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台背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烛台背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烛台背后范文1

关键词: 建筑艺术,住宅设计,建筑形态

平面图——这种概念化的、并一直被门外汉所惊疑的工具——被代之以新的方法,传统的形体表现被代之以有无限可能的计算机模型方案。业主第一次在建成之前就有机会了解到建筑师的想法。而这时的西方文化越来越强调个性的自由发挥,这就给住宅的建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晚婚、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和离婚率的不断上升所造成的家庭新变化也给建筑师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 概念的界定

我们对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对象已经非常适应:起居、穿衣、坐凳、开车、使用计算机。我们理解对象的品质,不仅通过其功能,而且通过它能表现什么来评价它们,进而期望寻求能够反映我们感受的内容。我们不只追求耐久,而且还注重对象吸引我们的东西。我们购买“潜水表”,不是因为我们会背着氧气瓶下海,而是由于其中包含一种高耐久性的感觉,而且由极度的精确反映了一种极高的品质感。我们买椅子,不只是为了坐得舒服——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有关什么是舒适、什么是不舒适的概念也是由它的形象得出的——而且还由于其能表达一种传统或是现代的感觉。它可以是一件家庭的雕塑,或是给予一个空间以闭合感。因此住宅的形态在本质意义上反映的是人们对所处时代生活品质的追求标准。

第二次大战后住宅供不应求,导致许多西方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误入不顾质量而盲目建设的歧途。从70年代后期开始,建筑界开始对此进行反思,到了80年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对大量开发住宅建设已失去了往日的热忱而转向城区重建。因此居住建筑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时代。与执着地信奉现代主义的那些年代相比较,上个世纪最后的20年至今的建筑设计理念尚未得到归纳整理,特别是在居住建筑形态领域更是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通过对类型学理论的研究,本文选取20世纪的最后20年作为研究西方当代居住建筑形态的时间限定范围,并强制地将其按时间划分为80年代与90年代两个阶段以便分析比较。但需要说明的是,这20年间的居住建筑形态表现是多样而纷杂的,它们之间的界限并非是清晰的,反而经常表现为混沌和含糊。正因为如此,通过这种类似断代史的分类方法可以便于我们分析、比较以及理解事物的本质。

二 1980~1990:复杂性的重现

20世纪80年代的地方居住建筑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东西。在日本,安藤忠雄1981年设计的大阪增野(Koshino)住宅,剔除了日本当代城市视觉上的混乱,同时也提供了面对新的地方景观的态度。安藤为在复杂矛盾的世界中寻找内部一贯性而努力,同时也分别注意到了各种地方元素,从壁炉到特别的房间的特质。这提醒着20世纪的80年代:这10年当中简单、单一的解决方法已经过时,技术的进步也加快了很多。

这也是设计语言大变革的时代,1981年埃托雷·索特萨斯设计的卡尔顿书架代表了“孟菲斯运动”,但是还有其他大量不同的理念。弗兰克·盖里的纸板沙发于1987年在威特拉投产。1983年由伊恩·里奇在萨塞克斯的鹰岩为老科学家所做的设计中,高技术元素有了新的浪漫用途,裸露的钢缆结构身处茂盛的绿树当中,用于建造住宅。美学的循环周期越来越短,建筑失去了它曾经拥有的永久性而成为了时尚的一部分。

约翰·鲍森和克劳迪奥·西尔夫斯特林合作设计的西班牙马略卡的诺因多夫(Neuendorlf)住宅完成于1989年。这是一个德国艺术品商人的假日住宅,它指明了地方建筑的新方向——或者说是赋予了一种陈旧建筑语言以新的生命。这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再现了密斯·凡·德·罗的精练语言和浸礼派修道院的高尚情操,体现了“延续性”、“安宁”等旧有价值观的魅力。

弗兰克·盖里此时逐渐著名起来。他开始了一系列雕塑性住宅工作,这些住宅是他20世纪90年代的公共建筑的前奏,代表作是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他在明尼苏达州威扎塔的温斯顿客房体现的半表现主义(SemiExpressionism)是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征兆。

约翰·杨——理查德·罗杰斯的合伙人,在公寓的屋顶上建造了自己的住宅,其内部表现了对基本物体崇拜式的追求。为体现先锋性,杨的浴室是由玻璃构成的,墙上采用通常只在工业工艺过程中出现的碟片供暖,在主要起居空间中的夹层被用作卧室。

