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年级物理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年级物理试题

八年级物理试题范文1

一.选择题

1.下图2中所示物体A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F

F

F

F

(A)

(B)

(C)

(D)

图2

2.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C、刀、斧、剪的刃磨得很薄

D、在铁路的钢轨下铺上枕木

图13—8

3.如图13—8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底面积大小相同的容器,若分别装入同种液体且深度相等,比较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4.下列有关液体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越大,说明容器内液体重力越大.

B.相等质量的液体对不同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可以是不相等的.

C.密度较大的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肯定比较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总与重力方向一致

B.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D.压强是物体表面上受到的压力

6.一位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

A.1.2×103帕.

B.1.2×104帕.

C.1.2×105帕.

D.1.2×106帕.

7.如图4—6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

B.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

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

D.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

8.如图4—7,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均匀物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若沿图中虚线竖直切去1/3,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A.P/3

B.2P/3

C.P

D.3P/2

9.如图4—8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B.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10.一只可口可乐瓶,其侧壁有a、b两个小孔并用塞子塞住,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如图4-9所示,把可口可乐瓶放入水中,当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拔出a、b两个小孔上的塞子,则

(

)

A.a、b两个小孔均有水流入

B.a、b两个小孔均有酒精流出.

C.酒精从a小孔流出.水从b小孔流入.

D.水从a小孔流入.酒精从b小孔流出.

11.茶壶盖上开一个孔作用是:(

A.让热所冒出来,便于热茶冷却

B.好系绳子,防止打碎

C.让外面空气流进,不至于壶内空气压强减小使水流不出来

D.让外面的空气流进,可保证茶水的新鲜

12.下列器材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塑料吸盘

B.注射器吸药液

C.用吸管喝饮料

D.锅炉水位计

13.房顶的面积为50m2,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作用下,房顶受到向下的压力约为:(

A.5×107N

B.5×106N

C.5×105N

D.5×104N

14.如图,小试管在直径略小于大试管的直径。现在大试管内装满水,然后

套入小试管(无水),然后装置倒立,这时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A.小试管被流水带出大试管

B.小试管在大试管内上升

C.小试管内会有部分水进入

D.小试管内也会充满水

15.在烧杯内装适量的水,把一木块慢慢地放入水中,水未溢出,当木块静止时,水对杯底的压强比原来的压强(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6.三个同学在同一教室里做托里拆利实验,读出管内水银柱长分别为75.0

cm、75.5

cm、76.0

cm.已知其中一个同学的玻璃管没有放竖直,而且是沿管的方向测量长度的,而另一位同学做实验时管内混进了空气,只有一个同学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其中用正确方法测得的值是(

A.75.0

cm

B.

75.5

cm

C.76.0

cm

D.无法确定

17.如图3--7所示,将装满水的瓶子倒放在一个水槽内,因不慎,瓶底被碰有一个小孔,此时瓶内的水将:

(

)

A.从小孔喷出;

B.要下降,直至液面与水槽水面齐平。

C.不喷出也不下降;

D.无法判定。

二.填空题

1.如图4一1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容器底部A、B、C三点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2.矿泉水瓶装瞒水,用乒乓球盖严瓶口,手按住乒乓球把瓶子倒过来,如图4—3所示,放开手后水不会流出来.这说明了

的存在.

3.一长方形木块平放和侧放在地面上,其受力面积之比为

3:1,则平放和侧放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

4.图3-4所示的管里装有一定质量的水,管倾斜放置时,水对管底的压强为P1;竖直放置时,水对管底的压强为P2,比较P1、P2的大小,应是P1____P2。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渐进入百姓家庭,右图是小华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他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

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

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

车的重力.(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13-40

6.小明想用如下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一个面积为1×

10-3m2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最大刻度值是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13-40所示),然后计算大气压强。若大气压强为1.0×105Pa,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__________N。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及计算题

1、做托里拆利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不离开槽内水银面,则:(1)将玻璃管竖直上提1cm时,水银柱高度________;(2)将玻璃管倾斜一些,水银柱长度________,水银柱高度________;(3)将玻璃管直径增大,水银柱高度________;(4)将实验从一楼般到三楼,水银柱高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在研究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中,当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停止加热,这时用注射器向外抽烧瓶里的气体,看到现象是:烧瓶中的水再次沸腾,这是因为液面上的气压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液体的沸点________缘故(填“升高”或“降低”

)。

3、在建立压强概念时做了如图4-16所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

(1)在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

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

两图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11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形管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序号

液体

深度h(mm)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30

186

214

28

2

60

171

229

58

3

90

158

242

84

4

盐水

90

154

246

92

(1)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_____有关。

(2)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他们应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用40牛顿的力把一个重力为0.2牛顿的图钉按入竖直的墙壁,已知图钉帽面积是1厘米2,图钉尖的面积是0.05毫米2,求图钉帽和墙壁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少?

