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竞赛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竞赛试题范文1
例1、(2013,21题)Fenton发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其原理是利用Fe2和H2O2的反应产生能降解污染物的活性成分。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物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探究: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实验温度恒定在25℃或40℃(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2)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 。实验发现,温度过高时,降解反应较难发生。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 。
(3)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 。
(4)为测定不同的时间内有机物降解的浓度,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
解析:该题以Fenton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工业原理为命题情境,运用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有机废水降解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探究。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题目以表格及图像的呈现信息方式,给解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解题的关键在于不但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内涵,而且能有效的从表格、图像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得出结论。不难看出,该实验是探究温度、PH这两个因素对有机废水的降解反应速率影响情况。实验①②结合是探究变量温度(应控制溶液pH、H2O2浓度、Fe2+ 浓度不变),实验①③结合是探究变量pH(应控制温度、H2O2浓度、Fe2+ 浓度不变)。分析到此,表中内容填写便十分明朗了。(2)中从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可知,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会增加,但温度过高时,由于H2O2热稳定性差,会分解,影响其与Fe2的反应,进一步影响到有机废水的降解反应速率。(3)中分析图像可知,当pH=10时,降解反应趋于停止。(4)中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开放性,乍一看,好像无从下手,但是,在(2)(3)基础上,经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要使反应迅速停止的方法。
(1)增加过氧化氢在高温时会分解。
(2)降解反应趋于停止。
(3)骤冷或将样品加入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让PH=10。
例2(2013,22题)工业上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晒盐。
(1)海水从密度为1.21 g・mL-1浓缩到1.22 g・mL-1时发生的变化是 。
A、各种盐的溶解度增大;B、海水中水的质量分数不变;C、析出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增大;D、海水中Br-的质量分数不变
(2)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最先析出的盐是 。实际晒盐生产中,海水的密度一般控制在1.21 g・mL-1~1.26 g・mL-1范围内。由上表可知,所得粗盐中含有的杂质离子有 。
(3)下图能较正确的反映浓缩过程中海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A)与海水密度(dMg・mL-1)的关系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解析:此题以工业上海水晒盐的原理为命题情境,以表格承载信息,设计了一系列难度分明、思维层次递进的问题。能否准确定位并捕捉表格所提供的关键信息,关系到解题的成败。仔细分析表格,可得到如下信息:最先析出的盐是CaSO4, 海水从密度为1.21 g・mL-1浓缩到1.22 g・mL-1时,NaCl不断析出,NaBr不析出;海水密度在1.21 g・mL-1~1.26 g・mL-1范围内时,析出盐除NaCl外,还有CaSO4、MgCl2、MgSO4、NaBr,再结合海水晒盐的原理,(1)(2)的答案便跃然纸上了。经过笔者监考发现,难点主要在(3)上,解决此问,要求考生不但能理解表格提供信息,而且要做到对课本知识的有效迁移,在海水蒸发浓缩过程中,海水经历了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转化,在未饱和之前,海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应该不断增大,当溶液饱和以后,其质量分数就基本不变了,联系表格,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时,海水密度应在1.21g・mL-1到1.22g・mL-1之间,B图像较符合浓缩过程中海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A)与海水密度(dMg・mL-1)的关系。
化学竞赛试题范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技能竞赛项目 集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16-02
技能大赛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是对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检验,也是推动职业学校深化改革、办出特色、服务经济的重要手段。技能大赛犹如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对学校发展起到较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赛场就是一个立体的示范平台,先进的育人理念、精彩的技能比拼、创新的培养模式都在碰撞交流,不时擦出智慧的火花。学生能否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学校是否突出了职教特色,是否重视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把握了企业的新技艺、新知识和新方法等。可以说,技能大赛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创造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成果的展示。在竞争中学习、在大赛中历练,职业技能大赛就是一次不断完善教学思路,优化、创新教学模式的体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集训教学更凸显其重要性,本文就集训三个时期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集训初期:采用模块教学模式
