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转化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差生转化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差生转化案例

差生转化案例范文1

【关键词】差生转化 表扬习惯 管理 转化中差生模型

一 前言

差生转化一直是教学教管工作的难点与重点。随着中职、中专生源不断萎缩,新生基本素质不断下降,差生转化工作越来越成为教学教管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与中国经济国际化的飞速发展,国企改革、企业并购日益广泛。老国企与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安置问题,一直是改革与并购难点中的难点。这些员工也存在大量“差生转化”问题,使管理者陷入困境。下面我们将找出以上困境中的一个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常对每节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以达到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励引导。保持“好学生”热情,扭转“坏学生”态度,引导整个班的学习方向。多数教师的表扬习惯是只点出本节认真学习、师生互动等全面综合表现最好的几名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这样的表扬点名习惯,存在激励问题,会引起转化中差生的失落。

案例

在一个真实的案例中,以上问题被突出的表现。学生A,一名非常突出的差生。转化前:上课时,不仅不听课,还旁若无人地在整个教室走动跑跳,甚至经常当堂坐在后排学生的课桌上,脚踩椅子,用电吹风给自己和旁边的同学吹头发;课外打架更是家常便饭;不仅在本班、在全年级25个班所有差生中,都排名在前。针对这样的差生,在不放弃的前提下,一蹴而就很难实现,只能采取不断教育、逐步改正的方法。给他设立多阶段目标,每阶段目标都属于“跳起来够得着”。初期目标设为“上课不说话,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经过班主任与家长认真持续的共同努力,终于说服了学生A:“从零开始,先试一天做到,再试两天做到,看最终能坚持多少天?”谈话后:任课老师一致反应:学生A有很大变化,虽不学习,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说话,再也不干扰正常的教学。”但第四天,学生A却出现了情绪低落,开始退化。当找他谈话时,他说:“做了又没人看到。”班主任说:“可这周,很多老师都对我说你变化很大、变好了啊?”“那为什么上课时,老师表扬的人里总没有我?”一句话问住了班主任。

经调研,查明原因如下:学生A确实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达到了转化的分步目标,这点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但他的目标水平(上课不说话,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还远没有达到我们对常人的一般要求水平(认真听讲,师生互动),因此又不能表扬。这相当于他将自己的分数从10分提到了40分,做出了30分的努力,但仍属于不及格,所以不能得到表扬。而得到表扬的学生,多数是原本基础就很好的学生,他们做出的努力比学生A小得多,但他们却达到了课堂要求,得到了表扬。这相当于他们只是将自己的分数从80分提到90分,虽然只付出了10分的努力,但却因为总分远高于40分,得到了表扬。这种矛盾现象提出一个问题:表扬排名应按总分还是按当期提升的分数差?

三 分析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应当根据组织成员的当期努力,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才能正强化成员的行为。在上述案例中,学生A显然没有得到他应得的正强化物——奖励。相反,他得到的回应相当于衰退强化激励手段中的“忽略”,使他的失落与退化成为必然结果。由此可见,表扬当期提升的分数差,才能更好地激励个体(特别是及格线以下的个体)的积极性。

从相反角度看,对于得到表扬的高总分优等生,因为只付出了10分的努力就得到了表扬,表扬对优等生的效价等于10分努力,而同样的表扬对转化中差生的效价却等于30分努力。首先,根据经济学原理,稀缺资源应当用于效价高的投资方向,所以应当把表扬给转化中差生,使表扬资源效用得到最大化。第二,根据有效激励原则,目标应定得比较高但要合理,应该有60%~70%成功的可能,还有人将此原则总结为“跳起来够得着”。

如果优等生的10分的努力较容易就能达到,是多数人都可以达到的,这时给予表扬不仅起不到良好激励作用,反而会逐渐对表扬激励手段不敏感。第三,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第一次,优等生若得到表扬,一方面,会错估表扬效价等于10分的努力,而轻视表扬;另一方面,因为很易做到,会形成对回报的过高期望概率值,若后期得不到,会形成严重的挫折感。另外,若付出多于10分的努力,比如与差生一样的30分努力,原有的表扬会远远不够满足他的激励要求。如只给出原有的表扬,相对其心中的回报激励要求只能是个不公平的负强化。从而,形成教学中常见的优等生不良习气:认为表扬理所当然,稍有努力就要表扬,如不表扬,马上闹意见。违背了教育的目的。此段通过对优等生的分析反证出同样的结论:表扬当期提升分数差,才能更好地激励个体,也更能保证激励投资的高效。

那么,表扬总分的方式是否错了?

