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年级思品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年级思品教学反思范文1
一、工作的收获:
1.开学伊始,我备课组老师结合课程目标结合学情,认真制订学期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2.坚持集体备课,不断钻研教材教学
我备课组的成员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教七年级政治,对教材内容较陌生,所以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较认真钻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力做到精心备好每堂课,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备教师又备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我组成员较少,所教班级较多,教学任务较重,我们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这一机会(星期二上午是我科组活动时间),3位老师共同分析每单元教学重、难点,通过个人谈想法,讲教法,互相间交流研讨,互通有无,尽可能实现有效教学。如在教学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点时,我们三位老师想方设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专业术语,以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等等。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较认真负责。根据七年级思想品德的特点和有关部门的要求,确定每班每周作业2次,每上完一堂课做一次课后作业。为实现有效教学,七年级组科任老师对习题精选、精练、精讲;同时各位老师对作业做到了全批全改,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尤其注重学生书写和答题的规范性培养。
4、努力抓好师徒结对工作和年轻教师的公开课活动。傅文玉老师拜杨小虹老师为师,开展帮扶教学工作。在帮扶中,师徒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不断地总结反思教学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相互促进,彼此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傅文玉、杨小虹老师本学期均完成了组内的汇报课,获得科组老师的好评。
5、积极参与了海南省、海口市、本校及其他兄弟学校的教研、教学活动,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和提高自己。本组先后组织参加了海口市网上教研活动,还观摩了海口市的中招政治调研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参加此类活动,让我们不至于坐井观天,及时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参加科研活动的深度不够,如只注重公开课的开展,忽视教学反思、教学体会的撰写。
2.教学中,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平时对思品题目的训练和学法教法的指导不够,学生对思品的关注度不多,对学生应试指导不够,高分低能现象依然存在。
3.新课改理念运用于实践较少。虽然受新课改春风的熏陶,大家思想上、观念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对于新课改理念落实的还较少,课堂上还是较多地采用传统的教法,给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机会不多。
三、今后的努力
1.更严格地抓好备课组建设。
2.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为教学服务。
七年级思品教学反思范文2
一、口头叙述型作业
新课程的教学要求,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口头作业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很好的将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口头表达进行应用。讨论、演讲、讲故事、口头评价分析、表演、辩论、朗诵等形式的口头作业,不但动了学生的嘴,而且动了学生的脑。如八年级的有关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见所闻,讲述一件依法维护人身权利的事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又通过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应用。在这时,教师要及时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有利于分层教学,分类推进。
二、观看欣赏型作业
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紧密联系课本内容,组织要求学生观赏指定内容的电视节目、文章、音乐、摄影、自然风光、案例、作品等,不断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丰富阅历,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观赏分析,过程体验内化,及时总结反思提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品质。如:如七年级有关融入社会生活,陶冶高雅情趣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学生欣赏音乐、欣赏美景或欣赏美术作品,既进行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体验,也陶冶学生高雅情趣,教学效果比干巴巴讲或学生自学阅读要好得多;八年级有关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观看电视台播放的法庭纪实,了解有关诉讼的程序,使学生丰富了知识面,拓展视野,巩固了教学内容,取得不同非凡的效果。
三、调查搜集型作业
开展调查搜集,让学生关注社会现象、问题,利用课本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写出调查报告、总结,并师生互相交流体会。使学生能够走出课本,融入社会,熟练了调查搜集的方法,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调查搜集过程中,也会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结果也会各具特色,互不相同,学生的个性也就表现出来,潜能也就充分发挥出来。如八年级有关公民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有关教学内容,让学生搜集几个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事例,交流各自的体会。学生搜集事例,在课堂上意见不统一,展开讨论。最后总结出与犯罪分子做斗争的好方法,既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熟练了方法、培养了能力。作业配合课堂,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做作业也有了积极性,态度就自然认真了,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四、创作设计型作业
思品作业不只是一根笔、一个作业本、再通过读书写完成这种传统模式。学生制作设计也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好方式。如七年级学生制作自律书签、办手抄报;八年级制作法制板报,设计环保活动方案等。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设计等,加上评比等环节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综合能力、综合素质都有较大提高。在制作、设计过程中,学生既得到感情的体验,又展示了劳动成果和综合能力,同时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思想政治课作业的创新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展示了个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符合新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作业设计是为了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资料:
[1]《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
[2]《思想政治教育》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七年级思品教学反思范文3
思想品德 新课改 备课 课程教学
