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统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统计

教育统计范文1

1变封闭式统计为开放式统计是统计改革的出发点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统计与其他统计一样,遵循的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统计服务的对象也应转变,要转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上来。实行开放式统计,就是要让统计工作为各级党政领导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把封闭式统计转向开放式统计,这就是教育统计改革的出发点。首先要对原有的教育统计观念加以更新,要树立起“大教育”的观念。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的第三产业,教育不仅仅是全日制学校教育,还包括半脱产、不脱产业余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岗位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教育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主管的事,还应动员包括党、政、社团乃至个人在内的广泛的社会力量办学。所以,现行教育统计的范围要扩大,内容要增强,指标设置要合理,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否则难以反映教育发展的全貌。应该指出,教育统计就是一个试图使各种涉及教育事业的事实或数据有序化的数学范畴,它为了解、研究、评估、监督教育事业服务。因此要把“死数字”变为“活信息”,也就是对各种教育统计资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数据资料,力求把统计数字转化为政策信息,把参考式、参谋式统计变为管理式与决策式统计,以推动教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社会化。同时,要定期公布教育统计信息资料,实现教育信息和教育统计资料的社会化。

2改革现行教育统计指标体系是教育统计的关键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活动,是开发人力资源的生产性产业。一句话,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它是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教育也会出产品、出效益。当然它的产品不是像第一、第二产业那样的物质产品,而是宝贵的人才和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科研成果。教育作为第三产业,它为社会创造的这种财富远不能用简单的数量和经济价值来计算。这就决定了教育统计指标的非单纯性。统计是了解社会的工具,教育统计就是了解教育的工具,是了解教育现状、把握教育未来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的主要依据。而现行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中的学校数、学生数和教职员工数等主要指标主要是反映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内部结构等,不但缺乏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指标,更缺乏办学效益方面的指标,当然也就不能反映出教育事业的全貌,不能成为社会了解教育的工具,因此,也影响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新认识和评估。所以,改革现行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势在必行,它成了教育统计改革的关键。

3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教育统计改革的基础

要搞好统计工作,就应该抓基础建设,同时要有足够数量的教育统计人员,除了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配备专职教育统计人员外,各高等院校在校办公室要设专职综合统计人员,负责全院校的统计工作,各中小学起码应配备以统计工作为主的专、兼职统计人员。各级统计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要轻易调动和调换,使统计资料具有连贯性,以便于对比分析,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生产力高速发展,就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样,要使统计工作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也必须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养,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这是教育统计改革的基础。良好的政治素质是教育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保质保量完成统计工作的根本措施,以便更有效地提供优质服务。

4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是教育统计改革的重要环节

教育统计范文2

1教育统计中的一些不足

首先,教育统计指标更新滞后.尽管教育部每年都对相关统计指标系统进行补充和完善,但这些更新的指标多是事后指标,难以及时反映社会变革特别是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的互动关系仁’〕.其次,统计制度不健全.教育统计工作缺乏统一标准.教育统计系统中,好多部门都有自己的业务报表,而且大多数报表运用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方式都有所差异,经常会出现数出各部门、各不相同的情况,这样就给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工作增加了许多的难度,同时又降低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再次,统计信息产品相对单一在教育统计方面,大多数只是一些收集来的数据的堆砌,没有更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凝练,即对宏观情况描述的多,而对微观情况分析的少;零碎的数据图表罗列的多,而缺乏系统的整理,汇总.还有一明显的不足就是:好多教育统计只是对自己或自己的周边进行了调查,而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就很少涉及,因此,这样的统计缺乏广泛性和说服力,同时由于统计信息流通和网络的利用不够成熟,统计数字的效益也未得到真正体现,统计功能有待于强化.另外,教育统计队伍有待加强.与经济行业的统计相比,教育统计与直接经济效益的联系似乎不是很紧密,教育统计似乎不如经济统计那么有吸引力.然而,教育统计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指针,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其潜在的功能不可忽视.所以,教育统计工作的发展应该得到重视,参与统计的队伍自身素质应得到提高和加强.这些不足,使教育统计在付出了相应的努力之后得不到较好的效果,使教育工作的发展受到牵绊.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网络化的浪潮正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教育统计也正顺应潮流开始不断发展,统计的速度、精度及统计方法逐步更新,网络调查、传输给教育统计带来了新的血液.

