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两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两会论文

两会论文范文1

1.1测绘工程中的进度控制难

测绘工程的作业进度对后续的建筑工程等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从目前测绘工程的实际来看,测绘作业进度控制难度较大,大部分的测绘工程都是在最后的测绘结果上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发现的问题只能重新施工,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耽搁。进度控制上的难题也会对测绘结果有重要影响,由于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继而还会导致建筑工程等的施工发生损失,严重的还有可能要返工。

1.2测绘工程中检查力度弱

在目前的测绘工程中对于测绘过程的检查大都还是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检查,检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少,因此在检查结果上难以确保合格,人员的检查存在着较大的任意性,有时还会受到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指示,存在包庇问题的现象,也难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可信性。测绘工程中的检查工作不但关乎测绘质量和施工质量,还关系到物资的消耗和成本的控制,因此有必要在测绘工程中加强检查的力度。

1.3专业测绘单位和机构的不足

当前各类施工对于测绘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测绘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并没有引起测绘专业单位和机构的饱和,当前还十分缺乏专业的测绘单位和机构。有些施工单位还只能依靠自身成立的测绘队伍开展测绘工程,这种临时成立的队伍不但专业性不强,也存在着管理上缺失,无法保证测绘质量。

1.4测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偏低

测绘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较快,但是专业人员的技能提高却相对滞后,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偏低,使得测绘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给测绘工程和后续施工留下隐患。

1.5测绘结果缺乏统一性

在一些大型的测绘项目上往往通过多家测绘单位联合作业的方式完成,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测绘单位在作业过程中采用的测绘技术可能不同,导致相互之间业务差异大,最终形成的测绘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杂乱的测绘结果也给应用带来了许多障碍。

2提高测绘工程质量的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在测绘工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影响测绘工程质量和后续的施工质量,笔者认为应当采用全面的综合措施加以控制,确保测绘工程质量的高标准,为建筑工程等施工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和保障。

2.1建立健全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体系

测绘所得结果的质量对各类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质量控制体系中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测绘管理办法和规范的测绘程序,确保每一环节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将所得到的测绘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分析、存储和传送,将准确规范化的测绘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或单位。其次,还要在测绘质量控制体系中建立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测绘作业标准,对当前各个独立运行的测绘机构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从而有效控制测绘质量。最后,一个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还应当包含有效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在测绘质量控制体系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对测绘工程过程进行监督和对测绘结果进行检查。

2.2加强对测绘工程数据的检查

测绘工程数据检查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内容的检查,具体如下:第一,加强对图像数据的检查,测绘工程中的图像数据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对后续工程施工具有最关键影响的数据,因此一定要确保图像数据的准确性。图像数据检查的重点在于对图像数据整理和转换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缺边、悬点等问题,作为检查部门或者检查人员一定要做到严格仔细,才能通过检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第二,加强对风格的检查,风格检查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数据的完整性的检查,对于大型测绘工程而言,由于不同的测绘单位在测绘工程中所使用的软件不同,在一些符号、表达方式等方面可能造成无法匹配,还有的测绘施工单位与检查单位的符号库之间无法对接,都有可能形成测绘平台的下线型、线宽以及颜色等测绘图像数据之间无法联合使用,因此在检查环节就要整合编码要素,解决由于软件原因造成的数据风格无法兼容的问题,力求能够进行顺利的风格转换。第三,加强对拓扑的检查,同样是由于测绘所使用的软件不同,拓扑关系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作业阶段就要求测绘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拓扑检查,确认拓扑关系的准确性,对于发现存在问题的拓扑关系要及时的进行调整或者有必要时要进行重建。在检查阶段也要对拓扑关系进行检查,对于发现问题的要反馈测绘作业环节进行调整或者重建。

2.3加强对测绘工程过程的质量控制

测绘工程的实施环节对质量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此加强对测绘过程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测绘经验认为,在测绘过程控制上最关键的是要由测绘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测绘工程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数据记录输入和输出,在测绘图像绘制过程中对各项数据进行检验和必要的修正,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下一阶段的检查和验收环节进行依据的查询。

2.4加强测绘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测绘工程的重要性决定着测绘工程的质量要通过多环节进行控制,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验收阶段也是对测绘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最后控制的一个环节。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准确的检查方法和一套全面的技术标准,还要对具体的技术参数进行确认、对测绘使用的技术设备的精准性进行参考,有必要时还要对其进行检验机构的检验,确保测绘工程施工中所得出的数据是准确的;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还包括对测绘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进行审核,确保各个环节的数据形成和传递没有差错。

