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融资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短期融资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短期融资券

短期融资券范文1

短期融资券发展提速

从《办法》规定的发行要素看,短期融资券明显具有发行便利性强、发行条件较为宽松的特点。首先,与企业债相比,短期融资券发行流程相对简单,较为便利。短期融资券发行实行备案制,其唯一的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须在收到材料20个工作日内通知企业是否接受备案,并且企业允许自主决定发行的时间和利率,避免了以往企业债“多头管理”、发行程序繁琐、审批缓慢的局面。其次,《办法》对于申请发行的门槛也相对较低。企业只要具有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流动性良好,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盈利就具备了发行核心条件。此外,近3年内进行过信用评级并有跟踪评级安排的上市公司可以豁免信用评级。对于发行额度,《办法》实行余额管理,待偿还融资券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即可。

华能国际、振华港机、国际航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五矿集团等5家企业发行了7个品种共计109亿元的短期融资券,期限覆盖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期,实际利率分别为1.99%、2.59~2.67%、2.71%和2.92%。其中,华能国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量为50亿元,占总发行额的45.87%。中国铝业发行了实际利率为2.92%,总额20亿元的1年期短期融资券,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均为中国农业银行,并获得了6倍的超额认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发行企业均为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领域的大型垄断性国企,这也充分显示了央行鼓励“瓶颈”产业发展的倾向。

近日,中国联通的2期总额为10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开始在市场招标发行。目前已有华电股份、东方航空、路桥建设、马钢股份、宁沪高速、北大荒、鄂尔多斯等7家上市公司了拟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公告。此外,还有超过20家的大型企业正在进行发行准备。

如此多的上市公司“试水”短期融资券,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股市融资暂停促使上市公司转向债市寻觅资金。5月份开始,证监会启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后,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新老划断前将暂停新股发行,今后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一律实行改革后的新机制,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停止再融资。其二,2003年下半年以来,银行短期信贷收紧导致相当多的企业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对短期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其三,短期融资券的成本优势明显,有利于上市公司降低财务费用,调整债务结构。

商业银行面临较大冲击

当前,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主体均为商业银行的传统优质客户,因此,作为一个整体的商业银行,短期内将面临优质流动资金贷款投放渠道缩小的冲击,并且在承销市场上将面临证券公司的有力挑战。从商业银行同业角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借此争夺国有商业银行客户资源的迹象明显,商业银行对客户资源的全方位竞争将日趋激烈。

短期融资券对商业银行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影响是对流动资金贷款的“替代效应”。目前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58%,但是市场上发行的同期限短期融资券参考收益率不到3%,即使考虑到包括发行费用在内的发行成本,与贷款相比成本依然明显偏低。

从目前情况看,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主体均为准国家信用级别的国有垄断性大公司,而这些公司同时又是对商业银行贡献度较大的“黄金客户”。据悉,只要符合《办法》规定的,在华注册的外资企业也可以发行短期融资券。据估计,2005年将至少有30~50家大型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总的规模将在1000~1500亿元左右。而今年上半年,金融体系内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的增量为6528亿元,2004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4868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即将分流的短期贷款总量占到了2004年上半年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量的20.5%~30.8%。因此,下半年短期融资券对流动资金贷款的“替代效应”将不可忽视。

客户资源竞争加剧

短期融资券承销手续费收入(承销手续费行业标准为0.3%~0.5%)可以部分弥补贷款“替代”的利差损失。同时,商业银行还可凭此吸收相应的企业存款,可谓“一箭双雕”。为此,金融同业,特别是商业银行之间对客户展开了更加激烈的竞争。截止到7月21日,全国已有18家金融机构获得了短期融资券的承销资格,其中的11家商业银行已经获得主承销资格。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不仅借此机会争夺短期融资券承销市场,而且目标直指国有银行的传统客户。

此外,虽然目前短期融资券的主承销商均为商业银行,但证券公司在承销市场上亦觊觎已久,欲分一杯羹。证券公司由于在证券承销领域具有传统的专业和人才优势,因此一旦大规模进入该市场,将对商业银行承销市场份额形成实质性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缺乏关联度。2003年以来,商业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不断上行,民间融资利率水平高企,但是货币市场利率却不断下行,2005年上半年,代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7日质押式回购利率下降了80.1个基点。短期融资券的一大功绩便是将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联系的更加紧密。

短期融资券的用途是弥补企业短期经营支出,因此其利率定价将不仅仅参考金融市场利率,还将参考实体经济的中长期走势、实体经济中资金的供求水平,发行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这样一来,作为一种短期货币市场工具,短期融资券打通了货币市场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连接渠道,其利率定价机制将更加复杂,并将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走势。

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短期融资券带给商业银行的不仅是挑战,也许更多的是机遇。随着短期债券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债券融资偏好的形成,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投放过多的压力将逐步减轻,承担过多信贷风险的局面将会扭转,在债券市场的运作空间和盈利机会也会增加。在这一进程中,商业银行可以调整资产结构,增加非利息收入占比,最终实现经营模式的全面转型。从中长期看,短期债券市场的发展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产生深远影响。

