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线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送电线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送电线路范文1

关键词:送电线路 雷击跳闸 防雷措施

概 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送电线路来讲,雷击跳闸一直是影响高压送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大气雷电活动的随机性和复杂性,目前世界上对输电线路雷害的认识研究还有诸多未知的成分。架空输电线路和雷击跳闸一直是困扰安全供电的一个难题,雷害事故几乎占线路全部跳闸事故1/3或更多。因此,寻求更有效的线路防雷保护措施,一直是电力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桐庐电网处于浙西北山区,地形复杂,山峦起伏,线路雷击跳闸是整个电网跳闸的重要原因,经常占到跳闸总数的80%~90%。降低雷击跳闸率对于日常线路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来说将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且效益是不仅仅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目前输电线路本身的防雷措施主要依靠架设在杆塔顶端的架空地线,其运行维护工作中主要是对杆塔接地电阻的检测及改造。由于其防雷措施的单一性,无法达到防雷要求。而推行的安装耦合地线、增强线路绝缘水平的防雷措施,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而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如通常采用增加绝缘子片数或更换为大爬距的合成绝缘子的方法来提高线路绝缘,对防止雷击塔顶反击过电压效果较好,但对于防止绕击则效果较差,且增加绝缘子片数受杆塔头部绝缘间隙及导线对地安全距离的限制,因此线路绝缘的增强也是有限的。而安装耦合地线则一般适用于丘陵或山区跨越档,可以对导线起到有效的屏蔽保护作用,用等击距原理也就是降低了导线的暴露弧段。但其受杆塔强度、对地安全距离、交叉跨越及线路下方的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架设耦合地线对于旧线路不易实施。因此研究不受条件限制的线路防雷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将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从它们对防止雷击形式的针对性出发,真正做到切实可行而又能收到实际效果。

雷击线路跳闸原因

高压送电线路遭受雷击的事故主要与四个因素有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有无架空地线;雷电流强度;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各种防雷措施都有其针对性,因此,在进行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时,我们选择防雷方式首先要明确高压送电线路遭雷击跳闸原因。

1.高压送电线路绕击成因分析。根据高压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现场实测和模拟试验均证明,雷电绕击率与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杆塔高度以及高压送电线路经过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有关。

山区高压送电线路的绕击率约为平地高压送电线路的3倍。山区设计送电线路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大跨越、大高差档距,这是线路耐雷水平的薄弱环节;一些地区雷电活动相对强烈,使某一区段的线路较其它线路更容易遭受雷击。

2.高压送电线路反击成因分析。雷击杆、塔顶部或避雷线时,雷电电流流过塔体和接地体,使杆塔电位升高,同时在相导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如果升高塔体电位和相导线感应过电压合成的电位差超过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闪络电压值,导线与杆塔之间就会发生闪络,这种闪络就是反击闪络。

理论分析可以得出,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提高耦合系数、减小分流系数、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都可以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在实际实施中,我们着重考虑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和提高耦合系数的方法作为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主要手段。

三、高压送电线路防雷措施

清楚了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发生原因,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送电线路所经过的不同地段,不同地理位置的杆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目前线路防雷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与耐雷水平成正比,加强零值绝缘子的检测,保证高压送电线路有足够的绝缘强度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重要因素。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3.根据规程规定: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和经常发生雷击故障的杆塔和地段,可以增设耦合地线。由于耦合地线可以使避雷线和导线之间的耦合系数增大,并使流经杆塔的雷电流向两侧分流,从而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4.适当运用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由于安装避雷器使得杆塔和导线电位差超过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就加入分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根据实际运行经验,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送电线路上选择性安装避雷器可达到很好的避雷效果。目前在全国范围已使用一定数量的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运行反映较好,但由于装设避雷器投资较大,设计中我们只能根据特殊情况少量使用。

本文主要对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两方面进行分析:

1.安装线路避雷器。运用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由于安装避雷器使得杆塔和导线电位差超过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就加入分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我们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送电线路上选择性安装避雷器。

线路避雷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无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直接连接,它是电站型避雷器的延续,具有吸收冲击能量可靠,无放电时延、串联间隙在正常运行电压和操作电压下不动作,避雷器本体完全处于不带电状态,排除电气老化问题;串联间隙的下电极与上电极(线路导线)呈垂直布置,放电特性稳定且分散性小等优点;另一种是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通过空气间隙来连接,只有在雷电流作用时才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具有可靠性高、运行寿命长等优点。一般常用的是带串联间隙型,由于其间隙的隔离作用,避雷器本体部分(装有电阻片的部分)基本上不承担系统运行电压,不必考虑长期运行电压下的老化问题,且本体部分的故障不会对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隐患。

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雷击杆塔时,一部分雷电流通过避雷线流到相临杆塔,另一部分雷电流经杆塔流入大地,杆塔接地电阻呈暂态电阻特性,一般用冲击接地电阻来表征。

雷击杆塔时塔顶电位迅速提高,其电位值为

Ut=iRd+L.di/dt (1) 式中

i——雷电

Rd——冲击接地电阻

L.di/dt ——暂态分量

转贴于

当塔顶电位Ut与导线上的感应电位U1的差值超过绝缘子串50%的放电电压时,将发生由塔顶至导线的闪络。即Ut-U1>U50,如果考虑线路工频电压幅值Um的影响,则为Ut-U1+Um>U50。因此,线路的耐雷水平与3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雷电流强度和塔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来说,线路的50%放电电压是一定的,雷电流强度与地理位置和大气条件相关,不加装避雷器时,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往往是采用降低塔体的接地电阻,在山区,降低接地电阻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输电线路屡遭雷击的原因。加装线路避雷器以后,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流将发生变化,一部分雷电流从避雷线传入相临杆塔,一部分经塔体入地,当雷电流超过一定值后,避雷器动作加入分流。大部分的雷电流从避雷器流入导线,传播到相临杆塔。雷电流在流经避雷线和导线时,由于导线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将分别在导线和避雷线上产生耦合分量。因为避雷器的分流远远大于从避雷线中分流的雷电流,这种分流的耦合作用将使导线电位提高,使导线和塔顶之间的电位差小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绝缘子不会发生闪络,因此,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钳电位作用,这也是线路避雷器进行防雷的明显特点。但由于其费用较高,故综合考虑后未进行行推广运用。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杆塔接地电阻增加主要有以下原因:

