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1

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在开学之初我首先对未来三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一个大概的规划,规划紧紧围绕现代文目标拓展阅读与强化文言诗文基础两个核心工作展开。

在现代文拓展阅读方面规划并实施“万字时文阅读”三年行动计划,意在通过对有鲜明思想性和时代感时文阅读,一方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积淀思想、提升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理性,帮助学生以现代的、理性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本学期已为全年级学生推荐阅读时文13篇文章;在文言诗文的教学中,在抓好语文教材教学的同时,还利用学生的成语习得有计划地实施上海高考“300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记忆,我们还打算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渗入古诗词的鉴赏,以期提升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学、文化等人文素养。

本年度主要担任预高、高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所任教的高一(12)班属于xx内高班的学生,汉语基础相当薄弱,尤其是他们的古诗文学习几乎就是从零开始,经过预告一年的汉语学习,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进入高一年级之后,已经能够跟上整个年级的学习进度。尽管因为语言积淀、语言应用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应试阅读仍然存在很多障碍,但学生任然在慢慢地进步。

本年度我结合内高班学生的学情,确立一个区级重点课题:《汉语成语习得在内高班汉语学习中的作用》;

本年度共有四篇论文先后获奖:

《xx》在“黄埔杯”长三角城市群“新观念,好实践”征文评选中获三等奖;

《xx》发表在《上海市中小学民族教育教学案例汇编》一书中;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生为本;唤起需求;生成;互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小学生的认知成长也有其特定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呈现一定要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探索和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对怎样设置契合小学生认知的语文课堂进行如下分析:

一、唤起需求

小学生正是贪玩的时候,如果不能唤起他们的认知需求,就无法激活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摒除抽象的理论说教,让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此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欲望。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比如,苏教版一年级的《北风和小鱼》《乌鸦喝水》,二年级的《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等选用教材的时候也注重生动、活泼、趣味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通过生动的故事学习,潜移默化中掌握字词句的识记与表达技巧。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发掘语文知识本身的趣味特点,以灵动的方式阐述知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学习《乌鸦喝水》,许多学生分不清“喝”和“渴”,我们就可以说“渴了需要水,喝水需要嘴(口)”,这样灵活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语文的趣味性,也便于让学生以灵活的方式理解语文知识,强化学生记忆。

二、生成体验

实践体验是生成能力的途径,知识由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如果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肯定不能得到充分的消化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设置教学方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知识生成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比如,我们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写景文时,就可以巧借此文指导学生体验描物状景的技巧:(1)仔细阅读课文,作者以怎样的顺序进行景物描写的?(2)哪些具体表现南沙群岛的岛屿多?(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4)最后让学生经过分析与总结,并结合实际经历,模仿作者对南沙群岛的写作技巧,完成一段景物描写。

这样通过体验,然后生成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形象的蓝本范例,便于他们理解、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学生体验知识生成,思考实践运用,从而充分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体现语文知识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三、交流互动

不同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语文是开放的学科,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经过交流、互动才能完成知识拓展。

这里还以《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为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然后让学生互动交流,分析出句子的修辞手法,学习描物状景技巧。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许多成果:(1)文章第一句把南沙群岛比喻成一串串珍珠,以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形象、逼真,似乎想象到俯瞰群岛的状态;(2)第二段先总写“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接着分别介绍都有哪些矿产和能源等,属于“总结―分述”的写作方式;(3)第三段,从天到海面,再到海里,参用比喻和拟人等手法描写南沙群岛怎样迷人……学生经过阅读和互动探索,对文章的写作技巧有了深刻的了解,为以后进行景物描写奠定基础。

总之,语文教学要能抓住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以他们的认知规律为核心整合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唤起学生的认知需求,才能驱动他们通过交流、互动完成知识迁移。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3

摘要: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个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实效性,充分利用和挖掘教育资源。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和优化课堂结构,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注重实效 改革语文课堂结构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谈谈自己学习求教的感悟。

一、重视情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情境的创设要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技能,语文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情境的创设要有其明确的目的,要有新意,有启发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时,在课件创设上就注重了这些: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揭题、导语、出示课件——棉花生长繁茂的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你们想不想与棉花姑娘交朋友呢?生:想

师:播放音乐《棉花姑娘的故事》

师:出示课件、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读语段。棉花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师出示课件:蚜虫危害作物的情境,指名学生读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给她治病啊!