对一个组织,管理人员应当根据组织的目标(愿景)制定一个引导方向(战略),并形成一套评价标准,使组织成员更快更好地共同向组织的引导方向努力,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同样根据激励理论,应当让组织中积极跟随组织方向的成员,得到的奖励越多,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整个组织向制定的方向前进。这些最接近组织引导方向的成员,就是按照组织评价标准打分总分最高的成员。

因此,如果放弃对总分的表扬,将失去对组织引导方向的控制,使组织陷入混乱与瘫痪。学校班级作为一个组织,同样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根据教学制度与课堂管理制度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即总分高的学生,进行表扬仍是必要的。

根据以上分析,应当二者兼顾。应当在表扬“总分”高的学生的同时,重视表扬“当期提升的分数差”高的学生。既把握激励总方向,又保证激励的及时、敏感、高效。两者结合的表扬制度才更完善。

具体兼顾二者要表扬时,说清每人受表扬的原因。此法可形成二个群体对表扬效价的正确区别定价。同时,让二者通过对比,认清自己在总分与当期提升的分数差二者上的长处与短处,更加珍惜表扬。最终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对于班主任等不直接参与授课的管理人员,如下所述,可以通过向转化中差生说明这个道理,调整转化中差生的理解方式,达到对转化中差生的激励目的。同样,通过向优等生说明道理,帮助他们认清自我。

四 应用结果

实践中,上面的结论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作为班主任,根据以上分析,与学生A讲清以上道理,并鼓励他持续努力:以他每期30分的提升速度,他会很快达到60分,并成为优秀的90分的。到时一定会有很多老师表扬他,只要他坚持不断的努力,一定会成功。谈话后,两周内,90%的任课老师主动向班主任提出表扬;约三周,学生A第一次得到任课老师当堂表扬,并高兴地向班主任汇报。经过这次转化,学生A从此成为一名60分以上的学生。

另外,授课教师应用此法,曾将某全年级最差班变为所授课程五个班中的第二名,与此同时,使此班一名较差的学生,重新鼓起学习的勇气,出现老师同学都感惊讶的转变,最终进入某银行工作。

五 总结

由此案例可以发现,教师一个小小的表扬点名习惯可以改变一名学生的命运,并影响着差生改变命运的信心与机遇。

通过教学发现此管理困境模型,同样存在于对成人的管理中。管理者的表扬点名习惯也影响着转化中组织成员的发展与命运。因此,本文总结的转化中差生困境模型及解决方法也适用于囚犯改造、国企改革、并购重组、公共管理、危机管理,甚至家庭关系协调等众多存在“转化中差生”激励的管理场所,用于解决类似的激励困境。

注 释

①小目标代替大目标,向绝望说“NO”[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8(Z2)

②陈树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44~45

差生转化案例范文2

我们所教的职中生大部分是中考淘汰下来的后进生,后进生的形成,有其智力因素原因,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形成“差生”的非智力因素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后进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转化“后进生”的关键,应从剖析“后进生”心理入手,弄清“差生”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疏导。在此谈一点自身的体会。

一、“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及其危害

1、自卑感。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差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2、厌烦感。由于现代社会的高节奏、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家长和教师期望过高及个人抱负与现实条件的反差所带来的刺激;更由于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导致他们产生一种消极心理,不能主动投入到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缺乏激情并产生厌烦感。

3、恐惧感。具有以上心理特点的学生,时常处于戒备状态以防受到伤害。他们精神上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对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严重的恐惧感。

4、逆反感。后进生因学习成绩差,容易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容易受到人格污辱,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感。

5、孤独感。大部分后进生一旦自认为是差生,他们便表现为与人疏远,不愿接近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更不愿接近老师,容易形成一种孤独心理,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更易被坏人引诱、利用。

由此可见,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得“后进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紧张、烦燥不安,他们往往以或自我退缩的行为去寻求和表现个人价值,走向极端则会出现犯罪、逃学等倾向。如果教师对这种心理障碍不进行及时的疏导,设法去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那么当他们毕业走向社会时又怎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状,担负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呢?