3结论

两会论文范文2

(一)偶发成本偶发成本指环境成本在未来的某一时点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成本,在财务会计上构成或有负债。如企业因原油泄露意外环境事故而在未来支付的罚款或赔付、未来的垃圾填埋场的修复成本。

(二)形象与关系成本形象与关系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社会形象并与企业所在社区保持良好关系而发生的成本。它们通常被称为无形成本,其发生将影响管理者、消费者、雇员、社区和执法者对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观判断。例如企业自愿年度环境报告的成本,企业为改善所在社区的环境而自愿发生的绿化支出,其他为提高企业环境保护形象和环境保护知名度而发生的成本等。这些成本本身是有形的,但是这些支出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如企业形象的提升等)通常是无形的。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的发生,除了表现为企业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和或有环境负债增加外,还有可能表现为企业相关环境资产的增加,最终会对企业财务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完全成本会计对外部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一)环境资源降级成本计量模型环境资源降级成本指企业因为生产经营活动而导致生态资源质量下降,进而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的货币表现。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实际就是环境资源等级的下降,因环境降级成本存在多污染源、无明确承担者等特点,导致我们对其计量非常困难。企业单一污染要素造成的环境降级成本为:Cwi=XwiPwi(1-bi)其中:Xwi为企业各项活动所排放的第i种污染物的数量;Pwi为治理每单位的第i种污染物所花费的费用;bi=Zwi/Xwi为第i种污染物消除的比例;Cwi为第i种污染物所导致的环境资源降级成本。当企业存在多污染要素的情况下,先分别计算不同污染要素导致的环境降级成本,然后相加,取其总和,计算出多污染要素造成的环境降级成本。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成本这类成本一般是企业因为生产经营活动而导致环境污染,从而使人类的健康、财产和福利受损,但是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企业尚未承担这些损失的货币表现。衡量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成本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人力资本法,即人们因为环境污染导致提前死亡或生病所带来的个人收入的减少和医疗费开支的增加。前者相当于环境质量脱离标准对劳动者预期寿命和工作年限的影响与劳动者预期收入(扣除来自非人力资本的收入)的现值的乘积;后者相当于因环境质量脱离环境标准而增加的病人人数与每个病人的平均治疗费(按照不同病症加权计算)的乘积。该方法界定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最低成本数额。二是统计上的生命价值法(Val-ueofaStatisticalLife,VSL),即以人们为了避免生病或降低提前死亡的风险所愿意支付的货币金额来衡量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成本,该方法界定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最高成本数额。

三、完全成本会计应用案例

两会论文范文3

(一)调研地情况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调研地的大致情况,这可以作为后文数据分析的宏观背景。该县位于华北某省东北部,面积3309平方千米,53万人(2006年)。该县为重要林业县和水果生产县,林地面积1500平方千米,水果种植面积27000公顷,主要出产苹果、梨、板栗等;铁矿资源丰富,储量达四亿吨。通过与当地人的接触以及对于当地的观察,除了表面上的数字外,我们对当地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首先,该县原为国家级贫困县,但近年来由于铁矿的开采,其经济飞速发展,2012年年财政收入约18亿,在当地已可算作前列;其次,当地山多,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再者,当地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期,在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很多在建的住宅区;最后,当地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论是民间的贫富差距还是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都极度悬殊。在当地我们选取了三个派出法庭作为调研对象,分别简称A、B、C派出法庭。我们先来看一下三个调研地的大致情况,A派出法庭所在镇位于县城西南17.5千米,面积约138.59平方千米,人口约5万人左右,当地大理石开采业较为发达,有资料可查的2006年人均年收入约2100多元,其经济水平在该县大致居于中间水平;B派出法庭所在镇位于城东74千米,面积261.46平方千米,人口约3万人左右,当地矿产资源丰富,旅游业也较为发达,总体收入与A派出法庭所在镇较为相近,但人均收入较A镇高,经济水平在该县也属于中等水平;C派出法庭所在镇位于位于县城城东38千米,面积224.5平方千米,人口约3万人,由于当地资源较为贫乏,且距县中心较远,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下面,我们将A、B、C三个派出法庭进行横向对比,探查不同地域的影响因素。

