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定风波黄庭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定风波黄庭坚范文1
关键词:黄庭坚 诗人 陈师道 中国诗史 苏轼 艺术个性 北宋 文学家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①晁补之则又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也".②山谷之词,虽历代都有评说,但较诸宋代其他名家,未免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叹.然而黄庭坚的词颇值得我们注意.黄庭坚历来主张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倡导"自成一家始逼真",③在词的创作上,他同样是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的词作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一,迥然相异的前后期词风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今传《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完整的存词180余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山谷词既有"亵诨不可名状"的俚词句,亦有"妙脱蹊径,迥出慧心"的佳篇雅制.词风之异反映出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实践.造成这种雅俗并存,美恶共卷情况的原因是"当时以其名重,片纸只字,皆一概收,美恶杂陈,故至于是",所以"宜分别观之矣".④
在宋代词人中,前后期词风迥异则莫如黄山谷.前期词如《归田乐引》:"对景还消瘦.被个人,把个人调戏,我也心儿有.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 看承幸厮勾,又是尊前眉峰皱.是人惊怪,冤我忒扌闰就.拚了又舍了,定是这回休了,及至相逢又依旧."《少年心 添字》:"心里人人,暂不见,霎时难过.天生你要憔悴我.把心头从前鬼,着手摩挲.抖擞了,百病销磨.见说那厮脾鳖热.大不成我便与拆破.待来时,鬲上与厮口歆则个,温存着,且教推磨."可谓俚俗亵诨之至.故清人朱彝尊编《词综》对山谷词去取特严.而后期词如《醉蓬莱》:"对朝云云爱云逮,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里烟水.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衤因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则又清雅超拔如是,与传统小词的软婉轻媚自有轻重,刚柔之别,而更接近于苏轼豪放词的作用.致王灼评山谷词"学东坡,韵制得七,八"⑤黄庭坚的词风之所以如此相异,首先是因为这两类词的创作,相距时间较长.山谷的歌词创作旺盛期,集中在青少年与晚年,因为时间跨度大,其间生活屡遭变故,致使山谷词风迥然相异,而后人以其名重,无论雅俗,兼收并蓄,故今人读山谷词,风格有极不协调的感觉.
山谷词中那些风流狎昵的作品,大都作于青少年时期.山谷年轻时有过宴游嬉戏,醇酒美人的快活经历.其性格气质,大概亦属于"疏隽少检"一类.他有一首《惜余欢茶词》正是他早年风流生活的写照:
四时美景,正年少赏心,频启东阁.芳酒载盈车,喜朋侣簪合.杯觞交飞劝酬献,正酣饮,醉主人陈榻.坐来争奈,玉山未颓,兴与巫峡. 歌阑旋热绛蜡.况漏转铜壶,烟断香鸭.犹整醉中花,借纤手重插.相将扶上,金鞍马要 ,碾春焙,愿少处欢洽.未须归去,重寻艳歌,更留时霎.
从这些铺陈中,正可看到作者少时尽欢极乐的生活情形.正由于作者早年的这种生活经历,黄山谷就必然地把本来就被当时人视作"艳科""末技"的词,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狎妓宿的谈助,将其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纨绔之气,大胆地寄寓于词.
山谷自宋英宗治平四年(1076)二十三岁时及第后,即调汝州叶县尉,后经学官考试,任国子监教授,三十六岁时知吉州太和县.元礻右时期(1086—1093)在京师秘书省充任史官修《神宗实录》,在此十七年中,山谷作词甚少.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山谷五十岁,哲宗亲政,斥逐元礻右旧党,黄庭坚被控所修《神宗实录》中有不满新法的言论,遂以修史失诬之罪被贬官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据龙榆生先生《豫章黄先生词》编年,山谷共有六十首左右的词可确定作于谪黔之后.约占整个黄词的三分之一.其中如《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念奴娇 断虹霁雨》,《千秋岁苑边花外》等名篇均作于此时.由此可见,山谷歌词创作的旺盛期集中在青少年(及第之前)与被谪黔之后.因为时间跨度大,造成岁月相隔,老少异趣,固是一个原因,但促成山谷词风变迁迥异的根本原因乃是他屡遭贬谪,每况愈下的生活境遇.他在黔州的生活甚为艰苦,他这样形容:"万里黔中不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定风波》)山谷晚年更被贬至宜州(今属广西),境遇更为不堪,作者常常发出深深的叹息:"老来亦失少年欢"(《鹧鸪天》),"心情那似当年日"(《醉落魄》).他失去了产生俚词艳句的生活基础,要寻找新的思想精神的寄托,于是词也就必然地告别醇酒美人,宴游嬉戏,成为作者抒情状物,发泄胸中不平的文学样式.所谓穷而后工,正可从山谷词见之.山谷前后词风之变异,首先取决生活,然亦有其它种种因缘,特别是他的学佛好禅尤对他的词风转变有影响.黄庭坚中年以后所服膺的禅宗,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探求随缘适性,自我觉悟,实现一种蝉蜕污秽,越尘拔俗的自然人格.加之原来佛学清心寡欲,禅定持戒的说教,必使山谷感到今是昨非,这样,他不仅失去了产生艳歌小词的生活基础,亦失去了创作之声的思想基础,他的词风也就必然发生变化.
