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雪的散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雪的散文范文1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众所周知,语文是最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科目,其主观性和拓展性都比较强,另外在高考试题中作文也占据了比较大的比分。而作文水平的高低更是长期累积的,甚至与语言天赋有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高三语文教学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有最大收益,尽可能地提高高考成绩呢?
笔者认为,在高考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惟有从务实基础、适应形势、提高学生信心、营造考试的氛围等几个方向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
一、务实基础
高考语文试卷中有将近50%的基础题目,50%的拓展题目。拓展题目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创新能力等有关,但基础性题目往往都是高中学过的基本知识。在以“抓分”为目的的高考中,自然能抓到越多越好。通过对高考试题成分的分析,这一基础性题目部分的分显然是最好抓的。但高中语文知识庞杂繁多,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不丢基础分呢?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将知识点梳理清楚,将基础务实,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高三语文试卷选择题的前两道,考察易混字音和字形。教师可以将常考的字音和字形总结出来,并印发给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定期地考察,以此加深学生的记忆,争取不丢这个基础分。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板块教学的方式,将看似拓展的题型分成几个基础题型的板块来讲解,层层剖析,以一点盖全面。比如古诗词鉴赏部分,看似是主观题,实际上也是基础知识的叠加运用。可以将这个题型部分分成语言翻译、思想内容、技巧、观点态度等几个板块,分别教授这几个板块相关的基础知识、答题技巧、基本术语等,最重要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个整体的思考和答题思路。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古诗词鉴赏部分采用该方法训练好了,学生掌握的一些思路和技巧,能够自觉运用到阅读理解中去。
二、搜集高考信息,适应形势
若想取得高考的成功,闭关锁国也是不行的。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当年的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并且研习历年的高考试卷,把握命题规律、走向和基本特点,能将解题的基本思路提炼出来,再融汇到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掌握高考动向,搜集高考信息,给予学生正确的信息指引。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教学器械的不断改进,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上来。多媒体是集听、看于一体的形象化教学方式,能冲击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能够适应当年的形势,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
三、提高学生信心
语文学科主观性与积累性较强,一般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出进步,很多学生误以为自己努力了与没有努力是一样的结果,遂索性放弃,去抓别的学科了。语文教学向来也不怎么提倡题海战术,尤其在高三这个特殊的时期,学生在别的科目众多的题海试卷的压力下,也很容易忽略语文的学习。久而久之,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语文成绩越来越差。
首先,教师要更正学生的观念,语文的好坏是与天分没多大关系的,任何一项成就都是努力得来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其次,要对本身就厌弃语文的学生进行因势利导,让他们明白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和在日后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语言特别是母语,一直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根本,母语都学不好,将来又如何取得其他的成就。另外,语文历来在高考中是第一科目,考的差将极大影响后面的科目,进而影响到整个高考成绩,得不偿失。最后,教师应当明白在高三这个特殊的时期,让学生课外去复习语文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因此不必要留下太多的作业,以免适得其反。
四、营造考试氛围
随着各种模拟考试的频繁到来,考试的气氛会越来越重,但有的学生却产生了疲于奔命的感觉,厌恶感与疲倦感纷至沓来,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将考试变成了一种负担和应付。教师应首先在这方面给予学生疏导劝慰,令学生摆正心态。但必要的考试也是很重要的,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考场的氛围,就像是上战场前的演练一样。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解题时间的拿捏。
在这一个环节上,考试后的试卷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考试只变成了当时的一种状态测试,很快成了过眼云烟。在试卷分析中,教师能够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牢固了的知识,不需要再反复教授;哪些是学生普遍薄弱的,要在课堂上重点加强讲解和练习。有比较好的针对性和节约不必要的时间。同时,在试卷分析讲解时加入考试时的答题策略和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易变题型,这些都是学生倾向于了解的,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对号入座”,能较快地提升成绩。
孩子能够成才,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毕生心愿,同时也是身为老师的我们的迫切心愿,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能做到这一点。总而言之,在高三语文的教学上,教师应该做到对基础知识的清楚梳理,帮助学生增强高考的自信心,营造一种考试的氛围,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能力和技巧,同时也应该多搜集高考信息,因势利导,以最大的限度帮助学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汪欣.浅谈高三语文教学工作[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7).
[2]李平峄.摆脱旧模式,进入新征程――高三语文教学之我见[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9).
[3]周海东.关于高三语文教学的反思[J].考试周刊,2010,(06).
