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现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现货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期货;价格;先行性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10-0016-04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futures prices of an effective futures market will be predictable and prior to the trend of goods prices in the future, hence having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macro-economy tendency. In this paper, prices discovering function of the main produce futures in China is verified through Granger Causality relation Testing and Co-integration testing, proving the priority of China’s produce futures prices.
Key words: produce futures;prices;priority
我国期货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两大功能,其中价格发现功能是期货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不仅是监管当局和投资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而且一直受到宏观调控部门的密切关注。因为一个有效的期货市场,期货价格对未来现货价格的走势具有预测性和先行性,从而对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是在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之初,投机过度,其价格发现功能严重扭曲,曾备受人们诟病。经过多年不断规范,其过度投机性的特点得到有效抑制,对国内价格、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作用初露端倪。本文从研究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出发,验证我国期货市场价格的先行性,同时指出对经济先行指标选取的重要借鉴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是指期货价格在理论上等于对期货合约到期日的现货价格的条件期望(萨谬尔森),与之相近的还有另外一种表述形式,即期货价格是对期货合约到期日的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Hoffman(1932)认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指期货价格能够提前反映出现货价格未来的变动趋势。也就是说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本质取决于新的信息是首先反映到期货价格的变化上还是现货价格的变化上。尽管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表述形式各有不同,但可以看到,各种表述中都强调了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预期性,强调了价格发现与期货价格能够充分反映相关信息(或者称为影响价格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说预测性、先行性是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本质核心。
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献。从国外学者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Garbade和Silber(1983)建立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相互联系的动态模型,Garbade和Silber通过考察前一基差的变动对后一期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变动的影响,来刻画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价格发现功能中作用的大小。
Bigman等(1983)最早利用交割日的现货价格跟距离交割日一定时间间隔的期货价格作回归分析,并对玉米、大豆、小麦作了实证检验。以后的研究在实证方法上又有了新的改进,特别是Engle和Granger(1987)以及Johansen(1998)与Juselius(1990)提出的协整分析为研究非均衡经济变量均衡关系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如Lai(1991)、Zapata(1995)以及Haigh(2000)等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Hasbrouck(1995)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期作用部分的总方差进行分解,计算出每个因子的贡献,由此确定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作用的大小。
我国学者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海商品交易所(SHFE)期铜与现货价格的关系,以及SHFE和LME之间期铜价格的关系研究上,如,吴冲锋等(1997)对上海金属交易所(现已合并入SHFE)期铜的实证研究,彭朝晖(2002)使用价格分析、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方法对1998年3月间、6月间、9月间和12月间四个时间段的SHFE期铜数据为样本的对比研究,华仁海和仲伟俊(2002)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GS模型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期货市场(以期铜为样本)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对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特别是对期货市场整顿后农产品期货的研究总体来说相对匮乏。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稳定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我国发展时间最长,期货品种最多的市场,整顿后是否具有了价格发现功能?农产品期货价格相对现货价格是否具有先行性?能否提供宏观经济走势的价格信号?笔者认为,从这个视角研究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协整检验
协整关系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如果时间序列y1t,y2t,L,ynt都是d阶单整,即I(d),存在一个向量α=(α1,α2,L,αn)使得αyt~I(d-b),这里yt=(y1t,y2t,L,ynt),d≥b≥0。则称序列y1t,y2t,L,ynt是(d,b)阶协整,记为yt~CI(d,b),α为协整向量。它的基本思想是:如果非平稳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处理后变为平稳序列,则称其为一阶单整,记为I(1)。如果(n×1)时间序列向量yt的每一个分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即I(1),且存在一个非零向量A,使得Ayt线性组合平稳,即I(0),那么(n×1)时间序列向量是协整的。
