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怎么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材料作文怎么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材料作文怎么写

材料作文怎么写范文1

1 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语言材料

课文是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们应该从单元整体出发,做习作教学单元整体备课: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读懂内容,还要学习作者是怎样怎样观察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的学生学习课文的样子,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从而使他们乐写、能写。例如,人教版小语教材“壮丽的祖国山河”,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习作要求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也可以写自己想去的地方。通过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和写作风光景色的,学习作者通过景色描写和直抒认识的方法表达自己感受的写法;然后运用到口语交际中,互相交流说一说;最后在习作教学中,进一步学习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进行写作。写完以后互相读一读,评一评,分享习作的快乐,在此基础上作修改,使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好一些。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些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却无法“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这就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我有位好友的女儿,今年才小学五年级,却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又十分喜爱写作,每晚笔耕不辍,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小作家呢!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我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当然,这远远不够,我还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课外书带到班上来,同学间互相借阅,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我还根据语文教材的要求,鼓励学生节省零用钱去买必备的课外书,如《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鲁滨逊漂流记》等,以开阔学生们的眼界,积累一些间接经验和语言材料。

2 要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习作内容生活化,利用本地资源,开放式的习作教学,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本身,打通课内外、校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实现习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缀,让学生感悟生活,感受到习作是生活真实表达的需要。从生活中寻找材料、从大自然中索取材料、从活动中创造材料,从阅读中积累材料、从课文中挖掘材料。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出版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校外素材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我应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就近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实践,亲身体会。

3 习作要互相交流

作文和说话一样,都是交际的工具。在口语交际中,说话者很自然地在交际中得到了反馈,分享了表达的快乐。作为说话延续的作文,为什么不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从而得到反馈,“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叶圣陶先生深刻地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需要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发表的欲望”就是写作的需要、写作的动力。作文教学必须唤起学生的发表欲望,满足他们的写作需要,这是语文教师的天职。课标规定“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其意义也就在此,我们绝不能忽视。

4 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帮助差生,针对他们作文中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教会他们“能写”,努力做到会写、写得好

材料作文怎么写范文2

新材料作文题型成为江苏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新宠之后,研究新材料文写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已然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就文体而言,新材料作文也可以自选文体,但是学生普遍倾向于感觉能够获得保险分以上的议论文文体。然而,就近三年江苏高考作文得分来看,写不出议论有力度有质量的议论文,往往也不保险。

一、议论有力精彩需要批判性思维

新材料作文特点是可立论的角度比较多,只要符合材料,在材料能指和所指范围内立意写作都是可以的。如2013年江苏高考的材料作文,我们可以就关键词“探险者”(充满好奇心的人类代表)、“蜡烛”(改变自然生态的工具,)、“蝴蝶”(微小的生命、自然的弱者)可写“认识自己”“弱者的顽强”;关键句“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可写“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力”“生态与平衡”“影响”;也可就“探险者与蝴蝶”之间的关系写“小大之辨”“人与自然”等等。但是写“自然生态失衡的对人类的反作用”的话可能更加有力和出彩。有数据统计,约有70%的考生以蜡烛为对象议论作文,以“小大之辨”“细节决定成败”等作为论点。这样,思维差不多,材料差不多,写作脉络差不多的作文怎么可能得到高分?因此,议论文写作要在找准符合材料深意的观点之外,还要尽量让自己思维深刻起来,不落窠臼。

批判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是我们对社会生活和各种现象的一种分析综合、抽象归纳、推理判断之后,形成的对现象事件及意义影响的本质认识,是具有个性色彩的体验与见解的思维模式。如2013年有篇高分作文是论证材料中“蝴蝶”应为“蛾子”的作文,这篇作文常规角度看,应该是游离材料含义范围的,而其能被阅卷老师给与肯定,与其批判性的思维的运用不无关系。当然,我们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批判思考,运用批判思维立意写作也不能脱离材料的意义范围。

二、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在阅读与写作基础上获得的,也在阅读与写作中表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提升他们的质疑能力,获得个性化阅读和个性的发现。

1.重视课内阅读的吸收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也贯穿于平时的教学活动。如《直面苦难》《人是能思想的芦苇》《像山那样的思考》等等就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的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命题有自己的感悟,获得个性的见解。如在《直面苦难》的学习中,我们先让学生结合前面的篇目说说司马迁、屈原各有怎么样的苦难,他们面对苦难是如何抉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就个体而言,哪些可谓是苦难?(社会悲剧、自然悲剧造成的苦难,主客观认识上的悲剧。)然后研习课文,领悟面对苦难,我们要为理想、信念、正义感而奋斗拼搏,勇敢地接受承受而不倒下,维护人的尊严。

