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1

1. 读读背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也最实用的手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古诗,是靠教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具体操作时,要注意明确读的要求;包括:(1)读有目的,读书不能盲目,每次读都应该有目的。初读,要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试读,用笔画出句中的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把诗读正确、读流利;细读,让学生边读边想。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读懂古诗;品读,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来,在读中感受诗的语言美和韵律美。通过这样有层次的读,有目的的读,学生才会读有收获。(2)读有指导,有无教师的指导,是一般阅读教学与阅读活动的根本区别,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怎样读书,心中茫然,很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多在细节上、关键处给予适当的点拨。(3)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个别,丢掉大多数,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读的时间和机会,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丰富读的形式。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趣点易转移。如果采用单一的读书形式,他们就容易疲劳。因此,读的形式必须多样,如初读时的听读、自读、跟读、范读、轮读;理解中的个别读,轻声读、齐读、查读、练读;巩固提高中的接龙读、配音读、表演读、比赛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自然使学生保持着盎然的读书兴趣。许多学生都已熟读成诵了,当堂背诵当然不成问题。不过,对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能置之不理,应采用语言提示,借助插图等方法加以帮助,促其尽快地记牢,背好。

2. 认认写写 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有些教师教起古诗来往往忘了这一点。只重视读背指导,忽略写字训练,其理由是学生都会背了,还怕不会写,这种想法偏颇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感知的特点是笼统,不精确的,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他们的空间知觉的精确性和分化性的发展水平也较低。故而对辨别字形的细微差别和空间配置感到困难。所以,尽管他们在初读,细读,品读中,早已多次感知了字的音、形、义。但对生字的认识,还是一种轮廓的印象。只有对字形作分析,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因此,古诗教学必须重视识字和写字教学,着重强化字形的认识,分析和书写。

2.1 巧记字形。(1)采用口诀、简画、动作等直观性强的形象记忆法。如《静夜思》中的“月”字,可画个月牙儿帮助记忆。(2)游戏法,如动手制作基本笔画的卡片,然后用这些基本笔画拼成《一去二三里》中的“五、六、七、八、九、十”等字。(3)熟字带生字。学《悯农》中的“土”字,可用“二”上加“一”竖或“十”下面添一横。

2.2 指导书写,一般步骤为:(1)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具置和运笔方法。对一些关键笔画和易错之处做特别强调和提醒。(2)学生描写,让学生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仿照范字先描一个,再临写两个。(3)独立书写,即脱离田字格独立写字,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一要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写字能力低的学生单独指导,手把手地教;二要注意写字姿势,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三要重视反馈评价,可通过学生上台板演,出示例字等方法。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纠正错误,从中悟到写字的一些基本规律。

如何保证“读读背背,认认写写”目标的达成呢?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2

有梦想的孩子是快乐的。

记得小时侯,我从幼儿园放学回家,有时会对着镜子手舞足蹈地学做着老师上课的动作,喊“上课”“起立”,有时会把布娃娃摆成一排当学生对他们“指手画脚”“发号司令”,有时又会抱起小布熊亲切地教它唱歌、念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滑稽的模样常常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说:“你这个小丫头,自己口齿还不清呢,就当别人老师了!”我委屈得翘起嘴来,说:“我要当老师!我就是老师……”大人再三好言相劝,我才又眉开眼笑,有滋有味地继续编织着自己的老师梦,快乐的梦。

有梦想的孩子是幸福的。

渐渐地长大了,我进入了小学,升上了四年级,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跳舞、唱歌、阅读都是我的爱好,但“当老师”的梦想不仅没变,反而更加执迷。上课时,我常常被老师讲课时的激情所感染,真切感受着课文主人公的命运转折,时而笑,时而悲,时而喜,时而怒。一次上课时,老师介绍莫言——中国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时,我的心中陡然激动和自豪不已。莫言先生让中国在世界文坛上挺直了脊梁,这一荣誉让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烁烁发辉。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老师的传道授业呀,顿时我的老师梦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和目标——我要当老师。白天黑夜,我常常会为此幸福地笑出声来。我实现着自己的老师梦,幸福的梦。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3