6、在质量为5Kg的容器内装有35Kg的水,如右图所示,水面到水底的深度为1.2m,容器的底面积为0.02m2,求:(1)容器底面所受到的压强和压力;(2)地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g=10N/Kg)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B

5.C

6.B

7.A

8.C

9.C

10.A

11.C

12.D

13.B

14.B

15.A

16.C

17.B

二、填空题

1.PA

2.大气压 3.1:1

1:3

4.>

5.大于 小于 小于 6.100

此测力计的量程太小

三、实验、探究题及计算题

1.(1)不变 (2)变大 不变(3)不变(4)变小

2.减小 降低

3.(1)形变程度(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丙丁

4.(1)增大 密度(2)液体密度 深度

5.图钉帽受到的压强是4000Pa

墙壁受到的压强是8×108Pa

6.(1)P1=1.2×104Pa

F1=240N

八年级物理试题范文2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陶瓷已经是广西藤县的特色产业,陶瓷工业园生产的陶质砖与瓷质砖是致密程度不同, 有经验的师傅通过敲敲听听声音就能分别,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2. 小明早上走路上学校5min走了0.3km后进商店买东西用了4min,然后继续赶路用11min 走了0.9km到学校,小明的去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 1m/s B. 1km/s C. 1km/min D. 1km/h3. 梧州的人工宝石享誉世界,某同学参观宝石展的时候阳光下的宝石更加靓丽了,他发现 在某一宝石成品的旁边有彩色的光带,这属于( )A.宝石发光 B. 宝石反射的光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4.小英同学坐车到野外去春游,行车的过程中,当她向窗外看的时候发觉青山都向后退,那 么她选择的参照物是( )A.小霖同学 B.小英同学坐的车子 C.山 D.另一辆车子5.下列物理知识能解释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的是( ) A.光的折射 B.凸透镜成像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6.梧州冬天的清晨,有时郊外草地上会出现一层白白的东西,太阳出来后一会就变成水了, 最后不见了,它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A.液化-气化-升华 B.汽化-升华-凝固 C.凝华 -熔化-气化 D.升华-熔化-凝华7.如图一是某同学测量一块木板的长度,他的测量结果是( )A.3.81 dm B.38.1cmC.38.1mm  D.0.381m 8.如图二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得的图像,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 )A.小于一倍焦距 B.大于两倍焦距 C.等于两倍焦距 D.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9.赵奶奶借有的邻居10kg的油,她想给邻居还油时,想用标着10L的罐子装油,请问她 用这个罐子装满油够还了吗?那么该罐子能装多少千克的油?(ρ油=0.9×103)( ) A 不够 9kg B 不够 10kg C 够 9kg D 够 10kg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温度计首先看清它的量程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后就可以读数了C.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 D.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柱的液面相平 11.下列是关于天平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就可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C.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12.如图四所示,量筒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3.藤县有东方狮王之称,舞狮运动员在打鼓时产生的声音是由于 产生的。狮子在 高 桩上表演时,为了避免免影响了舞狮我们要把手机关机或者调成震动目的是为了 .14.小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8cm,那么要想在光屏上得到 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 .应用了这一原理的是 .15. 小花在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她调节好天平后按图四中的 A,B,C顺序进行实验, 根据图中所示可知道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 . 盐水的密度是 . 16 小芳爸爸接她放学回家的时候,倒车入库时倒车雷达能准确的告诉他距离障碍物有多 远,这是因为声音能 ,晚上小芳想在家里好好复习今天的内容,可是讨厌的蚊 子的声音总是那么刺耳, 这是因为蚊子的 高。 17早上同学们起床都喜欢照照镜子,已知小花同学身高1.4m,那么她在1.2m高的镜子 前3米处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那么她在镜子中的像高 米,她与她的像距离是 米。18.现在很多家庭都装有防盗门,防盗门上有个“猫眼”有人敲门时在里面的人能通过猫眼 看见外面的人,而且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但是外面的人通过猫眼却看不见里面的人, 你认为“猫眼”是由 和 组成的。19如图五水中的小老鼠想到游泳池中间去因为它看到池底觉得 水很“浅”,实际上它看到的池底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像(选填“虚”或“实”);有经验的老鼠妈妈立刻提醒小老 鼠不要去,因为它知道实际的池底比所看到的“池底”更    (选填“深”或“浅”)。 图五20 蒸馏酒在我国历史久远,蒸馏个过程是将酿酒的原料经过发酵后放在蒸馏器件上进行蒸馏,发酵原料中的酒精发生 形成酒精蒸汽,再将其输入管道后酒精蒸汽 出来的便是液体酒精(填物态变化)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1、22小题各4分,23小题11分,24小题11分,共34分)21.如图六所示经过平面镜的一束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600与镜面的夹角是300, 请完成光束经过的大致径迹。22.如图七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两束光线,请完成光束经过的大致径迹。 23.小明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八所示,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是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图 八可知, 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_________℃。(2)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漏记了一个实验数据, 你认为漏记的数据是    ℃,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那么水的沸点偏 低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准大气压。(3)图九中 属 于沸腾的现象,那么你 看到的沸腾现象是: 水的沸腾是一种 现象,在沸腾的过程中。酒精灯 要 .实验结束时小明能用嘴巴直接吹灭酒精灯吗? 。 (4)小明在实验时发现沸腾时有大量的“白雾”冒出,但是在另一个实验室的小花在沸腾 时却发现只有少量的“白雾”这是什么原因呢? 。 24.小刚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下:(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是 .蜡烛 放在B点的位置移动光屏刚好得到一个倒立 等大的实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是 厘米(2) 如图十,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2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选填“C”、“D”或“E”)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 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要观察洋葱的内部结构我们要用到 .(3)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 镜”) 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小刚的 爸爸因为看不清楚远点的东西所以佩戴了眼镜,他爸爸的眼镜对光有 作用,(4)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垃圾堆放站时发现垃圾堆里面有很亮的光斑,走近一 看原来是透明矿泉水瓶中有水相当于一个 .他想回学校的时候除了告诉同学们这是浪费之外还很危险,因为它对太阳光有 的作用,有可能会引起火灾。四、论述计算题(24小题6分,25小题12分共18分)25.下表是由南宁东站驶往广州南站的动车d2361列车的运行时刻表车次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天数 里程D2361 1 南宁东始发站 12:35 0分 当天 0kmD2361 5 藤县14:34 14:36 1小时59分 当天 292kmD2361 6 梧州南14:49 14:53 2小时14分 当天 317kmD2361 9 广州南16:39 终点站 4小时4分 当天 563km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南宁南站驶往广州南站的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 (2)南宁到藤县的平均速度和梧州南到广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6. 现有一个物块A只标了10cm3,小明想知道它的质量和密度,可是他发现实验室的实验 桌上的的测量工具天平却没有砝码,只有两个形状规则的木块,一个标有200cm3,178cm3,水,还有一个空瓶子,他调节好天平平衡后按如下步骤进行: a先把空瓶放在天平上,再放200cm3的木块当砝码发现天平刚好平衡, b.然后把空瓶装满水再放到天平上把两个木块放上去刚好平衡,c.他把木块拿下去换上放物块A,发现物块A偏高,在物块A那边再加一个200cm3的木 块天平刚好平衡.(ρ木=0.5×103kg/m3) 求:(1)空瓶的容积 (2)物块A的质量 (3)物块A的密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c a c b d c c a a b d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3.鼓面的震动 、在声源处减弱。 14. 大于8cm小于16 cm、投影仪(幻灯机)。15. 111g 、 1.11g/cm3 。 16传递信息 、 音调 17. 1.4、 6 。 18.凸透镜 、 凹透镜 。19.虚、深 、 20. 汽化、 液化 . 得分 评卷人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1、22小题各4分,23小题11分,24小题11分,共30分)

