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廉政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廉政论文

廉政论文范文1

制度是建设和谐、流畅、高效企业的前提。在构建廉政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通过制度的健全、完善、落实,监督,让广大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深刻体会“制度之内自由无限”的道理。首先对原有的一些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如《招投标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招投标注意事项》等,建立与公司集中管控、经济运行理念相适应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固化工作流程,堵塞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让职工规规矩矩干事,干干净净做人。充分发挥ERP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从计划、采购、招标、入库、检验到生产厂领用投入生产线,做到物资可追溯性,相关人员均可查阅物资采购价格等基本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采购工作起到了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物资采购商务网站功能,要求物资采购询比价、招投标全部网上公开进行。

二、廉政文化重在监管

建立“监督是爱,清廉是福”的守廉理念。把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要职能、重要事项的全方位监督作为重点工作开展,全力推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运行。部党委、纪检部门及时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和廉洁自律情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解谈话、提醒谈话、戒勉谈话,经常打“预防针”,敲“警示钟”。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采购过程的监控。在ERP系统内分别设置管控点,实现采购、计划、验收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约的效果。坚持工序服从原则,上到工序未完成,下到工作不能操作,杜绝了先送货、后补合同等现象。通过系统的完善与管控,对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构筑权力运行监督体系起到积极的作用。采购物资领域,牢牢掌握质量、效率、数量、价格等关键要素,通过对重点领域重点要素的管控,实现物资采购阳光化。加强供应商管理,完善供应商报价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考核。充分发挥ERP系统功能,提出“计划命中率”考核,保证采购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目前计划命中率达到96%以上。从采购计划到形成采购订单要有严格的执行周期,ERP系统对每一项合同运行周期进行时时监控。实行价格增效考核机制,以ERP系统中最高限价为基准,结合市场形势制定下浮比例。实行采购信息反馈机制,每月对供应情况进行书面反馈,包括质量、效率、价格、服务等,责任部门进行问题解释与跟踪。严格招投标管理。利用商务网站,落实招投标管理制度商务网站是按照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开发上线,共包括系统管理、供应商报价管理等10个方面内容,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招标、询价、定价,从而体现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管理理念。严肃招标纪律,招标过程由纪检人员、价委会、招标办、采购科室、计划科、生产厂共同参与。创建良好办公环境。将与备件材料采购有关的业务科室集中,整合成物采中心。为供应商提供集中业务洽谈室,专门用于洽谈业务,提高了工作透明度。

三、廉政文化成果

党委、纪委充分发挥教育、监督、保护、惩处四大职能,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了人人思廉、人人倡廉、人人保廉的良好环境,为和谐、幸福企业建设和企业良好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结语

廉政论文范文2

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企业,引导企业廉洁诚信、依法经营。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如何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筑起思想道德防线,培育出良好廉洁文化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在更高层面上的进一步深化,对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内部的价值导向、制度建设、员工言论、领导行为、文化活动等方式发挥舆论和风气的导向作用,在企业内部形成荣与耻的价值判断,倡导廉洁诚信的企业风尚,从而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推动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廉洁从业,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倡导、探索和实践廉洁文化建设,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具有非常现实意义和作用。(1)廉洁文化建设能够解决国有企业廉政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国有企业通过加强以诚信为本、廉洁文化建设,以德铸魂,规范行为,提高效能,能够大力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形成企业不断成长的隐性竞争力。廉洁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推动了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可以说,廉洁文化建设,既是一项管理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也必将产生更大更强的推动力。(2)廉洁文化建设能够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由于企业的经济性质决定了企业以主抓生产任务为主,个别党支部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诸如对廉政建设工作不重视,制度、活动及相关资料不规范,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提升廉政建设工作水平。(3)廉洁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升级换代的速度加快,与以前相比,国有企业当前的工作难度、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个别党员干部出现犯愁畏难、消极应付等问题,个别年龄较大的党员干部容易出现工作积极性降低、混日子的思想。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以廉洁文化引领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

二、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方法途径

廉洁文化建设,就是把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效结合,通过强化教育、家庭助廉、廉政格言、完善机制,把廉洁勤政的要求转变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和行为习惯,形成廉洁勤政的良好风气和氛围,逐步成为企业的优良文化传统并加以不断完善创新,从而有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主要做法有:

1.制定计划,明确廉洁文化建设的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廉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宣传教育,构建廉洁文化的核心理念,抓好学习教育、家庭助廉、格言征集等基础工作,建设廉洁文化阵地,营造廉洁文化的浓厚氛围,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与国有企业实际相适应、符合国有企业科学和谐发展要求的廉洁文化体系,再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改进,逐步建立和完善廉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2.结合实际体现特色,打造国有企业廉洁文化。一是积极构建廉洁文化建设整体格局。努力构建企业和基层一些两个层面的廉洁文化理念,企业层面树立了“廉洁从业,勤政务实”的廉洁文化理念。各基层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特点,积极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廉洁文化理念,形成了全方位覆盖、全员参与的廉洁文化建设组织网络。二是结合行业特色和实际工作,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到生产经营、职工工作生活的实际工作中去,以实际工作和行动打造廉洁文化。针对企业主营业务和生产经营特点,让廉政之风进一线、进班组。多与一线职工在思想感情上,加强谈心交流,在群众中树立起党员干部的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的廉洁形象。与基层职工通吃同住同劳动,定期公开电费收缴情况,党员干部们以这种务实的行为和作风,在队内团结、凝聚、激励了职工队伍,在外部树立了良好的廉洁作风形象,塑造着国有企业独特的廉洁文化。