(1)接地体的腐蚀,特别是在山区酸性土壤中,或风化后土壤中,最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和吸氧腐蚀,最容易发生腐蚀的部位是接地引下线与水平接地体的连接处,由腐蚀电位差不同引起的电化学腐蚀。有时会发生因腐蚀断裂而使杆塔“失地”的现象。还有就是接地体的埋深不够,或用碎石、砂子回填,土壤中含氧量高,使接地体容易发生吸氧腐蚀,由于腐蚀使接地体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变大,甚至使接地体在焊接头处断裂,导致杆塔接地电阻变大,或失去接地。

(2)在山坡坡带由于雨水的冲刷使水土流失而使接地体外露失去与大地的接触。

(3)在施工时使用化学降阻剂,或性能不稳定的降阻剂,随着时间的推移降阻剂的降阻成分流失或失效后使接地电阻增大。

(4)外力破坏,杆塔接地引下线或接地体被盗或外力破坏。

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针对桐庐县供电局部分线路接地电阻值长期以来偏大,降低了线路的耐雷水平。为确保线路安全运行,对不同的杆塔型式我们采用φ8的园钢进行了接地网统一设计、统一加工,避免了高山大岭上进行施工焊接造成工艺质量不合格等的可能,同时也减少了野外工作量,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改造速度。通地改造使杆塔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从理论上得到大大提高。

1.设计接地网改造型式。方案:利用绝缘摇表采用四极法进行土壤电阻率的测试,以及采用智能接地电阻测试仪,直测土壤电阻率。根据测试的土壤电阻率的结果进行比较再根据设计时所给予的接地装置的型式,确定最终的接地体的敷设方案。

有架空地线路的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接地放射线

①土壤电阻率在10000欧·米及以上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5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②土壤电阻率在2300~32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5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③土壤电阻率在1500~23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35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④土壤电阻率在1200~15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23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⑤土壤电阻率在750~12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9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⑥土壤电阻率在500~75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3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⑦土壤电阻率在250~5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⑧土壤电阻率在250欧·米及以下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38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2.杆塔接地装置埋深:在耕地,一般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8米;在非耕地,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6米。在石山地区,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3米。

3.接地电阻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延伸接地体射线,直至电阻值满足要求为止,个别山区,如岩石地区,当射线已达8根80米以上者,可不再延长。

4.接地体的连接:采用搭接方式,两接地体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

5.防腐:焊接部位必须处理干净再做防腐处理。

6.为了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水平接地体之间的接近距离不得小于5米。

四、采取的措施

1.对线路中测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的接地电阻进行重新测试;并测试土壤电阻率。

2.对查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接地放射线进行开挖检查,重新对本杆塔的敷设接地线,并进行焊接。

3.对检查中发现已烂断或无接地引下线的杆塔接地装置进行焊接,并对接地电阻重新测试,不符合规定的重新进行敷设。

4.对被浇灌在保护帽内的接地引下线,采取的方式可为将引下线从保护帽内敲出,再重新浇灌保护帽或将引下线锯断重新进行焊接。

5.对重新敷设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再次使用降阻剂进行改造。

后记

在总结了送电线路防雷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运用好常规防雷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雷电活动是小概率事件,随机性强,要做好送电线路的防雷工作,就必须抓住其关键点。综上所述,为防止和减少雷害故障,设计中我们要全面考虑高压送电线路经过地区雷电活动强弱程度、地形地貌特点和土壤电阻率的高低等情况,还要结合原有高压送电线路运行经验以及系统运行方式等,通过比较选取合理的防雷设计,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雷电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现象,需要电力系统内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尽量减少雷害的发生,将雷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全国电力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输配电线路运行和检修》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三版。

送电线路范文2

【摘要】基于送电线路设计对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与影响,本文以设计阶段作为控制工程造价的着眼点,分析了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控制工程造价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线路设计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一、前言

随着社会用电量的高速增长,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拟建和在建的送电线路很多,无论是发电厂的配套工程还是输变电系统的网络建设项目,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忽视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现象,造成项目建设的“三超”现象较为普遍。架空送电线路工程由于影响工程造价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造成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对于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造价控制走向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轨道,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就设计阶段当前存在的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一些问题及控制措施展开论述。

二、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根据有关资料的反映和初步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目前在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1.设计深度不够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近几年来,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多、进度要求快,各级电力勘察设计单位承担的设计任务也大幅增加。一些设计单位在遇到设计任务重、时间紧的时候,往往无法做到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敷衍了事,未按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对具体设计方案缺乏比较,以及设计水平不高,审查制度不严等,最终造成项目设计深度不够、套用图纸不适等导致设计变更增多,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2.工程设计和投资控制联系不够紧密也是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种表现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送电工程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一般都是勘测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勘测和方案比较,分阶段提供条件给造价人员编制估算或概预算。但是长期以来,技术人员由于缺乏经济观念,往往无法提供编制概预算所需的全部条件;而从事概预算编制的人员不熟悉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工艺,无法吃透相关定额、标准的内涵,不能主动收集或向技术人员索取所需的全部条件,导致编制的概预算存在缺项、漏项或重复计算、高估冒算的情况,难以真实反映施工现场费用,有效地控制造价。

3.缺乏信息反馈和项目后评价程序使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项目完成后由于缺乏造价成本信息反馈和缺少项目的后评价程序使设计单位缺少机会了解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无法进行事后分析,在以后工作当中又有可能将问题带入下一个项目中,不能进一步提高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

三、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造价控制是一个全过程的控制,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控制。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设计阶段是项目即将实施而未实施的阶段,为了避免施工阶段不必要的修改,减少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造价的增加,应把设计做细、做深入。一旦设计阶段造价失控,就必将给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纠正上述存在问题,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行业技术标准,参照国内部分省市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在设计阶段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造价控制。