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首先应该验证每一个价格序列是否是一阶单整,即I(1)。最常用的方法是ADF检验和Philip-Perron单位根检验。
若农产品市场价格均为一阶单整,即I(1)则可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设定一个k阶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如下:
其中,yt=(y1t,y2t,L,ynt)是待验协整的(n×1)向量,yt=yt-yt-1;D是确定项,根据待检验数据性质而采取不同形式,如零向量或非零向量;Π和Γ是系数矩阵;k的选择应保证εt是均值为0、有限协方差矩阵的多元正态白噪声过程。
通过方程(1)两边可以判定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因为yt~I(0),yt-i(i=1,2,L,k-1)是平稳序列,如果Πyt-1是稳定的,那么方程(1)也是稳定的。Johansen检验的核心在长期系数矩阵Π。我们通过系数矩阵Π的阶数检验协整关系,因为协整向量个数等于Π的阶数,0阶(Π=0)表示不存在协整关系。在双变量的情况下,即n=2,两个变量只有在Π的阶数为1时才存在协整关系。
(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1969)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做了如下定义:如果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则x应该有助于预测y,即在y关于y过去值的回归中,添加x的过去值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应该显著增加回归的解释能力。此时,称x为y的原因。如果添加x的滞后变量后,没有显著增加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则称x不是y的原因。
格兰杰检验实际上包含两个检验:一是检验x是否为y变化的原因,另一个是y是否为x变化的原因。当检验前者时,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下面两个模型:
然后用各自的残差平方和构造如下的F统计量:
若x无助于预测y,则两个模型的残差平方和应当相当接近,即F统计量的分子应非常小,也即F值应比较小,如果x有助于预测y,则F值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判别规则如下:
若F>Fα,则拒绝原假设,说明x是y的格兰杰原因;
若F<Fα,则拒绝原假设,说明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
本文在说明农产品市场之间的引导关系时,利用价格序列建立如方程(3)的模型,然后进行F检验。滞后期的选择,根据AIC和SC“少而精”的准则,结合调整拟合度和DW统计量,同时考虑所使用农产品价格序列数据的特点,经过反复试验确定。
三、样本数据
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主要有9个。具体品种分布是: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棉花、白糖、绿豆;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玉米、豆油;上海商品交易所的天然橡胶。根据交易活跃程度和计量分析对数据的要求等情况,本文选取郑商所小麦、棉花和大商所大豆等三个品种进行分析。
小麦期货品种的数据。由于小麦期货品种较多,我们选取郑商所公布的小麦期货数据后,按照交易权重,进行处理后转换为旬价,2003年3月―2006年6月期间共得到数据132组。WT为郑州硬麦期货近交割期综合旬价,BM3D为全国三等白麦旬价(接近WT),CBOT为CBOT小麦近交割期旬价,KCBT为KCBT小麦近交割期综合旬价。
棉花期货品种的有关数据。郑商所从2004年6月1日开办棉花期货,本文在时间上选取也以此为始,考察时间段为2004年6月-2006年7月,所有数据均为日数据(每周5日,节假日数据作空缺处理)。所用到的数据主要有:国内棉花期货价格(ZECF)4、国内棉花现货价格(CNC)。
大豆期货品种的有关数据。根据交易规则,大豆期货合约一年到期价格有6个,我们选取2002年1月到2006年3月之间对应的26个期货价格数据,现货价格选取各和约到期月全国中等大豆平均批发价格,期货价格的时间间隔定为一周、两周、三周、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八个月,由此形成两个时间序列:200201-200603合约共26个交割月到期月现货价格的时间序列,及与这些合约对应的提前某固定时间长度的期货价格时间序列。
这样我们在数据选取上,三个品种分别选取旬价、日价、月价三种不同价格模式。
四、实证检验
对期货价格先行作用的检验,我们利用期货价格对该价格对应合约到期日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理论,即验证:ST=a+bFt+Ut,其中,ST表示交割日的现货价格,Ft表示交割日为T的期货合约在t时刻的期货价格,Ut为误差项。A为常数项,b为系数,如果参数b越接近1,说明期货价格越是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先行作用越强。
(一)大豆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先行作用的检验
ADF单位根检验发现大豆期货与现货价格时间序列都不平稳,但一阶差分后平稳,而棉花期货与现货价格则较为平稳。二者的协整检验结果如表1:
表1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时间协整检验结果
表1显示,参数b的p值均小于0.05,通过检验。各模型残差序列的ADF检验结果不一一列出,结果显示ADF检验统计量均小于1%水平的临界值,说明距到期日提前两周、三周、一个月……八个月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均存在协整关系。
从检验结果看,随着提前时间的增长,模型R2值逐渐降低。参数b的检验p值也逐渐提高,说明距合约到期日的时间越长,期货价格对到期日现货价格的预测能力越弱;提前四个月时模型R2为0.574,而提前五个月时模型R2仅为0.455,小于0.55,说明提前时间大于四个月的期货价格与到期月现货价格之间则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也就是说预测期超过四个月,则期货价格对到期月现货价格的预测能力较弱。
从模型参数看,提前一个月之内的b值均大于0.85,说明提前一个月内的期货价格对到期月现货价格预测能力较强,随着提前时间跨度增大,b值越来越小,且检验p值越来越大,这也说明提前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期货价格对到期月现货价格预测能力不断减弱。
从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来看,提前一周的期货价格与到期月的现货价格的协整系数最高,达到0.902,提前时间在一个月之内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协整系数均在0.8以上,即距合约到期月时间小于或等于一个月的期货价格的变动的80%反映出到期月现货价格的变动,这表明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预测能力是比较强的。
(二)小麦、棉花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引导关系的格兰杰检验ADF单位根检验发现小麦期货与现货价格时间序列同样都不平稳,但一阶差分后平稳,而棉花期货与现货价格则较为平稳。对硬麦(WT)和三等白麦的单位根ADF检验,ADFBM=-0.77,ADFWT=-2.04,均大于1%-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两者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经过一阶差分后,ADFD(BM)=-6.87,ADFD(WT)=-7.11,均小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一阶差分后的时间序列已经非常平稳。对其残差进行检验,证明两者存在协整关系。