二、减轻“后进生”心理压力的几种教育方法

减轻“后进生”心理压力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教育他们勇于追求,自强不息,做一个诚实、自尊、自重、富有责任心和创造心的好学生。对此,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1、案例教育法。即典型事例教育法。“差生”在自卑的同时也有着强烈的自尊,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平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恶劣”行为。只不过是他们为寻求表现自我而采取的一种消极对抗的方式。采用案例教育,针对差生的不良心理及行为习惯,对他们不加以直接的训斥、讥讽,而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诱导启发他们,为他们保留了“面子”,可达到心理共鸣,进而引发“差生”的自尊,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自我剖析教育法。即自我评价法。多数“差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或否定自我,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是非不明,看不到自己的行为给集体、他人所造成的损害。自我剖析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正确分析自己,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别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容易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体会成功教育。即行为激励法。“差生”在不良心理的影响下,很少对所处的环境实施积极的影响,难以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自我感觉他是一个失败者。采用体会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发挥其优点和特长,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以此使他们逐渐走出自卑、恐惧的心理阴影,产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采用此种方法,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就遵循反复渐进的规律,抓住教育的时机,润物细无声,促其转化。

4、关爱教育。即爱心感化法。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的对面涂上一层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

差生转化案例范文3

关键词:行为偏差;学习支持;转化策略

行为偏差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本文探讨的偏差行为主要是指中学生常见的偏差行为,是教育工作应当特别关注的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所在区范围内对从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结构性的自填问卷调查。应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显示:

1.行为偏差生的共同特征是不求上进,品德行为、学习成绩均较差;

2.初一年与初二、初三年学生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差别;

3.男生偏差行为比女生偏差行为表现显著;

4.城镇化中的农村区域学校学生偏差行为较城区学生明显;

5.偏差行为与家庭收入、家庭经济生活水平、户口所在地无显著相关;

6.学习成绩与偏差行为显著相关;

7.学习上多具体表现为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没兴趣、课堂上精神不集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遇事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等……

数据显示:学生对待学习的状态与其所获得的家庭支持、学

校支持、学生偏差行为表现、同伴支持有关,体现了城镇化带来的影响。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研究指出,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不存在智能的悬殊或学业的优劣,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或掌握的时间快慢。要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以偏差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合作,为偏差生自主发展和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

一、心理辅导,树立自信,为偏差生的学习提供情感支持

偏差生平时表现不好,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班级舆论的“谴责”。感情上易与教师产生隔阂,甚至形成对立情绪。教学中,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在偏差生的学习上,既要细致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方法的辅导。这样可以使其自觉地排除自己的心理障碍、愈合其心灵“伤口”,重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自觉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抓住这一关键,及时帮助偏差生树立自信,促进其主动参与、大胆探索、活泼进取的良好个性的形成。

偏差生自卑感强,学习严重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是持怀疑态度,做事畏缩,没有主见。对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也时常表现出对教师的强烈依赖,总希望先得到教师的首肯,

否则,就会表现出狐疑不定的举止或局促不安的情绪。我们应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与激励,良好的学习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并得到强化,有力地促进他们自身知识系统的完善,帮助他们在合理与错误、新知与旧识的矛盾冲突中寻找自我解决的办法,从而自觉地纠正错误,提高学习主动性。

二、小组建设,结队帮教,为偏差生的学习提供团队帮助

“团结就是力量”,偏差生的学习离不开小组团队作用的发挥;小组建设不仅拓宽了他们展示的空间和舞台,还为他们提供了最有效的“同学”资源和最佳平台;发动小组中的好生与偏差生交朋友,结成帮教对子,帮助偏差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及时、适时地帮助偏差生共同进步。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课堂展示中的倾听、质疑、练习,还是课后作业的订正、讨论、完成,小组都能和偏差学生形影相随,提供“贴身”学习帮教服务。