1.健全设计单位经济责任制,严格控制工程成本,提高竞争意识

设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对于设计节约和浪费应制定明确的奖罚标准:对因设计原因而造成的工程浪费、工期延误及超出投资限额的损失,要追究设计人员责任;对科学合理、经济的方案予与奖励。促使设计人员增强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和相互间竞争的能力,增强为业主控制投资成本,提高竞争意识。

2.推行限额设计,全面推广工程典型造价运用工作,加强技术和经济的有机结合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在保证质量、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编制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同时,各专业要按分配的投资额来控制设计。限额设计必须贯穿于勘察设计的全过程。

推行限额设计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对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意识,有利于经济管理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设计人员提供信息,使勘测设计小组内部形成有机整体,克服设计深度不够及勘测设计相互脱节的现象,改变设计过程不算账、设计完成见分晓的现象,使投资达到动态控制的目的。同时,推行限额设计还可以促使设计和造价人员进行项目全寿命费用的分析,使他们不仅要考虑项目一次性的投资,还要考虑施工阶段和运行后的经济费用。比如:在输电线路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对于线路选线定位以及在雷区的防雷、冰区的避冰、抗冰、防冰、融冰等对运行成本影响较大设计方案的优化时,就有利于设计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仔细考虑、认真权衡,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在投资限额内控制好工程造价。

送电线路工程典型造价是国家电网公司加强工程造价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在送电线路典型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各模块的使用条件,通过对大量实际工程的统计、分析,合理确定典型工程断面,再结合各地区各电压等级线路的特点,科学设定设计所需的边界条件,形成典型方案。然后,典型造价在典型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典型造价成果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必须按照典型造价进行严格把关,若工程主要条件与典型方案有差异而产生造价费用偏差,应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严格认真的分析比较,直至该设计方案的造价指标在合理范围内。推广典型造价,有利于科学建立工程造价标准,合理评价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水平,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努力降低电网工程建设成本。

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按年度编制了《电网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标》,该指标一般作为220~750kV架空送电线路工程设计阶段的限额控制参考指标。国家电网公司于2007年出版了送电线路典型造价,丰富了110KV~500kV送电线路的造价指标。限额设计和典型造价都是在大量实际工程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编制原则是一致的,在运用中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借鉴。不论是限额设计或是典型造价,出发点都是要求在设计阶段把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与造价编制人员通过相互学习,密切配合,才能将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设计人员必须提高素质、熟悉本专业的概算、预算和费用定额,熟悉建筑材料预算价格,树立强烈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精心设计,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通过经济分析、技术比较及效果评价,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达到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技经人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深入实际,多方掌握有关造价信息,密切注视在我们这个领域里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出现,建立相应的资源库,力求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供合理的依据。

3.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成果的好坏对造价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优化设计成果。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的《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的规定,架空送电线路工程静态投资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即本体工程费、辅助设施工程费、编制年价差和其他费用。本体工程费一般占65%~75%左右,辅助设施工程费一般占0.3%左右,编制年价差正常情况一般占5%~10%左右;其他费用一般占15%~30%左右。从投资构成上看,编制年价差虽然也占一定的投资比例,但它的高低主要受人工、材料、机械要素的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对投资主体来说为不可控因素,故对架空送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应该是对本体工程费用控制和其他费用控制。本体工程由六项单位工程构成:工地运输、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附件工程。按静态投资对各个因素的敏感程度来排序,较高的是杆塔指标、人力运距、基础混凝土。因此,在设计阶段对本体工程的控制重点应主要控制这三个技术指标。

其他费用从构成上主要包括: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项目建设管理费、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费、整套启动试运费、生产准备费、辅助施工费、基本预备费等。除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用外,其它各项费用一般有较明确的开支项目和费用标准,概预算编制也有规定的费率计取标准,管理和控制较容易,工程实践中这些项目很少出现超支问题。因此,对其他费用的控制重点是在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的控制。

(1)优化线路路径

对送电线路来说,路径优化是设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路径的选择影响本体工程的多个单位工程,是影响整个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十分重视沿线气象条件、地形、地质、水文、污秽等级、现有可利用交通条件、重要交叉跨越、重大障碍物拆迁等资料的收集工作。不能片面追求路径最短化,而必须在满足所属地区规划部门要求及避让通信、军事等设施前提下,考虑安全运行、方便施工、降低造价、经济运行、障碍物处理及大跨越情况基础上,对线路路径的多方案进行综合比选,选择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例如:拆除建筑物和居民住房,砍伐经济林木或防护林,跨越采石厂等都会增加拆迁补偿费用,影响到其他费用中的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的控制;不良地质会增加基础建设投入;

(2)合理选择导线、地线

导线截面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线路的输送目的地负荷容量及负荷增长情况、导线制造、架线施工、运行维护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发挥地线在防雷保护、通信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合理配置OPGW、良导体及普通地线,使选择的导线、地线既要满足技术上的要求,又要保证工程投资的经济合理。

(3)合理规划塔型

影响线路投资最敏感的因素就是塔材量,不同的杆塔型式在造价、占地、施工、运输和运行安全等方面均不相同。减少每公里塔材的耗钢量是降低造价的最有效途径。如每公里减少1吨的塔材,那么每公里可减少材料费及施工费用等各项投资约1万元。虽然每公里塔材的耗钢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减少,但从以往工程统计分析看,不同的线路在标准相差不多的条件下,每公里塔材耗钢量可相差几吨。因此,在设计阶段,必须根据工程地形地貌条件,精心规划工程需要的各种塔型,在满足使用条件下选用耗钢量较少的杆型;同时,降低线路曲折系数,增加直线杆塔使用比例,以降低杆塔耗钢指标,从而控制工程造价。还可以结合近、远景规划,使用双回路或多回路铁塔,这样目前工程的造价虽然会高了点,但为以后的工程建设项目预留下线路走廊,避免或减少了下个工程的工地运输、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的施工工程量及建设场地清理费,从总体上讲还是会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4)优化杆塔基础形式