(一)模块教学模式
“模块教学”是把培养目标中各种技能等级的应知、应会部分,按其性质划分不同层次的块,有序地实施、逐块达标的教学活动。
(二)模块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集训初期,由于竞赛人员刚刚选,各方面的知识准备还不充分,思想上、行为上也存在着部分偏差。在这个时期,指导教师应了解每一名集训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在这个阶段采用模块教学模式,学生在集训初期就能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模块划分。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完成任务可分为三大部分内容:硬件组装、编程技术和设备调试。可根据技能竞赛任务要求将训练分为两个模块:硬件组装和编程调试。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项目使用设备是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亚龙YL-235A),该设备由电源模块、按钮模块、三菱FX2N-48MRPLC模块、E740变频器模块、送料机构、机械手搬运机构、物料传送和分拣机构、警示灯组构成。项目硬件组装部分为送料机构、机械手搬运机构、物料传送和分拣机构、警示灯组。在训练过程可将其分为四个小模块(即送料机构和警示灯组、机械手搬运机构、物料传送和分拣机构、气路连接和线路连接)进行训练。编程调试模块又可分为两个小模块:电气控制原理图绘制和编程调试。
2.模块训练。一是硬件组装模块训练。训练过程引入竞争机制,每次训练都要进行记录和评价。每个模块指导教师应对竞赛项目、内容、评分标准有具体的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
在小模块训练达标之后,指导教师应根据竞赛项目、内容和评分标准编写完整的硬件组装任务书,并制定完成硬件组装的目标和相关注意事项。每次训练结束后,对训练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同时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阐述一天训练的得失,并进行必要的互相点评。
二是编程调试模块训练。每次训练前,指导教师研究技能竞赛试题,编写相关的任务书。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绘制电气控制原理图。训练结束后,记录训练用时,同时各组之间互相点评,总结得失。而对于编程调试训练,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编程调试。训练结束后,记录完成编程调试任务的情况,各组互评并总结得失。
二、集训中期:采用项目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选择与优化,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新型模式。项目教学法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科学性和互动性,它可以利用“项目选择―项目实施―项目总结”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以项目作为教学对象,以实际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
(二)项目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基于集训初期的成果,在中期的训练中,主要进行硬件组装与程序调试综合训练。在这个阶段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项目训练过程中掌握整个设备组装与调试程序,明确团队队员分工,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养成良好的竞赛习惯(包括工具的使用、现场的清理等)。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集训项目选择。集训项目选择是指导教师在集训中期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项目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指导教师选择的项目应针对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项目的内容,如各省技能竞赛的模拟试题、历年比赛试题或自己编写任务书等。
2.集训项目实施。集训项目实施主体是学生,由学生自主分析和完成。指导教师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起监督和指导作用。指导教师认真研究机电一体化竞赛项目的评分标准,提出完成项目的具体要求。例如,完成项目的时间为比赛用时:4小时;按比赛评分标准要求完成项目;整个操作过程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工具使用要正确,项目完成后要整理工具和清理工位,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集训项目总结。训练习结束后,各组互相评分,总结得失,及时纠正错误。
三、集训冲刺期:采用情境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是一种将学习者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情境教学法强调教与学借多种不同的情境如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展开,教学内容应与现实世界的各种环境相联系,并在这些环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强调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投入和自发的学习者。
(二)情境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集训冲刺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综合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了让学生在竞技场上取得优异成绩,再现技能竞赛场景和运作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一阶段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赛场模拟训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完成竞赛项目。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教学准备。实施情景再现前要做好两个准备工作:任务书和设备拆解准备。
2.情景再现。指导教师按照技能竞赛活动整个比赛程序来进行训练。指导教师主要工作包括:比赛检录一工具检查一宣布比赛人员入场一宣布比赛开始时间一比赛过程监督一宣布比赛结束。经过情景再现,学生了解比赛程序,增强团队配合的默契度;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或调整团队人员的工作任务。