短期融资券进一步促进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融合,全方位提高了商业银行在资金市场的竞争强度,以信贷为纽带的传统银企模式遭遇到了新的挑战。更新观念,主动出击,继续为优质客户及潜在优质客户提供信贷、结算、现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稳定客户和资金资源,而且应以此为契机,深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目前我国短期债券市场品种较为有限,主要是短期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受国债发行管理制度的约束,财政部缺乏发行短期国债的动力;由于发债主体的数量限制,政策性银行短期金融债供给较为有限;央行票据则是最主要的短期债券市场工具。短期融资券的问世,将继续丰富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增加短期债券投资选择。

据有关数据表明,上半年商业银行央行票据投资力度较大。由于目前央行票据收益率已经大幅降低,6月末,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为1.63%,比年初下降了163.75个基点。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大短期融资券市场的运作力度,提高短期交易性债券在资金业务中所占比例,有效改善投资组合的收益结构。国有垄断型大企业所发的短期融资券由于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好,收益率高于同期发行的央行票据,应在短期资金资产配置中给予更多关注。

短期融资券是短期企业债券的“雏形”,完善了企业债券市场的期限结构,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它灵活便利的发行模式必将对现行企业债形成“倒逼”,企业债券目前存在的发行程序繁琐、利率定价机制不灵活的状况将逐步改变,企业债券市场停滞不前的现状将改观。一旦优质客户更加倾向于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短期和中长期融资4,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战略将彻底改变。

同时,在承销领域,未来中长期企业债券承销业务完全被证券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垄断的格局将势必被打破,商业银行应注重积累承销经验,为未来全面介入企业债券市场的投资与承销进行“热身”。另外,随着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推出,其内在的盈利机会也将逐渐显现。通过在二级市场做市,可以提高短期融资券及企业债的流动性,并实现一定的差价收入。

时下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主体虽然仅限于大型国企,但可以预计,随着市场的成熟,信用评级机构和评级体系的完善,大量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将会逐步参与短期融资券市场,市场主体将进一步增多,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短期融资券范文2

【关键词】 短期融资券;优势;问题;对策

短期融资券是央行着力推行的一种金融市场创新产品。短期融资券作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自推出以来,受到了以货币市场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热烈欢迎。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首批5家企业的7只短期融资券109亿元的发行量被一扫而空,而后续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也受到了同样的追捧,短期融资券无疑已成为了企业融资的新宠。它的推出与发行,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表1为我国自央行《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以来,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情况。

资料来源:(1)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2004.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3)[M].中国财政出版社:120-121。(2)中国债券信息网:省略

注:(1)1988~1997年为企业短期融资券,随后暂停发行;(2)2005年恢复,含央行短期融资券;(3)发行额为四舍五入值。

一、短期融资券的优势所在

与我国现有的其他有价证券相比,短期融资券的优势突出表现在:

第一,灵活性强。首先,短期融资券发行的备案制审批手续相对简单,发行周期明显缩短;其次,余额管理制使发行人可根据市场利率、供求情况和自身融资需要来决定产品的发行时机和产品期限结构,灵活性较强;最后,银行间市场聚集了市场上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发行人迅速完成融资。

第二,融资成本低。短期融资券与银行贷款相比,成本明显偏低。例如,已发行的1年期短期融资券与短期贷款利率(甚至是优惠贷款利率)相比,具有约两个百分点的成本优势。

第三,利于建立市场信誉。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定期披露财务信息,可在资本市场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为持续融资和进行长期债券融资以及股权融资打下信用基础。

二、短期融资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任何金融产品的推出,优势和不足总是相伴而生。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过去又经受过挫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因此有必要思考我国短期融资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办法》规定企业在进行评级后只需向央行进行备案,30天后即可发行。可见信用评级对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但从当前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来看,信用评级机构对于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的评级结果基本都在A-1级以上,最差也是B+,即意味着这些企业是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企业,具有极强的还本付息能力,投资者几乎没有风险。实际却不然,这种结果的出现恰恰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业还很不健全,存在诸多弊端:

1.评级方法不科学,评级质量不高

由于我国的评级业务尚未设立统一的机构进行管理,各个评级机构都有自己的评级体系,在评级程序、评级指标、信用级别设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随意性较大,导致目前我国短期融资券的评级情况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评级标准有别,信用级别混乱”的情况。

2.缺乏市场化的评级机构

我国现行的评级机构多数拥有行政背景,这就使得评级过程中难免受到行政行为的影响,使得评级结果的科学性和公证性受到质疑。

3.信用评级结果缺乏实用性

我国企业的信用评级一般是由被评级主体向信用评级机构提出和付费,获得一次性评级,评级机构不提供跟踪评级,这种评级由于缺乏连续性和动态性,实际用途不大。

(二)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投资者对于投资决策的作出主要建立在企业的信息披露文件上。投资者通常都会认可信息披露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分析、自主投资、自主承担投资风险。但要完全依靠企业自身来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就会有“自卖自夸”的嫌疑,因而信息披露机制的健全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史上,信息披露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在整个公司债券存续期间,要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特别是当存在连续融资行为的情况下,如果上市公司隐含了财务黑洞,这危机就会像击鼓传花游戏一样,一直传递下去,最终导致危机总爆发。

(三)备案发行制度徒有虚名

目前我国短期融资券名义上实行备案发行制,但所有拟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即使符合条件,也必须得到央行的受理并下达备案通知书后才允许发行,决定权在央行,可以看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备案发行制,而是备案审批制。显然,这与坚持市场化为原则,弱化市场准入行政干预的初衷是相矛盾的;另外,央行作为短期融资券的主管机构,过多地承担具体企业的审批工作,有可能降低融资券的发展速度,影响监管效率,甚至还会让投资者产生已得到人民银行认可得假象。

