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礼仪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礼仪

基础礼仪范文1

英文STEAK一词是牛排的统称,其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以下四种:TENDERLOIN(嫩牛柳,牛里脊),又叫FILLET(菲力),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几乎不含肥膘,因此很受爱吃瘦肉朋友的青睐,由于肉质嫩,煎成3成熟、5成熟和7成熟皆宜。RIB-EYE(肉眼牛排),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于含一定肥膘,这种肉煎烤味道比较香,食用时不要煎得过熟,3成熟最好。SIRLOIN(西冷牛排,牛外脊),含一定肥油,由于是牛外脊,在肉的外延带一圈呈白色的肉筋,总体口感韧度强、肉质硬、有嚼头,适合年轻人和牙口好的人吃,食用中,切肉时连筋带肉一起切,另外不要煎得过熟。T-BONE(T骨牛排),呈T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两侧一边量多一边量少,量多的是肉眼,量稍小的便是菲力,此种牛排在美式餐厅更常见,由于法餐讲究精致,对于量较大而质较粗糙的T骨牛排较少采用。

牛排的生熟程度,在西餐中称“几成熟”。3成熟(RARE):切开牛排见断面仅上下两层呈灰褐色,其间70%肉为红色并带有大量血水。5成熟(MEDIUM):切开牛排见断面中央50%肉为红色,带少量血水。7成熟至全熟(WELLDONE):切开牛排见断面中央只有一条较窄的红线,肉中血水已近干。

西方人爱吃较生口味的牛排,由于这种牛排含油适中又略带血水,口感甚是鲜美。东方人更偏爱7成熟,因为怕看到肉中带血,因此认为血水越少越好。

影响牛排口味的因素很多,如食用速度,当牛排上桌后,享用牛排的速度可以决定牛排是否好吃。因为牛排中既有牛油又含血水,温度如果稍低其牛排的鲜香度会随之降低。将牛排切成小块、粗略嚼几下便吞咽是常见的吃法。吃牛排讲究火候,而并非享受酥烂口感,这也是在西餐中炖牛肉和煎牛排的区别。另外,餐具也会影响牛排的口味。吃牛排的刀一定要锋利,有时由于餐刀不够锋利直接引起您对肉质的怀疑。因此,在吃牛排前一定要先查看一下刀齿是否分明清晰。除此以外,配汁对牛排口味的影响也很大。法餐中的牛排讲究配汁,如奶油汁、胡椒汁、红酒汁、黄油白酒汁、蘑菇汁、茴香汁等。

基础礼仪范文2

1.学生在学习护理礼仪课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礼仪知识缺乏,对护理礼仪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大部分学生缺乏礼仪知识,未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校学习过程中更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护理技能的练习,而忽略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和良好的沟通的重要性。学生甚至认为礼仪是做给人看的,没有真正将礼仪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1.2 礼仪知识生搬硬套,灵活应变能力有待培养

礼仪,贵在实践,重在强化训练,难在活学活用。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实践礼仪知识时,偏重于对规则、理论的记忆,忽略了实践转化和运用,行为举止显得程序化和形式化,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的改变而灵活应用礼仪知识,实践运用能力有待加强。

1.3 语言行为消极被动,沟通交流能力有待加强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士的沟通能力显得愈发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融洽护患关系的保证,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而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与医生、护士、病人交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语言苍白干瘪,缺乏沟通技巧,不利于形成融洽的护患关系。

2.护理礼仪教学方法及改革措施

2.1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护理礼仪是一门交叉学科,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护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礼仪等知识。但目前承担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师一般是护理专业课教师,没有经过礼仪的专业培训,部分护理专业教师甚至没有临床经验。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礼仪与社交等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任课教师进行礼仪培训,督促教师自身通过阅读礼仪相关书籍、观看礼仪教学片等方式拓展教师礼仪知识面,提高教师人文修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派遣无临床工作经验教师进行临床实践、加强与临床护理专家的沟通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这样的教师才能“言之有物”、“行之有礼”,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2.2 创新教学形式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学内容决定的,同时也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2],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应该做到的。护理礼仪课程在多媒体教学、教师示范教学等教学方法基础上,还可以引入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教学效果。

2.2.1 比较法教学

如在讲到着装礼仪时,可以请几名同学穿好护士服,戴好护士帽,到讲台上,请大家看,在教师引导下请大家按照规范的护士着装礼仪要求对其修正。特别是戴帽子时对发型和头饰的要求,要求护士戴帽前不遮眉,后不及领,侧不掩耳。老师亲自讲学生的头发按照要求梳理好,带好发网或发套,再戴上护士帽,让大家比较前后的效果差异,学生不难明白着装礼仪的重要和细节所在。