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不光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而且要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它关系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表达着教师的创新思想,体现着教师全新的教学观,也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新课改下备课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初中思品教师上好一节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上花一分钟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初中思品课程是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是思品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最终目标。思品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新课改下,教师备课、备学生、备生活等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课改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1.备学生――备课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哪些知识掌握一般(有待加深),哪些基础知识还没有学好,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展开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1)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以及对待学科的基本态度
学生在课上的表现、课下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学习里的进步或停滞不前等都和学生的思想、情绪有关。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最近学生的思想、情绪以及对待学科的基本态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及时鼓励、帮助或引导。有时,可安排时间和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或作家访,我们相信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
(2)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知识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大的差异,他们有的对课本甚至课外知识了如指掌,有的则连课本里的基础知识都掌握不牢。要让知识雄厚、能力强的学生全面展示,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基础薄弱学生的积极性,备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与主体。“他们是怎样学习思品的?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否最有效?怎样使得学生与老师紧密配合?”这些问题不了解就会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教师要结合讲课、提问、布置家庭作业等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困难,并提醒学生在学习上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做必要的学生学习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这样才能体现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课改理念,才能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学生的配合。
2.备课标――备课中要体现新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是经过专家的严密论证、经过实践检验、与世界接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一个大纲,它在设计思路、基本理念、目标以及结构、体例、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改进和严格的规定。与以往课标相比,新课标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更为准确和科学;以全新的设计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甚至,新课标完全改变了以往学科体系的逻辑,并在学科知识和方法上作了跨学科的整合。
新课标(2011年版)在“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的目标内容;在“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新增加“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内容,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与全球意识,培养与世界接轨的新时代接班人。“教材编写建议”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例如,苏人版九年级教材第二课“融入民族文化”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请学生学生收集文化资料(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可以用图片、音频和视频。这不仅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品德得到提升、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实现新课标的“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恰恰印证了新课标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故,备课,尤其是备新课标(2011版)才能真正发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备生活――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
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些鲜活的有价值的生活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在教学中让思想品德课走进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让学生体验思想品德课的乐趣和价值,不仅成为新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成为我们每个思想品德教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例如,苏教版八年级教材中“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就‘怎样做一个公民’进行一次主题讨论。”再如,苏教版九年级教材中“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设计一个保护环境或珍惜资源的公益广告。”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就能解决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美国,任何学校在课程设置中都设置一门基础课程――公民教育。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更学会运用这些知识于生活实际。如美国有所中学,他们就“垃圾桶的摆设”问题向国会提出议案。国会经过认真讨论,最后予以采纳。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学会观察生活,在教学中关注生活的热点。
(1)寻找“生活”
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如,教师在教授九年级“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涉及到我们淮安的生活――“创四城”。这四城是哪四城?与学生身边的实际有何关系?在创四城中还有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再如,教师在教授七年级“希望从这里开始”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中有哪些好习惯、有哪些不好的习惯、怎样培养好习惯等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该寻找生活,并学会与教学相结合。
(2)用“生活”
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生活中的问题大到城市建设。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我们在生活中能做什么”“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作为市民,我们该做些什么”“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中,请你为市区显耀位置设计两句宣传标语。”小到学生身边生活,如2007年淮安市思想品德中考中考到“小白兔与大灰狼”――面对不良诱惑我们该怎么办?
