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人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范文1

关键词:大学美学教育;艺术人生;审美意义

一、引言

大学阶段是大部分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最后阶段,长时间学习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个人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了鲜明个性,确立了伟大理想,务求服务于当代社会,体现自我价值,完成自己的伟大理想。不过细究我国现代教育体制,各学科的不同类别均有明确的划分,虽略显繁琐却繁中有细,这对于我国目前培养专业性人才的目标相悖,却难以避免。美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美学教育的开展对完善教育系统有重要意义,也对培养学生人格有积极影响。

二、人类精神特性简析

美学教育的关键就是对人类精神特性的探索,这也是美学教育本质得以凸显的关键,从教育者的角度考虑,这更是大学生掌握学习教育的核心所在。从人类本质特性方面分析,现在除了美学教育与人文素质相关联之外,其他的辅助课程都鲜少涉及此类问题。具体专门知识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应是人,应是认清并永葆人类精神活动特性,而所有专门的知识学问不过是人类精神创造的产物。

所以对人类精神本性的探索才是追根溯源,才能获得对所有专门知识的最根本的理解。若只是注重事物客观方面,而忽视对人的主观方面探究,就会本末倒置,不利于大学生未来人生方向的确立,无法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尤其是处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渐发达的社会中的人们更易被外物所左右,更易迷失自我,随波逐流,淹没在滚滚的商品潮流之中,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失去自我,失去精神创造的本性。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皆来源于精神特性,对自身的认识。人在社会活动中,一直处于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从实践中磨练意志,发现人性之美,发现自然之美。人类在此循环过程中,创造丰富物质资料,并进一步达到精神需求的满足。

人性发展最早始于穴居野处,人类运用聪明才智发展到现在高楼大厦、服装与美食多样化、文化知识程度不断提高。美好生活的创建也是人类的追求。这种追求集中体现在对美的追求中,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创作中。

三、大学美学教育审美意义

1.自我认知

美好事物和新鲜事物被发现的过程就是人们追求美的脚步。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人们的身心会有极大愉悦之感,并且其良好品质得到培养。人性品质的高贵会体现在,人的各种举动与人们的自身素质息息相关,从人们的举止行为以及语言中,给他人以不同的印象。人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通过追求美,能够发现自我,加深自我认知。美好事物的创造与建立应该以人的自我认知为基础,必要时要对自我行为进行思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门上书有“认识你自己”的名言,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与研究。

美学教育与个人认知有很大关联。大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对于人性美进行研究的只有美学。大部分课程内容涉及专业知识更多,重视从某专业的一个角度进行研究,并未运用更远更高的眼光看待分析问题,也无法兼顾到每个人。但是美学教育更多讲的是人的精神,其中涉及对人身心的研究,研究内容注重的是从自我认知角度分析,勇于发现问题。

美学知识的学习和讲解与每个人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每个人自身文化知识积累、性格气质以及日常生活等会受此影响。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其对这个世界真实想法的真实体现与反映。

由于审美因素具有较大自由性,人们能够从中体会到生命力的顽强,感受到身心的最大愉悦,建立与拥有自己的世界,更加尊重自身感受,能够让人感到豁然开朗,用忘我精神创造一个新世界。日常生活中,我们甚至因为过于忘我,出现“欲辨已忘言”的情况,而人对于美的享受与感知的最高境界就是“情景交融”“物我交融”。我国著名诗人李白曾言:“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诗人之所以有此感慨,敬亭山美景固然美好,但也能感知到诗人的忘我境界,已经与周围景物融为一体,表现出“此中有真意”的细腻情感。归根结底,是因为李白擅于发现世界之美、自然之美,在发现中修身养性,因此做出传颂千古的伟大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巨匠,对后世形成深远影响。而读者从这两句诗中不仅可看出敬亭山景色的美好,也能感悟到诗人已与周围景物融为一体的忘我境界。

自我认知的前提是发现自己的缺点,是个人精神境界不断受到熏陶,得以提升的伟大境界。美学课程能够集中学生对新鲜事物与美好事物的注意力。国内外很多艺术作品与伟大作家思想精神为现代人的奋斗指明方向,帮助大家创造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夫子曾提出“仁者爱人”,劝诫年轻人要“文质彬彬”, 从内心深处建立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个人的内心境界,努力奋斗,学会为人处世,完成“克己复礼”的人生使命。佛教的禅宗精神也对我国审美意识与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禅宗精神有别于儒家所提倡的观念,同时与道家提倡的超越自我又截然不同,认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主张万物皆是空,空即是万物,世界是精神所创产物,这跟世界心灵本性相近,让人体会到物我交融的感觉。因此,被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田园诗人王维的诗歌与大自然更加亲近,韵味无穷,给人心旷神怡的,能让人体会世间万物的宁静之感。

西方国家的美学研究方法与我国传统审美文化有别,有其独有的西方魅力与神韵。古希腊文化的形成与传播是西方文化形成的开始,很多哲学家用尽毕生精力对美学展开研究,表现他们的审美追求。如被世人推崇的苏格拉底勇于求知的精神以及柏拉图的理想式爱情精神等。哲学家在其研究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性的展现、个性的释放、对独立自由的追求,这样的精神给后人带来重大影响。

2.观照人生

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能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春之烂漫,夏之浓烈,秋之静美,冬之孤寂,皆在美的氛围中传递给每个人。美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沉思警醒,让人感受悲怆、丑恶甚至荒诞等,让人以高度理性能力去把握生命真理,去认清生命的本质。这些对于即将要踏出学校校门,正在确立正确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大学生来说,有着珍贵的意义,也是学习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必要阶段。

大学生若只是针对某学科学习,忽略其他学科知识,将人性与人生问题抛之脑后,就会舍本逐末,迷失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人性也就无从谈起。生活应该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如果生活之中缺少美学,那么生活会犹如一口枯井,毫无价值可言。大学生作为推动当代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该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对人性与美学有自己的观点,懂得生存的意义。只有体会到生活的真谛,用擅于发现美的心态过好生活,才会敬畏生命,勇于发现,对于人生道路的不和谐之处有应对之策。

3.和谐发展

美学教育的各种内涵与真谛,能够启迪人生,指引人生方向,美学更加注重人的自身感受,不仅关心人类生存的现实世界,同时对人的精神涵养提出更高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与对美的发现应该建立在与社会充分接触的基础之上,要充分体验生活,进而树立远大志向。大学生只有对社会有充分了解,才能够了解真实世界。

大学生综合能力决定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水平,各专业技术的掌握与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大学生应该与大自然多多亲近,从课堂、图书馆等地方之外,从实践中领悟美与生活的真谛。若只是钻研课本知识,则如“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给后人的警示,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不够完善的,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美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与现实世界接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结语

大学美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美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加深自我认知,锻炼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促进其思想与个性独立;美学教育能帮助学生建立崇高的精神世界,使其站得更高,欣赏更美好精彩风景;美学教育能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与现实世界“亲密接触”,用热情与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世界之美,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何林军.庄子美学基本精神新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2]李中军.高校体育文化“美学”观念的创新与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23-125.