对棉花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ZECF和CNCotton均为平稳时间序列,这与棉花价格选择的时间间隔较短有明显的关系。同时,ZECF与CNCotton的残差均小于1%-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证实两者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
进一步,我们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2显示,滞后一期(旬)、二期(旬)、三期(旬)的期货价格对三等白麦现货价格的零假设都给予了否定(概率小于5%),说明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其中滞后一期最为显著。因此,期货价格领先现货价格三期(旬),即1个月。同时,距合约的到期日越近,期货价格对于到期日现货价格的预测能力就越强。而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的假设都予以肯定(概率远远大于5%),说明现货价格变化与期货价格变化不具有因果关系,因此,小麦仅存在期货对现货的单向引导关系。
表2硬麦期货与现货(三等白麦)价格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表3显示,“ZECF不是CNC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假设在滞后1天、3天、5天、7天、10天的概率都小于5%,说明棉花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具有较明显的引导性。反之,在滞后5天、7天、10天、20天,现价对期货价格的格兰杰检验值也小于5%,说明现价对国内棉花期货价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即,棉花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引导关系。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借助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统计方法,对郑商所的小麦、棉花和大商所的大豆等三种期货产品价格与现货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与启示如下:
(一)整顿后的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已经显现。其中,大豆期货价格领先现货价格四个月;小麦期货价格能提前一个月准确反映国内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对现货价格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引导性;棉花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引导关系。
(二)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大豆、小麦、棉花期货距合约到期日越近,期货价格对于到期日现货价格的预测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
(三)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发现功能对宏观经济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进一步加快期货市场发展,不断增加交易品种,完善交易机制,加强期货监管,使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完全得到发挥,从而对现货价格产生更有效的引导,充分发挥宏观经济先行指标的重要作用,保持社会生产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菲,李经谋.中国期货市场理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12.
[2]童宛生,胡俞越,冯中越.中国商品期货价格形成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12.
[3]张金清,刘庆富.中国金属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性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6,(7).
[4]华仁海,仲伟俊.对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2,(5):57-61.
[5]徐剑刚.我国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1995,(8):14-19.
[6]高辉.大连商品期货价格协整关系与引导关系的实证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1):40-44.
[7]马正兵.我国粮食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交叉谱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1):64-66.
[8]王志强,徐亚范,朱丽红.大连商品交易所市场有效性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1998,(12):54-56.
[9]李延喜,栾庆伟,姜秀英.期货交易中的价格均衡定价模型[J].经济管理学报,1996,(3):37-41.
[10]吴冲锋,何勇,李卫东.期货价格及其模型初探[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4,(4):71-77.
[11]刘迎秋.现代期货大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0).
[12]Michael D.Mackenzie, Heather Mitchell(2001). “Power ARCH modeling of commodity futures data on the London Metal Exchange.”The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 Rout ledge, part of the Taylor & Francis Group, Volume 7, Number 1 / March 1, 2001,pp:22-38.
[13]Dickey AD, Fuller W .A(1981). “Likelihood ratio statistic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with unit root”, Econometrica, 1981, 49.1057-1072.
[14]Quan, J(1992). “Two-Step Testing Procedure for Price Discovery Role of Futures Prices”.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Vol.12.139-149.1992.
[15]Hanson,L.P.,和 Hodrick,R.J.(1980),Forward Exchange Rate as Optimal Prediction of Future Spot Rate:AnEconometric Analysis,Journal of Politicial Economy,88:829-53.
[16]Stacie E. Beck (1994). “Co integration and Market Efficiency in Commodities Futures Markets”.Applied Economics, 26(3):249-257, March 1994.