(二)三派出法庭横向对比

2011年A派出法庭审结案件156件,其中有的案件103件,没有的53件,诉讼率达66%(这一率在各地已经算较高者),其中原告单独委托人的有39件,被告单独委托的只有9件,双方都委托的50件。其中律师共出现70人次,法律服务工作者出现42人次,公民共出现22人次,但其中关系明确的只有19人次(以上包括一人有数名或双方都有的情况)。有的案件类型分布:离婚案件51件,买卖合同纠纷5件,民间借贷12件,侵害健康权7件,婚约财产6件,劳务合同纠纷4件,相邻关系2件,财务纠纷6件,扶养费纠纷2件,运输合同纠纷2件。其余还包括类似于排除妨害、非婚生子女抚养、抚恤金分割、生命权纠纷等案件,由于案件数量只有1件,不太具有代表性,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在有的案件中,案件标的额最大为20万,而无的案件中标的额最大为30万。这可能与我们常识中案件标的额大才聘请律师相左,但经过仔细查阅案宗,我们发现许多大标的额案件其实事实认定十分清楚、简单,而且证据非常充分,之所以经过诉讼程序主要是因为当事人故意拖欠或无力偿还,并且之后在与法官的座谈中也验证了我们这一猜测。在有的案件中,已判决结案的有45件,占43%,调节49件,占48%,撤诉9件,占9%;在无案件中,已判决结案的有33件,占62%,调节11件,占21%,撤诉9件,占16%。同时,我们还统计了对于一般人来说较为关注的有案件与无案件的胜诉率,由于民事案件很难区分出哪一方是完全的胜诉方,所以我们采取相对优势者即为胜诉方的原则,通过诉讼费的承担以及对诉讼标的的分割和诉求的满足来评判谁为相对优势者,可能这一评判标准过于粗放,但该标准更能为一般群众所接受。在有的案件中,原告胜诉的案件为33件(此处包括原告单方聘请人和双方都聘请人情况),占所有案件的32%,被告胜诉案件为10件(此处包括被告单方聘请和双方都聘请人情况),占所有案件的10%,真正的原告单方聘请人且败诉的只有两个案件;而在无的案件中,原告胜诉案件为24件,占无案件的45%,而被告胜诉的一件也没有。在统计卷宗的同时,在A镇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对象也是当地的居民,主要是就近随机发放,有效问卷共计100份,其中年龄以50以上为主,占有效问卷44%,而30~40、40~50两个年龄段人士共计只占34%,这和当地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也许不无关系;另外调研对象的学历构成较为平均,小学占12%,初中占30%,高中(中专)占28%,大学(大专)占30%;而家庭年收入则较为集中,2万以下及2万~4万占64%,而4~6万只占20%,6万以上占16%。在发生纠纷的解决途径中,找熟人说和的占54%,高达一半;找村干部调节的占32%;而上法院打官司只占14%。对于打官司是否聘请律师,直接选择是的占54%,选择否的只占6%,而视官司重要性而定的占40%。对于律师的价位则较为集中,大部分人认为2000以下及2000~5000能接受,这一比例高达86%。而聘请律师的因素绝大部分人还是选择视官司重要性而定。通过我们在A派出法庭所得到的案卷数据不难发现,在有案件中数量最多的是离婚案件,这当然有离婚案件总体基数大的原因,但A派出法庭离婚案件共计68件,而有的就有51件,高达75%。另外,结合我们在当地所做的问卷调研可以发现,对于经济成本的计算虽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当事人决定聘请诉讼的首要因素。我们再来看一下剩余两个派出法庭的大致情况,B派出法庭2011年共收案件89件,其中有诉讼的54件,没有的35件,诉讼率60.67%,其中原告单独委托人的有33件,被告单独委托的只有3件,双方都委托的18件。其中律师共出现46人次,法律服务工作者出现24人次,公民共出现7人次,其中关系明确的有7人次。C派出法庭2011年共收案件36件,其中有诉讼的15件,没有的21件,诉讼率41.67%,其中原告单独委托人的有8件,被告单独委托的没有,双方都委托的7件。其中律师共出现10人次,法律服务工作者出现11人次(首次超越律师),公民共出现4人次,但其中关系明确的有2人次。我们希望通过三个派出法庭的对比,能够在较为广阔的环境下凸显出影响法律服务的较为宏观因素,诸如各派出法庭的政策引导,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等因素,这些因素也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当事人、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法院三者,进而间接作用于法律服务。