杆塔基础作为输电线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价、工期和劳动消耗量在整个线路工程中占很大比重。其施工工期约占整个工期一半时间,运输量约占整个工程的60%,费用约占整个工程的20%~35%,基础选型、设计及施工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线路工程的建设。在基础设计方面,根据每基杆塔的基础作用力和地形地质条件,优先采用掏挖、嵌固、岩石基础等原状土基础,并积极采用技术先进的基础型式和杆塔全方位高低腿、不等高基础等,可大大减少工程中土石方量和混凝土量,同时也减少了对自然环境和地面植被的破坏,有效地减少建设场地清理费,节约工程的投资。

4.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设计变更。设计变更有业主的功能性变更与设计的技术变更,设计变更管理主要是针对设计的技术变更管理。技术变更又分施工图设计变更与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施工中的变更主要是材料设备采购变更和现场施工变更;施工图设计变更会产生基础或结构局部变更,从而影响工程的造价;再者,设计变更管理还涉及到变更所处的时间段的问题,对非发生不可的变更,设计人员应主动深入了解情况,争取把设计变更控制在最小范围:在设计阶段发生变更,只修改设计图,损失就少;在采购阶段发生变更,不仅要修改图纸,还得要采购新的材料和设备;若是在施工阶段发生变更,不但是设计图和材料设备的变更,而且会造成返工、拆除、重做,势必产生重大变更损失,造成浪费。总之,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变更前要算好账,论证其合理性、必要性再变更,严格履行变更程序,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使变更控制在限额内,达到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5.形成跟踪制度

设计部门应形成跟踪制度,主动跟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直至工程财务决算。对发生“三超”的工程项目,设计部门应及时总结发生问题的主、次方面原因,区分对待。属于因设计阶段造成的,应针对其发生的原因,制定对应的规范、规定,保证同类型的问题在今后的工程中不再发生。同时,应加强与兄弟设计单位的横向联系,借鉴其优点与不足之处。

送电线路范文3

关键词:输电线路 外力破坏 措施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工作。近几年,随着淮安经济快速发展,输电线路的廊道环境却在不断恶化,输电线路走廊内的树木、建筑物、违章施工以及人为的破坏,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构成极大的威胁。

2、、送电线路外力破坏的主要形式

送电线路外力破坏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各种违章建筑与违章施工、在电力线附近垂钓、树木”。

(1)、随着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步伐加快,电力设施附近的建筑施工日益增多,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盲目建筑与施工,有些施工单位和个人拿电力法不顾,考虑的只有经济效益和施工进度。

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建筑,没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施工器具触电事故,有造成工人触及电力线路的,有吊臂碰塔线的,有挖土机挖断电缆的,严重危及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将自身与电力设备的安全撇弃到脑后,致使放电导致电力设备停运!2006年11月,淮安经济开发区35kv机电纺织线,一施工单位在进行下水管道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吊车在工作时操作不谨慎,电力线对吊车放电致使两相导线断线,开发区大部分地方停电,幸好无人员伤亡,但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给一些企事业单位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2)、现在社会上有些人闲来无事,想用钓鱼消磨时间,明知在电线下方垂钓很危险,也看到了警示标记但总是觉得自己水平很高,不会出什么事情。2006年9、10月份110KV淮扬、府阳线两次出现了因为在电力线路下垂钓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这不仅给家庭留下永远不能抹去的伤痛,给社会带来很坏的影响,同时也给国家的经济建设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3)、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虽然电力部门作为电力设施保护的主体地位没变,但电力部门没有执法权。树木是送电线路安全运行最头疼的问题,更是对电网的安全构成严重隐患。有些群众明知不能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植树,树木超高已经很危险,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就是不给砍伐,满天要价。有些超高树木要是刮大风安全距离不够,就会形成电线对树木放电,造成设备与人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但是总会有一些部门和单位,不是很配合,电力设备是否安全运行跟他无关,电力部门是没有修剪树木的权利,更不要说砍伐树木。这样也及易造成树倒线断、杆倒、行人触电伤亡的严重后果。

3、保证送电线路安全运行的措施

保证送电线路安全运行,就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不变。广泛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是保证送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前提。保证电线路安全运行的措施很多,下面本人针对自身工作,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1)、加强电力法规宣传,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首先,电力部门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传单、广告等,大力进行电力法规宣传。不能只有安全月才进行,要建立起长效宣传机制,不定期不定时。宣传要深入乡村、田头,发放一些宣传画报,使广大人民群众家喻户晓,夯实电力设施保护的群众基础。一经发现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及违章行为,就向110举报。对检举的线索一经查实,就应根据情况给予奖励,并及时予以报导,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电力设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从发现外力破坏的源头着手控制危险源:

杜绝外力破坏现象的发生,必须在其出现苗头的时候尽早的将其消除,这就要求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可能引发线路外力破坏地源头。在目前的工作中,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加强运行人员的责任心

巡视到位是保证送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运行人员要及时的按照巡线工作进度计划保质保量的进行线路巡视,及时掌握线路沿线情况,了解线路通道内施工、栽树、取土等情况,对自己可以的处理的缺陷(如通道内新栽树木或杂树等进行砍伐)及时处理,避免隐患扩大导致后期处理难度加大甚至引发事故,并及时的做好记录,杜绝不按周期或走马观花式巡线。

二、提高运行人员的专业水平

有的事故隐患并不直观,需要运行人员熟练掌握相关规程及知识,并根据地势情况、运行经验等作出判断,否则不但无法发现危险点,有的还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去年第一责任人因不熟悉树木品种,错将一住户的绿化树砍伐,后住户在淮阴区法院上诉,最后公司赔偿了住户部分损失。

三、缩短运行人员的巡线周期

现在的施工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速度快,比如在线路周围取土,几辆挖掘机很快就可以把铁塔挖成一个孤岛,然后扬长而去。现有的一个月的周期巡线有的时候无法及时的掌控。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做好三点工作:

(a)运行人员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比如,巡线时在线路周围有铺设管道的,虽然暂未影响到线路,可及时打听管道施工的走向以及计划进度,是否危及线路安全。