[17]Hoffman,G.Wright,Future Trading Upon Organized Commodity Markets in the United States(Philade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32.
[18]Brooks, Robert D. & Faff, Robert W. & McKenzie, Michael D. & Mitchell, Heather(2001). “A multi-country study of powr ARCH models and national stock market retur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Elsevier,2001, vol. 19(3), pages 377-397, 6.
[19]Bilson J.E.O (1981). The Speculative EfficiencyHypothesis. Journal of Business,54:435-51
[20]Bigman, D., Goldfarb, D., and Schechtman, E(1983). “Futures Markets Efficiency and the Time Content of the information Sets”.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83, vol.3, 321-334.
[21]Baille, R.T., & Myers, R.J. (1991). Bivariate GARCH Estimation of the Optimal Commodity Futures Hedge.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6,109-24.
[22]Lai, K.S. and Lai. M.A(1991).“Cointegration Test for Market Efficiency”,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Vol, 11.567-575.1991.
[23]Cecchetti, S. R,Cumby, and S,Figlew ski,1988., “Estimation of the optimal futures hedg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0, pp:623-630.
农产品现货范文2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直配供应链;供应链成员企业
中图分类号:F252.8;F7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健全,发达地区鲜活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正在逐步形成诸如联盟、共同投资、产销一体化、农超对接等等直配供应链企业合作形式,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但是从整体上看,重庆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状况一直没有大的改观,如何将联盟、共同投资、农超对接等直配供应链形式推广,从总体上降低重庆农产品流通成本,让农民受益,让供应链各环节受益。本文尝试从直配供应链的角度进行探讨。
1.重庆鲜活农产品直配供应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直配供应链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者手中直接到达超市、农贸市场等终端消费市场所形成的供应链条。农产品直配供应链包括生产主体和以超市、农贸市场为主的销售终端两大成员主体(见图1),主体少、流通环节少是农产品直配供应链的主要特征,它克服了三段式流通体系(见图2)环节多、流通时间长的弊端,保证了消费市场对农产品安全、营养、新鲜、快捷的要求。但是直配模式的运行是需要严格条件的:一是规模化生产,二是规模化生产基地具有初级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处理能力,三是生产基地与终端销售主体具有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重庆市在构建农产品直配供应链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构建大规模生产基地布局;2010年11月选择重百、新世纪(002280)、永辉3家超市,与万州等10个区县的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农超对接”。为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庆还将在江津建设一个500亿元级的农产品贸易城,使之成为西部最大的一级农贸城。同时,在万州等多地分别建立二级和三级农产品批零兼营市场或专业特色市场,承接带动功能。
1.1生产主体规模日益扩大,但组织化程度依然有待提高
在重庆市农委确定的“立足大平衡、面向大市场、推进大生产、打造大品牌、促进大流通、实现大升位”的产业发展思路指导下,全市逐步形成了以潼南县40万亩核心基地为重点并包含铜梁、璧山等地的遂渝高速公路沿线蔬菜生产优势带、以武隆县30万亩核心基地为重点的高山反季蔬菜生产区、以辣椒生产县石柱和榨菜生产区涪陵为重点的三峡库区加工蔬菜带的三大重点区域布局。同时也逐步构建了主城区蔬菜供应核心基地、区域中心城市蔬菜供应支撑基地和县城蔬菜自平衡供应基地的三个梯次结构的供应基地。并逐步分别建成了连片的大面积高标准生产基地,为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和流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鲜活农产品的直配模式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各生产基地按照“公司+协会(合作社)+大户+农户”主体结合,逐步实现“投资+管理+种植”的分工,完成各基地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与营销。
到2015年重庆规划蔬菜大规模种植基地近100万亩,但是截至今年蔬菜标准园种植面积才达到1,3万亩。重庆农业仍以小农生产为主,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经营分散,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农产品生产难以形成批量效应,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缓慢,且经营不规范。目前重庆市内大型超市到农村采购农产品,主要仍采取与当地商业、农业主管部门、村社负责人联系的方式,与农户或生产合作社直接联系并形成购销关系的比例偏低。
1.2以超市、农贸市场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终端销售体系日益完善,但核心企业缺位
近几年来,重庆百货、新世纪百货、重庆名豪等大型连锁超市快速发展,在重庆不断开张新店,并在2010年,纷纷响应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号召,全市重百等7家大型连锁超市的112家门店,统一挂牌“两翼”地区农产品销售专区。各超市注重农产品包装、运输、储存等实际问题,正在陆续建立大型配送中心,提升农产品的多销快销。截至2010年1月,重庆市拥有农贸市场622个,其中450多个正在改造升级,另外正在新建农贸市场817个,改造及新建工作计划在2012年底完成。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主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核心,远郊区县农贸市场为基本的框架农产品市场体系。但是重庆市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少,即使其交易规模较大,但经营设施简陋,交易手段落后。绝大多数的服务设施不配套,尤其缺乏贮藏保鲜设施。交易基本是以传统的现货、对手交易为主,结算还不普遍。至于实行会员制,采取竞价拍卖、远期合约交易和期货交易方式尚处于萌芽阶段。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意识不强。很多市场只是提供集中交易的场所而已,稍好一点的配有一定仓储设施,供客商存放货物周转之用。再好一点的引进少量必需的服务机构进场,如银行、运输公司等,提供资金、运输服务等,但大多都由客商自行办理。
重庆地区以超市、农贸市场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终端销售体系虽然日益完善,但在整个鲜活农产品直配供应链上,能够雄踞核心企业地位的却几乎没有。
1.3直配供应链双方合作关系有待加强
近几年来,重庆地区以农超对接为例的直配供应链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据统计,在政府的发动下,相关超市和生产基地的合作时间签订一年,合作比例30%左右,“农超对接”的农产品量约占15%,使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0%至15%。但由于“农超对接”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对接面不够广泛、对接关系不够稳定、扶持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物流配送尚待完善,结账周期长也影响对接积极性。