师:同学们谁能给她治病呢?请看课件出示,读课文2——5自然段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燕子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师:指导学生在复读中体会句子、语段的思想感情。合作交流学习。采用分角色朗读、指名读、集体诵读。

读后汇报:你发现了什么?生:啄木鸟也来给她治病了。师出示课件:啄木鸟飞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教学生反复读,教学生字,识写:请、帮。

师:燕子、啄木鸟她们为什么都飞走了,棉花姑娘的病真的没给她治的吗?生:老师,是七星瓢虫来帮她治的。

师:你知道七星瓢虫是什么样的虫子吗? 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汇报。

师:出示课件:七星瓢虫捉蚜虫的情境,读最后两自然段。以这个教学案例看,情境创设恰到好处,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自主探究的兴趣。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好的情境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情境的创设由很多种教学形式,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要想使情境创设具有时效性,就要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特征,可以通过童话故事做游戏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童话故事等将其抽象的简单枯燥的知识赋予生动的兴趣,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达到教学目的。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字结合运动多种直观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我参加教学研究活动中感受颇深,同时巧妙的精心的教学设计让我耳目一新,值得我去认真学习。

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中《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制作了生动的课件:一群黑灰色的蝌蚪正要去找妈妈!在它们前面有一片美丽的水藻,较远的地方有红鲤鱼妈妈和一只大鳖,在学生正被吸引时,她适时地说:“这群小蝌蚪想去找妈妈。想去向鲤鱼妈妈和大鳖问一下妈妈的情况,但它们遇到了困难,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愿意!学生的热情被情境调动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帮助它们吧!只要你用很好的方法记住水藻两字,小蝌蚪就能靠近鲤鱼妈妈和大鳖了。识记的方法真是多极了,看看因为自己的帮助小蝌蚪能如愿以偿,学生们喜形于色,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识字教学是这样,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创设实用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人教版第十册《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田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练笔,引人入胜,尽快将学生的思维走向诗意。有一天,苏轼和几位朋友一起泛舟西湖。忽然一阵乌云飘过来,天竞下起雨来,无数颗雨点打破了这一池碧水,池面出现了此起彼伏的水泡泡,远处的景色笼罩在雨雾中,如同画了淡妆的美丽的少女般含蓄羞怯;一会乌云散去,雨势渐小,斜阳夕照,天空挂上一弯七彩斑斓的彩虹。经过一番雨水的洗礼,阳光下的西湖就像施了浓妆似的妩媚妖娆。在饱览了雨天晴日的美景之后,大家出了一番争执,各持己见,到底是晴天西湖好,还是雨天的西湖美呢?请你把他们当时争论的情境写出来,有的说:“——”。有的说:“——”。苏轼见这种情况,立刻站起来提笔泼墨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田老师依据课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练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所描绘的美景,深入理解了西湖的美,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之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例:张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并结合班级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制作课件。

导语: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已经解到不少科学技术成就不仅依靠执着的科学精神,更饱含着伟大的献身精神。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进一步感受科学精神。

看图片,课前预习了吗?一定搜集有关资料了吧!那你一定知道他是谁(出示航天飞机,航天英雄杨利伟的照片)随着神舟五号胜利飞天,全世界都记住这位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这是他即将走下飞船的照片,当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了三句话(出示课件:“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生读感悟文意。师:这短短三句话圆了我中华炎黄子孙一个千年的梦想,这梦想是?(飞天梦)此时杨利伟用手势骄傲地告诉我们这个飞天梦此时此刻圆了。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4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正好顺应了课标的这一要求,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着眼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有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发掘和改进。

多媒体手段的多样性,体现在它集多种媒体工具于一身,尽显声光化电、文图色形之灿烂;在教师高明的综合建构下,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元素有机组合,产生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效果。故此,将多媒体与识字教学整合起来,能更好地辅助学生识字,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可以说,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再没有比多媒体更便捷更完美的工具了。用多媒体创设写字教学的情境能使学生的认知过程生动有趣,并且有利于建立抽象文字符号与其代表的直观实物之间的联系。如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的第一名获得者王洪涛的《纸船和风筝》的教学片断:

