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诗歌朗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文诗歌朗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文诗歌朗诵

英文诗歌朗诵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65-0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丽精工的李商隐。他们的诗歌如山一样巍峨高耸,如海一般波澜壮阔。他们多姿多彩的创作,让诗歌的天空云蒸霞蔚,五彩缤纷。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应成为高中生必修的语文素质。

而朗诵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在《 朱子童蒙须知》中说:“凡读书, ……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曰:‘读书千遍, 其义自现。’谓熟读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在《训学斋规》中也说:“余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诵读更推崇备至,他认为:“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 的 一 种 方 法 。”“ 不 朗 读 ,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读”也是语文教学所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之一。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文朗读背诵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可见,诵读是诗歌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读懂诗歌、把握内涵、体味情感的重要方法。

但是,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讲授诗歌,教师一味地分析内容、讲解表现手法,很少留给学生诵读的机会和时间,学生诵读的兴趣越来越小,读书的兴趣也越来也小,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诗歌学习渐渐失去了诵读这一主阵地,诗歌在语文课堂渐渐也失去了其独有的魅力。因此,在诗歌学习中加强诵读教学不仅有重要性,更有迫切性。

我认为诵读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有五方面意义。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诵,正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虎豹离不开山林,花木离不开土地一样。分而述之,诗歌朗诵有如下意义:

1.1 启悟人性美: 朗诵诗歌,既为人类,也为个人。首先,人类需要诗歌为生命找一个理由。该如荷尔德林所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 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说,青少年是诗歌。于朗诵中青年人将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于心,于吟诵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壮志、多了一份从容雅趣。

1.2 体味感情美: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1.3 再现形象美: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当自己的“内心视象”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1.4 理解思想美: 古人读书当是今人之朗诵。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

1.5 感受语言美: 朗诵,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同病相怜人世一叹;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伤之情。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 朗诵的技巧与策略

朗读是一种再创作活动,要求师生用有声语言表现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从而使听众领悟作品内容,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2.1 恰当选材,陶情养性利其诵 。

“凡事预则立”,这必要求选好朗诵材料。对高中生来说,好的朗诵材料应该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内核,以积极进取、乐观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依托,以无穷的诗意为动力,以富于形象性而适于口诵的简约质美的语言为外观,以节奏、韵律、音乐的美感为引线。

2.2 正确理解,把握内容悟其义。

古语说“诗言志”,古诗词往往用唱的形式来表现,在音乐的美感中传递动人之情,凸现其深邃的思想和喻世的道理。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应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要准确透彻地理解作品,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是理解作品的基础。其次, 理解作品主题。主题是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观点,是作品内容的核心。理解主题是理解作品的关键。朗读要求再现作品原貌,要准确传达作品思想,表达作品感情,阐明作品观点,说明作品道理。再次,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对中学生来说,基本了解文学史中重要的作家风格并不困难,同时也很有必要。如《诗经》是现实主义之源,《楚辞》是浪漫主义之头。汉魏古诗悲怆凄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王维诗含蓄生动等。

英文诗歌朗诵范文2

关键词:外国文学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学生中心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70-02

2001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纲要》中明确提出在高等学校推进双语教学的规划和要求,自此,不少高校的外国文学课程采取了中英双语教学模式[1]。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受教师、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外国文学双语教材缺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双语教学很难真正得以落实与贯彻。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因此,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与现实条件为基础,来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考核的方式方法,以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要求与目标。

1 自编讲义完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外国文学课程采用的教材大多是郑克鲁主编的《外国文学史》与朱维之等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以文学史的形式对外国文学(主要是西方文学)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与文艺思潮进行介绍与分析。此类教材均为全中文,无法适应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的需要。而由于国外几乎没有与我国高校“外国文学”直接对应的课程,因此,也很难找到一本英文版本的《外国文学史》。在此客观条件下,外国文学课程的老师有必要通过自编讲义的方式来弥补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材的缺失。自编讲义的内容既要以现有的外国文学教材为基础,又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平。