[3]李 芳.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3(10): 157.

[4]王旭婷.在新闻采编中实现新闻美学价值[J].新闻爱好者,2012(9).

[5]黄春霞,梁 露.美学视野中网络新闻的视觉呈现[J].编辑之友, 2011(10).

[6]张 伟.美是向上的力量――浅谈审美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2(9).

[7]赵 东.论美学课程的审美教育理论与大学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路径――以宿州学院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审美教育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4,29(4):9-11.

[8]刘晨洁.浅谈高校艺术理论教育的改革――从艺术美学课程谈起[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48.

[9]原晓苑.浅谈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美学教育的作用和方法[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9(1):41-42.

[10]常君睿.论大学生的审美个性及其培养――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A].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4.

[11]彭 聪.论艺术欣赏教学对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2(4):156-157.

[12]张欣然.浅谈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美学教育课[J].甘肃科技纵横,2006(6).

艺术人生范文2

Chopard同样用非凡的创造力为世间弹奏着优美的旋律,直至今天已经谱写下了整整150年艺术人生路。返许多年沉淀下来的非凡创造力,还将为它在生命轨迹抽长度、深度以及广度上续写新的篇章

动物世界腕表系列Monkey腕表

为庆祝150周年,萧邦秉承一贯完美创造的声誉,以动物为主题创造了一系列高级珠宝作品。作品系列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寓言集,如童话般美丽。这包括15枚具有原创设汁的纪念版腕表,印证了萧邦在珠宝及腕表双重领域上传奇的创新和专业工艺。

动物世界系列的高级珠宝腕表展现了美学的精髓,运用创新及幽默的手法,巧妙地用宝石把各种动物形态演绎出来,这样的主题较少于高级珠宝中出现。18K玫瑰金猴子腕表贝母表盘上镶有活动钻石猴子,将猴子的体态表现的栩栩如生。淘气的猴子从藤蔓上盗取芒果,并准备扑向其它水果的形态活现了。设计师巧妙地采用了活动钻石来演绎,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神韵是由一位雕塑家精心制造。玫瑰金钻石表圈与衬上贝母装饰的豪华的森林表盘产生了惊人的对比。而黄金缎质表带则添加了完美的气质和个性。

CHRONOMATB01系列腕表

参考价格约人民币39万

功能强大、独一无二的精萃设计、大师级的演绎,腕间散发着实力与优雅的完美融合。百年灵现已为CHRONOMAT系列创作出一款极致奢华版腕表。在机械计时腕表的领域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权威。腕表的设计旨在保证高度的坚固耐用、防水性能和抗冲击能力,全新的表壳采用人体工程设计,更贴合手腕。测量飞行或潜水时间的必备工具一单向棘轮旋转表圈上饰有独一无二的雕刻数字,在保证出色可读性的同时,更赋予这款计时腕表超凡出众的外形。每一个细节都融入美观和功能性。恰如一架流线型的飞机划破长空。

蚝式恒动星期日历型Ⅱ

参考价格约人民币36万

专为品味高雅、敢于突破的男士打造,亦是劳力士腕表的尊贵典范。这款别具风度的腕表配有41毫米表壳,机芯采用配有强抗震性和抗磁性的PARACHROM游丝及新型PARAFLEX减震装置,确保更为精准的计时功能。为充分彰显鲜明个性。星期日历型Ⅱ特别搭配一系列完美融合现代感与经典元素的表盘设计。特大元首型表带上配有劳力士专属的隐藏式皇冠带扣,不仅与腕表的尊贵相得益彰,更可增加佩戴时的舒适感。星期日历型Ⅱ腕表秉承蚝式恒动星期日历型腕表的出类拔萃,是劳力士精湛制表工艺的完美体现。

达文西计时腕表

参考价格 约人民币29万

达文西计时腕表优美的酒桶形表壳,注定与“重金属”有缘。它与一体式顶级金属表链浑然一体。此三节式表链是专为这款腕表而设计。每一个细节都是特别配合表壳的形状设计而成。采用万国表专利表链系统,链节装嵌简便容易。折叠式表扣须从底部按压才会开启,安全稳固。表链长度可按日常不同需要而调整,方便快捷。这款表链不但舒适灵活,而且极为实用,且正如表壳一样,表链亦是抛光与缎面修饰相间处理。表底的表耳往下延伸,确保配戴超来舒适自在。尽管份量重了,但灵巧的表链设计令它反而更见舒适。

Limelight系列钻石腕表

参考价格 约人民币28万

秉承伯爵一贯的风格,这款玫瑰金Limelight腕表的酒樽造型,从表壳延伸至表带链节,呈现一气呵成的和谐外型。体贴的弧形表壳能完美服贴在手腕,尽显伯爵对尽善尽美的坚持。表盘镶衬数颗美钻,低调内敛,无论是出席晚宴、或是日常佩戴,都十分大方得体。这款完美的腕表约需要250小时才能制作完成。表壳的圆弧造型是伯爵多年研发的心血结晶,白色珍珠贝母表盘,镶嵌38颗圆形美钻,搭载伯爵690P石英机芯,玫瑰金阿拉伯数字时间刻度,显出品牌对佩戴舒适与精美外型的―贯坚持。

Bulgarj Bulgari系列黄金腕表

参考价格约人民币17万

Bulgari Bulgari系列(简称BB系列)是BVLGARI宝格丽最具标志性的腕表系列,自上世纪70年代一经推出,便以表圈镌刻双标志“BVLGARI BVLGARI”字棒风靡世界,成为流行。当时,这个大胆创意首度运用到高级钟表上,开创了钟表设计的先河。自推出至今,BB系列就以强烈风格、当代线条、迷人细节、双标志铭刻成为BVLGARI宝格丽最畅销的经典表款。同样来自BVLGARI宝格丽Bulgari Bulgan系列腕表的黄金腕表,33毫米黄金表壳搭配黄金表链,银色表盘,日期显示,拥有永恒的经典魅力。

Dior

La Mini D de Dior系列黄金表链款

参考价格约人民币15万

2003年首次问世的La D de Dior系列以上世纪T0年代的男士腕表为灵感,想象自己是一位坠入爱河的女人偷偷借戴她爱人的腕表。她的名字为法语发音,“La D”的“D”,来自Dior,真正蛔同一位法国女子的名字,印证着Dior腕表的法国血统。