2.加强课外阅读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所以高中生需要一定的阅读量。当然,这里的阅读应该是对经典的有文学品位的作品或篇章的阅读。如读《老人与海》,主人公桑迪亚哥遭遇了怎么的命运,他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一般认为他在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勇者的生命价值,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奋斗过就认为他是胜利者。但是他在和鲨鱼的搏斗后,大马林鱼还是最终被吃光。如此,鲨鱼才是胜利者;而老渔夫则应可以算失败者。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成败的结果有可能是英雄的悲剧。因此,我们这样看这一人物,便运用了批判性的思维,其他的一些阅读也是如此思考、质疑,才能有创新的发现。通过批判的思考,才可能另辟蹊径,获得全新的观点和看法。

3.突出训练讲评的指导

材料作文怎么写范文3

关键词:小学 语文 作文 教学 过程 经验

一、创设写作情景,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主动想去写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写作,所以我们要创设写作情景,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主动想去写。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

二、作文源于生活,鼓励学生写实,让学生有素材可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写作一样如此,所以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去发掘写作素材,去开拓写作空间,而现实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同时也是一个大百科全书,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教给学生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让学生知道怎么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再多的优秀范文也不如教会他们写作的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方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让学生知道怎么写,比如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重视后期指导,做好作文讲评,让学生逐步提高

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只是一笔带过,不做深评,其实这是对于学生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作文教学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认识不足,对于作文的整体认知不是很强,所以需要教师重视后期指导,做好作文讲评,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参考文献:

材料作文怎么写范文4

作文指导并不仅仅局限在作文课上,而应渗透在语文教学进而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一、指导学生寻找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惧怕写作,主要是找不到材料,每当写作文时就看到许多学生愁眉苦脸,还唉声叹气地说:“写什么?怎么写?”做饭要有米,写文章要有材料。材料从何而来?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材料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写作的素材都来源于这部百科全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生活这部百科全书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探索。利用好这部无字而丰富的大书。

1.观察自然

指导学生写写景抒情性的文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往往会熟视无睹。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观察身边的环境,一起探究变化的规律,一起畅谈心得感悟。坚持一学期,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

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能成为写文章的素材。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放眼自然,开阔视野。

2.体验真情

指导学生写情感类的文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和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朋友亲人、邻居,甚至陌生人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可写的事情很多。老师引导学走进他们自己的生活天地,在他们自己的天地中,寻找作文的原料,那么,这个天地可以说也是相当广阔的。老师可以以节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亲人,体悟亲情。

母亲节或父亲节到了,老师提醒学生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再观察父母的反应。学生有的为父母梳头,有的为父母洗衣,有的为父母做饭,扫地、刷碗,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唤起学生的感激之情。

教师节到了,学生为各科老师做卡片,买礼物,有的为老师献上一首自己写的诗歌……礼轻情意重,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同学的生日到了,学生纷纷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同学的祝贺之情。

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深挚的感情,写作时就不愁无事可叙,无话可说;写文章就不会无病,装腔作势了。

3.关注集体

指导学生写竞争或合作类的文章,老师可以有目的有组织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例如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接力比赛,背古诗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另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冬季赛野炊,扫墓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材料,积累了生活体验,培养了热爱集体的感情。写作时学生就不必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了。

4.放眼社会

指导学生写爱国类的文章,老师可以通过收看新闻引导学生放眼社会。近几年我们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各种灾难接踵而至,雪灾,冻雨,地震,干旱,禽流感病毒,甲型H1NI病毒……每一场灾难来临,我国人民又是怎么挺身而出,救死扶伤,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击灾难的。在危难之时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学生因有亲身体验,经过老师的引导点拨,爱国之情会油然而生。情动于衷,即会下笔千言。

元旦、端午、中秋、国庆……只要是节日,就别忘了提醒学生体验生活。

总之,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捕捉生活中那些跳动的,闪光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价值的点滴笔之于文。这样的作文教学指导怎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从书本中找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生活的空间毕竟比较狭小,生活阅历毕竟非常有限,由直接生活经验所组成的写作素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作文需求。因此,还应当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即从书本中获得许多间接的知识,间接的经验。

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名家之作,都是经典之文。篇幅短小,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好范文。我们不妨充分利用之。指导学生,理解、背诵、积累,积累多了,用时就会下笔千言,欲罢不能。这叫厚积而薄发。