2.2.2 养成训练法

护理礼仪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兼顾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营造师生互动的融洽教学氛围。如在讲授护士坐姿时,就让学生分组到台前演示,教师帮助纠正其不规范的行走和坐姿。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矫正,不断强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2.2.3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对护理礼仪的学习非常实用,护理礼仪这门课不同于一般理论课程的学习,它是有很多行为动作需要示范,很多护理语言需要掌握的[3]。在学习护士交谈礼仪、交往礼仪、工作礼仪时,教师先对礼仪要点、规范细节进行讲解,更多的是为学生创设各种工作和生活情景,如相互介绍、接受发放名片、接听电话、病人出入院、出入电梯、测量生命体征等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分工和扮演,在扮演中配合护士着装、仪态、表情、言语举止等,将所学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做到不仅学到礼仪,更要用好礼仪。

2.3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操作性,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既要重视系统的礼仪教育,又要注重相应的操作和专业实践,使护生从心智到行动,将礼仪规范落实到日常生活和护理实践中去[4]。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只有通过实践练习才能激发护生的学习愿望;只有走进医院,围着病床学礼仪,让护生亲眼目睹护士的工作、亲自与护士及病人交流沟通,护生才能获得感性认识和临床经验,体会护理礼仪的魅力所在。

基础礼仪范文3

【关键词】管理应用;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9-0022-02

1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整体护理使护理工作的地位从辅助医疗,从属医疗转变为共同合作。护士不仅是简单的护理技术工作者,而且还要充当教育者、协调者和管理者,这给护理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也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现就笔者对整体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作初步探讨如下。

1.1高尚职业情操,现代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坚持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开展工作, 对患者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把为患者解决问题作为护理的最终目的,病人需要什么,护理工作就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真正以病人为中心。要把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需要作为护士行为的准则,以患者的满意程度作为检查、衡量和评价护理工作的标准。整体护理是一种观念,是护理发展的方向。

1.1.2仪表端庄大方,态度和蔼可亲。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仪表端庄大方,护士要注意自己的的姿态、坐立、行走和持物形象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一举一动构成了护士白衣天使的外在形象,影响着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有良好文化礼仪修养的护士,会让病人有轻松安全感,使病人保持最佳的治疗状态,加速病人的康复转归。

护士穿着要整齐、洁净、得体、大方,给病人一种舒服、愉快、亲切和乐于接近的感觉。举止文明,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态度和蔼,与人相处面带微笑,给病人美感,称呼得体、亲切,给病人以好印象。

1.1.3良好心理素质,和谐医患关系。 整体护理主要是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心理学知识,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首先护理人员自身要有良好心理素质,一个自身素养与心理素质好的护士,可给患者以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护士要培养广泛的知识情趣,不断丰富自己,陶冶自己的心灵,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1.1.4扎实理论基础,娴熟技术操作。 护理工作的核心是医疗行为,要求护士必须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包括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卫生学、医学管理,乃至人文、地理科学以及边缘学科知识如心理学、艺术学和美学等。

由于现代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通过进修、自学、短期培训等方式使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还要勇于钻研业务,技术不断创新。

另外,整体护理模式中,护士是一个独立的工作者,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增加,工作的独立性增强了,护士就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工作。

1.2护理管理者的创新意识。 护理管理者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勇敢、主动、客观地反省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勇于打破旧的护理格局,利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人性化管理,真正行使自己的职能[2]。一个好的护理管理者,除了做好管理工作以外,还要精通护理技术,熟练掌握专科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技术操作,把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护理管理理念,重视信息沟通,广泛耐心地倾听护士们提出的各种建议。要懂得爱护自己的下属,知道如何关心她们的家庭、生活、子女的健康等,让护理人员的人格和尊严得到尊重,充分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用热情来感动她们[3]。在病房中,要安排一些身体好、精力充沛、知识丰富、有远见的护士,来承担科室主要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护理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困难面前走在前,荣誉面前躲在后,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护士们树立榜样。展现在护士和患者面前的形象,永远是一个面带微笑、精力充沛、充满自信的护士。

