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故预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故预防

事故预防范文1

注重农机人员培训,提高农机操作水平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技能操作知识的培训,使其从中获得安全法规知识和基本机械常识,熟练掌握驾驶操作技能,从而为其从事农机作业工作以及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打下基础。因此,农机培训部门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确保培训时间充足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加大培训工作管理力度。检验农机作业人员对驾驶操作技能和安全法规常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考试,因此,农机监理部门应在培训的同时,阶段性地进行考试,以此检验农机作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并且要加强考试工作管理和监督力度,改善考试条件,规范考试制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加强农机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本着“严惩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现代化的检查设备,加大农机安全检查力度,扩大检查范围。针对当前农机作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农村、走进农户,在乡村道路、田间地头、农场庭院等农机作业和非作业区域,对农机作业时和闲置时的安全状况、农机作业人员证件及其操作条件、农机作业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认真全面地检查,不留任何漏洞和死角。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违章人员分别处理,情节严重者必须依法严惩,对情节较轻且态度较好的主要以批评教育手段处理。同时,为提高检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检测工具改善装备,如酒精测试仪、雷达测速器等。

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素质农机监理员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农机安全生产。在遇到农机违章现象时,很多农机监理人员往往只生硬地对违章人员进行罚款,没有说服教育环节,致使农机作业人员对违章的危害认识不深刻。因此,农机监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各级农机监理机构的监督下,严明纪律、更正作风、严守职业道德,“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相结合,提高自身执法水平,在工作中做到秉公执法、依法办事。

重视农机事故统计,探索农机安全监管新对策农机事故统计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农机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为了总结农机安全生产的发展态势、制定科学的农机安全法规、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农机监理部门要重视农机事故的统计工作,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便于我们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事故形成的原因,发现事故发生的新态势,预防农机事故发生,探索农机安全监管新对策。但是,多年来农机事故统计未被重视,造成事故统计不准确,事故瞒报、漏报和迟报现象存在,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我们要大力提高农机事故统计质量。

事故预防范文2

【关键词】侧钻井技术 油田开发 事故原因 预防与处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油田开发技术方面,侧钻井技术日益成熟。我国国内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开始了对侧钻井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套管侧钻钻井技术,这一技术具有节约成本和对老井重复利用的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但是由于小井眼钻井自身的特殊性,以及预防措施的不完善,导致事故时有发生,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危害。如何降低事故发生率,做好预防与处理措施成为了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侧钻井技术分析

1.1 侧钻井技术的优势

近年来,由于我国油田钻井技术的不断提高,侧钻井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及应用。在应用的同时,侧钻井技术的优势逐渐显现。一,激活了老井生命力,并且得到更新,实现了原道路井场、 原集输、 供电设施和原井眼的利用,进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二,能强化采油,延长油藏开采年限,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三,获得新的地质资料,为重新认识油层提供依据。四,规模要求小,中靶精度高。五,工程过程投入较低,工程后期收益较高。

1.2 侧钻井工程的主要事故以及危害

1.2.1井漏事故

由于侧钻井技术中新钻的小井眼具有自身特殊性,导致了井漏事故的高发生率。

原因:一方面,侧钻井是在原井眼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形成的井眼尺寸较小,导致在完井工程中套管与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小,挤水泥阻力大,影响固井质量,为井漏埋下隐患。另一方面,由于老井眼的使用年限较高,致使井筒周围油气压力下降,加上油井生产过程中地层填充物被长期冲蚀运移,降低了地质质量。另外,环空间隙小,还会影响钻具下井的压力波动,为井漏埋下隐患。

危害:井漏发生后会导致大量水泥浆进入油层,不仅严重污染了油层,还会对油气通道进行封堵,直接降低采油和注水效果。井漏情况严重时,根本无法对堵塞情况进行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1.2.2沉砂出砂事故的发生

原因:

(1)小井眼的结构特点是事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在小井眼环空中,泥浆的返速较高,因此泥浆处于高剪切的速率状态,致使剪切稀释作用明显,影响岩屑的悬浮与携带。

(2)在大肚子井段处,由于环空间隙的差别,泥浆返速却特别小,致使携砂洗井困难。

(3)由于侧钻井技术应用的是老井眼,部分都是报废井和长期生产后的低效井。井中的老套管经过长期腐蚀后,强度下降,易出现裂缝与漏洞,致使投产后出砂事故的出现。

危害:沉砂出砂发生后,油田开采工程生产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砂埋油层现象,造成供液不足,甚至导致停产。