La DMini D de Dior系列黄金表链腕腕表表圈、表冠和表扣分别镶嵌40颗、13颗和18颗美钻;白色珍珠母贝表盘;旋入式表壳底盖,琢刻“Dior”字样;钻石总数为71颗;黄金总量为15,53克。适合在任何时间、地点佩戴,甚至是如舞台上的莎乐美衣裙飘落的瞬间。

Daniel R0th系列追针陀飞轮腕表

参考价格约人民币118万

卓越机械邂逅精致美学。采用独特的椭圆形表壳,展现大胆自信的个性,结合非凡复杂的钟表制作技能,完美呈现各自的卓越传统与个性法则。

Master Grande Tradition大型传统腕表

参考价格约人民币96万

将领先技术与高级钟表传统的无尚荣誉完美集于一身。将三问功能和两周动力储存集为―体并配备水晶音簧。同时,其各项功能显示亦散发出简约精致的典雅气质。

Metiers d’Art La Symbolique des laques莳绘腕表系列

每位江诗丹顿的家族成员都深谙高级腕表制作所需投入的热情,因为没有热情,便不会有要求。虽然阁楼工匠们已成为缅怀的历史,但是在江诗丹顿总部大厅内展示的阁楼工匠工作台仿佛把逾250多年前的辉煌带回现在。

250多年来,江诗丹顿每一位员工对于追求卓越的热情和信念成为品牌长足发展的源动力,同时,传递和继承剑始人及前辈们的精神让江诗丹顿为更多人带来分享时间真谛的乐趣。江诗丹顿一直注重制表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能展现艺术美的制作工艺,包括珐琅、精雕,机刻图文及宝石镶嵌等所有用于制表的专业装饰工艺。通过创造艺术级的腕上作品将品牌这一发展理念延续至今。

Metiers d’Art La symbolique des laques莳绘腕表系列的源起

江诗丹顿设计部很早以前已经构思把莳绘与制表工艺结合起来,但去一直未能找到能迸发出火花的合适品牌,直至拥有相同理念的京都品牌象彦(Zohiko)的出现。正是被面具系列的大胆创新,以及艺木与工艺成功联姻,使得象彦在2007年秋天主动与江诗丹顿联系,表达了合作的愿望。机会与运气共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拥有相同的喜好与价值观,才能成就成功的合作。

这个系列象征了八类的冒险精神,是探索未知远方的过程。而这层象征意义也预示着江诗丹顿与象彦合作的创新性,预示着腕表制作与传统装饰工艺相交融的无限可能性。

3年、9个款没计、60套腕表

忠于Meners d'Art艺术大师系列的精神,symboliqua des laques莳绘腕表系列将于3年内分别推出不同主题的腕表,每一年均推出一套3枚的全新腕表,限量20套,每一套腕表均有着不同的主题。每一款设计构思来自动物、植物或矿物;它们本身蕴含某种意义,亦或与其它相融:神物或历史英雄人物配以动物、动物与植物的结合、植物与虚构或抽象特质的结合等等。这些设计源于文学著作、诗词或传说等各种素材。

在腕表制作方面,江诗丹顿精选了1003型号,14K白金镂空超薄机械机芯。为了突出腕表的和谐感及精巧的莳绘工艺,甚至采用镀钌处理,使金的自然光泽变得更为柔和,营造出高贵优雅的效果。蓝宝水晶玻璃则让人可以欣赏精美绝伦的装饰图案,尤其能一目了然地欣赏到品牌在日内瓦厂房完成的斜面切割工艺。

与此同时,圆形表壳的简洁线条流露出含蓄和纯净的感觉,Metiersd'Art La symbollque des laques莳绘腕表系列当中的禅意相呼应。

2010年莳绘腕表主题:长寿

第一套以松、竹、梅象征的“岁寒三友”为题材。由于三种植物能抵御寒冷天气,“岁寒三友”代表长寿,寓意经得起患难的友情。松树因其长寿、强壮及能在冬天保持长青而备受推崇。竹则被喻为风度君子,即使历经风霜也不失自我。梅花之所以受人散仰是因为即使在寒冬,它仍率先开花,也是最长寿的果树。

长寿的松树与白鹤,令人联想起经年累月的历练;竹跟雀相配,雀的无穷精力象征竹子节节上升的活力;最后,梅花配以夜莺,因为两者分别以花开及高歌来迎接春回大地。

江诗丹顿联同象彦精心挑选出这三对图案,每款腕表为双面设计,采用莳绘工艺。很多日本漆器暗藏的地方如盒盖里面或盒子底部也经过装饰,江诗丹顿依照该日本传统为腕表正面绘以植物图案。表底则是动物设计。

隐密式镶嵌方钻陀飞轮限量腕表

一般人想到Flmnck Muller,脑海中很自然浮现出酒桶造型和大胆的面盘设计,而精於计时码表、万年历、陀飞轮和逆跳飞返显示等复杂性能的制作,更是Franck Mull砒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原因。今年Frunck Muller表的全新款式,原则上也围绕著这几个主题,进一步挑战传统并进而提升了制表技术的层次。

每位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蕴藏充满真挚激情的原动力,助他缔造显赫成就之余。更驱动他不断努力闯高峰,对于瑞士天才制表大师FRANCK MULLER而言,这股原创激情更是自幼萌芽,为他启发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借宝贵经验及经常鉴赏研究收藏家的各款名表,令FRANCK ULLER燃起创作意念,构思崭新的腕表机械设计。

天才制表大师FRANCK MULLER

FRANCK MULLER始自童年时代就陶醉于各式各样的机械玩意。十岁时,他已对周遭的各种不同艺术作品拥有敏锐的触觉,并引发他经常流连于二手市场及古物店,追寻一切别具创意的独特佳作,热衷于各类艺术之演进发展,这位业余爱好者往往将兴趣灌注于追溯发明品的整段进展历程,从诞生、演进至当代款式的分析。好奇心不断驱使年轻NFRANCK MULLER收藏大量瓷制广告图片,包括日积月累的多幅照片及无数古典宣传品。不单如此,他更将所有空余时间投入任何可供他亲手研究的机械物品,经过小心解剖、分析然后重新组合。正是这股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及强烈迷恋,为他日后的成就奠下重要基础。

FRANCK MULLER制表工厂

FRANCK MULLER发觉自十九世纪以来。历史上罕有而珍贵的腕表在机械设计方面进展的极为缓慢,真正值得称道的腕表创新机械设计仿如凤毛麟角,这更加强了他要闯一番事业的决心,立志将精密机械腕表再次发扬光大。

面对挑战,他必须发展各种崭新技术及创意,包括将手表机件微型化,而这方面正好让具有无穷创作力的FRANCK MULLER发挥的淋漓尽致。自1983年以来,FRANCK MULLER的创作让业界同侪、专家及收藏家齐声赞美,秉承向来的卓越成就,他仍将不断追寻机灵敏锐的杰作,精益求精,力臻完美,务求令自己的名字与钟表史上的前辈大师并驾齐驱。