三、完善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信用评级市场

信用级别是投资者评判短期融资券风险最主要的指标,信用评级机构公正、客观、独立、专业的服务是短期融资券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因此,要发展短期融资券市场,监管部门就必须规范信用评级市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评级机构服务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1.统一规范评级制度

由于中外不同评级机构评级工作所采取标准存在差异,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评级结果。例如,中诚信评定的“A-1+”和标准普尔评定的“BBB+”级别,在各自公司的评级体系中,已属中国市场债券所能获得的最高级别,但它们在形式上并不是AAA级别。然而根据《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货币市场基金不得投资“信用等级在AAA级以下的企业债”,给一些机构投资者在债券信用级别的判断上造成困惑。因此,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关管理条例来解决我国信用等级与国际的接轨,明确两者之间的平衡与差异。

2.充分体现短期融资券评级的市场化

监管部门应下力气改革和完善目前的评级体系,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整顿信用评级机构,允许和鼓励评级机构向大型机构投资者有偿提供评级资料和信息,建立评级“卖方”市场,消除评级中的“寻租”现象;提高评级水平,由单纯的信用评级向综合商业评级发展,逐步实现融资券价格与评级直接挂钩,推进企业融资券市场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3.提高我国国内信用评级水平

国外评级机构已具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已成为我国信用评级业健康发展的理性选择。但我国信用评级仍应坚持自主创新为根本,将国际先进的评级技术和合理经验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与我国未来信用经济建设相联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保证我国自身对信用评级业的主动权。

(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要防止发行人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现象,损害短期融资券发行和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防止投资者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除了依托《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加以规范和完善:

1.制定信息披露制度,专人负责

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可以参照目前上市公司的做法,制定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并由专门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承担信息披露工作。以此形成规范的信息披露渠道,最大限度地保证投资者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信息。

2.实行发行信息披露和持续信息披露并重

虽然央行在发行备案材料中要求发行人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表及审计意见全文,但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有相关财务法规的基本格式,不能突出反映融资券投资者所需的财务信息。因此,可在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中,强制要求发行人披露相关财务信息:一是管理层对在短期融资券存续期间公司财务分析的简明性结论意见,并主要说明可能产生的财务困难和偿债风险以及已采取的防范措施;二是披露投资者关注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指标;三是对短期融资券存续期间的现金流量做出科学的预测,分析短期融资券到期时发行人偿还融资券的主要资金来源;四是披露管理层就已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的专项说明等。

3.增加重大事项的信息披露

短期融资券的存续期限比较短,因此在持续信息披露中,对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重大事项都应予以披露。在此基础上,还应将以下事项列为重大事项:一是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二是公司的董事长,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或经理等人员的变动;三是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法院依法撤销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四是在列举上述通常的重大事项后,再补充:“凡是公司认为会对短期融资券的投资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都应及时披露”的条款。

(三)实行名副其实的备案发行制

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备案发行制,较好的做法应该是适当将核准权限下放至相关机构,如国债登记公司和同业拆借中心。建议这样操作:短期融资券的企业按程序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报备案材料,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或授权相关机构审核发行人的材料和信用评级是否符合《办法》及其它相关规定的要求,凡符合条件及要求的企业予以核准,同时明确表示不对投资人做任何保证,投资人自行承担投资短期融资券的所有风险。核准后的企业由国债登记公司和同业拆借中心,根据市场状况,统筹安排发行上市等事项,发行能否成功则取决于企业和承销商的努力以及投资人的认同。

由于短期融资推出的时间较短,对它的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相关的文章数量非常有限,且都只是做了部分层面的探讨。随着短期融资券的进一步发展,许多问题将明朗化,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将会有更多的数据和例证来说明。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R].2005-5-23.

[2] 应兆祥.发展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的思考[J].浙江金融,2005(10):4-5.

[3] 林新岳,邹洋.企业短期融资券在我国的发展探讨[J].金融经济,2007(20):124-125.

[4] 刘利梅.浅谈企业短期融资券[J].企业研究,2008(9):72-73.

[5] 胡乃红,吴畏.当前信用体系下的我国短期融资券发展研究[J].

短期融资券范文3

关键词: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收益率;利率差异

作者简介:胡著伟(1968-),男,河南南阳人,河南财经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178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7)05-0148-03 收稿日期:2007-05-06

一、引言

2005年5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并实施了《企业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我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可以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短期融资券采取备案制,期限实行上限管理(不超过365天),且发行利率不受管制,由企业和承销机构协商确定。因此,短期融资券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便捷性强和融资规模大等特点,同时作为一种非政府性质的信用品种,其独有的“无担保性”更显示出特殊的魅力。对广大非金融企业而言,短期融资券可以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改变企业的融资结构;对商业银行而言,通过承销短期融资券,可以调整资产结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从而颠覆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李海霞,2006)。因此,企业短期融资券受到了融资企业的热烈追捧,使企业融资结构逐渐良性化,也使风险过于向银行业集中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自2005年5月26日首只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以来,短期融资券市场扩容速度日益加快,截至2006年底,共发行了321只,总金额为4343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其中2006年新增发行总量为2919.5亿元,超过2005年1424亿元的发行量1倍多。具体发行情况见图1和图2。