一是文学术语与专有名词的英文表达。外国文学课程中涉及到多种文学体裁与文艺思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标注这些术语的英文形式,以及提供英文定义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其内涵与外延。如神话(myth)、史诗(epic)、文艺复兴(renaissance)、浪漫主义(romanticism)等。此外,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名,甚至作品中人物的名字,由于其名字本身已经具备了某种象征意义或文化内涵,也应当补充其英文表达方式,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学作品及文化。希腊神话中重要的神祗的名字,如太阳神阿波罗(Apolo);具有了某种文化内涵的名字,如代表了俄狄浦斯情结的俄狄浦斯(Odepius),代表了自恋的纳西斯(Narcissus);已经成为英语语言文化具有约定俗成意义的专有名词,如替罪羊(scap

egoat)、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等。

二是作品原文或作品的英文版本。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的一大教学目标就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原文来更深入地感受与理解外国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翻译被视作一种再创作,学生将翻译的文本与原文进行比较性阅读,不仅能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体会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性。作品英文版本的选择应以文学史为线索,以教学重点为导向,并兼顾学生实际英文水平。如古代文学部分,英文版本的希腊神话故事、圣经故事,伊索寓言等;文艺复兴部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与戏剧作品原文节选;19世纪部分,浪漫主义诗歌、哈代的作品等;20世纪部分,象征主义诗歌、表现主义代表作品与荒诞派戏剧节选等。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一些篇幅较长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课外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

三是英文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更高一级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英文(口头与文字)对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进行赏析与评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补充一些地道的英文文学评论,来丰富学生的语汇与表达方式,以及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更好地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文学评论家的评论角度与思维方式。

2 配合双语教学,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不是简单的师生的过程,而是包含了师生、生师,以及学生之间三重向度。要真正实现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的要求与目标,教师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双语教学中来。

2.1 讲故事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主要是叙事文学作品,以神话、史诗、戏剧,小说为主。对叙事文学作品进行介绍时,老师可以发挥双语教学的优势,配合原文节选片段,用英语来讲故事,如希腊神话与圣经故事的讲解就可以用英语来加以表达。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或配合图片与视频,使其更加形象生动;或交由学生在课堂上以故事会的形式进行演绎;或将故事讲述与表演相结合。用英语来讲故事,既能促使学生养成阅读作品原文的习惯,并运用英语来进行表述与自我表达,使双语教学真正得以贯彻,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诗歌朗诵会

外国文学课程中也涉及到不少诗歌作品,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与象征主义诗歌等。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与体会英文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可以有针对性地举行英文诗歌朗诵会。如在讲解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时,可以选择一些代表诗人的作品,如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等的诗作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调动自己的艺术直觉,在课堂上进行朗诵与赏析。学生在进行演绎时,可配合PPT、音频与视频,让整个课堂沉浸在英文诗歌独特的艺术氛围中。

2.3 角色扮演

西方戏剧是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一大重点,如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荒诞派戏剧等。对戏剧作品进行讲解时,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最直观地去感受与品味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以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为例,教师可以选择莎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喜剧部分的《威尼斯商人》、悲剧部分的《哈姆雷特》《麦克白》,将英文剧本提前提供给学生,学生课外精心准备后,在课堂上进行英文戏剧表演。学生可以选择以旁白配合表演的形式演绎整个剧本,也可以在对故事情节进行完整交待的基础上选择片段进行演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著进行部分改编。表演结束后,教师应引导表演者阐述其对剧本情节、人物、主题等的理解,并与观众进行探讨,以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角色扮演不仅能使学生自发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戏剧作品,并对作品及相关创作背景、创作特点进行拓展阅读,还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英语表达能力,让双语教学在生动、形象、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真正得以贯彻与推行。