在经历短暂的缓和之后,居住建筑的语汇渡过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筑青黄不接造成的危机。埃托雷·索特萨斯在米兰建立的原则和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上的原则是相似的。他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与安德烈·布兰齐、亚历山德罗·曼迪尼等设计师争论之后创立了一种方法,即在设计中注意历史和情感因素,以之作为功能的内容。他们被称为“孟菲斯小组”。“孟菲斯”是让设计提供最大可能性的尝试,无论情感与功能,嬉笑与严肃,索特萨斯的力量总在恰当的时候爆发。后来,必需功能的设计概念所基于的对象被集成电路和塑料所代替,这种变化改变了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电话、洗衣机或收音机可能是另一个东西的形象,但仍能满足使用要求。在这个组织的名下,索特萨斯集合一队设计师在1982年发表了狂热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其内容更像是达达派,而不是包豪斯。关键点在于去除习俗上无聊的高尚口味,代之以更加自由的方式,以获取地方性的设计。实际上,当索特萨斯组织“孟菲斯小组”的时候,他邀请了很多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包括迈克尔·格雷夫斯和维也纳的汉斯·霍莱因,以拓展方案的广度。

在荷兰,建于1984年的鹿特丹树状住宅(Pole Dwellings)显示了对居住建筑形态的又一探索。建筑师波洛构想建造以柱子为构造主体的三维体住宅。树状住宅的地面部分完全向公众开敞,倾斜的立方体住宅单元呈树桠形排列,高架于混凝土支柱上。楼梯间就设在支柱内,支柱上端之间以玻璃连廊相连,形成空中通道。住宅的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窄长的楼梯、伸张的斜墙以及变幻的光影无疑为居住者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新奇创意空间的机会。

简言之,在8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世界不能仅用一种观念加以概括,同时也对无休止的思想反叛和走马灯似的潮流变换感到厌倦,转而希望从自身文化传统寻求某种能反映社会主流意愿的东西。这一时期的西方居住建筑形态在节能与技术革新方面以及在居住观念上都有革命性的转变。

三 1990~2000:个性化的未来

进入90年代,家庭生活的梦想越来越超越了其实质:在一段时间里,原本不起眼的炉灶体积膨胀开来,大得足以为全家提供丰盛午餐。可是如果这样的设施平时只用于加热一点小菜,它的大块头又有什么用呢?同时,快餐文化、微波炉、电视摧毁了传统家庭的目标,餐桌越来越不显眼,更像只是支撑着某种形式的构件。即使是厨房,在70年代成为起居室代言人的空间,也变成了战利品,满是仅供展览的高能设备。从风格上说,这是一个钢铁时代,由近来的尝试与风格循环勾画其特征。我们看着电视里的厨师无力地摆弄锅碗瓢盆,最差劲的超市里也有各种各样的面包和纯橄榄油。为了实现家庭梦想,宜家公司当仁不让地成为第一个进入起居室的家具零售商,也是第一个离经叛道、瓦解顾客的文化常规,并以这种方式对抗具有民族精神的零售商。自20世纪90年代初,宜家公司通过一系列措施几乎消除了设计与市场间的鸿沟,其制品都是源自新设计师。他们的目标与其说是要改变其产品以适应公众口味,不如说是领导公众的潮流。

好像要基于事物的外观而不是实质来反映其文化似的,20世纪90年代的建筑以一系列的标志完成了设计的旅行。雷姆·库哈斯设计的艾瓦别墅(Villa dall Ava)完成于1991年,坐落在巴黎郊区圣克劳德。其外表材质是波形钢板的格构,周边建筑均是抹灰的。以埃菲尔铁塔为远景,和它对齐的还有一个水池。在内部,库哈斯避免使用传统的建筑空间语言。艾瓦别墅的起居空间边缘是模糊的,安排在一个以坡道串联的八个对象组成的有力组合当中,而不是传统的走廊式或串联式的组织,首层的主要起居空间位于花园,被屏风和竹子隔开。