从图1和图2可看到,在2005年5月26日当天即发行7只短期融资券,经过6月和7月的休整和适应后,短期融资券发行量日益增加,在11月份达到25只,发行金额几乎月月攀升,受年底影响,到12月份发行数量有所下降,不过发行金额仍高达299亿元。至2006年,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依然不减,平均每月发行20余只,虽然8月份受“福禧事件”影响,发行数量略有所下降,但发行规模继续扩张,市场不断壮大之态势并未改变。

二、短期融资券利率:从趋同到差异

目前,短期融资券的付息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贴现式和利随本清式。从短期融资券市场看,发行人偏好贴现式付息方式,2005年贴现式共66只,占83.54%,2006年153只,占63.22%。而且在已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中,期限为1年的短期融资券为256只,发行总额为3241亿元,品种占比和金额占比分别为79.75%和74.63%。

在2005年11月30日之前,不同资质、不同信用级别的企业发行利率处于“趋同”状态,一年期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维持在2.92%的固定水平,各企业的利率差异不大。其间发行的50只一年期短期融资券中,28只信用评级为短期信用最高评级“A-1+”,加只信用评级为“A-1”,还有两只为标准普尔的评级BBB+。即使同一评级公司对不同的信用评级等级也没有体现出信用利差。如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对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一年期短期融资券评为A-1级,对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评为A-1+级,但两企业的收益率均为2.923%。

从2005年12月13日开始,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开始出现分化,差异越来越明显。当天铁道部2005年1年期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升为2.95%,比此前的2.92%高出3个BP。2005年12月22日,南京钢铁、葛洲坝1年期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分别达到3.23%和3.25%;12月28日和29日,翔鹭石化、梅雁股份的发行利率更是分别高达3.53%和3.72%,创出年内的最高水平。2006年1月4日,康美药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则升至3.80%。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差异化态势更加显著。同时,对于民营、外资、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发行利率的提升幅度更大,2006年12月15日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的发行利率高达4.8988%,而2006年中国电信的发行利率则为3.05%,差异之大可见一斑。收益率的走势如图3所示。

从收益率的变化可以看出,自2005年5月26日发行短期融资券到当年的12月13日,发行利率几乎是“清一色”,维持在2.92%的水平上,从2005年末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短期融资券的收益率从开始时的趋同逐渐形成差异,从“窄幅波动”到“宽幅震荡”,收益率日益多元化,而且从图表中也可以看到,较之2005年,2006年的发行利率整体上处于上升态势,发行利率与2005年的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短期融资券利率差异化原因分析

企业短期融资券类似于国外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性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CP),其收益率一般以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为基准,同时考虑企业的信用评级、流动性等因素来确定(王军平,2006)。但由于短期国债的缺少,短期利率曲线长期缺失,导致对短期资金的市场成本难以准确把握。因而央行票据由于其无风险特征就成为短期国债收益率的替代品。另外,从目前来看,企业的信用评级在利率差异中几乎难以体现,更多的是企业的行业背景和所有制背景对利率差异的支撑。

(一)央行票据收益率的提高

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直接作用是吸收商业银行部分流动性,它是央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种新形式。

虽然央行发行票据主要是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并非针对债券市场,但其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却不容忽视。由于债券市场的利率体系需要有稳定的短期利率作为整个市场的基准利率,既为各类债券的发行和交易提供利率标尺,也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提供有效的操作目标,而中央银行票据是零信用风险,且采取定期滚动拍卖方式发行,有利于形成均衡的利率水平,因此,央行票据利率为回购、拆借利率以及其他短

期利率产品提供了定价基础,进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短期收益率曲线提供了可能,从而有利于为整个市场体系提供基准利率(赵新杰,2006)。

但是,短期融资券以央行票据为定价基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其发行利率会随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策略的变动而频繁波动,不利于体现企业信用风险状况,不利于体现企业的财务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因素出现弱效应,同时也对企业融资成本产生不确定影响。

(二)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对利率差异的影响

1、行业背景和所有权情况

从行业背景上看,自短期融资券登陆债市后,按一级分类,发行人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如航空、铁路、电力等)和基础工业(如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其中公用事业有111只,基础工业有133只,另外还有信息技术21只,消费品56只。从二级分类来看,共涉及30多个行业,其中铁路、电力、钢铁、石化、电信等支柱产业发行具有资金密集和规模大的特点。

从所有权结构上看,已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主要是融资难度较小的大型或特大型国有企业,虽然2006年民营企业已达加家以上,较2005年的万向钱潮、横店集团、雅戈尔等零星几家已提高许多,但国有企业仍占绝对优势,而且已发行的民营企业,也都是财务状况良好、资产规模庞大的优质企业。

在发行整体呈现热闹场面时,民营企业无疑是短期融资券市场中的“三等公民”,那些资产规模偏小的民营企业更是难以涉足。

2、基于行业因素和所有制背景下的利率

目前,进入短期融资券市场的企业主要是大型或特大型企业,从融资主体的所有权性质来看,带有国家和政府背景的“国有军团”发行的短期融资券比重很大,且来自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又是最为举足轻重的发行群体。民营企业在短期融资券开始发行近半年后进人这一市场,横店集团、万向钱潮作为最先发行融资券的两家民营企业,先后发行了10亿与6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在此之后,其它一些民营企业如魏桥集团、广东梅雁、雅戈尔、华西集团、南京钢铁、美锦能源、福禧投资控股等少数几家民营企业相继进入市场发券,但是无论从发券只数还是金额来看,均远远不能和国有企业相比。