21.  22.

23.(1) 94, 机械停表 ,(2) 98 ,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小于 (3) 乙 , 剧烈的气化现象,继续加热 ,不能 。(4) 小明的实验室比小花的实验室温度低 (2分)24.(1) 使实像成在光屏中心 , 10 。(2) D 、 缩小 , 照相机 , 显微镜 。(3) 凸透镜 , 远视眼, 发散 。(4) 凸透镜 , 会聚 。(每空1分)得分 评卷人 四、论述计算题(25小题6分,26小题12分共18分)25.解:(1)南宁南站到广州南站的全程平均速度V=s/t=563km/4.1h=137.3km/h (2分) (2)南宁到藤县的平均速度V=s/t=292km/2h=146km/h (2分)梧州南到广州的平均速度V=s/t= (2分)

26.解:(1)M水=m木 =(1.78×10-4m3×0.5×103kg/m3 (3分) =0.089kg空瓶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V瓶=v水=m水/ρ水 =0.089kg/1×103kg/m3 (3分) =8.9×10-4m3(2)物块A的质量ma=M水 =1.78×10-4m3×0.5×103kg/m3 (3分) =0.089kg(3)物块A的密度ρa =m a/va=0.089kg/1×10-5m3=8.9×103kg/m3 (3分)

八年级物理试题范文3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用不同的乐器(如小提琴和钢琴)分别演奏相同的乐音,我们能够分辨出其声音的不同,这是因为不同乐器有不同的:( )A.振幅 B.频率 C.响度 D.音色2、下列哪一种情况,声音不能传播:(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真空中3、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C.紧闭室内的门窗 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D.小溪流水的“哗哗”声5、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的目的是:( )A.保持声音的音调 B. 保持声音的音色C. 保持声音的频率 D.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色好坏 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8、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是一种条件反射

9、一般来说大礼堂或者电影院的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提高声音的音调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是为了装饰10、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 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 次响声。12、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分别是 、 、 ;其中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越高,音调越 。13、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 的叫声的音调高, 的叫声的响度大。14、物理学上把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要听的声音产生 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15、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要能区别自己的喊声和回声,你至少要离峭壁 米。17、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18、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听的意思,这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19、有一木头锤子轻轻的敲击鼓面和重敲鼓面,音调、响度中,发生变化的是 ;不发生变化的是 。20、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不开,不开!”,小兔子能听到狼的声音是因为声音能在 和 中传播,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兔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狼和兔妈妈的 不同。三、实验题(共12分)21、如图1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 ;塑料球的作用是 。(6分) 图222、(6分)如图2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四、计算题(本题6分)23、人在空旷的山谷中唱歌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见回声用了0.8s,则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多远? 五、综合能力题(21分)24、下表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参照表格回答: 发声频率范围(HZ)听觉频率范围(HZ) 发声频率范围(HZ)听觉频率范围(HZ)人85~110020~20000蝙蝠10000~1200001000~120000狗452~180015~50000海豚7000~12000150~150000猫760~150060~65000 从上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写出两点,意思不可类似)(5分)