2互联网促使教育统计网络化

在信息时代,信息当之无愧是重中之重.然而,原始的、粗糙的、杂乱的数字或文字用处是不大的,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分析的结果或是一个有用的结论,这些可以作为他们决策的参考,同时通过这些结论人们可以获得新的认识.数据信息只有经过分析、处理和研究,才能发掘可用的信息,才能转化为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统计所做的正是把这些原始的、纷乱的、繁杂的信息进行提炼、加工、分析,从而揭示出其中的内在规律和由它们获得有用的新信息.统计往往是使用普查、抽查等各种调查方法来搜集数据,然后用一些统计或数学的方法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推断得到所需的统计信息,把一些属于感性层次的东西演变成具有内涵的理性的东西.互联网对统计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提高了统计的速度和精度,推进了统计方法的计算机实现.许多新的调查方法应运而生,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同时,统计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融人到计算机网络中.

2.1网络对教育统计的推进网络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统计,我国的上网人数以10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田5年中国Intemet用户可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教育统计要想跟上时代,就必须把教育统计工作和网络紧密结合起来,在网络上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掌握最新的资讯动向,这样才可以给咨询者较为全面的提示.传统的调查方式已经不合乎现代社会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需求,教育统计调查的信息搜集将受到社会逐步网络化的冲击,引起统计调查方式的重大转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催生了一种效率更高的调查方式,即网上调查[z].典型的网上调查方式[sJ主要包括:电子邮件法、视讯会议法、站点法.从调查间卷的设计、发送到问卷的收回、分析,都基于网络.电子邮件法是指调查者根据所掌握的用户E一阳11地址清单,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框,然后对样本框的每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发放E一Inail调查表,被调查者收到调查表后填写信息.这种方式速度快,花费低.视讯会议法是基于峨飞b的计算机辅助访问,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被调查者通过互联网视讯会议功能虚拟地组织起来,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讨论调查问题的调查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某项专题进行深人细致的研究.站点法是指在访问率较高的站点上设置调查专项,访问者按照个人兴趣和意愿选择是否参与有关调查;或者在某些网页设计好问卷调查的题目,每天互联网上的过客感兴趣的就可以自己在线参与.这种参与是基于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比起拿一些图表,挨个找人让他们画个勾叉号之类显然方便的多,且更加可靠.问卷收回之后,计算机直接汇总、编辑,省却了人工录人环节,也减少了由于录人而产生的遗漏和错误,同时配合统计软件直接进行仿真分析,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同时它的成本也相当低,不必去电视台交涉,也不必到报社谈版面.此外,对于一些敏感性间题的调查,受调查者不必面对任何人,只需轻点鼠标,心理比较轻松,回答的真实率大大增强.显然,网上调查不仅高效、准确、简单、广泛、接触效果好,费用低,调查主体还可以对调查内容方便的进行及时的调整.由此可见,网络使教育统计工作的实时性增强,推动教育统计信息不断细分化、个性化,切实满足社会的需要.

2.2教育统计融入网络教育统计融人网络是时代对教育统计提出的要求.计算机是现代统计生产信息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则是统计信息共享不可缺少的通道.计算机辅助调查、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自动生成报表、网络传输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统计融人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产生的交集.例如,我省高校统计系统正在运用的KeyCOM数据校园基础数据平台就是将教育统计融人网络.它分为电子台帐系统、数据转换系统、服务系统、管理系统,电子台帐系统用于各类信息(学生信息、教职工信息、学校信息)的录人、修改、删除、查询和报表输出;数据转换用于将学校现有Mls系统中的基础数据转换到KeyCOM数字校园基础数据平台中;服务系统用于数据库的建立和初始化;管理系统用于责任人信息及权限管理、责任查询,数据库的导人导出、常年结转,数据上传,服务器资源监控,实时监控等.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教育管理信息从基础数据录人、管理、查询、统计、分析、上报整个过程的计算机化、网络化.

3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统计功能的强化

教育统计是运用知识又生产知识的过程,需要高效的发挥知识的作用、及时的售出知识产品.信息网络化将成为提高统计生产效率、增进统计信息产品质量的最佳途径.从统计投人的原料即原始数据的获得,到利用计算机分析的统计生产过程,再到统计产品的或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网络技术.网络技术不仅拓宽了开发和利用统计信息资源的传输手段,而且增加了教育统计的时代色彩和技术含量,从而也就能提高教育统计信息产品的附加值.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增强教育统计的功能.

3.1信息功能的强化教育统计的信息功能在教育统计整体功能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表现得最活跃、最突出、最广泛和最富有成效的,它体现的是统计对教育事业的认识.本世纪将是教育发展迅猛的时代,统计报表、统计图形、统计数字向人们揭示的就是教育事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要充分发挥信息功能,首先就要在统计质量上下功夫,建好统计电子台帐,实时更新统计记录,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其次要建立畅通的统计信息网络,以便及时向社会和公众最新的信息;最后要提高统计数字的透明度,改变社会和公众对统计数字的不信任,让他们觉得教育统计数字可以信赖,可以成为他们在教育上投资的指南.

