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需求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需求管理范文1
当一个公司拥有很多分散资
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时候,基于云计算的管理模型便成为很重要的管理手段,尤其是那些拥有大量计算资源,而计算的需求波动比较大的时候,一套合适的云计算管理软件将带来真正的价值。日前,亚马逊(Amazon)通过引入BMC公司的管理软件来统一调度和管理亚马逊的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r Cloud,EC2)服务,给其资源调整度带来了很大方便。
弹性计算云服务是亚马逊推出的一种计算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亚马逊租用所需要的计算资源。据介绍,Amazon采用了BSM的一些模块来管理其计算资源,从而既保证充分利用剩余的资源,又可以提高用户部署业务的速度。通过BMC的解决方案,租用Amazon服务的企业可以将内部数据中心扩展到EC2上,并且把EC2和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以使用统一的接口自动跟踪调度和自动配置。而且,借助BMC解决方案中提供的配置管理数据库的资产联合与追踪功能,可以帮助用户符合Amazon EC2的规范,并统一对物理环境、虚拟环境和云环境进行管理,从而降低成本与部署的复杂性。
据记者了解,除了亚马逊以外目前还有多家云计算服务商采用了BMC的类似解决方案,包括一些电信营运商以及像雅虎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用来帮助它们在庞大的服务器集群中实现类似云计算的功能。不过,在BMC看来,随着云计算的逐渐成熟,不少企业面临着统一管理企业内外网计算资源的问题,此类管理软件具有很大的市场。因为这类解决方案能对云计算环境从资源调度到服务器的监控统一管理,从而让用户能够很清楚地了解整个云的利用情况,并根据需求做出调整或者增加硬件部署。此外,在安全管理方面,此类解决方案还能支持策略管理,为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从大型机开始提供IT服务的BMC,拥有大型机管理的严谨传统,并且由此延伸到一般的IT管理流程中,注意到这类需求适时地推出了一套可以用于云计算资源管理的软件。
需求管理范文2
【摘要】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出台了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来拉动内需的政策,这些政策能否有效不仅取决于农户收入的增长,还取决于农户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本文使用线性AIDS模型测算了农户的需求收入弹性,结果显示,农村医疗服务、农村文化教育和交通通讯的收入弹性均大于1,且前两项的收入弹性大于后者。本文建议要刺激农村消费应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上优先增加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资才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
【关键词】需求收入弹性拉动内需AIDS模型
一、引言
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我国政府在2008年11月出台了十项经济措施,以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十条经济措施中有三条都涉及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包括“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各种惠农补贴标准,增加农民收入”。随后在2008年12月,国家又扩大了“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试点范围,来促进农户对家电的消费。由此可见,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国家将拉动内需的重点放在了刺激农村消费需求上。这些政策能否有效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不仅取决于农户收入的增长,还取决于农户的需求收入弹性,即农户收入的增长所能引起的消费支出增长的状况。农户对不同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可能会存在差异,有效的政策干预应尽量针对那些农户需求收入弹性大的商品和服务,这样有助于确定政策的优先顺序,确保政府公共支出的效率。因此,对农户需求收入弹性的测算就显得很有意义。本文拟利用线性AIDS模型,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2006年的农户调查数据来测算农户对各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进而针对政府农户收入支持政策的优顺先序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模型及数据处理
AIDS模型由Deaton和Muellbauer提出,它不仅满足选择偏好公理,考虑了消费品之间的替代关系,并且能够由个人偏好加总为社会偏好等,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消费行为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中。
这里的P由下式给出:
由于我国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因此本文分别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选取3个样本省,各地区样本省的选择兼顾了南北地域平均分布,在样本省内按照各县经济水平高低选择不同经济水平的样本县的样本农户,最终使用的样本总数为3133户。
