户平均单日阅读时间为21分钟。)

周源这样看待知乎PC端与移动端的关系:媒介间应该更混合无缝地把用户包裹起来,功能上互相补充且容易切换。

现在知乎的内容输入部分几乎都在PC端完成,阅读部分移动端的比重在增长。“上班时段是每天知乎第一个流量高峰,会发生很多新的事情,产生新的讨论,白天那个时段,很多人坐在电脑前,场景很适合输入。下班后PC端流量开始下降,移动端开始起来,到晚上九十点钟以后,整体流量又开始上升。”周源说,不一定把东西全搬到App上去。

知乎团队告诉《创业家》一个他们观察到的现象,移动端占据的是人们的“垄断时间”,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碎片时间”。“回到家,在沙发上、躺在床上刷手机,要注意,可不是碎片时间,可是有几小时在干这事。这期间他是不动的,包括坐车上班的过程中,也是数十分钟,花的时间比在PC上要高得多。”黄继新说,“你的内容转发量,可能比PC更好了。打开知乎日报,满足用户很明确的需求,并且不同质化。”

“一些小众的、很场景化的东西(App)你会反复去使用它。一个用户,每天经历很多不同的场景,手机可以当作很多种设备在不同场景使用。”周源说,“这是一个碎片时间和垄断时间的体现吧:垄断时间不是在某一个应用上,而是分散到很多产品的应用上。”

“接下来会做一些适合移动端的尝试。” 周源说,“围绕更高质量的沟通和信息获取。这是一个永久性需求。” 做Apple4.us、媒体和技术的背景、看到Quora的模式,这些元素构成了周源所说的创业“初心”:为了让人们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我们看到的是用户需求的一个兴奋点,和Web、移动都没有什么关联。不会因为它是一个纯移动互联网的项目,才去做或者不做。”周源说,“我们后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关注来自用户的变化,移动端的使用量起来了。据周源介绍,创新工场在2008年预估Android手机能卖出20万台,结果当年发货量为500万台,在2009年预估300~500万台,结果当年发货量为2000万台。

有互联网以前,人们同样存在求知的需求,但纯线下获取高质量信息的方式的广度与效率显然不如互联网。

知乎通过社区机制,让得到社区内多数人认可的回答更加明显,反之则会被淹没。“最重要的是把社区机制做好,这是我们的核心力量。”周源说,从邀请制时的几十万用户,到开放注册后瞬间膨胀到数百万用户,在尽量保证社区氛围的情况下,使产品覆盖到更多的场景。他们的方法是:不以流量为目的做社区,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邀请制(2年多)奠定社区的基本格调。

对于噪音,知乎采取的方法是调整社区机制。“核心是开放更多的编辑工具和权限给可信任的用户。”周源说。

师之惰范文3

千分之十是1%,分数原是指整体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数量相等的部分。表现形式为一个整数a和一个整数b的比(a为b倍数的假分数是否属于分数存在争议)。

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与所有事件的比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分子在上,分母在下。

当分母为100的特殊情况时,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如1%。

(来源:文章屋网 )

师之惰范文4

微控制器系统即国内通常所称的单片机系统,主要用于物理设备的接口和直接控制。虽然控制逻辑相对微处理机系统而言比较简单,但由于多数情况下需要实时响应,而且经常要同时处理多个对象的协同工作,因此,不仅对程序的运行效率有较高的要求,还要求微控制器具备较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量大面广,以及具体应用条件的限制,希望微控制器的成本要低;而这又只有在微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相对简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就限制了微控制器的指令、程序代码空间以及数据存储容量。在这样的局面中,想要实现较高的运行效率,就只有加强微控制器指令的功能和灵活性。

至今,绝大多数微控制器程序的编制仍使用汇编语言,其优缺点已众所周知。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器件的性能价格比显著提高,各种面向嵌入式应用的微控制器系统模块向商品化发展。微控制器系统的成本中,软件比例不断增加,使用高级语言编制微控制器应用系统的软件是必然的趋势;而且微控制器中能进行算术运行和逻辑运算的运算器结构、可以直接与数据总线交换数据并进行关系运算的单元个数、间址访问的能力等因素,将直接影响高级语言生成机器代码的难易程度。为完成某一运算,不能只计算运算本身所需的时间,还要考虑建立本处理环境所需的时间、取运算对象与保存运算结果的辅助操作时间、以及所占用的指令空间。简言之,要考虑所有影响6代码效率和运行效率的因素。

