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范文1
一、拓宽渠道 经典进入课堂
课堂教学是开展特色教学的主渠道,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做到了“五个一”,即:每天一次诵读、每周背一首古诗、每周上一节国学课程、每周听一次古诗词鉴赏、每学期进行一次竞赛活动。经历从吟诵到品读、从鉴赏到应用的多思过程。
我们把每天的早自习的晨读时间定为师生诵读经典诗词的时间,学校根据各年级实际推荐了30首经典诗词,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全部会背诵。每周开设一节学习古诗词的校本课程,已阅读为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每天利用“欣赏”时间(每天10分钟)对一首经典古诗词进行鉴赏品味,很受学生欢迎。每学期进行一次古诗词诵读和背诵活动,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二、统筹兼顾 营造诗教氛围
1、分层要求不同年级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学前、一年级以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为主,2---5年级在吟诵经典诗词的基础上进行诗词鉴赏。(以小学生必备70首古诗为主)
2、组织编写校本教材
我们在开展古诗词进校园工作中,坚持与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积极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目前,我校编写的《古诗词进课堂》一书,已作为校本教材投入使用。
3、坚持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
走廊文化凸显“诵读古诗文辞,打造书香校园”特色,以不同形式展现给全体师生,让他们耳熏目染,时时刻刻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每逢重大节日,学校都把古诗文融入到有关活动中。如五一劳动节举行以赞美劳动和劳动人民为主题、母亲节、父亲节以歌颂亲情为主题、清明节以缅怀先烈为主题、教师节以赞美教师为主题、国庆节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优秀诗词书法展览等活动。各班级在班队会课中也组织相应的活动,以强化学习经典诗文的效果。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范文2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砺志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仿照示例,写出你所积累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三个节日)
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题解说: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1)鲜明的主题性。提供一个默写的主题,要求考生围绕主题默写出三至四句古诗文名句。上述试题的主题是“传统节日”。(2)答案的开放性。此类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多元的、开放的,只要是符合主题要求的古诗文名句即可。上述试题的参考答案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节)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
这类默写题给我们的启示是:(1)在平时的古诗文背诵中要进行相关专题的背诵,如“荷花”、“黄河”、“长江”、“水”、“和谐社会”、“关心民众疾苦”、“人生”、“爱国”、“诚实守信”等等,由一句而联系出相关的多句。(2)学会整合归纳,要善于把平时散乱的积累整合归纳成相关主题。
模拟练习:
1.在下面横线上默写出六句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并注明作者。
例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例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文化。同时,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描绘和歌颂黄河的美好诗篇。请你写出四句描写黄河的古诗文名句,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默写出四句体现作者宽广胸襟或宏大抱负的古诗文名句,并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众疾苦的名句,请你默写出四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创建和谐社会主要体现在社会、家庭、自然等方面。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通过他们的诗篇生发了这种和谐思想(如社会稳定、人间关爱、家庭温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请你默写出体现和谐思想的古诗文名句四句,并注明作者。
例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例二:“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魏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请默写出古诗文中有关亲情的名句四句,并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2006年2月10日,中华民族千年奔月之梦――“嫦娥奔月”开始启程。假如有一天,你乘坐“嫦娥奔月”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你能情不自禁地吟出四句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名句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并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水是地球的血液,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历代文人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悠悠流水,拨动了几多情思。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四句与水有关的古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饱蘸母亲的乳汁写就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恋情。请你默写出四句描写长江的古诗文名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常见于文人的笔下。请你默写出四句含有“舟”的古诗词,并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范文3
早期阅读非常重要,它不仅仅体现在增大小学生的识字量,更体现在对小学生做人做事的影响上。绘本读写绘教育,应该让学生们多读些真正的中国绘本,让学生们从小认同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传让;让学生们从小回归传统,了解中国的传统知识。基于以上原因,今年,我校开设了“传统节日绘本阅读”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看看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中国绘本,从小对本民族、本国的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们以中国的六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为突破口,选择了三套图书,郑勤砚主编的的?绘本中华故事:传统节日篇?、风笛美术著的?中国结 中国节?、毛毛虫童书馆的?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作为学生必读书目,?龙年的故事?、?团圆?、《元宵灯》、《荷灯照夜人》、《小莉的中秋节》等中国原创图书为选读书目,老师结合节日古诗词、节日传说及习俗等,让学生们了解相关节日的知识;学生们提前搜集相关的节日知识,并在组内交流;在最后的拓展阶段,学生可用绘画、剪纸等形式呈现相关节日的传说、故事、童谣、故事等。
一、绘本阅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春节是最“中国”的节日,我们把这个节日的阅读定位在“知民俗”上。通过阅读,学生们知道了正月初七是人胜日,是孩子日,是小孩的节日!知道了初一拜年的时候,要左手握右手作揖拜年。初五,吃水饺的时候,要咬破水饺,这样才能破五,把不好的事都破坏掉。而初八呢,是谷日,也就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如果天气晴朗的话,稻谷就会丰收。甚至学生们还背过了一个顺口溜,正月初一,鸡日;初二,狗日;初三,猪日;初四,羊日;初五,牛日;初六,马日;初七,人日。这些关于春节的民俗,很多都在岁月中被遗忘,而今让学生们重新了解,他们对春节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二、绘本阅读与写绘活动相结合
读,然后写绘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节日主题的读写绘,开启了学生们儿童思维想象的空间,将绘画语言与口头语言结合,丰富发展了学生们的想象与表达能力。在读完有关元宵节的绘本后,学生们用图文结合、连环画、图配文、文配图等形式,展开想像,用一幅幅充满趣味的图画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对于元宵节的理解。有的学生还进行了“诗情画意”的诗配画活动,用七彩画笔描绘出了古诗的意境。“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倒流梢头,人约黄昏后。”、“院校正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归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的学生还画出了元宵节看灯会、猜灯谜、踩高跷、舞狮子的情景。读写绘将学生的阅读、情感、思维、表达整合为一体。