2 侧钻井的事故预防与处理

由于侧钻井与常规井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在很多方面我们需要科学的考虑它自身的特点。目前对开窗侧钻和井下作业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起步阶段,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也处于探索阶段。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及时处理,促进侧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工程施工方面

2.1.1井漏事故的预防

首先,在侧钻技术实施之前,要广泛的收集周围井的压力数据资料。其次,充分的认识到井眼尺寸的限制性影响。换句话说,尽量降低尺寸小的一系列影响。要在保证悬浮加重剂为基本条件下,减小钻井液的剪切力,达到减少环空流动阻力的目的。再次,在进行钻口技术时,一定要减小压力波动,可以采用控制速度的方法。

2.1.2沉砂出砂事故的预防

一方面,要降低岩屑的悬浮与携带。通过构建抑制性较好的钻井液体系,形成低渗性泥饼。在进行钻井时,要保持井壁的稳定。通过选择合适的泵量,在保持井眼清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井壁的冲蚀。沉砂不可避免,在降低岩屑沉砂的同时,还要定期按规定进行下钻清砂,实现井眼的畅通,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定期对老套管进行强度检查,消除漏洞、裂痕的存在,进而有效防止出砂。

2.1.3磨铣卡钻事故的预防

首先,要保证铣锥进入导向器与套管内壁均匀接触,磨铣出光滑的接触面,滚轴要轻压慢转,钻压不要过大,转速也不要过快,磨铣出均匀的接触面后再改变为中压磨铣。其次,在磨铣的过程中要注意井内返出物,如果出现了金属物的返出,要记得提起反复划铣,整个井段也要反复慢速划铣,直到没有阻卡的现象为止。再次,磨铣结束后,要充分的循环划铣,直到返出物中没有铁屑的存在。

2.2 工程管理方面

配备先进的开窗侧钻井施工所需的工具、仪器及相关的软件。

掌握相应的工艺,储备一批开窗侧钻井方面的技术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逐步掌握国内开窗侧钻井领域的前沿技术。

建立开窗侧钻井井下事故处理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逐步形成开窗侧钻井特色技术,以满足油田快速、低成本勘探开发的需求。

通过以往侧钻井施工事故,比如青海油田开窗侧钻井事故,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同时也要向国外学习,不断的进步创新。

配备开窗侧钻井施工中过程中的先进设备,与时俱进。

3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只能通过寻找事故的发生源,从源头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后果的形成。针对侧钻井技术中引起事故的弊端和不足,相关部门要依据相应的技术规范文件,有目的的对钻井方案进行改进,减少事故源头,实现事故的有效预防。另外,还要制定科学、全面的处理措施,在事故的第一发生时间,有效的判断事故原因,进而确定事故处理方案,达到及时处理的目的。最后还要对侧钻井技术进行不断的学习和完善,建立适合自己公司的施工技术体制,比如青海油田建立的青海油田特色的施工技术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油田成本低,收效高的开发要求,同时也能够对事故的发生性最小化。

参考文献

事故预防范文3

在采矿作业中,最常见的事故是冒顶片帮,约占采矿作业事故的40%以上。该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1、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顶板管理方法不当。如采场布置方式与矿床地质条件不适应,采场阶段太高,矿块太长,顶帮暴露面积太大,时间过长,加上顶板支护、放顶时间选择不当,都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天井、漏斗布置在矿体上盘或切割巷道过宽都容易破坏矿体及围岩的完整,产生片帮事故。2、作业人员疏忽大意,检查不周。根据冒顶伤亡事故分析,只有极小部分的事故是由于较大型冒落引起的,大多数都属于局部冒落及浮石伤人,且多发生在爆破后1~2小时内。这是因为岩石受爆破的冲击和震动作用后,有二些发生松动和开裂的岩石,稍受震动或时间一长马上就会冒落。3、处理浮石操作方法不当。由于处理浮石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冒顶事故,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而造成的。4、地质情况变化,自然条件不好。如在采矿体中的小断层、裂隙等等都容易引起冒顶片帮,在开采中要特别注意。5、地压活动的影响。有些矿山在开采后对采空区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矿山的生产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采空区地压活动的影响,容易导致井下采场和巷道发生大面积冒顶片帮事故。