由于缺少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数据,农户生活消费支出项目的价格分别以各年的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替代。根据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户消费支出项目的内容,本文将农户生活消费支出项目归并为食品、衣着、居住(含住房和燃料)、耐用品及用品、农村医疗服务、农村文化教育、交通通讯、其他共8项。各项支出的价格分别以食品类、衣着类、居住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医疗保健类、娱乐教育文化类、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指数以及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代替,并都转换为以2003年为基期的价格指数。
农户对某项商品或服务的支出比重除受到自身价格和其他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影响外,还受到农户家庭特征等需求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模型中加入了需求控制变量。另外对于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村文化教育等农村公共服务类消费项目来说,农户的支出也会受到这些服务的供给水平的限制,因此本文在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村文化教育支出方程中分别加入了这些服务的供给水平控制变量。
受可获得数据所限,本文选取的需求控制变量包括“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水平”和“家庭人口数”;在农村医疗服务支出方程中应加入“家庭3岁以下儿童数”和“家庭60岁以上老人数”两个需求控制变量;在农村文化教育支出方程中加入“家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6岁以上15岁以下)的子女数”控制变量。在农村医疗服务支出方程中加入的供给控制变量包括“村预防保健费投入”、“村支持农村合作医疗投入”、“村全年举办健康教育的次数”、“县级财政支出”。有研究表明,一些私人性质的诊所没有被统计在村级医疗机构总数中,为避免结果出现较大偏差,本文没有加入“村医务室和诊所数”变量。在农村文化教育方程中加入的供给控制变量包括“村办小学的投资”、“县级财政支出”。另外,全部方程中都加入“村庄距离公路干线距离”以及地区虚变量,而以上控制变量中涉及到支出金额的控制变量均取对数。
三、农户需求收入弹性估计结果
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各消费支出项目的需求收入弹性有较大差异(见表1)。一是食品和衣着这类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均小于1,说明农户对这类消费品的支出受收入变化的影响较小。二是居住、耐用品及用品、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村文化教育的需求收入弹性均大于1,说明农户对这四种消费项目的支出受收入变化的影响较大。其中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村文化教育两项农村公共服务消费项目的需求收入弹性分别居于第一位和第三位。三是交通通讯的需求收入弹性稍大于1,高于食品和衣着的收入弹性,但是明显低于居住、耐用品及用品、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村文化教育的收入弹性。
四、结论及建议
需求管理范文3
[关键词] 金融软件 需求管理 软件开发
使用金融软件是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目前金融系统特别是银行界,许多引用系统都是自己的软件开发部门单独或与外部其他机构合作开发的,少量软件是直接购买的商业软件产品。不论哪种情况,对金融软件的需求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一、金融软件需求管理的内涵
软件工程理论认为,在软件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软件需求分析的质量对软件开发的影响是深远的、全局性的,高质量需求对软件开发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后续阶段改正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错误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为此,研究人员对需求分析的过程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将需求分析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分支―需求工程(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主要内容有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约、需求验证和需求管理。其中需求获取是需求分析员与系统的最终用户一起工作以明确用户需要的过程,需求分析是提炼用户的需要和约束的过程,需求规约是清楚、准确地编写用户需要和约束文档的过程,需求验证是保证系统需求完整、正确、一致、明白的过程,需求管理是调度、协调需求工程活动,如获取、分析、规约及验证,并编制文档的整体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伴随着需求的改进,需求工程的各阶段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其最终结果是产生需求分析文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相当于最终用户和开发机构之间的技术合同书。它既是开发者开发软件系统的依据,也是最终用户验收软件系统的依据。
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核心是金融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而最终目的是使用,它是银行电子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的应用软件多为自身的软件开发部门单独或与外部机构合作开发,只有少量软件是直接购买的商业软件产品。不论哪种情况,对需求管理都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二、金融软件的开发过程
