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雨的散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雨的散文范文1
我们人类的诞生其实是一个奇迹,马克思说我们人类诞生于劳动,达尔文说我们人类诞生于物竞天择,产生于物种进化。他们的结论正确吗?毫无疑问他们的结论是正确的,可是他们又都忽略了一点,无论是劳动还是物种进化都不可能产生人类,劳动是所有物种的共性,而物种进化只会让该物种的某一方面的属性的到加强,而不会改变物种本身的属性。那么我们人类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呢?其实说难也不难,我们人类诞生于思想,其实说白了也许就是有一天人类开始会做梦了,开始会想问题了,这个时候人类才真正的诞生了。也许有人说我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太武断了。我的结论一点也不武断,人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本质区别就是人类有思想,而其他动物没有。正因为我们人类有了思想,我们才会去思考、去总结;也正因为我们有了思想我们才有了对其他动物战而胜之的绝对优势,我们人类诞生之初我们所面对的那是真正的洪水猛兽的威胁,以我们人类当时的体魄想要战而胜之那一定是非常艰难的,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分工协作,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利用工具、利用陷阱等所能想到的一切办法。那么好了,有了思想也就意味着我们人类开始真正的诞生了,那么为什么我们又需要信仰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是人类进入社会化最明显的标志。如果没有信仰,我们的思想无法统一;如果没有信仰,我们的团体无法融合。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了信仰我们就失去了社会群体的基本属性,那样我们也就更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了。今天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依靠的是法律、宗教、族群等组织形式生活在一起,虽然我们的思想是自由的,但是我们的行为却不能突破以上的这些法律、宗教、族群的基本行为规范。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那么在此,我来回答你。正因为我们的思想是自由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想法,每一个人的利益诉求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么你能够想象的到我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子。比如我们都还处于原始状态下,今天你想吃肉,可是你一个人即杀不死一头牛,也追不上一只羊,甚至连一只兔子都逮不到,那咋办呢?去抢别人的,恐怕更不容易。如果这只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想法,我估计实现的可能性真的几乎为零,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去说服别人,你和他们一起合作去完成这个肉的获取过程。于是分工与合作就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最基本的属性。可是问题又来了,不是每一次你都能说服别人和你一起合作呀,所以一群人要凝聚在一起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就是原始宗教诞生最根本的动力,也是我们人类社会最开始诞生信仰的来由。而信仰的诞生也才真正标志着我们人类社会真正的诞生。
宗教或者信仰从它诞生的哪一天起,它就有了让我们人类聚合在一起共同合作的基本属性,它即有选择性;也同样带有强迫性;更带有强烈的欺骗属性。这些属性都是由我们人类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它即无法避免更无法摆脱,就像我们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所必须的选择一样。说它的选择性,就是要告诉你,你如果信我那你就和我们在一起,成为我们这个群体的一份子,如果不信那么我只能将你排除在这个群体之外,这对于原始的人类来说是不是很严重的处罚呀?而强迫性自不必说,既然你信我,那你就必须服从我的领导,服从我的安排,不能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否则你将受到惩罚。而欺骗的属性自然就更好理解了,那就是给大家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一个美好的明天、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天国”,这基本上属于每一个宗教成型的基本套路。请记住我这里说的欺骗属性并不代表贬义,因为如果没有了这一属性,那么任何的宗教和任何的信仰都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信仰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首先我们从前面已经基本得出了,信仰是人类走向社会化的基本要素,即无信仰,无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都能够体现出宗教(也就是信仰问题)的遗迹,而且越古老宗教的属性和重要性越明显,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宗教也在不断地变化也同样在不断地进化,这就是我们知道的宗教革命,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对宗教和信仰来说同样如此,我们人类进化到一定阶段后,我们的共同追求也必然会进化和改变,所以今天我们知道的世界三大宗教都诞生于两千年左右,那么它们会消亡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时间的长河中,它们也必然会被新的信仰所取代。