1.2.1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步骤。 规范护士行为和语言:加强护士服务礼仪的培训和语言的运用。要求护士仪表要整洁,端庄大方,举止文雅,动作轻巧,着装整齐,与病人交往应面带微笑,态度和蔼,使护士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相结合。要做到患者来有迎声,走有送声,受到表扬有道谢声,服务不足有道歉声。在科室内还要积极开展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为主的三基训练活动,并定期组织抽查,通过这种有效的护理工作方式,使护士们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都有相应大幅度的提高,纠正不利于病人治疗和康复的护患心理状态,真正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1.2.2人性化护理的技巧。 除了用药物解除患者的痛苦外,护士还应让病人从自己的语言中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的感觉。我们力求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使患者步入病房就有归家的感觉。在病区内,放置详细的入院介绍及有关疾病知识手册,教会患者使用床头铃,便于护士对输液情况的了解,也不影响同病房其他人的睡眠。要运用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等五常法,对病区环境和药品进行管理,确保护理人员和患者环境的整洁与舒适,药品的摆放得到规范,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与患者交谈中,护士应面带微笑,认真倾听病人讲述,不要随意打断病人的谈话,让患者把遇到的困难、存在的不足等问题表述出来,通过这种情感的交流,可提高护患间的相互了解,使病人的健康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

1.2.3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人性化护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在工作中,应具有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热情周到的服务,给予患者一种安全感。因为病人在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人性化服务将遵循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在技术操作、护士行为、护理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规范,因此通过人性化服务,使护理形象、技术水平都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31-32.

[2]许乃芬.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66-68.

[3]梁洁材.做卓越的卫生管理者.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

[4]左月然.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44.

[5]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7(5):40-41.

基础礼仪范文4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学生

现今,在我国的初中班级管理中仍存在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级管理的随意化,致使学生的思想素质下降,法制观念淡薄,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对初中班级管理的力度,进而提高初中班级管理的效益,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兼顾,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了。笔者在深入学习学生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十多年来班主任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级内部管理中依然是以班主任为绝对权威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依据一定的要求和规范,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项工作进行管理教育,以建立优良的班集体,进而促进和保证整个班级成员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活动。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监督者和引导者,具有较大的权威,但是其却忽略了班主任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于班集体的建设,应该使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此思想相对应的现实情况就是绝大部分班主任仍在班级管理中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他们认为初中班级管理的对象是12~15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心理不够成熟,能力也较弱,于是从班级管理的制定、班委会的确立、管理和监督的实施以及学生的评价,都是由班主任全权决定,一个人说了算,严格控制着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发挥着绝对的权威作用,学生完全处于被管理的地位,没有任何参加班级管理的途径和机会,完全失去了其班集体的主体地位。

(二)管理内容不够全面,工作方式呈现严重单一化的倾向

1.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忽略了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智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而智育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文化课的教学活动,学习文化课知识是学生的最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班主任搞好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现在的学生管理中,部分班主任混淆了学习要求和学习指导的含义,过分的看重学生的成绩,只要求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拿高分,却忽略了一系列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例如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没有向学生强调学习的意义,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了。

2.工作方式严重单一化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教育的质量和成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有的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但却是由于工作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常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例如班主任对纪律差的学生进行“特殊照顾”,在教室的角落里安排他们的座位,这些受到“特殊照顾”的学生尽管表面上依然是我行我素,但其内心却十分难过,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感觉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眼里对自己全是鄙视,进而对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不配合,严重扰乱课堂纪律。这种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法虽然费时少,见效快,但其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二、优化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行民主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念在当今这个追求平等的社会已经不合适宜了,班主任应该认真思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初中学生仍然处于一种心理的半成熟化状态,班主任依然要对学生的人生做好引导作用,教会其做人、学习、与同学合作的道理和方法,另一方面,班主任除了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益友,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以一种交流、友好、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学生,从内心将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班委会的选举、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建立民主的机制。

(二)实行多元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著名的强化理论,他认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对学生行为的塑造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采取单一进行惩罚的工作方式,对学生训斥则会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彼此敌意增加,更加造成学生自暴自弃,心理畸形发展,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完全相悖。因此,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说,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负强化的手段来消除学生的消极行为,而且应该慎重对待惩罚这一负强化,因为负强化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而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加强管理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所决定的,所以,班主任应采取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激励学生的良性行为,消除其消极行为,进而提高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从以上两方面着手,才能提高管理效果,进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崔江南 .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思路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6).

[2]马忠敏 .初中班级管理要“管”、“育”结合[J].文教资料,2007,(5).