25、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述符合科学道理吗?解释一下你的看法。(5分) 26、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你认为录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5分) 27、夜间学生已经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第一个同学起身关上窗户,第二个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上睡,而第三位同学起身到对面去交涉,要求将音量放小,这三个同学是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减弱噪声的?(6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BCDCBCA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21、塑料球被弹开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扩大音叉的振动 。22、慢 ;高 ;快 ;低 。振动的快慢(频率) 四、计算题(本题6分,)23、解:t=0.8s÷2=0.4s ,V=340m/sS=Vt=340m/s×0.4s=136m答: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136m。24、(1) 不同动物发声的频率不同 ;(2) 不同动物的听觉频率不同。 25、答:我觉得这段描述不符合科学道理,因太空中没有任何介质,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神鹰号宇航员不能听到炸毁声 。 26、答:自己听觉得和放出的声音不一样,别的同学听,认为和放出的声音一样,因为自己听自己的录音带时,缺少骨传声的一个途径,所以觉得不象自己的声音,别的同学不管听你朗读或听你朗读的磁带,传声途径都是空气,故不存在差异。 27、答:第一个同学采取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阻断噪声的传播) 第二个同学采取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第三个同学采取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产生)

八年级物理试题范文4

1.明确方向,把准考点,打好基础

《初中物理考试大纲》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及能力考查目标要认真钻研,它是我们复习的依据。

1.1精确掌握考试范围,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组织教学,把握考点,凡是大纲中罗列出来的知识点一个不漏,我们现在考试的依据是苏科版八年级至九年级的物理教科书,考纲中规定的书上有的我们就必须讲。

1.2注意大纲的能力层次要求。

物理试题中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是命题的原则,识记与理解应用的结合,识记什么,如何识记,理解如何理解,应用如何应用,这就需要教师要精心备课,加强学法指导,备课、题型要有梯度,物理试题中有很大一部分题目是由教材的例题、习题经过变式、引申、改变而成,是按照物理新课程要求确定的试题的难度与计算量,虽然有些试题考查的思路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但考查目标仍不失基础性。

1.3揭示教材内容的联系,从大纲中找题眼。

从能力立意来看,中考考查的重点一定是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包括:(1)与社会热点密切的内容;(2)图文材料丰富的内容;(3)思维角度宽、社会价值高;(4)易区分难度、易拓展延伸;(5)与生活紧密联系。

1.4明确知识点,夯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狠抓基础,落实到位,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学生记全、记准、记牢,主观题必须落实到书面上,加强检查力度。

2.让复习充满趣味性

在对知识的总结回顾时,我比较注重语言的生动和趣味。比如,我从网络、刊物、参考用书上整理了部分“顺口溜”,帮助学习记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虚像正,放大缩小要分清。”光的反射定律:“同平面,居两侧,角相等,路可逆。”光的折射规律:“同平面,居两侧,角不等,路可逆。”天平的使用:“底座水平,游码拔零,横梁调衡,左物右码,加码从大,大否小定,游码补平,求和为称。”平衡力的特点:“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原则:“一上一下,关键看下,靠近变小,远离变大。”家庭电路灯泡的安排“火线零线并排走,火线进开关,零线进灯头。”仪器读数要点:“测量仪器要读数,最小刻度要记住,天平游码看左边,量筒水面看底部,压强计读高度差,密度表上标倍数,电流电压先看档,电能表上有小数。”等等。对于电学实验“欧姆定律”“测电阻”“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的电路图,我让学生记忆的是“非常6+7”,即六样器材,七根导线。就这样,我从学生的年龄、兴趣、关注内容出发,让他们在快乐中回忆,在兴奋中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旧知识,我还常用我和学生间特有的命名来提醒他们对旧知识的回想,比如“超市大赢家”“厨房里的科学”“一个馒头引发的物理题”“电表题”“自行车题”“火箭题”“冰山题”“雪灾题”“奥运题”等来勾起他们有趣的回忆。为了调节教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时,我模仿益智类电视节目,把习题安排为每个同学的必答题、抢答题,还像“开心辞典”一样,有现场求助,去掉一个错误答案,等等。实践表明,这样的习题课中,尤其受学生欢迎。

3.备好各种版本的教材,博采诸家之长。

该补的内容一定补上。比如:长度测量中的“估读”一直是若隐若现,没明确讲,但有时会考查;在电路计算中,一定补充电路的分析法和简化法;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电热,以及各类变形公式的推导和使用。

另外,还需要对功率、浮力、压强、电学等处的公式作相应的推导和补充。(比如:串联电路的分压公式和并连电路的分流公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功率分配关系式,等等。)