1.4重庆鲜活农产品直配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生产基地及销售终端保温保鲜仓库、保温保鲜运输设备是鲜活农产品保质保价销售的重要设施设备,但是重庆大多生产基地及销售终端尤其是批发市场保温保鲜仓库稀少、简陋、甚至是没有;大多运输设备不具备保温保鲜功能,致使重庆市8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未进行初级加工,使鲜活农产品流通损耗较大,交易率较低,经营风险增大。这种现状极大地阻碍了我市鲜活农产品业的发展。
2.促进重庆鲜活农产品直配供应链的发展的建议
2.1提高直配供应链上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涉农供应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建立紧密型直配供应链、进一步降低涉农供应链运作成本,有效解决卖难和买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问题,都必须解决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网调查研究后指出,“专业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加工企业(公司)+行业协会”的以专业合作为主线的“四位一体”农业组织化体系,对于当前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及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也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它是比较理想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模式。
推进农业组织化进程,首先从重塑专业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即培育适度规模经营的专业农户这一基础人手,促进农业生产者从分散经营的自然农户向企业化运作的法人农户转变;其次要凸显专业合作社的主干功能,不仅发挥产中环节的生产功能,更要发挥产前、产后环节的合作营销服务功能。再次,引导众多同类专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加工企业组建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专业化生产程度比较高的区域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专业化农业经营体制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中观调控环节。
2.2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成员企业之间的紧密协作程度已逐渐成为供应链成本降低以及各方共赢的关键,但现有的农超对接活动大都是政府部门牵头发起的,是短期的、一次性的、临时的、被动的,由此所形成的直配供应链也是松散的、不紧密的。不论是政府、公司化种植企业、大型超市、大型农贸市场还是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都要首先认识到形成紧密型供应链的价值,然后积极探索建立紧密供应链的手段和途径,力争建立起长期合作的、紧密联系的直配供应链体系。
2.3培育以现代化物流企业为代表的核心企业
整个直配供应链运作的好坏以及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因此,目前直配供应链构建的重点是培育核心企业,以此构建紧密型直配供应链并带动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发展。
针对重庆鲜活农产品的仓储、运输、配送以非专业物流企业从事为主、技术状况差的状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务必要引起足够重视,通过政策和资金等各种途径加大专业物流企业培育力度,使之能为农产品供应链制定和实施适宜的物流战略,定制专门的包装、仓储、运输工具、集装运输及搬运设施,建立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立高效率的专业农产品直配供应链系统,促进重庆鲜活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2.4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现货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开发;编号:1572 )
在子商务环境中,农产品物流配送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通过针对鲜活农产品的配送路径进行创新优化,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农产物流经济水平的提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物流运输的服务水平,从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层次的稳速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1.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的配送现状
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来看,我国鲜活农产品的电商配送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当农产品离开其原产地以后,非常容易出现腐烂或损坏的情况,这就对物流运输与配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大幅增加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发达国家中的研究学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后,相继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例如全面提高物流配送的服务质量、采用保鲜措施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等,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方式来促进鲜活农产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稳定发展。
2.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的优化建议
2.1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的组成要素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物流配送业务正在朝向新的目标所不断挺近,为了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体系,国内外的研究学者都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长期的科研论证。根据我国物流行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发展现状来看,在日后的鲜活农产品配送服务中,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完善配送路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配送车辆、服务中心、运输流程、客户资料以及目标函数等,以此来为配送路径的进一步优化打好基础。除此之外,还应重点改善我国现有的配送路径目标单一的问题,实现多个目标的统一化配送,在选择最优路程的同时减少配送成本,大幅提高鲜活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的质量,从而为我国农产品配送业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力量支持。
2.2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目标的确定