基础礼仪范文5

【关键词】高职礼仪课程份 课程设置 考核理念 改革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11-02

当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礼仪修养类课程主要包括:《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服务礼仪》和《酒店礼仪》等,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院校陆续开展了针对该门课程教学和考核的改革,成效不一,情况复杂。

一、高职院校礼仪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礼仪修养类课程通常被设置为限选课或选修课,出发点是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个人基本礼仪、日常交际礼仪、常用专业礼仪及世界各国的礼节、风俗习惯与禁忌,培养学生良好、规范的言语举止,为学生求职、工作做准备。这种理念的教育目标明确,注重课程的实用性,更多是把礼仪类课程作为一项技能教育来看待,忽视了礼仪修养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其养成非一日之功的事实。因而该课程在各类专业课程结构中居于微末的地位,甚至有些院校、专业已经或正在计划酝酿削减课时或直接砍掉该门课程。很多学生踏入社会后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方法、待人接物生涩、拘谨,屡屡碰壁、吃尽苦头,在实践中反证了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有关。

2.时间安排不够科学

首先是课时不足。作为限选课或选修课程,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课程总学时的安排都比较少,而礼仪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能简单认同为是一门专业课,在十分有限的课时内期望学生学会较为完备的礼仪知识并进一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是不现实的。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仅仅了解和知道怎么做远远不够,还必须通过大量实践、勤奋练习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日常习惯和行为。

其次是授课时间的安排不尽合理。礼仪课通常在高职院校被安排在第四学期或毕业前夕。其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学生在毕业前为以后的应聘求职以及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因为众所周知,一个应届毕业生能否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良好的礼仪素养不可或缺。但是,一个人优雅的气质、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体悟和实践。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消化吸收课程知识。

3.教学内容设置存在诸多问题。

作为选修课程不被重视在所难免,内容安排上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教学内容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难以落到实处。体现为重知识,轻实训,很难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内容选择比较随意。因课时较短,选择授课内容必有局限,任课教师选择授课内容可能因人而异。

(3)由于设施设备、实训耗材和实训场地的缺乏等客观条件限制,有些礼仪知识细节内容只能通过描述,甚至一语带过,不能深入分析和学习;例如各种酒类对酒杯的选择和饮用方法、茶道茶艺等知识的学习必须具备相应条件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

(4)体现教学内容的教材很多内容陈旧。当前各高职院校没有统一的礼仪教材,各高校使用的教材各有偏重,或偏重专业工作、或偏重一般待人接物的礼仪内容。有些教材甚至存在内容错误、重复、简单粗糙、内容结构编排逻辑顺序不合理等问题,很难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礼仪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

4.教学过程固式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受传统教学理念、习惯的影响和制约,多数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仍然采用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课堂上基本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被动的听。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的力度不足,课程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学生兴趣了了。

5.缺乏具有丰富实践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为节省办学成本,许多学校不配备专业礼仪教师,授课教师大多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他们本身或缺乏专业知识和素质,或对课程重视度不高,更缺乏相关实践,无法对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示范与指导。

6.成绩考核、评价方式难以真正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礼仪水平。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是在期末进行闭卷理论笔试。这种考核方式难以体现课程的性质和达到教学考核的目的。可能出现"高分低能"、"高成绩、低素质"的情况。

二、礼仪课程设置与考核理念的重建

(一)课程设置理念的设想与构建

1.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的精神,在本课程设置上,坚持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指引,使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结合,促进礼仪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

礼仪素质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高等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因此在此考虑下把该类课程作为必选通识课程进行设置。相应的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基本和职业素质目标,不同专业以不同专业能力要求目标为侧重点进行讲授,让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礼仪素质和必要的交往艺术,而且应形成比较完善的专业礼仪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应基于社会发展与学生就业的需要,培养具备较高礼仪素养的人才,体现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3.授课时间与地点的调整

(1)鉴于礼仪素养的学习非能一日奏效,礼仪课程教学在授课上应把握住本课程教学特点,在授课时间上作如下调整:总课时无法调整的情况下,延长授课间隔时段,如可以分别在新生入学、每学期首末和毕业前安排适当时间授课、考核学生学习情况,而非如前在学生毕业前"短时集训";

(2)教学讲究情境和工作环境,地点不仅安排在课堂,更多安排在其他场所和场合,如校内实训室、模拟工作室、校园内、实习企业等。

4.授课内容的设置

授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个人基本礼仪素养,使学生学会塑造良好个人形象;二是专业礼仪素质要求,使学生掌握职业要求的礼仪知识和能力。