关于雪的散文范文2
语文教学法五花八门,我热衷于我的语文“三化“教学法,也就是语文教学可通过“读者化”、“语文化”和“课堂化”三个阶段来实现。
一、课文注重“读者化”
课文是由读者来理解的,萨特说:“要使文学对象显现出来,就需要一个叫做解读的具体行为,而这个行为能持续多久,它也只能持续多久,超过这些,存在只是白纸上的黑色符号而已。”也就是说,作品是需要读者去解读品味的。而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是:我们一直以来没有意识到或不敢认为自己是课文“读者”,我们一直以来就是怀着神圣的心理看待作家和他们的作品的。这无疑是个误区。
1.课文解读的“教师化”。
新课程的“解放”意义之一就体现在老师不应再是教“课文”而是教“他自己的课文”,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拘泥于作者和作品,应该站在教师所处的时代和理解的角度上来解读作品,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语文教师就是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对课出自己的判断和解读。套用一句话,对于具体课文,我们除了“照着讲”,即准确传达课文的原有意思外;还要“接着讲”,讲得比课文更有针对性、更新鲜、更深透;意犹未尽,也可以从讲课文到“讲我”,脱出课文的窠臼,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
比如对《祝福》中“杀死祥林嫂的凶手到底是谁”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传统”的看法提出疑问并做出自己的思考:是鲁四老爷吗?鲁四在小说中其实不过是个稍有家财的乡间小地主,虽然思想守旧,对祥林嫂也很冷漠,但说是他杀死了她,实在是夸大了他的作用了;相反,倒是他家给祥林嫂提供了帮佣的机会,收留了她,使之有机会“白胖”起来。那是封建礼教吗?比如什么“三从四德”之类,祥林嫂虽然深受其害,也拚死维护过它,但在头上撞了个大洞之后,却也平安地活下来了。那是夫权吗?祥林自然没有迫害她,贺老六对她却很好。那是族权吗?她婆婆虽然绑了她买了她;阿毛死后,祥林嫂的大伯虽然来夺走了她的房子,但都还不至于让她走上绝路。那么,究竟是什么害死了她呢?是神权,准确地说是迷信思想,是愚昧,是柳妈的一番“鬼话”把她“吓”死了,所以小说开头写到她第一个要问的就是有没有“魂灵”。这是她脑中萦绕不去的“死因”啊。我们知道,鲁迅固然是反封建的斗士,但他更是一个启蒙主义思想家。当然,我还认为,阿毛的死对她精神的死亡也有很大作用:一个女人,在这世上爱无所爱,何以堪?尤其是曾经有过美好生活和爱之后。
2.课文理解的“学生化”。
新课改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突出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不应该剥夺他们对课文进行解读的权利。现实中学生之所以长期以来没有“读者”意识,都是我们“教”的,我们教师包揽太多。学生自己思考解读的机会太少。其实越是好的作品,其内涵意义越是常读常新,作为年轻的读者,我们有什么权力要让他们屈从于一元解读?虽然有人讲教学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文学阅读,但如果就“一切从学生出发”的观点来看,学生们的不同见解就是有理的,至于怎么使他们的阅读是“教学”的而不是“文学”的,我想,或者我们在教学中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的“一个千个哈姆雷特”都是哈姆雷特而不是任何别人。
课文本身就有不一般的艺术魅力,如果能真正让学生有读者的权力和主体地位,就一定能激发他们应有的热情和兴趣。
比如,我在教《林黛玉进贾府》时,让学生自己去评价贾宝玉的形象,学生就能讲出许多不同的见解,也有一些新鲜思想,像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一个于国于家无用的败家子;一个张狂的富二代;一个只图享乐,不负家国责任的纨绔子弟……
3.尊重课文作者编者。
课文作者编者对于我们教者或者学生来说,在才识和修养上应该是高得多的,我们主张“教师化”“学生化”,但反对狂妄无知的处理。如沈德潜先生所说的,“有第一等的襟抱、第一等的学识,才有第一等的真诗”。我们面对的课文作者,大都就是这样的“第一等”;而编者的眼界见识也自有过人之处。对他们我们应怀有尊重和敬畏之心。我们不能因为有了“课文读者化”的权力和机会就随便对课文指指点点甚至任意曲解,更不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妄下断语;而要在充分读懂的前提下,做一些适合教学的处理。而对学生的“读者化”也应保持清醒头脑,要有原则要有分寸,他们是主体,有权力,但并不是任由他们瞎理解瞎处理。——这样才能科学地把课文“读者化”,不走另一极端。
二、课文讲究“语文化”
语文就是语文,我们没必要去耕别人的田。作好我们语文份内的事才是正道。那种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文学课、历史课……而独独不是语文课的,是语文的悲哀。
1.课文要“言语化”。
“语文课程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读写听说活动必须指向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主要不是它们的内容。”语言表达和文字阐述一样重要。我们的课堂,教师讲授,学生记录,然后学生忙碌于背记,这种形式太普遍了。我觉得课文应该“言语化”。首先教师的言语要形象,要有感染力,要深入浅出。学生也不能是记录的机器,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述,讲清楚自己的看法体会,讲形象自己的理解感悟。并学着和同学辩论分享。这样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2.言语要“精细化”。
课文必须“言语化”说明了课文教学化的方向和内容,而言语的“精细化”则是课文教学化的方法和手段,我们称之为“咬文嚼字”就十分恰当。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只停留在言语材料的表面,只知好差,却不能道出好差在哪;更难能体会得深刻,体味出精彩,从而学习到言语的精髓。
语文课面对诗词,面对经典散文小说,是很有必要去精细阅读,品味字词的,从字词中去引导学生感受美。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不多叙了。 对字词的品味才应该是“语文的”“言语的”,才算是课文言语的“精细化”,于是也才会有语文的趣味和深度。
三、课文必须“课堂化”
课文的“读者化”使课文变成了“我们的课文”,课文的“语文化”使课文变成了“语文的课文”,而它的“课堂化”则是要让课文变为“教学的课文”,最终完成课文的“教学化”。
1.课文必须“现实化”。
课堂是个现实的存在,而编者的课文和师生的现实是有距离的。我们必须要让课文适合学生,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还要适合学生的喜好。“一切从学生出发”,学生喜欢的,我们就学,就多学;不喜欢的,就不学,就少学。“语文教材要让学生感兴趣、有用并与日常生活有关,应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能够让学生把学习教材课文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结合起来,这样他们才有学习的愿望,否则学生感受不到时代气息,就不能产生共鸣,无法与之对话。”
《课程标准》更是强调这一点,“前言”“课程理念”中反复提及“……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满足不同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按照具体条件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