金融软件的开发过程是由应用部门根据业务需要提出需求,开发部门按照需求进行开发,最终由应用部门进行验收并投入使用。具体过程如下:
1.应用部门提交《业务需求书》;
2.开发部门同应用部门的相关人员一起对《业务需求书》进行分析,并以某种模型(如数据流图)表示出来,形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双方主管领导代表本部门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签字确认。开发部门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开发相应的业务处理系统并提交给应用部门;
4.开发部门根据应用部门后续提交的业务需求变更,及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经双方认可并签字后作为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附件,并由开发人员对软件进行调整;
5.应用部门对软件产品进行验收,合格后投人使用。
上述过程中1是需求获取,2实际上是将需求分析、需求规约、需求验证结合在一起进行。《业务需求书》相当于应用部门给开发部门提交的一份任务书,不能作为最终的开发依据。在整个过程中,应用部门和开发部门作为互相配合的双方,各有不同的分工。双方的密切配合和良好交流是产生高质量业务需求、获得优秀软件产品的重要保证。
三、金融软件需求管理的一般原则
为做好金融软件的开发和管理,要特别重视软件需求管理,金融软件需求的管理要符合需求工程的一般要求。
1.对需求的约束
软件需求直接关系到软件产品的质量。一个好的软件需求应具有如下特性:
完整性:要从全局出发,不能单纯从本业务考虑问题。一方面要完整地反映该项业务,另一方面还要全面反映本项业务同其它关联业务的联系。
准确性:准确无误,无二义,各项要求、业务做法、每种处理的详细流程、数据等方面的要求等明确定义,不能摸棱两可、含糊不清。
通用性:业务需求要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要能够适应大部分分支机构、适应大部分业务处理情况,减少以后各分支机构对系统的修改要求。
前瞻性:业务需求要具有前瞻性,要能够反映该项业务当前的发展状况(包括同业情况)和发展趋势。系统要留有可扩充的余地。
稳定性:一定时限内相对稳定、不变。
权威性:业务需求要具有权威性,能被普遍接受,并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可行性:需求在技术实现和经济负担上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安全性:金融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特殊性对金融软件的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需求的提出就应充分考虑软件的安全性问题,要有专门负责安全生产或稽核的人员全程参与需求管理及软件开发。
在金融软件开发的实践中,业务需求要全面符合上述要求比较困难。一般由应用部门综合考虑各点有求,并有所侧重。但是,为了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还是应该尽量满足各项要求。
2.对需求管理的约束
金融软件的需求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应做到以下几点:
负责制:应用部门和开发部门都应实行,两个部门都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从本部门的角度进行需求管理,由专人负责,有专门的部门领导负责协调,并对需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错误负责。需求管理涉及后续各个方面,直接关系到软件产品的最终质量,因此必须强化需求负责制,确保需求及其变更始终处于良好的管理之下。
规范化:规范化是现代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强调规范化管理,可以避免非程序性、随意性等多方面问题。金融软件需求管理同样应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在需求管理中,对需求的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描述(《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及其它文档)、需求的变更等需求管理的各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并在工作中加以完善,坚持执行。
严肃性与灵活性:业务需求的提出及变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需求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需求的变动,维护需求的相对稳定性。需求的每一处变动,都会对后续的开发工作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某些工作推倒重来。因此必须维护需求的严肃性,不允许随意变更需求的内容。如确有必要,应经过变更需求的管理程序。对于业务上某些不影响原则问题的细节调整,开发部门可以根据开发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符合需求的大框架内予以满足,并将变更的内容及时归档记录,作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附件,从而在需求管理上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四、结束语
金融软件的需求管理是关系到金融软件产品质量的关键,对业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它是整个开发项目中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应用部门和开发部门密切配合,并按需求工程的要求和开发工作的规律进行。良好的需求管理会减少开发工作中不必要的调整,保证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投入使用,从而降低开发成本。
参考文献:
[1]陆文军,姚玉洁等.《依赖境外金融软件隐患》.《望》新闻周刊,2007,(8-9):8-10.