再如“请你为身边的同学培养好习惯提两条合理化建议”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关注并记录,上课时及时点拨、引导,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升华。
(3)创造“生活”
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多多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既有利于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程序,更能使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体会学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再如我们学校思品课每节课前的三分钟都要进行“新闻播报”――时政演讲,学生准备资料,交流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备时政――将课本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
思想品德课程分为三个板块: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如九年级课本中“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教师要充分了解世界时政背景、国内时政背景,还要恰如其分的与课本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充分备课。
5.备反思――及时将教学的得与失进行总结和反馈
自我反思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路径,已经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观念。杜威(J.Dewey)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反思的概念。把教学反思纳入备课,作为备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使教学反思经常化,也可以使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备课质量并提升教师素质。
(1)自我反思要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究性的思考。”自我反思追求的正是这样的品质,它力图回到问题的原点,顺藤摸瓜、寻根究底。在七年级“宽容”的那一课,学生就身边同学和自己之间的宽容实例进行讨论并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讲得很多,教师感觉课堂时间不够了就将学生的交流戛然而止,试问:“这是宽容吗?”老师的不宽容行为怎么有资格教给学生“学会宽容”?
(2)学会征询意见,全面提高
教师不仅要听听同事对个人课堂的意见和建议,也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升华、学生对教师下节课的期待。这样便于课堂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是我们追求卓越的动力。教师经过这样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并及时总结在教学反思中,从而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提炼整理教学反思,撰写教研教学论文
教师经常坚持记教学札记和教后感,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一些共性的、有规律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而形成教学“惯性”,并加以分析和总结,既可以撰写成教育教学论文,也可以提升个人对教学的新认识,形成新经验,指导教学。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
七年级思品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学生活动 学习兴趣 有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以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学会与人相处、适应社会生活为目的,涉及心理学、法律常识、国情国策等内容。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目的呢?
日常教学中,教师们观察到的普遍现象是:中考实行开卷考试制度虽然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是学生不重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不高。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以生为本,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升?新课程教学理念注重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尝试通过学生活动的开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思品课中的学生活动形式是多样的,需要老师课前充分熟悉内容,了解学生,以便设置恰当的学生活动,优化教学设计。老师要结合每节课的具体内容,考虑在课堂教学中选用的具体形式,典型材料的选取,问题的设置,学生参与度与参与效果的预测等,这些都是在备课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下面具体谈一谈,我是怎样通过学生活动的开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同年龄具备的心理特征有较大差异。我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各年级教学内容和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在不同年级分别开展了不同的学生活动。
七年级学生以感性认知为主,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七年级的教学内容也都与学生现实需要直接相关。比如:如何适应初中生活?怎样交友?如何调控情绪?等。根据教学内容我安排了:认识我们的新校园,与新同学新老师交朋友、网络的利与弊辩论等活动。适时提供给学生表演的机会和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并给予肯定。由于这些内容都与学生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非常熟悉,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习容易获得成就感,所以兴趣被激发,效果较好。
八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看法更趋于理性,参与课堂讨论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也会有一些深入的思考。案例教学是一个好办法,学生通过案例在法律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比如:在学习姓名权的时候,我布置学生收集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分享。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我姓名权的维护上。
初中九年级学生思想更成熟一些,九年级教学内容以学习我国的国情国策为主,不仅要求学生学懂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教学中我开展“课前五分钟时政报告”的学生活动。将全班同学分组,负责搜集时政资料,课前整理好,派代表做报告,可借助多媒体展示,老师最后做补充和点评。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调用了各种学习资源,如电视新闻、网络、报氏、杂志等;分组协作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关注时政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要紧扣所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活动组织过程要严密,要顾及全班,注意分层设置问题,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注重学生体验活动,在参与体验过程中获得知识