而且,教材的普适性必然带来针对性不强的弊端,各个地区、学校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等各不相同,教学目标也各有差异,孩子们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这也是我们在使课文“现实化”时必须考虑的。
比如《听听那冷雨》中有些语言。像“杏花。春雨。江南。”像“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像“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都显得新奇而有一定难度。这些可能是编者所没能想到也不可能都想到而我们却必须面对的“现实”。
2.课文必须“有效化”。
课堂是现实的,它要求我们对课文的内容加以选择;课堂同时也必须是“有效”的,因为它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有任务速度的要求,我们不可能把“现实化”后的课文内容不加区别不加组织地搬到课堂上,——也不可能这样做;课堂的时间十分宝贵,课堂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要求我们讲求方法,科学而艺术地使用课文。
比如对课文切入点的精心选择。像《祝福》,我抓住课文中的环境特征,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哪些环境变化,从而看任务命运有哪些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变化就更容易理解了。
关于雪的散文范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焕发活力;途径
正如目前教育学者所普遍认可的那样,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促动下,各学科的教学工作逐渐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转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构建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沟通交流格局。在此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应当积极寻求改良策略,转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枯燥气氛,让教师、教材、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如今,语文学科正在呼唤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试图在教学过程中彰显出语文的双向性能,真正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毋庸置疑,语文学科使一门博大精神的知识体系,其中不仅包含有大量的语言基础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和人文品质。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要成为学生们接触语言文化的一扇“窗口”,还要营造出一份浓郁的人文环境,让学生接受多元化文化气氛的熏陶。可以说,语文教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无法契合语文科学的特性,难以促成完全意义上的教学实效。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需要焕发起课堂教学的活力,用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开拓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唯有如此,学生方能渐渐深入到语文学习之中,领悟到语文知识的内涵与真谛,并最终激发起自身的学习热情。本文以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范例,结合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尝试着提出了三点教学途径,以期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设计开放性的提问环节,打开学生的思维视野
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提问环节,教师可以提炼出本堂课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们的思维走向。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教师可以明确他们的学习进度,以及是否存在疑惑与误区。可以说,提问环节是串联起语文课程的一条“引线”。一方面,教师的发问可以简明清晰地阐发出教学要点,带领学生们继续深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另一方面,提问促发师生之间的观点、意见得以交融,达成一次有效的“传递——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便契合学生的接收心理。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科学设计提问环节,多在提问环节中融入一些新鲜的、多元化的因素。鉴于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答案,所以提问环节应当致力于打开学生的思维视野,引导他们的思维走向纵深化。
开放性的提问设计应当是层层深入、由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的,也就是说,发问中既有围绕课本内容所提出的基础性问题,也包含延伸性、发散性的问题。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汉语拼音”、“集中识字”、“课文”等几部分内容是相互勾连的关系。教师在授课时,需要穿插起这几部分内容,而提问正是串联起这些内容的必备手段。在学习某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提问中融入拼音知识、汉字规律、结合实际的延伸思考等内容,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知识。
二、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易感知的意象世界