4.教会学生认真审题

4.1最简单的题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题目至少看两遍。如果通过对文字及插图的阅读觉得此题是熟悉的,肯定了此题会做,这时一定要重新读一遍再去解答,千万不要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在没有完全看清题目的情况下仓促解答。因为同样的内容或同样的插图,并不意味着有同样的设问,问题的性质甚至可能截然不同。

4.2对“生题”的审查要耐心地读几遍。所谓的生题就是平时没有见过的题目或擦身而过没有深入研究的题目,它可能是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与生活及生产实际中相关联的问题。遇到这种生疏的题,心理上首先不要畏难,由于生题第一次出现,它包括的内容及能力要求可能难度并不大,只要通过几遍阅读看清题意,再联系学过的知识,大部分题目是不难解决的。

4.3审题过程中要边阅读边分辨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已知的条件及待求的内容以题目的叙述为准。不要仅仅以某些插图为准,有时图中给出的符号不一定是已知量,另外,凡是能画草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作出物理草图,这样可以建立起直观的物理图景,帮助进行记忆和分析问题。

5.注重信息反馈

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知识点、面掌握情况),以及学习中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设的教学目标更吻合。试卷讲评不能面面俱到,共性问题集体讲,个性问题个别辅导。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而要举一反三。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

八年级物理试题范文5

1中考命题的重要性

升中考试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性考试,也是各地教学质量的检测性考试,同时还是高中教育入学的选拔性考试,其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升学的依据,又是各级教育部门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这就决定了中考的重要性.可以说中考是在考学生的同时考教师,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希望考出好成绩.好的考试成绩除了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关之外,还与中考试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上一年的中考试题往往成为下一年的教学参考.大家知道,虽然有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但在任课教师心中,上一年或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难易程度、考查的重点难点等就成了今年的教学方向、考查学生的方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会以这些试题作为“参照物”,力争让学生学会类似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在升中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非常关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对试题的关注还高过对课程标准的关注,因为他们觉得中考试题是最为直接、最有针对性,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意无意地用今年的试题去“推演”明年的中考试题,包括试题的题型、考题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试题的难易程度等等.并且老师们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今年中考试题所涉及内容若课本上没有,那么下一届初三一定要补上.还有,往届的中考试题往往成为本届或下届学生的练习题.

上一年的中考试题往往还成为下一年的命题参考.命题老师在命题时,不可避免地要参考上一年考题,受到上一年考题的影响.

总之,升学要考试,成绩要评价,试题就重要.教学跟着评价走,评价跟着分数走,分数跟着试题走,试题跟着命题人走.因此中考命题非常重要.

2中考命题的依据

在中学教学中,作为教学标准的有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大纲,这三者都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教学.那么中考命题到底以哪个为依据呢?首先来看一下三者的定位,就可以看出中考命题的依据.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教材是教育出版部门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供我们用来教学的参考书,有一定资质的机构都可以出版教材,目前全国有多个版本的教材在使用.针对中考,每个省都会制订《初中生学业考试大纲》,《初中生学业考试大纲》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备考及进行试题评价的依据,似乎是各地对课程标准理解实施的“具体版”.

大家知道,各地编制教材的、制订考试大纲的、中考命题的人肯定不是制订课程标准的人,这些人在从事相关工作时,都是建立在其本人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或多或少会有偏差.各地命题人肯定也不是各省制订考试大纲的人,这些人对考试大纲的理解或多或少也有偏差,因此,从课程标准到考试大纲再到中考题,偏差就大了.即使是编制课程标准的人来命题,也不能保证所出的题完全符合课程标准.

由上可以看出,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题三者范围的关系应该是考纲应该涵盖在课标之内,考题应该涵盖在考纲之内.故中考命题的依据应该要回归到课程标准上.

3中考试题的难度控制

有老师认为:中考试题难一点、简单点无所谓,反正学生都会考出一个成绩来,无非是题目难一点,分数就低一点;题目简单点,分数就高一点.因此命题时,没有难度控制的想法,想怎么出题就怎么出题,结果是题目越来越难,学生分数越来越低,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下面从几个方面说明中考试题一定要进行难度控制.

3.1从物理课程和升中考试的性质去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考试大纲指出:初中学业考试的目的是对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估.由此可见,升中考试的普遍性和基础性.升中考试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应该属于学业检测性质的考试,不能像高考那样作为选拔性考试或甄别考试.

有人认为中考试题太容易,大家的分数都很高,不能分辨出好学生,不利于高中的录取,题目出难一些就容易分辨出好中差学生,高中学校录取就很容易.其实,试题适当容易一些还是可以将学生分开的,一个科目有些差异,中考几个科目的总分差异就大了.再者,高中录取区分学生的目的无非是重点学校想把分数高的学生一网打尽,适当留点有潜力的学生到普通学校不是更好吗?

3.2从课时计划去分析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课时计划,三年制初中,初二物理每周安排二课时,初三物理每周安排三课时,按每学年四十周(减去节假日、学校运动会、期末考试等等,满打满算上课时间只有三十六周)计算,初二每学期三十六节课,初三每学期五十四节课.新的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安排有六章二十六节,八年级下册安排有六章二十节,九年级全一册安排有十章三十九节,初三下学期还得留时间总复习.大家算一算,基本上每节课时完成一节的教材内容(还有一些内容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表面上看是可以完成教学进度.