三、绘本阅读与习俗活动相结合
清明节时,正是通过阅读,我们才知道蹴鞠活动是清明节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这让学生们的家乡自豪感油然而出。因为我们临淄正是蹴鞠的起源地,“临淄重蹴鞠,曲城好击刺”,蹴鞠是古代清明节人们喜爱的一项传统游戏,它起源于临淄,从唐代开始,临淄就盛行在清明时节外出踢蹴鞠。在绘本阅读的拓展阶段,老师为学生们讲解了蹴鞠的溯源、历史轶事和传承意义,以此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中国传统习俗,感受蹴鞠文化、领略足球魅力。同时学校还将这一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与学校的阳光体育结合起来,创编了仿古蹴鞠韵律操,学生在大课间跳起蹴鞠操,以“鞠”为乐,既锻炼了身体又学习了本土的传统体育项目,达到了育心、育体、育智的目的。
四、绘本阅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范文4
一、活动教学,老师先“活”起来
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使品德课教学“活”起来,老师也要“活”起来。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新课改新形势下的品德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老师一改以往单一、古板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采用小品、辩论、故事、议一议、知识抢答等教学方法,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魅力,使语言“活”起来。教师平时应该做个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在品德课上运用一些名言、古诗词等,再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师优美生动的语言犹如魔法棒,一定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牵引。
以《我们的民风民俗》为例: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流传下很多和节日风俗有关的古诗。设计教学环节时,把这些古诗词有效地融入到课堂中,一定会使课堂增添不少文化底蕴。于是,在课的开头我打出了王安石的《元日》、苏轼的《水调歌头》、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让学生通过古诗猜节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为了使学生知道更多和节日有关的古诗,我还设计了“送古诗回家”的活动。
中秋节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重阳节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清明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端午节
国亡身陨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再加上丰富多样的活动设计使我们的品德课既富有文化内涵又不失生动活泼。
二、活动教学,让学生“活”起来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要让品德课活起来,必须让学生“活”起来。兴趣是学生“活”起来的关键,有效的活动教学能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
1.活动导入,成功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活动来作为课的导入,能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让他们饶有兴味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这样的导入既和课题密切相关,又从生活出发,创设了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极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活动课堂,精彩纷呈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注意力只能持续十五分钟左右。要让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始终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维持学生的激情。
以《我们的民风民俗》第一课时为例。这一课时,重点介绍春节和端午。我采用了录像、儿歌、贴春联倒福、古诗等活动方式。在上课前,我别出心裁地把教室装扮了一番:挂了几盏大红灯笼和中国结,在窗户上贴上窗花,播放《新春序曲》,一下子使过节的气氛重回到学生的身边,极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使学生对节日的习俗有更深刻的了解,我采用了视频《春节习俗》和儿歌《过年》等活动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在此基础上,又安排了“年”的神话故事,出示了“年”的古文字,这一活动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崇敬之情。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在介绍完春节习俗后,又请一个学生上来在黑板上张贴对联和倒福,又适时地补充春联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张贴的过程中既懂得了怎么区分上下联,又明白了贴春联的正确方法,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三、活动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丰富的活动教学使学生“活”起来了,教师“活”起来了,我们的课堂也因此“活”起来了。为避免活动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我认为活动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活动必须以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教学应该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活动必须以生为本。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明确一点:活动是学生的活动,应该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实际。
当然,学生的“活”不是无限度的,这就要求老师起到很好的穿针引线的作用,把握好“活”的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摸索,设计的活动既让学生喜闻乐见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体验、思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提高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置、亲切的答疑解惑、适时地激励和引导而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2.活动必须贴近生活
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的主要特点。设计的活动一定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立足于生活,贴近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的生活实际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生活中鲜活的材料结合起来,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如苏教版品社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学》一共有五课,包括《自画像》《同学之间》《他为什么这样好》《同样是学习》《我不耍赖皮》。这一单元的内容,很容易让10岁左右的小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班级和学校生活是他们的主要内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和班级生活中形成,学校和班级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发生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以教学《自画像》为例,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环节:1.夸夸我的同学:利用卡片,将同学的优点和缺点写下来,通过学习和交流,使学生对自己有了较深的认识;2.自我反省,激励他人,其中包括同学在课前要求父母写的“父母的勉励”,再加上“同学寄语”使学生在活动中既收获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又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这样的活动,既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又很好地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
活动教学必须要从小学生的世界出发,用他们的眼睛、心灵和方式去观察、感受,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教育,加上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这样品德课堂才能够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宋景堂.新理念 新形式 新教法.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范文5