在发行初期,受市场总体流动性过剩和投资者的过分追捧以及较少的短期融资券供给和相对旺盛的需求之间矛盾的影响,短期融资券的信用利差被缩小,部分资质优良的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券收益率与同信用级别的国有企业的收益率非常接近,但自从2006年8月份发生“福禧事件”以来,投资者开始重视信用风险,其直接判断标准即是发券主体的行业和所有制背景。发行主体信用利差分化加剧,市场对民企短期融资有更高的风险溢价要求,民营和合资企业的信用利差明显扩大。而带有国有背景的企业发行利率(或到期收益率)要远远低于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其发行利率徘徊在4%左右。另外,目前以几大电信运营商为主的信息传输业的信用利差最小,其次是电力行业,其信用利差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交通运输行业、采矿业以及制造业的信用利差则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对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的影响越发显著(高健,2006)。

3、行业和所有制背景下利率差异诱因:跨期博弈

按照博弈论中“跨期博弈”的原理,一旦企业决定在短期融资券市场上多期发行,作为理性的个体,它应当每期都按照契约条件进行兑付,即与投资者采取“合作”的战略。由于短期融资券市场是一个重视“信用积累”效应的市场,因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风险使得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约定,到期还本付息。对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尤其是来自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在该行业的经营人,往往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而且短期融资券融资成本较低,靠信用发行,这些优势使得大型国企自然会遵守“跨期博弈”的规则,以求得不断的“信用积累”(郭田勇,2006)。目前短期融资券的投资者主要为商业银行,其对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的企业比较放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可以说,国家和政府的信用支持以及历史上企业融资的传统使得大型国有企业在投资者群体中产生了“信用增级”的效应。而大型民营企业即使在本行业中具备相当实力,但由于不具备“政策眷顾”,因此始终面临较大的市场和经营压力,有着一定的脆弱性,投资者对其经营状况的稳定性不像对国有企业那么放心,对其偿债意愿方面的评分就可能大打折扣。至于平均只有几年存续期的中小企业,投资者无法给予充分的信任,即使是优质的中小企业,也因整个群体的脆弱而容易受到质疑与歧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信贷领域固有的问题似乎又移植到了短期融资券市场上,民企和中小型企业仍然难以摆脱融资难的阴影。

(三)“麦克米伦缺口”问题

“麦克米伦缺口”问题由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的Mac-millan提出。在向英国国会提供的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Macmillan,1931)中,Macmillan认为当企业需要的外源性资本的数量少于25万英镑时,就难以在资本市场上筹到资金。因为在正式的资本市场上往往有最低发行量的要求,而这一要求通常高于中小企业对资本的需求,而且对于小额发行来讲,资金的单位交易成本也过高,换句话说,小额发行存在规模不经济问题。

按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融资券发行利率或发行价格由企业和承销机构协商确定。在此规定下,企业的影响力和融资的规模在发券企业和承销机构的谈判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影响越大,融资券发行数额越多,在定价过程中的“话语权”就越大。目前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上最低发行额也在2亿元人民币以上,这对适合小额发行的中小企业是难以接受的,即使勉强小额发行,由于缺乏定价“话语权”,则可能要支付较高的发行费用和承销费用,票面利率也会相对较高。

(四)信用评级的“退出效应”

企业发行融资券,均应经过在中国境内工商注册且具备债券评级能力的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以反映发券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违约风险。目前短期融资券市场上,评级公司主要有中诚信、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大公国际、上海远东和标准普尔六家,其中标准普尔只是为少数几家企业进行了评级,因此,短期融资券市场主要是由前五家公司来进行评级,然而目前评级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还有待商榷(杨国宁,2006)。

四、结语

短期融资券范文4

关键词: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货币政策;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9.0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9-11-02

一、引言

以前恐怕很多投资者不知道短期融资券为何物,但自2011年起,这种债券就频频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中现身。所谓短期融资券,是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它有筹资成本低、筹资规模大、发行手续较为简单的特点。但由于发行条件苛刻,这一融资工具通常为实力强劲的国企和大公司所用。自2005年重启以来,短期融资券市场风云变幻让人始料不及。2008年的“福禧事件”把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短券市场热度骤降。而2011年仅这一年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融资的金额就达1060亿元,占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总额的20.44%。比2010年的60期翻了一番。根据最新数据,从2011年9月起,短期融资券的利率就全面超过了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其一直引以为傲的低利率优势不再。

重新启动短期融资券市场,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债务融资市场上中短期工具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改变我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失调的现状,有利于改善非政府债券市场和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

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不受管制,由发券企业和承销商协商决定。作为一种无担保融资票据,短期融资券具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期限结构风险及利率风险,理论上其发行利率应该是基准利率(一般为短期政府债券收益率)加上信用利差、流动性利差、期限结构利差等。同时,短期融资券又是一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产品,其发行利率受到供给和需求状况的制约。投资者对产品价值的判断、对市场的预期,投资者的资产组合策略以及承销商之间的竞争策略都会对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上升的原因