(b)与护线组织保持联系

现在的线路很长,特别是220kV以上线路,跨越地区多,有时候运行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线路信息,这就需要和护线组织进行经常性的联系,形成一个护线网络。比如,500kV线路经过楚州等地,我们就与楚州线路工区和供电所建立了联系,他们在工作中发现隐患后及时跟我们联系,使我们及时处理。

(c)改善巡线交通工具

保证巡线车辆的充足,可以极大的改善巡线人员的作业条件,同时也节省巡线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内外配合做好外力破坏隐患的处理

(1)、公司内部要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公司一直提倡“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政策,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流程有利于加强人员的责任心,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通过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使从第一责任人、班组到相关部门,各级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什么事情该做,什么时候做,怎样做,减少推诿现象,切实做好本职工作。2003年初实行了“设备第一责任人”制度,标志着设备运行从主任到专职,再到班组及成员之间,完成了各级人员间的安全生产责任。第一责任人制度,反映出更多的是一种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是把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表现,是细化、量化安全生产责任,是更好的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石。从客观上分析,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只要通过主观上的努力,大部分事故隐患都可以控制和预防。

目前工区拟实行领导分工,每位领导与几个责任人挂钩,重点帮助责任人解决其依靠自身能力无法解决的困难,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2)、依靠规划施工许可制度主动作为

2005年12月22日,为贯彻落实省经贸委和省建设厅《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意见》的有关精神,联合市经贸委、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施工工作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淮经贸电力[2006]242号)。

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进行取土、施工、建筑等项目实行行政许可制度,是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变为可控、预控的非常重要工作。公司专项领导小组,主动配合市、区、县经贸委、建设、园林、规划等部门开展相关工作,规范内部流程,建立综合执法体系,共同控制电力设施遭受人为破坏的行为,保证电网健康、稳定、有效的运行.系统内保卫、生技、运行、营销等部门协调一致,保证现场勘察、规划、审核即时落实,建立起了保护电力设施的社会网络。

(3)、争取当地政府与社会的支持

清理违章施工、违章建筑、违章树木等,这些都需要当地政府的协调与配合。只有在取得当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支持下,建立好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尽可能的保证电力设备运行安全,更好的服务与社会。

事实证明,在开展保护电力设施安全运行中遇到困难时,公安、司法机关一旦介入,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争取地方政府机关授权电力部门对电力设施保护的行政执法权,这样电力部门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电力设施有关的事件,打消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

(4)、对政府单位的“以夷制夷”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政府有关部门有时在知法犯法,置相关法规于不顾,支持建筑商违章建房,有的甚至本部门自己野蛮施工。而在政府强权部门面前,供电公司变成了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无法捍卫自己的正当利益。

但个人认为,我们抓住软环境建设的双刃剑,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公司或个人名义进行投诉,比如对人身有伤害的行为可以报安监局,各项违法事件可以投诉到软建办,以政府的名义向相关部门施加压力。不然供电公司的形象将会大打折扣,给今后的工作带来恶性循环。

送电线路范文4

【论文摘要】送电线路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的工作,从施工准备到工程竣工时时刻刻都存在风险。在错综复杂的风险因素关系中,针对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风险管理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识别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的风险识别就成为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工作的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对风险的估计和评价,进而影响决策者对风险的回避和防范措施,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风险识别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在识别中应尽量做到不漏项,同时又重点突出。本文选择送电线路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为研究课题,借鉴国内外风险管理理论,从施工企业角度出发,对送电线路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送电线路风险管理的概念

所谓送电线路风险管理是指对送电线路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并制定防范对策等一系列管理过程。目前,人们通常用到系统理论、概率论、数理统计理论、模糊数学理论等方法对风险进行估计,但是,人们还无法运用我们如今所能掌握的所有的技术、方法、理论,对风险进行准确预测。随着人类科学和文明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科学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对风险的预测准确度会越来越高。

2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的特征

送电线路除了具有风险的客观性、多样性、影响全局性和规律性的普遍特点外,还因其所处地质水文环境、结构形式、材料、施工工艺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征。

2.1所处地质、水文环境的复杂和不完全明了性,造成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的难预测性基础施工经常会因为地质等原因不得不改变施工方案和更换施工设备,进而造成工期和成本的变化。送电线路基础无论在工期和质量方面还是在成本和效益方面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有时甚至决定整个项目的工期和施工企业的效益乃至整个项目的成败。

2.2施工阶段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突出由于送电线路的施工工期安排紧凑,工序的衔接非常紧密,一个风险发生会导致相关的很多风险指标发生变化,有时因为一个风险因素的出现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停工。

2.3风险发生概率的难确定性与其他项目可以通过大量的可重复的类似事件进行统计得出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不同,送电线路施工的风险概率难于进行定量评估。有时只能采取定性的方式评估送电线路施工阶段的风险。

2.4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收益和风险管理成本的比值大也就是说用较小的风险管理成本可以获得较大的风险管理收益或者可以说用较小的风险管理成本可以避免较大的风险损失。因为我国送电线路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水平相对较弱,施工企业有很大的风险管理收益空间,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收益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3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评价准则

风险的评价要求解决风险的影响以及应采取何种对策处理风险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建立风险评价的准则。

3.1风险回避准则风险回避准则时最基本的风险评价准则,根据这一准则们对风险活动采取禁止或完全不作为的态度。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人们宁愿放弃较小的风险受益而不从事风险活动,或者宁愿付出较高的代价来完全回避风险。

3.2风险权衡准则风险权衡的前提是:世界存在着一些可接受的、不可避的风险。乘飞机是冒着可能失事的风险,但是不能因为有失事的风险而不乘飞机旅行。风险权衡则正是需要确定可接受风险的程度,而这是一件困难的工作。

3.3风险处理成本最小准则风险权衡准则的前提是假设存在着一些可接受的风险。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不对风险作处理即可接受(小概率或小损失风险);二是付出较小的代价即可避免风险。对于第二类可定性地归纳为,若此风险处理成本足够小,人们是可以接受的。