二,疏宕而沉郁的表情方式
婉约诸家作词,大都以含蓄宛转,细密典丽见长.山谷词则不然,他不循此径,别开一路,以疏宕明快见称.山谷不是以细针密线缝制那些雅丽精美的词章,而是以疏宕超逸之笔,表现胸中积郁的情感.所谓疏宕明快,大致是真率自然,不假雕饰.不以细密为结构原则,往往较为自由疏松.婉约派表情达意的方式,往往是以景物烘染开端,首先描写环境,然后一层层地展示人物动态,心理,而心理活动又多是渗透于景物之中,隐含不露.大小晏,秦观等词人,都用这种章法作词.山谷不去步趋婉约派章法,而是"我笔写我心",把自己的感受,心情为结构线索.如《鹧鸪天》一词:
万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坟上土新干.场酒肆狂居士,李下何防也正冠.金作鼎,玉为餐,老来亦失少年欢.茶萸菊蕊年年事,十日还将九日看.
定风波黄庭坚范文2
他博学多才,诗文书画样样拿手:其文畅达恣肆,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为“唐宋家”之一;其诗清新绮丽,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他还喜爱美食,除却文人身份,更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家,著名的“东坡肉”便是出自他名。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又懂生活的人,偏偏一生仕途坎坷、颠沛流离,他就是传奇一样的东坡先生――苏轼。
神仙中人
宋仁宗景v三年,也就是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在眉州眉山。他的家庭可不一般,苏轼连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个个都是大文学家,在历史上被人赞誉为“三苏”。如此殊荣,估计翻遍整个文学史也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如果当时有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家子肯定会申报成功。
这么好的基因,还要追溯到初唐时期。眉山苏家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味道九岁能诗文,也是个天才,曾辅佐过武则天,是盛唐时期颇有名气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光有好的基因也不够,想有所成就还需靠勤奋。像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是《三字经》里那句“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他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的确够晚的,但由于勤奋刻苦,因此也大器晚成。苏洵给苏轼取的“轼”字,则是“车前扶手”的意思,便是告诫苏轼要谦虚低调,要像车前扶手一般,虽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
苏轼确如父亲所言,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始终不改淡定本色。品茗,美食,山林雅游,有此足矣。难怪好友黄庭坚称他为“真神仙中人”。
三起三落
有才华的人成名之路也未必一帆风顺,往往都要历经一番磨难,正所谓“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纵观苏轼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也唯有他,在命运的大潮中“三起三落”,虽身不由己,风沙满面,却依旧心怀开阔,“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一起,便是苏轼成名之时。l057年,正值22岁大好年华的苏轼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的。那一年共录取进士388人,前五名就被苏家的孩子占去了两个:苏轼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
苏轼的这篇 “高考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当时名震京师,后来被收入《古文观止》。在这之后,他从陕西风翔府判官到任职史馆,从杭州的通判再到密州、徐州、湖州太守,一步一个脚印,屡次被提拔重用。
一落是指1079年的“乌台诗案”。乌台实际上就是御史台,因其上种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而“诗案”则是一次类似“文字狱”的嫁祸,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便被人在他的诗词中,鸡蛋里面挑骨头,栽赃陷害,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好在当时的皇帝念在苏轼的才华,不忍将他处死,网开一面将其贬至黄州。正是在黄州,怀才不遇的他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而 “东坡居士”的别号也是他在这里种田补贴家用时起的。
苏轼第二次东山再起,正值宋神宗驾崩,哲宗继位,尽废王安石新法,苏轼因此平步青云,从戴罪之身的八品升到正三品,一下晋升了12个官阶。然而不久后,苏轼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知难而退,主动请辞外放,出任杭州太守l年零7个月,是为二落。
后来,苏轼曾因机缘巧合再回朝廷,位列重臣,可不久又遭到政敌的围攻,一贬再贬,从定州太守再贬到惠州,从惠州又贬到儋州。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天涯海角之地。有人说这不是美差吗?殊不知宋代的海南岛是最落后偏僻的蛮荒之地,贬谪至此,已是绝境,无处可再贬谪了。
一般人遭此变故,也许早就一蹶不振,但从苏轼留下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依然过着他的诗意人生,诗酒相伴,豁达如初。
诗意人生
苏轼一生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传诵甚广;他的书风沉着大气,最受赞誉的便是《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颇深,后世誉为《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在绘画上,苏轼偏爱画墨竹、枯木、怪石,他主张画外有情,画之所寄,重视神似,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为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存世画迹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等。
要想拥有一个诗意人生,光有诗词书画是不够的,身为美食家的苏轼还精于烹饪,在宋记里留下了很多他记录下来的“私房菜”,最闻名于世的便是“东坡肉”。
这“东坡肉”是源于苏轼任职杭州时。当时西湖泛滥,他一心为百姓着想,修筑堤坝,造福百姓,百姓为感谢他,便将此堤叫做“苏堤”,而杭州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便是由此得来。光命名还不够,杭州百姓抬猪担酒以表谢意,苏轼便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再分送大家,由此便成为“东坡肉”。
定风波黄庭坚范文3
关键词:苏轼 旷达 “和”文化 人格修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3-93-96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其人正直敢言、勤政爱民、旷达开朗。古人有云:“东坡高风峻节,穷达不移。”[1]106“东坡先生……劲节高致,视世间悲愉得丧一无足以动乎其心。”[1]132“坡公……胸怀超旷似陶”[1]153。对于其诗词的旷达,古人亦云:“无穷苦艰难之状”[1]74,“超然迈伦”[1]75,“皆有旷适之意”[1]112,“词极超旷,而意必平和”[1]515。在他的诗歌中也多次把自己的形象定位为“达人”,如《薄薄酒二首并序》中说:“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次丹元姚先生韵》中说:“达人反四海,曲士首一疆”。从上观之,苏轼的旷达毋庸置疑,且其旷达的独有特色也值得我们分析与借鉴。
一、苏轼“旷达”的独有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旷达之气的文人并不少,如庄子、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欧阳修、黄庭坚等。但庄子之旷达核心在于无为;陶渊明之旷达重在隐逸;李白是旷而浪游;欧阳修是旷达潇洒;黄庭坚则是旷达以。苏轼的旷达却大异其趣,他是旷达而不离人世,旷达而有所作为,旷达而充满智慧。
1、旷不离世
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终年66岁。从21岁进士及第入仕到66岁病逝于常州,为官40多载,辗转大半个中国。虽曾有一年内累官至翰林学士兼侍读的经历,但也曾有坐系御使台狱一百三十天的体验,总体来说,失意时多而得意时少。但即使受人诬陷身系牢狱,苏轼也没被苦难击倒,出狱后仍是从容不迫地存活于世界之上,潇洒于宦海之中。看他贬官黄州途中所写的诗句“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2]994,监狱中惶惶不安,生死未卜的心情,显然已被黄州城好山好水以及美食所驱散。到黄州后,他不仅没有否弃现实,否弃人生,还逐渐爱上了黄州,爱上了他亲自躬耕的东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锵然曳杖声”[2]1134,即便东坡之路“荦确”,即使人生之路不平,也不生厌,因为爱听这竹杖与荦确之石相撞的锵然之声,爱在苦难中使人生升华。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惠州,他也不自伤身世,反而触处生春,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2]2066到儋州后“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3]1628,他的态度仍是旷达处世。遇赦北归,回顾在荒僻的海岛上磨难的经历,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2]2218其坚韧达观与对人生的热爱,着实令人敬佩。
2、旷而有为
