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材料范文1
一、合理利用电子白板,突破数学重点、难点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普遍停留在具体的事物上,因此对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特别是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内容。倘若小学数学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合理地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将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得形象化,那么将会大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时候,可以先利用电子白板给学生展示一些蜻蜓、蝴蝶、树叶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有哪些共同点,学生会得出“图片沿着某条线对折后会重合”这一答案,而“对称轴图形就是对折之后能重合的图形,而对称轴就是那条对折线”这一数学概念就不由自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了。随后,教师再借助电子白板的绘图优势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区分,进而加深学生理解掌握其概念和特征的程度。
二、合理利用电子白板,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交互式电子白板凭借自身优势,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视频、图片、有声读物、文字、动画等图文并茂、形声结合的学习材料,还能为学生创设声情并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并让学生融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汲取充足的感性学习材料。同时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让教师充分体会教学的发生、发展、延伸,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乐趣。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知识时,可以利用一些蝴蝶、小汽车等学生喜欢的图片来教授。就拿这道加减混合应用题“8+3-4”为例,可以先从白板上拖出8只蝴蝶,边拖边解释,接着又拖出3只蝴蝶,学生对“8+3”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然后,教师用电磁笔将4只蝴蝶拖走,边拖边解释,本来抽象的加减混合应用题立刻简单起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和掌握了。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只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知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就能促进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重点、疑点、难点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材料范文2
关键词:边远彝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
一、边远彝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彝族地区小学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教师队伍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倾向。笔者调查研究中发现师资水平低下地彝族地区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教师在表面上都具备相应的学历和资质,应该具备应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但是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些教师大多是民转公教师,个别的小学数学教师仅仅自身仅仅只有小学三四年级的学历,他们通过函授或者成人教育方式取得大专学历,然后开始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这些教师往往不能呈现出符合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的能力和素养。比如说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只是积累欠缺、普通话不过关,如果遇到学生听不懂的问题或者思维出现困惑的时候,这些教师往往不会用普通话进行耐心地讲解,而是用彝语直接给学生讲解,长此下来学生的汉语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提升。笔者曾经去彝族地区小学参加过教学工作,负责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这个班级里有十几名小学生来自于农村地区,在刚刚接手这部分学生的时候,笔者叫他们站起和坐下,他们都听不懂,笔者问的问题他们都难以回应,后来笔者发现他们根本听不懂普通话,导致教学进展出现严重困难。另外,边远彝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老龄化倾向严重,新的教师受到地理因素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很难有积极性去彝族农村地区教学,而支教的大学生往往教学时间很短,刚刚熟悉教学流程离开了,这导致了彝族农村地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相脱节。
第二,教师教学理念落后。边远彝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落后已经成为一个既定事实,很多数学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就是加减乘除的运算,所以教师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小学生去计算,但是却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毫无看法和建树。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引导,使得数学教学完全沦为工具教学,上述子啊彝族地区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农村数学教师的重视。
第三,彝族地区小学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也不充分。边远彝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彝族地区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最原始的:一本数学课本、一本教参、几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和手段。学生除了学习数学课本之外,也没有机会基础到课外读物和补充的数学学习材料。有一些小学校配备了远教接收设备和资源,但是很多教师年龄偏大,不会操作这样的设备,导致这些资源和设备都成为摆设,没有发挥用武之地。
二、边远彝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首先,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边远彝族地区的小学数学家教育要提升教育质量,首要问题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该地区小学应该充分挖掘现有师资力量,将现有师资的优势发挥到最优,为其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发挥良好的能力创设良好的环节;第二,要注重对教师力量的在职教育和培训,让小学数学教师具备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其有能力将信息技术和数学学习的教学结合到一起,从整体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加强对教材的把握能力,能够更深入、更精确地对教材进行挖掘,找到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最丰富的教学内容。
其次,边远彝族地区小学应该注重普通话的教育。普通话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教育就开始,因为学前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准备阶段,是小学生正式进入学生生涯的一个欠揍,但是边远彝族地区普遍存在着幼儿园缺失的现象,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就直接进入到小学学习,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培养这些地区的幼儿园教育力量,让小学生在入学前三年就能够接受普通话的学习和,那么这些孩子在上学之后就能最起码听懂老师在讲什么,否则小学数学学习对他们非常吃力。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中应该展示彝族语言特色和文化特色。彝族地区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较少,相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所以他们的汉语水平相对落后,在理解教材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困境和偏差,导致一些原本可以很快理解的问题和概念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把握。笔者认为为了改善这样的局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教材和彝族特色结合到一处,使得数学教学能够自然地达到最佳的状态。
再次,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因为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容易形成以一定的思维定式,长此以往课堂形式就会显得无趣呆板,缺乏活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力求教学方法的创新,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把握灵活性,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教师的提问也要随之具有灵活性,笔者在整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了这样的一道习题:8-(4+ ),有一些小学生存在着思维误区,直接将整数部分相减得到结果为4 ;有的学生则从记得从8里借一个1转化成 来计算但是在整数加减的时候却忘记了8里边已经接了一个,从而得出4 的错误结果。为什么学生处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笔者为了引导学生开发思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想要得出以上两位同学的结果,这道题应该怎么修改一下比较好呢?这样的提问使得全班的同学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这两名同学也认识到错误的源泉,感受到了思维上的误区;第二,边远彝族地区小学应该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该地区的教学硬件设备还远远不足,有的小学校20几个教学班却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教师没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机会,国家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这些小学进行硬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直观地将大量的信息传递下去,还能通过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刺激加深知识的印象。
边远彝族地区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不是孩子主观原因造成的,而是客观环境所致的。所以,教师不应该气馁,更不能对学生失望,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让自身成为孩子们的希望和榜样。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材料范文3
一、活用教材,促进学习素材生活化
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编撰出来的,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一个基础,同样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很多教师都是以教材为根本,不敢“越过雷池一步”,以为教好了教材,就相当于教好了数学,其实不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当然学习材料生活化也要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力的状态。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生活化很强的例子:3月12日植树节到了,学校决定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200棵,成活了1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5%”,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5%”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开放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学习