目前,对于我国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的急速上扬,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扎堆发行造成供给激增

短期融资券市场供求与发行利率的关系,首先是短期融资券的内在价值决定其发行利率,其次发行利率调节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供求关系,最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供求关系又反作用于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成为影响发行利率形成于运动的基本因素。企业资金短缺,为了维持正常营运,开始把短期融资券作为“供血袋”。尤其在央行实行紧缩政策以后,银行也变得“很差钱”,甚至大型企业都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根据历史数据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比同期贷款要低好几个点,且其发行手续较为简单,于是一波又一波的短期融资券发行公告开始袭来。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和资金数量是有限的,发券企业陡增造成供求关系的不对称,使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上扬是必然的趋势。目前,笔者认为短期融资券的供给激增是导致其发行利率上涨的直接因素,再加上年末部分企业陷入资金困境,更是对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的上扬产生了助推作用。

(二)投资者对短期融资券的投资热情下降也造成了其发行利率的增长

“海龙”的信用降级事件对短期融资券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被放大。短期融资券的主力投资者商业银行开始抛售短期融资券,这是完全不同于往年的行为策略。除了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的刺激,资本充足率的持续严格也是短期融资券投资疲软的主要因素之一。央行自2010年起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截至2011年10月,存款准备金率已至21.5%的历史高位。一方面投资者乏力,另一方面筹资者寄望通过短期融资券筹资。银行资金吃紧,在制定投资策略时当然会青睐收益率更高的产品。于是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的飞涨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三)信用等级较差的发券企业拉高了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

信用评级是通过对企业的产权结构、产业前景、经营状况及现金流量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评级。因企业不同,这种信用风险水平会产生一个差异性的总体评价,这种信用评级差异就会对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形成方向性指引。根据往期数据显示,垄断性大型国企的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低于一般国企,国企的发行利率低于民营企业。煤炭、电力、交通、石油等资源性国企的发行利率低于同期限的一般国企,而房地产、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则高于产需平衡行业。资质较差的企业为了筹钱,就只能抬高发行利率吸引投资者。高昂的筹资成本让本就艰难度日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于是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一期接着一期的发行短期融资券,而这些资金究竟是用来经营还是用来还债我们不得而知。但山东海龙降级还是能说明问题的:本身已经“旧疾缠身”,发行短期融资券不过是饮鸩止渴。对于实力强劲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或许能够锦上添花,而对于某些处在边缘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只是让自身陷入恶性循环,不但损害了企业声誉还让投资者遭受偿付风险。这样,呈现两级分化的局面非常不利于短融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的分析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银行业对于成本、风险、回报的考量和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造成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态度。国家大力推动债券市场的创新,利用短期融资券的优势将发行主体从优质国企向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渗透,目的是让中小企业从中受惠。然而央行收缩银根,商业银行无钱可贷,企业扎堆发行短期融资券,推高了市场行情,实力较差的发券企业只好利用高利率吸引投资者,最后负面作用又会反弹到中小企业身上。一方面卖方市场急剧膨胀,另一方面买方市场相对紧缩,这样此消彼长抬高了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虽然企业筹措到了资金,但也加重了发券企业的财务压力。大企业成为了短期融资券的受益者。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10中铝CP01的利率为2.73%,10中铝CP02的利率为2.86%,10年一年期银行贷款的利率则为5.31%;11中铝CP01的利率为4.33%,11中铝CP02的利率为5.06%,10年一年期银行贷款的利率则为6.31%。而中小企业筹资困难的问题开始在短期融资券市场浮现,中小民企举步维艰。

资金的短缺迫使企业不吝成本的发行短期融资券。而高利率不但会加重筹资成本,更会导致严重的兑付危机。部分企业为了解决年末资金危机,不计成本的发行短期融资券,之后就可能为偿债抵消几个季度利润。高成本融资固然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却为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埋下了定时炸弹。另一方面我国的通胀情势仍然严峻,经济的结构性风险依旧存在,货币政策的全面放松不太可能。

央行2012年5月再次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放松信号似乎在闪烁。但是根据中央的精神,这次下调主要是针对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的大背景,目的是为了防止资金外流,补充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供给。可以预见,未来货币政策会有进一步动作。货币政策与短期融资券市场息息相关,企业若能审时度势肯定百利无一害。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整合业务结构,提高盈利水平才是长期生存下去的制胜法宝。虽然目前短期融资券市场情势一片阴霾,但相信这只是涅磐之前的阵痛,因为完善的市场机制都是经过了长期调整才形成的,危机的产生才可以驱使不成熟的市场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有效发展,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 袁绍锋、王宇.债市创新助推中小企业发展[N].中国证券报,2011-9-16(16).