由于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各种原因,偏差生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如:对教师出示的问题或任务,通常想都不想,就提起笔或动起手来做,这种不加思考的冲动行为不利于偏差生成功地完成当前学习任务。我们应提醒他们不要着急回答或动手做,而要先注意当前的学习任务究竟是什么,包含哪些具体问题。在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重述当前的学习任务,或让偏差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当前学习任务等方式来控制其冲动行为,尽量为偏差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回答问题,肯定其一点一滴的进步,对其错误要耐心指导,不能简单、草率的处理。他们提出的意见或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杜绝当众挖苦、讽刺他们。

三、实时反馈,积极鼓励,为偏差生的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反馈贵在实时!在组织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忘记关注偏差生的情感状态,十分功利地直扑教学知识目标。没有学习主体的唤醒和参与,偏差生学习转化不会真正发生。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应该特别关注偏差生学习过程的实时反馈,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即时肯定、鼓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愉悦、体会收获的满足,并适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部队是一个高效的团队。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部队都能保持高昂的士气,其秘诀之一就是实时反馈。与此对比,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偏差生)在学习中为何萎靡?主要是我们的教师关注的作业、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等等,都是滞后的反馈,都关注的是结果的评价,极易打击偏差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

偏差生在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下解决问题后,应该对他们的学习结果进行实时反馈。他们更盼望得到一个肯定的评价。教师的实时反馈评价应使偏差生产生一种“成功”的精神体验,这有助于偏差生形成“乐学”的心态。教师的反馈、评价方法要得体,同时也要实效,让学生能接受。反馈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精神满足,实现个人价值,促进其发展。

四、家校协作,紧盯课堂,为偏差生的学习提供品质保证

家校协作教育,齐抓共管,密切配合,也是转化偏差生学习的重要一环。转化偏差生,就要与他们的家长经常联系,让家长懂得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并设计每天学习完成情况评定表,针对每天的情况进行联系,加强监督,和家长共同分析学生偏差的原因,研究改进偏差生学习的办法。

课堂是偏差生学习的主阵地。偏差生学习要以课堂为主,要变课外加班加点为课内为主、课外为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鼓励偏差生发言、板演,启发他们质疑、答疑,加强课间巡视,个别辅导,将问题消灭于课堂上。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偏差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时要降低学习难度和要求,让偏差生通过努力就能解决。既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又能够学会知识,先保质再求量,等他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逐步加量,从而慢慢转化偏差生,为偏差生的学习提供品质保证。

精彩的教学课堂、丰富的校园生活、温馨的家庭关爱、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偏差生的学习共同营造出积极的正能量,使转化活动能成功有效连续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吴武典,林朝夫.偏差行为辅导与案例分析[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04.

[2]郝敬团,李爱芹.青少年偏差行为及其预防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3]杜永明.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矫治全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08.

差生转化案例范文4

在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中,首先要加强学习,在转变教育观念上狠下功夫,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学习领会《课标》精神,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水平与思维特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图书资料,科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语言信息系统、挂图、实物、模型等,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呈现方式。笔者坚持每一节课后都在教案上写教学反思,同时认真收集课改的典型案例,学期末汇总上交。期末及时撰写课改体会或小结。这些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促使我们在教学中能以自我反思为基础,经常就教学中的问题、困惑及时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因此,在课改实验中要把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作为重要突破口,增加学生的开放式活动。比如:高一、高二学生可以举办英语讲故事比赛、对话竞赛、辩论赛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开放式阅读,通过自主的探索来解决问题。此外,在课堂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使他们的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学生在活动中既激发了兴趣,培养了能力,又加强了学科渗透,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学生的特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如讲解、提问、演示、讨论、学生表演、对话竞赛、小组活动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任务型教学中,我们采取多样的座位编排,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给学生提供有效参与的时间与空间,形成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气氛活跃。

此外,还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求,并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改进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主要是改变目前学生的被动学习局面,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学习,这也是现代教学的核心和研究“主体”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学民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灌输民主思想,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的公民,而且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而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又在于教师角色的改变。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只有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师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学生观和师生关系。因此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角色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控制者变为帮助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对于课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教师的角色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3. 正确看待“差生”