苏轼年少时,“奋厉有当世志”[2]2614。儿时读石介《庆历圣德诗》,景仰范仲淹、欧阳修之为人。后来读《范滂传》,决心为国舍身取义。进士及第后,更是写下了大量的策论阐述政治主张。担任凤翔签判,一到任便针对百姓生活困苦的现状提出“裕民”的主张。面对干旱,他总是虔诚地履行求雨的职责,著名的《喜雨亭记》就是嘉祐七年一场及时雨之后写成的。在杭州担任通判时,他“几乎席不暇暖,奔走于四方八县,时而防涝,时而抗旱,时而捕蝗,时而赈济灾民”[4]75。知密州期间,他恪尽职守。在发生严重的蝗灾时,一面要求朝廷免税,一面虔诚地斋戒吃素,为民祈福。徐州任上,恰遇黄河大堤决口,面对紧迫的险情,苏轼率领民众筑堤守城,“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2]2598。以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虽不在其位,仍保持着儒家济世的精神“疾苦者畀之药,殒毙者纳之竁”[2]2628,使民众生者疾病得以驱除,死者灵魂得以依归。海南儋州,属穷山恶水。苏轼垂老投荒,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他还是保持着对老百姓的关心和同情。写下《书柳子厚牛赋后》,规劝当地父老改变杀牛医病的不良习俗;也写下《和劝农》等诗篇,为遭受欺辱的黎族百姓鸣不平。在困境中,他不仅能够在心灵上做到自我解脱,超然于世,而且还能够在行为上做到“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3]355。
3、旷而智慧
苏轼的一生是积极入世、有为的一生,同时又是充满坎坷的一生。面对人生的苦难,能以入世兼有为的方式超脱者少,苏轼却做到了。其所凭借的乃是在顺境下善于处顺,面对人生逆境时又善于处逆的生存智慧。你看他的这些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2]90,“功名一破甑,弃置何用顾”[2]460,“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2]660,“吾生如寄也,何者为祸福”[2]1462,“老矣复何言,荣辱今两空”[2]2110,“世事一场大梦”[5]798等,说的都是功名无用,是非、祸福、荣辱皆空,世事、人生亦如梦似幻,充满了“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6]161。当然,苏轼没有就此止步,他积极思考如何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世事的纷扰?所以,他在《和拟古九首》中说:“昔者未尝达,今者亦安穷”;在《观棋》中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说:“不应有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临江仙》中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定风波》中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便是苏轼的解脱之道:他只是人生之路上的一个行人,亲朋好友之间的悲欢离合他无恨,胜时、达时他欣然安处,败时、穷时他乐于接受。故而,苏轼虽旷达,但不离世,不仅不离世,还在人生顺境时积极向上;在人生逆境时,不气馁丧志,脚踏实地,孜孜而无不为。
定风波黄庭坚范文4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2.《史记·秦始皇本纪》: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3.汉·乐府民歌《古诗穆穆清风至》: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
4.《古诗兰若生春阳》: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5.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晋·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7.晋·乐府古辞《盂珠》: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8.南朝宋·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9.《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10.南北朝·陆凯《赠范晔》: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1.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12.唐·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13.《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14.唐·刘昚虚《阙题》: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15.《积雪为小山》: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16.《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17.唐·李华《春行即兴》: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8.唐·戴叔伦《苏溪亭》: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19.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20.唐·张籍《春别曲》: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21.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22.唐·王涯《春游曲》: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23.唐·李商隐《无题四首》: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24.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25.唐·丘为《题农父庐舍》: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26.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27.唐·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28.唐·东方虬《春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
29.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马踏春泥半是花”“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
30.唐·刘方平《代春怨》: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31.《夜月》: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2.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33.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34.唐·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35.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闕成口号先赠交亲》 :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36.唐·杨凌《句》 :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37.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38.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39.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40.唐·李白
《早春寄王汉阳》: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41.《宫中行乐词八首》: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42.《落日忆山中》: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43.《送祁昂滴巴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44.《古风》: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45.《金门答苏秀才》: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46.唐·杜甫《春运》: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
47.《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8.《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9.《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50.《曲江对雨》: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51.《远怀舍弟颖观等》: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52.《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53.《清明二首》: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54.《绝句漫兴九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55.唐·杜牧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6.《怅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57.唐·王涯《春游曲》: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58.唐·韩愈