短期融资券范文5

关键词:短期融资债券 企业 作用 融资策略

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使得短暂退出金融舞台的短期融资债券重现融资市场。截止2006年底,仅仅出台不到两年时间的短期融资债券累积发行296只,金额达到4093.1亿元。企业在银行间融资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不仅为自身吸引了大量资金,也拓展了我国企业的融资途径,极大丰富以发展了我国融资债券市场。时至今日,短期融资债券仍然以其强大的优越性得到大、中、小型企业热捧,在其融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 短期融资债券概述

1.1定义

金融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资金融资机构或部门需要直接到市场上融资,借贷双方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比如股票融资,本文中所探讨的短期融资债券也是直接融资债券中的一种;在间接融资中,借贷活动必须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先由银行向社会吸收存款再贷方给需要资金的机构或部门。

短期融资债券(Super CommercialPaper,简称SCP),是指具有法人资格、市场参与程度高、受认可程度高的非经融企业,依照规定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利息的有价证券,是企业筹措短期(一年以内)资金的直接融资方式。

1.2特征

短期融资债券发行对象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的机构投资人;发行价格应以市场为基础,并采用簿记建档集中配售的方式确定;滚动发行,实行余额管理,确保待偿还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40%;发行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65天。

1.3优势

短期融资债券具有以下几种优势:发行规模不受限制。发行机构或部门可是在央行标准的发行限额下,根据自身资金需要自行灵活地确定发行规模;筹资成本以其他融资方式相比相对较低;虽然发行期限较短,但发行期限较为灵活;吸引资金的能力较强,筹资数额比较大;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发行期间和期后,可以提升发行企业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2 短期融资债券在我国发行现状

短期融资债券自2005年发行,当年年底就有61家企业累积发行了共有1400多亿元的短期融资债券。在往后几年间,短期融资债券呈现逐渐上涨态势,到了2011年年初,短期融资债券一年发行量已经基本达到了300只,金额达到上千万亿元。反观企业债券中的其他融资方式(中期票据、企业债等),则远远赶不上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规模。

从发行主体角度来看,发行机构或部门的行业背景趋于多元化,既有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所有制可谓十分多样化;从发行管理角度来看,短期融资债券实行滚动发行、余额管理,发行日期、发行价格和发行规模的选择相对较为灵活;从短期融资债券中介服务方角度来看,其建立了竞争和淘汰机制,通过市场机制选择中介服务机构;从承销商角度来看,除了国有商业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外,一些证券公司也具有承销资格;从风险角度来看,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建立了发行信息披露、后续信息披露等一些列信息披露系统,使投资者能够快速、准确获得发行机构或部门的相关信息,金额对投资风险进行合理判断和正确识别。

3 短期融资债券在高新企业过程中的作用

高新企业主要从事一些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医药技术等经营活动,技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需要大力资金给予支持,确保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才能保证日常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行。除了国家给予高新大力支持外,企业本身也会通过有效的融资渠道筹集资金。企业融资方式有很多种,既可以选择股票融资也可以选择债务融资,且在债务融资中比较偏好短期融资债券。究其原因,在于短期融资债,券在融资过程中有着重大作用。

3.1拓宽了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融资渠道

短期融资债券发行以来就以其强大的优势在短期流动资金筹集方面得到企业的青睐,原因在于其创制了一种新的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对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的依赖度,大大拓展了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融资渠道,也成为了企业短期融资的主要途径。尤其,允许民营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使得发行主体日益多元化,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对市场开放程度也有巨大的提高效果。

3.2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资金,被称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血液”,因而,应有低成本资金,企业也就成功了一半。由于间接融资方式风险相对较低,企业融资几乎都是采取银行借贷这种保险的间接融资方式,使得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的市场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债券、股票等形式的直接融资在融资市场所占比例甚小,完全不利于直接融资市场进一步发展。因而,当短期融资债券这种融资成本低的直接融资债券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广大企业的青睐,徐徐拉开了企业通过债券形式进行融资的大门,利于调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比例失衡的现象。

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中介机构费用;发行登记费用;发行兑换费用;支付给投资者的费用等。2011年,某高新企业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利率为4.55%,而同年银行贷款利都在5.5%以上。由此可见,短期融资债券发行成本相对较低,在融资过程中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益处。

短期融资券范文6

关键词:债务融资工具;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8-0037-03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概述

(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概念

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货币市场的发展对于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止广义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维护金融整体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充分发挥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作用,则是银行深化服务功能的战略选择。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下简称债务融资工具),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

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集合票据所募集的资金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发行文件中要明确披露具体资金用途。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企业发行集合票据,任一企业集合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该企业净资产的40%。任一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额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单只集合票据注册金额不得超过10亿元人民币。

(二)债务融资工具改革历程

1、尝试及在中国人民银行“审批”阶段。

1988年以前,一些地区的企业为弥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不足,尝试在当地发行短期融资券。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发行短期融资券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89]45号),以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各地发行融资券的做法,并统一上收了分行审批各地融资券发行额度的权利,由总行在年初一次性下达,分行在总行下达的额度内审批单个企业的发行额度。至此,全国范围内除允许企业发行长期债券以外,也开始允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实行规模管理,余额控制,年度内可周转使用。总行年初一次性下达发行额度以后,各分行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单个企业的发行规模,年度内债券如到期,可滚动发行或转由别的企业发行。二是利率实行高限控制。规定企业短期融资券执行企业债券利率政策,不超过同期同档次存款的40%,具体利率水平在分行审批企业发行融资券时一并核定。三是确定人民银行是融资券的唯一审批机构,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不得发行。四是规定资金用途,企业发行融资券所筹集的资金只能用于企业解决季节性、临时性的流动资金贷款不足,不能用于企业资金的长期周转和固定资产投资。