需求管理范文4
关键词:供给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 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增速下滑压力,2012年破“8”,2015年破“7”,今年一季度降至6.7%。党的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重新重视以改革释放制度红利。2015年11月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2月中央明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全面启动实施“供给侧管理”。
一、需求侧管理的“趋同”效应
我国自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之后,宏观调控逐渐偏向于需求侧管理,其关注经济增长的结果,以做大经济总量为导向,强调货币在需求调控中的作用,调控措施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经济主体行为的目标和途径是高度“趋同”的。在目标上,货币是需求的起点和终点。最先得到货币的经济主体,可以最先进行生产,此时竞争最弱,利润最高,资金回笼最快,可以最先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最多的投资收益。在途径上,最快进入有利可图的行业,利用最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将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价格具有最强的竞争力,而改善生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是最后的考虑。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制度框架下,地方政府担负着发展地方经济的职责,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可以看作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
综上分析,需求侧管理具有“趋同”内涵,其“趋同”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结构的简单化、低端化。在扩大经济总量等同于经济增长的激励下,资源要素必然竞相进入成熟行业及政策扶持行业,以高产量、低价格为主要竞争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争夺政府订单,这使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特点:(1)资本形成占GDP比重高。2015年资本形成总额在GDP中的占比为44%,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2)消费占GDP比重低。2015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6.4%,比发达国家的80%以上仍然落后。(3)货物出口中的加工贸易占比高。2015年,加工贸易占外贸出口的35%,反映出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和定价能力偏低。(4)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较低。2015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不到11%,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经济政策的单一化、短期化。由于经济主体行为目标和途径的高度一致,各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这使各地政策呈现出“内容雷同、急功近利”的特点:(1)招商政策相近,导致市场竞争环境恶劣。地方政府普遍以财政资金补贴来吸引企业落户,影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部分地区违背中央精神和国家有关规定,实质性地执行定向优惠出让土地、变相返还土地出让金、大幅减免重点企业税收等政策,导致企业无序流动,严重扭曲了市场竞争环境。(2)产业政策相近,导致区域产业结构雷同。国家或上级部门一旦出台某项产业政策,各地都会跟进制定相关扶持举措,多数情况下完全照搬。这使得很多产业和产品脱离市场需求,在低技术水平上进行规模不经济的重复布局、投资、建设,加重了各地产业恶性竞争的局面。在产业同构竞争的背后,地方政府还会采取干预措施保护本地企业,而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同构和地方保护必然促使产能过剩和效率损失,延缓产业升级进而推迟经济转型。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继续依赖刺激需求的方式不仅难以遏制下行趋势,且会进一步加剧由需求侧管理“趋同”效应所带来的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寻求破解“趋同”的“求异”之法。
二、供给侧管理的“求异”效应
供给侧管理关注经济运行的源头,其强调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引导和鼓励对劳动力、土地、资源、创新“四大要素”进行调整变革,增加有效制度供给,优化经济社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平衡。随着改革举措的推进落实,经济发展的导向不再是做大经济总量,地方政府作为拥有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角色将弱化,地方保护的区域壁垒将逐步消解,全国统一的商品、要素流通政策和贸易体制将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将逐步形成,融资、物流、税费等成本将有效降低,要素资源将逐步实现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此时,经济主体行为的目标和途径将具有高度的“求异”性。在目标上,由于简单扩大生产规模已难以轻易获利,经济主体不再以最先拿到货币为首要目标,取而代之的是最先洞察市场需求、最快明确市场定位,进而谋划提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要求的产品,因此经济主体行为的目标将向日新月“异”的市场信息转变。在途径上,维持过剩产能已无利可图,将加快出清,唯有瞄准市场前沿,创新产品研发,才能在日趋互联化、定制化、个性化、绿色化和市场利基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因此经济主体行为的途径将向标新竞“异”的市场创新转变。
综上分析,供给侧管理具有“求异”内涵,其“求异”效应将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促进经济动能的更迭。在供给侧管理以“提升效率、鼓励创新”为核心理念的引导下,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经济主体将努力在政策、要素、生产三方面构建“结构调优、质量提升”的新动能:(1)政策方面,促进由“总量优先”向“结构优先”转变。通过推行政绩考核机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区域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等,打破以“总量”观念为基础构筑的“固有利益”格局和“条块分割”体系,还“主导权”给市场,还“主动权”给平等竞争的市场参与者,启动“解决结构性问题”的供给侧动力机制。(2)要素方面,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先进产能转移。以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为总揽,推动各地方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瓦解过剩产能的存在基础。