3.4风险成本/效益比较准则人们只有在效益大大增加地情形下,才肯去花费风险处理成本,因为承担了风险,就应当有更好的利润。风险处理成本应该和风险受益相匹配。当人们付出了较小的风险处理费用或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损失期望后就可以要求有较高的回报。

4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管理模型与管理程序

4.1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管理模型因为事故及其损失的性质是复杂的,所以风险管理的逻辑关系也是复杂的。风险管理模型至少有五个因素:基本事件(低级的原始事件);初始事件(对系统正常功能的偏离);后果(初始事件发生的瞬时结果);损失(描述死亡、伤害及环境破坏等的财产损失);费用(损失的价值)。结合故障树分析,低级的原始事件可看作故障树中的基本事件,而初始事件则相当于故障树的一组顶上事件。对风险管理来说,必须考虑系统可能发生的一组顶上事件和总损失。

4.2风险评价和管理程序送电线路施工企业对现有设施进行评价和风险管理时,应考虑所评价项目的优先顺序。评价和风险管理的程序框架见图1:

5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管理模型下的具体措施

由于不同的送电线路具有不同的风险影响因素,或者影响程度不相同,体现出绝对的多样性,所以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也有所不同。

5.1采用担保或履约保函的方式转移风险送电线路施工招标或履行合同过程中,业主为避免出现承包人在中标后不签承包合同,或签合同后不履约,或在预付款支付后不实施合同义务和责任等风险,业主一般在投标过程中和签订合同以前以及支付预付款前,要求承包人提交由担保公司出具的履约担保或银行出具的履约保函,将承包人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转移给出具担保的担保公司或银行。

5.2采用分包方式转移风险承包人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遇到对于自身来说有比较大风险的项目,或由于成本、质量、工期等可能会因受到自身条件限制而产生风险时,可以向业主申请把此部分分包出去,以转移风险。由于承接此部分工程的分包人往往对这样的工程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施工队伍,所以对其来说,承接此部分工程不一定存在风险,可能还是一次机会。

5.3采取适当的合同计价方式转移风险对于项目业主来说,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价形式,可以转移项目风险。常用的有固定总价合同、单价合同以及其他计价合同形式。

5.4运用合同条件转移风险在送电线路施工合同中,业主可以运用某些条件来转移风险,这种转移风险的方式实际上是利用合同条件来开脱责任。FIDIC合同条件中就有一些业主免责条款。例如我们可以改进企业的资质管理办法,调控行业总量,优化行业结构逐步发展智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施工企业,形成工程总承包企业、施工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劳务承包三个层次的组织结构。还可以借鉴FIDIC合同的标准分包合同条件,制订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分包合同文本,建立和完善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管理体制,制订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办法,规范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市场,健全工程总分包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总分包合同管理制度。

5.5保险保险作为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是应对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的重要措施。送电线路施工保险是指业主、承包人或其他被保人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一旦投保的风险事件发生,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时,由保险人给与一定的补偿的一种制度。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其实质是一种风险转移,将原应由业主、承包人或其他被保险人承担的风险责任转移给保险人。送电线路施工一般是线长、面广、点多、流动性大、施工条件复杂、潜伏的风险因素多,业主或承包人经常采取保险的方式,以比较小的代价,换得受损失时的补偿保障。

6结论

对于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本文主要考虑送电线路施工项目的特点,对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实践证明,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对于搞好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颇有成效,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包晔.标准工艺在送电线路施工中的作用、应用及编写需求[J].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2008,3

2黄盛雄.回顾与展望我国送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发展[J].广东科技,2008,8

送电线路范文5

关键词:送电线路;安全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送电线路安全问题

1、鸟类危害

鸟类对送电线路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的危害主要有:(1)鸟类筑巢危害。春季是很多鸟类筑巢时期,而这些鸟类常常将送电线路杆塔选定为筑巢地点,叼着各种筑巢材料在送电线路间来回穿梭,当筑巢所用的泥土、树枝等掉落到导线与横担连接处时,就会产生线路故障。此外,已经筑成的鸟巢,在大风、风雪、暴雨等恶劣环境下,容易掉入到送电线路绝缘子或者带电导线上,导致送电线路出现短路故障。(2)鸟类飞行危害。由于有些鸟类体型相对较差,当其在送电线路间来回飞行时,可能与送电线路产生碰撞,从而导致各种送电线路连接故障的产生,对输电网络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1]。(3)鸟类粪便危害。有些鸟类并不会在送电线路杆塔上面筑巢,但是会在送电线路杆塔上栖息,而在栖息过程中鸟类会遗留下粪便,对送电线路绝缘子造成破坏,并引发闪络故障。究其原因,一方面,鸟类粪便会对送电线路绝缘子造成污染,在粪便积累过多情况下,将导致绝缘子出现闪络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鸟类粪便本身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若鸟类栖息时在送电线路绝缘子上方排便,粪便会进入到绝缘子内,将形成相应的粪便短路带,最终引发线路单相接地事故。

2、覆冰危害

覆冰主要是地区地面温度差不多达到0℃时,大气层中的冷却水向下降落,并在送电线路绝缘子及导线上凝结成霜,对送电线路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变暖形势下,我国很多地区开始受到冰雪灾害的危害。覆冰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当送电线路导线松弛程度有所变化时,覆冰以跳跃方式脱落,导致送电线路受到很大冲击破坏。其二,当送电线路绝缘子被冰雪覆盖后,绝缘子性能将大大降低,并容易出现短路故障。其三,送电线路基础受到冰雪覆盖时,会发生冻裂膨胀现象,最终产生超荷损坏事故。其四,当送电线路杆塔垂直方向荷载量有所增加时,其机械强度受到严重破坏,并出现倒杆或者变形等事故。其五,在冰雪覆盖后,送电线线路导线对地距离大大缩短,在被跨越物过程中,可能出现间隙放电现象,使导线出现跳线或烧损等安全故障。