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力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由于语文学科中含有较多的抽象性内容,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图片、声音、影像等载体,营造出一份易于感知的意象世界,使得教学内容由抽象走向具体。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积累起丰富的感性资料,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所以说,多媒体是实现情景教学的必备器材,教师应当充分开掘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潜能,将之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来。比如说,在学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时,教师可以先放映几张与诗中意境相符的图片,展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等景象,从而让诗中的抽象化场景演变为具体可感的图片资料。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较为轻松地接近古诗中的意境氛围,从而了解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以及表达张力。多媒体技术是活跃小学语文课堂的一种新途径,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促成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三、组织小组讨论,促成学生群体的广泛参与
为了调动起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热情,教师需要尝试小组讨论式的合作教学途径,力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课程讨论的行列中来,充分地发掘自身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在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中收获语文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既是一名旁观者,更是一名引导者。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表达自由,让他们尽情地发扬思考,而不拘泥于既定的思维范畴;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小组讨论走向无序状态,教师也需要适时地点拨学生们的思维走向,保证小组讨论能够有的放矢地解决课程当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在学习《我爱你,中国汉字》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围绕“你对中国汉字的理解”这个问题,让学生们开展一次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包含汉字的历史、现状、个人看法等内容,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相互点评。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将极大地活跃小学语文的教学氛围,引领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跃上一个更高层次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素华.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6)
关于雪的散文范文4
关键词:高三后期;语文教学;高考成绩
尽管因为高考中语文学科所占的分值比例提高,使人们在思想上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仍远远不够。据调查,高中学生花在语文学科上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以我所教班级为例,课余几乎没看见过学生做与语文有关的事情,偶尔有学生看看课外书,还要被班主任批评;而在学校安排的课程表上,语文学科的课时数相对于同样分值的数学和英语来说,也是最少的,以我们学校为例,英语、数学每周8个课时,而语文只有6个课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不愿学语文固然与老师讲课的语言、艺术有一定的关系,但我认为最主要还是因为不少人(上至领导下至学生)对语文学科存有偏见。直到现在,在有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语文教学不外乎就是认认字词,背背课文,读读文章,写作文,有什么好教的,有什么好学的,凡是识字的人有几个不会?而且语文这科,教与不教,学与不学,其考试结果都差不多,不像数学、英语、综合科那样差距大。在他们看来,高中语文成绩好与否靠天赋、靠基础,跟教学似乎没多大关系。因此他们主张语文学科让位,建议把语文的时间让给数理化政史地英等学科,到高三后期他们更是主张如此。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曾经有一年我所带的一个毕业班的语文成绩,在一诊考试、二诊考试、三诊考试中都非常优异,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但在三诊考试后,因为班主任无心说了句“语文基本定性了,再花时间也不会有多大提高了,但在文综上面就不一样了,文综越到后面效果越明显”,所以学生就完全不在语文学科上花时间,他们公然在语文课上背文综,结果高考中语文优势尽失。
我们先不说天道酬勤,成绩与付出成正比,所以要引导学生重视语文。我们单就语文的学科性质来说它也不该受冷落。关于这一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已表述得很清楚,这里不再赘述。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程,语文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含盖面相当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严肃如政治,轻松如饮食,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可以说,我们中学阶段所学的数学、英语以及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中的知识,或多或少的都在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由此可见,学好语文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好了语文就为学好数理化政史地等其他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学好语文。那么高三后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学好语文,从而提高语文高考成绩呢?
在意识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继续加强学生对语文学科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让学生有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
在方法上,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勤读勤记勤练习,指导学生找准发力点。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语文所包含的内容又是那么丰富,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一下就把它全部掌握,它需要日积月累,反复巩固,所以对语文的学习一刻也不能放松,到了高三最后冲刺阶段更是如此。那么,高三后期在语文学科上,我们应把时间花在哪些地方呢?