维也纳建筑师赫尔穆特·里希特为1999年柏林住宅展设计了一种住宅原型,它可以通过修改、变形来适应特殊场地的文脉状况。一种被覆盖以夹层板的钢结构体系避免了室内出现任何结构分隔。这种结构体系可创造出六种不同的住宅类型,这就在高密度社区中为邻里间的外观视觉提供了私人特征性。每栋住宅都有车库和花园,在大部分方案中,北向与东向封闭,而住宅的南向与西向开敞,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住宅有2层的,也有3层的;每种类型通常宽度为7.23 m;长度则根据类型不同,在9.57 ~14.37 m之间。

展现90年代住宅个性的另一秀逸之作是由建筑师沃尔夫冈·鲍赞巴克和迈克尔·霍夫斯塔特设计、于1997年完成的P住宅,它是基于奥地利的高山景观设计的。在外部,住宅以混凝土为基座,上层用铝板,这些材料被内部的暖色和木材柔化。

赫尔佐格和德莫龙于1993年设计的露丁住宅位于法国莱芒,住宅使人回想起童年记忆中的大烟囱。斜屋顶单纯的体形,在内部通过素混凝土暗示了一种简洁,房间就像是从石头中雕出来的一样。

综上所述,在此10年中居住建筑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一部分人在混乱中寻找秩序,试图在比例和细节中建立完美,通向这个目的的有:约翰·鲍森的克制,格兰·莫科特的精确,理查德·迈耶的纯静等。另一方面则是加入更加夸张的、雕塑般的元素,将住宅处理成无法居住的东西。

烛台背后范文2

晚上我睡在帐子里。我能借着月光透过窗户看见外面的崖。它离我近极了的样子,可我只能一直这样看着。风吹动帷幔。

在梦里,我会来到海边的崖。我会看见大海,它深黑色的波浪,听见海浪翻滚的声音。俯下身子,看见对面华灯初上的街市。在那繁华中,你或许无法看见自己的影子和别人心中深隐的落寞。

我站在崖的最边缘,俯下身子心口似乎就可以贴上大海。日光在这时已经将海滩染成淡黄色,我趴在上面静听你的心跳。

穿过荆棘丛生的密林。我只在寻找你。

我时常会出现在你的梦境里。

我从来不会去等待什么。日子过去,就这样过去。于我毫无怀恋。也不需要怀恋。

每当你在崖上,我都会躲在你背后的林子里偷偷地看着你的背影。你白色的裙摆被风吹得扬起。你一转身我还能看见你微微上扬的苍白的唇,这是你所谓的笑容。

你或许可以看见繁华中的那些所谓的落寞,可我无法看见。它们只是繁华,繁华得很彻底。或许到后来会变成一片虚无。不要试图感化大海。

不要试图找到我。不要找我。

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着烛台,走在空无一人的房里。我看见前方有一道发光的门,它会使我加快脚步。

我打开那扇门。我看见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摆弄着玩具,一个布偶。瞬间支离破碎。

我陷入泥潭。

它是我心中的黑暗。

公主,我没有话语安慰你。不要让黑暗埋没你的心。

我是真实的你。

然后我来到一个山洞,里面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如同闪电。长满了奇异的植物。它或许可以指引着我找到你。

你从荆棘背后一跃而出。你的豹纹如同闪电。眼睛鲜红。

你或许是另一个我。

我从不是你。我不是人类,是豹。

你有着无法摆脱的地位,我没有。我只是过得比你自由些,作为豹都是这样。

或许,第二天你醒来,眼睛里会有豹的色彩。这样我就此消失。

不要跟别人说你见过我。这只是一个梦境。

I can see the other Kagari in the dream.

烛台背后范文3

(1)

还是那,那个梦。神秘而又模糊,当第二天想努力回想的时候,它就像一团雾。随着阳光的升起慢慢散去。我不知道它能告诉我什么,不过感觉告诉我这是如此的真实,简直就像实实在在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样。因为它的出现使我感到惶恐与不安……

场面停止了,所有的事物就暂停在了那一刻,难得的清静。恍然一刻以后,一切又追寻着太阳运行的轨迹开始了往常规律的运动。但那一刻好像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似乎是一场聚会后,所有人零零落落散去,人越来越少,黄昏似乎刻意迟迟到来,为这一天洒下最后的余晖。