转移控制指令是直接影响程序运行的,但其前提是状态检测或者关系运算的结果;而状态检测需要位寻址能力的支持,关系运算又必须访问两个对象,所以,位寻址能力、数据访问能力、数据访问方式都与程序的运行效率有关。根据作者多年编制实时应用程序的体会,针对实时多任务应用,就高效率的微控制器数据访问能力、方式与转移控制指令设计而言,应具备以下四方面性能。

1.指令的关系运算能力

关系运算是控制程序转移的前提,其运算能力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运算功能;二是运算单元数目。

在8位机系统中,运算功能一般都支持无符号的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比较;在16位机系统中,还应支持有符号的比较,并且要求有多个运算单元都支持关系运算。如果常用的一些功能单元个数较少,则当进程切换时,要花费时间置换资源。假如微控制器中只有一个寄存器能进行关系运算,必须经常进行中间结果的换位存取。这些额外操作的代价是指令数目与运行时间的增加,那将极大地影响程序运行效率。例如,要根据两个关系运算的结果决定处理策略,首先,要将第一次关系运算的逻辑结果保存起来,可能还需要保留运算后的数据结果,再装入第二次需要的运算对象。其最小代价是多中用一条指令的存储空间和一次装入所需的运算时间,而且没有任何的额外收益。此外,多任务运行时将频繁产生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必须腾出运算器,又要多占用一个堆栈空间来保存断中数据,以及一次进栈、一次出栈的两条指令的存储空间和运行时间。这些都是在微控制器应用系统中的宝贵资源,因此,这样的微控制器是不适应实时多任务系统应用的。现在,许多微控制器都采用寄存器组的结构,每一个寄存器都可支持关系运算和简单的算术运算功能,便于实现高级语言中“局部变量”的特性。其主要优点是存储器的利用率高,数据完全性好。这就大大缓解了运算能力的瓶颈。

2.指令的数据访问能力

(1)运算对象的访问方式

指令对运算对象的访问方式非常重要。如果同类资源只能使用特定名称区分访问。则处理多进程时,功能相似的程序段必须书写不同的代码段。代码重用性差,这就增加了总代码长度。所以,间址访问非常重要,它可以用同样的程序处理不同的对象,在多任务处理环境中能显著提高系统效益。

位信息是二进制中最基本的数据。控制系统中,经常需要检测位信息,例如进程的标识、外设的状态等。在多任务系统中,各进程将占用不同物理地址的系统资源。这时,指令能否支持间址的位访问,就大大影响进程之间的切换。如果不支持间址的位访问,假设有8位信息点,则必须编写8句直接位检测的语句来判别,增加了代码的长度;如果各进程要使用同一个代码段,必须为各进程置换重用的资源,浪费时间;而如果各进程使用不同的资源,则必须书写代码功能相同、仅仅资源不同的代码。现在常用的微控制器,位间接寻址能力都比较差,编写程序费时费力,代码冗长,修改困难。

对于字节数据,要求提供既可对数据代码区,又可对程序代码区的间址访问支持。当前常见的微控制器,虽然也提供对程序代码区的间址访问支持,但限于查表操作。应用程序要访问存放于数据内的常数,必须先调用查表程序获取对象,再将它放入某个工作单元,然后才能开始处理。如果能通过间址直接访问程序存储器中的数据表,则节省了时间与空间的开销。

(2)数据描述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自适应、自学习技术的发展,参与关系运算的两个对象经常都是变量,微控制器指令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关系运算的两个对象,应该支持运算器与立即数、寄存器、直接寻址或者间接寻址对象的关系运算;而间接寻址对象可以放在数据存储区中,也可以在程序存储区中。考虑到数组、队列的运算需要,比较理想的是间址寄存器支持指定次数循环或者支持循环队列操作。

相对寻址能力;采用一个基指针,再与间址寄存器叠加形成访问地址。既可访问程序代码空间。便于查表操作,用空间资源换取时间,提高非线性运算的处理速度;又可访问数据存储空间,便于计算机辅助开发应用程序生成运行代码中数据间址访问。