在物流配送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即为对配送车辆线路的合理规划,其不仅关乎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将鲜活农产品送到客户手中,而且还可以有效节约配送成本,提高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基于此,我们需要构建出物流配送的最佳方案,选择路途最近的配送路线,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彰显出物流配送企业的服务水平。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确保鲜活农产品在配送过程当中的完好度,除去不在运输服务范围内的农产品包装质量来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怎样缩短运输时间,并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将物流配送的所需费用控制在合理化的范围内,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即为物流车辆的使用费用与工作人员的工资。众所周知的是,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标准同其工作时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管理人员要合理安排配送业务,在保证配送效率的基础之上缩短员工的加班时间。
上文中所介绍的是针对优化农产品配送路径而制定出的发展目标,而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能够影响以上目标顺利达成的几点因素:首先,载重因素。由于每辆运输车都有着自身的载重极限,因此无法无限制的装载和配送货物,配送中心要在容量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的安排运输量;其次,距离因素。在实际的农产品配送过程中,运输人员应同时考虑到配送时间与配送距离,同时还应兼顾到路途中的车流量情况;最后,库存限制。配送中心要尽可能地确保不会出现货物短缺的情况。
2.3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的优化设计
通过进一步对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展开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鲜活农产品在不良的环境中会遭遇到非常多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从而出现一些质量问题。针对此种情况,科研工作者也正在积极地研发相关的解决方式,并相继提出了一些物流配送优化手段。笔者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鲜活农产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优化意见。
首先,在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明客户所预期的送达时间,以此为基础依据来制定出需要严格遵守的物流方案,确保鲜活农产品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被安全地送到客户手中,通过此种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其次,由于考虑到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成本较高,因此设计人员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设计出最优的配送路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配送工作人员的数量,将更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对配送服务质量的提高上。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因此配送企业需要结合客户的实际要求与自身的经营状况来规划出最优的物流配送路径。在日后的物流配送服务当中,物流配送企业要积极的采用最新的物流配送手段,深入了解并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方法,从而让我国农产业可以在电商环境中发展得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罗煦钦,童小虎,余军.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研究[J].电子商务,2014(01):30-31.
[2]王程,王涛,蒋元生.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水平评价和发展模式选择[J].软科学,2015,28(2):136-144.
[3]程凯杰.面向宅配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06):66-68.
农产品现货范文4
据农业部监测,今年第11周(2013年3月11日—3月17日,下同)“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96.54(以2000年为100),比前一周下降3.14个点;“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95.54(以2000年为100),比前一周下降3.75个点;重点监测的50家批发市场60个品种交易总量为54.61万吨,比前一周增加7.3%。
畜产品价格全面下跌。猪肉、鸡蛋、白条鸡、羊肉和牛肉周均价每公斤分别为20.07元、8.28元、14.82元、52.79元和51.31元,环比分别跌4.3%、3.5%、1.3%、0.5%和0.3%。重点监测的以上5种畜产品上周交易量(50家重点批发市场交易量合计,下同)为1.48万吨,环比增加1.1%。
水产品价格涨跌互现。鲤鱼、白鲢鱼、草鱼和花鲢鱼周均价每公斤分别为10.84元、8.00元、14.05元和12.46元,环比分别跌1.7%、0.9%、0.4%和0.2%。大黄花鱼、大带鱼和鲫鱼周均价每公斤分别为33.80元、27.54元、15.15元,环比分别涨1.8%、0.6%和0.2%。重点监测的以上7种鱼类产品上周交易量为1.43万吨,环比增加8.7%。
蔬菜价格环比下跌。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中20种价格下跌,周均价每公斤为3.63元,环比跌2.4%。分品种看,芹菜、大葱、洋白菜和白萝卜跌幅在10%-20%区间;生菜、菠菜、莴笋、蒜薹、韭菜、菜花和油菜跌幅在5%-10%区间;其余品种涨跌幅在5%以内。28种蔬菜上周交易量为43.02万吨,环比增加4.8%。
农产品现货范文5
关键词:城镇化;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
鲜活农产品是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鲜蔬菜、水果、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鲜活农产品占据消费者日常饮食的重要比例,是人们身体的重要营养来源。良好畅通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有助于保障消费的权益,降低人民生活成本,对于形成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城镇化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到2020年,常住城镇人口达到60%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化将带来大量新增城镇人口,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更具有活力。这都将对我国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产生巨大影响,现有的流通体系需要改造和进一步优化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城镇化的推进对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1.生产基地远离城区。不论是旧有的摊大饼外延式的城镇化,还是注重质量的新型城镇化,都不可避免的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建设用地的扩张。加之最近几年异常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促使许多原本种植蔬菜瓜果的城郊土地被一片片工业园区和商业住宅所覆盖,造成了鲜活农产品生产进一步远离城区的趋势。而且由于农民追求规模经济和农产品定价权,鲜活农产品的种植品种呈现出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2.消费需求增加,同时更加注重品质。新型城镇化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鲜活农产品市场快速发展。其发展也表现为量和质的双重发展:一是需求量急剧增加,二是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卫生,安全等属性要求在不断提高,消费品类也日益增多。比如,先前对一些低收入消费者来说昂贵的蔬菜水果,在其收入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这些蔬菜水果会出现在他们的消费范围之内。另外一些消费者要求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时令蔬菜,反季节蔬菜市场需求旺盛。