通过推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科研激励机制改革等,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充分调动科技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推行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推进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通过推行收入分配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等,推进收入分配机制创新,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扩张。(3)生产方面,促进产业产品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化。通过优化产业政策,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二是有助于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在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制造业方面,自2012年3月起,PPI连续50个月为负值,自2015年2月起,工业企业利润连续11个月下滑。盈利能力的减弱导致投资的趋势性放缓,2015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至7.5%。房地产方面,“去库存”形势严峻,2015年城镇住宅广义库存去化周期达到5.3年,所有房屋广义库存去化周期达到7.9年。高企的库存压制了投资意愿,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1.0%。与此同时,债务风险开始攀升。债务方面,2015年末,政府债务占GDP的56.5%,虽仍低于国际60%的警戒线,但已十分接近。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的143.5%,金融企业债务占GDP的21.0%。不良贷款方面,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2014年底大增51.2%。另外,我国的金融资源过度集中于银行,而银行信贷投放偏向于国有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则普遍必须以更高的成本获得贷款,这造成了金融不公和效率错配,加重了金融风险隐患。通过推行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证券市场改革等,提高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开放程度,打破对政府信用的过度透支,建立市场化的资金定价机制,着力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
三、综合平衡“趋同”和“求异”
需求侧管理的“趋同”和供给侧管理的“求异”是宏观调控思路一个硬币的两面,“趋同”强调经济增长的表象结果,“求异”则强调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二者相互“中和”,不可偏废。中央此次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并非要从需求侧管理全面转向供给侧管理,而是必须双管齐下,共同发力。通过适度扩大总需求,在新旧动能转换期间,避免经济出现“硬着陆”;通过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依靠改革、转型、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惟其如此,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
[2]王佳宁,盛朝迅.重要领域改革节点研判:供给侧与需求侧[J].改革,2016(1)
[3]杨伟民.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宏观经济管理,2016(1)
需求管理范文5
【论文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需求;对策
【论文摘要】:我国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条件下进入了老龄型社会,老龄化成为我国的一个趋势特征,老年人口已经形成一个有特殊需求的庞大群体。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根据老年需求,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挖掘养老金渠道,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开发老年消费市场,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等等措施已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趋势问题的当务之急。
我国已于20世纪末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7%。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二大三高",即:高速;高龄;老人数量大;老年抚养比大;地区差异大。
我国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条件下进入了老龄型社会,老龄化成为我国的一个趋势特征,老年人口已经形成一个有特殊需求的庞大群体。而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特别是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和需求,应该成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从而有助于我国安全度过人口老龄化高峰,在社会经济发展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口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立老年人所需要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允许的养老保障制度。
因此,文章针对我国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老年人口养老意愿和需求提出以下几种对策建议:
第一,应进一步挖掘养老资源,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准备充足的养老金,为两种体制平稳过渡创造条件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养老金严重不足并呈逐年扩大趋势的问题,难以切实保障老龄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养老金的不足使现行养老保险体制运行已面临财务危机并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转。那么,进一步挖掘养老资源,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准备充足的养老金就势在必行。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财政转移制服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使财政支出向社会保障支出倾斜;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用缴税制代替缴费制;增加税收渠道,弥补资金缺口;以及变现国有资产等方式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满足老龄人口的各方面生活需要,弥补资金不足的缺欠