课程一开始,王老师就用多媒体展示纸船和风筝的动态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画面切为静态。展示纸船的画面时,他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出“纸船”两个字;展示风筝的画面时,他一笔一画地写出“风筝”两个字。学生认真观看了王老师一笔一画的书写。完成板书后,王老师教读字音,并提醒学生“风筝”的“筝”在这里要读轻声。

我们看到,“纸船”、“风筝”这两个词是跟实物演示联系在一起的。在学生第一次与生字新词见面时,将抽象字符的字形、字义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形象联系起来,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识字、写字和字词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的“猜一猜”的教学片段:

“猜一猜”中有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这是汉字“花”第一次出现在人教版小语教材中。教师先指导孩子们读准“花”的字音,看插图上的荷花,然后问:“同学们能说出更多的花的名字吗?”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园的花卉。繁盛漂亮的鲜花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争相用手指向自己认识的花,并一一说出花的名称。教师也随之在黑板上一一出示:兰花、牡丹花、月季花、玫瑰花……“花”这个生字在孩子们耳畔和眼前反复出现了数十次。这时,教师认真板书一个大大的“花”字,一边写一边说:“咱们比一比,看谁能记住老师书写的笔画,并写给大家看。”接着,老师叫3个学生上黑板展示“花”字的书写。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孩子们围绕“花”的读音、书写等知识,经历了看、听、说、写等过程,不但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还得到了快乐。试想,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帮助,这堂课必将黯然失色。

二、展示字形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识字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能帮助学生更加快捷而准确地掌握字形,领悟字的意义。如教学“木”字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氏族公社时期人类以石、木为器,钻木取火的生活图景,接着展示“木”字的演变过程:

当发现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的时候,教师告诉学生,很多汉字是用绘画的方法创造的,“木”字就是这样创造的。学生很快明白“木”最初就是一棵树。

知道了“木”字的来源,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木制家具,如凳子、茶几、桌子、衣柜等。教师说,你们知道木头的用处吗?学生争相回答:

生1:能用来制作桌子。

生2:可以制作茶几。

生3:可以制作衣柜。

生4:可以制作凳子。

生5:可以修房子、窗户和门。

又如,在作文批阅中,有位老师发现好几个学生写“病”字时把“疒”写成了“广”,纠正过后学生还是记不住。在下一节语文课,老师就转了一个弯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她问学生:“人生病了感到四肢无力,这时候他最想做什么?”学生都说想躺在床上休息。老师就用多媒体展示了甲骨文“病”字的演变过程:

无需教师解说,学生很快就明白“病”字最早就是指人躺在床上出汗,和生病有关。这样,学生从字的演变中了解到字的本义,就不容易写错了。

在这两个教学案例中,多媒体并不着意于烘托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着意于提供知识背景及展示字的演变过程。这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打破了汉字的神秘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淀,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分析生字构成,利用解字游戏

要想灵活地调用多媒体的表达呈现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绎轻松有趣的文化喜剧,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中,“游”字是一个笔画较多,较难理解的字。教学中,教师做了这样的处理: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课文标题后,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画面,再将事先准备好的彩旗捆在竹竿上,让6个学生到教室前面来。学生好奇地问:“这是要做什么呀?”教师说:“让我们也像画面上的同学一样,举旗前进。”学生不解,问:“为什么要这样呀?”教师答:“这就是‘游’的意思。”一组学生就这样嘻嘻哈哈地举着彩旗在教室的课桌间逛了两圈,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一边笑一边动脑筋想为什么“游”字表示这样的意思。

这个教学片断最值得注意的是解字游戏,而解字游戏是由多媒体影像催生的。一两分钟的解字游戏取代了教师的口头教学,给了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刻的感悟,教学效果很好。

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有效了。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尤其是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枯燥无味的讲解时,多媒体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被动局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5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正渐渐模糊,我深深的体会到,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整合理念,小学语文教科书享有“百科全书”的美誉,它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安全教育也不例外被包罗进去。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文化方方面面的思想。它不能脱离它所表达的内容而孤立存在,其中就有兼顾生命教育的传统。学生的安全问题已日渐凸显出学校教育的弊端,课堂教学作为教育学生的主阵地,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我,除了上好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认真开展安全活动以外,还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适时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挖掘安全教育教材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下面,列举几个教学案例,具体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营造学生讨论的情境,在语文教学中传授安全知识