3.丰富内容形式,提升廉政文化建设实效。一是通过家庭助廉、亲情寄语,使廉洁文化进家庭。家庭是抵御腐败的一道关键防线,枕边常吹廉洁风,对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家庭助廉的阵地作用,有利于每一名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家庭助廉”活动,通过在党员干部家庭中广泛征集亲情寄语,以书信、散文等形式表达嘱咐和寄托,并不定期地组织党员干部家人进行座谈交流,让他们谈关于廉洁从政的感受想法,引导他们在家常吹廉洁风。二是征集廉洁格言、讲廉政故事,提升意识,营造氛围。可以结合企业实际,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征集廉洁格言,将格言作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座右铭,时时提醒警示自己。并积极搜集整理符合实际、具有较好借鉴意义的格言。组织开展“讲廉洁故事”活动,让党员干部讲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有效地提升廉洁意识、营造廉洁氛围。三是开展廉洁文化座谈会,交流思想,共同提升,本着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原则,汇报工作、交流思想,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廉政思想水平。

廉政论文范文3

自古以来,廉政教育都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传统,也是党和国家对高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当前,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大量西方文化潮流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冲击下,一些腐朽消极的思想观念和侵害公众利益的腐败现象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学生进入大学后,正属于青春期,是人生中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开展此类活动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央相关规定的出台,当前社会中反腐倡廉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校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势必了解到相关的情况,因此通过有效途径将廉政文化教育在高职中开展显得十分必要,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渠道。

2高职院校廉政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高度存在片面性

目前各个高职对廉政教育的重视度高低不一,有些学院认为廉洁教育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社会相关部门而非学校,认为学生的廉政教育不是高职教育的重点,认为只要社会上的廉政文化建设搞好了,高职学生的廉政文化氛围自然就能形成了,在这种社会风气的熏陶下高职大学生会自觉内化廉洁的品性并持之以恒。另外,有的高职认为廉洁教育的重点是干部而非学生,他们觉得高职学生本身政治觉悟较低,在经济上也不富有,更谈不上权势,开展廉洁教育无非是搞形式、喊口号。正是由于高职管理者在思想上没能引起足够地重视,导致大学生廉洁教育缺乏系统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也没有把廉洁教育作为一种修身文化来建设。

2.2教育模式有待改善

一些高职的廉洁教育模式较单一,为了应付上级而开展一些廉洁实践活动,大多数以说教为主,没有将真正的廉政教育的意义融入到学生当中,没有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给学生的感觉形式主义比较重,没有真正的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对于教育对象,也较趋于单一化,活动对象大多以教师活动为主,模式也较老套。活动主题缺乏创新性,如传统的廉洁知识问答,开展廉洁专题讲座,征集有关廉洁的体会等,活动模式老套无法吸引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因此,导致廉洁教育实际效果不佳。

2.3大学生对于廉洁的认知度与自身行为不一

高职通过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使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有所提高,但表现的行为却与认识不符。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干部及党员的动机不存,他们习惯严格要求别人、监督别人,但是一旦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往往放松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希望能够凭借关系走捷径,为自己谋私利,如要好的同学作弊,学术腐败,或者在入党、选拔学生干部等有关切身利益的时候,进行非常社会化的交往,如请客吃饭、送礼拉票、贿赂师生的现象。

3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3.1提高高职对学生廉政教育的重视度

加强营造高职廉政文化建设的氛围,良好的廉政氛围下,加强领导和教师的廉洁示范作用。高职教师们以自己实际的廉政行为来影响学生,将廉政建设融入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师们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带动身边的学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其次,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广大教师、管理人员应该带头真正做到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坚决杜绝利用职权,假公济私的行为。另外,在校务方面,必须大力推进向公开方面发展,凡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决策、规定都要公开,如出国进修、奖助学金等方面,高职领导必须努力营造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氛围,使学生不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

3.2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后活动相结合

理论学习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学习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有效地落实到实践中去,高职可以以思想政治课为有效的平台,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教育大学生领悟廉洁内涵,树立廉洁观念,提高廉洁意识,使大学生对廉政文化、腐败成因、腐败案例及廉政举措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课后,高职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廉洁教育交流、廉洁宣传活动、廉政公益行动等,在交流和宣传中得到体验和收获,帮助学生获得比课堂所学更贴切的廉洁体会。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廉洁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使廉洁教育活动更加充实,运用廉政建设的现实成就和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与切身体会,来不断筑牢大学生的廉洁思想,增强廉洁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廉洁教育的整体效应。

3.3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

学生干部是整个学生组织的重要角色,是老师与普通同学中的重要桥梁,因此学生干部轮换制度的落实能有效的避免学生中不良风气的形成。大学生消费群体是整个社会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调查统计,目前高职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都在1000左右,而35%的生活费用于社交费用,如手机通讯费、请客就餐、谈恋爱等。这些社交消费里面不免存在学生干部滥用私权,以公谋私的一些行为而导致的消费,因此控制学生干部使用经费以及对学生干部轮换制能有效的克制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学生干部从思想上重视自身的廉洁行为,以身作则,公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从学生时代养成廉洁的好习惯,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廉政。

