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范文1
关键词:绘本;科学活动;探索点;兴趣
一、合理地为幼儿选择科学绘本
科学绘本五彩缤纷、神奇有趣,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因此我们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绘本。我们在为幼儿选择绘本时,根据幼儿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认知发展的需求,选择了以图画为主,并具有一定情节、直观形象、趣味性浓、吸引力强的绘本。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如所选绘本《蚯蚓的日记》《上面和下面》《水是从哪里来的?》《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等,以生动幽默的故事呈现,以图为主,文字简练,从幼儿的视角,以幼儿喜爱的方式呈现科学知识,启迪智慧,吸引幼儿轻松阅读。前期我们与家长共同搜集科学类绘本,并根据幼儿发展的水平及需要进行了筛选,共搜集了25本绘本,在我们的共同商讨下筛选出了16本优秀的科学绘本供幼儿阅读。筛选出的部分绘本与主题内容相融合,如:科学绘本《一粒种子的旅行》与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种子藏在哪里》相融合,在开展科学活动“动物的秘密”时,我们选择了科学绘本《我喜欢你》《母乳是最棒的》《胡椒生长在哪里》,扩展幼儿的知识面,从而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身上所隐藏的秘密。
二、为幼儿找寻“探索点”,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1.寻“点”――激趣
每一个科学活动和科学绘本都蕴含着丰富的探索点,有的探索点很深奥,没有必要让幼儿去探索,有的探索点尽管很深奥,但却值得去探索。例如:在开展科学活动“动物的秘密”时,我们利用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让幼儿了解动物嗯嗯的秘密,本来难以启齿的大小便却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让幼儿以科学的眼光来坦然地面对正常的生理问题。我们利用嗯嗯调查表,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嗯嗯的大小、颜色、形状、质地,并利用餐前时间让幼儿介绍自己的调查表。
在阅读绘本《蚯蚓的日记》前,我们又结合主题开展了科学活动“认识蚯蚓”,小朋友将捉到的蚯蚓带到幼儿园来观察,我们又利用图片、视频来让幼儿了解蚯蚓的主要外部特征,知道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那么蚯蚓到底吃什么呢?这个问题刚刚抛出,便有了各种不同的答案,为此我们与小朋友共同准备了许多不同的食物,如:面包屑、报纸、树叶等,通过小朋友们的自主实验和观察,我们发现蚯蚓什么东西都吃,小朋友们对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科学活动其实就是通过自主的观察、发现、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这样的过程不仅仅使幼儿获取了科学知识,还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家长助教――提趣
考虑到主题活动中有《化冰实验》,所以我们围绕水开展了科学活动,借助绘本《水是从哪里来的》让幼儿了解雨水是怎样形成的,人们生活中的水是如何净化而来的。绘本中形象的画面和有趣的实验都是从幼儿的视角出发,以幼儿最能接受的方式回答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邀请了一位家长助教来园做了一些关于水的小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第一个实验是浮起来的鸡蛋,在把鸡蛋放入水中之前我们请小朋友进行猜测,鸡蛋是会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小朋友们都说会沉下去,果真当鸡蛋放入清水中时是沉下去的,但是再往水中加入很多很多的盐时,鸡蛋却浮了上来,看到这一现象时小朋友一时都不得其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家长的介绍,原来加入盐的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以鸡蛋就浮在了水面,小朋友对这一神奇的现象很感兴趣。第二个实验是倒不出的水,把玻璃杯里装满水,然后盖上卡纸。左手托住杯底,右手紧紧压住卡纸,将玻璃杯迅速倒转过来,将托卡纸的右手慢慢移开,纸吸在玻璃杯上,水一点也没有倒下来,看完了实验,小朋友们很诧异,为什么纸不会掉下来呢?有的小朋友说纸被水吸住了,所以倒不出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杯子装满水用卡纸盖上后,就形成了一个整体,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空隙。当杯子倒转过来时,外部空气的压力托住了卡纸,所以,卡纸就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通过观察这些小实验,小朋友们对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有好多小朋友都回家自己尝试起了做科学小实验。