2、在中国人民银行“备案”阶段。

2005年5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并开始实施《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以及《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两个配套文件。根据《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凡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盈利,具备良好财务管理制度和信用记录等条件的非金融企业,都有机会到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但期限不得长于365天。根据《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不需要到国家发改委审批,直接向人民银行“备案”即可。

3、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阶段。

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2007年9月成立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2008年4月9日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制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自2008年4月15日起施行。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当在交易商协会注册。2008年4月15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规则》等7项自律规则,该7项自律规则分别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规则》、《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介服务规则》、《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说明书指引》、《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尽职调查指引》、《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短期融资券业务指引》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期票据业务指引》,同时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刚刚施行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2号)、《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和《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0号)终止执行。2009年11月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式施行《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09年第15号)。

此次《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及8项自律规则的制定,不仅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提供了规范,也为将来市场新产品的推出提供了操作依据和方式。它着重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精神,突出了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确了交易商协会作为市场成员代表应在组织市场主体开发和管理直接融资产品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强调交易商协会要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注册、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和中介服务等切实加强自律管理,为银行间市场变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二、债务融资工具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商业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融资包括贷款、票据及债券等多种形式。从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负债仍以贷款为主,直接融资的比例仍然偏低,这种负债结构使潜在的信用风险仍集中在银行体系。所以,加大债务融资工具的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从宏观层面来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力,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更好地传导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意图,改善宏观经济管理的效果。从微观层面来看,有利于企业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丰富投资人投资渠道。下面分别从企业和商业银行两个方面简述债务融资工具的重要作用。

(一)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优化融资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目前企业的短、中期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获

得,融资渠道单一,风险较为集中。一旦国家紧缩银根或控制贷款规模,其贷款授信额度容易受到影响,可能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畅,产能不能充分释放,资金不能满足建设项目需求,短、中期偿债压力增大,现金流异常波动,严重的有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项目停工、企业信誉受损等。通过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可逐步摆脱短、中期融资单纯依靠银行的局面,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优化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的灵活性,增强了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2、延长资金使用期限,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短期融资券采用注册制,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负责受理,一次注册两年有效,可分期发行。针对短期融资券注册有效期两年的特性,发行人可通过滚动发行的方式,使募集资金稳定运用期限达到或接近3年。滚动发行可采用多种模式,既可通过注册额度分期发行实现短期融资券兑付资金的无缝对接,也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提供过桥融资为发行人提供兑付资金安排,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发行人资金使用计划灵活操作。如:2009年广发银行郑州分行主承销的平高电气ep01金额40000万元,在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存续期间,该行结合企业经营及现金流状况,对企业发放了30000万元的专项过桥贷款,满足了企业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通过发放专项过桥贷款,不仅保证了企业第一期短期融资券的到期兑付,保证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而且为第二期短期融资券发行奠定了基础,延长了资金的使用期限,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如:广发银行郑州分行最近主承销的焦作铝cp01首期30000万元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为3.29%,即使加上发行中介机构的相关费用,也远低于1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5.31%。目前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中期票据,主体评级在AA的3年期发行利率也只有3.9%,即使加上发行中介机构的相关费用,也远低于3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5.4%,因此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了财务支出。

3、提高企业的市场认可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如同企业在资本市场股权融资一样,同属直接融资,其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借助第三方媒体宣传,有针对性的投资推介和路演、新闻会,撰写《募集说明书》,向广大投资人直接推荐等形式,充分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同时在与主承销商和评级机构的业务合作过程中,通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及与企业管理层的深度沟通,不仅帮助企业领导层进一步肯定了公司的优势,而且还提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各种潜在的风险,通过不断改进和问题的解决,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发展之后可以使社会融资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高信用等级的大型企业更多地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融资,迫使商业银行去发现和培育中小企业客户,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拓宽银行盈利渠道

1、拓宽银行盈利渠道,改变企业负债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

银行通过对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改善了过去单靠利差收入的利润结构,拓宽了银行盈利渠道。如:2009年,广发行郑州分行通过为平高电气承销短期融资券及再融资顾问服务获得了1200多万元的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了利润来源的多元化。由于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是以直接融资的方式进行,发行利率相对较低,发行对象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众多机构投资者,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助于改变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可有效降低银行贷款的集中度,从而降低银行风险。另外,通过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及其他金融服务,银行需要经常性地拜访企业,全面、清晰地掌控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因此非常有利于银行及时识别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2、挖掘企业的深层次需求,降低银行的营销费用,带动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连锁发展。

由于债务融资工具具有融资成本低的优势,多数高信用等级的大、中型企业非常乐于接受,银行通过对老客户进行深入挖潜,不仅容易介入,而且还可以发现企业新的资金需求,降低客户开发成本,节约银行的各项费用,并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可给银行带来大量的相对稳定的派生存款,有利于促进银行负债业务的发展。同时,通过企业债务结构的调整,有利于银行后续贷款业务的跟进和扩容,促进商业银行优质盈利性资产业务的发展。通过优质客户为基点的发散营销,可以进一步挖掘上下游客户的业务以及集团客户内部其他企业的业务。

3、推动商业银行积极适应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大趋势,逐步走向综合化经营。

商业银行通过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不仅维护了在企业中的现有传统业务份额及扩容,而且还快速发展了以中间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的新兴金融业务,实现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结合,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结合。通过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的综合开发,有利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对公客户经理团队,增强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