廉政论文范文4

关键词:俄联邦;经济增长;特征;问题

中图分类号:F1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7)02-0021-04

俄联邦经济历经十余年的衰退、大幅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从1999年起进入了新一轮增长阶段。新一轮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波动较小,持续时间较长,各方面经济指标均有所改善,在这个背景下,俄政府提出了2010年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

一、俄联邦新一轮经济增长

俄经济新一轮增长不但摆脱了转轨以来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而且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从1999年的恢复性增长开始,七年来俄GDP增长速度保持在5%-10%之间,波动幅度远小于上世纪90年代,2000-2004年五年平均增速7%,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为6.4%(见图1)。

俄新一轮经济增长除了表现在GDP稳定持续增长外,还体现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领域爆炸式增长。2005年俄进口车销售量达到60万辆,比2004年增加了57%,比2001年增加了6倍;手机用户也从2000年的300万增加到2006年6月的8000万;至少20%的家庭拥有电脑,是2001年的4倍。消费能力的迅速提升与俄罗斯人均收入的迅速提高是密不可分的。过去五年,俄罗斯人均年收入的平均增幅接近29%。高盛公司预测,俄罗斯人均年收入在2025年之前将高达4.5万美元。美林公司和凯捷集团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俄罗斯约有8.8万名百万富翁。俄罗斯最大的外国汽车进口销售商罗尔夫连锁公司的总裁马特・唐纳利表示,在他们那里买车的不只是百万富翁。他估计有800万俄罗斯人月收入至少有2000美元,350万俄罗斯人月收入至少4000美元。

经济状况持续转好的另外一个标志是外债大幅减少,黄金外汇储备跃居全球第四。1999年,俄外债曾高达1545亿美元,占当年GDP的84%。而到2006年6月,俄黄金外汇储备达2460亿美元。为使国家节省77亿美元的利息,俄政府决定在8月底之前全部偿清所欠巴黎俱乐部的213亿美元债务,并同意支付10亿美元作为补偿金。俄MDM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认为,那些在八年前曾经嘲笑过俄罗斯的人现在不得不承认,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是一个有信誉的大国。

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特征

(一)出口拉动下的经济增长

分析一国经济增长原因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也可以从经济增长理论角度出发分析。GDP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而且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一直是困扰俄经济的问题,因此从GDP研究的角度人手,分析GDP各种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支出的角度看,构成GDP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出口、进口,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上述变量进行分析以便比较各变量对俄GDP增长的影响(见表1)。

由于构成GDP的变量之间关系密切,为避免变量自相关导致的信息失真,分析过程中不采用变量全部进入分析的方法,而采取逐步筛选法对各变量进行筛选。本分析所用工具为SPSS13,分析结果为公式1。

回归曲线:

GDP=0.783+1.322×出口+0.629×投资(公式1)

(t=9.85 18.59 5.19)

(R2=0.989,DW=2.427,)

从分析结果看,出口和投资是俄GDP的主要决定因素,相关系数0.989,DW检验值2.427,说明各变量之间的自相关关系不是很强烈,因此得到的结论是可信的。分析结果说明俄罗斯出口、投资是支撑俄罗斯GDP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回归方程中出口乘数为1.155,出口值占GDP的1/3左右,因此可以认为俄经济明显受到出口因素的影响。消费、进口因素对GDP增长的重要性在模型中没有得到体现。在俄罗斯出口产品中自然资源是最重要的产品,其中石油的作用尤为突出。从图1可以看出,石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与俄GDP增长趋势关系非常密切,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与俄经济大幅波动几乎同时发生。因此,无论从回归分析还是观察曲线走势,都可以认为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与石油出口价格有密切关系。

(二)俄经济已经初步具备持续增长的基础

国内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国内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石油出口一方面拉动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掩盖了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分析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剔除石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GDP中直接剔除石油份额的做法很难实现,为解决此问题,世界银行专家组在2005年3月公布的《从转轨到发展――俄联邦经济发展备忘录》中提出了通过石油价格对GDP增长的弹性来剔除石油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方法。该方法认为,根据对俄罗斯经济增长和石油价格的关系的分析,近年来俄罗斯GDP增长对石油价格变动的弹性系数在0.05-0.10之间,即石油价格每变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俄GDP同向变化0.05-0.10个百分点。同时该备忘录认为选取0.07这个弹性系数是较好的。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推荐的标准对俄GDP进行调整,结果见表1最右一列。以调整后的GDP为因变量,重新进行多元线形回归,结果如公式2所示。

调整后的GDP=0.744+1.39×消费(公式2)

(t=5.63 13.82)

(R2=0.955,DW=2.090)

分析结果表明,剔除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后,消费成为影响GDP的主要因素。由于构成GDP的五大因素都是密切相关的,简单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很难消除变量之间复相关的影响,消费变量不仅解释了消费对GDP的贡献也可能解释了其他因素的贡献,尽管如此,剔除石油因素后消费对GDP的贡献显著提高却是毋庸置疑的。

为弥补线性回归分析的不足,有必要从其他角度分析消费对GDP的贡献。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七年来俄罗斯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占GDP总量的份额不断提高,从1999年的47.5%稳步提高至2004年的52.6%;进口占GDP的比例也显著上升,七年间增长了14个百分点;而同时期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却不断下降,从1998年的24.6%逐渐下降至2004年的11.9%。这说明