3、雷击危害

送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雷击危害主要有:其一,雷电绕击。送电线路出现雷电绕击原因与杆塔高度、导线保护角及线路所处地区水文地质状况有着密切关系。山区送电线路出现雷电绕击概率比平地送电线路多出3倍,主要是因为山区送电线路存在很多跨越线段,线路高差过大,使得线路抗雷击能力大大下降。而有些地区存在强烈的雷击活动,使送电线路更加容易受到雷电绕击[2]。其二,雷电反击。当送电线路杆塔顶端或者避雷线受到雷击时,雷电电流会经过接地体及塔体,杆塔电位也会有所上升,相导线出现过电压,当过电压电位超出绝缘子电压时,将会导致杆塔与导线间产生闪络现象,即反击闪络故障。

二、送电线路防护措施

1、加强冬季雨季天气影响的防治措施

冬季寒冷天气到来,昼夜温差增大,电网负荷增大,给输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安全隐患,根据当前天气变化易造成运行设备发生污闪、瓷柱断裂、线路跳闸等事故,因此我们要根据专业特点,制定计划、做出部署,全力做好输变电设备的防寒防冻工作。

另外,潮湿、多雨,大雾天气给送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的威胁,有的地方线路瓷瓶的污秽相当严重。针对异常气候,除加强巡视外,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更换防污瓷瓶、安装支柱绝缘子等相关措施,及时消除安全事故苗头。同时,充分利用在线检测系统,及时掌握线路瓷瓶的参数信息,合理安排带电清扫计划。

2、加强巡检,将事故发生几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对送电线路,根据线路承载负荷的重要性,对重点线路进行了特巡,特别是对低洼地区的线路水泥杆积水情况进行检查,防止水泥杆内积水冻涨给线路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同时对杆塔基础周围缺土及塌陷部位要及时进行回填夯实,以保证杆塔基础的稳定性。对重要交通地段的杆塔防撞措施进行检查,无防撞措施和防撞措施不完善的应及时补充和完善,以避免线路杆塔遭遇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

对变电设备,进行变电所支持瓷柱的特巡工作,重点检查支持瓷柱铁瓷结合部是否有裂纹,发现问题及时更换,防止倒瓷柱事故的发生。对于已接近满负荷的送电线路、主变压器、开关设备等进行特巡,严禁设备超铭牌参数运行。在大负荷期间,加强监视运行设备的温升,用红外测温仪器检查设备触头、接头、端子、充油设备的温度,检查充油、充气设备的油位、气压是否正常,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立即进行原因分析,对症进行调整,确保输变电设备的安全度冬。

总之,我们要在天气发生变化之前的时候,充分做好事故抢修准备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3、鸟害的防治措施

鸟害一直是电力设施维护的一大重点,也是电力维护人员最为头痛的一个问题,在所有的电力短路等问题当中,因鸟类破坏所引起的事故占总事故的45%。要防止送电线路鸟害事故的发生,单凭一种防鸟害措施是不能收到满意效果的,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即采取全线装防鸟罩,重点地段加装防鸟刺的综合治理措施。如在重点区段的杆塔上采取在瓷绝缘子串的第一片上加装防鸟罩,在瓷绝缘子串的上方横担上加装防鸟刺或防鸟网,在杆塔头部加装惊鸟器等综合防鸟害措施,使鸟害事故得到了遏制。我们要本着保护鸟类的原则,尽量减少鸟类对送电线路的破坏。

4、雷击防护措施

送电线路雷击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1)通过提高送电线路绝缘性能,并保持绝缘性能与抗雷击性能一致性,对零值范围绝缘子性能进行有效检测,以确保送电线路绝缘强度,有效提高送电线路的抗雷击能力。同时在送电线路规划设计时,必须对线路各种不同绝缘子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以选取绝缘性能良好的绝缘子。例如,玻璃型绝缘子不容易老化且耐电弧较强,并具备零值自爆、自洁性能等优点。(2)将送电线路接地电阻降低,并与其抗雷击性能保持一致。通过对各种基础杆塔接地电阻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尽量将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值降低,以有效提高线路抗雷击性能,避免送电线路受到雷电绕击或者反击。(3)适当增加耦合地线。由于某些地区雷电活动较为强烈,导致线路常常受到雷击破坏,并引发各种故障。因此,在雷电频繁区域,增加耦合地线,能够使导线与避雷线耦合系数值大大增加,经过杆塔处雷击电流以分流形式进入两侧,使得送电线路抗雷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4)通过在送电线路上安装避雷装置,能够使导线与杆塔间电位差高出避雷装置电压,避雷装置能够进入分流模式,有效避免绝缘子闪络故障的产生。通过实践证明,在雷击活动较为频繁地区设置避雷装置,取得显著的避雷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送电线路是输电网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质量直接决定着输电网的运行质量。为此在输电运行中,为了全面保障输电网中送电线路的运行质量与运行安全,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送电线路运行中的质量影响因素,避免鸟害、雨淞覆冰等危害,切实提高送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送电线路范文6

【关键词】高压;送电线路;优化设计

引言

当今社会,在城市化建设持续扩大规模和全球不断加强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形式下,推进了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电力系统的运行所处环境的变化趋势也十分显著[2]。在城市化建设的项目中只要与高压送电线路有联系,那么,设计阶段该项目就会受到各种不合理条件的影响,不能保证项目各个部分、阶段的运行质量,急需对它进行优化和调整[3]。

1.高压送电线路设计对施工造价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力事业的发展高峰期也如期而至。所谓的高压送电线路,其实就是用一些电力设施把电力从一个变电站输送到另一个变电站,它主要包括绝缘子、线路基础、高压导线、主力杆塔等[4]。而对它的设计,就是在选用建设材料时,选择合适经济的绝缘子、主力杆塔型号、导线、线路基础等,加上科学的分析、计算,选择最佳的位置立杆,并把送电线路沿线周围的地质地貌、气候条件以及路径等条件综合考虑起来,使得设计达到最优化,最终调节项目的施工造价。