三、抓住幼儿的“探索点”,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科学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也随之加深,无意中的一些科学发现都能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我们就可抓住幼儿的发现,进行随机的科学教育。在一次课间休息时,有一个小朋友无意间发现地上有一道道彩色的光,他开心地大叫起来:“哇,有彩虹,有彩虹,真漂亮。”他的叫声引来了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大家在一起围观着,拍着手大喊着:“彩虹,彩虹。”我站在旁边并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仔细地听着他们的交流,有一个小女孩说:“不对,不对,这不是彩虹,彩虹怎么可能在地上呢,应该在天上。”另外一个声音也响起:“对呀,彩虹是应该在天上的,而且要在夏天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听完小朋友们的交流,我走到他们中间问,那这些彩色的光到底是什么呢?随即我们进行了讨论,且获取了答案。原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彩虹,而是太阳通过水和鱼缸而折射出来的光。
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范文2
关键词:主题墙;创设;策略
所谓“主题活动中的主题墙”是指教师围绕既定的主题及发展目标,鼓励幼儿表达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提出大胆的想法和观点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把它们呈现在活动室的墙面上,它既可以是固定的一面墙,也可以是教室所有的墙面。针对主题墙存在的问题所在,使墙面具有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应创设不断地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墙,让主题墙与幼儿“对话”。这不是仅仅让幼儿参与或部分的把主题墙交给孩子布置所能实现的,而应将主题墙与课程主题联系起来,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一、把握原则,呈现三性
1.突出适宜性原则,体现幼儿的发展性
(1)从年龄入手,有的放矢
主题墙的内容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并考虑他们的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的差异。如,对小班幼儿来说,直观、简洁、鲜艳的图像更适合他们,内容不宜过多、过杂;对中大班幼儿来说,教师在选定主题后可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要不断增加内容、扩展画面,设计和布置以幼儿为主,教师进行引导、补充。
(2)以价值引路,“精”当点拨
在“种豆子”主题活动中,在孩子们自由选取自己喜欢的种子,给自己的种子宝宝找到合适的“家”后,便开始细心呵护种子宝宝的成长:种子烂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长出第一片小绿芽了,小绿芽掉了,绿豆种子发芽了,蚕豆种子还没有发芽……孩子们给自己的种子宝宝写下了成长观察日记,墙面上一幅幅长长的“日记”卷,记载了孩子们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心情变化的历程。
(3)问题探究,由表及里
在探索“有趣的昆虫”主题中,孩子们对蝴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产生了许多有关蝴蝶的问题,“蝴蝶的触角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蝴蝶的一生是怎么变化的”“蝴蝶为什么喜欢在花丛里”“蝴蝶是怎么传播花粉的”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形成了“我们的问题”,随着主题的行进,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探索、发现,由浅入深地化解了这些疑问。
2.突出整体性原则,体现幼儿的参与性
在“走近小学”主题活动中,创设了“我觉得小学生是……”“小学的校园”“我当一天小学生”“哥哥姐姐本领大”“小学生守则”“我心中的小学”等板块,让幼儿走近小学生、了解小学生活。接着创设关于铅笔盒、卷笔刀的探索板块;创设整理书包、学习系红领巾板块;设计小学生一日活动计划表等。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突出整个主题的整体性原则,全方位地促进孩子对小学生一日生活及特点的学习。
3.突出动态性原则,体现幼儿的探究性
在“动物王国”主题中,活动前我让孩子们收集各种与动物有关的资料。单屹正带来一本恐龙的书籍,立即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有关恐龙的自发生成的问题一一出现,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十分有教育价值,于是让他们都来收集与恐龙有关的材料,“消逝的恐龙”的主题活动生成了。
二、明确线索,凸显脉络
1.解读目标,确定价值
教师在设计主题墙面之前,首先必须吃透教材,在对本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全面学习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本班幼儿的现有知识经验,提炼出具有递进关系的板块内容,也就是说主题墙面的框架由教师搭建,确定主题墙设置的核心价值,具体内容用幼儿的表现、表达填充。
2.根据价值,体现脉络