(三)对比分析

我们将三者的主要差别根据当事人、律师、法院三者角度简单梳理下来:(1)三者率不同,A派出法庭最高,B派出法庭次之,C派出法庭最低;(2)三者主体中,A派出法庭律师出现比率68%,B派出法庭律师出现比率85%,而C派出法庭中律师出现比率首次低于法律服务工作者,并且公民数量中,关系不明确者占据了一半;(3)A派出法庭结案数量为156,B派出法庭结案数量为89,C派出法庭数量为36。通过上述三者主要差别,结合我们在调研中所了解的三地情况,我们首先对于三个派出法庭结案数量差距较大作出分析。根据三地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如下:(1)A镇距县中心最近,C次之,B距县中心最远;(2)A镇人口最多,B、C两地人口差距不大;(3)B镇经济发展水平最高,A镇次之,但与B地差距不大,C镇经济水平最为落后。这三者我们将其抽象化为“:接近法律服务便捷程度”、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在这三者中最为占优势的是A镇,其次是B镇,最后是C镇,而其结案总数也是同样的排名。下面我们简析一下三个因素的作用方式,通过A与B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经济因素大致相近或处于劣势,人口因素及“接近法律服务便捷程度”因素即发挥作用,原因应是人口较多时纠纷数量也较多;而B与C相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人口总量现差不多时,经济因素即凸显出来;而A与C对比则又凸显出了经济因素及人口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影响三个地区结案数量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及“接近法律服务便捷程度”,这三个因素也作为之后从各角度分析各项的宏观因素。经过对比我们发现,三地关于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主要不同即三者出现比率,在A、B两地,律师出现人次都远高于法律服务工作者,但在C地,法律服务工作者却反超律师。我们还是以上文所总结出的三地的主要不同出发进行分析,首先仍是经济因素,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律师相比其收费水平本就比较高,而C地居民人均收入也较A、B两地少很多,经济承受能力较差。通过这一对比,我们验证了经济能力作为影响当事人聘请法律服务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从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角度出发的影响因素,即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收费标准。以上述三要素为分析框架,我们不难发现三地之中,A地率还是最高,刨除人口因素影响,我们不难发现“接近法律服务便捷程度”,在这里扮演重要角色。所谓“接近法律服务便捷程度”,即“在距离当事人并不遥远的地方是否存在提供法律服务的主体或场所、有关的信息渠道或利用这种服务的途径是否通畅等”,而据我们了解,当地主要法律服务提供场所即在县城中心,即距县中心的远近也可理解为“接近法律服务便捷程度”。除了以上三种因素外,我们在走访A派出法庭时了解到,A派出法庭是当地基层法院强力塑造的模版,在我们完全走访时感觉它就是一个缩小版的青龙县法院,各种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该法庭庭长原是城关法庭的副庭长,在交谈中我们能感觉到作为“业务尖子”(在法院的光荣榜上我们就看到了他的名字)所具有的法律素养,当我们谈及法律服务的影响因素后,他提出了在自己看来影响诉讼率的因素:(1)案件的难易程度;(2)当事人的经济实力;(3)个人时间是否充裕;(4)律师收费;(5)关联程度。对于这些因素我们认为具有很强的参考性,由此可见作为当地法院的“招牌”法庭。A派出法庭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了当地法院的充分支持。这点我们认为也与A的率高于B派出法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该因素我们认为可以抽象为来自法院的政策影响。

二、理论假设及检验通过上述分析

两会论文范文4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涉及人力资本的投资与人才的使用。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化就是要探讨人力资本多元化投资的渠道与流动开放的人才使用机制。人力资本投资社会化要倡导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确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原则,确保劳动力市场主体的产权。人才流动使用的社会化应树立双赢的市场竞争观念,允许和鼓励人才依法有序地流动,保护人才在流动中可能丧失的权益。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投资利用机制

人类发展的历史越来越来清楚地表明,对未来经济起决定作用的将不再是物质资本的丰脊而是人力资源存量的多少及其效用的发挥。人力资源开发涉及人力资本的投资与人才的使用。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化就是要探讨人力资本多元化投资的渠道与流动开放的人才使用机制。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化

开发人力资源需要投资,任何投资都要讲回报,这就涉及人力资本的投资问题。人力资本投资社会化要倡导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确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原则,确保劳动力市场主体的产权。

1.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元化

“人力资本”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由1979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提出。他指出,“人们获得的有用的技能和知识是一种资本形态,这种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慎重投资的结果,这种结果同其它人力投资结合一起,是造成技术先进国家生产优势的重要原因”,“这种新型资本比特定的旧式资本更有效,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主要是一项投资活动,是一种创造资本的方法……国民收入增长中很大一部分,指现实经济增长中实际增长率大大高于总投入增长的那一部分,可以归根于这种资本的形成。”