化学竞赛试题范文3
2010年教育部等规范和调整了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其中涉及中学化学竞赛与高考最有关的规定是,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很多家长甚至有的老师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高中化学竞赛,应该让学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备战高考。笔者认为新规淡化了高中化学竞赛的功利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化学竞赛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中学素质教育,试题的基本命题思想主要是考察能力。化学竞赛教育与一般中学化学教育不同,其侧重点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竞赛中科学素养的培养主要表现为:
一、化学竞赛活动从本质上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最初接受化学竞赛辅导,参加化学竞赛活动时,往往被新颖有趣的题型、精巧而奇特的解法所吸引,被化学解题中所展示的神奇的智慧和艺术的魅力所折服。随时间推移,当他们独立的去解化学竞赛题时,开始体会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体会到寻找解题规律的艰辛,体会到灵感突然来临的惊喜,体会到科学发展的独有的趣味,从而发现了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能力和价值,发现了另一个自我,一个有希望从事开拓探究工作的自我。于是,一种在开拓探究工作中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在心中涌起,由此激起的对研究和发现的兴趣在心中生根。这种渴望将伴随他们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新问题,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
二、化学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发展性、研究性的知识结构
化学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教学之外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的机会。与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信息相比,这种新的知识信息具有发展性和研究性两大特征。
发展性是这种知识信息的时代特征。化学竞赛活动的内容不再封闭在历史的化学之中。现代化学的内容经过化学教育专家之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局部地再现在青少年面前,使青少年及时地受到现代化学思想与文化的熏陶。甚至有些化学家苦心研究的最新成果,现代化学内容与现代化学思想传播的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这种传播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渗透了现代化学的内容,为学生知识结构的进一步更新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性是这种知识信息的功能特性。化学竞赛内容不再是以传播为主的模仿性认知体系。学生在化学竞赛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没有例题的题,是需要自己去探寻问题解法的题,是没有现成的解题程序的题,解题的思路需要经过自己的研究独立地去发现。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养成了独立研究的习惯,学会了独立研究的方法。于是在学生原有的以模仿为主的认知体系中,注入了能够独立学习,独立研究,独立发展的认知元素。这种新的认知结构为学生知识结构的进一步更新与发展提供了智力与能力的保障。
三、化学竞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探究型的智力和能力
开拓探究型的智力和能力依赖于开拓探究型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开拓探究型思维方法的掌握。由于化学竞赛的内容是以研究问题为主的开拓探究型认知体系,学生在化学竞赛活动中必须摆脱传统题型的束缚,超越模仿的局限,跳出现成程序的框架,学会观察、分析、类比等开拓探究型的思维方法。因此,化学竞赛活动对于学生开拓探究型思维方法的掌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观察化学问题时,仅仅观察该问题属于哪一种类型将无济于事,学生要善于用研究的态度,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同一个问题:既观察数据的特点,又观察形态的特征;既观察明显的结构,又观察隐蔽的条件;既作正面观察,又作反面推理;既作直接观察,又通过转化命题作间接观察;既观察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又能从简单问题入手,耐心积累经验,细心探查解决问题的规律;善于灵活地调整观察角度,通过不同观察的对比,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寻找最佳的解法。
四、化学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化学竞赛试题的设计是打破应试者的定势思维和模式思维,创设陌生问题情境的方式主要是把化学发展的前沿知识作为背景,这样可以使应试者处于陌生的问题情境,而且这种陌生的问题情境是应试者很难利用原有固定模式求得解答,应试者只有利用原有的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新情境中显示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战略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和创造新知识。