社会保障包括社区服务保障和资金来源保障两方面,社区服务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撑和待遇水平的实现手段,也是资金来源保障的重要补充。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社区服务体系既不健全、又严重脱离老龄群体的需要,脱离老年人口的经济承受能力,并且服务设施少、质量差。全面掌握老年群体需要,了解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从实际出发发展老年人口所需要的社区服务业,是现在就需要摆上日程的重要工作。
第三,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照料为辅的养老制度,努力实现以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
在目前的条件下,把所有的老年人都赶出家门进入社会福利院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家庭养老的最大挑战,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养老人力资源的持续萎缩。开展社区照料养老服务,既可以解决家庭养老的困难,又可以促进再就业,还可以改善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社区照料的服务质量问题,是这一制度成败的关键。应该制定计划,出台社区照料服务条例,规范服务秩序,同时对有志于此的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第四,开发老年消费产业,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目前全国有一亿多的老年人,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但长期以来,老年人需要的商品奇缺,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贫乏,据调查,有90%左右的老人对现在的老年消费品不满意,老年人的消费额占的比例很小,主要原因是消费市场对老年人消费的特点、潜力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据估算,城市老年人的人均消费额约为6000多元,消费总额就有2700亿元,占城市消费额10%左右。这是低估的不全面数字,如按城镇离退休人员一年的离退休金就达3440亿元(不包括医疗费及其化),按80%消费就是2750亿元,社会上还有不拿退休金的老人和农村老人约有6200多万人,按居民最低消费额2000元计算,就有1240亿元,城乡共计约4000亿元,占居民消费总额只有8.2%,这还是低水平的消费,亟待进一步开发。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已成功地走向市场,老年人的公共支出是年轻人的三倍,己成为占第三产业比重很大的产业,相比而言,我国尚处于创建阶段,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是很大的,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有关部门应对发展老龄产业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制订发展老龄产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老龄产业,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要提供专用商品及精神文化用品、保健用品、老年服务业、咨询业及旅游业等,都是大有发展潜力的老年消费产业。预测在十年之后,现在五十多岁的人进入老龄社会以后,他们的收入水平高,老年市场的巨大购买力将会充分显示出来。
第五,充分利用老年人才,积极推动支持老年人再就业与再学习,实现"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学"
据调查,我国现有离退休人员中科技人员约有600多万人,占全部科技人才的五分之一,其中70岁以下具有高中级职称、身体健康、有能力继续发挥作用的约有200多万人,随着离退休人员的迅速增长,老年人才的队伍将不断扩大。这是一笔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儿十年知识的积累,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我国中高级人才缺口很大,有关专家指出,到2010年,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将达到一亿人,在人才竞争激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老年人才资源,不仅可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也可为老年人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建议对老年人才举办各种招聘会吸纳外,还应根据行业特点,适当对某些行业延长退休年龄或进行返聘等多种办法吸纳老年专业人才。此外,鼓励老年人"老有所学"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素质,从而也有益于家庭和社会。
需求管理范文6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智能决策技术现状:
1.电力需求侧远程用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电力需求侧的用电监测是实现电网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电力需求侧的用电监测包括:远程抄表、负荷监测及线损监测等。电力厂网分离后,需要对关口计量和大宗用户不同类别用电进行负荷监控及基于负荷监测实现优化控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发基于远程集抄的新一代用电监测控制系统,为供电企业由行业管理转为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虽然两网改造新增了不少配变和线路,但用电结构和时段差异的增大,使区域性配网在高峰时段满载甚至超载,低谷时轻载,同时降低了供电可靠性,在加强移峰填谷负荷控制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线损监测管理工作。此外,不少传统工业对电网产生很强的谐波干扰,抑制谐波干扰,减小电力污染,需要加强远程谐波监测。电力部门已采用了诸如远程负控、集抄、配变监测、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或者调度等电力自动化系统等办法,但不少系统已不能有效满足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
1)通信技术不能有效适应电力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通信误码率高,环境适应性差。无线电台等专线远程传输通信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运行维护成本高,系统通信实时性不强,不能适应点多面广的用电监测需要。传统低压电力载波等近距离传输技术通信成功率与长期可靠性有待提高。
2)信息共享性差。供电管理专业分工明确,但在涉及全局的领域跨专业技术协调方面有待加强,电力自动化、系统开发中各种专业软件并存,数据规划不统一,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既造成无形的重复投资,又不利于从全局角度有效处理与利用数据资源。目前,在配变监测与负荷监测、远程集抄等系统中,关于实现一体化集成以提高综合效益方面的工作开展甚少。
3)信息获取实时性与同步性差,因而可用性差。由于数据不能同时、及时获取,难以进行科学的线损分析、负荷预测等数据处理,不能为生产经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信息分析处理等二次利用效率不高。不少现有系统重视信息采集、传输,忽视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利用,未能将数据资源有效变为数据资本。