不少老师会抱怨班上的“差生”太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对“差生”的厌恶。这是一种可怕的误区。要正确对待差生,教师必须要有两个心。一是爱心。每一个差生都有其闪光之点、可爱之处,只有你用心去爱,具备了爱心,才会真正地关心差生,努力地转化差生。二是耐心。差生的转化是一个十分复杂艰难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还常常会出现反复,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抓,坚持不懈地抓,才能收到实效。

4. 重视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差生转化案例范文5

对差生的教育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无法绕过的障碍,也是任何一个教师终生都要求解的难题。有的教育者嫌差生这名字太刺耳,于是想出诸如“后进生”、“学困生”、“暂时落后的学生”等名字,不管这些煞费苦心想出的名字多么具有人情味,对转化差生起不到一点效果的。如何转化差生呢?这方面的金玉良言实在不胜枚举,也的确给学校和老师们很多启迪。笔者在这里不想“弄斧”,只把自己的一点零碎的见解诉之于方家,敬请指正。

教育的特殊对象分析:

生甲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是学习习惯非常不好。上课坐不住凳子,东瞧西看。好出风头,喜欢抢老师的话头,有时,还环顾左右,看是不是有人在注意他!批评轻了,全当耳旁风,批评重了,就会和你翻脸。

生乙性格孤僻,任性,从来不会主动向老师提问题。上课不举手,不发言。考试成绩几乎每次都在最后五名徘徊。而其家长对他的期望值却很高。每次谈起他的孩子都流露出急切的心情。

链接:曾读过一个寓言故事:《一路花香》。故事讲印度有个挑水工用两个水罐给主人挑水,一个水罐完好无损,另一个水罐有一条裂缝。他没有舍弃破水罐,在破水罐一边撒上花种,让破水罐洒下的水滋润出一路鲜花,从而让破水罐的“裂缝”成了美丽的“错误”!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招啊!

教育实施:教育生甲的一个小故事:又是一节语文课,学习《春》这篇美文。当大家读到“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想前去”时,他冷不丁插了一句:“老师,这句写得不好,'铁一般'太硬了,一点也不美!”此时,全班哗然。我没有批评他,严肃地对他说:“你说话要有根据,你的根据是什么?”“根据嘛,我还没想好……”他有点吞吞吐吐。接着,我面向全班同学说:“让咱们记住甲的话,学完这篇课文再来解决这个问题。”课上到最后,我对生甲说:“感谢你的问题,下节课我们一同解决,相信你会受益匪浅的。”他一脸兴奋。

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示意他坐下,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我首先表扬了他的聪明,又表扬他上课的很多发言都是深思熟虑过的。他有点不好意思,脸上现出不自然神情。于是,趁热打铁,我对他说:“老师和你约好,以后每堂课你来提至少一个问题。可以直接交给老师,也可以写在黑板上,或者放进班级的电脑里。”他说:“老师,我的问题都是乱说的。还是不要提出来吧!”“你今天的问题就很好,下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你要做好准备的。老师希望你认真去做。”“那我试试吧!”“好!咱们一言为定。”

下一节语文课我又适时提出生甲的问题,全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一次生甲的发言可是有的放矢,并且彻底了自己的“理论”。完全“站在”了朱自清一边。

这次对生甲的教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的“优势”有了用武之地,还真提了不少的问题。可以说,不仅促进他的学习,对班级的学习风气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教育生乙的一个小故事:

说实在的,对生乙的教育使我好长时间内陷入被动的状态。如何打开他的嘴巴,是问题的关键。谈话,聊天,做游戏等等,效果都不明显。

有一天,我看到他正在看一本有关“名人名言”的书。我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走向他,把自己的笔记递过去,说:“你帮老师选一则有关勤奋学习助人成功的名言,好吗?”他爽快地答应了,并很快选出一则。“帮老师抄在本子上吧。”

“我的字不好。”他说。“没事,全当给老师的留念吧。”他认真地抄了下来。以后的几天,我经常变换本子让他抄写名言。一天,他给我抄过名言后,我对他说:“老师希望你每天在班级的黑板一侧写一句名言,怎么样?”我看他在犹豫,又对他说:“你可以在下午放学后在写。”他答应了。

以后的几个星期,他天天在黑板上抄写名言。这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一天,他在黑板上抄写了一则名言:“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好多同学理解不到位。我建议他给大家讲讲。他答应了。并且讲得头头是道。以后,讲解名言成了他的“专利”。他终于走出了少言寡语的心理沼泽。

自此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也慢慢地好起来了。他的家长每每谈到这件事都感激不尽。

案例反思:

总理曾反复强调:“教育的公平是社会最大公平。”当然,温总理这句话主要是从公民的受教育权来说的。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反躬自问:“我对所有的孩子做到一视同仁了吗?我歧视差生了吗?”