竞赛试题还利用应试者的已有知识,来考察他们在创造新知识过程中的整体思维。试题要求应试者能利用基础知识,对试题有整体性的把握,能前后左右整体性地审题,进行清晰的逻辑思维,理解和加工新信息,创造出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试题要求应试者“上下求索,左右逢源,前后呼应”立体交叉式的三维逻辑思维方式。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基础。它的两个主要成分是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力在科学素养中位于最高层次,它既是知识与技能的条件,又是科学素养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而创造力又是能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总之,化学竞赛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是重要的。我们应该抛弃化学竞赛的功利性,还化学竞赛的本来面貌TTP/1.1 200 OK Date: Thu, 15 May 2014 06:34:51 GMT Server: Microsoft-IIS/6.0 X-Powered-By: X-AspNet-Version: 2.0.50727 Consuming-time: 10172 Set-Cookie: __ReadAuth=wfTUoieJrr+45VveDuz6lOydPfofSYH3qeyJFWUAYFvn07g9UWMjVv+6F7CuD0hO; path=/; HttpOnly Set-Cookie: _SessionId=ygc1uk45na0qn455iylusaea; path=/; HttpOnly Cache-Control: private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196406 河北公共图书馆共享 function checkOS() { var ua = navigator.userAgent.split(";"); if (ua[2].indexOf("Windows NT 6.2")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setAttribute("href", "/webpdp/zh-CN/app/d2b8bfa0-dc29-4ad6-94a1-c0bc1ab4652c");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2").setAttribute("href", "/webpdp/zh-CN/app/d2b8bfa0-dc29-4ad6-94a1-c0bc1ab4652c");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setAttribute("href", "javascript:alert('本App仅在Windows 8下运行!')");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2").setAttribute("href", "javascript:alert('本App仅在Windows 8下运行!')"); }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jQuery("#nav").children().mouseover(function () { jQuery(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 { jQuery(this).removeClass("over"); }); jQuery("#navFooter").children().mouseover(function () { jQuery(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 { jQuery(this).removeClass("over"); }); //checkOS(); }); function doPrint() { var bdhtml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var sprnstr = ""; var eprnstr = ""; var prnhtml = bdhtml.substr(bdhtml.indexOf(sprnstr) + 17); prnhtml = prnhtml.substring(0, prnhtml.indexOf(eprnstr)); var _first = "护理管理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夯Ь喝疃谋局什唤鼋鲈谟诙陨偈父龌Ъ庾拥呐嘌谟谙蚋嗟那嗌倌杲锌蒲匮慕逃蠢瓷缁崤嘌笈哂辛己每蒲刂实娜恕
参考文献:
[1]绍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化学竞赛试题范文4
关键词:“金钥匙”科技竞赛;CESL活动;试题结构;化学学科素养;科学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6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27
一、试题概况
1.试题结构
2012年“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活动)决赛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全卷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共六大题,37小题,第一大题为20道客观选择题,40分,其答案可能是单项或双项选择;第二大题为判断题,10小题,10分;第三大题为综合应用题,4小题,25分;第四大题为发散思维题,5分;第五大题为研究性学习题,10分;第六大题的科技英语题,10分。
2.试题特点
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展示化学课程的生活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试题总体特征为“丰富充实、活而不难、梯度分明”,将知识和真实问题情景有机融合,体现了科技竞赛的主旨,科学合理地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化学基本素质、良好的情感素质、科学观察能力及应变能力,力求择优突出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创新实验题的设置,更加体现了知识的创新性和灵活运用要求,全面检测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质,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充分发挥了试题的教育功能。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凸显STSE特色
时代是永恒的主题,试题关注当今时代出现的新化学热点和身边的化学问题,信息材料新颖,没有丝毫陈旧与庸废。有利于引导化学教学遵循认知规律,落实教学要求,全面实现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引导师生关注在应用中巩固和建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出命题者较高的学科素养和正确的教育观念。近年来高考、中考及各种化学考试无不突出STSE试题主要特色。
“注意用大量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是化学启蒙教育的落脚点。试题综合考核考生紧密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和宽阔的知识面,要求考生跳出死记硬背知识的误区,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有利于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同时加强对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识图等学习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化学教学将知识和技能目标落到实处。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来认识科技与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试题的时代性和教育性,使试卷考查内容生动活泼。如:第一大题第1小题考查了国际环境日标识;第2小题考查了发射“2号FT1”火箭中发生的变化,第7、9、11、12、16、18、19小题、研究性学习题、综合应用题,第4小题关注联合国气候谈判、食品安全、PM2.5、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酸雨与汽车尾气的关系、加酶洗衣粉的最佳洗涤温度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社会、生活。