3.2咨询功能的强化教育统计咨询功能体现的是对教育的导向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世贸组织的加人,各种现代教育模式如远程教育、留学教育、联合培养的兴起,国外教育机构陆续涌人,越来越多的受教育方式丰富了人们的选择,同时也给决策者增加了压力和干扰,许多的困惑随之而来.教育统计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运用系统思想[’J把教育子系统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进行数量调查和定量分析,为教育管理者和大众进行决策提供更加精确的数量依据.

3.3监督功能的强化如前所述,教育统计信息能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但是,如果由于主客观因素,有些管理者对统计的认识不够确切,就做出决策方案,这就可能出现偏颇.例如,现代高等教育是以高速的信息技术为支持的,尤其中国加人世贸后,它面对的是更加开放和竞争的大环境,国内外各种体制的教育模式并存且发挥着作用,显然高教管理者在决策中将面临更多的矛盾,高校统计人员要增强监督职能,建立安全预警监测指标,为高校发展提供优质服务[5].高教统计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应变压力为动力,把握高校统计的发展方向,自觉提高自身素质,除掌握扎实的统计业务知识外,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等知识,主动肩负起统计监督的责任,密切关注周边大环境的发展和动态,实时地从总体上把握高等教育的运行状态,及时预警,对决策执行中的偏差提出矫正意见,供管理者参谋,在必要时修正决策,保证高教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教育统计范文3

关键词:统计教育;提升效能

中图分类号:C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统计在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政府科学决策、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方面特殊地位愈加凸现,同时,对新形势下每一位统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在当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互联网日益普及,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大数据背景下,提高数据质量,增强统计公信力,是当今社会对统计的基本要求。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基层统计人中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源头数据的质量,因此需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升统计服务效能,培养复合型的统计人才。

一、精心组织,统计教育培训形式多样化

一是以会代训,全员参与。对乡镇和政府部门统计人员进行以会代训,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提高他们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再要求他们定期对所管辖的单位进行摸底,动员无证的或需要继续教育的统计人员参加从业资格和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所有统计人员业务能力。

二是专业培训,确保合格。对联网直报统计人员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年定报培训会进行统计教育培训;还可以结合定期法规执法检查,督促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并参加统计继续教育,以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对基层统计人员坚持采用平时自学与集中学相结合的方法,确保联网直报企业统计人员从业资格持证率达100%。

三是分批培训,提升能力。对基层业务骨干定期分批参加上级统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班,组织基层统计人员到重点院校聆听统计专家、教授最新的统计理念,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建立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结构合理的专业化统计队伍。2014年11月泰州市统计局组织53名基层统计人员参加了国家统计局开办的统计系统负责人及业务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赴中国人民大学聆听了许宪春、杜子芳等教授的精彩讲座,并开展了热烈的现场讨论,参训人员受益匪浅,提升了统计人员综合能力。

四是知识竞赛,激发活力。经常性地开展统计业务技能大赛,鼓励统计人员积极参加,对获奖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统计人员学习统计专业知识比学赶帮的浓烈氛围,提升统计人员业务水平。2014年9月29日泰州市统计局开展了第一届统计业务技能大赛,泰州三市三区共有8支代表队131名选手参加了统计法规、报表审核、统计分析三个项目的竞赛,经大赛领导小组审定,评选出了45名统计业务能手,极大的激发了统计人员学习统计专业知识的热情,受到了良好的统计教育培训效果。

二、加强考核,统计教育培训制度严格化。

一是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分层次建立了一整套考核制度,如把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了对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统计综合评比的重要内容,凡统计教育培训没有完成任务的,取消评先资格,对完成任务好的实行奖励。

二是制定严格的考评办法。企事业单位根据单位的大小、人数多少制定参加统计教育培训计划,对县市区镇制定教育培训考评办法,内容包括统计从业资格、统计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资格等工作完成情况,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实行奖惩制度。

三是制定严格的督查措施。先对县市区和单位分线分块进行调查,摸清统计教育培训对象的规模,其次根据规模分配任务,第三是成立督查小组到基层进行督查落实,争取得到各单位领导支持,为基层培养出更多的统计专业人才。

三、拓宽思路,统计教育培训创新化

一是培训理念创新,完善培训系统。统计教育培训要注重针对性,形成以理论水平、业务技术、操作技能为主的培训知识体系;要采取多种形式,注重实用性,形成以脱产培训、现场培训、远程培训为主的培训形式体系;要采取多种方法,注重高效性,形成以课堂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现场实践操作为主的培训方法体系;要规范培训,注重科学性,形成以约束、考评、激励为主的培训管理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培训。

