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美术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范文1

关键词:小学美术 情境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37-01

情境教学是一种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环境、利用教学手段、设置教学情境、增强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通过在美术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快乐,感受美的熏陶,提高美术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受情境教学诸多优点的吸引,在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逢教学必情境的现象,进而产生了盲目、片面、错误设置情境等问题,导致情境创设不仅无法引起学生感情共鸣,还阻碍了学生知识、技能、方法的获取,以及健康身心的塑造,因此,必须在正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小学美术情境教学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1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感知能力,盲目、片面甚至错误的创设情境,进而影响情境教学功效的发挥。

首先,盲目设置情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逢教学必情境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这种盲目地设置情境教学,往往只会适得其反。情境教学的创设应考虑其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并不是所有的美术教学过程都要设置情境,当学生对教师所要设置情境对象比较熟悉、易于理解时,可忽略此情境,进而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情境中,从而保证所设置的情境连贯、有效,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帮助。

其次,片面设置情境。在情境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的片面理解,导致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将“情境”等同于“现实生活”,将“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等同于“优化的情境”。而有效的情境教学应该是既要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又能承栽美术教学任务,恰到好处地兼顾到学生特点及美术教学特征,让教学走向有效、生动、深刻。因此,若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设计,甚至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学,那就是片面性的情境设置。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没有真正摆脱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状态。在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时,让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参与者。

最后,错误设置情境。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上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往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合要求,甚至走向错误道路,无法真正发挥情境教学的启发、引导思维的作用,自然也就不可能提高美术情境教学效率了。这就要求教师加深对情境教学的认识,补充情境教学相关专业知识,借鉴情境教学先经验,以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对学生的耐心和爱心,开展和实施小学美术情境教学。

2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情境教学生动有效、更有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可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2.1追求新颖与新鲜

当情景在学生眼前展现时,无形之中成为学生感知事物的刺激物,呆板、机械、常见的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应尽量创设形式新颖的情境,或者通过新鲜事物,引发学生的新奇感、激发学生观察情境及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美术教学可通过多媒体、画作、音乐、实物演示、师生扮演角色等教学手段,再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相关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但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设置情境及设置什么样的情境,又是以什么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都必须以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为依据。形式新颖,是为了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沉闷、单调的格局,而并非是华丽形式的堆砌。

2.2凸显视觉与感受

感知能力培养是小学美术情境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内容,可利用美术作品本身强烈的视觉感来实现这一目标。在培养学生感知能力之前,需强化学生的视觉性。学生通过生活情境的视觉冲击获得真切的感受,从而激起艺术构思,产生兴奋和创作欲望。例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如果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所带来苦难的人很难理解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战争痛苦和无助。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5・12汶川大地震”的图片、视频让学生感知灾难给人类带来的恐惧、痛苦和无助,然后再将学生的这种情感和体验迁移到《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上,进而找到“汶川大地震”与“格尔尼卡”画面的相同点,更为直接、有效的让学生感知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主题。

2.3着眼兴趣与创造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美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好坏决定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在美术情境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通过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掌握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挥自身的美术创造性能力。虽然美术创造力不同于一般的创造力,但通过美术的创造活动可以培养人的一般创造力。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的鼓励和培养,必然会形成一种创造意识,一旦这种创造意识形成心理定式,就会自动地渗透和泛化到他们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使它们追求创造和革新,通过创新推动国家社会的迅速发展。

2.4贯穿实践与探究

美术创作活动需要一定的技术作支撑,而掌握有关技法需要一个实践探究的过程,实践的次数越多,实践时间越长,探究的机会就越多,掌握技法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应结合美术教学相关内容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情境。例如,在剪纸课程教学中,除了要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分类及发展等相关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更多地学习各种折纸法、纹样处理、具体剪法刀法、操作流程等有关技法,然后通过反复实践和自我探究才能剪出好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剪纸艺术。通过反复实践探究获得相关技能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美术的语言、形式法则、构成原理等知识和方法,对美术素养的形成起到核心支撑作用,这种支撑作用才能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美术作品及美术文化。

小学美术教学范文2

关键字:小学美术教学;美术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142-01

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

一、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一)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二)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风筝的存在,变成了看风筝上的花纹。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三)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四)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五)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民间玩具》、《鼓儿响咚咚》、第四册《彩点点》、《快乐的舞蹈》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二)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 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花样》、第六册《六面怪脸》、《线的秘密》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 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 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三)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家乡古建筑》、第十一册和 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一)专题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二)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课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小学美术教学范文3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47-0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从小就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加,人们对美的感受也就越来越深了。小学生爱玩爱动,喜欢画画和制作,因此在小学美术课本中就安排了许多有关画画和手工制作的内容。然而对美的创造要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之上,所以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对于他们更好地创作出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具有重要意义。美术欣赏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来达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增强审美情趣、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的作用。笔者现根据自己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