每一册初中语文课本后面都有推荐的一两本名著,指导学生读好名著。老师和学生一同读,一同做批注,一同写读后感,一同交流读后的心得体悟。老师和学生一同读书,不仅对学生是一种促进,而且还有利于对学生具体深入地指导。

另外,鼓励学生买书、借书,形成一种人人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氛围。让读书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让读书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生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容易遗忘,引导学生在阅读书本的同时,做好抄录,做好读书笔记。

二、指导学生用米下锅

巧妇准备了许多米,就该一显身手了——做饭。学生储备了写作的材料,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又迎来了怎么写的问题,即写作的技巧。老师泛泛地谈如何如何去写,作用甚微。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写作技巧,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下功付。

(一)在作文批改中,进行心理辅导

绝大多数学生最怕写作文,认为写作文是高深莫测的,即使满脑袋的材料,却不知从哪写起。因此,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恐惧症是关键一步。

材料作文怎么写范文5

关键词:小学作文;写作方法;入门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6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9.040

众所周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关键。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入门是作文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小学生写作入门常常存在两大困难:一是写作材料的积累和选择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运用问题,即“怎么写”的问题。对于处于写作入门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先需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这个基础问题,才会深入到“怎么写”的问题。

调查处于作文“入门”阶段的小学生,笔者发现由于他们初学作文,普遍存在以下情况:对于组词、造句比较顺心顺手,水平和能力也比较高,但是对于选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十分欠缺,常常是编造或转抄,导致写出的作文辞藻华丽有余,内容空洞无余。这种情况如果发展下去,必然会阻碍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滋长思维的懒惰情绪,以至于思路闭塞,资源枯竭,最终影响思维品质、智力、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学生写作入门的工作,探索解决素材积累和选取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一、引导学生树立在生活中抓素材的意识

作文材料来自于生活,才真实、有感染力。生活中的的人、物、事、情、景等,都可以作为作文的素材加以积累和运用。但初学作文的小学生往往没有抓取素材的意识,没有积累也就谈不上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点拨和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抓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等,将其作为写作素材,进行阐述、描写。

如我校每年在六一儿童节这天都会组织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其中的很多节目都是学生编排、表演的。对于演出的服装、道具等,学生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就自己动手制作。此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特长,制作简单的道具并不是难事。他们扎在一起探讨、研究,反复试验,制作出了独具匠心、风格独特的演出道具。表演获得成功后,学生别提有多高兴了。面对这一情形,我指导学生把制作道具,参加演出这件事写成了作文。由于写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学生写成的作文不仅内容充实,还具有丰富的思想。

二、帮助学生创造条件积累写作的材料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单调,一周五天基本上是在重复“待在家中―上学路上―学校学习―回家路上―待在家中”的过程,周末两天也多是待在家中,偶尔和父母逛逛街等。受生活范围的限制,学生不仅生活经验缺乏,知识视野也很狭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积累写作材料的条件,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和家长一起,带领学生到公园、野外、博物馆、科技馆等地方见识世面,开阔视野,引导学生领略和感受积极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和自然生活。

教师可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当天的活动,以便日后写作时有素材可以查询、运用,也可以在出游前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活动中留心观察和记忆,出游结束回到学校或家中后,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完成作文的写作。在此基础上,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但生动、形象,而且富有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获取更多的作文材料

虽然来源于生活的写作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生活在一定的地方和环境中的,所接触和感受到的素材都是这个圈子定的,对于生活圈子之外的素材,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感受到、得到,而它们又是可写的。对于这类材料,可以通过教师及家长的讲述、阅读课外书籍、收看相关的电视节目等方法,帮助学生获得。

如我暑假去海边游玩,给学生带回来很多礼物,包括各种各样的贝壳、五彩的小石头、形式多样小纪念品等。学生把玩着这些小东西,感到无比新鲜。尤其是得到珍珠项链的几个学生,如获至宝,非常高兴地感谢老师送这么贵重的礼物给他们。我神秘一笑,告诉他们,这几串珍珠项链其实非常便宜。学生十分惊奇,感到不可思议。于是,我抓住时机,向学生讲述了珍珠的人工养殖以及我国海上育珠事业的发展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无法通过所生活的环境获得的。除了讲述外,我还找来相关的课外读物和电视纪录片等,让学生阅读和观看,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系统化,并鼓励学生以此为素材写作,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还间接对他们进行了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四、教会学生合理取舍和剪辑写作的素材

写作文没有素材可用是令人烦恼的事,素材太多不知如何取舍也是使人头疼的问题。学生积累的素材越多,作文时选择的余地越大,素材取舍的问题越容易困扰学生,如果把握不好度,往往会由主动变为被动,由有利变为不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合理取舍和剪辑,使学生抓住主要材料,自由发挥和想象,突出表现作文主题,展现作文的艺术性等。