按一节课时学好一节教材的新课教学进度开展教学,只能让学生掌握基础层次的东西,并且还是建立在每个学生都非常认真努力学习、每个学生智力都不错的理想状态的基础上.中考试题过难,为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迫使教师提高平时的教学要求,相应地增大了平时教学的深度.想挖深一些、拓展一下就需要另加课时,从哪另加课时?没有教学时间哪来的教学深度和难度.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很差,有时一节课就讲一个题还有好多学生不明白,这样又影响了教学进度.

3.3从试题过难带来的后果去分析

初中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看问题很片面,对成绩好坏的理解就是分数的高低,分数高就是成绩好,没有相对的概念.例如某次考试物理得60分,化学得75分,他就认为化学成绩好,其实有可能物理60分全班排15位(题目难),化学75分全班排30位(题目容易).

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受考试分数影响很大,考试分数高,学习就有兴趣和积极性,考试分数低,学习就没有兴趣和积极性.若某学科人为制造难题,带来学生成绩分数低,一次一次的低分,一次一次的挫折,挫折令他都没有激情,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学生就认为物理难学,也就慢慢没有兴趣去学了,以致不想学习这个学科,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要升学才去应付.因此,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不能超过学生当前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能命题太难,让学生有得高分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有人认为升学成绩(分数)看相对值,题目难易对升学录取没有影响.但是学生不会这么看,反正他认为自己物理分数低于化学,就是物理没有化学学得好.学生初中物理成绩和学习兴趣,不仅影响着他们升学考试的成绩高低,影响着他们进入什么样的高级中学,还对他们高中的学习产生影响,最直接就是文理分科选择,许多学生就是认为物理难学而选择了文科(如近年广东高考文理科考生数相当).如果我们的物理教学,学到最后让学生没有兴趣,不想学物理,那才是物理教学的悲哀.这大概也是各级考试物理试题偏难的原因之一吧.

3.4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去分析

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产生的原因:作业功课量大、不能完成,成绩不理想.中考试题难度大,教师教学要求就高,作业功课量就大,试题一难,考试成绩(分数)自然就差.

有人认为: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生的实际基础与所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差距过大就有压力,意思是指学生实际水平较低,而所定的目标较高,只要降低目标就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表面上来看很有道理,细细想来很有问题,关键是学生很难准确确定自己的实际目标.学生从小到大,家长、学校都强调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都想把自己的小孩、学生培养成才,今后做“人上人”,每位家长谁都不会承认自己的小孩笨,老师也不会认为自己的学生差,要求低一点就算了.

以前大家都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不然,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若每次考试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挫折,学生就会被“折磨”得没有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劲头了,也就放弃这个学科的学习了.

3.5中考试题的难度控制

要控制试题难度,首先得了解试题难在什么地方.试题的难体现在如下方面:(1)超出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把“了解”的内容上升到“理解”;(2)一个试题里的知识密度大、含量大,要求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的知识;(3)题目情景古怪,转弯抹角,灵活性强,“陷阱”较多;(4)牵涉到多学科、多方面的内容;(5)试题内容学生未学.要把试题难度控制好,就要求不超标超纲,题目要简洁直白,“明明白白我的心”,命题人心中要有70%以上的考生.

综上所述,中考试题难度要控制,不能太难.若太难,不仅影响本届学生,还对今后多届的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笔者所在市全市中考平均分才55分,有一题全市3.3万人考试,只有一百多人能得分,这样的试题肯定属于偏难,有的期末考试,全市平均分才50分,高分学生当然有,但很多学生三四十分.以样本的平均分为例,笔者觉得70分才合理.

4举例分析

某地中考试题:如图1是利用电子秤显示水库水位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不计重力的滑轮C、D,长方体物块A、B以及轻质杠杆MN组成.物块A通过细绳与滑轮C相连,物块B通过细绳与杠杆相连.杠杆可以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且MO∶ON=1∶2.已知物块A的密度为1.5×103 kg/m3,底面积为0.04 m2,高1 m ,物块B的重力为100 N.滑轮与转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10 N/kg.求:(1)当物块A的顶部刚没入水面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2)当物块A的顶部刚没入水面时,物块A所受的拉力大小;(3)若水位发生变化,当电子秤的示数为55 N时,求 物块A浸入水中的深度.

下面,我们逐步分析此题的解题思维过程:

第一小题:直接运用液体压强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出来.

第二小题:先求物体A的体积,再分别运用密度公式算出质量、重力公式算出重力、浮力计算公式算出浮力,然后运用同一直线上的三力平衡规律算出拉力.

第三小题:从电子秤的示数为55 N出发,运用同一直线上的三力平衡规律,确定物体B对杠杆的向下拉力为45 N;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M点的拉力90 N;运用滑轮组规律计算出滑轮组对物体A向上的拉力为360 N;运用同一直线上的三力平衡规律确定出物体A受到向上的浮力为240 N,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计算出物体A的排水体积,最后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出物体A浸入水中的深度.