根据以上冒顶片帮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冒顶片帮,避免伤亡事故的措施主要有:1、根据矿床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采场布置。天井、漏斗等应布置在矿床的下盘,避免破坏上盘,造成片帮。开采时,要严格按采掘顺序,自上而下,由远而近,有计划的回采,尽量减少顶板暴露时间,加快采矿速度,缩短回采周期。2、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作业制度,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3、加强采场顶板观察、检查,加强顶板管理。一方面根据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加强现场顶板管理。同时要对采场矿岩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其变化规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发现岩石松软时,应及时支护,尽量避免在空顶下作业。采场和附近作业点放炮后,应仔细地检查采场顶帮的岩石和支护。检查时人要站在安全的地方,由外向里用尖头长钎子或带矛头的长竹竿撬下松动的岩石。检查处理完毕,再通知其他人员进入采场作业。4、注意观测顶板冒落预兆,防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大多数情况下,顶板冒落之前都会有些预兆,如顶板岩石下沉等现象。一旦发现采场有大面积冒顶的征兆,应立即停止采场作业,马上撤离作业区内的人员。

二、防止留矿堆中形成空洞,以免造成采场塌陷事故

留矿法采矿中,经常发生这种事故。留矿堆中形成空洞的原因主要有:由于矿体上盘围岩节理发育,断层较多,回采易产生大块矿岩;矿石湿度大,粉矿和夹杂黏土多,易黏结成块;回采进度太慢,或采场搁置停采,长期没有放矿;漏斗间距太大;以及落矿后,平场时二次破碎不充分,以致大块矿石潜埋于矿堆内,矿房局部发生堵塞,形成空洞。

防止留矿堆中形成空洞的措施有:1、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减少爆破产生大块或粉矿,尽可能保持上盘围岩不遭破坏。2、平整采场时,应仔细进行大块矿石的二次破碎工作。3、局部不稳固的矿体可留不规则矿柱,防止大块片帮。粉矿较多、含有黏土夹层、矿石湿度大时,应预先确定采用较小的漏斗间距,并做到经常且均匀地放矿。放矿时,要注意以下安全要点:(1)放矿过程中,仔细观察各漏斗矿石堆表面下降程度是否与放矿量相适应,以便及时发现并防止矿堆中形成空洞。(2)放矿时,采场内不得有人作业,观察人员应站在天井两侧的联络道中。一旦发现矿堆中有空洞,必须及时处理。处理空洞时禁止人员进入溜矿井或漏斗内处理堵塞。常用的处理方法如下:首先,自空洞的两侧漏斗放矿,破坏空洞周围矿石的平衡,使悬空的矿石掉落。其次,用较大的炸药包在空洞的位置上爆破,震落悬空的矿石,该方法适用于处理拱形空洞。第三,使用土火箭爆破法消除悬拱。最后,用高压水冲洗因粉矿多而引起结拱形成的空洞。

三、防止坠井事故

为了防止坠井事故发生,应当做到:1、根据岩石稳定程度,架设相应牢固的支架。岩石稳固时,可以用横撑支柱。岩石不稳固时,必须用方框支架。有片帮危险时须留矿柱。2、天井的梯子、扶手要牢靠,并经常检查。每隔3~4m搭设一层平台。梯子间与提升间之间应有隔板。天井高度不大,单纯用扒钉作把手时,须另设一根牢靠的保险绳以防不测。3、为防止人员坠人天井、溜井,天井、溜井上部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和照明,井口边应留有1米宽的人行道和围栏、链条等,作业时取下防坠装置,不作业时立即恢复,并注意检查和更换,保持其良好的状态。4、不使用的天井和溜井应及时封闭,防止行人不慎坠井。5、井下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不得跨越溜井。6、应装设明显的标志和防坠装置、光信号、围栏、链条等,

四、溜矿井、放矿漏斗卡矿的处理

事故预防范文4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事故预防;安全

煤矿机电事故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造成人员的伤害和设备的损失,还可能诱发煤矿其他重大事故的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是保障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诱发煤矿机电事故的致因较多,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着手,重点实施科学管理、科技应用、全员培训等主要措施,实现源头治理,做到防患于未然,消除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1 科学管理、预见隐患、积极预防