通过教者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引起学生展开对生命的讨论。在两难情况下的取舍问题,常常能引起学生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向同学们讲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故事,在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的同时,我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我问:“同学们,知道这个孩子之所以得救了,是因为什么呢?”同学们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说因为孩子坚信不论发生了什么,爸爸总会和他在一起;另一种是说因为孩子在地震时没有惊慌,而是躲在墙角,所以得救了。这时,我针对后种答案,这样问大家:“如果我们在学校里遇到地震,那该怎么办?如果在家中又该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的思维已被充分调动起来,发言非常积极,气氛非常热烈。我同时追问:“如果遇到其他的意外事故,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同学们有的说打报警电话;有的说找大人;有的说进行自我救护……无论孩子们持哪一种意见,哪一种观点,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他们都在不觉间增强了对生命之宝贵的意识,开始了对生命的价值的思索。既让学生知道了故事中的儿子得救的原因,又使他们受到了一次安全教育,提高了安全认识。

二、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安全知识

在一年级教学生识字“灭”时,我指导学生掌握了读音后,又让学生观察插图(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木板盖住),启发学生:“图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木板盖住,火焰会怎么样?”学生齐答:“火焰要熄灭!”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同时就发生不同火险的防范、灭火方法、报警等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让他们掌握了有关防灾自救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向小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提高他们的救护能力。又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有意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同学门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啧啧称赞,讥笑那些吓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没有司马光聪明。就相继问道:“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么的,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同学们听后戛然止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

三、在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防范意识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6

【关 键 词】 自主识字;校本化;策略;案例

一、识字教学现状分析

吕叔湘先生1978年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10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又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吕先生的话与识字教学关系很密切:一是“本国语文”不过关,首先是指识字教学不过关;二是好学生“得益于课外看书”,但不识字就无法去“课外看书”。吕先生的批评过去了近40年,今日情况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从全局看,识字教学高耗低效,并直接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识字教学进程缓慢,使读写训练起步迟,质量受到影响;识字过程庞杂,要求失当,使学生从语文学习一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识字评价片面,掩盖了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缺陷。

新课标颁布以来,各地专家和老师们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识字教学研究和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识字教学流派异彩纷呈,各有千秋。2013年11月底,全国小语学会理事长崔峦在深圳“全国小学识字流派教学观摩”总结中提出识字教学改革思路:兴趣为先,自主识字,认写分开,多种形式。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关注缩短识字周期,提高识字速度。希望能做到,两年识2000字,写1000字。并且爱读书,愿写话,使学生在入学初期,就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二、确定范式,改革势在必行

“全国小学识字流派教学观摩会”的交流学习,为我们提供了识字教学改革的范式,吹响了我校识字教学改革的号角。李莉校长多次组织教师认真梳理识字流派的特点,全面分析我校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反复论证我校识字教学改革的方法步骤,最终确定引进深圳市北师大附小的“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实验研究”作为我校识字教学改革的范式,在一年级四个班同步推进。

“自主识字”是基于儿童右脑照相记忆功能,凭借《汉语拼音自主识字游戏卡》,通过看图猜读、折叠确认、星级自测等多次复现的游戏方式,在60~150天内自主识字2500个。通过该课题组十余年的研究,“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开发了较为成熟的教材体系。最重要的是,我们认为“自主识字,同步读写”为解决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上汉字难认、难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教材学具化,玩中学,而他在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和评价手段的一系列变革,与我区 “卓越课堂”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展示评价的教学环节一拍即合。

三、“自主识字”实验校本化

(一)获得家长支持,改革事半功倍

从“家长动员会”到对 “识字卡片使用培训会”,每一个实验年级都不能少于两次家长会议。在培训中,不仅让家长了解实验的原理、目的,更应让他们明确在实验中自己的角色绝非“旁观者”“教授者”,而应该是“监督者”“检测者”。

(二)学校整体架构,助推改革前行

1. 有机整合做减法

时间的保障是“自主识字”实验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本次参与实验的老师,不是兼职的班主任就是担任学校的中层领导,除教学任务外还有其他更为繁琐的工作。如再额外加上自主识字的内容,对于参与实验的老师负担将更重,也不能保障实验的质量。因此,学校将一、二年级参与实验班级老师的教学、德育等各项工作有机整合,减少实验教师课时量及工作头绪,确保教师全心投入课题研究之中。