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在我默默沉思的时候,不知何时,我身边多出了两个人。看不清她们的面容,只觉得是如此的熟悉。一人有着一头金黄的卷发,拥有青春的活力。另一个相对来说给人以文静的感觉,当然她是有一头令人羡慕的乌黑长发。

她们走过来,坐到我身边。我不仅没有对这两个“外来客”有所排斥,反而像见到亲人似的。她们转头望向我,莞尔一笑,又侧过去怯怯私语。她们交谈完毕,走过来牵起我的手,什么也没说但直觉告诉我跟着她们走。

此刻空间转换,来到一间普通的居民房内。昏黄的灯光使房间布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在靠近窗前的地方,没有任何信息,平白无故多出两扇似窗非窗,似门非门的木头架子。直立地挺立在正中,后面的墙上还被窗帘掩着,风透进来,隐隐约约地,似乎这一切平静的背后,蕴藏着天大的秘密。

身边的两位女孩(好吧!由于看不清相貌暂时这样称呼吧!)走上前去,动作十分一致蹲在那扇木架子前反复摸索,眼神四处游走,没错,她们是再找什么东西。见到没什么收获,其中黑发女孩淡淡地开口:“你,这儿,我,那儿。”顺手指了指方向。短短几个字,无需多说,默契已经将两人连在了一起。我在旁边若无其事地观看,是的,我连她们在干什么也不知道,除了在一旁当观众还能干什么?说是打酱油的,让后溜之大吉?可是,亲,你总得告诉我门在哪吧?不然我是去撞墙还是去翻窗?

咔——

一声奇怪的响声把我飘飘然的思路硬生生地拉了回来。

什么声音?我做好了戒备,做出一个全世界都看得懂的姿势!是虾米?我打~李小龙经典动作。淡定淡定,这是人的本能反映,换做你,你试试。

“哈!这个老狐狸,把机关藏在书本里,怪不得我们找不到,还真是精啊!”金色卷发的女孩大呵,拍了拍手,将手中的尘土抖去。“走吧,别愣着了。”黑色头发的女孩面不改色,表情无一丝波澜。“恩?”我起先以为是在唤另一个女孩,可见她的眼神定在了我身上,不由疑惑。当一个个为什么都到了嘴边,她们没给我任何提问的机会,转眼向书架背后走去。疑问只能卡在喉咙里,进也不是,出也不是。我望着她们即将消失的身影,没再多问,快步跟上去。

我被所看到的一幕惊呆了,原本平平凡凡的书架后,原本平平凡凡的木架子后,原本平平凡凡的窗帘后竟!竟然开批出一扇半圆形小门,楼梯延着里面的黑暗,蜿蜒到底,看不清前方,只觉得十分阴森。忽然,四周亮了起来,原来是那个黑发女孩用手中的火柴点燃了一排靠墙而立的烛台灯。四周谈不上亮堂,但比之前好很多。两个女孩从墙边取下一盏灯,用微弱的灯光照明。

烛台背后范文4

在《红楼梦》成书的年代,欧洲的无色透明水晶玻璃已经来到中国,造办处所设玻璃厂中也有传教士按照欧洲技术生产玻璃,于是,澄澈透明的球型灯罩就在大观园里出现了,从小说中可以看出,透明玻璃灯罩在当时还是比较稀罕、珍贵的东西,所以即使宝玉也知道珍惜。不过,硬质材料制作的圆球形状的灯罩可是早已有之。《武林旧事》“灯品”中就记载,南宋时有“无骨灯”,是在绢囊中贮满粟米,做成球形的内胎,然后利用低温玻璃液料在其外环绕覆盖,形成球形的玻璃壳,再把其中的粟囊去掉,“则浑然一玻璃球也”,这条资料说明,早在宋代就已经有球形玻璃灯罩了。不过,中国传统的玻璃是低温玻璃,质地不够坚实,容易碎裂,实用性差,习惯上称为“琉璃”,以与异域进口的玻璃制品相区别。也因此,用传统技术制造的琉璃灯罩,往往只作为灯节时的新奇灯品来娱人眼目,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有限。另外,明代时流行过一种高丽生产的琉璃绣球灯,称为“高丽石”灯,分为白,红二种,很有诗意地各自得名为“月灯”、“日灯”,质地完全不透明,但一旦在其中点起灯油,白色灯球如一轮皓月,红色灯球似赤日初升,非常的美观,因此一时很受欢迎。