运用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采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1.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质量互变”客观规律的指导作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质变都是由量变引起的;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引起质变,质变和量变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而煤矿机电设备在运行中始终存在安全隐患,有些暂时不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但随着隐患的积累,若不及时根除,必然酿成重大事故。因此建立标准化的设备管理制度,科学的设备保养措施,严格的设备检查方法是必要的。按照设备的四检制(班检、日检、旬检、月检)要求对所使用的机电设备进行有计划、按步骤、全方位的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完好状态。2009年7月19日,公司EBJ-120综掘机电控箱发生燃烧的重大事故,其直接原因是由于电控箱主控腔内油泵电动机主回路真空接触器电源侧B相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发热,产生高温接线端子熔化,导致接触器接线端子绝缘压板发生高温碳化,从而造成B、C两相非金属短路,酿成重大机电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针对该事故采取了对电控箱每月实行例检,并按照综掘机实际运行负载对馈电开关整定值及保护时限进行调整,确保电气保护灵敏、可靠。通过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预防性试验的措施,杜绝了机电设备事故发生。

1.2必须坚持以《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为指导,自觉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提倡“以人为本、精细管理”的方法,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科学、标准地制订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对煤矿生产过程实施控制、监督、检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定时间、定人员、定任务,把煤矿生产的全过程出现的问题,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预防,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

1.3严格执行《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安全规程》、《机电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等标准,做到标准化的设计、标准化的安装、标准化的使用、标准化的维护和检修。通过制订实施各岗位、各环节的标准化措施,为设备运行提供一个标准的运行环境,使设备得到精心的维护保养,抑制煤矿机电事故隐患的滋生,消除产生煤矿机电事故的环境和条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率。

2 确立终生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提高安全意识

追溯煤矿机电设备事故发生的根源,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这种不安全行为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要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主要采取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两方面对策,旨在通过全员培训和特种作业培训,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控制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

2.1机电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技能差,会导致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就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体现了安全管理的广泛性、全面性、群防性的特点。要求安全工作必须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守安全”的目的,从整体上普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2.2煤矿机电人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除了要进行通用性的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外,还必须进行特殊工种岗位培训,特种作业操作实体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通过培训考核,提高作业人员应对煤矿机电事故的能力,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作业人员的培养要选拔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操作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较好的人员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并定期进行考察、考核、调整。

3 应用科技手段,实现煤矿机电设备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是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根本途径,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机电设备本身具有安全性,实现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超前预防。

3.1由于煤矿的特殊性要求,煤矿井下的机电设备要有足够的强度、严格的防爆要求和完善的电气保护。由于井下空气湿度大,电气设备受外力作用使绝缘破坏,易发生触电、漏电、短路故障。该故障的存在会引起火灾、爆炸、触电等危险,因此《煤矿安全规程》第445条规定,井下电气设备选择矿用防爆型设备。

3.2由于造成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纷繁复杂,包括认识、程序、设计、制造、疲劳、磨损、检查和维护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及其他因素。通过事故分析,查找事故的直接原因,在确定了事故因素的同时,把事故原因反馈到设计阶段,进行设计修改,实现设备的升级改造,制造更加本质安全的设备。因此要做到:①不断改进实现生产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机械化、自动化不仅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煤矿机电设备本质安全的必然要求。本质安全要求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就是通过合理分配人一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布置等方面,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操作性和可靠性,使操作者的体力消耗和心理压力降到最低,从而减小操作差错。②实施本质安全的重要措施就是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安全防护、联锁安全、控制安全、自动安全、隔爆安全、可调安全、自动调节安全、跳闸安全、双手控制安全装置。③总结分析是预防事故的一个重要阶段,吸取事故教训有利于措施制订的针对性、有效性。

3.3预防煤矿机电事故,必须运用安全生产预防原理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的可能性,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这就要求在设计时遵循“人机合一”,实现人的各种特性与机器功能的最佳匹配。在现代化的企业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就是本质安全化的具体体现,如公司35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的应用;长岭矿井主运输系统的集中自动化控制的应用;掘进设备综掘机的应用等方面。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操作失误而引发的事故。

4 结语

总之,煤矿机电设备事故是可以预见的,同时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坚持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树立“缺陷和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行、有患必除”,才能实行预防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目的。只有加快煤矿机电设备现代化、自动化的进程,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目标,才是预防煤矿机电设备事故发生的根本方法和最佳途径。

事故预防范文5

“先抽后采、检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确立了瓦斯防治的知道思想和方法。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爆炸、燃烧和窒息事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杜绝日常生产中存在的瓦斯危害隐患。