灿烂钻石火光打造王者气势

FRANCK MULLER引以为傲的精湛陀飞轮工艺早已获得世人一致赞赏,此次更结合以令人惊艳的钻石镶嵌工艺。搭配耀眼夺目的方钻光芒,打造出这一枚散发无比的王者气势,全球仅限量5只且价格高i37c百万港币的隐密式镶嵌方钻陀飞轮腕表,无比的奢华与尊贵只为珍藏而诞生。

代表精湛制表工艺的陀飞轮隐密式镶嵌方钻陀飞轮腕表是一结合顶级制表与珠宝镶嵌工艺的高复杂腕表,全然彰显FRANCK MULLER于顶级制表领域中巨擘的地位。而细腻的工艺与考究的细节,其所蕴含的真正奢华品味正是现代人们所追求的完美体现。此款陀飞轮腕表结合高级珠宝中最顶尖的工艺隐密式镶嵌法,将总数58颗大小从8.33克拉至13.52克拉的方钻镶嵌在FRANCK MULLER最经典流线造型的Cmtrge Curvex表壳及表盘上。钻石底座完全被隐藏。只显露钻石本身最动人的晶灿光芒,使整只腕表升华为一件无可取代的时计艺术作品,势必成为高级珠宝鉴赏家们竞相珍藏的绝美杰作。搭载FRANCK MULLER原自制陀飞轮机芯,为顶级带Ⅱ表与钻石镶嵌工艺结合的稀世巨作。

非凡创造续写艺术人生

Dreamy

像著名的音乐家肖邦一样, Chopard同样用非凡的创造力为世间弹奏着优美的旋律, 直至今天已经谱写下了整整150年艺术人生路。

这许多年沉淀下来的非凡创造力, 还将为它在生命轨迹的长度、深度以及广度上续写新的篇章。

继承的艺术:用永恒的创造力延续生命的长度萧邦是迄今世界上仅存的由家族拥有并管理的豪华腕表及珠宝品牌。一个品牌的150年,见证了这世间无数快乐与劫难,同时也经历着自己的因缘际遇苦乐悲欢,尽管创始“家族与接管”家族的更迭,使得品牌转易入手;但是,两个家族,对于萧邦品牌的珍爱,确保了150年质感与完美,而同样执着于独特创新精神的两个家族,让它的完美之路走的更长更远。

艺术人生的始作俑者:路易-于利斯・萧邦

1836年5月4日对萧邦品牌是历史性的那一刻,创始人路易-于利斯・萧邦诞生。由于父亲的鼓励,他开始学习钟表技艺,1860年,24岁的他在松维利耶创立了L.U.C制表厂。在创立之初,萧邦就用创新奠定了品牌的基调:为了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萧邦生产了富有创新理念且装饰精美的精密钟表。这些精美的作品打开了东欧的市场,销往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国沙皇也很快成为了他的顾客。1915年1月30日,路易-于利斯・萧邦在松维利耶去世,保罗・路易・萧邦及其小儿子保罗一安德烈掌管了家族事业。那时萧邦的计时怀表已完美地展现了其优雅气质。1937年,由于松维利耶的知名度较低,萧邦将总部迁往世界钟表之都――日内瓦。

接过这面艺术的大旗:卡尔・舍费尔

当路易-于利斯・萧邦出生于松维里耶,卡尔・舍费尔出生于普福尔茨海姆的时候,命运注定他们有一天会相遇。卡尔・舍费尔一世在父母过世后变成了孤儿,在普福尔茨海姆时学习了钟表技艺,1904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他的工厂生产吊坠、纪念章以及饰有新艺术风格花卉图案的钻石和珍珠。一战过后,欧洲受到了重创。卡尔・舍费尔一世预测到了市场将要面临均巨变,他削减了首饰的生产,全力推出腕表产品。1942年,卡尔・舍费尔二世回到家乡,接管父亲的事业,而后交由卡尔・舍费尔三世。他继承了祖父的创造力:他想将这些珠宝和腕表制做成完美的作品,并希望能够自己制造机芯,而唯一的办法,是收购―家瑞士的制表厂。

萧邦的第三代,路易,于利斯的孙子保罗一安德烈是一名非常有天赋的钟表师,但是缺乏经商头脑。这位70岁的老先生希望将萧邦制表厂出售。他遇见了卡尔・舍费尔三世。两个家族拥有共同的信念,同样富有创意,同样热爱精美的钟表作品。收购了萧邦制表厂的卡尔・舍费尔三世成功地打人封闭的瑞士高级钟表行业。卡尔・舍费尔三世让萧邦重新焕发了光彩,每件作品都散发者创新的魅力。

艺术人生路上韵复兴:卡罗琳・格罗丝・舍费尔与卡尔-弗雷德里克・舍费尔

在1990年代,卡罗琳・格罗丝-舍费尔与卡尔-弗雷德里克・舍费尔取代其父母,组成了企业全新的领导班底。大胆而优雅的卡罗琳・格罗丝-舍费尔在推动珠宝业务发展的同时,发扬了普福尔茨海姆珠宝制作的传统,创造了奢华的高级珠宝系列,复兴了家族的古老传统:曾经以钟表扬名的萧邦,创造出了与钟表一般精致奢华的珠宝首饰。卡尔-弗雷德里克则发扬了松维利耶钟表匠的传统,于1996年在弗勒里耶创立了一家高级钟表制造厂。1980年,萧邦一鸣惊人,推出了一款精钢运动腕表:Stunt Moritz系列,这是由卡尔-弗雷德里克・舍费尔设计的首款腕表作品。在妹妹的影响下,他意识到晚装、套装和休闲装之间的界限已渐渐模糊。他设计出Saint Moritz系列腕表,此腕表的特色在于其八边形造型和八颗固定螺丝,这八颗固定螺丝使表圈与表壳紧密接合,从而在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起保护作用,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凡的技术成就。首次创作的这款腕表很快获得了成功。紧接着又推出了Monte Carlo系列和Gistaad系列。这两位天衣无缝的合作伙伴于同一间办公室谱写了萧邦传奇的新篇章。