一、语文教学工作方面
1.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针对本阶段学生好动、书写质量差等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多鼓励,常激励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改正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紧跟学校课改步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在本学期,我继续紧跟学校课改步伐,扎实做好课改工作,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有序开展,晨读课有内容、有目标,上好每一节训练课,提前安排好演讲、注意力训练,并语文课中引入“简单语文教学模式”,重点放在每课的读写结合点上。教学中,运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按小组合作的模式,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相辅相成,提高他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学习教材的同时,充分利用两翼教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注重积累和运用。
3.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靠掌握有限的书本知识就行了,还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把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我都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拓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如学习了第1课《古诗词三首》,以诵读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积累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学习了《小英雄雨来》,推荐学生阅读中外有关爱国小英雄的故事,如《鸡毛信》、《小兵张嘎》、《卓娅和舒拉》等;学习了《触摸春天》,指导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了《普罗米修斯》,推荐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同时,我还推荐向学生推荐《中国名人故事》《外国名人故事》《柳林风声》《寻找生命的北极星》《生命颂》《学生科普第1书》,要求学生复读《爱的教育》《中国历史故事》《中国成语故事》《一千零一夜》让他们感受书中人物的机智、勇敢和语言的妙趣横生,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
同时,我还十分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根据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走,我们去春游”,组织学生分组设计《春游活动方案》;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在学生学文的基础上,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召开了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会,每个小组一个主题,有的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有的展示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介绍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发等;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分小组进行了“美丽的田园 向往的生活”综合性学习汇报展示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搜集整理信息等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注意各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4.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为了促使每一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着重“抓两头,带中间”。注重拔高优生,培养优生,鼓励这部分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积累。对待后进生,注意激励他们树立信心,多进行课外辅导,从基础知识抓起,课堂上多给他们创设发言、表现的机会,以此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期初,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学习、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教育。平时,配合学校德育处,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培养;注重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配合学校综治办做好每月一次的安全演练;注重培养班干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交给学生工作方法,指出不足,注意树立他们的威信,在班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后进生管理,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他们结成“一帮一”对子,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共同进步;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表现,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本学期,我班开展了“感念亲恩 母爱似水”三八国际妇女节感恩活动;进行了班委会成员改选活动;召开了“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文明学生”学雷锋主题班会;举行了“珍惜宝贵水资源 共创文明内蒙古”节水主题班会;召开了“缅怀先烈 感恩现在”清明节主题班会……
三、语文教研组工作方面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范文6
传统节日实施方案一一、主题产生的背景
我们国家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孕育着极为丰富多彩的节日时空。 面对外来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击,许多学生对外国的节日提起来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让他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一般只记得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至于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怎么过节,则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必要。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销声匿迹了吗?为什么西方的节日会对中国的青少年有这么大的影响呢?这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一种忧思与紧迫感。
在许多西方国家,他们更多的让孩子参与到节日的庆祝中来,甚至孩子是节日的主角。他们注重的是对孩子能力及性格的培养。一个不珍惜自己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们意识到,应该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光大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教育应切实肩负的重任。 在
二、活动目的 知识技能: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法能力:
学会多种途径查找资料,通过网络论坛、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运用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加深对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 情感态度:
通过开展包饺子、包粽子、放风筝等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快乐,进而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的实施
本次活动的实施主要依托网络论坛,论坛中的版块划分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小组评价活动日记活动反思电子作业。各个阶段的资料成果都可以发表到论坛中来。充分发挥论坛的方便、快捷、高效、共享的优势。 第一阶段 明确主题 制定计划
1、激发兴趣,明确探究主题。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 当你穿上新衣服快乐地去逛花街,当你看到五彩缤纷的烟花空中飞舞时你们知道这是我们中国哪种传统节日吗?当一家人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
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时,这又是什么节日呢?你还知道我们中国的哪些节日?