如:在《小水滴旅行记》主题墙面上可设计四个知识板块:一是哪里有水?幼儿收集到江河湖海里有水、家里有自来水、游泳馆里有水、下雨的时候有雨水、冰雪融化时有水、洗澡时蒸汽会变成水滴、人的身体里有水等等,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二是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教师根据自来水的生产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将水从水库引出、经过消毒过滤净化处理、最后从家里的水龙头流出来的全过程表现出来,使复杂的知识图示化,也让幼儿感到水来之不易。三是水有什么用途?幼儿发现:人和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如:洗澡、做饭等;四是我们的一天离不开水。让幼儿画一画或说一说一天中用水做的事情。幼儿在主题学习中知道了人类与水的关系,并从力所能及的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去爱惜每一滴水。这样的主题墙面能根据核心价值,确定主题墙发展网络图,体现主题发展脉络,它注重的是幼儿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符合《幼儿园指导纲要》倡导的课程精神。
3.展现线索,清晰思路
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主题的深入,会不断地展现出新的内容,从中体现出主题展开的线索。在展现主题活动内容和进程的同时,墙上的内容又会引发新的问题产生,促使主题的深入。
三、自主学习,推进能力
1.留白策略――此时无声胜有声
主题墙的创设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教育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师自己把主题墙面布置得满满的并不代表墙面内容有多么丰富,在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真正的目的不是展示而是推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提倡教师根据主题内容设计出问题板块之后适当“留白”。采用“留白”艺术,构成主题墙的“阴晴圆缺”,让幼儿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找到的办法记录在留白处,使版面不断丰富起来,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动地探索、思考、发现。
(1)部分留白
在主题推进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幼儿经验相对缺乏的主题,可采用部分留白的策略,即教师主导、幼儿辅助参与的互动方式,教师根据主题核心目标创设相应的主题墙饰,适当留白,让孩子在与既定墙饰互动后,呈现自己的兴趣、问题与猜想,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或进行实践操作,提出探索后的发现等,发展查找资料的能力、表达合作能力等。
(2)全部留白
对于一些与孩子生活经验比较贴近、兴趣又较浓厚的主题,可采用全部留白的策略,即幼儿主导、教师协助的互动方式。让孩子根据主题自己商定主题墙内容,教师的角色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观察、关注孩子的兴趣,了解孩子的问题,发动他们讨论,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自信心和审美情操均得到发展。
2.追随策略――最是橙黄橘绿时
主题墙的创设是一种创造性和学习性很强的信息反馈活动,教师的作用是“抓住机会,适时推进”,教师要随时做一个有心人,关注幼儿在创设中散发出来的信息,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探索、操作过程,及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或者是教育的契机,创设和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良好环境和富有刺激性的材料,给予适当的推进,促进其自主学习活动得到最大可能的成功。
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范文3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条件满足宝宝好奇心的行为,就是留存“创造力”的火种的行为;可是如果宝宝的“捣乱行为”反复遭受打压,他当然会变得干净整洁、循规蹈矩。但,他不再探索、好奇和发现,这里面的隐忧,聪明妈妈都可以看得到。
测试:面对宝宝的好奇表现,你是何种妈咪?
1 大多数蹒跚来去的宝宝都有打泼牛奶的经历,他们会奇怪于地毯为什么“喝”牛奶?一些捣蛋宝宝会受此启发,在地毯上泼果汁、番茄酱、白开水、食用油等,看看地毯还喜欢“喝”什么?遇此情况,身为妈妈,你的反应是:
A.慌忙抢过宝宝手里的杯子、勺子,恼怒地说,“你真是一个闯祸精,这些东西怎能泼在地毯上呢?你毁了咱们家的地毯!”
B.反正地毯已经弄脏了,想想各种污渍用什么清洗剂才能洗净。
C.对宝宝说,咱们一起来观察地毯喜欢“喝”什么,哦,果汁和番茄酱会使地毯变色,炒菜用的油粘上了地毯很难洗得干净,白开水在地毯上渗透得很快,晒干后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来;哦,沾上饼干屑的地方,地毯蛀了几个小洞……看起来有些东西,地毯是不爱“吃喝”的。宝宝,咱们再来想一想,应该怎样给弄脏了的地毯洗一个干净澡?
2 两三岁的宝宝特别喜欢敲打碗筷的游戏,经常一边敲打一边笑,把精致的小碗都敲出了豁口,你会做何反应?
A.对宝宝说,吵不吵呀,你看你把饭碗都敲坏了,你将来会没饭吃的!
B、对宝宝说,总这么敲有什么意思?你就不能干点有意思的事,比如背背唐诗讲讲故事什么的?
C、妈妈知道宝宝想听听同一根筷子,敲在大碗和敲在小碗上,为什么听上去不一样,妈妈还知道宝宝一会儿用木筷子、一会儿用竹筷子,一会儿用勺子敲同一只碗,是想知道声音为什么有时候清脆,有时候又沉又闷对不对?妈妈陪你一起来敲。对了,宝宝还应该动动脑筋,看看还有什么东西能代替筷子来敲碗,什么东西敲出来的声音脆,什么东西敲出来的声音闷?