升华的艺术:用独特的创造力跨越生命的深度

萧邦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设计灵感制造着一件件作品,开拓着艺术人生路上新里程。从1860年24岁的路易-于利斯・萧邦创办高精密钟表制表厂开始,源源不绝的创新便引领着新的风潮,并独特于一般的产品之外。1972年,Belie Epoque系列腕表问世,萧邦以Améthyste紫水晶腕表赢得了“巴登巴登金玫瑰大奖”;1976年,首款Happy Diamonds腕表问世;1985年,Happy Diamonds Clown系列小丑吊饰问世,首开萧邦珠宝制造先河。2001年,推出L.U.C Tonneau腕表,内置配有离心微摆陀的首款酒桶形自动上链机芯(L.U.C 3.97型),乃制表技艺的一大突破。2003年,首款L.U.C Tourbillon陀飞轮腕表问世,堪称萧邦高级制表工艺的登峰造极之作。在几年间,萧邦设计并生产了五款机芯。2006年,为了庆祝萧邦制表厂建成10周年,卡尔-弗雷德里克・舍费尔以一名钟表收藏大师的身份,修建了一座珍藏古董钟表和L.U.CEUM腕表的博物馆,回顾了萧邦的制表历史,而博物馆的名称“L.U.CEUM”则源自萧邦L.U.C系列腕表。

博爱的艺术:以热心的创造关照生命的广度

萧邦是个不折不扣的活跃分子,电影艺术、赛车活动、慈善事业都有它的身影,然而一切又都是那么随性,初衷并不是出于什么商业考虑。而是因为他们真的热爱。卡罗琳・格罗丝-舍费尔交友甚广,1997年戛纳电影节主席Pierre Viot被她的创造力和对珠宝的激情所吸引,邀请她重新设计并制作金棕榈奖座。经由卡罗琳的精心设计,这座著名的奖座显得格外精致,成为高级珠宝界的成功典范。这一次结缘,注定了萧邦与电影一生的牵手,每一年都展现出对电影深深的爱恋:为充满传奇色彩并万人瞩目的狂热气氛仪式创作一系列珠宝作品,向获奖的电影致敬,为年轻的创作天才设计奖杯,设计金棕榈奖座……萧邦伴随着电影节一步步成长。戛纳电影节、西泽奖颁奖典礼、英国电影学院奖颁奖典礼和奥斯卡颁奖典礼……萧邦成为第七艺术最尊贵的嘉宾,也成为电影事业忠实的支持者。

艺术人生范文3

萨克斯是一个拥有华丽外观和具有美妙音色的乐器,当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美国着名的萨克斯演奏家肯尼基吹奏《回家》这首乐曲时,听到那悠扬婉转的旋律,我便被它迷住了。从那一刻起,我决定要好好学习它,将来也要做一个出色的萨克斯手。

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一蹴而就,我自然也不例外。萨克斯最重要的就是要练好基本功,通过吹长音和音阶,把气息调得又稳又长,把音阶掌握得熟练而准确。记得我刚开始练习萨克斯时,总是喜欢跟老师学习乐曲,而不喜欢反复练习那枯燥乏味的音阶和长音。由于在家练习得少,结果上课时,吹出的声音不是跑调就是哆哆嗦嗦的。我变得非常急燥,并感到灰心,时常想到放弃。好在我的老师既温和又耐心,他很快发现了我的问题出在思想上,他告诉我:“万丈高楼平地起,不要急于求成,只要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终有一天你会登上理想的高峰”,听了老师的话,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是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只看到肯尼基辉煌的一刻,却不知道他台下的艰辛付出。学习需要的是恒心和毅力,不能吃苦耐劳的人,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

此后,我在书桌上写下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的座右铭。每当我练习乏力,想要偷懒的时侯,看着书桌上的座右铭,又使我仿佛凭添了无穷的动力,推着我继续默默地坚持下去。

现在我已经取得了萨克斯三级证书。我不奢望自己能成为音乐家,也不苛求能取得特别优异的成绩,我只想认真地练习,锻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希望我的一生都有美妙的音乐与我相依相随!

六年级:杨一锴

艺术人生范文4

在普通人眼中,西部大漠是偏僻、荒凉的代名词,但对郝贵平来说,这里却是一块文学创作的沃土,对西部大漠的书写是郝贵平散文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这些书写,让读者见识到了一个全新的西部,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弥补了由于地理阻隔而带来的经验的缺憾,同时也拓展了读者的艺术视野。也是因为如此,著名作家贾平凹为他题写了“大漠歌者”的条幅。作者从细处着眼,以白描、衬托、动静结合等手法状写大漠的自然生物,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瑰丽的大漠植物群落图。“莽莽苍苍、古意沉沉”的胡杨,意志坚韧、“举着墨红的火”的红柳,“倔强地昂首挺立”的白杨,连绵成片的骆驼草、索索柴和毫无姓名的小草……总之“,戈壁上一个个植物的类族,各自都有一番轰轰烈烈的生命史。”(《戈壁野草》)郝贵平眼中的西部大漠丰饶灵动、生机勃勃,别具一番韵味。在西部边疆,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就是胡杨了。作者笔下多次出现胡杨的形象,对胡杨的着意刻划,正是为了突出胡杨的象征意义。作者将对胡杨形象的描写置于广阔的时空之中:“这是荒漠和沙海交叉地带生命呈现的奇观。大地仿佛被洪水漫过,呆滞、沉重、毫无生气。一株又一株躯干高大、形态怪异的胡杨,在的地表挺立而起,稀稀疏疏地漫延着、漫延着,连布成片,无边无际,凝固着远古的荒凉。无风的时候,惨白的阳光火辣辣地蒸腾着无声而燥热的静穆,天的空阔,地的辽远与胡杨虬龙般的枝杆和细密坚挺的叶冠,恰似一幅洪荒年代的油画。而风沙漫卷时,土雾和沙尘宛若平地顿起的疾烟,胡杨林便成了隐遁浮雾之中的怪兽。”(《穿越胡杨林》)用恶劣的生存环境反衬胡杨坚韧的生命力,写得大气而磅礴。同时,在不少描写中往往是树人合一,情景交融。