差生转化案例范文6

2009年5月的某一个晚上,我校初三(3)班王某与要好的两个“哥们”一同到我镇一网吧上网,王某与两名“哥们”在网吧玩网络游戏《反恐精英》,他们的游戏角色与一网名“王上王”的玩家在网上遭遇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双方一边战斗,一边在网上进行短信攻击。由于“王上王”技高一筹,王某等同学略占下风,正当他们恼火至极时,旁边的一网友玩得正高兴时,大喊“杀!杀杀!杀死你!”王某及两个“哥们”以为是冲着他们喊着,大声训斥道:“龟孙子,给我闭嘴,看我怎么收拾你!”就这样,口战厮打,王某仨人用木棒把那位狂叫的网友打得小腿骨折,手臂多处挫伤,报案后经鉴定为重伤。王某仨人被拘。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如同吸上了“电子海洛因”,通宵达旦,夜不归宿,不仅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而且使他们中的一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应该做些什么呢?

本人认为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首先应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生理机能变化加以分析,其次引导预防。

中学生的生理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并逐步趋于成熟。首先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肩宽等有了迅速的增长。其次,中学生的头面部特征发生了改变,身体比例逐渐协调。第三,中学生的第二性征出现,男女学生的外型差异日益明显。再有中学生的心理总体上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与迅速发展的身体变化相比,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速度要落后于生理发展速度,身心发展暂时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的状态,因此,这一时期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可以说,现在的未成年人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发展阶段。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学校是教育未成年人的主要场所,其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作为教师,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读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加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全面发展。只重视体育,学生将成为可悲的兽人;只重视智育,学生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只重视德育,学生会成为病夫、懦夫。这样的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放弃那种把德育看成是空任务,把智育看成是硬任务、把体育看成是软任务、把以“教学为中心”理解为“智育为中心”,从而忽视对大多数未成年人教育的现象。

这样抓的结果势必会导致升学率高了,但违法犯罪率也升高了。此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环节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除了应经常对学生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外,还应请法理知识强、办案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民警给未成年人上法制教育课,使未成年人真正树立远大的理想,科学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教师还要做好“双差生”和失足学生的转化工作。信任、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于一时失足而决心站起来的学生,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往往可以使他们振作起来。所以,教师对那些“双差生”切不可另眼相看,更不能对他们采取看见恶心、想想伤心、不来班级省心、被公安机关抓走放心的态度。如果将这一类“双差生”推出校门、推向社会,就很容易受到消极影响,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光荣。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在学生面前,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言词、一个爱的抚摸,甚至为他们轻轻整整衣领、挽挽衣袖,都将极大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心扉。也许正因为您这一个不太起眼的举动就会给孩子们一个从未感受到的特殊的爱,鼓起孩子重返旅途转变人生的信心。王某同学沉迷网络,作为教师如果能及早发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给他撑把伞,扶一把,送一程,也许……

在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问题上,本人还认为,学校、家庭、社会应打绳双边紧。杜绝逃学,减少流失。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驱逐学生出课堂。学生因故请假必须由家长当面或电话向班主任说明事由。发现学生超过半天不到校,班主任必须立即通知家长,并配合家长查明情况。各班教学成绩的统计以每学期的实际注册人数为依据,班主任和每一位科任教师都必须承担起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流失的责任。以《义务教育法》为武器,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动员试图辍学的学生返校继续完成学业。认真落实“双差生”的辅导工作。制定《辅导“双差生”管理条例》,规定每一位科任教师必须负责辅导所教班级一名“双差生”,包括学业辅导和思想品行辅导,由“双差生”选择辅导教师。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乐意接受辅导教师的教育指导。以教为主,内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做到“管如严父,爱如慈母,导如朋友”。让未成年人过着欢乐的时光,幸福的童年吧。有道是:

我们从事同一个职业——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