关于雪的散文范文5
新的学期来了,代表着新的起跑线开始了,大家要把那棵处于玩乐当中的心,重新放在起跑线上,开始拼搏。
开学第一天,大家都其乐融融,有的与朋友或同学好久不见,大家谈得可开心了,讲述各自的暑假的期间的趣事,同学还是老样子,有些的同学已经离开了我们的班级,班级上大家都乐得不可开交。
进教室了,班主任还是原来的“恶魔”,班主任向我们班上的同学介绍了两位新同学,“沈鹏”“黄鸿运”,大家都热烈欢迎新同学。班主任让同学去搬书,我们的课,又多了一科“物理”,多了一门物理,就好像一只大象压在你身上,气喘不吁。新书发下来了,大家都特别兴奋,急着为新书穿上别致的衣服吗我们也为班级穿长了新衣服,新学期,新事物,新气象,新同学,新学期的开始,什么都是新的,连心也要穿上一棵学信的心,把玩乐的心放下。
事情全部处理完了,走出教室,太阳照在我的身上,向我的身体里撒播了学习的气息,我的心是学习的心。太阳的眼正无处不在的看着我们喜,怒,哀,乐,太阳换上新的眼睛,能够更清楚的看到我们的气息,一举一动,大家的心嘎然而止。
新学期,意味着努力,拼博,重新开始,把这一学期的知识装进脑海里,让你的这学期更充实,更美好,更有趣事。
周记二:初三开学周记500字
20xx年8月31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是我开学前的晚自修,明天就是新开学了,我正式成为九年级的学生了。
开心的事
今天我一进教室,Miss立刻跟我来个热情的拥抱、我们就开始谈话了,我们有说不尽的话,还和好几个同学围着一起谈话、一起说说暑假的事。然后,我莫名其妙地被人喊我“作家、作家……”我还以为是怎么的一回事呢,无端端地被人这样叫,她就解释给我听,原来是我去作文库(ZuoWenKu.net)作文网投稿的事。
不开心的事
今天我的心情不知怎么了,我总感觉到接受不了现在的语文老师,只认定以前对我影响最深的两位语文老师。今天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让我重回了接受不了任何一个语文老师教我的事。语文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就好像生命一样重要。因为它代表着我的信念、我的希望、我要感恩的心。现在的语文老师都没有教我们上过一节课,我难道就这样对她没有信心吗?也许她也会像以前的那两位语文老师一样对我的影响也很深。我应该学会慢慢地去适应她教我上语文的方法,要敞开心扉地去接受她,要永远记住以前语文老师教我的话。
今天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有开心也有不开心,就让我的开心遮住了不开心的事,共同迎接新的一天、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周记三:初三开学周记500字
天下着蒙蒙细雨,树叶儿正为我们欢呼,开学典礼即将开始了。
同学们站在绿绿的草地上,叽叽喳喳的对其他同学说着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开学典礼开始了,老师来维持纪律。只见五位领导——陈校长、张校长、陈主席、周书记和唐校长依次入场。由主持人周书记宣布开学典礼开始。
第一项:放《国际歌》。只见领导们庄严的站着,一动不动。这时,几只小鸟也被这动听的《国际歌》给震住了。
第二项:陈校长讲话。陈校长对我们说了那些在上个学期里成绩较好的班级,比如:我们六年级的扩二班语数第一名,86班英语第一名。没有表扬我们班,但我还是要好好学习,争取下一次表扬的时候有我们班。陈校长最后让我们努力学习,争取每一次考试都取得好成绩。
第三项:张校长讲话。张校长对我们说:“我们学校的成绩在县里总是名列前茅。上个学期我校四年级和六年级在期末抽考中,在县里排名第一。”张校长一边讲话,一边观察下面的纪律,并表扬了四年级的同学纪律好。此时,我惭愧的低下了头,我们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比我们小的同学遵守纪律观念还不强。张校长又为我们提出了四个要求。1、从小要有远大的理想。2、增强安全意识。3、讲卫生。4、爱学习。最后对我们提出了美好的祝福。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关于雪的散文范文6
一、语言基础储备问题
语言基础指的是对语音、语调、语法、词汇以及常用句型、口语中的一些习惯表达方法等的熟练掌握,语言基础是听力水平高低的先决条件,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基础较差,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储备呢?