学生的体验活动不是老师一个人讲,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来参与体验,获取相关知识。用什么形式来组织会更有效?八年级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个内容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模拟买卖商品”的体验活动。通过创设“学生买橡皮擦”这一情境,使学生亲身体会自己作为消费者,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的切身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去解决问题呢?这堂课,学生的参与度大,得到的锻炼是真实的,对今后生活中依法维权有直接的指导和帮助。
三、尊重学生主体,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如果老师没有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引,就难以体会到,在课堂中师生思想火花碰撞带来的愉悦。我在七年级《走进青春》的教学中,结合案例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亮亮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老师该怎样处理亮亮的事情更恰当一些呢?”学生结合案例和自身感受进行了小组讨论,各抒己见,选出代表发言。在点评学生的发言后,我进行了总结:“作为老师,我很感动,因为今天同学们教会了我,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该用怎样的方法去与你们沟通更受欢迎、更有效,我要谢谢同学们!”这个活动既有生生之间的互动又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能从中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的快乐。“亲其师,信其道”给我们的启示是: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尊重学生、爱学生就会在师生之间架设起沟通理解的桥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进而促进教育教学。
总之,尊重学生,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亲自体验感受,从中获得收获,的确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今后还需要继续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关注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有效性,从内容和形式上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就能够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
【参考文献】
七年级思品教学反思范文5
下面是一个七年级思品课《报得三春晖》片段——
师:假如可以给你一个帮助父母实现愿望的机会,你希望帮他们实现什么愿望呢?请以“我祝愿爸爸/妈妈……”为话题,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生1:我祝愿妈妈永远年轻,让她永远照顾我。
师:(点头)你真有人情味,想得真好!
生2:我祝愿爸爸赚更多的钱,给我买一座大别墅,再带全家去周游世界。
师:(一愣)你的想法真奇妙。
很显然,上述案例中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很到位,不仅意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意在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心态,但面对学生千姿百态的答案时,教师却无所适从。实质上这两生的想法都存在问题,希望妈妈永远年轻,让她永远照顾自己,永远生活在别人的关爱之下,自己能真正长大吗?另一生祝愿爸爸赚大钱,却是为了能实现自己的物质愿望,这能达到感恩父母的目的吗?面对有问题的答案,为什么教师却这样回答呢?
正确解决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要教师“让出”或“放弃”多少权利的行为,作为教者,一方面应始终热情饱满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去,另一方面又应始终保持冷静与理性,适时对学生的理解与回答作出引导、点拨、矫正。如果教师能具备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机智,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会表现出一种柔和与弹性,促使整个教学过程保持一种融洽与民主的和谐氛围。所以说,“多元”不等于“无元”,“尊重”不等于“盲从”。
误区二:重形式,轻结果
目标层次浅,为热闹而讨论,无深入、实质性的内容,只单纯为了探究而探究。有的教师认为提问多、讨论多就是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了,于是非常浅显的问题也让学生讨论,且讨论的要求简单、草率。在一节思品课上,我听到任课老师安排学生小组讨论30秒,30秒钟的讨论能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呢?还有的教师课堂上喜欢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题,让学生齐声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问题,整节课教师提了十多个是非判断问题,看起来气氛热烈,学生回答得也没错,但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教师都包办了,直接导致基础知识教学的目标无法实现。
评价时只注意了过程评价而忽视了终结性目标评价。如一节思品公开课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老师说:“回答得真好,表扬他。”学生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位学生又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但却忽视了后面的学生基础训练、拓展性训练及评价。
误区三:对合作学习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
错把简单的分组学习当作小组合作。听过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发现授课教师都很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上课时分小组坐一起,或者授课教师安排学生小组讨论。然而细细观察,也发现有的课小组学习形同虚设。比如一节课里,小组的合作仅限于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谈论一番,仅此而已。而且有的问题讨论是没有必要的,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在听一位教师上八年级《人生难免有挫折》时,该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在学习、生活或其他方面是否经历过印象深刻的挫折?当时的心情如何?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我当时就有疑问:这一问题是否必须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予以解决呢?一下课了,合作小组也就不存在了。可以这样说,这些小组讨论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模式的继续。