59.《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60.《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6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62.《初春小雨》:
初春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3.《感春五首》: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64.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5.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66.唐·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67.唐·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68.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9.《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0.宋·李清照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71.《声声慢》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72.《懈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73.宋·辛弃疾
《感皇恩·为范倅寿》: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74.《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75.《感皇恩·为范倅寿》: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76.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77.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
来。78.宋·陆游《马上作》: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79.宋·王安石《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80.《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1.宋·宋祁《玉楼春》: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82.宋·苏轼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馆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83.《定风波》: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84.《一丛花》: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8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6.《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87.宋·张来《春日》: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88.宋·梅尧臣
《东溪》:
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89.《苏幕遮》: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90.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91.宋·晏殊《浣溪沙》:
恼人天气又春阴
92.宋·秦观《好事近》 :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93.宋·贺铸《小重山》 :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94.宋·周邦彦《蝶恋花》 :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95.宋·葛胜仲《临江仙》: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96.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97.宋·陈与义《虞美人》: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98.宋·陈亮《南歌子》: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99.宋·姜夔
《扬州慢》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00.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风润泽万物。
10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0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10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0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0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0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0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0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1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1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__.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1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116.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117.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118.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
119.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歌辞·长歌行》)
12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2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22.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2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24.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2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还。
127.宋·石孝友《好事近》: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
128.金·王庭筠《谒金门》: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129.元·白朴《天净沙·春》: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130.元·胡祇遹《阳春曲·春景》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131.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132.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春到人间万物鲜
133.清·卢道悦《迎春》: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134.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135.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6.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学少年时。
137.僧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38.武元衡《春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139.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140.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41.杨巨源《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42.张 栻《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143.王 驾《春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44.杨万里《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145.王 令《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
146.宋·辛弃疾《浣溪沙》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147.宋·陈亮《南歌子》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148.宋·姜夔《淡黄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