2.4 英语时间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双语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专门的“英语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学生与老师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英语时间”可持续5~10分钟,在此期间,师生可以就讲过的内容进行提问与讨论,还可以对作品进行一句话评论等。“英语时间”的设置有助于强化双语教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客观上会产生两大负面效应:一是平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勇于表达自我的学生,其表现没有获得足够的肯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是会助长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不良风气。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核心在于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双语教学过程中来,主动阅读作品原文,掌握文学术语的英文表达,能够用中英双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通过自编讲义完善教学内容,尝试具有更强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外,还必须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首先,必须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目前,外国文学课程平时成绩大致占总成绩的20%~30%,包括了考勤、作业与课堂表现。而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生主动参与日常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英文诗歌朗诵,以及课堂讨论等。相比期末书面考试,这些教学活动与任务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能更客观地展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有必要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加大到50%左右,以更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平时的出勤、课堂发言、积极参与讨论、精心策划课堂展示,以及认真完成作业等得到相应的肯定与鼓励,学生也会由始至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与良好的学习态度。

其次,期末考试试题必须体现双语教学的特点。期末考试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又对日常教学具有导向性。试卷中加入或增加以英文提问与回答的题目,也会在客观上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双语教学。此类型题目可以以填空、名词解释等客观题的方式出现,如古典主义的英文,意识流的英文等,考察学生对文学术语英文表达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采取写作英文文学评论的方式,如要求学生对作品片段进行英译汉翻译,然后结合作品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写作英文评论。英文提问与回答的题目在整套试卷中的比例以30%左右为宜,应根据学生平均英语水平分配简单题与难题的比重。

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与发展阶段,对双语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与实践不能忽略学生英语水平、相关双语教材缺乏等客观现实因素。在现有条件下,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改良考核方式,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双语教学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够真正发挥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英文诗歌朗诵范文3

主持人:在途中希望注意安全,按时到校上课,按时返家,不要与陌生人讲话,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主持人:你一天天在长大,希望你虚心学习,不断上进,不足之处要加强学习。

主持人:感谢对我的祝贺,希望你学习进步,尊敬长辈,团结同学,讲礼貌,争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主持人:儿子,你在妈的心中是最棒的,妈只希望你理解,不懈的努力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

主持人:母爱的付出给人以呵护

主持人:母爱的付出给人以温暖

主持人:母爱的付出给人以幸福。

主持人:让我们与母亲来共同聆听一下母亲与孩子的心声吧。

二.诵读写给妈妈的信和妈妈的回信(共十封)(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学生朗读给妈妈的信。

班主任朗读妈妈的回信。

三.讲述与妈妈之间令人感动或难忘的故事。

主持人:在我哭泣的时候,您哄我笑

主持人:在我生病的时候,您带我去医院

主持人:在我有困难时,您帮助我,鼓励我。

主持人:我想同学们与母亲之间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同学们自由发言,交流故事。

四.诵读一首献给母亲的诗歌

班主任讲述母亲节的来历,英文mother(母亲) 的诠释:

m(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old)妈妈为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t(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e(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r(right)您从不欺骗我们

主持人:有许多赞美母亲的诗歌,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吧

学生表演音乐诗歌朗诵 (只要妈妈露笑脸)

五.给妈妈亲手写一封明信片(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主持人:伟大的母爱不能用光阴作代价

主持人:下面请同学们用笔和纸记录下对母亲的祝福吧。

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下班主任事先做好的幻灯片。

英文诗歌朗诵范文4

谭元春与锺惺七律创作技法的对比

论海子诗歌中的“土地”意象

刘纳学术思想及风格论略

西门豹首创漳水十二渠考辨

启功先生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致辞

启功先生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讲话稿

纪念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兆洛《骈体文钞》成书和版本考述

史记对“赵氏孤儿”的选择与改写

《佛经故事》数据库:民俗学者的问题与方法

对“美学”与“艺术”若干问题的反思

论书籍刊刻序跋文的特点与价值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序跋研究综述

《逸周书》“原始格言”文体初探

香草美人——《离骚》比兴生成初探

论尼采思想的“美学转向”