二是培训管理模式创新。统计教育应以现代培训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培训机构的发展方向和培训需求,明确机构建设目标,创新培训工作思路,努力向先进培训管理模式靠近,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机构的制度建设、人员要求、工作规范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将本机构所承担的培训任务分解为若干培训项目,再分解落实到人,并要求每个人按照培训要求和标准开展工作。要求每次培训都有详细的方案,具体包括目标要求、过程控制、学习考核、效果评估及配套的培训机制。完善培训质量评估和信息反馈制度;对好的授课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形式在网上共享等。

三是培训管理制度创“新”。在培训部门内部建立一套既能与当前培训要求相适应又能逐步与先进培训管理模式接轨的重点突出、内容全面、运转灵活、管理规范、制衡有力的管理制度,使培训部门高效运转并不断强化其整体功能。为此我们需要制定《统计培训工作管理规定》,内容涉及办班规范、培训方案设计、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员管理、班级管理、教室机房设备管理及使用程序等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约机制。

统计是国家决策的基础,培养统计方面的专业人才是我国人才战略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统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统计教育,统计教育已成为培养统计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定期组织开展统计教育培训,从加强统计人员政治理论、职业道德、依法行政、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入手,不断提升基层统计人员工作能力,增强统计干部和广大统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统计队伍,为全面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提供人才支撑,为提升统计服务效能,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发挥应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笑苏.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思考[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11).

教育统计范文4

关键词:统计学;发展趋势;统计教育改革

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形式的发展,统计创新工作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统计创新包括统计实践创新和统计教育创新两个方面。统计教育的创新是统计创新的基础,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下面我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探讨目前统计教育的改革方向。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似,也需要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发展道路。

1.1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的趋势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统计方法基本是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得来的,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同时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另外,从学科体系上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属于统计学,同时也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这个发展趋势说明了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通晓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问题出现了,同时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导致信息难以统一处理。于是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了。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所以统计教育的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2.1统计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则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的内容。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将统计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完美结合。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三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2.2.1改接受式的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构建以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展现统计学的生命力。

2.3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要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再者,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当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2.4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影响着教学的内容。语言、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单一化人才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教育统计范文5

随着国家创新形式的发展,统计创新工作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统计创新包括统计实践创新和统计教育创新两个方面。统计教育的创新是统计创新的基础,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下面我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探讨目前统计教育的改革方向。

1 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似,也需要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发展道路。

1.1 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相结本文由收集整理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统计方法基本是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得来的,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同时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另外,从学科体系上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属于统计学,同时也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这个发展趋势说明了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通晓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 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问题出现了,同时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导致信息难以统一处理。于是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了。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 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 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2 统计教育的改革

2.1 统计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则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的内容。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将统计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完美结合。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2.2.1 改接受式的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 构建以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展现统计学的生命力。

2.3 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要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再者,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当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教育统计范文6

摘要: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应用型人才。提高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的现状,谈一谈中职统计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职教育 统计学 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它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特定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技巧的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各中职学校都以中职教育这一培养目标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据的学科。但该课程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概念抽象、计算复杂,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兴趣不大,觉得统计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解,密切联系实际、立足于应用,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经济问题。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需要愈来愈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目前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于老师在教室让学生想像着如何开机床的道理是一样的,以至于学生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在教室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都无异于纸上谈兵。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案例多年来一层不变,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教学至今还没有与现代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幻灯、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太少。 

3.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途径 

1.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是老师唱主角,讲课满堂灌,学生除了记笔记之外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的却很少,更不要说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重点,让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统计学与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要有真实的帮助。在课本方面应有所侧重,比如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本中应增加更多财务方面的统计应用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课本侧重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题中学生遇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其他有关课程,从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注意将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训练与实践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本班作为样本采集的对象,由教师设计模拟课题,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正式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熟悉工作程序,在亲身体验的

编辑整理本文。

过程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也要多注重课本知识在学生身边事物的应用分析,举例子也要切记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实案例做为导入内容,这样才会拉近学生与统计之间的距离,认识到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深刻意义。 

3.考核方式也要改变 

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在理论和方法上做文章,从教学到考核以“书”为本,考试一过关,好像就认为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具备了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实不然,因为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出来。统计学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统计学的考核应围绕这两部分内容而展开,当然这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1)理论知识的考核 

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原则和程序等,这部分可笔试进行,但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尽量转化为实际问题去测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2)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1)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开展调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让他们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考核他们,这样会比单纯说教方式更好。 

2)计算机操作。统计学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外,还要求学生会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统计电算化教学,应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软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体现这一环节,并把它作为检验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综合考核中。 

三、结束语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运用适合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改变目前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真正学好统计这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新华, 刘红红. 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梁雁. 关于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科技信息, 2010,(23) 

[3]孙镭. 关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