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皱至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分别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远远低于台湾地区的8.4%和16.1%。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的关键环节。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仅仅靠国家行不行?不行。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就必须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由政府主体向投资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转变。既要保证政府投资持续增加,又要更多地吸引企业和个人的投入。而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基础、以个人和企业投资为主体,各有重点、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投资体系,是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政府对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公共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本投资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政府参与投资可以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个人或企业的投资成本和风险。同时,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有较强的外部性,从而个人和企业的投资行为同公共需求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往往造成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的状况,缺少政府投资时,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数量达不到社会所需的最佳状态。发挥政府投资人力资本的基础作用,是调动个人和企业扩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基础。政府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创造整个社会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条件,弥补个人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引导和规范个人和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

调动个人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机制,使个人和企业投资能够得到收益。(1)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使个人或企业的知识创新、科技发明、新产品开发所带来的效益归企业和个人所有,防止不投资但通过非法手段受益的情况出现。(2)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通过风险基金来鼓励风险投资。只有在人力资本与高科技投资收益社会化的基础上实现风险社会化,才能调动社会力量来发展人力资本与高科技投资。(3)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领域的创新来鼓励个人与企业扩大人力资本投资。技术入股、管理者和科技人员股票期权制等,是一些地区已经出现的有益的尝试。

2.明晰劳动力市场主体的产权

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指劳动力的供需双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只有劳动者拥有对自身劳动力的产权和用人单位拥有作为法人主体的法人财产权,才能使劳动者真正享有自主择业权和用人单位用人自,从而保证劳动力交易双方能够真正按照市场规则达成公平交易。

明晰双方的产权,涉及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问题。人力资本产权是关于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等一组权利的总和。资本的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并且凭资本的所有权获得资本的收益权。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常常是多元的,人力资本承载者往往要与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者瓜分人力资本所有权。如果人力资本的所有权界定不清,就会直接影响人力资本的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行使,也会影响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因此,应正确界定人力资本各投资主体的产权,兼顾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合理机制。以契约作为主要形式,利用“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以投资数额和服务年限等为基本依据,以此来界定人力资本产权。从而,改善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环境,避免“挖墙角”式的不正当人才竞争。

3.市场化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无论实物形态的资本还是科学进步都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只有人获得的能力才是生产力提高的至关重要的源泉。人类对自身的投资在不断地增长,但按照传统的经济观点看,这属于社会消费的范畴,而只有把这些开支看作是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增长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这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教育体制,确立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观念以及相应的对策。

今后不应再把我国的教育培训等看作是一种消费社会资源的事业,而要把它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特殊的产业。这一特殊产业的任务和作用,就是充分开发我国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人力资本,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要素。

多年来,我们在强调教育培训,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时,往往从宣传鼓动角度下功夫多,从经济体制和经济利益关系上出新思路与新措施少。落实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推动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靠思想动员,更要靠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人力资源投资主体的产权界定与收益分配的合理化,只有在市场化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运作秩序不规范的问题,是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政府在制定市场规则、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财政、税收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化与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等因素。要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与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逐步提高,真实反映人力资本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收益的客观关系。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利用市场机制,而市场的培育发展以及市场秩序的建立和市场功能的发挥,则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协调引导。要把这两方面的功能有效地运用起来,以迎接我们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二、人才流动使用的社会化

我国目前劳动力流动存在不少制度障碍。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更换工作的频率也越来越快,而新

工作主要是靠“托人”找到的。与老一辈人相比,中国的年轻人正在越来越快地变换着职业,平均5年换一次工作。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一个人才流动率非常低的国家,其平均每一个就业者换工作的次数达到了将近4次。我国城镇就业人口的流动频率只有2.3次,这表明每个劳动力平均流动的次数还不多。调查还显示,靠“政府安置”实现就业的比例在明显下降,但与此同时,通过正规“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来获得工作的比例也并不很高。通过个人的关系网络,也就是“托人”来实现就业的比例占到了一半以上。这表明,培育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在我国已很紧迫。为适应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形势改善的需要,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我们应树立双赢的市场竞争观念,允许和鼓励人才依法有序地流动,保护人才在流动中可能丧失的权益。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大市场,是人才市场发展的方向,也是人才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

1.清除体制障碍,推进劳动力结构性转移

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不能忽视占全国总人口70%的农村人力资源。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需要认真解决的大问题。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总量约4.5亿,占社会劳动总量的74%左右,抽样显示,当前农村每个劳动力每年的劳动时间不超过100天,其中约有40%的农民存在隐性失业。因此,应加快城市化进程,对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进行改革,逐步给进城农民在就业、生活等方面以“市民待遇”。即使考虑城镇就业压力而不得不进行就业调控,也只能利用市场机制而非行政性手段及歧视性政策。