有人认为背诵主要是回忆过程,这是片面的。按照传统记忆理论,记忆是由识记、保持、回忆组成的,就是说回忆仅仅是记忆的一部分,而且是识记、保持的结果。简单地说,背诵就是“背”出看过或读过的文字材料,因此提高背诵能力,首先要通过一些必要的措施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材料记准、记牢。对背诵来说,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很多,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 要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任何信息的输入都要避免干扰,这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在客观上,要求读书环境安静整洁,在主观上要求注意力集中,这是很重要的,只有主观上的努力,才能把客观干扰降到最低程度。当然,良好的注意力不只是表现为集中性,有时注意力的转移性也很重要。读老舍的《趵突泉》,如果在读小泉的形态时,还放不下大泉的美,那就很难完成背诵任务。我们强调注意力集中,是指要专心致志地读书,绝不能一边玩手机一边读书,我们重视注意的转移,是在完成总目标的前提下,把注意力及时转移到新材料上。

2. 多读几遍。输入的信息应有足够的强度,才有利于记忆。对训练背诵而言,应使文字的材料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但有些材料的趣味性不是很直接、明显,这就需要多读几遍增加输入信息的强度。一般说来,比较简单的韵文如“五绝”,学生读四五遍就可形成短时记忆,复杂一点的韵文不超过十遍也能背诵,但散文的难度就大一些了。就需要多读几遍了。不过有几个问题需注意:一是多读要适度,不是越多越好,单调的重复会产生抑制作用,只入眼不入心;二是多读要在时间上分段,今天读四遍明天读四遍,后天读三遍,要比一天内读十遍效果好;三是要尽量理解记忆材料的内容。无论读几遍,弄清记忆材料的内容、逻辑关系记忆效率就会提高。

3. 分部分背。记忆有个规律,先记的材料对后面的记忆材料有影响,这叫“前摄”,后面的记忆对前面的记忆也有影响,这叫“后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背一首四句古诗,往往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背得比较牢,中间两句相对地说要差一些,这是因为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对中间两句产生前、后摄作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将四句分成两部分,即两句的一个记忆单元,这样就好记多了。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4

一、《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 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北)

(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

(3) “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

二、《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采莲人)

(4) “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三、《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红 掌 拨 清 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

色彩:白毛、绿水、红掌

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

(1) “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

(2) “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

(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解落____秋叶,能开_____月花。过江_____尺浪,入竹_____竿斜。

五、《山村》 宋 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

1、作者简介: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谥康节,后世称邵康节,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

2、与邵雍相关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出自邵雍

(2)邵雍一声淡泊名利,以教书为生。当时的司马光,程颢,程颐等都非常敬重他。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子。取名为“安乐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5

学期伊始,校长找笔者谈话,要笔者带一名师范学院的实习生,这着实让笔者受宠若惊。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但与那些“千锤百炼”的教学能手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精心的备课、激情洋溢的授课,自主、灵动的课堂……实习生听完课后,兴奋地跑到讲台前,涨红了脸说:“黄老师,你的课上得太好了,太有激情了!你是怎样让你的学生喜欢上你的语文课的?”听到这话,笔者不禁嫣然一笑。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语文课,这是所有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事吧!一直以来,笔者不停地探索这个问题,追逐着这个梦想。回顾十余年的教学路程,总结为八个字:成功在课堂,功夫在课外。

一、 认真研究文本,精心备课

张若田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上好语文课,功夫就在一个“读”字上。教师深入研读文本,要静下心来读文,沉下心来思考,从文章主题、结构、语言几方面理解透彻,这样才算深入研读了文本。

以《老师领进门》一课为例,初读这篇课文,就对这篇课文的篇排感到不解:为什么要大篇幅的介绍已学过的古诗《一去二三里》所编的故事,后面的“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等句子,三年级的学生能理解吗?带着这样的思考,结合教参又读了第二遍,第三遍……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读让笔者有了新的领悟。一首普通的古诗经过田老师这样巧妙的编排,不仅把区区二十字的小诗编成了精彩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更通过那如诗如画的语言让学生领悟到: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对文学产生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落实到课堂中,笔者让学生细细品味这段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美,领悟田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果不其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及时认真地撰写课后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一般来讲,教师比较重视教学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教学,往往忽略了“课后反思”这一环节。课后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诊断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教师及时根据教与学的情况,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全面地分析、总结、判别优劣,随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查漏补缺,改进教学。

几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写课后反思,坚持“在思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每一节课下来,都会静心沉思,摸索教学的规律;教法上的创新;知识点上的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心得,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下次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不妨模仿名师,提高教学水平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6

关键词: 古诗学习 国学 “突出”策略

“国学”是中华之学,是囊括中华传统六艺五术、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国学经典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之集萃。古诗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平仄韵律相通,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再加上独特的意境,很受大家的喜欢,更有孩子没上幼儿园已会读上一两首古诗。笔者针对如何促使幼儿更好地学习古诗,提出以下幼儿学习古诗的策略。