实际上,传统生活中常见的是以牛角、羊角为材料的半透明灯罩,其方法是把牛角或羊角加热,然后加工成壳壁很薄的球形,但是上下都开有圆孔。下端的圆孔是为了让球罩可以安置在灯座上,上端的圆孔则是方便烛烟散出。这种灯罩在透明度上当然不能与水晶玻璃相比,但比纱灯,纸灯又要透亮得多,所以也被称为“明角灯”。明角灯运用得相当广泛,例如明末名士汪然明的书信中就提到:

三十年前虎林王谢子弟多好夜游看花,选妓徵歌,集于六桥。一树桃花一角灯,风来生动,如烛龙欲飞。

在明代晚期,每逢西湖的春天,桃花盛开之时,由富贵子弟带头,夜游看花蔚然成风。入夜,每一树桃花上都会悬挂一盏牛角灯,烛光由半透明的灯球里朦胧泻出,隐隐映着桃花的姿影。富家公子们则邀名妓,带戏班,集中在六桥一带,传歌度曲,尽一时之乐。每当湖上轻风吹来,桃花树上的只只灯球轻轻晃动,在夜色中犹如一条火龙上下翻腾。

牛角等各类半透明材料制作的球型灯罩,光照的强度终究不够充分,但散光均匀,因此,无论在室内室外,作用都只是提供普遍的照明。如果安排得法,这类灯具能够制造很好的气氛。例如明朝流行的高丽石灯,在《遵生八笺》中就被列为“禅灯”,也就是专门安置在佛室内的照明灯,“月灯灼以油火,其光白莹,真如初月出海,其日灯得火内照,一室皆红,晓曰东升,不是过也”,佛室当中不是读书之所,不需特别强烈的光源,如皎月或如赤日的盏灯球,暖暖地在佛像之前映动着光焰,当然非常地烘托气氛。在今天一旦说起传统灯具,往往只提最低廉的红绸灯笼或纸灯笼,如牛角、琉璃灯罩等材料完全被遗忘,其实是件很遗憾的事情。

如果希望获得强度充分、光线集中的照明,那么就不能使用明角灯一类灯具,而要采用其他的精巧设计。在这一方面,中国古人也是很动了心思的。《红楼梦》中描写贾府元宵夜宴看戏的场景:

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

也就是说,当时在每一桌酒席旁,都树有一架落地灯,由灯座与灯罩两部分组成。灯座上竖有涂漆的高长灯杆,而灯罩采用荷叶的外形,在背后装有短短的曲柄,柄头以活轴(“錾珐琅的活信”)的形式插入灯杆的顶端。需注意的是,荷叶形灯罩是呈现为垂直竖向而立的状态,而从其叶面上横伸出一个短梁,上承烛盘(“烛信”),用来安插蜡烛。小说中没有说明荷叶形灯罩的材质,但应该为不透明状态,其作用其实更如同挡光板,把蜡烛散发的光在一个方向上加以阻拦,从而让光线更集中地投向另一个方向。由于荷叶的柄头是活轴,所以可以在不挪动灯座的情况下,随时在水平方向上调整荷叶的角度,也就调整了灯光投射的方向。在小说中,出于看戏的需要,把所有的灯一齐调成照向舞台的角度,如同打光一般,所以,坐在灯下的人对舞台上的表演就能“看得真切”。

实际上,《红楼梦》中介绍的这一种灯式,早在辽代壁画中就得到了表现。可以看到,辽代壁画中的荷叶灯甚至更其精巧,在笔直的灯杆顶端安有灯盘,上放一盏油灯。从灯杆一侧分出一枝弧形曲柄,柄头装有荷叶形灯罩,微微俯向油灯,灯前有一女子,正伸指拨动荷叶,以调整光照的角度。从画面的表现来看,曲柄有可能是以活套的方式套装在直灯杆上,因此能够以灯杆以及灯盘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进行360度的周转:荷叶形灯罩则可能以活轴的方式与曲柄的端口相嵌接,因此,灯罩能够做上下俯仰的转动。假如确实如此,那么,这座辽代落地灯在设计上简直不输于现代作品了!