2.高压送电线路优化设计的基本工作分析

2.1 高压送电线路路径的优化设计作业分析

在设计高压送电线路的每个部分的工作中,线路路径是最重要的。通常情况下,高压送电线路路径应该首先选择铁路、高速公路、通信线或是电力线路的交叉点位置,保证送电线路作业范围内的通信线路运行安全且施工便捷。在实际操作时,设计送电线路作业人员应该合理调整设计好的路径图设计的路径线路,避免路径出现不必要的曲折。

2.2 高压送电线路交叉跨越的优化设计作业分析

在调整优化设计方案中高压送电线路的交叉跨越地点时,应该首先关注以下两方面设置问题:一是跟弱电线路和送电线路的交叉设计作业有密切联系,其中如果电感材质为木质,那么防雷装置在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二是杆塔如果是跨越式的,交叉设置时应选用固定线夹。

2.3 高压送电线路主力杆塔的选型设计作业分析

在高压送电线路设计中,对于杆塔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一般施工人员有着丰富的经验时,他能够依据水文气象地质和工程导线型号等特定情况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而且在该地已经经过多年检验的杆塔型,这能有利于当地检修人员的工作和缩短周期。根据以往经验,在平原与多丘陵地带,常常选择以拉线杆塔或者钢筋混凝土杆塔为主。因此,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多方面因素来因地制宜的选择。

2.4 气象条件问题分析

在高压送电线路设计中,保障线路能够运行安全的关键之一就是气象条件的选择,搜集精确的气象数据,把气象区合理的划分对线路的合理设计十分重要。在设计初期,相关设计人员咨询了路线上相关的气象台,搜集了线路所经各县市沿线的相对湿度、大气温度、最大风速、导线覆冰及降雪情况、雷暴日与降雨量等与项目相关的气象数据。对于沿线地区雷雨多发,必要的防雷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极低温度都小于零度,线路走廊附近没有设置观冰站,在这种情况下,设计缺少可靠的覆冰资料来做参考,所以了解该线路的覆冰状况是设计时的重点也是难点。确定覆冰情况主要通过对线路经过的途中已运行的其它通信线路与电力线路风害和覆冰情况的了解调查,以及根据途中各地区气象台站所反映的该地出现冰冻天气的基本规律,并大量的调查访问线路经过点的居民来确定这条线路的覆冰情况,确定覆冰值取值。进一步调查少数容易出现严重微气象条件的地形,在设计中措施要相应加强。经计算与综合论证这些收集的气象数据,得出设计该线路的其它气象参数,并依据这些数据参照所在地划分标准来选择该工程对应的气象区。

3.高压送电线路优化设计的问题分析

3.1 高压送电线路设计防雷措施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压送电线路中,做好线路的防雷准备是最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线路的安全运行。目前,因地制宜地运用我国的一些传统的防雷技术,依然能够有效的来防雷。能够对送电线路为什么会有雷击跳闸现象发生的原因有所了解,如下表一所示雷击的原因,我们就能够针对设计中具体送电线路经过的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地段的杆塔配备相应的防雷设施。

表1 送电线路雷击的原因

若从安全的方向出发,应注意使电缆或金属物跟接地体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地点更应该远离人群以免由于跨步电压发生击穿事故对人体造成危害。检测人员应当对已建好的线路,结合该地区的地质、地形、土壤、接地电阻与气候综合考虑,加强防雷措施薄弱的环节。

3.2 详尽调查了解相关气象、地质及水文条件

根据规程对本线路对观测场距离的要求,通过对气象站的走访来为工程获得精确的沿线气象条件,经计算取得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最大风速、历年平均雷暴日数、历年平均气温,结合分析沿线已经存在的通信线路、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得出设计线路的气象条件统计表。设计部门可以联合线路途经地区地质勘探部门来获取线路地质的第一手资料,对高压送电线路经过的现场钻孔取得水样与土质,通过检测得出地质水文特性, 确定所经地域地貌单元,或者进行现场静力触探,利用电脑软件绘制出每层地耐力和其他参数,为线路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

3.3 线路走径的优化设计

高压送电线路中,关键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线路路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电网各个部分、环节的可靠、安全与技术经济性。有的送电线路大部分经过农耕地,变电站廊道紧张,村庄布点密集,选择线路路径的时候,重点放在避开村镇的规划区、不良地质地带、厂矿企业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与铁路、高速公路、Ⅱ级通信线、电力线的交叉跨越点,既能够使得线路路径最短,在对通信线影响上又能满足其要求,保证交通运输、运行条件较好,施工比较方便。经野外踏勘和室内初选,并充分征求了运行单位与建设单位的意见之后,确定高压送电线路的大方向,在局部地段有比较性时,常常拟定比较方案和推荐方案两种,然后通过经济、技术上的综合比较,应用推荐方案,舍弃比较方案。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决定最终选择的路径方案。在工程设计时,在开始的走径图设计时,应对路径做出合理调整, 准确测量,缩短距离, 减少曲折,对每一部分设计都要做好。当途经山区路段时,设计不能只为了施工运行的方便而沿公路走线,导致遇到很大范围的需要避开的林区。相关工作人员在选线时,首先要认真分析地形图,完成定线,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踏勘核对,落实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所以设计的质量,不只体现了设计人员的技术专业水平,更体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

3.4 高压送电线路主力杆塔的选用建议

当高压送电线路处于平地或是丘陵地区时,设计线路的时候,应该首先选择拉线杆塔或是钢筋混凝土杆座位主力杆塔;当高压送电线路处于走廊区域较窄的地段时,设计线路的时候,应该首先选择呈垂直关系或是三角形方式排列的导线杆塔为主力杆塔;当高压送电线路处于城市建筑设施比较集中的地段时,设计线路的时候,应该首选钢管杆塔座位主力杆塔。

4.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高压送电线路设计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高压送电线路的连接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改进。因此,我们应当加强高压送电线路方面的创新与管理,在实践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加之具体的分析,提出最优的设计方案,才能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工程达到预期效果,提高我国高压送电线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忠.探析高压送电线路优化设计[J].电力电子,2014 (8):176.

[2]杨军永.探讨高压送电线路优化设计[J].技术探讨, 2012(30):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