内需对俄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这种趋势呈现稳步发展的势态,这对于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俄联邦来说是非常好的势头。尽管俄GDP增长受石油价格的明显影响,但随着国内消费等国内经济活动的影响逐步加强,俄经济正逐步摆脱对外经济依赖。与石油出口价格的大幅波动相比,消费等国内经济活动的稳定性要强得多。

投资效率不断提高。投资效率反映了投资每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的GDP变化率,可用于衡量资本形成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俄经济的投资效率除了在199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出现大幅波动外,总体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1999年以前,俄经济的平均投资效率低于5%,此后不断提高,2001年以后从11%逐步提高到18%,并且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见图2)。投资效率稳定持续提高也是俄经济实现比较稳定、持续增长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以上各项分析可以认为俄经济已经初步具备了稳定增长的基础。

三、俄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资源出口,俄经济中尚存在不稳定因素

俄罗斯以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原材料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这样一种经济结构,不仅会耗竭自然资源,而且会时常受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使本国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外部因素的左右。不仅如此,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还造成高科技部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俄经济增长还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逐步改变对资源出口的依赖,逐步优化出口结构是俄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此外,俄GDP中消费所占份额略高于50%,尽管高于中国,但仍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提高俄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还有赖于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

(二)经济增长的动力单一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看,如果考虑石油因素影响,俄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出口和投资,而且许多是与石油产业有关;如果不考虑石油因素影响,俄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国内消费。因此无论是否剔除石油因素影响,俄经济增长都面临动力单一的问题。为说明问题,本文对中国GDP的构成同样作多元回归分析,所采用方法与分析俄经济时所采用的方法相同。为突出重点,避免罗列过多数字,这里仅提供分析结果。分析中所用原始数据均摘自国家统计总局网站公布的《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

GDP=0.174+1.474×消费+0.481×投资+0.741×出口-0.381×进口(公式3)

(t=1.681 t=39.562 t=4.992t=4.661 t=-2.901)

R2=1.000.DW=2.507GDP=-3357.437+1.444×消费+0.705×投资+0.602×净出口

公式3的分析结果表明,消费、投资、进口、出口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变量,与俄罗斯的情形相比,影响中国增长的各项因素关系更加均衡。进口和出日同时成为影响GDP增长的重要变量,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处于较高的开放水平。对比各变量不难发现,无论从总量(占GDP的百分比)还是回归曲线的系数(1.474)来看,消费都是影响GDP增长的最重要变量。国内消费具有稳定增长的特性,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实现较稳定的持续增长与这种消费占主要地位、其他变量均有显著影响的模式是有关系的。因此,从GDP构成的角度看,俄罗斯经济要实现更加稳定的持续增长,应该进一步提高消费在GDP中的份额,同时均衡消费、投资、进口、出口等因素的关系。俄罗斯是一个拥有近1.5亿人口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大国,不可能依靠某些产业的畸形发展而获得持续发展,俄罗斯经济增长最终还是要依靠自身的消费、投资等力量的推动。

对比中俄两国的出口乘数发现,两国对出口的依赖性都比较强。与俄经济不同的是,中国出口中有近2/3是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实现的。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是利用中国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廉价的劳动力,不仅为中国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税收,而且提高了国内市场竞争力,带动中国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俄罗斯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虽然能换来大量外汇,但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却很有限,更不用说推动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了。因此,中国外向型经济与单纯依赖自然资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相比,无论在稳定性还是在经济效果上都要优越许多。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俄两国虽然对出口都有较强的依赖性,但是中国经济在外部冲击面前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即使1998年的金融危机也没有让中国经济大幅衰退,而俄罗斯受到了那次危机的重创。

四、结论

廉政论文范文5

(一)物流和供应链Cooper[5]给出了物流管理的定义,即“物流管理是为迎合顾客需求而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107而进行的规划、及实施与控制过程”。该定义旨在加强物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囊括了管理控制、人力资源、市场、财务、生产、IT等。基于此,当描述一个相互依存、紧密合作、以实现客户满意的共同目标的网络时,人们用“供应链管理”替代了“物流管理”[6]。据此定义,供应链管理整合了从初始供应商到最终用户流程中能够使价值增加的各层面关键环节[7]。由此,“供应链管理”(SCM)可以定义为“核心企业与其他乃至全部链上企业的内外部业务合作,以提高每个企业长期绩效的系统性和战略性协作模式”[6]。知识供应链(KnowledgeSupplyChain,KSC)由美国的“下一代制造项目”(NextGenerationManu-facturingProject,NGMP)提出,是指通过需求与供应关系将知识的供应、创新、传播、使用等过程的相邻知识结点联系起来的,把概念转换为知识化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一个功能网链。Hall,Andriani[8]从供应的角度提出知识链的概念,认为知识链是一种管理供应链隐性知识的方法。知识链的管理过程其实就是核心能力的识别、培育和转换的过程。