把灯罩设计成挡光板的形式,不仅可以调光,而且还能起到挡风的作用,避免风息吹灭烛焰,因此在古代很流行,《遵生八笺》中就提到,在明代,安置在桌上的书灯,有一种为“青绿荷叶一片檠,架花朵坐(座)上,想取古人金荷之意”,采用荷叶形的灯盘,在其边缘上竖立一片莲花形的挡光板。不过,在这一荷叶灯座、荷花灯罩的设计中,大约由于书灯比较小巧,所以其上的挡光板看来是固定不动的,无法转动调节,想要改变灯光的角度,就靠移动灯台来完成。与之相印证的是,故宫博物院现在保藏有件乾隆的“旅行文具箱”,在个小小的箱子里巧妙地收藏进各种文具,其中也配有书灯一件,是由烛台与挡光板式灯罩两部分组成。烛台以染绿象牙为独脚座,上托铜镀金烛盘,而灯罩呈弧形,饰有彩绘婴戏图,下装有一“L”形金属撑,撑脚的端头配有金属环,可以随时套在烛台的烛插短柱上。因此,灯罩与烛台可以分开装入箱中,使用的时候,把撑架上的圆环套在烛插上,灯罩就形成了一个竖向的挡光板,让蜡烛的光更集中地投向夜色中读书人的眼前。可见,配有挡光板式灯罩的书灯在往昔生活中是很实用的一种灯式。

烛台背后范文5

我是一个断了一只手的布娃娃,坐在这大大软软的床上,周围都是好看的手绘枕头。闭上眼 ,风吹过,听见"簌簌"的树叶声。森林是我的家。

她从漂亮的罐子里抽出一根紫色熏香,插上别致的木制熏香架,迷人的味道伴我度过漫漫长 夜。她喜欢看着我微笑,她还会望着我永远失去了那只手的地方很久很久。有些东西失去了 便永远找不回来了,但是被遗忘的心灵却可以被拾回。

细雨纷飞的季节,十七岁的她从上海飞到苏格兰,享受着那怡人的田园风光。一户户简单的 人家,陈设或可爱或精致或古朴的小玩意,昨天你和主人还不曾相识,今天却可以推开他 的门,小坐片刻,然后用自己身上的一些东西和主人的摆设交换。

当她也推开那样一扇门的时候,从内心生出感动。

她悄悄地对我说她要给我一个更温暖的家。我睁大了眼睛说真的吗?我们要 搬去哪里?她说那里叫做"沉睡森林"。把床搬到那样一个安谧的森林里,和鸟儿一起歌唱 ,和树叶一起跳舞。就像《那时花开》里把床放在海边,把相架挂在彩色的树上。就像《钢 琴课》里那架海边的钢琴,奏出的旋律永远是最动听的,因为它最接近自然……

于是,我每天望着她很高兴地开始建立我们的新家。形状各异的杯子、图案缤纷的版画、好 闻又好看的肥皂、漂漂的饭单、很Q的雨衣、像烛台一样的首饰盒,还有用我的好朋友Hell o Kitty做形象大使的餐具垫……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只设计独一无二的床头柜,一样的 木头,却是不一样的心情。

她好高兴地望着我们的新家,犹如森林中的一间小木屋。一切都是她自己设计的,她那么年 轻,我觉得她真是了不起。我想你也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城市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她 们笑起来那么纯粹那么可爱,但是笑容背后她们所经历的却是你不敢相信的。

就比如她吧,小时候过着公主般美丽的生活,但中学里的某一天,爸爸的公司突然宣告破产 ,今天家里的车卖了,明天家具被搬走了,后天房子也卖了,但是一切让孩子学会了长大。 努力地念书,考大学,因为喜欢执意考上了同济的设计专业,但想法的不断变化,又让她选 择了退学。拍戏,演女一号,参加选秀比赛,正当她即将红遍天山南北时,她再次抽身而出 。

很多东西经过岁月的漂洗后会变得更加美丽,二十岁生日的那天,她在玻璃门上贴满了可爱 的挂件和欢迎的字样,我真的有了这个叫"沉睡森林"的家。

我满心欢喜地望着每个人的到来。可是他们的脚步总是匆匆的,不过有时也有些人会停下来 爱怜地看看我。其实他们也该以同样的姿态经常望望自己。

哎,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会想到打开我床头柜上的针线包,为我缝条新裙子。难道是不会吗? 不会吧?不会的话她可以教你啊。