前面我们说信仰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似乎和我们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来说好像关系不大。其实真的如此吗?仔细想想你就会得出否定的答案,就我们个体的人来说,我们从出生哪一天起,我们就不自觉得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了他们的信仰,我们的行为规范被他们所管束,我们的语言、故事、最基本的社会交流都从他们那里继承而来,这也就让我们成为了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成为这个群体的一份子,我们的基本信仰就在这个过程中被形成。所以我们小时候不会有孤独感、不会有寂寞感,更不会觉得没人爱、没人关怀。而当我们慢慢长大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有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我们开始不再什么都听父母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信仰也随之开始崩塌,这个时候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孤独、寂寞、冷,甚至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里。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信仰缺失的原因,我们因为信仰的缺失而没有归属感、我们因为信仰的缺失而失去了人生奋斗的目标。有的人会因此而沉沦;有的人会重新找到或者选择新的信仰;还有绝大部分人干脆选择了遵从于父母、遵从于社会的大多数从而成为芸芸丛生中默默无闻的一员;更有一些人选择了离经叛道。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信仰的缘故。
那么信仰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到底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它是我们精神的支柱,它为我们支撑起了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当我们有了信仰,我们的思想从此可以在这个大厦里自由的徜徉;当我们有了信仰,我们从此也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
关于雨的散文范文2
在某个惬意的午后,我喜欢听秋天发出的各种声音。在这个越来越喧闹的社会中,给自己留一片安静之所。鸟叫虫鸣声让秋天更加有味道与活力,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如果说夏天是奔放热烈的,秋天就显得格外内敛含蓄。抬头望向蓝蓝的天空,几朵白云慵懒的躺在这张大床上,尽情肆意的玩耍。走到田野,你可以眼前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本就是收获的季节。随处可见的是农民伯伯忙碌的身影,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沉甸甸的果实,更是满满的希望。脸上满满的笑容,好像是给秋天披上了最华美的衣裳。这一年,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最好的回报。
或者,出去看看北京的秋天,看看香山的红叶。那动人的色彩应该令人沉醉,身处其中,似乎把所有的生活琐事全都忘记。莫言在《北京秋天下午的我》中提到,据说秋季的北京的天是最蓝的,蓝的好似澄澈的海,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是海上的云帆。多么美丽的画面,只有真正的走进北京才能感受到吧。走在北京的街道上,一种清冷的孤独感袭来。其实,此时的你无论走进哪所城市,秋天的景色似乎都大同小异,却又蕴藏着不一样的韵味。秋天,总是那么的安静,总是令人沉思。当落叶满地的时候,他们的生命正在终结,却又意味着重生。就像人生的旅程,有,就会有低谷,有欢笑就会有眼泪。捡起一片落叶,尝试着给它拍张照片,记录它最后的时光。生命的流逝总是那么让人依依不舍,想到这里,不禁想到故乡的亲人。人生总会面临生老病死,这也正是它的无奈之处。可是,该来的总要来,叶子枯黄要落到地上才可以找到它最后的归属。
有人会说,秋天是一个适合写诗的季节。此时的心灵比以往更加容易沉静下来。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独创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诗意的世界,将内心最炙热的渴望与理想放入其中。顾城也写下一串串关于秋天的诗行。他在《水泡的想象》中说,秋天的雨在争论不停,小水泡开始了旅行。秋天的雨很小、很细,缓慢落在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小孩子还是喜欢在水中追逐打闹,全然不顾及大人早已生气的模样。漫步在雨中,听秋天诉说着动人的故事。傍晚,仍旧有一丝凉意。披一件外套,可以尽情享受燥热夏季过后的清凉。