(二)考核理念的重建和实施设想

由传统闭卷笔试的考核形式改为形成性考核形式。学生的礼仪素质状况很难通过一次闭卷笔试的考核来真正验证和判断。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学生礼仪考试成绩高而礼仪素质较差的情形。形成性考核是一种开放式考核体系,它通过增加平时学习权重、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和对学生能力目标的考核来进行综合考察,在过程中和实践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包括课堂抽查、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项目式考核、平时表现、期末综合鉴定等项内容,按一定比例构成课程考核体系。这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动态化的评价过程以及职业化的评价标准。

这种考核评价的主体由过去的任课教师一人,增加为多人,包括学生本人、同学、班委、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等,分别赋以不同权数,综合性、全方位考核学生个人形象、待人接物、社会交往与沟通等情况。这种改革促使学生把良好礼仪行为要求内化为个人习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设想是:

1.从考核主体分析:任课教师考核课堂部分,包括考勤、课堂表现、练习与配合以及模拟场景、情境考核等情况;学生本人对自身学习行为的变化做出反映和解释;同学和班委对个人打分,反映该生品行和日常行为方面的改变;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对该生在其他课堂和班级的表现打分。各项分别赋予不同的权数。

2.从考核时间分析:由过去有限的100-120分钟延长为学生入学至毕业的全部校内三年的学习时间。虽然难度较大,时间跨度长,但能真正考查学生礼仪习惯养成的真实情况。三年时间的坚持使良好行为习惯足以养成,培养具备较高礼仪素养的人才成为可能。

3.从考核形式分析:改变单一的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综合采用技能测试、模拟演练、口头面试、书面问答、间接观察、直接观察等多种评价方法。

4.从考核内容分析:应包括个人基本礼仪素质、专业技能知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如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亲和力、沟通力、灵活变通能力等。这方面考核可以聘请实习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考核学生校外的情况。

三、课程教学实施措施改革初探

礼仪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作如下的改革:授课模式由传统的纯课堂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课程的操作性和应用性,与考核方式的改革相适应。

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课堂教学部分:改革重点在于授课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授课内容的调整

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基础上对授课重点内容应为:介绍课程基本理论的架构、提出学习要求和阶段目标、指出学习和练习的方法、适时监督和考查学习效果等,引领学生的学习。

针对教材陈旧落后等问题,组织优秀专业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编、创新,结合专业突出重点、难点,并最好配套音像等资料。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以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建议根据不同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 教学的感染力。当前高职学生更擅于感性思维,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声并茂,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思维。

教学可采用的主要方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

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教学内容设置模拟情境,有利于形象教学的方法。例如讲授谈判礼仪时,利用校会议室或把教室布置成谈判室,进行模拟训练;应聘礼仪中模拟应聘现场,使学生分别扮演考官和应聘者等身份去体会和学习等等。这种教学手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礼仪素养,使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和工作。

(2)示范式教学

示范式教学是一种直观教学,包括教师示范、学生示范、案例示范、视频示范以及各种示范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模仿和练习中准确地掌握动作规范。例如讲授西装的穿着时,如果仅靠讲授很难使学生接受和掌握各种细节,利用示范式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当前教学中应用广泛,其提高学生技巧水平的效果较为明显。案例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所学知识灵活变通、合理运用的很好方法。

案例教学要注意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案例的分析与采用方法多样。可以课前布置、也可以课中分析讨论;可以个别提问、也可以分组或集体讨论。可以充分利用案例作为导入,激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使所学知识印象更深刻。课堂讨论所延用案例,更是能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对错、找寻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发挥案例的纠错和验证功能。

(4)研讨式教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性质要求,设计具有实用性和思考性的礼仪问题,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寻找问题答案、设计动作、练习演示。这种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实践教学部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知识的操作应用、学生礼仪习惯和行为的养成。

可以分两个方面实施:一是校内实践,把教室扩大到餐厅、办公室和宿舍等地点,全面督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学习基本交往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方法;二是校外实践,重点培养专业礼仪行为素养,如结合地区展销会、企业周年庆典等场合学习,也包括在顶岗实习岗位各项礼仪知识能力的全面应用。

实践教学部分可采用行为教学法。具体可通过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观摩、交流沟通、实际操作、角色参与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礼仪理论知识和技能。总之,改革后的教学课堂拓宽了,实践既是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又是考核内容的体现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手段。