(2)重视实验操作与实验设计,凸显科学探究和综合评价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是实验教学必须关注的两个方面。掌握实验操作是前提,学习实验设计则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实验的本质和原理。
试题考查了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全面测试考生的实验能力,体现了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对化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如:综合应用题第3题探究南京珍珠泉产生气体的成分、研究性学习题探究加酶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佳温度,比较加酶洗衣粉和含磷洗衣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背景,有机地将基本概念的运用、实验设计及评价、实验反思等融合在一起,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对实验原理的深刻理解,实现了对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的综合评价。
(3)重视核心知识与化学学科素养,凸显学科认知和情感激励
新课程提出的“生活与化学紧密相连”、“科学推导与实验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理念在试题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应该在发展学科认知的过程中,接受困难的挑战,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突出科学探究思想、关注身边发生的科学、关注生活时事,体现课程价值。夯实初中化学核心知识,将知识进行迁移和整合,重建核心知识系统,整合时要注意内容的连续性、顺序性和合理性,能帮助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深化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科能力的发展水平是本次竞赛的重要测量内容。遵循了“点在课标,学在课堂,考在课外”的原则。
试题围绕化学核心知识与学科能力命题,在凸显学科认知和情感激励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和努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观、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行为、科学实践能力。如:综合应用题第2小题(2)比较等质量的氢气和碳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第4小题(4)计算1分子汽油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分子数,得出提高汽油燃烧效率的措施,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题考查学生应用核心知识的熟练程度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科技英语题的创设,使化学的学科特点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学生解出这类题后,肯定会有强烈的成功喜悦,这样的试题和训练会促进学生智慧的成长。
二、对中考化学复习教学的启示
1.夯实基础,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也是中考命题比较关注的部分。复习是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重要方式,要对所学知识分门别类,归纳梳理、熟练巩固,使学科知识系统化,是对已学习知识的再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将具有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统率全局的重要知识点、能力点、智力点、技能点,集中精力加以深化,通过抓规律、抓联系、抓典型、抓方法,把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并凸显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由难到易、由点到面的转化。
2.注重综合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化学实验已成为化学中考命题的重点题型。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增强了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尤其是科学探究题。实验教学要不忘追本,要针对教材上的每个实验做到融会贯通,并以此为载体,积极寻找发掘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自选课题、设计实验、创新实验,并通过合作探究,对实验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探究的科学方法。
(1)训练和培养实验选择能力。实验方案的选择,要求学生根据要求选择最佳实验方案,包括操作步骤是否简单,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操作顺序是否正确等。实验用品的选择,主要考查能否正确选择使用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
(2)注重培养实验设计能力。首先要明确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①审清题意,明确实验要求;②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原理;③结合实验原理选择需要的仪器与药品;④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⑤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其次要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药品经济、安全可靠。
3.关注社会热点,重视学科联系