本题涉及的课程标准要求如下:

2.2.8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

2.2.9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2.4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2.2.6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八年级物理试题范文6

1何为评价题

评价题是指从课堂教学中选取(或参照实践情况编制)一个师生或生生交流的片段,然后再根据这个片段提出适当要求,让考生叙述其想法的一种题型.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一些建议似乎也在呼唤这种题型的出现.“课标”指出,评价应该“倡导客观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 “学生要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学生应该参与评价活动,通过记录学习过程,记录有代表性的事实,展示自己学习的进步”.“提倡记‘课堂日志’和‘现场笔记’,把教学中发生的重要事情如实记录下来,客观描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 “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

作为教育者,我们对题型的创新有一份责任,为此,我们应该通过行动来丰富关于试题的知识.而追求知识就是追求真理,就是追求改造和变革现存世界的方式.现有的题型的求解使用的是演绎思维,而知识不是通过演绎得来的,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识.这两点也是笔者命制评价题的理由之一.

2评价题题例

例1(一因多果类).在《利用体重计和方格纸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活动中,在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受力面积时,有八位同学数如图1所示脚底所占的方格数分别是:163、154、178、157、165、165、162、153 .

就这一现象,谈谈你的想法.

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一般采取三种办法,其一是要求学生“再认真数”,以期得到教师期望得到的结果;其二是在数据差距不大情况下,将其当成误差来处理;其三是教师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这三种方法都有一个潜在的目的:尽快得出结果,以便应用公式求出“人对地面的压强”.

面对同一对象,却出现如此不同的众多数据,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是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也是一个可以拓展的深邃话题,可惜,假如没有中高考试题在这方面的引导,教师不可能就这类话题花时间进行讨论.这是生成性资源的浪费,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敏感性变差.

例2(技术细节类)同学们做过《测定纸锥下落速度》这个实验,请你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为何不用纸片或小铁球而是用纸锥?

(2)某同学在制作纸锥时,纸锥的接头处重叠较多,且不是用透明胶带或少量胶水接起,而是用六根订书钉订起.

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步骤是应该的,但我们也应该知道,实验的技术细节对提高实验精度和保证实验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注意理解和实验的技术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因为实验技术中包含着更多的动手因素,所以,我们不能轻视细节的作用.实验教学时,我们往往对常考的“大实验”或“必做实验”的重视比较全面,但对其它实验的实验技术细节却重视不够,这应该说是实验试题命制存在的一个盲区.

例3(观察发现类)如图2所示,小明同学想用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相互靠近的办法,来检验玻璃棒的带电情况.

请你对小明的做法作出评价.

涉及电荷的相互作用,通常的试题多为识记性的,而本题考察则是,其一对实验操作的观察(当然,将实验操作的动态过程,转换成图时,可能增大了“观察”的难度),其二对实验操作的理解.考试结束后,笔者查看了一所学校八年级四百多名考生的试卷,绝大多数考生都是默写教科书上的相关结论,只有一名学生回答得较为准确.若不从引导课堂教学重视过程的角度,而仅从考试效度角度看,这个试题是无效的,但这个“无效”却反映了教学所存在的严重问题.

例4(拓展认识类)以下是某位老师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同学们注意,下面我做这样一个游戏(可视为一个实验,也可视为一种幽默):我捏着这张十元面额新纸币的上端,让纸币自由下垂.大家推荐一位反应敏捷的同学到台前,将手放在纸币的最下端,做好捏住纸币的准备,眼睛看着我捏纸币的手指,当发现我松开手指的时候,这位同学就立即捏纸币,谁能捏住,这张纸币就归谁.操作办法和规则介绍刚完毕,个个都跃跃欲试,推荐反应敏捷的也不是一个人选.老师指定A同学.A同学,带着几分自豪地走到台前.操作开始,当没有捏住时,A同学则要求再来;当捏住时,下面的同学的意见又有分歧:部分说A同学违反了规则,部分又认为A同学遵守了规则.

请你对意见分歧这一现象作出评价.

笔者认为,从激发兴趣、引入课题这个角度讲,这个操作到此结束也恰是时候,但它的作用发挥就不够充分.如果发挥充分的话,它应有如下两个功能:其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实施教学;其二是引导评价,培养意识.关于第一点,无需解释,关于第二点,我们往往重视不够.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结果只有两个且是对立的,即捏住和捏不住,捏不住,A同学不甘心;捏住了,在全体同学又出现了“守规”和“违规”两种对立的判断.对立就是矛盾,矛盾带来挑战,因而也就需要寻求解决矛盾的对策.

对策之一是依赖科学,科学提供给我们的依据是,一般人的反应时间是0.2秒,而十元纸币自由下落的高度达到它的长度时所需的时间大约是0.17秒.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若捏住,A同学是“违规”的.但0.2秒是统计的结果,而参与操作的A同学的反应时间极有可能小于0.17秒,所以,要判断A同学是否“违规”,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工作.看来应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并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策之二是依赖票决制,即多数同学认为A同学违规,A同学即违规.但看到的又未必是真实的.因此,票决制在这件事上也未必行得通.