3 下雨了,宝宝穿着雨衣和高筒雨靴踩来踩去玩水,看到地上的水流还用手去摸一摸,还搬来小石块小砖头挡住水流,看看会发生什么。针对宝宝在雨中的好奇行为,你的反应是:
A.一把将孩子拎回来说,叫你不要玩水你就是不听,地上的雨水多脏,能用手摸吗?着凉感冒了怎么办?
B.由他去玩,既不干涉也不参与,就等着给他准备姜汤和热水澡。
C.打着伞蹲下去跟孩子一起玩。跟孩子一起观察地上的水流为什么会打旋,水为什么是朝这个方向流而不是朝那个方向流;马路为什么修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弧形?马路两侧的水流向了哪里?还有,为什么泥地吸水快,而柏油和青砖地几乎不能吸水?
4 落叶满地的时候宝宝总是不停地停下来,捡拾落叶,他不停地提问,问为什么有的落叶是红的,有的是黄的,有的则是半红半绿?为什么落叶掉下来的时候总是“掌心向下”;为什么树上的叶子软软的,而落叶踩上去沙沙响,为什么落叶是脆的?你会做何反应呢?
A.马路上的叶子那么脏,哪儿能捡啊?为什么叶子的颜色不一样,长大了老师会讲的,现在告诉你,你也不懂啊。
B.随他去玩,一面等待,一面看报,对宝宝的“深奥问题”只是嗯啊敷衍。
C.宝宝能这样问,说明宝宝肯动脑筋,说明宝宝越来越聪明,妈妈真高兴,不如这样,我们让幼儿园老师来开一节课,跟小朋友一起研究“落叶的奥秘”。宝宝,咱们一起来捡各种各样的落叶,回去以后查书、上网,再跟老师和小朋友一块儿讨论你的这么多个“为什么”。
5 宝宝无意中发现了吸尘器的“妙用”,他开始像妈妈一样打开开关,聆听那嗡嗡的声音,他在地上撒了很多纸屑,吸进了吸尘器的“肚子”里,调皮的宝宝深受鼓舞,他开始故意把大米、绿豆、花生,还有小件的玩具撒在地下玩他的“吸尘游戏”,你撞见了这副场景会怎么做?
A.大声斥责宝宝,并且打开吸尘器的收纳袋给宝宝看,说这么多干果杂粮与垃圾混在一起,实在浪费;而吸附玩具的出格行为还会损坏吸尘器。“要是这台机器不唱歌了,家里就没法打扫,妈妈只有罚宝宝擦地板。”
B.当时没说什么,事后却把吸尘器想法藏起来,再也不当着宝宝的面使用吸尘器。
C.干脆跟宝宝一起做实验,看看吸尘器“吃”得最快的,是纸屑、绿豆、花生、大米还是玩具锡兵,不过,在此之前要求宝宝与妈妈一起将收纳袋里的“垃圾”倒出来分捡,再玩“吸附游戏”。妈妈还可以用圆形的大纸筒套住宝宝的身体,让他扮演“吸尘器”,去吸附各种物品(实际是用手抓进去),切实体验吸尘器的负压工作原理。
6 热爱美食的宝宝多数会玩“另类种植”游戏,当他知道多味花生和“状元豆”,是花生、黄豆加上十几种作料煮出来的时候,他会天真地认为将花生、黄豆与茴香、花椒、辣椒、桂皮一起种进阳台的花盆里,就会长出多味花生和状元豆来,面对宝宝的“荒谬”行为,你的反应是:
A.大声嘲笑他的出格想象,并在亲朋好友间“传播”他的荒诞“事迹”。
B.就让他去种好了,以宝宝的记忆计,妈妈敢打赌过几天他就会完全忘记花盆里埋着什么了。
C.妈妈想方设法让宝宝了解多味花生和状元豆生产的全过程带他到农民的花生地里收获一次,让他尝一尝带壳花生的味道,带他到炒货店里去参观,观察作料是什么时候加进花生里去的。同时,妈妈保留宝宝埋有“梦想种子”的“实验田”,看看宝宝最终会种出些什么。
好了,测试做完了,选A最多的是常规的A型妈咪的典型作法,这是大多数妈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最原始、最本能的反应,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保证宝宝的安全和整洁,可以减少妈妈的工作量,减少很多麻烦,但无疑会打压宝宝的好奇心,棒杀宝宝因好奇而萌生的创造力和探究事物的能力。
选B最多的妈咪是“纵容但不提倡”的B型妈咪,这类妈咪虽然表面上没有过多地打压宝宝的好奇心和尝试欲,但事实上她也没有给予宝宝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没有给予宝宝由点及面的探索方法,这样的妈咪带出来的宝宝,好奇心只是停留在“一时惊奇”上,没有上升到创造力大增的层面上。
选C最多的妈咪,恭喜你,你已进入了创造“好奇宝宝”的聪明妈咪行列,你已在尝试用各种方式回应宝宝的好奇心,让宝宝的好奇更进一步,转换成一种独特的创造潜能和初步的“研究能力”。同时,你也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宝宝一起加入“收拾残局”的行列里来,从反面告诉宝宝尝试的代价,这样,宝宝了解了尝试的结局后,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制造麻烦”,他会尽可能细致地去观察,争取一次得出结论。