随着“双基”试题的逐年稳定和化学计算的逐步弱化,中考试题从学生身边的化学世界出发,将社会热点、地域文化、先进科技、生活实际及工农业生产与化学核心知识融为一体,设置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身边化学。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把握。试题通过对PM2.5、飞艇和热气球升空的原理和应用、酸雨与汽车尾气的关系、食品安全、加酶洗衣粉的酶催化适宜温度等知识的考查。引导教师在复习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明白人类社会在文明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仅靠某一学科是很难解决的,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树立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三、对中考化学的几点建议
1.建议中考化学试卷的满分值仍为100分。这样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科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无论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化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因此,作为一门中考学科,应该具有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若分值上低于其他学科,很有可能造成师生对其的重视程度降低,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对提高高中教学质量也是不利的。
2.希望继续坚持体现课改理念和要求的命题方向和思想,继续在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多元化等方面(例如,除了继续进行纸笔测验外,如何将实验能力考查等也纳入中考成绩)继续进行研究、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争取更大进展。再进一步探索新题型,争取在试题的探究性上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地发挥对中考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辉祥,王中仁.第二十届天原杯复赛试题评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7):60-61
化学竞赛试题范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30-02
传统的教学诊断在不同时段,根据不同目的、按不同要求,能揭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策略、解决模式、解题流程及获得的结果。进行教学诊断可使教师快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习能力的达成度,它亦能反映教师近一阶段的教学水平。教学诊断为教学服务,因此,命制合理、科学、高效的诊断所用试题值得研究。
一、学业测试命题与教学诊断的区别
学业测试(如中考、化学竞赛等)具有选拔性,带有竞争、竞赛的意味,需要选出学业优等生并利用分数折现出的能力进行排序,试题应有较好的区分度;而教学诊断测试目的是了解教情、学情,不必具备水平测试的全部功能,只需要调查统计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度,了解学生哪些方面有欠缺、有多少人会、会到什么程度等。
二、教学诊断命题的特点
1.形式多样。主要体现为:(1)题型可多样;(2)格式可多样;(3)选题须精准。
例1:NaNO2摄入过多会使人中毒。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4 C.+3 D.-3
例2:现今建筑行业大多会使用石棉材料,工人在施工中常常接触大量的石棉材料,而石棉材料易致人患肺癌。已知:石棉的化学式为:Ca2MgxSiyO22(OH)2,则化学式中x、y的值分别是( ).
A.5、8 B.8、3 C.3、8 D.8、5
例1利用NaNO2中Na、O元素化合价,求出N的化合价,就已“达标”;例2展示的化学式较复杂,若正确选项为D,学生需对四个选项逐次试算,才得解,颇费时,显得偏难。考基础要有“度”,要依据课程标准,要体察学生知识能力。
2.目标要明确
命题时,常会遇到不少好题,若将好题集于一卷,则这样的命题目的性不强,知识点容易重复,不能较好地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学诊断的命题须依据不同阶段对学生知识的不同掌握要求来编制。如:想了解学生对指示剂与酸、碱作用后颜色变化情况的认知能力,教师可用例3来进行测试分析诊断:
例3:能否用石蕊试液将HCl、KOH、KCl三种无色液体一次鉴别出来?能否用酚酞代替石蕊?为什么?
三、如何进行诊断性命题
(一)从教研角度命题:命题要有利于调整教法,促进学生反思
1.对双基知识考查的命题应关注以下几点:(1)杜绝忽视课标要求,盲目拔高。(2)考双基不等同于机械式识记,亦不等同于挑关键词句填空。(3)考双基不能等同于考常识,要源于双基。
例4:有关对溶液概念考查的命题
①下列调味品,加入充足的水并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食盐
C.食醋 D.蔗糖
②请举一例,说明以下叙述不正确。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c.溶液中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___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2.针对化学实验技能考查的命题
例5:写出符合要求的方程式
(1)实验室用两种固体试剂制取氧气___;
(2)用稀硫酸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___;但不可浸泡时间过长__;
例6:如下图是H2和O2反应生成H2O的微观示意图:
请据图说出你能获得的信息。
例5是以具体背景知识命题,考学以致用。例6开放性较强,要求教师多用直观、形象模型,对问题情境用化学用语思考和表述,避免过于抽象。
(二)从研学的视角进行命题
首先,化学知识源于实际,化学知识更富有情境背景,激趣的情境更易被重新建构;其次,学习历程在初级阶段是获取知识,较高层次要求则是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能进行有实质性的学习思维和行动,具备运用知识求解实际问题的技能。
例7:据图回答:
(1)A中的试管能否把浓硫酸加入水中___;
(2)B中溶液浑浊的原因是___;
(3)若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CaO和水,___(填“会”或“不会”)出现相同现象;
(4)试管A、B、C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___(用“>”、“
本题以溶液为载体,融合了浓硫酸的稀释、溶质的析出影响因素、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等,将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练习能及时了解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有利于学生端正态度、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
四、试题编制的关注点
(一)试题要描述正确、问点明确
选题编制首先要符合科学性、重实效,细微处设问须明确;其次,要不出现科学性错误、更不能语焉不详,知识点设置要有分量,设问清晰。同时评卷必须同一尺度,客观、公正、准确,才能保证信度的达成和效度的提升。
化学竞赛试题范文6
关键词:高考;化学;试题;选拔;时代