3.原子操作指令支持

同步与互斥是多进程必须处理的问题。多进程抢占系统资源时,要先判断系统资源使用标识。一般用一个位标识,是空闲则占用。这是一种互斥行为,一旦资源被占用,其它进程不得使用。为了避免一个进程检测到系统资源空闲之后,但在未改变标识位之间,另一个进程也检测到该资源空闲,必须将检测与改变标识设计为原子操作。一般,都通过禁止系统中断来解决。在检测之前关闭中断,检测之后再开启中断。如果指令提供对标志位以及对标识字节的原子操作支持,将减少程序并提高效率。

(1)标识位操作指令

要求对标识位的检测、清除标识位以及转移,在一条指令内完成。这在有些微控制器中已有指令支持。

(2)适应信号灯操作的指令

多进程并发运行时,经常用到信号灯技术。为了适应PV操作等同步与互斥操作,微控制器应提供减一等于某值转移,以及增一等于某值转移这样的指令支持。这样就可免去信号监测前后的关闭、开启中断操作,而仅在需要保护临界区时才关闭中断。禁止中断的时间减少了,相当于系统响应实时事件的能力增强。除了支持与常数的比较之外,指令还应支持与某寄存器或者间址存储单元的比较,这样就相当灵活。当该指令中的比较值取为0时,就是常用于控制循环的指令。

4.支持多进程切换的指令能力

当系统资源不能满足运行需要时,就要将进程挂起,同时也需要保留断点信息。从原理上讲,凡是进程自用的各种信息,都必须保留,进程下次由就绪态转为运行时,要以它们为依据,经过多次判断后才能恢复断点信息。可见,挂起过程和恢复过程要无谓地占用CPU时间。为解决这一矛盾,应设计如下指令功能。

(1)带回下次入口地址的调用返回指令

程序运行到某点,即隐含了条件的满足。进程挂起点的空间位置,隐含着进程运行的轨迹,即包含了挂起的原因。进程再次获得CPU资源,只要回到该点,再配以新状态条件,即可迅速恢复运行,而不需要重新再判别历史条件。因此,微处理器应该支持以指针间址存储单元内容(数据)为转移地址的调用指令,采用类似推栈指针重置PC指令的方法,用间址访问获取调用的入口地址。调用返回时,带回下次的入口地址,仍用该间址指针更新转移地址。

下次的入口地址,实际上并不需要放在哪个寄存器中带回,只要执行调用返回指令时,将当前程序计数器中的PC值(它已经含有下条指令首地址)送以用间址指针指向的存储单元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在8位机系统中方便地实现。它与常规的调用返回恢复调用点地址的做法不同之处在于先做了一步保存PC值的工作。调用返回指令有两种:其一是保存当前PC值并返回,下次调用直接转向指定入口;另一种则不保存当前PC值而返回,下次调用仍旧进入原入口。

为支持这种调用返回机制,在它之前的语句通常是一条判断转移指令,当不满足进程继续运行条件就执行调用返回。为提高指令效率,判断转移指令必须是双向的:有进程转移和无进位转移;零状态转移和非零状态转移;相等转移和不相等转移;大于转移和小于转移。对于位操作中的判断并清除标识位再转移的原子操作指令,则最好再提供判断并置位标识位再转移指令,以方便使用。

(2)支持可变中断矢量

实时系统普遍采用中断技术,许多微控制器采用固定中断矢量的实现方法。不同情况下的中断也只能执行相的指令段,而必须要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辨别当前状况,一般,编程者都采用增设状态变量的方法,供下次中断服务时指引处理路径。本次中断结束之间的这部分准备工作以及下次进入中断时的寻找路径,都是无谓消耗CPU资源与时间;而采用可变中断矢量的实现方法,进入中断服务之后直接到达任务处理点,可避免上述弊端,提高中断服务响应速度。具体方法类似调用返回的处理,保存本次中断处理服务程序的终止点地址作为新的中断向量即可。

(3)组合条件对进程状态转移的控制

对于16位处理器,还可以提供以当前指令为基地址,以寄存器内容作为偏移地址的直接跳转或者调用支持。

进程需要处理多因素条件 综合与抉择,运行时要探测信息标识,依据多个状态变量决定运行路径。设有n个信息标识,由它可引导k(k≤2 n)条路径。采用逐个辨识的方法。需n次;而如果将这n个信息标识作为矢量地址看待,与基地址共同形成物理地址,即可直接转移。当k远小于2n时,可采用分段的方法,将n个信息标识中的一部分用作矢量地址,以减少对程序存储器的占用。