学习方式体现自主性,教学空间体现开放性。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开放教学方法,以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
学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存在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和探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进一步拓宽思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把活动的空间延伸到校外、课外……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校园的绿化面积”时,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地的测量、计算。首先,引导他们测量诸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绿化带,并计算其面积。其次,又要求他们测量一些不规则图形绿化带,并指导他们采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其面积,以此来解决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再次,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归纳的方式对这一活动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又开放了教学的空间,让学生有了施展本领的机会,在感到新鲜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劲头。
三、注重数感的培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在教学中找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数感开始,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与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从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了解生活;学会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遇到问题时能自觉地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一种量化的思维习惯。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材料范文4
【关键词】教师 转变 学生 主体 参与 能力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然而,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任何其他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思维,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呢?
一、小学数学教师的转变和提高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使教师的教学能适应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旧观念,学习、接受新观念。建立学生观,由以往重教书轻育人的学科本位的观念改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建立课程观和教学观,设置“体验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2、教师要转变角色。小学数学教师要由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要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教师应努力做好学生的指导者、激励者、培养者和营造者。为此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指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参与,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将学生引向数学学习的乐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二、相信学生,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
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变教为导,这是优化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指导思想问题,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宗旨,也是素质教育的精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在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色作用,竭力把学生推到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上。
教师在教学中的提问、板书、讲解、布置作业都包含着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7.98÷4.2= 时,通过与前面学习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比较后,教师提出下面的两个问题: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能借助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吗?为什么?②谁能想个办法把竖式改变一下,使它也能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法计算,又能使商不变?这样引导学生分析矛盾,突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很快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探索研究,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二、注重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智力因素的发展都依赖课堂教学这个重要载体。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增强学习的参与意识,注重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唤醒,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要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就必须着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可利用学生喜欢亲自动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的特点,让每个学生动手测量几个大小各不相同的圆的直径,然后将圆滚动一周,量出一周的长度,再让学生思考: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计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逐步引导学生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摒弃了圆的大小,测量用的单位等非本质的东西,抓住“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三倍多一些”。这一本质特征,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从而使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圆周率的概念。
2、注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总是由弱到强,由盲目到有依据。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性质”,“比的性质”时,首先通过提问勾起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回忆,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学生由于有了先前的知识基础作铺垫,很容易就能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学起来就不困难了,觉得这些推理是有依据的,因而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依照这种方法进行自学。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加工、处理、分析、概括,可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学习能力。由此看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从学习方法入手,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学习材料,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去研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达到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取新知,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内容不应只是课本例题的简单重复,应该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通过精心的练习设计,学生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①强化基本练习,突出测试反馈的主导意向。基本练习主要是调查学生理解新知的程度。通过分散练习,集中练习,可以暴露学生理解、应用新知的矛盾和差异,以便及时矫正、调整。故而基本练习要强调练习的独立性、全员性、全方位性和反馈的及时性。②加大综合练习力度,突出练习的训练性。综合练习是在学生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以巩固、深化新知为主要目标,通过变式题、对比题、综合题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并在训练中熟中生巧。③提倡“一题多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时,常会出现一道题目有多种解法现象。适当并适度地进行“一题多解”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正确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新知,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得以实现。这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材料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育;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生活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教育”理论曾强调,“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无论是教育材料还是教育方法等都可以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一教育思想对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学生实际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存在较大困难等都具有较大启发。正如新课标指出的那样,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而培养学生这种思维能力的方法,不是单方面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是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现实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学习数学、提取生活中和数学思想有关的知识和规律等。由此可见,“生活教育”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加强“生活教育”思想的渗透。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生活教育