(二)供应链整合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供应链是一种知识链条,企业在知识链上对内外知识进行选择、吸收、整理、转化和创新,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流动过程。供应链整合就是通过构建良好的供应链关系从而获得供应链知识管理水平和整体绩效的提高。供应链关系是供应链成员之间为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相互支持,并同意在一定时期内分享信息、共担风险,以降低成本及提高服务质量来提高双方绩效的一种意愿关系[9]。尽管已有大量的文献研究了一维的供应链关系(供应链的线性关系),检验了制造商与其顾客或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问题,但供应链整合仍然属于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10]。有学者研究了供应链成员间的二元关系[11],也有学者将供应链作为一个单一系统来研究,而没有研究将分散的子系统进行单独优化。对于供应链整合的定义,很多学者将重点放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等物料流,或重点着眼于信息流、资源流和现金流的整合。尽管这些研究覆盖了供应链整合过程中广受关注的诸多关键要素,但大多数研究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供应链整合的战略本质。“整合”的内涵是要将原本独立的一系列或相似的单元、特别是生产过程进行统一控制。相应地,“供应链整合”可以被定义为核心企业与其供应链上成员企业的战略合作以及组织内外部流程的协同管理的过程。其目标是基于有效的决策从而获得产品和服务、信息、资金等,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给顾客提供最大化的价值。此定义包含如下重要内容:第一,突出了战略协作的重要性。战略协作是一种能够持续获得共赢战略目标的伙伴关系,能够增进互信、延长合同期限、完善冲突的有效解决机制以及信息、回报和风险的共享共担。战略协作不仅能够产生运营效益还能产生战略收益。第二,强调组织内和跨组织流程管理。供应链整合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包括了物料、运输和管理等各种重点业务。第三,强调了供应链整合的本质———面向顾客,其根本目的是为顾客提供最大化价值。

(三)供应链整合的维度理解供应链整合的维度对于理解供应链企业个体运作、及其如何联合发挥作用的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学者将供应链整合作为一个单维结构来研究,也有将之分解为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还有些人采取了包含多维的更加广阔的视角来分析供应链整合。尽管上述研究都展现了供应链整合的某一重要方面,但这些方面之间仍存在大量重叠,这使得梳理上述分析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可以将供应链整合的维度分解成三个层面:客户,供应商和内部整合。客户和供应商整合通常被称为外部整合。即,生产商与其外部伙伴共同将组织间的战略、业务和流程构架成为一个协作的、同步的流程。客户整合涉及与关键客户协作所产生的核心竞争力。同样,供应商整合也涉及与关键供应商协作所产生的核心竞争力。相应地,内部整合着眼于制造商内部的活动。即,制造商将自身的组织战略、业务和流程整合成为一个协同过程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并能够与其供应商有效地合作以提高整体竞争能力[4]。企业可以相机地采取一个或多个层次的整合作为其整合战略。内外部整合在供应链整合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内部整合是要使得制造商内部的诸多部门和业务模块作为整合整体的一个部分来发挥作用,外部整合是基于认识到核心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密切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为前提的。两个方面均旨在实现供应链成员以协调一致的方式行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的价值。

(四)供应链绩效大量的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供应链的绩效,以及供应链整合与绩效的关系。但是,对于供应链绩效的界定并没有明确的指标。学界与业界在相关文献中曾选用如下指标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绩效的度量指标:客户满意度、订单交付周期、市场反应速度、企业利润增长率、成本水平、存货管理效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销售增长率、市场份额增长率、新产品研发速度。大多数关于供应链整合的研究认为供应链整合的水平对绩效有正面影响,并认为内外部的业务整合是改善绩效所必需的。Braganza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织的部分功能模块整合将会获得高于行业平均的绩效水平。Lau,Yam认为上下游企业的整合水平越高就越容易获得更多的利润。Droge,etal.通过实证表明,内部整合直接影响企业收益水平,客户和供应商的外部整合直接影响市场份额,间接影响收益。然而,也有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例如Stank,Keller,Daugherty认为并没有证据表明供应商整合与企业绩效间存在显著关系,甚至Swink,NarasimhanandWang[30]和Koufteros,Vonder-embseandJayaram[18]研究发现供应商整合与企业绩效间竟然存在负向关系。可能的原因是相关供应链整合的实施者或许并没有认识到对于供应链外部的客户、供应商整合而言,其各自的内部整合是先决条件。此外,供应链管理领域的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供应链绩效与其整合等级间存在对应关系,并指出从一个等级水平上升到另一个更高等级,往往是源自相关企业实施了最佳做法,改善了企业战略和业务流程。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设计本研究认为供应链整合是现代经济环境下影响企业绩效最重要的因素,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相关文献回顾发现,目前学界并没有成熟方法研究供应链整合对绩效的影响。因此,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及企业实践情况,本文构建了如下研究路径:根据研究框架,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1:供应链管理实践与供应链整合度存在显著关系H2: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竞争能力存在显著关系H3:供应链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关系H4:供应链整合度与竞争能力存在显著关系H5:供应链整合度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关系H6:竞争能力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关系