一、把握学生特点,灵活选用优秀作品

小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征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欣赏内容的选择。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寻找他们感兴趣的点,然后因势利导,促使其对作品的深入了解。首先小学生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画。因此我们在选择优秀美术作品的时候应当尽量选择色彩艳丽,对比鲜明的图画,在选择手工作品时要选择能够突出事物主要特征的作品,以迅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小学生观察事物的时候不能从整体上对一幅作品进行把握,总是注重其中的一两个细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可以先让其进行自由观察,然后展开对作品的讨论,接着再让他们观察作品的整体形象。最后,小学生在进行作品欣赏的时候更感兴趣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师在选择欣赏课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选择与他们的生活相贴近的事物。

二、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我们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时候也同样需要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相对于成人来说,小学生的知识较少,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他们对一些新鲜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运用这一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比如在《中国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漂亮的中国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到在仅仅有黑白两色的情况下也能够绘制出美丽的作品,当学生对这种表现手法非常感兴趣的时候,教师提出“画家是怎么表现出作品的层次感的?”这一问题,引发学生对中国画表现手法的思考。接下来教师在讲解“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的概念,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结合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丰富的感官体验;结合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结合美术作品,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形象的表象等等。

三、鼓励提出疑问,倡导合作学习模式

“学贵有疑”,问题意识是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动力。他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批评意识。在欣赏教学中教师所提供的作品大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但是教师不能因为作品的权威而否定学生对作品的质疑。当学生有了疑问的时候应当引导学生对该问题展开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从而引发观点的碰撞。比如在《不同的视角》一课,对作者从不同角度表现出来的事物的特征进行讨论的时候,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一个事物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观察过小鹿。它给了我一个新奇的感觉。”有的学生说:“从俯视的角度观察仙人球,它真美!”还有的学生说:“从楼房的底部仰视整座建筑,它比以往更加高大。我们要想表现一个人的高大形象时就可以采用仰视的角度给他进行拍照。”这样,学生的意见汇合在一起就逐渐揭示出从不同视角表现同一物体的好处,为其进一步进行有目的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拓展欣赏成果,进行实践创造活动

在小学的美术课中没有单纯的欣赏课,就像没有单纯的创作课一样。欣赏美和创造美从来都是两个相互促进的活动。当小学生受到美的作品的熏陶之后就会有进行模仿性创造的冲动,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比如在《点与线》的美术课上,教师通过简单的点线结合就可以创作出一些美妙的作品时,学生就希望自己动手画一画。教师在这个时候如果提供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展开想象,创作出自己独特的作品。总的来说,我们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要突出知识信息的互动性,改变以往的欣赏教学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的接受美术思想。

综上所述,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注重欣赏教学中的互动性,将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欣赏活动当中,从而促进其美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范文4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而美术欣赏课是小学众多课程中的重要启蒙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见识和思想道德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以及相关教育研究者对美术欣赏教学开始更加关注,以期能够通过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高度情感。为此,笔者将就如何有效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提出几点思路供相关人员品鉴和指导。

一、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你要对它产生兴趣,学习也是一样,在学习过程中,首先你要对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尤其在美术欣赏课的学习中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学者,应该有效引导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比如,在欣赏一幅郁金香的美术作品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作为教具,适当配上音乐,让学生积极主动欣赏形状各异、种类各异的郁金香花,幻想自己身处不同花海中的美好情景,进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欣赏热情,自身的欣赏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

二、互动教学的培养

学生和教师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主体,之所以开展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然而,能否在课堂上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并观察美术作品。与此同时,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让学生及时地发现、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内容很多,例如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内容和主题等,当然,不只是在课上,课下学生也可以找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该肯定学生,并及时为学生的欣赏结果进行适当补充。

三、边思考、边欣赏的能力培养

通常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思考,问题意识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树立问题意识。在作品欣赏的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其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蕴含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够多角度欣赏并思考作品的真正内涵,领悟作品的真正美感,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师生共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引,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同时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对于学生这是相当大的进步。例如教师在进行海景欣赏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通过多媒体展现一些海洋生物在其中自由自在游动的画面,使学生感受海面清澈的海水流动的声音和鱼儿在水面自由跳跃的声音,让学生认知到人类和海洋的密切联系,人类必须保护水资源不被污染破坏才能健康的生存。

四、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有效融入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现在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不断被有效应用,并且实践证明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易懂。截至目前,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在大学校园中普遍应用较多,因为人们大都觉得大学学习任务较多,教室面积大,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较强,所以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对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对而言,小学生的教室面积小,人员较少,应用多媒体有些浪费。但是,事实上,运用多媒体能够营造欣赏课的美好欣赏氛围,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是美术欣赏教学的必然趋势,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五、创作与实践完美结合

教学课堂上,作为教学者,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使用自己的双手、头脑和眼睛,使学生能够和作品交流,切实全面地感受欣赏美术作品。通常情况下部分老师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脑和眼,认为欣赏美术作品就是单纯的说与看,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和知悉创作者的创作手法,对作品的欣赏更是局限于表面。所以,要想真正领悟并欣赏到作品的内在魅力,必须引领学生主动进行作品创造,通过实践体会作品创作的手法并真正了解作品。

总而言之,美术欣赏教学既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针对各个作品进行互动交流和深入了解,又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的有效进行,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者,应该努力不断研究有效性与科学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作出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范文5

欣赏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0—0039—01

美术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能力及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更好地开展美术欣赏教学呢?