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也应尽快通过制度创新加以排除。具体途径,一是要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尽快覆盖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大力规范非国有部门在劳动时间、劳动保护及劳动报酬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劳动者的权益,解除国有部门劳动力向非国有部门转移的后顾之忧。二是要对国有部门职工过去的劳动贡献实施合理补偿。近年来不少地方和企业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应尽快总结经验教训,出台统一的补偿办法。

不同行业间的就业结构矛盾,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必须发挥政府和社会的作用,强化信息、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基本就业信息、政策指导等应由各级政府无偿提供服务;职业介绍与培训服务等,可考虑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以现有的社团组织和有关事业单位为基础,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培育非营利性的职业介绍及培训体系。

2.人才柔性流动将成为主要方式

所谓人才“柔性流动”,是由过去人才流动中重视工作调动、户口迁入、档案调进及举家迁移等方式,转变为以人、知识、创新成果等为核心,寻求合作,注重知识与技术成果转化的流动形式,谋求科技创新尽快商品化及人才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人才流动速度加快,频率增高,创新效益更利于充分发挥。例如上海为适应人才“柔性流动”特点,推出办理工作寄住证、暂住证等新举措,吸引国外留学人才、短期来华国外专家,在上海进行科技成果合作。人才“柔性流动”愈来愈被科技界与企业界所认同。而吸引和留住“柔性流动”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社会大环境外,企业还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机制,建立技术创新项目与产品效益激励、鼓励科技进入企业产权、改善软硬件条件和协同创新运行等制度,以求人才“柔性流动”产生蓄水池效应,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从生产、管理的柔性化到人才流动的柔性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某种象征。柔性流动是人才政策的一种创举,它突破了传统的户籍管理、国籍问题等种种政策难点,使人才资源得以更合理的配置。

3.市场配置是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前提条件

现代经济的开放性和劳动分工的细化决定了劳动更换、职能变动的必然性和人力资源的全面流动性,完整的市场系统不能缺少劳动力市场,因此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力资源实现自由流动和合理组合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市场配置机制的作用下,企业拥有用人自,才能根据生产需要,灵活调剂和使用劳动力,实现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也只有在市场配置机制作用下,劳动者拥有自主择业权,才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志愿、专业、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获得满意报酬的就业岗位,充分激发劳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最佳组合。人才富于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选用人才。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的社会化程度,就必须打破户籍、单位、行政区域的传统障碍,在全国劳动力市场上自由流动。用人与择业完全通过劳动力市场来调节。在这种竞争机制下,就业者时刻面临生存压力,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积极进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建立健全人才流动的法制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就业将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由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因此,劳资关系和劳工利益保护将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争议的内容,将由主要表现为劳动安全、工薪保障、社会保险金的缴付等,向因专门人才流动而引起的知识产权、商业技术秘密、客户资源的流失、劳动合同的履行、人才培训费用的支付、社会保障金的转移等转变。目前我国用来规范劳动力市场和调节处理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不仅数量上不足,而且相关内容也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一些领域,如国有部门工资分配等方面,计划色彩仍然很浓;符合市场体制要求,涉及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及仲裁的法律法规不规范、不完善,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差距;同时,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或不公平执法等问题也相当突出。

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必须尽快由直接实施就业安置和就业管理转向依法对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劳资关系进行规范、协调和监督。一是要全面转变观念,明确角色定位;二是要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填补有关法律空白,尽快调整修正不符合国际惯例或不符合新形势要求的法规。三是要在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素质的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改进监管方式、方法。在劳动力市场管理上我们必须要尽力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劳动监察管理必须按照国际惯例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监管,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参考文献:

两会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社会体育社会运行社会体育运行障碍条件对策

社会体育是一项关系全体国民身心健康的公益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明确要求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生存需要后,需要层面不断提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成为主要需求,而社会体育正能够满足人们的享受和发展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发展社会体育来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求,但社会体育的运行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前进的,在它发展的道路上有许多障碍条件。本文就社会体育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条件及相关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1社会运行和社会体育运行

1.1社会运行

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有三种,分别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兴运行和模糊发展以及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范围之内。

1.2社会体育运行

下面首先从主客体的角度理解社会体育的构成要素。

1.2.1社会体育的主体

主体在哲学上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社会体育的主体指全体与社会体育事业有利益关系的人,这些人包括职业群体和业余群体。职业群体中分为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业余群体分为业余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骨干、积极分子和体育志愿者,广义上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以及进行社会体育活动的普通社会成员。