(二)指标设计及变量根据路径设计以及研究假设,本文构建了三级指标体系,如下表1: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的资料主要通过调查问卷获取,调查对象以山西本土企业为主,涉及机械制造、制药、软件服务、金融等行业上下游供应链成员企业。由于这些行业产品替代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为提升竞争力,相关企业无不希望组建稳定的供应链联盟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问卷采用李克特七分量表法(Seven-pointLik-ertScale)进行测量。从1-7计分,表示从“很低程度”到“很高程度”7个等级变化选择,请被调研者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四)问卷收集为提高调查数据的可信度,调查问卷在经过小范围预调研和参考部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最终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389份,回收率77.8%,其中有效问卷342份。就受访者年龄来看,30岁以上的占了92.5%,工龄超过5年的占88.6%;就受访者任职部门来看,以相关管理和财务部门为主,共占83.5%。同时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基本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因此,受访者无论就工作经历、职务或学历而言,均能够较为准确的回答问卷中所列问题。有效问卷中,山西本土企业比例88%,基本均匀分布在各个地市;75.3%的企业为制造业企业;83.6%的企业为民营企业;平均员工人数382.2人,以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占到总企业数的85.3%;80%的企业年营业额处于2000-3000万水平。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主要运用SPSS和LISREL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进行结构方程分析之前,首先要分析问卷结构的合理性和数据的有效性,即问卷指标信度和效度检验,这是研究结果成立的前提条件。

(一)信度分析首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信度和分析。运行SPSS做可靠性检验,对每一分类下的观测指标分别做可靠性检验,得到4个研究变量的Cronbach’sα值如下表2:再对总体所有指标运用SPSS进行可靠性检验,得到全部指标总体的α值,α=0.951。所有α值均大于0.8,证明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二)效度分析调查问卷在经过小范围预调研和参考部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最终的调查问卷,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对全体指标做因子分析,首先运用SPSS做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得到相应的KMO值为0.761,Bartlett球形检验f值为0.703,表明变量间存在共同因素,因此采集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运行SPSS主成分分析得到了9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389%,表明设计的观测变量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结构方程模型运用软件LISREL对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做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首先用PRELIS对数据进行基本处理,然后用LISREL做验证性因素分析,剔除掉因子载荷小于0.5的观测指标SMP11、SMP25、DOI22、DOI23、DOI24、CC37、POC12、POC33。将剩余30个观测变量做结构方程分析。计算的观测变量与潜在变量以及潜在变量之间的所有t>1.96,证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t值图略)。根据研究架构和模型估计分析,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如表3、4所示的最终结果。同时,根据LISREL的计算结果,模型拟合优度值大于0.8,表明模型拟合程度比较好。结果表明,只有假设H2、H4、H5通过显著性假设检验。

四、结论与启示

廉政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数字媒体时代重构

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至今,全国约有1000家制作单位,年产电视剧高达10000多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特别是2000年广电总局对电视剧播出实行宏观调控以来,引进剧退出了荧屏黄金时段,为国产剧创造了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各地国产电视剧生产数量大幅增长,制作质量也有所提高。

经过最近十年高速发展的市场化进程,目前,中国电视剧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价值链。但是,电视剧产量的高速增长和电视台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同时电视台作为目前最主要的播出平台的垄断地位,使得价值链的天平严重失衡,导致现有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难以实现合理的、最大化的增值。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家对数字媒体技术的政策性强制推广,将使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覆盖率大幅提高,对于电视剧产业的各环节来说,如果能快速响应这一变化,对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新构建,将会大大增强国内电视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内涵

价值链概念是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CompetitiveAdvantage)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创造价值的活动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所有的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通常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

电视剧产业在生产、传播电视剧的过程中,不仅“流动”有物质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而且还“流动”有增值流。与其他产业一样,电视剧产业链上也并存着价值链。

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构成主体主要包括电视剧制作商、电视剧播放平台运营商、设备供应商以及电视剧消费商等。而从价值增值流程的角度来看,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环节,包括电视剧制作环节,市场营销环节,消费环节等三个环节。

其中,电视剧制作环节主要完成剧本策划、融资投资和电视剧制作的产业分工,主要由电视剧制作商来完成。制作环节是整个价值链的前端,它们构成了电视剧的供应链,是整个电视剧产业价值的发端和来源。

电视剧市场营销环节主要完成电视剧的发行和播出的产业分工,主要由电视剧发行商、设备供应商和平台运营商等主体来完成。市场营销环节是价值链的中端,它们共同组成了电视剧的输出链,通过输出链,电视剧产品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放大。

电视剧消费环节主要完成电视剧产品的消费分工,主要由产品消费商来完成。消费环节是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终端,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电视剧的观众,另一部分是广告商,它们组成了电视剧的消费链,通过消费链,不仅电视剧的价值得以实现,而且使得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得以延伸,使用电视剧产品带来的效应继续开发电视剧之外的其余消费产品。

电视剧产业价值的增值活动主要包括调研、策划、制作、包装、传输、发行、广告以及相关商品开发,这些价值活动发生在供应链、输出链以及消费链等整个电视剧价值链中。电视剧与其他产业价值链不同,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更多地表现为信息链。因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是以信息为纽带而将各个增值环节联结起来的,电视剧产业的增值是通过电视剧的制作、播出等过程来实现,尽管在电视剧产业上有大量的物质流、资金流,但更多、更直接的是信息流。因此,对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分析除了分析资金流外,要更多地偏重信息流的分析。

二、当前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体系分析

中国电视剧产业经过近20年的市场化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但是,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现有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已经难以跟上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需求,整个产业价值链必将进入重构的进程。下文将分析当前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体系结构以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架构