3.消费区域集中化,跨区域流通比例明显增加。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促使人口发生大规模的流动。首先是农业人口向城市地区聚集;其次是内地不发达地区人口向沿海发达城市聚集。这些人口集聚区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非常集中。加之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结构的不同,我国的鲜活农产品流通呈现出集中生产和跨区域流通的格局。这种格局促进了长距离,大规模的现代物流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集聚,导致了生产和消费的集中,对我国现有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提出了挑战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在现有的流通体系下,各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品类的总量失衡和部分地区的结构性失衡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买贵卖难问题交叉出现,给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现有的流通渠道和环节反映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相对薄弱的问题。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要符合未来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对策
1.建立以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主的多元化流通渠道。典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的渠道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代表的主要以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相结合的传统渠道模式。这种传统模式的根源是我国个体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它的不利之处在于流通环节过多,要经过生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一系列环节。多层次的流通环节使鲜活农产品被层层加价,并且由于鲜活农产品易腐易烂的特性,造成了不必要的损耗,消费者面临的最终价格远远高于原始价格。在这种流通过程中,由于市场参与者的自利性,各个环节的流通主体缺乏统一管理,造就市场秩序混乱,质量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二是以美欧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在采摘地建立配送中心,把鲜活农产品直接运送到超市或农贸市场。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流通环节明显减少,农产品损耗和被加价的程度降低。这种流通模式能够根据市场需要组织和安排生产,降低了个体经营者的盲目性。然而,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具体国情决定了传统的批发市场模式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地位不会轻易发生改变。批发模式适合中国国情,能够满足当前中国农业个体经营者的经营和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因此,建立适合不同生产经营情况的多元化流通渠道,形成相互竞争和优势互补的渠道格局,确保鲜活农产品供应的规模和质量。
2.大力发展冷链技术和冷链物流。冷链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持鲜活农产品的自然属性,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关键节点。伴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和经营者愈加重视鲜活农产品的鲜活性和卫生要求,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冷链是为保持新鲜食品和冷冻食品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就鲜活农产品而言,冷链物流能够保证质量,减少损耗。冷链技术也有助于调节季节性和突发性需求不足,缓解市场价格波动。由于鲜活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时空的非统一性,必须有先进的冷链技术来保证最终质量。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产品的贮藏,保鲜技术的应用和研发。虽然我国鲜活农产品市场规模庞大,但是由于冷链技术发展晚,基础设施落后,加之先前不重视,造成冷链物流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快发展冷链物流,迫在眉睫。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推进。政府需要加大冷链运输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比如土地政策,财政政策等鼓励冷藏配送中心的建设。流通企业要提高自主发展意识,主动参与冷链物流的发展,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3.解决不通畅的跨区域流通矛盾。人口集聚和生产外延现象导致了鲜活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进一步分离,加大了跨区域流通的比重。区域不畅表现为市场分割、基础设施落后、绿色通道受阻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带来的部分地区农产品供求失衡,价格上涨。这些问题阻碍着全国农产品跨区域流通的顺利进行。干扰流通顺畅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市场分割问题,造成市场机制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不到应有的调节作用。未来促进区域间经济健康发展,解决市场分割,关键途径是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利用和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根本在于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实现程度。为了搞活流通,全国范围内农产品流通必须通过整合实现一体化。具体而言,在基础设施方面,抓住国家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形成水路、公路、铁路三位一体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仓储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在市场建设方面,规范不同的流通主体和流通渠道,保证绿色通道政策的顺利实施,以确保鲜活农产品能够安全、高效地在不同区域流通。
4.以公益性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鲜活农产品是人们身体营养的重要来源,其价格波动关系着社会中的每一个消费者。建设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社会效益应是第一目标。然而,市场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参与鲜活农产品流通所追求的最大化商业利润,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所追求的社会效益产生了直接冲突。商业利润的最大化实现,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建设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积极性。政府应采用补偿经营者的办法解决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冲突。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政府公益性投入明显不足。在经济活动中政府作为市场缺陷的补充,应积极参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合理补偿商业主体的利润要求,加大公益性投入,尤其需要关注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销售终端和批发市场的公益性投入。政府投入有助于渠道畅通,流通顺利进行,使生产者得到合理的收入,消费者以适当的价格买到鲜活农产品,起到促进物价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永生.国外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比较及其启示[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8,02:23-26.