培养好奇宝宝的N个原则:
创设满足宝宝好奇心的环境
对宝宝来说,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到处蕴含着可供探索的资源。小区的草坪、公园里的旮旯、种满花草的阳台、客厅一角还没有卖掉的包装箱、爸爸新购的车库……随便哪个情境,都可能成为引发宝宝好奇心、诱导宝宝提出各种问题的学习场所。妈咪要做的首先是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保证宝宝不被电到、咬到、磕碰到),然后就可以依据宝宝的兴趣提供各种实践材料和工具,放手让宝宝去探索。国外的父母,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提供一整套的玩沙工具,提供放大镜、标本夹,提供迷你工具箱和仿真炊具,他们很乐意让宝宝在玩得不亦乐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全家人一起来寻找解决方案。
不要以成人的思维约束宝宝
由于年幼宝宝的认知有限,可能会有很奇怪、超出成人逻辑的设想,这个时候妈妈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宝宝的想象力。比如宝宝观察到绝大多数落叶掉在地上都是“掌心向下”,他会认为那是“落叶宝宝”在亲吻大地妈妈,妈妈可以鼓励这个想法并让宝宝在脸颊下亲一下,妈妈不必强调说“落叶不是宝宝,落叶只是飘下来,落叶没有亲吻大地”。
鼓励宝宝有更多非常规的玩法
好奇心何以能够上升为创造力?有时靠的正是一种非常规的的游戏手段。比如幼儿园老师让宝宝自己发豆芽,并让宝宝每日口述、妈妈记录“豆芽日记”,在收集好绿豆、红豆、芸豆、蚕豆之后,宝宝执意要让自己爱吃的怪味豆和鱼皮花生也加入“发芽”行列。迫不及待地干涉宝宝、试图将宝宝拽回所谓“正确的轨道”上来,恰恰使宝宝错过了许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岔道,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如果你不让宝宝种一种怪味豆和鱼皮花生,他永远也不会明白生的干果豆类与熟的干果豆类有什么不同,他也不会明白种子的力量来自何处,也不会明白为什么“芽长长了,豆子却变小了,”或者为什么“不发芽的豆子会发霉”。
在满足宝宝好奇心的同时,锻炼宝宝的生活能力
好奇的宝宝多半有超乎常人的“动手欲望”,表现为两岁不到的宝宝一定要拿家中的电视遥控器当“玩具”,不给他就大哭大闹,或者还够不着水池的宝宝,自告奋勇在帮妈妈洗菜、做饭,与其担心他们“闯祸”破坏遥控器或弄伤自己,不如都给他各种用具的使用方法。两岁的孩子会挑看喜爱的频道,3岁的宝宝会在妈妈的指导下做色拉、用微波炉蒸鸡蛋,这都是满足宝宝“好奇心”的成果,只要妈妈因势利导,重要的收获还包括锻炼了宝宝的生活能力,使他在未来的探索活动中积累了基本的经验,也更有自信。
做“不知道”妈妈,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宝宝的探究心
妈妈对宝宝的问题一概敷衍说“不知道”,当然会打压宝宝“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热情,但若宝宝每次问“为什么”,妈妈都忙不迭地给出标准答案,未必见得是好事,这等于是替宝宝省却了探究的过程,直接吃到了现成的“馒头”。而培养宝宝好奇心的最佳方式,却是从“种小麦”开始,一步一步做具体指导,让孩子最终吃上自己做的“馒头”,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不知道”妈妈意义更大――先说“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再说,“不过我们可以去问百科全书(google、百度、新浪,或者宝宝的科学课老师);或者我们可以做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教育手段对宝宝形成创造力而言很重要,因为妈妈在这一过程中教会他“研究方法”,教会他到哪里去搜索正确答案。对3岁以上的宝宝而言,这是培养他的“学术能力”的重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