现有的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架构如图2所示,在产业价值链中,制作商作为内容提供商,由电视台自行制作或者民营制作公司完成电视剧的剧本策划和生产制作,为电视剧产业提供内容和信息的来源;经过生产制作的电视剧作品,经过制片公司自办发行或者发行公司,售卖到电视台的播出平台;电视台通过媒介提供商“免费”将电视剧作品提供给观众消费者,观众支付“注意力”,电视台再把这种“注意力”进行包装和定价,然后再二次售卖给广告客户。所以,观众、广告商和消费者共同构成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终端。中国电视剧的产业价值链就是由这一系列对电视剧产业发展起到“增值”作用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当前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主要增值部分,在电视台的营销平台上,而生产制作环节却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增值,这对于电视剧这种媒介产品而言是不利于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同时在该产业价值链中,资金流成为了价值链的主体,而信息流却只覆盖了产业价值链的一半流程,信息无法全面正确反馈到价值链的源头,对于生产制作高水平的,适合消费者的电视剧作品是十分不利的。

2.现有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体系分析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是在电视台实行“制播分离”的基础上形成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明显暴露出很多弊端。

1.产业链条单一,不容易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电视剧产业的价值链条是一种显著的环环相扣的垂直链状形态,电视剧产品价值的最终实现依赖于每一个环节的优化耦合。但是链条中的这些环节在市场中的地位却不是平衡的,最突出的就是电视台作为电视剧实现价值的唯一播出终端,在整个链条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过于强大,压制了其他环节,特别是制片公司的发展。在中国电视剧的市场结构中,由于体制的特殊性、资源的稀缺性、内容产业链环节的不完整,使得电视台作为目前最主要的一个播出渠道,成为了制约这个市场的一个关键。渠道为王的状态依然存在于电视剧市场,电视剧产品的价值实现途径有限。

2.制片公司的利益被持续挤压。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影视制作机构获利平均仅有6%左右,少数电视剧能达到40%的获利水平,而电视台则仅以占制作成本20%左右的资金买进电视剧,最后获利则可达70%以上,垄断的播出平台往往使电视剧制作方陷于被动。从而也直接导致了剧本的创作乏力,精品剧作难求,原创力不足,剧本粗制滥造,电视剧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

3.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发行公司扮演了分销商的角色。虽然,目前我国电视剧产品的发行方式有自主发行和委托发行两种,但目前大多是以传统的自主发行方式为主,这也是与我国目前的制作与发行主体基本上是合二为一的现实相吻合的。绝大多数电视剧制片公司都愿意选择这一种方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也反映了电视剧的生产、销售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仍然比较低。发行交易还是以全国、省、市三级的行政划分为主,各级市场间缺少真正的竞争。

4.赢利模式单一,以广告销售为主,风险较大。同时,衍生产品和相关产业尚待开发。目前电视剧多元化经营的前景并不是非常乐观。广告主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电视剧是一种空间极大的娱乐产业,延伸合作的空间和长度,不仅只局限于电视广告投放,而是在电视剧制作、宣传推广、播放编排等多环节进行合作,进而多元开发电视剧广告市场。

三、构建数字媒体时代电视剧产业价值链

1数字媒体时代的特征

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我国媒体格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视剧的播出平台也得到了极大的延伸,新兴的电视剧播出平台包括数字付费电视、VOD点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等。在这种电视剧拥有多样化营销平台的趋势下,电视剧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契机,其生产、交易和赢利模式也将发生适应性的调整。数字化的这场革命,对于目前中国尚不完全产业化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来说,应该利用这样一次重大机遇,努力在这次变革中自我突破,实现重构。

数字电视是电视产业的发展方向。政府相关部门的《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明确提出: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从模拟到数字,电视剧产业发生的将是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决不仅仅是把信号从模拟形态转换成数字形态这么简单,它引起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改变,进而带来了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变革与升级。

2.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重新构建架构图

数字媒体时代,由于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中平台运营环节发生的巨大改变,渠道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带来了“制播分离”之后,“制”、“播”主体地位的平等化,为制作环节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平等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电视剧产品价值的实现途径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同时运营环节的变化,将使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价值流程变得更加合理,资金流和信息流并重,最终促成整个产业价值流的平衡,提高产业竞争力。

重构后的数字媒体时代新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如图3所示。产业价值链中,电视剧的制作环节将进一步细分为制作(内容制作方)、融资投资(投资方)以及生产(主要有电视剧制作公司,自制节目的平台运营商)等三个分工合作的参与者,在这些参与者之间,既有竞争、分工,又有合作、共赢,共同形成产业集群,以利于资源整合,制作更多高水平的电视剧,形成高效的电视剧制作环节。同时,发行环节以及运营平台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数字媒体时代,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放宽使得电视剧产业播出平台运营环节门槛降低,大量竞争者涌入这个领域,主要包括电视台数字付费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而传播设备提供商将由有线系统运营商、卫星运营商、电信宽带和互联网等构成。这些竞争者从电视剧交易市场中购买电视剧,然后向用户推销播放电视剧,获取电视剧产品的营销增值,而消费者在享受电视剧节目的同时,不再像以往一样只需付出“注意力”,如果要想优先享受或者享受高水平的电视剧,就必须为此付出费用。而以这三个环节为核心向外延伸又能带动相关衍生产业的发展。

3.新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分析

数字媒体时代新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价值链的各环节既要分工合作,又要资源整合;既重资金流控制,也重信息流交换。