以胡杨为代表的大漠植物形象,成为石油人人格的象征。例如“两株粗壮而挺直的胡杨,天柱般并立沙梁,浅黄色的沙地上,着形如钢筋的根杈和呈现着断裂杈口的残枝:胡杨躯干的大特写,雄踞画面中央,极富力度地擎举着繁密茂盛的树冠。你,乌黑的秀发披散在信号服着装的肩头,洋溢着青春活力,满含兴致地依偎着胡杨,清丽的面庞充溢着自豪与满足。”这样的描写人衬树,树衬人,写得含蓄而隽永。郝贵平采用宏观视角,对西部大漠进行整体刻画,勾勒出雄伟大气的西部轮廓。在他的散文集中曾专门设有“沙海叙说”、“大漠写真”等板块,用诸多篇章来展现西部风光“:草原辽阔,碧绿如海”,“云杉挺拔,覆坡罩岭”的天山(《天山,天山》);“总是清洌洌地流淌着一弯清丽的透碧”的孔雀河(《相伴孔雀河)》;“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绿洲上,镶缀的是崭新的塞外明珠”库尔勒(《走笔库尔勒》)……在作者深情的叙述和描绘下,西部的异域风光令人神往。作为一个身处大漠的亲历者,作者对西部的描写不同于观光者的走马观花,而是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对这片土地的描写中,真正做到言之有物,有感而发。《塔里木河的波光》一文中,作者写道:“我曾在飞机上兴味浓浓地俯瞰塔里木河的雄姿,沙丘、丛林之间,主河道盘环如链,闪烁着灿亮的波光;而叶脉似的之流,在荒漠上任意漫溢。……一次次穿越塔里木河,我没有听到过河水的喧嚣。地是静静的,天是静静的,树是静静的,草是静静的,而漫阔的河流似乎载着重重的沉思,也是静静地向前涌流,不急不躁,不悲不叹,即使戈壁上风沙飞卷,塔里木河也波浪不兴。”不难看出,作者对西部的描述是与自己生命探索的足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正如他在系列散文《我的绿洲河》的篇首所写到的,这些篇章“都是我自己的一条情感之河,它和我所叙写的我生活土地上的真正的孔雀河,混为一体,一同流淌……”“我本古豳黄土地后裔,远涉西域茫茫大漠。寻三千年胡杨,慕抗旱碱红柳。执笔为文,朔风烈马抒怀,热意挚言写心;慕云霓锦里简约,冰雪洁中隽永。昼思夜虑,春磨秋砺,辞章皆化戈壁瀚海之沙砾,山河物景之卵石,却将一己身荣显贵让风卷尽,被雨消融。”这篇郝贵平自己撰写的“个人简介”,既是对他从黄土地到西部大漠的生命脚步的概括,也可以看作他“沙海行旅”中不懈追求的写照。

二“、歌颂瀚海石油魂”

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来表达我的无穷无尽的感情。”郝贵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管是对沙漠中顽强生存的植物群落的描绘,还是对西北大漠眷恋之情的抒发,都是为凸显出一个广阔辽远的背景。而在这个背景下,作者聚焦的是石油建设者们的伟大身影。如果说对大漠的描绘和叙述,还属于对石油世界的外部和表象的描摹,那么在漫长的沙海行旅中,郝贵平书写石油人的奋斗篇章,走进石油人的内心世界,展现石油人大气磅礴、忘我奉献的精神面貌,并将其升华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则是挖掘出了石油人内在和本质的石油魂。也是因为如此,已故的原石油部老领导焦力人为郝贵平书写了“歌颂瀚海石油魂”的题词。作为工作在一线的石油人,郝贵平的散文中披露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这些相对独立的人和事又组合起来构成石油人的群体肖像图。《追寻大漠里的遗愿》中,57岁的工程师刘骥面对疾病与死亡说“:活着干,死了算,我这把骨头扔到塔里木,值得!”长期从事沙漠研究工作的周兴佳,磨练出“早晨喝足,一整天不再喝水的意志”,被同行们誉为“善走沙漠的野骆驼”。《搏击大风沙》中的徐西华说,许多人尝过眼睛里进了东西睁不开的滋味,可是他却感受过沙子进了眼合不上眼皮的味道。《墓碑挺立着希冀》为我们描绘了一位一心扑在石油事业上的建设者的光辉形象。当鲁晶即将在荒野考察中发现考察成果时,水壶却空了,又没有可以咀嚼的半根草茎,此时此刻,“他想摔掉那个斜挎肩头的无用的行军水壶,忽然又珍重起来———用它收取自己的尿液!闭上双眼,凝固所有的感觉,他分次吞吮着偌大的山壑里独有的一点淡黄的液体———虽然苦涩至极,然而胸腔里毕竟有了些许的湿润……”

《委托沉甸甸》中,告别即将分娩的妻子,奔赴塔里木石油会战第一线的王胜,并非不爱妻儿,但是一种更博大的爱,塔里木在召唤他,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撼人心魄的一幕》中,那支7015钻井队,面对错误过失,知耻而后勇,以功雪耻。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生动地映衬出整个石油建设队伍的精神面貌。在工作中,石油人如此执著,在生活中,他们也一样富有情趣。在工作的沙漠环境里,人们摆放着艳丽妖娆的鲜花,显示自己的爱美之心;下班归来,有人读书诵诗,挥毫泼墨,追逐着生活的情味《(井场墨韵》)……石油人也渴望拥有真诚的爱情,但当爱情与石油事业发生冲突时,他们总是宁愿舍弃爱情,而不愿丢弃自己钟恋的石油事业。《两个奥陶系》中,失恋的钻工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拥有爱情的人们,又是何等幸运而幸福啊!《支撑点》那场别有意味的婚礼,《唇印儿》中妻子寄给丈夫的唇印,《钻工与儿子》中父子临别时睡在一起的情景,成功地描绘出石油人忘我工作的背后,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情感画面。真挚的情感使石油人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透过这些美好的情感,我们看到了一群在大漠中顶天立地又不乏柔情的最可爱的人。当然,这里呈现的只是几个小片段,郝贵平的散文作品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震撼。正如著名作者刘白羽所评论到的,“能在‘死亡之海’上修成生命之路的人,难道不能创造更辉煌更壮丽的事业吗?我们更大的希望在前方,我们更大的胜利在前方!”(《沙海壮举•序一〈从“死亡之海”到生命之路〉》)“石油是热,是力,是能,石油人的心灵境界何尝不是另一种热,另一种力,另一种能———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塔里木和它的塔克拉玛干,在古荒漠地这样自然生命的绝域里,发生了惊人的裂变。”(《古海》)一部石油创业史,就是石油人不断探索、前赴后继的精神史。石油人勇于奋斗、开拓和奉献的精神与中华民族在共同抵御外辱、捍卫民族尊严,共同抗击洪水肆虐、保卫人民家园,共同对抗非典、维护生命安全中所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无疑是一致的。泰戈尔说“:一个民族必须展示存在于自身之中最上乘的东西。那就是这个民族的财富———高洁的灵魂。”郝贵平的作品,不仅描绘了西部石油大开发的壮阔场面,展现了石油人艰苦创业的心路历程,而且将其升华为整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郝贵平无疑为石油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三、纯净心扉,净化人生