1.2.2社会体育的客体

客体在哲学上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社会体育的客体包括:对象要素,是指社会体育事业运行的对象即社会体育活动,这也是社会体育事业最本质,最根本的表现形态。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指社会体育事业运行和发展的地理空间和地理环境,因为任何一事物的发展必须依托一定的地理空间和地理环境。经济要素,经济基础是社会体育运行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主要表现在物质资源和资金资源两个方面,物质资源有社会体育的场地设施和器材等,资金资源主要是社会体育得以维持自身运行和发展的经费来源。政治要素,在宪法、体育法和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等相关法规中对社会体育的运行和发展做出了规定和指导,这是社会体育得以运行和发展的政治保障。文化和心理要素,社会体育的运行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文化和心理来维系,而社会体育本身就属于文化活动,它的运行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体育事业的主体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和心理环境。

1.2.3社会体育的多层次子系统

按照行政区域的标准把社会体育分为农村社会体育,乡镇社会体育和城市社会体育。那么依照这个标准把社会体育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体育的运行系统就分为农村社会体育运行系统、乡镇社会体育运行系统和城市社会体育运行系统三个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内部又有不同要素和层次的区分。

1.2.4社会体育运行

根据社会运行和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社会体育运行是指社会体育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体育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农村社会体育、乡镇社会体育与城市社会体育等多层次子系统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而社会体育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社会体育的多层次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体育的障碍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范围之内,进而促使社会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妨碍社会体育运行和发展的障碍因素

在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障碍因素,这些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社会体育运行和发展的主要矛盾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pJ卒土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体育事业的主要矛盾,董新光认为我国体育事业的主要矛盾是“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f41因此,社会体育的主要矛盾是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社会体育需求与社会体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社会体育运行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重点解决的突出矛盾。

2.2社会体育运行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体育社会问题是指在体育领域中发生的一种超常状态,它影响到体育系统抑制社会正常运行,使部分人意识到它的危险性并希望使之得到改善。体育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社会和群众的力量l。据此分析社会体育问题是指在社会体育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体育结构和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了社会体育主体的共同生活,对社会体育的正常秩序甚至社会体育运行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需要依靠社会和群众的力量来解除威胁的社会现象。社会体育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社会体育的构成要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主体要素方面,主要表现为我国体育人口数量和比例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管理缺乏规范性。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51。而(2oo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表明,2000年,我国有35%的人参加了至少一次体育活动,占全部人口的33.9%,65%的人没有参加一次体育活动,占全国总人口的66.1%t51。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43万余人f61。显然这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也是偏低的,而且社会体育指导员存在职业性和业余性两种人群,对他们的管理也是缺乏规范性的,这些都使社会体育的人口结构缺乏协调性,形成了社会体育运行和发展的障碍因素。

其次在经济要素方面,缺乏体育场地设施和经费投入。尽管在我国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与第四次普查数据相比全国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增加了11.8亿m。,场地面积增加了5.5亿m,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了0.38m,人均投人体育场地建设资金增加了117.09元。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了1.58个川,要想使我国社会体育达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很显然,这些数据相对于我们13亿人口来说还是偏低的。

其三是政治要素方面,关于社会体育的法律法规仍是不健全的。《体育法》第4l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但在法律方面没有规定如果未能做到对社会体育提供必要资金支持或比例过低时作何处罚,体育行政部门对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的行为并没有执法权。这些都说明了社会体育的法制建设是不健全的,致使社会体育的运行缺乏相关法制的保障,可能导致社会体育运行安全方面的问题。

2.2.2社会运行系统方面的问题

即使社会实现了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但由于功能作为一种活动,常常是变动不居的,功能上的协调也是经常变化的。功能协调变动不居的特点也说明,社会运行总是处于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新的不平衡……的矛盾运动之中的。这表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即使在社会良性运行的状态下也存在一定的矛盾,那么,在中运行和恶性运行的状态下会有更多的矛盾,这样的社会运行肯定给社会体育系统造成不良的社会环境,也会制约社会体育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2.2.3转型社会和迟发展社会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加速期,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受到了转型效应的影响。转型效应是指由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等转换的不同步性而对社会运行产生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和制约也会折射到社会体育系统之中,使社会体育的体制和结构的转换受到制约,给社会体育的运行和发展造成障碍因素。从国际环境上看,我国属于现代化起步较迟的国家,属于迟发展国家之列,因此我国社会是一种迟发展社会n。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和竞争中会受到较多的限制,因此影响了社会的良性运行,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当然这种影响也会折射到社会体育系统之中,主要表现在妨碍我国社会体育与国际社会体育的及时与平等交流。