1、模仿培养语音、语调
学生的语音知识缺乏具体表现为不能辨别音素、单词的读音、单词的音节、单词的略读,以及单词的重读与弱读;缺乏辨别句子中意群停顿、单词连读、失去爆破、语调等读音规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的方法是教给学生语音、语调方面的知识之后让学生不断地、大量地模仿磁带。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很多语汇、词法和表达方法便会琅琅上口,慢慢地养成地道的英语口语习惯,在语音语调方面的进步会非常明显。标准、纯正而地道的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也会促进其英语听力的发展。听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而且优美流利的语音、语调也会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2、朗读与背诵培养语感
朗读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语音、语调和语感的好方法。朗读要注意语言材料的音、形、义,而且把音大声地念出来,从而在大脑中形成音、形、义结合的完整的深刻印象,这是听力的基础。朗读包括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课文。朗读要求读音正确,也要求语音语调要正确。经过大量的朗读,才能领会掌握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形成语感,语感又会促进学生听力的提高。对于一些常用句型、日常交际对话和好的篇章段落则要求学生背诵。背诵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语言素材,在需要时随时调取,并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3、扩大词汇量和加强词汇运用能力
词汇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只有在听懂单词的基础上,才能进—步理解句、段、篇。一定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切实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词汇量的增加,不是靠孤立、机械的记忆单词,而是通过各种语言场景去接触它,运用它。我认为扩大词汇量和加强词汇运用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他们在语境中掌握词汇,这样既有趣又能增强记忆的能力,达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词汇量的增加可以帮助更好地把握听力材料,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达到提高英语听力的真正目的。
4、巩固语法知识
在听力测试中比较级和最高级、建议表达方式等,都是考查语法的表意功能,所以我们在平时要巩固语法知识。
二、如何训练听力的问题
1、听力训练材料选择
听力材料一般要求具有连贯性,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语言规范,交际性强,而且还要适合学生的听力水平,让大部分同学都能听懂。主要选择对话,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应变能力,然后选择接近教材内容的有关英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材料,同时适当拓展题材的范围,提高听力材料的难度,尽量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材料,这样既能提高听力又能丰富听力方面的视野。其中优秀报纸《学英语报》上的听力材料就是最好的训练学生听力的材料。
2、听力训练方法
听力主要是在听的练习中培养起来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反复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泛听与精听相结合。泛听就是对录音材料只听懂大概意思,不一定要完全理解。泛听训练应与我们的日常口语活动中联系起来,如起床、做家务、吃饭、洗澡、走路或乘车的时候都可进行泛听训练。泛听的积累是为了精听,精听应该从头至尾地听,直到能够听懂全部内容,甚至能够跟读下来为止。英语教科书提供了优秀的听力材料和课文,而每个学生都配备了录音磁带,我们应坚持精听,这样既可提高自身的辨音能力又能提高理解能力。
3、听力训练量不足
听力量的积累,仅仅靠老师在课堂上带着练习的那点录音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材中有许多为交际口语设定的情景话题,如介绍朋友、购物、庆祝节日、参加访问、问路等。我们都应该把他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既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听力。学生还应积极参与英语课外活动多听多练,如:英语歌曲、电视上的英语新闻、电影录音剪辑、英语广播节目、原版英文电影、英文电视节目等。让自己置身于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氛围里,让声音信号无意识中飘进自己的耳朵,让自己耳熟能详,在不知不觉中琅琅上口,增强语感,提高听说能力。总之,应尽可能地使自己有更多机会去接触英语语言,以求熟悉英语发音,扩大知识面,提高听的能力,当然,随着听力训练量的积累和不断增加,学生听力也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三、听力习惯问题
在听力训练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1、预测。在进行听力活动前,要求学生先迅速地浏览听力题型,通过浏览题目了解一些听力材料线索,同时大胆地猜测听力内容。要善于抓住听力题目中的选项,选项是理解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听到的材料内容,也可提示听的重点。做好了听前准备,在整个听力活动中就不觉得被动,会缓减紧张情绪,提高听力水平。因此必须学会在听前短暂的时间内分析和对比选项的不同之处。
2、听中做笔记。听短文时,要求学生关注开头句和结尾句,开头句是信息内容的引导句。听音时做笔记是帮助我们理解听力材料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提高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能帮我们减轻大脑的负担,完整而准确地把握所听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在选择项旁边尽可能地记下文中所提及的人名、地名、各种数据、事实和理由等重要的信息。可以是简要提纲、关键词,也可以用短语或句子来表示,关键是要简洁、明白、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