此时的学生必然跃跃欲试。
引发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是良好的开端。 2、 自主选题,成立小组。
课题产生后,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节日里我们可以尽情地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你们想怎样去感受呢?将大家的想法合起来,这样的几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1、节日的简介;2、节日的由来与传说;3、节日的习俗;4、有关节日的诗歌。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至今仍流传甚广的有8个。其中四个节日已经列入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研究。(为了避免多数人选择一个节日,有的节日没人去选择的情况,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固定节日和一个自选节日进行研究。)
各班选择分配表
3.制作小组合做计划
好的计划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前提
这次的主题活动将在论坛中开展,小组活动计划发表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版块中。
五五班第X小组活动计划样表
活动主题:中国的传统节日 指导老师:薛老师 子主题:春节、端午节 小组名单: 主要问题:
1、节日的简介
2、节日的由来与传说 3、节日的习俗
4、有关节日的诗歌
材料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分工
任 务 人 员
设计目的:综合性学习尤其要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导向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取舍、整合,形成学生可操作性的探索问题,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结成小组,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但这里教师要有整体的把握,要权衡好,不能多数人去研究一个问题,或每个问题都要研究,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协商,注意尺度,引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
第二阶段 收集整理资料阶段
计划确定下来后,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他们有的访问亲朋好友,有的到图书馆摘抄资料,有的上网收集下载图片、信息。他们按照各自的分工忙碌着。
老师推荐大家几个网站,课后,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了解更多的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广泛地资料收集。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
如果说自主研究为孩子们提供了独立思考和主观判断的空间,那么分组学习则让孩子们懂得和形成了交流合作的高效学习方法与互相协助的共同意识。
二、制作电子报、手抄报指导课
在课堂上,孩子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很多很长,指导他们提炼,筛选;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摘抄重点的内容,设计制作手抄报。
三、制作调查问卷指导课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问卷设计的要求、掌握问卷设计的原则。掌握问卷设计方法,能设计一份良好的问卷。 在分解调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喜爱质疑、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重点: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和要求,调查问卷设计的步骤。 难点:围绕调查目的分解调查内容。
四、围绕传统节日的风俗文化,计划开展以下几个活动。
3月份 制作花灯、花球
4月份 放风筝活动(制作风筝) 5月份 包粽子活动 6月份 包饺子活动
注意做好活动记录:照片、活动日记、活动反思等。把相关的记录发表到论坛中。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交流体验
学生的劳动终于有了成果。各小组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汇报。①讲一讲节日传说,自己过节经历;②演一演节日活动,展示过节物品;③用画板画一画节日景象;④唱一唱过节歌曲,背诵相关诗文;⑤演示制作的电子报 评价的主要方式
1、成长记录评价
(1)学生在记录中记下自己的作品,学生放的作品大多是活动计划、调查问卷、收集的资料、日记等。
(2)指导教师对学生作品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感受最深的一次采访,我的新发现等,引导学生开始审视自己的作品。
(4)教师设计一些小栏目。如收获园、新发现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独立性。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指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在参与主题研究过程中的态度和成效做主观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为学生加强实践活动体验,记录活动原始感受。
3、成果展示评价
在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将学生的成果公布于众,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安排展出,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喜悦、协作共勉。
传统节日实施方案二一、活动主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滋养我们中国人最初的天堂。在上学期节日文化主题研究活动开展之后,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越发感到祖国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文明博大精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由没意思,没什么认识,不如洋节日到从心底里流露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喜爱和为自己的祖国拥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校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题仍然走探究传统、感受历史的路子《走进祖国传统节日》由此产生。我们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的节日文化,重点是阴历节日,让学生感受中国特色节日的魅力,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的情感。
2、将生动的课外采访与丰富的课内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悠久、灿烂文明的节日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学会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会收集与整理资料,会在研究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活动实施准备
1、课程资源导航:
(1)收集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风俗习惯,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杂志,询问父母、长辈和民俗机构等方式;
(2)与少先队辅导员联系开展主题活动,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与计算机、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联系,取得支持,多学科教师参与组织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全面考察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活动实施设计:
《走进祖国传统节日探寻节日文化》这个课题涉及的面非常广,从古到今,从老到少,从上到下,从社会到学校,都对本主题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它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腊八节、冬至节等节日文化。这些传统节日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最接近,但由于社会、家庭的等情况庆祝方式又有很大不同。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校以祖国传统节日为大主题,根据学生的知识和年龄特点,在各小组分设小的项目开展活动。
一组:以元宵节为活动主题,带领学生了解祖国各地民风民俗,做元宵,吃元宵,闹元宵;
二组:以中秋节为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制作民俗物件,通过演讲、故事等形式汇报研究成果;
三组:以春节为活动主题,围绕最大的传统节日,探究它的历史,感受它的文化。 四组:以端午节活动为主题,了解它的由来,以及各地的风俗。
五、活动涉及的学科领域
节日文化
语 文 古诗词、石碑、对联、
散 文、写 作、表 达 数 学 统计、分析
计算机 网上浏览、搜索 人文风俗 民俗风情、地方特色
社 会 历史变迁、政治经济 艺 术 摄影、绘画、歌曲
六、总体活动过程:
1、由指导教师确定主题、设计制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2、组织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宣传发动工作,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3、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让学生选出组长,负责领导组织实践活动。
4、活动指导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研究情况调整教学,负责组织活动,保证活动安全。
七、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发现问题、制定活动计划(3月5日3月31日)
组织学生学习课题,撰写出活动计划,计划力求涵盖主题、小组分工、研究阶段、探究方式等各项内容。主题确定后,活动就全面铺开。师生共同确定实施本课题的调查点:
1、了解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这些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习惯。
2、向家长询问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典故。
3、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古往今来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文化。
4、向家长询问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了解中国历史背景。
第二阶段:师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4月1日5月18日)
1、认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以元宵节、中秋节、春节为主要研究对象查阅相关资料,认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它们的传统风俗习惯。
(2)依据它们的风俗习惯,全班交流各自的感想,写出有感日记或记录等。
(3)配合主题开一次专门的班会,针对主题节日,办一次小报,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4)了解学生对各种节日的需求,以及他们想对家长说些什么。
2、了解中国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
(1)向家长询问中国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2)学生全班开一次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差异问题进行讨论,找出差异的主要原因。
(3)学生上网或有关图书资料查询,了解家长所不熟悉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4)全班交流自己所得。
(5)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所得。
3、调查各种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
(1)向家长询问民间常见节日文化的起源,以及它们的形式。
(2)上网或查阅图书了解节日文化的起源,师生共同研讨起源的原因。
4、畅想未来节日文化形式。
(1)小组讨论,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节日,以及在这节日中形成怎样的文化。
(2)个人设计,用画画的形式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节日文化。
(3)交流,推选出优秀设计方案全班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5月18日6月30日) 指导学生写出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体会,整理实践报告资料。
传统节日实施方案三一、活动背景: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要求,结合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这一有利契机,更好地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推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文化。
为了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不使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化付之东流,我们带领同学们好好了解并亲自体验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文化魅力。
二、主要内容:
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并搜集相关的诗文对联。增强对清明节文化的了解。
2.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习惯,至今还有哪些是比较盛行的,哪些渐渐已被人遗忘。更深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习俗。
3.通过外出踏青,扫墓等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去感受春光的明媚,同时也缅怀一些英雄烈士,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荣誉。
4. 以和家人一同祭祀的活动形式,通过观察了解解决自己心中对祭祀文化的疑惑,更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5. 通过整个活动:交流,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励他们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