3消除妨碍社会体育运行和发展的障碍因素的对策

为实现社会体育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需要采取相应对策来消除这些障碍因素。

3.1积极面对和解决社会体育的主要矛盾

我们要承认并紧紧抓住现阶段社会体育的主要矛盾,由于我们国家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社会体育的主要矛盾。社会体育事业关系到全体国民的身心健康,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这个矛盾的解决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所以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由政府作为引导者,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发展社会体育事业,使社会体育日益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进而消除社会体育运行中的主要障碍。

3.2增加体育人口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

在改变人们体育观念的基础上,是非体育人口通过社会体育的参与转化为体育人口;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两个制度下同时发展两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分清两类性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实现他们的统一化管理。

3.3解决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和增加社会体育经费来源渠道

充分提高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增加便民利民的体育场地设施。充分利用身边的条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开辟各种各样的体育健身场所,自得其乐地开展体育活动阎。近几年全国范围内逐步兴起和建设体育公园工程,有效地增加了体育场地设施;社会体育的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除此之外,我们要不断开拓其他筹资渠道,例如,社会赞助、社会集资以及社会体育自身产业的开发。

3.4完善现有的法制建设

针对当前法制中的漏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解决社会体育运行中的法制缺陷因素,使社会体育的运行和发展有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和保障。

3.5促使社会运行各系统的协调配合发展

社会运行总是处于平衡和不平衡的矛盾统一体中,要想正确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社会各系统的协调配合发展。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各个社会子系统的改革应当保持同步关系,某一子系统的改革过分超前或过分滞后都会对改革产生不利影响。就某一领域看,单项改革必须由配套改革来支持。进而使社会大系统的运行给社会体育系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减少给社会体育系统带来的制约和不利因素。

3.6解决转型效应和迟发展效应的不利影响

针对转型效应和迟发展效应给社会体育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努力使社会体育的体制和结构的转换同步和一致,尽量减少转型效应的不利影响;在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使社会体育的地位不断提高,加强社会体育的影响力,逐步使我国走向体育强国的道路。

两会论文范文6

关键词:词汇教学;方法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量的大小及其正确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才能读懂和听懂。为了帮助学生扩大英语词汇量,许多老师通常采取课上让学生听写单词,课下要求学生大量背单词的教学方法,但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许多学生仅仅记住了单词的汉语意思,而很少去考虑单词的搭配,在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经常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将单词简单罗列起来,让人难以听懂、看懂。上述现象说明,在词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仍有探讨的必要。

1遵循记忆规律进行词汇教学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识记之后最初遗忘较快,以后则逐渐减慢。这个规律要求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时要做到及时复习,而且要多次复习。Kachroo通过研究发现,要成功地记住一个单词,学生需连续遇到它7次。另外,记忆材料的数量也影响识记的效果,如果学生每天学习、记忆的单词数量过大,则会降低记忆的效果。上述记忆规律要求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时要做到分散性,把众多的英语单词分散来记,采取“个个击破”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单词的记忆效率。

单词记忆的及时性、分散性要求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每次讲授的词汇量要适中,并且要及时检查学生的记忆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精心设计,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的教学活动。在讲解完重点单词后,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单词层面的词汇练习,如构词练习、搭配练习,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练习等;然后为学生提供语篇练习,如短语、句子、短文等,使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2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

在语境中教学词汇,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词汇。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越是那些普通的词、常用的词、基本的词,它们的词义就越多、越复杂,它们对语境的使用性也就越强。对于一词多义的单词,最佳的办法就是在语境中呈现出它的各种具体意义,如class一词,可让学生在下列句子中体会它的语义变化:

Goodmorning,class.(同学们)

Thetwinsareinthesameclass.(班级)

Thisisagreatshowfromaworld-classphotographer.(级别)

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对出现在该语境中的生词进行猜测,如在教学energetic一词时,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语境让学生猜出它的意思:Myheadteacherishardlyevertired,sheoftenworkstillmidnight,sheisenergetic.学生可以通过句子的层面语境猜出energetic是一个形容词,然后通过前面两句话可以猜出它的意思是“精力充沛的”、“有活力的”。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使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而且其判断、推理、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在词汇学习策略方面给学生指导

上一篇历史论文

下一篇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