“郝贵平说:“石油队伍是一支蓬勃向上的、有巨大创造力的队伍,石油队伍的作风、水平具有很高的层次,石油人的心态从整体上说,是高昂、高尚的,石油人的整体人格高大、崇高,这是石油队伍的一贯传统,是我从地方转到石油行业最深切的体验之一。石油队伍的这种特征与社会上某些涣散、疲塌、粗拉的现象反差很大。石油人这种心态,体现在石油行业作家得身上,就是作品的基调是蓬勃向上、激励人心的,用一句公众语言说就是弘扬石油精神。以石油人的心态看社会,我以为作家的责任应当是不断地向社会输送这种石油精神,用石油精神影响社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答曾绍义教授十问》)正是在这样的艺术追求下,郝贵平的作品显示出一种崇高美,不仅给广大读者以深深的震撼与鼓舞,而且让读者在阅读中默默思考,引发出对人生、对生命的思索,从而纯净心扉,净化人生。郝贵平在创作上坚守着“写奋斗,写开拓,写创造”“,倡精神,倡追求,倡高昂”(《大漠拾韵•跋》)的创作准则,在作品中“力求贯注进石油创业者的阳刚之气、豪迈之气和奋进之气”(《荒漠独白•后记》)。因此,作品在内容上是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在当下价值多元的大众文化语境下,郝贵平的创作弘扬了主旋律,捍卫了文学的精髓———文学的圣洁性与高贵性。特别是对石油人奋斗精神的书写,正如上文所论述到的,确实起到了振奋人心、鼓舞人心的艺术效果。郝贵平的作品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潜在的主题,那就是大漠与人生之间既矛盾又和谐的辩证关系。对这种辩证关系的追问和探求,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闪烁着智慧之光。首先,大漠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但也因此磨练了在那里扎根的生物。“胡杨的身躯雄劲苍奇,枝杆如虬龙横空,虽然缺少雨露滋润,叶冠依然若绿云笼盖。

艺术人生范文5

关键词:美术作品;画家;艺术人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88-1

著名的美术作品让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纵观世界艺术之林,在浩如烟海的著名美术作品中,每一件作品的完成背后,都与美术大师的艺术人生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出现的,那浸透着美术大师的全部心血,反映着美术大师的社会背景、品性、道德观、审美观、社会责任感等。

一、深厚的艺术底蕴

艺术家的艺术技能主要指艺术家掌握和运用艺术种类的专业技术和技法的能力。专业技术包括对工具材料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的掌握,专业技法指创作一件艺术作品所必须具备的技巧和方法。例如,一个油画家,他必须对油画笔、刮刀有所了解,笔的软硬程度、笔触的宽窄等;艺术家专业技法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入门”。有的艺术家从小学画,是所谓的“神童”、“天才”,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三杰”之一的达·芬奇(452-1519),十多岁学画,21岁创作《圣告阁》,31岁画《岩间圣母》,43岁画《最后的晚餐》,50岁画《蒙娜丽莎》,达·芬奇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他集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音乐家、舞蹈动作设计家、建筑家、城市规划家、解剖学家、飞行器设计师、自然学家、军事工程师等等于一身。也有大器晚成的,如中国画大师齐白石(864一1957)四十岁才开始学画,六十岁才成名,齐白石70多岁的时候,对人说:“我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人们齐声称赞老人的谦逊。当然艺术家的技法的形成是痛苦而漫长的,必经过多次蜕变和修炼才能成功。艺术家的艺术底蕴起包括文学修养、历史知识、社会风俗畏精和对现时社会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及对生活细节的认真观察,收集积累各方面的素材。

二、独特的艺术个性

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个性使艺术更加丰富多彩,这种艺术个性使艺术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840-1917)曾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而所谓性格不管是美或是丑自然界认为丑的往往比美的更显示出其性格,所以罗丹的作品有丑陋的《欧米埃尔》,有恐惧的《马谷利诺》,有残缺的《行走的人》,有迷惘的《三个影子》,有畸形的《巴尔扎克》。这些作品很难以用美来加以界定,但都是很有性格特征的,其中雕塑《巴尔扎克》受到的攻击最严重,当作品在沙龙展出时,遭受了广泛的社会抨击,作家协会拒绝接受雕像,说是“装在麻袋里的嫩蛤蟆”。实际上《巴尔扎克》是罗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二,罗丹说“它是我一生中创作的大顶峰,是我一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是我的美学原理的集中体现”,罗丹塑造的是袍内的巴尔扎克,是一个伟大的躯体,包含着一个文学天才的丰富智慧、深蕴的洞察力,以及具有对社会生活的广泛的判断力与现解力,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头脑,而雕像只有头部是引人注目的,这便是罗丹的用意所在。历史证明,雕像《巴尔扎克》最终得到世界的公认。荷兰画家伦勃朗(1606-1669)的艺术人生是很有代表性的,伦勃朗的画常常是很暗的背景中突出形象,而主要形象上都有受光层次的变化,最亮的部分也是形象本质特征的精彩“乐章”,他善于用强烈的色彩,真实而生动地揭示对象的本质,能深深扣住观众的心弦,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伦勃朗的强烈色彩”。由于他独特的艺术个性,给他的艺术带来不朽辉煌,同时,也给他的生活带来致命的打击,1642年画家在画《夜巡》时,没有按阿姆斯特丹射手同业会要求画成集体肖像画,他画的不是早已丧失军人热情的洋洋得意的市民,而是根据捍卫民族独立保卫故乡城市的英雄民兵的形象来创作的,画面人物和活动使观赏者意识到荷兰自卫武装人员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足以引起人对荷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光荣斗争的记忆,是伦勃朗优秀作品之一,却遭到订画者的诋毁,乃至诉语诉诸法律,伦勃朗的生活因此发生了逆转,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客户,失去了生活的来源,最终于1669年,坚强的画家在极端孤独与贫困中逝世,靠教会资助微薄的安葬费才得以归入大地。

三、强烈的艺术情感

每一个人的能力和资源是与生俱有的,是人与人相区别的重要因素,在艺术方面而言,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是他的技术能力和资源的被唤醒、被激发,也就是艺术“灵感”的迸发。

一件杰出的艺术作品的出世,都是各种复杂的社会凶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知道艺术家是社会中的特殊阶层,其特殊性就在于他们是艺术这种精神产品的创造者,是运用专门的技能创造独特的手段去交流丰富情感的人。1980年我国画家罗中立创作油画《父亲》轰动了当时的中国画坛,《父亲》一个拉粪老农,年老的脸皮被无情的岁月刻成数都数不清的深深的痕沟,在日晒雨淋中脸色黑红黑红的,沾满污垢的粗糙的双手端着破烂的茶碗,一脸的尘土和流淌着几行汗水,迷惘的双眼注视着你和我。我们鼻子能嗅到的是“父亲”一身的汗臭和他身上因拉粪带有的恶臭,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把无形的“刺刀”疯狂地抽刺、搅拌。画家罗中立正是饱含强烈的艺术情感,以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画家以敏锐的目光,犀利的画笔深入人类灵魂最深处,勇于披露精神冲突的忏悔意识,不用美来掩饰丑,既确定伦理规范的历史价值,也确定了生命欲望的天然合理性,突破了此前中国美术作品的“高、大、全、真、善、美”人物形象范围。赏析《父亲》比看“青春美女”在心灵上不知强撼多少倍。

