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祖国的句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祖国的句子范文1
2、春有希望和辉煌,夏有火红和热情,秋有金黄和成熟,冬有雪白和宁静,祖国四季皆似锦。
3、大海用涛声歌颂,大山用巍峨见证,大地用缄默宣誓:中国,我为你骄傲。
4、对祖国的深情,渗透在我滚烫的血液中,跳动在我火热的心中。
5、废千年田赋,农村丰产增收庄园美;创万种商机,城市安居乐业文化妍。
6、风雨苦难我们一起走过,辉煌成就我们一起创造。
7、改革开放魅力无限,和谐中国精彩有约。
赞美祖国的句子范文2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1分)
短暂-()奉献-()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2分)
3、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1分)
4、作者为什么把露珠比作老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赞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长久索取
2、(略)
3、(略)
赞美祖国的句子范文3
学语法是为了把话说通顺,合乎逻辑;学修辞是为了把话说好,表情达意准确、生动形象、完美。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十分重要。修辞实质是修辞行为,其生命在于运用,修辞教学是对修辞行为的指导。修辞行为起始于人的语言交际活动的需要,人们利用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当然就希望所选用的词语、所编排的句子能够恰当妥帖地表达情感、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为了使自己发出的信息有效地传递,为了尽快得到预期的反馈信息,人们必然希望自己在信息加工方面、在信息载体即语言符号的选择编排方面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修辞行为的动力。修辞行为的主要内容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编排。比如郭沫若先生在《屈原》初稿中写了婵娟曾用“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样一句话骂宋玉,感到这句话不够好,想改为“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文人”,但这话还不够有力,后来他采纳了一个演员的建议,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样句式的改变、句子的重新组织,取得了极好的修辞效果。词语选择组合的过程,就是一种修辞行为、修辞活动,以往那种只孤立地讲解某些修辞格的做法,显然与修辞活动、修辞行为的自身特点不一致。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把握语境,提高语言品味能力
修辞行为所依存的环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任何言语交际行为都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环境在“真空”里实现。一句话是否得体、确切,要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比如在卖烧饼的小店门上可以贴这样的对联:“四季棒捶不离手,一年圆货卖出头。”而要是将它贴在卖彩票的店门上那就不合适了,就不如贴上“多买少买多少要买,迟中早中迟早要中”,与环境适应。同样,一句话是否说得巧妙,也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比如:“石碑前面的草地上,淡淡的开着几朵浅黄野花,花瓣上带着几点露水,好像泪珠儿。”这里把“露水”比作“泪珠儿’,是因为所写的环境为墓地。而通常把荷叶上的露水比作晶莹的珍珠,那是因为所写的是使人心旷神怡的夏日晨景。
2、联系实际,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在汉语修辞中,“求得表情达意的最佳效果”这条语义规则比语音规则、语汇规则、语法规则更重要,起着更大的作用,所以在修辞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达到语言表达的最佳效果。 转贴于
赞美祖国的句子范文4
执教人:授课日期2020年9 月4 日 第1 周第2 课时
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2课时本课时为第2课时备课日期 2020年9月1 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在题号前用,教学难点用标出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生字。正确
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借
鉴课文里的形式,说一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基础知识的易错点
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生字。正确
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切入点和
主线问题
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借
鉴课文里的形式,说一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拓展阅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字词,展示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猴子掌握了好多生字,现在他愿意跟你分享他的收藏,你能读出桃子上的生字就可以吃桃子了。
2、进行组词训练。3、大家抢读,大声读。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
导入语: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一起来瞧瞧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不一样?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1、提示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哪些人物?做了什么?
预设:早晨 上学路上 各民族孩子 去上学
2、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体会句子的含义——小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是不同的民族,他们来到了同一所小学,感受民族融合,各民族一家亲。仿写句子。)
3、同学们一到学校,就做了什么?他们上学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感受孩子们心情愉快、生活幸福的学校生活,通过向国旗敬礼,体会孩子们热爱祖国的心和孩子们在祖国大家庭里幸福成长。)
调节与反思:
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的投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二)品读第2—3自然段。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感受上课铃声的美妙,知道铃声表示上课了,引出下文的关于上课的描写,这是一个过渡段。
1、“当当”:拟声词,这个声音写出了铜钟的声音,提示上课了,为下文写
上课时的情景做了铺垫。
2、快来读一读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吧!
请大家也用好听的声音来朗读一下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吧!
3、除了写上课的孩子们,这里还写了什么?
预设:
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
预设:这些描写衬托了校园里的“静”,衬托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好听。
4、说一说课间活动有哪些?