一、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是学好化学的关键所在。关于化学的实验问题历来成为历年高考所考察的重点内容,在2012全国卷28题,通过给定的装置来制取一氧化碳并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的实验中,分别考察到了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的化学实验现象描述、金属铜的含量测定以及方案的设计思路等等。化学实验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思维逻辑的考察,整个实验分析过程中需要的是大量的推理能力,需要的是严格、缜密的思考。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创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提升环节,例如本题中所要求的关于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设计,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创新精神。所以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高考化学更加强调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一个最显著的趋势所在。
二、绿色、生态、环保的时展方向在试卷上凸显出来
绿色、环保的观念越来越成为高考化学中所重视的话题,在2013全国卷(新课标一)第27题(3)中,可用盐酸代替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_。此题目是关于回收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工艺流程实验,“酸浸”过程中会发生的反应是钴酸锂(LiCoO2)与硫酸、水反应生成硫酸锂、硫酸钴、氧气和水;过氧化氢加热会分解成氧气和水,用盐酸代替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液会反应生成氯气,污染较大。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来绿色化学的理念已经渗透成时代的主流,关于绿色工艺、绿色实验的概念已然成为化学发展和改革的重点,那么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更要加强这方面的重视,增强环保的意识。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尤其要在选材、做实验和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的注意,争取做到减少环境污染,让化学的学习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迈进。
三、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等基本功的掌握重点考察
化学是一门较为实用的学科,纵观历年的化学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化学的实用性在试卷上有着较为充分地体现。例如2013全国卷,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又如2011全国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这两个题目都充分地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这一特点,因此学习化学要格外注意与生活的链接。
四、深入浅出的试题,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深入浅出式的出题已然成为了高考化学的另一个新的趋势,近几年的题目已经与前几年的试题表现出来了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现在的题目已经不再像前几年的题目那样冗长,而是通过最简洁的形式来呈现,但是对于学生考察的方面是很全面的,对于思维量也有着很大的要求。2012全国卷29题,提纯氯化钾的实验中,题目就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反应步骤,但是问题的难度也是有的,不仅仅考察了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同时也有离子式、溶液的PH值、关于提纯后物质的纯度的计算等等。深入浅出式的考察方法也正是在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深入材料中挖掘重要的信息,是否能够学会很好地推理等,这中深入浅出的方式已成为了高考化学命题的规律。
五、允许差距化的存在,高考的选拔性特点突出
随着高考选拔制度和高考扩招的进一步扩大,高考的化学逐渐呈现出了这种重难点突出,允许差异化存在的考试模式,这对于优秀人才的选拔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高考2013全国卷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部分,查尔酮类化合物G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中间体一题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将查尔酮类化合物这种课本上没有见过的物质作为考察的对象,需要的是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对于知识的转化能力。但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的是长时间的锻炼,对于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是有优势的,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拉开差距。其实这考察的是一种化学学习的思维能力,虽然考察的物质变化,但是基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能力都是确定的,那就是对于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的认识是确定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化学教育的改革,高考背景下的化学试题逐渐呈现出了一种趋势,无论是绿色、生态的环保观念,还是创新能力的突破,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化学高考命题方式的转变凸显的是国家对于素质人才的需要,已不再是通过唯一的指标进行化学教育体制的改革。研究化学高考的命题趋势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上课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实现化学素质的提高,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大大地为学生的学习减少了负担,使得复习重点更加明确,为人才的培养奠基。
参考文献:
[1]张莉娜: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化学试题研究及其启示,《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