简析殷璠诗论中“来”与“体”的关系

上海时期鲁迅形象的多维建构

“英模制度”的生成:历史塑造与文学书写

事境之活:诚斋体的另一种解读

1079年的诗歌与政治:苏轼乌台诗案新论

从《第七天》看余华小说叙事策略的转变

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文体研究史略

美国英文期刊《中国文学》目录汉译:1987~1993

明代词人马洪生活年代考

清代才女王贞仪《德风亭初集》三篇作品辨伪

尚书八诰中“我小邦”和“小邦周”诸语的考察

周作人研究的资料工作述评

争取自我的自由与尊重他人的自由——试与周作人对话

从《前茅》到《恢复》:“戎马”生涯“书生”气

殖民主义语境与“满映”中国电影人的历史审视

古代“文统”的“拟构”历程及其价值重估

“别立新宗”:王富仁现代文学研究的思想视野

梁启超对于康有为“大同之说”的选择与叙述

“画图”中的民初女子世界——以《游戏杂志》为例

有声之思——冯至《十四行集》诗思与声情互动关系探析

在大小传统之间——“鸳鸯蝴蝶派”文学研究的一种路径

宏观背景出版视角——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的多维思考

友情的转型及其意义——论唐宋之际赠答诗的变迁

从刘勰的通变观看宋词辨体论与破体论之得失

变通与执守——苏轼与朱熹哲学、史学思想差异探析

尼尔·波兹曼与互联网——对波兹曼电子文化批判的反思

从选诗学看王渔洋唐诗观:以《唐人万首绝句选》为例

新诗音韵的探测:20世纪上半叶诗歌朗诵的功能与意义

《檀香刑》的人物设置与“龙椅”“骨头”赏赐的艺术用意

逍遥、证道与家园——丁耀亢《化人游》中之“化”与“游”

都市空间与现代激进文学地理的建构——以亭子间文化为中心

英文诗歌朗诵范文5

关键词:激发兴趣;学习热情;英语学习

要想学好英语,初中英语是最重要的基础,也是关键。很多成绩不好、觉得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原因是在于小学时期没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基础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对立的,必须是同一的,方向一致的。七年级的学生来自于不同小学,不同的地方,基础有所不同,成绩也会有差异。这些学生中必定就有我们所谓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但是,作为英语教师,对待他们不能厚此薄彼,要一视同仁,甚至有时还需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待“学困生”,要多发现他们的优点,挖掘“闪光点”,要经常用“Oh!You are very goog!”“My boy!You are so good!”等语言夸奖他们,增强其信心。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为开展英语教学奠定基础。除此之外,还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随时感受到英语的新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前教唱英文歌,活跃课堂气氛。七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非常好地掌握英文歌曲的学习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的歌曲,如,The ABC Song,Happy Birthday等,

会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学唱英文歌曲的方式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他们一上课就被吸引住,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文诗歌朗诵范文6

时光荏苒,我已然是个有九年教龄的老教师了。从2003年刚踏上讲台的紧张到现在的从容,从刚翻开高中语文课本的欣喜到专题反复练习的困惑,我深深体味了高考指挥棒下语文教学的乐与悲。读了黄玉峰老师《教学生活得像个“人”》,感慨颇多,我们兢兢业业,挥汗如雨,却不知不觉充当应试教育的帮凶!悲哀之余我又庆幸,在以考试为中心只关心分数的应试环境下,教室的门一关,快乐舞蹈!高考镣铐又如何?舞出兴趣,舞出境界,舞出应有的青春和美好!