5)信息的传输基本为单向。在现有的系统中,信息的流向基本上是从电力需求侧到管理中心(如电力公司),而无管理中心的用电方案反馈回电力需求侧。因此,电力需求侧的用电监测与管理系统应具有负荷控制与管理、计量回路监测与防窃电、远程抄表和电能质量监测等功能。利用负荷管理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与用户共享相关用电数据信息,为客户合理安排生产用电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客户做好计划、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引导客户参与电力市场,让用户在实际运用中获益。
2.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
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侧重在政府部门推动,电力企业和用户实施,电价等经济政策配套,技术创新推广等几个方面。管理重点多在宏观政策面,决策依据多为静态的统计数据及相应趋势定性判断,管理措施细化落实及动态调整有待加强。然而,在技术方面多侧重于局部环节,从系统、全局角度着眼有待加强。如何将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技术手段获取实时准确的需求数据并及时统计分析,同步优化负荷控制,同时为管理决策及措施细化落实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深入研究。同时,这也有利于技术进步、用电管理、客户服务和社会发展互相促进,微观与宏观管理相结合,即时动态与过程静态管理相结合,真正实现供用电全过程优化控制。系统架构及工作原理
1.系统架构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优化决策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多个电力需求侧终端和1个电力监控中心组成,共包含4个子系统: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
2.工作原理
该系统首先通过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对电力需求侧的电流、电压、功率和谐波等各种信号进行在线实时采集。然后,该子系统所采集的信息一方面通过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采用无功补偿和有源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力需求侧的电能质量进行优化。另一方面,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把所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传送到电力监控中心。在电力监控中心,系统通过用户信息管理与子系统对从电力需求侧传送过来的信息以及电力监控中心所获得的电力价格信息、负荷信息、电源信息和电网潮流状况等各种综合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用户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根据分析决策的结果,通过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向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发送智能用电方案,进行负荷控制、远程抄表控制以及电能质量优化控制等智能用电控制。为了实现系统的功能,研究将包括以下4部分内容。
(1)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
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电力需求侧的频率、相位、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谐波分量及设备用电状态等各种电能信息进行在线实时采集。该子系统根据采集到的信息,一方面进行电能质量实时优化,另一方面,所采集到的信息通过通信子系统传送到电力监控中心。该子系统还执行来自电力监控中心的智能用电控制命令。
(2)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
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检测到的电量谐波信号状态,采用有源和无源相结合的滤波方法对电力需求侧的电能质量进行自适应补偿与优化。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包括无源滤波、无功补偿和有源滤波三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分别选择配置。无源滤波应具有可选择消除多次谐波的功能,通过无触点交流开关实现切换选择。无功补偿有两种结构,一是可投切的补偿电容器组,二是可控制的电感组合,通过电容器投切控制或电感电流的控制来实现无功补偿量的多少。有源滤波实际是采用高频电力电子技术来解决谐波治理的问题,它可以根据控制命令来实现特定的滤波作用和效果。
(3)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
在本系统中,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与电力监控中心之间的双向数据交互。该子系统包括电力需求侧通信模块和电力监控中心通信模块两部分。
1)电力需求侧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接收从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传递过来的参数与状态信息,并封装成特定格式的数据包发送到电力监控中心,同时接收来自电力监控中心的决策与控制信息数据包,把控制数据送到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2)电力监控中心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接收来自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的数据,然后送至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进行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同时,接收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的控制命令数据,并封装成特定格式的数据包发送到用户端。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为了能够提供高速、灵活及可靠的通信功能,必须具有多种通信接口,能够兼容以太网、无线通信及电力线载波通信等多种通信技术。
(4)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
在本系统中,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首先对来自电力需求侧的各种电能信息以及来自电网的综合信息进行数据挖掘,然后进行系统分析与智能决策,最后得出电力需求侧的智能用电方案、负载控制策略和电能质量优化控制方案,并可通过通信子系统向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发送智能用电控制指令。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应该包括:通信接口、需求侧综合信息数据仓库、综合信息处理、需求侧用电信息数据挖掘、需求侧用电分析与智能决策和需求侧集成管理接口等6个主要模块,其框架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