参考文献:

[1]彭云.高等院校礼仪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探讨.高教高职研究.2012年1月号中旬刊

[2]彭秀兰.公关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构想.天 中 学 刊2012 年 8 月第 27 卷 第 4 期

[3]张丽英 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年第 17 卷第 4 期

基础礼仪范文6

1客户价值理论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就企业价值、股东价值和客户价值而言,人们更加重视的则是客户价值,这是因为客户价值创造了经营。那么,真正对客户价值的研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即使现在学术界对客户感知价值也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2客户感知价值构成要素和价值创造

如前所述,客户感知价值的核心是“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然而最初关于“利得”的研究是针对产品质量开展的,通常是把价格作为“利失”因素。随着认识的深入,许多学者发现服务质量等其它因素对感知利得影响甚大,因此对感知价值的构成要素研究便从此开始深入。出于企业对自身竞争优势的考虑,企业就必须知道哪些因素能增加客户的感知价值以及目前客户对这些因素的价值评估情况。

2.1客户感知价值构成要素为了弄清客户感知价值的构成要素,PhilipKotler提出了客户让渡价值概念。让渡价值:是指客户总价值与客户总成本之差。其中,客户总价值包括客户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所得到的全部利益,这些利益可能来自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或形象价值。客户总成本包括客户为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货币成本,以及购买者预期的时间、体力和精神成本。之后Gronroos等人从关系价值的角度发展了客户感知价值构成要素的研究。他指出企业需要考虑“全情景价值”或关系期间所有创造价值的交易互动价值的集合即“关系价值”。它反映了客户感知价值的动态性,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客户感知价值的构成指标。

客户让渡价值概念的提出为企业经营方向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分析思路。首先,企业要让自己的商品能为客户接受,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全纵深地改善生产管理和经营,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多种行为的函数,以往强调营销只是侧重于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一些具体的经营性的要素,而让渡价值却认为客户价值的实现不仅包含了物质的因素,还包含了非物质的因素;不仅需要有经营的改善,而且还必须在管理上适应市场的变化。其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创造良好的整体客户价值只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成功经营的前提,一个企业不仅要着力创造价值,还必须关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中所倾注的全部成本。由于客户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总希望把有关成本,包括货币、时间、精力和精神降到最低限度,而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多实际利益。因此,企业还必须通过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减少客户购买商品的时间、精力与精神耗费从而降低货币非货币成本。显然,充分认识客户让渡价值的涵义,对于指导企业如何在市场经营中全面设计与评价自己产品的价值,使客户获得最大程度的满意,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2客户价值创造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商品生产能力极大提高,从而使如今的消费者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商品和品牌选择,这就使企业必须关注客户是如何做出选择的。显然,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消费者既然是社会经济的参与者和商品价值的实现者,那么对于企业的经营而言就不得不视客户为上帝,他为企业带来收益,同时也体现了企业以客户满意或者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了评价企业的经营质量,以此衡量客户感知价值创造,美国于1987年设立了MalcolmBaldridge国家质量奖。针对在世界层面成功实现经营质量的企业进行表彰,该奖项的设立对美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在美国的影响下,欧洲和日本也相继设立了欧洲质量奖和日本经营质量奖。不仅如此,1999年日本还颁布了《日本经营质量审查准则》,准则中将经营质量和产品质量加以区别对待,明确了经营质量不仅是产品质量或服务的质量,而且是企业经过长期经营,创造出客户所需求的价值,以此不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企业根据这种优秀的经营框架来维持较高的“经营质量”,并据此对优秀的企业制度及其产生的成果予以表彰。

2.3客户价值会计要研究客户价值会计,首先必须解决客户价值的计量。从会计的角度看,所谓评价标准是通过向客户询问的方法量化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然而这就必然会诱发确认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客户价值加以定义成为一个首要问题。最早对客户价值进行定义的是日本会计研究学会下设的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在一份题为《市场、产品、客户和会计管理的新范式》的报告中,首先提出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客户价值和客户满意;其次是商品价值的概念,它经过了交换价值、劳动价值、生产价值到客户价值的变迁过程。成本和维护、处理的成本,还包含产品的特性、质量以及服务;价值牺牲则包含了购入产品所支付的金额和选购产品以及学习使用其所需要时间产生的成本总额。因此要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可以将实现价值与价值牺牲间的差额最大化。

上一篇增强免疫力

下一篇我爱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