预设:跳孔雀舞、摔政、做游戏。
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预设:看热闹。
为什么要写小动物的表现?
预设:村托。村托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的精彩。
(三)学习结尾段。
正是因为同学们上课读书认真,下课活动精彩,所以你们觉得大青树下的小学怎么样?
饱含情感读好这句话: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提示:读出作者对可爱的边疆小学的自豪和赞美!
找出描写学校美景的句子,饱含喜爱之情读一读。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見……
小组讨论:
1、省略号的作用:
(出示文字)早上,妈妈带我去买菜,我们买了西红柿、黄瓜、卷心菜······
2、思考讨论:这个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一样吗?
预设:课文中的省略号表示意犹未尽,例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3、尝试续写课文省略的内容。
范例:操场上,蝴蝶还停在秋千上面。白杨树哗啦啦地鼓着手掌··
调节与反思:
创设情境,使用文字游戏,让学生更好的巩固练习,识记字词。
教学过程
三、展示分享
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找到的有新鲜感的句子,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一定要说一说你的推荐理由哦。
四、表达练习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写下来!
预设: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大树下……
五、感悟体验
通过学习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通过描写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播放:《爱我中华》,感受各民族和平共处的和谐和少年儿童美好的生活。
六、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窗边的小豆豆》。
推荐语:《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棱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闯关吧!
调节与反思:
通过阅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板书
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练
习
题
1、打开“基础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作业
设计
教
学
赞美祖国的句子范文5
语文课堂离不开“读”,语文的本色之美就是有声有色地朗读。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设计了这样的朗读训练。
一、朗读初始,实为关键
实指真实,也指扎实。首先,我把本文中易读错的字词提出来,如:“玲珑剔透”中的“剔”读(tī)、“统统”读(tǒng tǒng)、“瑰宝”的“瑰”读(guī)、“奉命”的“奉”、“蓬莱瑶台”的“蓬”、“牲口”的“牲”都读后鼻音(eng)、“买卖”读(mǎi mài)、“安澜园”的“澜”读(lán)、“侵入”的“侵”、“灰烬”的“烬”都读前鼻音(in)等,找一朗读水平很高的学生带读,再请中等生和差生参加过关游戏,并不断地用鼓励的话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你的发音真准确,将来的CCTV的新闻联播播音员就是你了。”“读错了不要紧,再来一次好吗?”“不错,反复练习你也能做得好,相信自己就可以。”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敢读、乐读,为读通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接着训练长句,重点句的朗读。如为了让学生学会顿号的读法,我出示了长句“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我让学生先听录音,跟读一遍,再“开火车”读,学生很乐意读。接着再让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就易如反掌了。课文中还有五处有顿号的地方,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读一读。
随后,我出示一组重点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请同桌评价。
最后我安排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这样有助于字字落实,达到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的要求。易错字、长句子重点读,直至把课文读顺读流利,扎扎实实地面向全体学生,训练他们读好字词句篇,让朗读真正落到实处。
二、品读入情,巧为关键
品读,巧在巧设思路导读,找出文章的精华,体会其精当,感悟其精妙,继而读出其精彩。
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朗读洋溢热爱、赞美之情
看录像,学生对圆明园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向往溢于言表。这时让学生充满真情地朗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课文中第二、三、四自然段这部分,就水到渠成了。再设计回读,师:我们的万园之园,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文中是怎样评价的?生: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生: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师:谁来再读读这些句子?这样返回来读就更能叩击学生心灵,让学生从内心激发对祖国这一艺术精华由衷的热爱之情,达到移情入境加深理解的目的。
2.再现圆明园的毁灭,让朗读激荡痛恨、痛惜之情
这部分我设计了美读指导,所谓美读,就是激昂处予之以激昂,委婉处予之以委婉,以声音、气色、节奏显示文章的风骨神韵。我先放《》录像,同时进行慷慨激昂地解说。录像看完,学生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时,我为学生们找到情感发泄的突破口。师:英法联军的行径如此丑恶,在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上体现出来了?指导学生找出重读词,如:凡是、统统、实在、任意、销毁等,让学生怀着对英法联军的无比憎恨和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毁灭感到无比惋惜的情感,慷慨激昂地齐声朗读、上台表演读、分组朗读,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喷薄而出。
3.感受不可估量的损失,让朗读充满惋惜之情
再次巧设回读。师:同学们,我们再回过头来读第一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男女比赛读,把那惋惜读得绘声绘色。再让学生谈谈这次读与第一次读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才会真正读出意味来。
4.勿忘历史、振兴中华,让朗读充满责任之感
赞美祖国的句子范文6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学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挂图。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15、梅花魂3、不能回国中国心
4、赠送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