艺术人生范文6

范学宜是看一眼就会喜欢上的那类人,细碎的蓬松卷发、高挺的鼻梁,还有瘦削的身材。第一眼看到这个五官充满异域风情的女子时,你会觉得举手投足间都有抒情的味道。“我的生活就是我的作品”,在位于北京798工厂的XYZ画廊里,她淡然地说。

苦难掩不住诗的人生

学宜出生在我国最北部的漠河。5个兄弟姐妹,她排行老二。5岁那年夏天。那天云特别低,学宜在水塘边够一块缀着蒲公英花的木头,突然就什么都不知道,一片空白了。被大人打捞上来后放在地上吐水,再睁开眼睛,感觉人们的脸都一圈圈围着自己,世界就像黑白电影。

忽然,所有的人都不再围着这个就要死掉的小孩,呼啦呼啦向屯子里跑去。直觉地,学宜觉得是家里出事了,所有的精神一下子奇迹般地回到她体内,竟然爬起来撒腿就往家里跑。快到家了,看见很多人围在自家的院子内外。母亲上吊,刚被解下来。她当时特别希望下一场雨,把人群浇散。雨真地就来了。玻璃是破的,母亲脸色苍白地躺在炕上。那一刻,她知道人生从此不一样了。

母亲彻底失常了,动不动就往外跑,学宜的童年记忆就是漫山遍野找她。而妈妈病得不太厉害的时候,就是天堂。记得有一次她挎着半篮野菜和半篮野花,陪着妈妈回家。妈妈很平静,腋下夹着一束很香很香,不知名的花,风吹着满地野草像波浪一样翻滚―那是童年最美的画面。

物质生活的极端困苦和艰难,培养了她很多潜力,到了8岁,她什么都做,挑柴担水、照看幼弟、卖东西换钱,或许家乡里还有人能想起集市里那个安静地坐在一隅,说“你给多少就是多少”的女孩。

学宜11岁时才上学,那还是因为弟弟不爱上学总逃课,父亲心疼那交了的学费,就让她替着上学了。谁也没想到,她读书会那么好。六年级时还得了全国作文一等奖。

初二夏天,小弟跑来教室。学宜一看就知道妈妈又跑了,就出去找。三伏天太阳很毒,母亲中暑躺在地上。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量,14岁的她把母亲背到边上的小树林。母亲醒了,很清醒,开口就问:“你恨我吗?要诚实回答。”学宜说:“生命是自己的,你给了我生命,你的任务就完成了。我的好坏和你没有关系。”

那时候学宜家所在的农场经常放露天电影,有电影的日子对她来说就是盛大的节日。为了可以静静体味电影里的一切,她总是早早就爬到了树上。至今她还记得看《佐罗》的时候,电影散场时分,她难过到了极点,趴在树上迟迟不肯下来,她喜欢佐罗,幻想他会从银幕上走下来把她接走……

就靠着大自然和电影给予的安慰,学宜顽强成长,一颗心没有被现实击碎零落成泥,而是打磨出了日益坚定、洁净、美丽的光芒,至今老家的乡亲们提起她,都会说:“喔,二丫啊,那闺女最爱笑了!”

贫穷却从不为钱发愁

21岁读完高中,学宜就去挣钱,做过很多营生:在当地当过新闻干事、200元一个月的饭店迎宾,后来承包了汽水厂才开始赚点钱,母亲那时候也已好转。24岁的一天,她突然觉得应该离开村庄,便剪去长发,独自一人带了1500元钱坐上火车远行。她游荡到了北京。正是阳春三月,火车进入城市,扑面而来的迎春花跳进了学宜的眼里。一种亲切,把准备四处游走的她留了下来。

一开始她住在地下旅馆里,某一天散步走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看见校园里橱窗上张贴的短期英语培训招生启事,立刻动了心,花了420元报了名。报完名她问人家:“那我的住宿怎么办?”当时所有的人哄堂大笑,但学宜还是倔强地说:“我来你们这儿上学你们得管我住。”或许是被学宜的质朴打动了,一位老师抬头看了她一眼,给她递过一张字条:“拿着这条子,上三楼找吴老师,让他给你安排。”十五分钟后,学宜已经坐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女生宿舍的床上了,北京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

后来,学宜去找工作,在人才市场看见一个家具厂的展台布置得很漂亮,她走上前去:“我要应聘。”人家问她:“应聘什么?”她说:“卖家具。”自信满满的样子,让她顺利得到了这份工作。后来她才知道,这家家具店,在北京极有名,卖的全是意大利进口家具。每个月有提成,还管住宿,对于到处流浪的学宜来说最好不过了。她的商业才能在这一阶段初露端倪。从来没有卖过东西,但凭着冷静细腻的观察和艺术的鉴赏力,学宜总能提供消费者最客观最诚挚的建议。就在老板对她另眼相看,准备派她去开设分店的时候,学宜辞职了。因为她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不想违背自己的心。

她带着卖家具存下的钱搬回到校园里,开始了她最想要的自由的生活。她从不为钱发愁,有钱的时候,就去附近的“万圣书园”看书,坐在未名湖畔写诗;没钱了,她就去找工作,什么工作都行,一旦攒够了5000块钱,就立马辞职,过回自己想过的生活,并且把对生命的感悟与向往都化成诗句,记录在自己的《童年河》里。

追求完美寻找价值

在曾经穷困的北漂日子里,她遇到了许多与她同样命运的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画家。出于对油画的特殊喜爱,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学宜,竟能够准确地诠释出这些画家的思想。而这些画家贫穷的生活状态让她感到心疼,她觉得艺术家不单需要钱,更需要赞美和呵护。她是一个有些江湖义气的人,经常义务帮着他们卖画,还真的卖出去不少,一来二去,她就成了许多画家的经纪人。

1999年她第一次做画展,兜里只剩下100元。那次是为画家刘辉,展览在国际艺苑,北京非常有名的美术馆。展览很成功,当天就卖掉17幅画。

学宜最多的时候也只两三位画家,因为她认为经纪人必须非常热爱自己所的作品并全心投入才行,太多了会累心。有些画家经过她的推广,被更有实力的公司看中,她会选择放人,“人往高处走是应该的。而且我会因此觉得很有成就感。”她的豁达,让很多有实力的画家都愿意和她合作,而她的名字,也成为艺术品交易圈中的一种口碑。

其实她更愿意别人把她当做诗人。因为这么多年来,写诗早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成了一种本能。也正是因为那些诗歌,让著名作曲家谭盾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电影《夜宴》需要一首片尾曲的时候,谭盾第一个想到了她,他们谈了两个小时,谭盾说:“我相信你,你放手去写吧。”她说:“那你别催我,我不喜欢在压力下写东西。”其实她哪用人催,仅仅一个晚上,就拿出了三版歌词,冯小刚看了之后说:“都很好,放弃哪一版都心疼,只能是忍痛割爱。”

上一篇后记

下一篇环保手抄报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