她经常会和朋友们一起开一些小讲座,告诉你们关于藤的小知识,还有教你怎么手绘枕头靠 垫之类的,甚至可以去做一款自己设计的肥皂。我想你应该有这个时间的吧。

烛台背后范文6

有时候,家填得再满,也无法让心感到真正富足,而适当的“空”才能给思想留出更为自由的空间。一个天井、一个阳光房,或者一个适度空旷的中庭,都能让视觉引导心情,得到充分的放松。

当阳光填满预留的空白,光影在绘满自然风光的墙壁上跳舞,谁会在意房间里的家当是怎样的华丽?而不经造作刻画的家具,古朴的色调、自然的材质、简单的造型,已经足够,舒适地与视线中满满的阳光相辅相成。

此刻,心中淡淡的只有宁静的甜美。

左页:宽大的拐角沙发和简单低矮的茶几构成了会客区,预留了足够的视觉空间给背后充满阳光的天井。透过鸟笼纵横交错的线条,若隐若现地呈现出天井墙面上绘制的热带园林风光,恍若置身于美丽的泰国或西双版纳。 本页:1.“借景”同样运用了“空”的设计原理,简单的一角,墙面上的圆“窗”将背后的美景投射到了临近的空间里。巧妙地分享着水景带来的禅意。 2.灰调的墙面上实在无须再添置更多的装饰,镂空的圆窗将隔壁墙面上的挂毯借用了过来 ,美丽的鲤鱼于是环绕在佛像周围,似一道充满神话色彩的光环。

让心在路上

禅意与佛祖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佛祖授业解惑的路途又是那么绵延悠长。有人说,心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那就让佛祖带我们一路去感受禅意。

从泰国到东瀛,从到云南,无论是富于地域文化的佛祖形象,还是富于民族文化的图案和色彩,都将心置于远行的幸福中。而身体,则可以安坐于舒适宽大的沙发中,享受着茶香的萦绕,视觉的富足。

1.墙面上的挂毯无疑成为房间里最闪亮的一笔,浓郁而大胆的色彩让人联想到藏族的绘画,而华贵的粉红色丝绒沙发上的靠垫又把人带入了旖旎的云南民族风中。 2.金色的屏风为深调子的硬木餐桌椅注入了一种华贵,而屏风上绘制的格子和鸟笼图案,带有浓郁的东南亚风,与餐桌上的佛像相呼应。盛开的兰花让禅意显得更加生动。 3.身披彩绘花朵图案袈裟的佛祖有着典型的南亚风格,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体量大小,都有着左右室内风格的强大力量,让家禅意十足。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临水而居一直是

最为理想的生存状态,

在今天却越发可遇而不可求。

水带来灵气

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为家营造一处水景,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方池塘。竹叶与青苔用绿色遥相呼应,鱼儿自在而惬意地潜游水底。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背景更能让心沉静?

纯白色的宽大单人沙发和低矮的方正茶几,垂到地面的灰绿色窗帘和邻近的传统灯笼形烛台,在水景前又缔造出一幅融合古朴与现代、充满禅意的生活画面。 >

岁月沉淀心情

岁月催人老,但岁月也会赋予我们更多的文化沉淀。当一个做工精致,却刻满了岁月痕迹的橱柜平静地伫立在家的一角,任满室再有如何华丽而多彩的家具,也无法与它的光彩相抗衡。它所带来的历史联想,可以让我们逃离现实的躁动不安,得与失都轻松释怀。

它是老的,需要年轻的力量让它重获青春,于是造型简约而不简单、色彩柔和而不浮夸的现代家具会成为它最好的搭配,用高贵而不是华丽,用灰调而不是炫彩来烘托岁月的沉静。

静谧中的梦乡

“给梦找张舒适的床”,

能让梦甜美的不仅仅是床,

还有视觉所及的很多元素。

那么,用禅意来守护梦乡吧。

富于东南亚风格的稳调硬木家具,用东方的简约线条塑造出高贵的淳朴气质,不让梦掺杂一点点世俗的烦忧,而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佛祖雕像、莲花吊灯、龟壳台灯等装饰,又用神话中的美好意境给梦注入了平安、富足的美好期冀。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