1 落实矿井瓦斯管理制度

根据矿井生产情况,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要建立和健全矿井瓦斯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制度,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执行。例如:爆破过程中的瓦斯管理制度,排放瓦斯的有关规定,瓦斯监测装备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盲巷、旧区和密封启封等瓦斯管理规定,矿井瓦斯抽放、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

规定。

2 加强瓦斯抽放管理

瓦斯抽放可以讲煤层中存在或释放出的瓦斯通过机械设备和专用管路抽出来,输送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地点。抽放瓦斯是防治瓦斯灾害的治本措施,不仅降低了瓦斯涌出量,消除了瓦斯爆炸隐患,还能降抽出的瓦斯收集并加以利用,变害为利。

加强瓦斯抽放,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做到应抽必抽,瓦斯抽采指标必须符合《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示》要求。

3 建立健全瓦斯和通风监测监控系统

1)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标准》及《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立完整、可靠的煤矿瓦斯、通风监测监控系统。

2)掌握瓦斯涌出规律,进行科学、合理通风,及时发现瓦斯超限或积聚事故隐患,通过加强通风等措施消除瓦斯积聚,通过报警、断电停止作业、撤出人员等措施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

4 加强通风管理

防止井下瓦斯积聚,首先应加强矿井通风。按实际需要分配风量并及时调节风量,利用新鲜空气来稀释并排出瓦斯,必须确保风量、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此,应做好几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采用机械通风。每个矿井都必须采用机械通风,禁止单独利用自然通风。主要通风机一套运转,一套备用。

2)实行分区通风。实行分区通风,不仅可以保证各采掘面都有新鲜风流,而且在发生瓦斯燃烧或爆炸事故时,可以减小灾难范围,减少灾难损失。

3)加强掘进巷道通风。掘进巷道采用全风压通风或局部通风机通风。做好局部通风机管理,风筒“三个末端”管理,特别是高、突矿井掘进工作面要严格执行局部通风机供电要求。局部通风机要设置在进风口的新鲜风流处,禁止产生循环风。风筒要悬挂在巷道一帮,保持完好。风筒口离工作面的距离最大不超过5m。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准停风。

4)及时构建通风设施。为保证矿井正常通风,应在井下适当位置设置控制风流的设施,如风门、风桥、挡风墙、调节风窗等。井下要及时构建通风设施,并保证质量,经常维修,保持完好。通过风门时,应随手关好。每个矿工对任何通风构筑物都必须爱护,绝不允许任意损坏。

5)保证风流畅通。加强通风是目前处理瓦斯的主要手段,风流不畅就会发生瓦斯事故。为保持井下采掘工作面、巷道和其他工作地点风流畅通,不得在这些地点堆积杂物,并应加强维护,以保证足够的通风断面。

5 加强爆破过程中的瓦斯管理

爆破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瓦斯管理制度,做到严格检查,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1)“一炮三检”制度。“一炮三检”要求爆破工在井下爆破工艺过程中的装药前、爆破前和爆破后必须分别检查爆破地点及附近20 m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只有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才允许进行装药、爆破,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爆破。需要强调的是不准检查一次而多次爆破。爆破工随身携带“一炮三检”记录手册,做到检查一次填写一次。

2)“三人连锁放炮”制度。“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是实现安全爆破的有效措施,即可防止瓦斯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又可防止爆破伤人。三人连锁中的“三人”是指生产组长(队长)、爆破工和瓦斯检查工,这三人分别携带爆破起爆器的钥匙、工作牌、爆破牌。在爆破前、后,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检查爆破地点附近的风流、瓦斯浓度和其他爆破安全事项,符合要求后依照相关操作规定连锁交换钥匙、工作牌、爆破牌,进行安全爆破。

6 结束语

只有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才能有稳定好转。

参考文献

[1]梁松乔.用电厂粉煤灰作为井下充填材料的科学试验[J].煤炭科学技术,1980,09.

[2]冯起超.贯彻回柱绞车参数系列标准的一些看法[J].矿山机械,1980,03.

[3]吴元.日本三池矿业所感应电话的使用和维修[J].工矿自动化,1980,01.

[4]叶生,龚幼民,曹怡龄.新型电机保护装置的设计研究及应用[J].工矿自动化,1980,03.

[5]晓荷,黎永泉.西德不燃液在井下凿岩设备上的应用[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1980,03.

[6]吴振亚.新型高效率功率放大器[J].工矿自动化,1980,04.

事故预防范文6

一、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1、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2、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引起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3、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我们知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

4、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既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

5、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四、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