2. 规划课程,化整为零

“自主识字,同步阅读”是和常规语文教学并行的一套改革。深圳主要采取学生在家玩游戏卡自主识字,家长检测,学校一周一次识字课集中检测的办法实施。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保证识字时间,我们把孩子识字的主阵地放在学校,为推进识字教学的顺利开展,我校将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化整为零,形成了“3+2+1”的整合模式,即每日保证三次玩卡;每周两项检测,一节“识字检测课”三次“测试员”星级测试;每月统计一次星级情况。

3. 星级测评多样化

(1)聘高年级“星级测评员”。本校二年级也开展了“自主识字”实验,因此我们以学校的名义在二年级各班招募的10名“识字大王”为校级测评员,并授予“校级星级测评员”的称号同时授予评书(“校级星级测评员”期末测评中将获得加分)。

(2)高星级担任“年级星级测评员”。为不影响“校级星级测评员”自己的时间,为进一步保障学生过星级的热情,同时也为鼓励本年级星级较高的孩子,我们还在年级设置了“年级星级测评员”。在每个班级选出5名测评员参加每周5中午13∶30分开始的星级测评。

(3)招募“家长义工”。由于前期工作的到位,此项改革会获得家长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各个班级招募了不定数的“家长义工”担任班级测查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时间不定时到班级进行星级测评。家长的介入不仅能减轻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让家长也能参与其中了解实验进程,同时还能对此项改革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

4. 灵活评价,重视过程

(1)保底的同时允许差异。试验班级,按照每星期过一个星级的标准组织孩子自主识字推进实验进程。同时也鼓励学有余力的孩子向更高星级挑战,早日成为识字大王。但鉴于个别学生的差异,我们也允许根据孩子的情况安排过星级时间,并悉心呵护后促进学生的识字兴趣。

(2)评价等级层次化。“自主识字”的评价分为班级、家庭、校级三级评价制。

每过一个星级,老师都会在班级星级公布栏上,在孩子所过星级处盖上五角星,同时会将星级卡发给孩子,孩子将星级卡带回家后家长也会在“评价表”上为孩子粘贴相应的星级图片卡。

当孩子们过完了十星级时,会由学校颁发“十星级小明星”的奖状,并在周一全校朝会上由校长亲自颁发。当孩子们过完“识字大王”时,学校也会统一颁发“识字大王”奖。

5. 期末测评科学化

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我校“语文学科整体改革”,科学检验自主识字教改实验成果,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本期期末,我校大胆创新,以“‘七彩乐园’游园大闯关”的游戏形式,对一、二年级自主识字教改实验成果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综合测评。寓“测”于乐的探索实践,令应邀参评的家长代表纷纷“点赞”。

四、回顾与展望

改革至今,我校7位实验老师奔赴深圳、南京、扬州学习共计10人次,全国知名专家李虎、徐冬梅、薛瑞萍、张立,重庆市名师周鹏,沙坪坝区进修学院名师专家到校专题讲座10余场,到校专题研讨识字教学改革10次以上。专家和老师组建的学习共同体不断创生教学改革新高度。课题组基于问题的集体研修12次,分散研修不计其数,老师们撰写教学案例10篇,阶段小结20篇,课题简讯10篇共计5万余字。这项研究不但是识字方法的改革,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与传统习惯的角逐中,老师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研修使识字教学改革,始终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正是这样的情境让老师们逐渐由关注技术层面的操作转为研究这项改革背后的理论支撑,从关注识字量的变化到关注孩子的发展。

我校老师通过识字教学改革获取的专业发展再次印证托马斯・古斯基提出的观点:教师获得真正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在观念上发生改变的前提一定是因为实施了某项改革,使得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不是传统的教师发展理论所认为的,先通过“洗脑”,改变教师观念,然后才有教学效果的改善。原本默默无闻的教师基于课题研究执教公开课、展示课16节,接待了来自北京、云南、贵州、四川及北部新区、区内各学校600多人次领导老师的观摩。在全国、区级培训会、现场会上作讲座、交流经验达到15人次。识字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高小人积极性和创造性被不断唤醒和激发的过程。“爱读书,愿写话,使学生在入学初期,就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这是我们共同的改革愿景!

【参考文献】

[1] 黄波. 趣味识字教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上一篇环境变量

下一篇半年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