一、且行且歌,我为诗歌狂

诗歌是美的存在,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朱光潜先生认为,读诗“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诗歌以它丰厚的人文特性潜移默化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世界。对高中学生而言,学习诗歌是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认知体系的一次美的洗礼。诗歌教学,就是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里,所以我尤其重视诗歌教学。

美读,学生最乐意的,早读时课堂上,他们摇头晃脑,声请并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美的东西有着迷人的魅力。你不需要过多分析,只要带着学生走进诗歌,用心感悟会心轻吟,将会收获太多丰富而美好的情感。琅琅诵读中,来体味“采菊东篱下”的清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独钓寒江雪”的高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悲壮;在琅琅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永、李清照的婉约。即使是高三我们也会在诗歌鉴赏专题上驻足赏析,反复的诵读直至心领神会。我们搞过诗歌朗诵比赛,朗诵篇目古今中外不限,朗诵形式灵活多样,可配乐,可配舞蹈,可几人同时朗诵等等。学生选定好内容后,绞尽脑汁想与众不同,有的跑很远的地方买音像资料,有的不辞辛苦去借道具,并为比赛拟个主题“我为诗歌狂”。整个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高涨热情、创新精神,让人感叹:谁说他们的青春暗淡呆板?青春因诗歌而激情飞扬!

二、求真求善,润物细无声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看到的听到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要及时和学生分享。组织学生观看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并把励志影视《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勇敢的心》等推荐给学生,效果很好。高中正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他们需要至诚至信情感的引导。

2011年12月3日“爱家日”看到一个公益广告感触很深:它巧用英文FAMILY生动形象的表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呵护,和孩子长大后应对父母的责任。分享一下生动的句子吧:小时候爸爸是家中的顶梁柱/高大魁梧的爸爸遮风挡雨 /温柔贤惠的妈妈相夫教子/ 渐渐的我长大了/少不更事的我总是想挣脱爸爸的束缚/屡次顶撞唠叨的妈妈/ 长大的我渐渐体会到生活/ 发现爸爸的背早已驼的不成样子/妈妈的身体也已臃肿/是时候尽一份子女的责任/悉心呵护起这个家/做父亲贴身的拐杖/给他一个依靠的肩膀/给母亲撑把庇护伞为她遮蔽盛夏的骄阳/爸爸妈妈我爱你/有爱就有责任。我只是深情地把它复述一遍,教室里掌声雷动,学生热泪盈眶。就着学生的情绪,我让他们写写自己的家人。学生写下好多感人至深的句子“父亲是一头牛,为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这头牛在广阔的田野上奋力地耕耘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不停息,陪伴他的只有一排排坚实的脚印和身后散发清香的沃土。不仅如此,当我们拉不动“生活”这辆大车时,这头牛默默踱来,套上的绳索,任绳索深深地嵌进自己的躯体……”“银白色的头发/她已不再是当年的她/如花的容颜随岁月的桨声远去/却将我们摆渡到幸福的彼岸”…下课时一学生虔诚跑到我面前,“老师,谢谢你带给我们感动!”那一刻,我明白所谓“自私冷漠的九零后”感情世界是那么丰富!

尽管高三教学很是紧张,一直坚持课堂上给学生读一写富有哲思,感恩励志的好文章,学生很喜欢。好的文章就像一泓清泉滋润心灵。巴金说,文学就是让人变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我想说语文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好!我们语文教师要通过自己对知识、生活,对感情的积累,来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我很喜欢黄玉峰老师的这段话“我们自然要给学生一张进入重点大学的门票,但我们更应该给学生一张进入社会的门票,一个美丽的扎实的人文底色”。我们不仅要关怀学生的今天,更要关心学生的明天。

三、亦师亦友,甘为春泥

研读《论语》,对孔子和学生的关系,羡慕之极。高三语文知识点多,课堂容易枯燥。我尽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兴趣。据说犹太人的家教,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是从小告诉小孩书本是甜的。语文是一门精彩的学科,有着无穷的魅力。我在学生必要积累上鼓励他们“玩”。有品位的人,应该玩出水平玩出素养。想当年坡和苏小妹、王安石的趣逗调侃,多有趣,多睿智!取名字、对对联、猜谜语,凡民间文化里活泼有趣的东西,都可拿来玩。今年县文联协会出的对联题“满面春风,劲舞龙灯歌盛世”我们师生同对,收获颇丰,分别获了第一第二等奖,当我把奖品抱到班里,那盛况,太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