如一位学生在游览了无为县绣溪公园后,在写作文《我爱绣溪公园的美丽风光》中提到“在湖边的草丛中看到一只死去的青蛙”,这是真实的材料信息,对于写环保题材的文章比较合适,但用在赞美风景的文中,会使“美丽风光”大打折扣。因此,我指导该生对所掌握的素材重新梳理,选择符合题意的材料,对作文进行修改。经过修改后,学生的作文不但流畅地描绘出了公园的优美、秀丽的风景,同时也增添了艺术的气息,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和家长应密切配合,通过多种途径,共同为学生创造观察生活,获取并积累写作素材的条件,指导学生开展入门写作,使学生感到“材”有源头滚滚来。

参考文献:

[1] 潘云.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J].学周刊,2011(17).

[2] 朱红娟.让细节描写成就成功作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

材料作文怎么写范文6

不少学生对写作课不感兴趣,即使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往往也不认可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付出的劳动,甚至认为自己作文写得好与教师无关。的确,作文是个体精神劳动的思维结晶,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们拥有作文的主动权也是天经地义的,剥夺这种主动权是违背教学规律的。然而我们的实际作文教学就忽视了学生是写作主人的地位,学生想写的不能写,不想写的老师拼命布置。教学形式概念化,形式主义严重。写作教学没有特色,缺乏个性.导致了学生习作空洞无物,东拉西扯,甚至是胡编乱造,无病。改变这种现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张扬个性。

“实”是张扬个性的前提。实就是真实,实实在在,说真话,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不是编造。如“我的――――”是一个长期以来训练的主题。学生有的填上了妈妈,有的填上了爸爸,有的填上了老师……以前的教学中,不管学生填上了什么内容,老师都要要求他们必须写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只能写人物的优点而不能写缺点。所以学生笔下便出现了同一个爸爸,同一个妈妈,同一个老师……的现象。这样的作文到什么时候也不可能表达自己的心声,长久下去,学生对作文便失去了兴趣。实也指思维训练的实在。写作中要求说真话,但并不是怎么想就怎么写,毫无遮拦。写到文章里去的应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经过认真思考的内容。它们和思维训练是密切相关的。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已形成了基本的套路,如写母亲,往往联系祖国;写老师,常常比作;写路,必定要写人生道路……老而又俗的套路,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作文中出现了文章结构、所用语言、表达感情都差不多的现象。学生的个性没有张扬,作文不能表达他们的心声,他们哪里有作文的兴趣呢?

“活”是张扬个性的载体。鼓励学生自由灵活的写作,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鼓励自主写作,废除对作文的种种限制。我们以往的作文教学受各种考试的影响比较大,本没有标准答案的写作,我们必须要训练地整齐划一。为了应付考试,写作成了一种技能。以取材范围为例,写老师,学生选取的材料就都是带病坚持上课,雨天或雪天给学生补课,深夜还在批改作业等;写“一件小事”,便是捡钱包,借同学雨伞,公共汽车上让座等。这样的作文你无论写多少,怎么写,也不会有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所以说作文教学要活起来,张扬学生个性。社会上有焦点,生活中有情趣。学生接触到的眼前情景是别人所见不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事是别人未曾经历过的,心中自然生发的情更是别人所没有的。要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感受;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感受,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身边事事皆可入文。这里只是以取材为例子说明了“活”的必要性,“活”还表现在字数、文体、写作技巧、表达方式等方面。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作文活起来。

“新”是张扬个性的灵魂。写文章就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代在不断变化着,作文教学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树立教学新理念,把培养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发展创造能力放在首位。首先,要以培养认知感悟力为起点,让学生按自己的目光审视客观世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感知世间万物,以形成独特的视野,孕育鲜活的思想。立意允许多样性。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大胆放手,不要怕不上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其次,要把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同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人高空,他想潜入蚁穴。”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会思考,注意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强化想像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想像力丰富了,作文的形式、内容也就新颖了,这样才有助于写作个性的形成。当然,个性作文的新,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除陈腐观念,打破思维枷锁,打开思路,找到写作感受,体会写作的乐趣。

习作者都是有血有肉、有灵性、有个性的人,作文应该展示人格的魅力。作文有了个性和人格,就有了灵性,有了生命。优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那是因为它洋溢着浓郁的个性色彩,撼动着感人的人格力量。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应该这样――-张扬个性。教育学生诚信为人,真情作文,在作文的磨炼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让青春与佳作一起焕发生命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