农产品现货范文6
关键词:洞庭湖生态区;鲜活农产品;物流
一、鲜活农产品物流业对洞庭湖生态区发展的重要性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洞庭湖在湖南人民心中拥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洞庭湖富饶优美的生态环境对湖南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助力作用。在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刺激下,国内互联网经济已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快递物流行业。鲜活农产品物流业在我国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将鲜活农产品的销售与物流行业相结合,将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二、目前洞庭湖生态区鲜活农产品物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市场供需信息流通不畅,物流成本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农户单纯依靠以往的生产情况或是周围人的生产计划来决定自己的生产计划,这样做忽视了市场需求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直接造成农产品集中上市时价格的骤降,导致广大农户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在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中有一些中间商参与其中,为市场配置和供需关系的调整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这样做常常会为农产品销售的物流链条增加了中间环节。洞庭湖地区的农产品是以广大农户以分散独立的方式进行生产的,这样未能形成规模化的模式,就使得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渠道也变狭窄,只能售给个人或组织等中间商。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是决定农产品质量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物流链中间环节的增加会造成农产品运输成本的上涨,同时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耗情况。
2.包装技术差,安全隐患高
受温度影响易变质是鲜活农产品本身的商品特性,为保证农户生产成本,鲜活农产品需要一些保鲜措施。但在实际生产销售中,近一半的r户未采用恰当的保鲜措施,超过一半的中间商在运输过程中未采用合适的保鲜措施,因变质导致农产品损坏的情况非常多。农户认为包装费用会使生产成本增加,但是不包装的话,鲜活农产品更易变质和损耗,这样导致的经济损失反而更大。实际上,对农产品进行合适的包装,不仅能减少农产品的损耗,而且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档次,使得农产品具有完整的商品性。另外,洞庭湖鲜活农产品物流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该地区的农产品在销售时有近一半未通过卫生部门的检疫,这可能导致某些有问题的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三、洞庭湖生态区鲜活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建议
1.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应该为农产品的存储建设合格的保鲜仓库。保鲜仓库的位置要选择交通方便的位置,为农产品的输入输出创造便利的条件。其次是对交通条件的改良。要对农产品的生产地建设合格的农村公路,对常年泥泞的地面进行硬化。要在流经洞庭湖生态区的高速公路上设置农产品特别通道,为农产品的运输打开方便之门。对于交通形势比较严重的路段可以考虑投资建设新的农产品运输专线,促进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最后,还要在通信方面加强基础建设。要促进电信业的下乡进村,为农村普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让农产品的一线生产者更及时地了解市场需求。
2.改善农产品物流流通状况
政府要对农产品的流通和审批手续进行简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的行政管理效率。对于农产品的生产环节来说,要搞好鲜活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对于农产品的销售环节来说,要扩展与大型超市或果蔬超市的合作关系,与某些大订单客户建立稳定的定向销售关系。在互联网经济的有利条件下,还可以利用网店扩展农产品的销售输出。在农产品的运输环节要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可以考虑投入使用低温保鲜运输系统。
鲜活农产品物流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我们要及时解决洞庭湖生态区鲜活农产品物流业中存在的问题,激发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潜力,为洞庭湖生态区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为湖南省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