以上各题例的素材都是来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且在调研测试中所用过的试题.每次测试结束后,笔者都要访问一些老师,他们的意见归纳起来是:是好题;但学生不会答或答不好,得不到分,学生不高兴;又因主观性强,评分标准难以把握,中高考都不会出这类题型,所以教师也不赞成.从教师的回答,可以看到现行题型与教学所存在的矛盾.既然是好题,就应该使用,至于评分标准的把握可在实践中摸索和完善,况且,就是在解答结果都正确的情况下,两名考生的解答过程都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如表达的条理性、逻辑上的严密性和形式上是审美性,而这些都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对此,我们在评分时并未作出区分.

3评价题功能

试题用于测量,但由于测量的目的不同,试题就会产生不同的功能.现行的仅仅侧重演绎思维考查的试题,必然导致试题功能的单一化,从而促使试题的病态发展.由于中高考对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的要求,由于命题者和备考者的“博弈”,总体上看试题有变难的趋势,其副产品是编入各种复习资料的“典型题”愈来愈“丰富”,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讲的和应考学生需要做的题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在习题教学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偏离了正常的教学要求,如果能将教学过程当作命题的“取材资源”,必然会给命题工作带来新鲜气息.

3.1有利引导优化课堂教学

为了给教师讲题和学生做题留下更多的时间,在新课教学时,教师会尽量压缩概念、规律和实验的教学过程,而要做到这点,通常的办法是不让或少让学生参与交流,即不让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亦即课堂教学主要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可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现有题型导致的负面效应之一.评价题有利引导优化课堂教学,是因为评价题关注的就是教学的过程.评价题的命制,要求命题人深入课堂(或观看课堂教学实录),以收集命题材料,如此,教师对评价题的积累也就变成了教学案例的积累,从而也就丰富了课堂教学,进而达到了应试与课堂教学的统一.

3.2有利引导培养科学素养

康德给科学所下的定义是“每一种学问,只要其任务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的话,皆可被称为科学” .依此定义,我们可将物理教学视为一门科学,因为物理教学有任务,也有相应的知识系统(有此才能谈得上教师的专业化).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物理教学当以物理知识为载体,以帮助学生发展为主题,在此主题之下,知识和技能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当是物理教学任务之一.无疑,一个人的科学素养,跟掌握科学知识的多少有关,但又未必成正相关,我们的物理教学,也非必然的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例1中,倘若我们停留在“掌握一种方法”和“计算一个压强”这个阶段,而不去议论如下问题,即针对同一个脚印,却有八个不同的面积,其中有没有“真”?如果有,谁为“真”?当如何求“真”?是不是就应该老师说了算?为什么?等.

我们就没有上升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个层次;又如例4,假如没有它下面的相关议论,我们也就没有上升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个层次,因为科学素养表现为追求真理、合乎理性、享受自由等,因为波普尔认为“疑”科学素养的核心,因为库恩则又把“求”作为科学素养的核心.

3.3有利引导培养良好习惯

关于习惯,杜威有一段深刻的叙述,即“习惯的意思是一个人通过经验而有所改变,这种改变造成一种倾向,使将来在同种情况下行动更加容易,更加有效.但是,习惯离开了知识就不能考虑环境的变化和适应新的环境.预见未来的变化,不是习惯范围的一部分,因为习惯假定新旧情况基本相同.因此习惯常引人误入歧途,或者使人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 .这段叙述可归结为两个要点:其一,通过经验可形成习惯,习惯可提高效率;其二,离开知识,习惯又有副作用.可见习惯的弊是能避免的,所以作为良好的习惯,我们要着力培养的.关于具体习惯,论述文章的文章较多,故无须多言.在较高的层面上,我想应注意两点:其一,好的习惯是行与思的结合.如例2所示,学生并未思考为何要将一根有机玻璃棒悬挂起来,因此就出现了将手握那根的一端去接近悬挂那根的中部,因此但需要其评价时,只能默写课本上的结论.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在做实验时,也只是“依样画葫芦”而已――一边看着实验步骤,一边用手操作,当不具备“依样画葫芦”的条件时,他们便会无所适从;有不少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多年“一贯制”,也是有行无思的体现.其二,从学科的角度看,好的习惯即是较高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比如,不迷信权威,有理性的怀疑,遇事问个为什么,不武断,有平等的争论和宽容的激励等.如例1所述,若不对那“八个数字”问个为什么,大家不参与讨论,也就没有了经验的过程,哪里还谈得上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形成呢?

3.4有利引导更多的人关注中学课堂教学

李泽厚先生指出,并非先验的内在理性,也非逻辑、语法自身,而是实践操作活动才是所谓人的智力、理性、思维的基础和来源.物理经验知识和逻辑数学知识都应追源到操作活动.我想命题活动也可作如是观,但命题人特别是高考试题的命题人,却缺少深入中学课堂这个至关重要的“操作活动”,他们靠的大多是思辨式的演绎,和少量的科研技术及成果的模型化.假如,各类试题能够引入评价题,那么深入中学课堂就成了命题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如此才能消除命题人对中学课堂的隔膜,从而使命制出的试题发挥指导课堂教学的作用.

上一篇烛台背后

下一篇美丽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