(一)重组教学材料,演绎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需要运用于生活中的学科。但是鉴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无法自主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主动联系起来;加上当前的数学教材在编写上也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某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引导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将课本中所反映出的间接生活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保证数学更加贴近实际,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尤其是在教授抽象的理论概念时,许多学生经常反映无法理解概念内容,进而难以理解某些计算公式的来源,无法达到计算的准确度等。针对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寻找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数学事例或生活原型,来启发学生思考和辅助学生理解。
(二)立足学生实际,将数学教学生活化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普遍以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较弱的情况,教师在教授具体的数学知识时,应该注重调动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和易于接受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去感知数学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以此辅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时,教师采用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方式启发学生:“为什么车轮的形状必须是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成正方形和椭圆形可以吗?”面对这样一个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学生立刻就能产生强烈的探讨兴趣,并且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思考:当车轮不再是圆形时,车子的行驶速度就会减慢;如果把自行车的车轮换成正方形,骑车时肯定要栽跟头。这些奇思妙想的答案都是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所思考出来的。而这样一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活化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往往难以根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来接纳新的教学概念和方法,从而出现跟不上教学节奏的情况。这时,教师不妨把这些学习材料进行生活化的加工,以弥补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存在的缺陷。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制作数学模型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观察思考等。以教授小学一年级的《分类》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分类思维时,可以设计整理书籍、文具分类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分类过程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三年级上册的“购物”单元为例,为了让学生体验购物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用已学的计算方法进行价格计算等。其次,教师也可以引导家长平时多带领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锻炼,如带领孩子去菜市场买菜、去超市购物等。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的思想,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践行“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组教材内容、注重演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活化教学问题,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材料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具有相当作用。小组合作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之一,可以有效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小学生敏锐的数学思维。但是就目前而言,小组合作学习多半只停留于形式,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能转变这一现状,需要数学教师不断探究,勇于思考与总结,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灵活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的把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小学生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进行小组的划分,意在让在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实现组内合作以及组间竞争,使所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都能有自我表达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在自已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提升,增强自信心。同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必须明确每一为成员的具体分工。可选择轮换合作制,比如小组组长、小组记录员、小组资料员与小组报告员等都由组内成员轮换担任。组长的工作是组织与管理小组学习;记录员的工作是在合作中进行记录;资料员的工作是收集相关学习材料;报告员的工作是书写学习报告,并代表本组汇报学习成果。譬如,在对“钟表认识”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内设有“教师”、“学生”、“记录员”与“裁判员”。再如,在对“小小商店”的活动形课程进行教学时,学生相约各自带了水果、玩具、小食品、书本等的物品,教室里开张了多家“小商铺”,其中设置了“经理”、“销售员”、“收银员”及“顾客”,购物活动开展的热火朝天且井然有序。每一个学生都有具体是工作任务。如此不仅每一位学生都实践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体验。
二、及时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契机
合作学习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小组的合作来达到学生之间的优势共享,所以,教师应该找准教学最佳时机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面对“有50个同学去划船,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租金10元,每条小船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准备怎样租船?”这样的问题时,其的答案非常多,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引导学生将各自的解题思想与想法进行展示。如此一来,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其他同学的表达中看到解问的另一些途径。这样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契机的行为,能够很好的培养起了学生具有全面思考疑难与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长处的能力。
三、积极创设小组合作的课堂情境
在小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挖掘出学生投入课堂学习的热情,刺激学生的数学灵感与想象力。在实际中教师可以根据预习、学习、练习及复习这四个学习环节来展开情境的创设。并且在这一系列的学习环节中必须始终保持小组合作形式。其中包括在学习预习阶段,展开小组之间的相互提问与相互解答;在教学新课程时,组织小组实施形式多样的学习创新尝试;在练习环节,组织组间比赛;在复习的环节,设置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创设一个“动物运动会”的情境,让不同的动物骑上不同形状车轮的赛车,猜想谁得了第一名,讨论:“人们把车轮做成圆的,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椭圆形或方的?”学生对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就会运用已学知识去思考,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四、注重小组合作的生活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鉴于此,合作学习切忌局限于课堂中,也应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去。数学教师应该全面发挥出自身的引导性作用,激励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去探究数学知识。此外,教师也应该利用各种数学竞赛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结合各个小组的相关喜好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课题比赛活动。譬如,在学习“测量单位”(米、分米与厘米)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组对生活中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测量,进而加深对测量单位的掌握,这也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小组活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是有趣且多样的。
五、科学合理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把不同小学生之间的个体竞争转化成为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将个人的计分转变成组体计分,将小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表现出的投入度、配合度、配合效率及小组的总成绩等当作评价的一个侧面。“不求生生优越,只求生生提高”,建立一种组内学生合作,组间同学竞争的模式,将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从激励个人转向为激励小组团体。如此会使多半的学生都受到教师及同学的激励,都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进而获取不同程度的提升,如此一来,便能够帮助小学生顺利地走出以往传统形式竞争的怪圈,达到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合理化与科学化,促使进一步把学习课堂学目标落到实处。比如,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出周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围出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每个钉子板格长1厘米),就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进行的阶段性的操作考查,就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所进行的评价。然后结合小组的相关表现,教师可以灵活处理,如评出“智慧之星”、“最佳组合奖”与“进步之星”、“合作之星”等等,如此便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实施注入一些催化剂及活性剂。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合作学习的潜能,充分开展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活动,是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注重且不断实践、努力探究的。从小学就抓好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习惯,这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今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覃鹉.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之我见[J].聚焦新课程,2010(6).
[2]傅红根,黄建平.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教育,2002.(12)
[3]王世华,钟仕君.开展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J].数学教研,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