自古以来,众多的文人墨客总会认为秋天是悲伤的表现。它或是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或是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更或是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但是,又有许多人对秋天无比钟情。程颢的“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清水、溪流都让整个秋天明朗起来。除此之外,姜夔的“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连秋天的雨诗人也是喜爱不已。不用理会人生其他的纷纷扰扰,只管安安稳稳的睡一觉就好了。季节的交替总是伴随着逝去与新生,即使内心感伤,却仍要保持向上的力量。因为,秋天又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令人沉醉其中。
关于雨的散文范文3
今天又是“五一”劳动节了。现在正是“五一节”的第一天,也就是五月一日。此时是十点过六分,窗外湿淋淋的,正飘着毛毛细雨。
五一节劳动节,劳动节是劳动人民的节日。国家规定,今天放假。从去年开始,取消了“五一”长假。
前段时间,好多地方,好多人主张恢复“五一”黄金周,广东还出台了方案,后来国务院下来通知,“五一”黄金周成了泡影。
其实,恢复“五一”黄金周也没有必要。倒是有好多的人,希望设立“端午”黄金周。因为,端午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民间普遍过节,有着爱国的特定意义。如果设立“端午黄金周”就非常有的意义了。
从去年起,也就是2011年起,国家把端午、清明、中秋确定为节日并规定了放假,从而,肯定了我国的民间传统的节日。这是把国家的意志吻合于民意的体现。
多年来,对于节假日:过年、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国家尽管设有明文规定承认,除过年改为春节承认外。尽管这样,中国老百姓仍然自己要在这个时间庆祝 自己的节日。元旦、五一、十一等,尽管是国家的意志,但是,中国的老百姓的民间,这些节日仍然十分冷淡。可以说,没有几个老百姓把阳历年、五一节、国庆节 当做重要的节日,没有几个老百姓过这些节日,没有几个老百姓庆祝这些节日。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就不同了,老百姓把这作为自己的节日。年过就更不用说了,是普天下同庆。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在我们的乡下看不到一点节日的影子:人们照样与平常一样,该做什么做什么,该忙什么忙什么。劳动节对于农村劳动的人来说,对于乡下农民来说,他们仿佛没有一点感觉。对于城市的人来说,我想,一定不会是这样的吧?
昨天,我们专门去老家看望了八十四岁的母亲。母亲是一个劳动者,一生务农种地。在五一劳动节前去看她,不是我的有意安排,我根本没有想到要把母亲这个普通劳动与五一劳动节联系在一块。
母亲回老家去两个多月了。前几天,侄儿打电话来说:“祖母的腰杆痛,端水扭着了。”昨天进城有一点事,加上女儿也回来了,就这样我们奏巧成了一次专门去看望母亲的事,专门开了车一个,一行五人。
回到家里,看到我们,母亲自然很高兴,看到母亲好转的身体,我们也高兴多了。听哥哥说:母亲念了几次了,说我还没有去看她。
关于雨的散文范文4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内容真实且贴近生活,形式自由灵活,语言优美精练。我们在欣赏散文时,既要细心体会它的内容,也要认真地品味它所用的形式。下面,我谈谈散文欣赏过程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诵读
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精练等特点。欣赏散文,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散文的欣赏中,我们要反复吟咏诵读,感受它的音韵和文采,这样才能进入它的语境之中,去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描述与感悟。
二、善于想象和联想,真切地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
文学创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在文学欣赏中同样要善于想象和联想。读者在赏读散文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和联想,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去品味语言所表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朱自清的散文 《春》,作者用独特的构思,把抽象的“春”用五幅画的形式展示在读者的眼前,使人如临其境。在写春草时,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欣赏时,我们充分地展开想象,想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从而就会很好地体会到“偷偷地”、“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情。