七年级思品教学反思范文6
一、在教学活动主体方面,应建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新课程新教材突出强调平等、和谐、民主、人道、互动的师生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以生为本,主动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老师必须放下架子,低下身子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虚心向学生学习,对在课程改革中的教师 “主体”地位的理解应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旧的教师主体的扬弃,确立新的主体观念
1.由讲授式主体向引导式主体转变。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2.由教师领导者主体向师生平等转变。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是思品课的教育理念之一。
(二)教师由教学中的仿造主体向创造主体转变
首先,从初中思品课的课程知识结构上看,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结构是前后呼应,由浅入深,相互联系的。在教学中,教材大量地选取了图片、故事材料、美文赏析等教学补充,但是否所有的材料都适合于本地的教学开展呢?这是个具体问题,教师应当自主地展开分析,运用合理的素材到教学中,满足自己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教材、教案中适合的材料要用好,对教材中没有的材料要补充,要 与当前的国家形式相结合,与本地的实际相联系,达到品德课教学的一定高度。
其次,在教学顺序上的安排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师不能一味地使用教材的教学安排,而应该结合学生学习和成长需要做出合理的调整。简言之,新教材的使用,不是编者的一次性工作就可以做好的,我们每名教育者都应当主动地加入到教材的可用性和完善的工作中去,成为思品课程改革的创造者,而不是单一的仿造者。
二、在教学手段(媒体)方面,应开展多元化的教学
过去是一只笔、一张嘴、一本书这种单一的粉笔、口头语言进行教学,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我们使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以增强教育功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气氛,这是无容致疑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避免课堂成为单纯的媒体展示。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学生的思维是变化的,是不同的,我们在使用媒体的时候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具体的,千差万别的问题要提前作好精心的准备。运用多媒体补充素材,总结知识,丰富和活跃课堂。但不能单纯地将整堂课都包含在多媒体之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过程中的培养——这是使用媒体教学活动的又是,但也必须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知识的结合,将多媒体、学生、教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适时地运用媒体,更多地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精练地加以教师引导。
(二)媒体教学是多样的而不是唯一的。
很多老教师和条件较差的学校教师都在抱怨新教材对多媒体过多地依赖或自己对多媒体使用有困难。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地思考新课标解读,广泛地发现自己身边的媒体素材,就能够发现,多媒体教学是多样的,并不是一定要电脑才能够完成,诸如纸扇、茶杯、衬衣、皮带,报纸的剪纸等教学工具的展示或许起到了比多媒体投影更让学生共鸣的效果,所以,我们对多媒体的使用并不是唯一的,要善于在生活中去发现,敢于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媒体手段去展现,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许还是更好的效果。
三、在课堂评价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会自我发展
新课程不仅仅要注重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操作过程、评价过程;而且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有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
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模式主要有:
(一)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但不偏袒学生。
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与研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的例子,在七年级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的口头表扬“好,非常好,你很棒!”等评价可以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而逐渐到了八年级和九年级后,学生对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似乎失去的以往的重视,课堂纪律也有退步的迹象。
所以,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评价,做到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但不偏袒学生。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课堂评价的主体不应再是单一的教师口头或书面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应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着手,由教师、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家长参与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构成。“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这种将学生课堂情绪,“双基”能力与“发展”能力结合的评价模式能行之有效地真实反映学生的具体成长情况,通过学生个体与群体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对自身的改进和发展。
四、在课堂练习方面,重视多元途径,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悟,延伸课堂功能
新课程新教材也会有练习,但练习不应该再是机械训练,而是注重感悟、体验、动手、践行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便是概念观点类的练习也应该在具体的情景中去考察。
所以课堂内外的练习或检测,形式和手段应该多样,就是纸笔练习、检测也不要全是纯知识性的或者试题直接指向书本现成知识的老套路,练习(试题)应灵活多样,要突出开放性,让学生在做书面练习时也要有兴趣,有感想,人人都有自己的话可说,不感到讨厌,从而延伸课堂教育的功能。
注释: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讨论集[M].上海儿童书局,33-35.
[2]全,等.教育学概论[M].西南大学出版社,200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