一、小学生的美术欣赏习惯和欣赏特点

美术欣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通过观察、感觉和想象等获得审美体验的情感活动。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下面,笔者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出发分析一下小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点。其一,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自身的生活常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判断,对那些反映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为自己的范本。反之,他们很难认同陌生的绘画内容。如,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及高楼大厦等司空见惯,他们往往难以感受到表现农村低矮的房子、田间地头的劳作等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其二,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凭自己的第一印象来看待作品,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随意性较大。其在观察作品时,或许只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仔细琢磨、用心推敲。其三,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过于注重整体而忽视细节。如,低年级学生在欣赏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致忽视了其中手帕的存在,变成了单纯地看花纹。中、高年级学生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如,四年级的学生在欣赏工艺作品中的刺绣时,很多学生会把刺绣作品当做绘画来看待。其四,强烈的色彩刺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画中蓝蓝的天、红红的花及黄澄澄的果实,这些色彩鲜明的事物使他们的内心充满喜悦。如果教师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学生的面前,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从而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低年级的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生活周边的美好事物。如,《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虽然某些表达不符合常理,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此外,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学生喜爱。中年级的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一些优秀美术作品,以培养学生热爱美术艺术的情感。如,《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欣赏一些贴近生活、能使其理解和接受的中国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

1.专题欣赏。专题欣赏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和组织形式之一,它是指在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如,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一课中,教材提供了十幅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图片。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区别。最后,形象生动地讲述中国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在专题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也可在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小学美术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美术 探索现状 策划方案

当今的孩子接触的信息比较多,比较全面,对美术老师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只会画画这么简单,如何为他们构建一个符合21世纪的生存要求的学习环境,是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而这些也是我们国家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前沿课题。现代的美术教学已不单是教给学生画的技巧,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进行课堂的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的提高,成为了教学的有力助手,同时学生的课堂教学也丰富多彩。

一、教学状况不容乐观

现在的小学,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大部分开设有美术课,然而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不容乐观,很多老师是徒有摆设,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老师在教小孩子时,都是按照课本按部就班,领着小朋友玩了一节课,思想意识上觉得学了美术没有什么用,省初中时不考美术让很多老师不重视这门课。

城市中的小学情况乐观点,很多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报有美术班,在学校可以学,放假后也可以学。可是有些孩子学习的兴趣却不高,对于美术这门课有一种压力,失去了最初学习美术时的乐趣。这种压力来自于家庭,孩子学习美术如果是因为兴趣的话会学的很快,而孩子在受到父母强制学习美术后,来到学校之后开始有种厌学的倾向。这时就需要老师来给学生疏导心理,让学生提起美术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兴趣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喜欢了才会主动去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万古不变的至理名言,不管学习什么科目,都是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就给孩子灌输课本上的理念,他们可能不理解,而且还会觉得枯燥,那么这时就要转化一下方式去让他们解读。

比如在《小鸟找家》这一课,老师可以先打开录音机播放小鸟的叫声,可以告诉学生小鸟受伤了,问学生想知道为什么小鸟受伤吗?单纯的孩子们会回答“想”,老师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学生在快乐的同时可以吧话题引到书本。再往下讲课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学生会很乐意听。

三、教学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能让授课效果提高,还会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个性发展的主体。再说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多让学生资助发言,美术这门课没有什么限定,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自己联想动手画出来,然后请每个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美术和别的科目不同,它是一门艺术,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性也是教学目的之一。同时,也可以带着学生去参加一些博物馆,作品展览之类的活动。

四、作品欣赏,开阔视野

美术教材的作品很多,老师可以选一些作品让学生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观。比如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都是中外著名画家,可以让每个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家,和喜欢的作品。让每位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们的阅历少,只能通过别人的人生来反思自己的人生,通过他人的作品来激发个人创作欲望。学生的眼界开阔了之后才能把自己所想所思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同时要强调自己创作不能一味模仿,失去自我的价值。

五、对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老师在上美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做课间,放一些动画,或者是特殊意义的画,来启迪学生们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多媒体教学已经是主流它可以让学生更方便更全面的理解是个社会,理解美术作品。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有直观性,表现力丰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力。

不过美术课同时也是一门技术性相对较高的科目,基本功还是需要动手去画的,老师也不例外。所以传统教学要和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美术还是需要老师们动手“画起来”,学生们也要定期动手画画才能提高的更快,不能一直以来科技发达的做媒体,互联网也不一定能够解决所有的事情。

总之,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最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老师对学生的鼓励也尤为重要,创造开放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美术老师要顺应时代的变迁,让学生既能个性发展,又能有自我价值认知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测量仪表

下一篇元宵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