数字媒体时代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各环节内部以及环节之间的分工需要由专业企业去完成,这样有利于在环节各节点均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去为整个产业价值链创造价值。同时,分工不应带来运作上的分离,资源上的分割,而应在分工的同时,将整个产业价值链进行垂直整合。围绕新的平台运营商对产业价值链的各环节进行资源整合。

同时,数字媒体时代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将会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完美结合,在以资金流为主体的价值链条上,对于电视剧这一特殊的信息传播产品,信息流也将得到充分的重视。媒介调研机构将改变传统的信息统计和反馈方式,不再只是统计和反馈平台运营商需要的收视信息,而是全方位调研和反馈整个产业价值链所需的信息,包括用户需求、市场销售、广告投放、后产品开发等相关信息,信息流的进一步融会贯通将大大完善整个电视剧产业价值链。

4.平台运营多元化

数字媒体技术带来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促使播放平台运营多元化。一方面,传统的传播网络因为数字化带来了新的传播形态,如移动电视、数字多媒体广播等方式。另一方面,宽带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成为了电视媒介的传播新渠道,并由此产生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的媒体形态。而多元化播放平台中最具影响的是数字付费电视。数字电视是电视产业的发展方向。国家已经确定了在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数字电视系统可以成倍地增加频道,有线网络可支持500套左右的数字频道,这为拓展收费电视频道提供了“带宽”。依托数字电视新平台的建立,发展付费电视,这一点对于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极为有利。付费电视节目的需求中,数量最多的电视节目就是电视剧。

数字新技术的运用导致媒介的大融合,内容输出平台(频道/带宽)呈现几何式增长,电视市场中,电视台渠道为王与播出平台渠道匮乏的矛盾有望缓解。电视剧播出价值的实现,可以不再局限于电视台的平台,这对于加强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公平竞争也提供了机会。

5.开启消费者体验新时代

数字媒体时代的本质是一种消费者时代的到来。在数字媒体的世界里,受众从“观众”变成了“用户”。用户成为了拥有最大权力的主导者,用户愿意看某部电视剧才能对其进行消费买单,用户的个性、收视习惯和消费意愿在这个数字时代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心仪的电视剧作品为其带来的视听享受,而不用再为广告的出现而烦恼。

6.制作产业集群化

电视剧是典型的“内容为王”的产业。长期以来制作商在整个电视剧的利益链条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获利空间被媒体持续挤压,除了少部分确实有实力和品牌的大制片商以外,大部分中小规模的制片商在这一体制下的生存并不平等。而在新的数字媒体时代,制作商的地位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制片公司生产电视剧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观众付费的意愿和热情。而要彻底改变目前制作方分散制作、小规模制作的局面,有赖于电视剧产业集群的打造。可以建立以影视拍摄基地为基础的影视制作产业集群,采取基地化生产方式、资源共享、集约经营、降低成本、不断改善和优化自身产业环境,整体提升上游产业链的竞争力。当然,产业集群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产业集聚的地理范畴的概念,基地只是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以其规模化、系统化吸收众多相关产业的参与和支持,开发广泛的辐射领域,为其他相关产业带来大量市场需求和潜在市场机会,带动相关门类产品的市场开发。通过产业集聚的溢出效益,形成真正的电视剧产业规模经济效应。

7.建立完善的电视剧发行交易市场

一个发育成熟的发行渠道环节,应该是由多种所有制结构的、独立的、专业化的发行商组成的。在“大而全、小而全”的模拟电视时代,电视剧的发行大多是由制片公司直接对接电视台终端。在数字媒体时代,这种发行方式显然已经不太合时宜了。播出渠道的多元化,使得电视剧制作公司对于专业化的大型发行公司及其庞大的营销网络和营销体系充满了无限期待。建立专业的独立发行公司,真正发挥发行环节的独立主体作用,在上游制作和下游播出环节中间,创造一个相对独立、健全、完善的节目交易市场,将有利于国内电视剧发行的专业化发展,以及电视剧营销的拓展,从而使电视剧产品本身得到最大化的增值。

同时也有利于电视剧市场向海外的拓展。专业的发行公司不仅熟悉海外市场,也精通贸易规则,能够规避海外发行的风险,同时又能拓展海外市场。

8.上下游贯通,延伸电视剧产业价值链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可以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地开发和售卖,重视对其进行不断扩展的多轮销售,将成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不断增值的驱动力。目前,国内电视剧的收入主要依靠产品本身的售卖,而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后产品的开发还比较有限,可挖掘的空间极大。相关产业的开发还没有形成规模,衍生产业的形成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实际上,电视剧与音像图书出版业、旅游业、服装业、电影业、玩具业、会展业、还有影视拍摄制作基地的运营等诸多行业都具有很好的产业延展性。据统计,电视剧与其相关的产业的拉动值是1:10。电视剧市场的发展,完全可以给一些相关行业以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小结

政策的推动、强大的市场需求和经营机制的逐步完善,将促使数字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重构要从建设“大”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增强上游,做大做强制作企业,建立制作产业集群;拓展中游,充分发挥混合媒体时代的优势,建立充满竞争的发行和播出市场机制;延伸下游,从电视剧产品之外找价值。通过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和发展,使我国的电视剧产业真正实现规模化,从而提升电视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注释

陈柳钦:《论产业价值链》,《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