(4)便于多进程切换的指令能力

上述间址移机制,不但可以支持数据驱动的程序控制,也适宜于按时间片分配进程运行。当系统分配给该进程的时间用完,进入高优先级的系统定时器中断。此时,堆栈顶保存的是被中断进程的断点地址,只要将其作为该进程的下次入口地址保存起来,并执行完该进程的断点保护工作后,再递增指针,指向下一进程的入口地址,即可在定时器中断返回之后,自动将下进程投入运行。

(5)支持循环任务队列的功能

并发运行的多任务,数目会发生变化。微控制器应提供支持循环任务队列的指令,例如前面所说的指针增减一等于某值转移指令,可实现任意位置与长度的循环队列管理,便于正反双向遍历。对于多任务处理,各进程所需的循环队列长度会不同。如果指令格式规定比较值必须是固定的常数,则必须为不同的进程编写惟有比较值不同而功能完全一样的代码段,显然并合理。较好解决方法是间址寄存器支持访问变量。

(6)二级指针管理寄存器块

一些常用的内部存储单元可组成工作组的形式,用二级指针指明当前工作组。在多进程并发运行时,这种方式可加快数据切换等断点保护和恢复工作,并减少指令。

师之惰范文5

不惑之年指的是40岁,形容人到中年(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不惑之年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来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而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

(来源:文章屋网 )

师之惰范文6

我很生气,不是因为他们的成绩,而是他们的态度。我常说:“态度决定成绩。”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与当事人认真对待的态度是分不开的。试想学生置教师的指导于不顾,依然我行我素的话,那他们又谈何学习上的突破与创新呢?而这种现成的东西(先前填空题已全部校对并早作背诵要求)他们又不愿意去看。事实上,这些填空只要看上几眼就可以记牢了的,却有相当多的人不去看、不去记,只把希望寄托在侥幸的考试上。

这些学习者缺的不是知识,而是人格或叫人品,其中他们缺的最多的是认真的复习态度。我觉得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去复习,是因为懒惰,可能他们的记忆力是很强的,只需看上一两遍就能将填空做对了。但他们却一个都没有去复习,因而原来错在哪里的题目,现在仍旧错在哪里,而且还增加了新的知识盲点,造成分数的大量流失。

更有甚者,认为现在的考试都不用复习的,反正期末试卷会降低难度或放宽要求,于是他们早早地就在学习的院墙外面盖了一个小小的自由空间,自己尽情地在自己的娱乐小世界里享受了。这就是我以前指出来的负面效应,即当学校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或水平的实际差距无端缩小,又将各类难度和要求降低,因而人人看上去都考得比较出色的样子,像期末每次几乎都是人人及格,优秀占去了大半的成绩。虽然师生、家长皆大欢喜,但我也总觉可悲。学生在认识到平时考不好没关系、期末的试卷自然会降低难度之后,对这些练习测试都显得不放在心上,而危机四伏。这是我们自己“研制”的反面教材。

也有一些是抱着侥幸的,总不愿在复习上花时间,认为考的时候只有个把知识点,而复习时却要背那么多的东西,因为平时也总是拖拖拉拉的,因此,这次的问题就集结成球了。一个是抱着打赌的心态去押题的,一个是随便看上一些,漫无目的,一个是无所谓,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一些图、卡呀,一些小游戏呀,从不复习,等等。这种状况是最让人生气的,课堂上老师苦口婆心地告诉他该做什么、如何做,课外、中午时间这些人却一点也不做,仍是我行我素,专注于自己快乐的小游戏,还是相当开心的。

我不知道这种学生应该叫做“无知”还是“懒惰”,因为他们似乎永远也不懂得如何去学习,也不知道应该去做眼下要做的事。曾经我催促并每天监督做的这些学生,总不能去自觉地做,哪怕在老师旁边也做得很没效率。这种??无知的样子只能跟幼稚的心态或者不良的习惯挂起勾来,与身材的高大成熟相比已经不成比例了。如果要说是懒惰也毫不过分,简单的一些填空,全部框定在课本上要背诵的内容,却总有那么一些人根本无动于衷,能让老师的一腔热血冰冻三尺,将老师的全部爱心抛到远方。就这样每天反复地催读或背,就这么几句话,他们却可以每天都没看,都不关注,都谈到自己又搞了什么新玩艺。每次都是老师被迫将他们从快乐的海洋中拉回到现实中来的。

上一篇臧克家的诗

下一篇舅妈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