在写“春风”时,作者通过触觉写道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我们展开联想与想象,把母亲的手抚摸着的那种感觉感受出来,从而体会到“春风”柔和、亲切与温暖的特征。
三、深入情感体验,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在的韵味
散文的欣赏,必须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场景去,感受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喜怒哀乐,从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喜怒哀乐中体会作者感情。只有这样,读者才能激发强烈共鸣反应,才能深入理解散文内在的韵味。
如读《记承天寺夜游》,为了理解在作品中的情感,我们可以与作者换位,假如我们就是作者—— 一个被贬之人,我们的情感会如何?在深入情感体验中,我们方能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表达感情的微妙而复杂: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甚至我们从中体会到作者心灵如月光般空明……
最后,在欣赏散文时,抓住其中的名句(重点词语),深入地理解,反复地体会,这样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关于雨的散文范文5
江沅
在读书笔记PPT营的小组里与大家讨论了三个关于读书的问题,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效率这事我不太能说出一二三,没有特别注意过。感觉读书主要和动力与需求有关
有读的动力,如某本很喜欢的小说,就可能一个晚上从头读到末不想停;有读的需求,如专业或工作需要,便往往效率很高能直取所需;关键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好书,不是当下最高需要,也不一定最想读。我偏爱把它一直放在枕边,kindle也装着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有状态了想读了,就读。"保持想读书的心情"在我看来就是最能提高效率的事,"带着想读书的心情读书"就会能读进去
心情之外,就是眼到、手到、心到、有时还要口到,要随时随地能提问,能代入进去看,也能把文字代到自己身上看
看文学作品,代入又出来,尝试去走一遍作品中的人生;看社科,要提问,看到书中给出一段推导,自己学着做结论,看到书中给出一个结论,自己试着再推导新的东西,有时翻过页会惊喜发现自己的推导和前人研究成果一样,这就是把这块儿理解的还行了
然后手到是很提高效率的,一边看就一边做笔记,比如读《精进》时,我习惯是读到一段新的方法,就在旁边写下"把这个方法应用在我的xx学习中就是xxxxx"这样,那这本书,一遍读下来效率就感觉不错
2.制作读书笔记PPT有哪些目标
我自己的目标主要是分享、交流与致敬
分享,比如读吕思勉的书时,很想把其中的知识做成PPT,帮助很多"不好读古文"的朋友一起接触这些知识,但我自己暂时没吃透,只能先多读再说。交流,与书评差不多,看别人对书的理解,看别人对我的理解的理解,很有趣。致敬…比如遇上自己很喜欢的书,感谢作者写出来了,就会想能不能干点什么,其实分享的目标也就带有致敬的意思
这里扩展一下,说到写书评。我偶尔做PPT,更多写书评,但自己的读书笔记远比输出书评多几十上百倍。感觉PPT与书评是比较具象而理性的,输出时会带有较强烈的"希望别人能看明白"的目的;而读书笔记是抽象又感性的,写的时候心情是"不用给人看,只要画留下我想要的".所以我建议读书试着写书评,多了以后会体会到给别人的和给自己的不同。很是有趣
3.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事前准备:
一、在家中所有可能会用上笔的地方都放上纸笔方便拿起就可以用
二、身边手边一定有记事本,想写的都会写上去,绝不空手看书
读书中:
三、划线,波浪,中括号,大括号,各种自己习惯的重点分层
四、和上面说到的手到一样,在自己的书上(或者便利贴,载体无所谓,写下随时随地的思考
五、通读完,隔段时间再来翻看誊抄笔记,通读是为了整体把握,隔段时间是为了看还想抄的是真正的我吸收的
六、诗歌之类可以直接只抄喜欢的简单的体会语言之美
读书后:
七、记下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好书;做了笔记记得回头看不然会忘
八、读过之后写书评,长短无所谓,一句话也行,一万字也可以
其他有趣的习惯:
九、记录开始读的时间和结束时间,甚至每段笔记后随手跟个时间,很有趣
十、记录已读列表,偶尔看看
十一、巧用复印与扫描
十二、学会撕杂志
江沅
关于雨的散文范文6
我,有着普通大众的心态,但又摒弃不了自己的慵懒。虽然会回顾,也会规划,但更多的时候,是内心的默默嚼着,在各种公共交流平台里面,很少会看到我虔诚而庄重的“告别”或“迎新”仪式。但时至今日,我心里已经沉淀了些言语,并且想要一吐为快。
2015年,我想我没有辜负岁月,也没有辜负自己,更没有辜负生活。这一年,和同事一起为工作合力奔走,闲暇时间为自己的健康而锻炼,也或者给不在身边的亲朋去一通电话......零零总总,都是些波澜不惊的小事,但如果要细细回忆,总感觉点点滴滴都是温暖而充实的存在。确实没有轰轰烈烈,但随着工作的磨练和心智的成熟,已经真正理解了人生七字真言——平平淡淡才是真。
成熟不是苍老,2016年的未来时光里,惟愿自己更为成熟。一度想要的是“不羁放纵爱自由”的生活,觉得人生短暂就该如此;但随着时间推移,心境慢慢平和,曾经的血气方刚变得温润如玉,我想这也未必不是一种收获和成长。同时也曾开心了狂笑,伤心了恸哭,喜怒哀乐皆形于色。2016,就让岁月和历练,赐予我优雅从容、淡定谦和,让心态不再浮躁,行事更为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