一、选题选材突出一个“巧”字

维果茨基特别指出,幼儿园教学大纲一定要包括两个很难结合又必须结合的属性:1.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文化要求,以逐步引导儿童社会化;2.必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认知方式,能为他们所接受。首先要逐步引导儿童社会化,其次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方式。

1.看内容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1就提出:“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古诗《一去二三里》易于理解,汉字一到九全都在古诗中展现出来,从内容方面来看,的确是易于孩子学习和值得老师选择的题材。

2.看经验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因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亲身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才是获得的真知。如古诗《风》,风我们都知道、都了解,孩子对于风的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多,因此选择这一类古诗,孩子因为有很多经验,所以在课堂中肯定是比较活跃的,有话可说,有经验可谈,这一类题材值得选择。

3.看方式

古诗具有能意会、可言传的特点,在想象方面也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如古诗《望庐山瀑布中》,孩子们虽然没有亲身体验过瀑布,但可以通过诗句加以理解,教师通过移情的学习方式,在出境入境中使孩子们感受到庐山瀑布的雄壮和美,这一类古诗题材也是首选。

二、活动导入突出一个“趣”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诗导入有很多方式。

1.根据诗的内容

每首古诗诉说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显景致,有的显意境,有的显情怀。显景致的就要从景出发,显意境的就要从感受出发,让古诗的导入围绕主轴转。

2.不同的呈现方式

每个不同导入活动的呈现方式都有它的特定意义,不是空穴来风。如在《风》中,笔者就采用出示扇子,然后给坐成弧形的小朋友扇风的方式,从而了解风的特性。在古诗《忘庐山瀑布》中,让孩子观看一段关于瀑布的视频,让孩子通过多媒体视听直观地了解瀑布。

三、教学过程突出一个“意”字

古诗诗句简单,但是每句诗句都包涵很多内容,理解古诗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的重中之重。

1.全面理解内容

(1)多通道参与

全面理解就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诗句的内容,多通道的参与更为显性。如学习理解诗句内容时,孩子们可以用动作帮助理解,对于“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教师教给孩子一千尺的概念后,感慨三千尺真是非常高,然后让孩子们用动作表演三千尺。这样孩子在读的时候会将三千尺读得重一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提倡“生态自然”学习体系的今天,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古诗内容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分组等方式,让孩子自主探寻古诗诗句内容。

2.上下连接贯穿。

学习诗句和理解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在学习理解诗句的时候就诗句如何读进行练习。如古诗《风》中的“解落三秋叶”,教师提问:“你在哪里看到了风?”幼儿答:“树叶飘落下来看到了风。”教师说:“哦,原来你看到风把树叶吹落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点击图片,连接视频“风吹落秋叶”)教师说:“李峤看到了和你们一样的景色,就感慨道:‘解落三秋叶’。我们一起说‘解落三秋叶’。风吹落了叶子,叶子是怎样飘落下来的?我来当风,你们变成叶子,我们一起解落三秋叶。”(幼儿做动作并学说诗句。)

3.要有整体性

古诗学习涉及方方面面,但不能失去整体性。如教师提到诗人李峤时出示了一张李峤的图片,然后说:“在古代有一位诗人叫李峤,他看到风觉得很神奇,瞧!(切换到四幅画面)这就是他看到的风,他在哪里看到风的?”在接下来的学说诗句当中,教师同样以李峤的姿态、透过李峤的眼睛说:“李峤看到这样的景象是这样说的‘解落三秋叶’。”这样诗歌就更有整体性了。

四、诵读方法突出一个“新”字

不仅理解诗歌内容很重要,朗诵也很重要,朗诵的过程就是记忆理解的过程。传统朗诵方法让活动乏味,那怎样才能让朗诵更新颖有趣呢?这里主要突出一个“新”字。

1.对于平仄的理解

平仄是古诗韵味的精华,调长调短、平仄突出的古诗在读的时候给人以美感,是听觉上的享受。那么韵律节奏的学习就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古诗《风》中,当孩子们能基本流畅地读出古诗时,让孩子观察古诗的诗句,颜色是不一样的,有的字节后面留了一些空白,为的就是孩子能根据空白和字节颜色加以了解,在读的时候哪里需要音长一点,哪里需要停顿,哪里需要重音。这样的诵读方式比传统单一的诵读方式更有韵味,更能感受和体会诗歌意境。

2.古诗新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