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环境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环境设计

医院环境设计范文1

关键词:医院;康复性园林;环境设计;植物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的代价是人居环境恶化和现代人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医院已经成为一座城市最为“繁荣”的场所。园林绿地,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医院整体环境和各类型使用者的影响开始被重视。良好的园林环境有助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医院的康复性园林环境设计应运而生。

1、医院康复性园林及其意义

康复性园林是与治疗与康复相关的景观环境类型,包括与治疗或康复相关的物质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环境所包围的场所,因能达到身体、心理与精神的康复而得名,医疗花园、疗养花园、冥想花园、体验花园、复健花园等,都属于该种园林类型。

1.1医院康复性园林的特点

针对于医院的康复性园林的特点之一是“自然”。不同于城市广场,自然因素是康复性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水体等在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起到滞尘抑菌作用的植物,有能产生负氧离子的植物与水;另一方面,良好的自然景色对生理特性的适应、合拍能够产生特定的感受,从而促进健康。

医院康复性园林的特点之二是“互动”。由于康复性园林的使用者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生理或心理的问题,康复性园林需要通过一定的色彩、有节律的声音、方向的气味,宜人的质感刺激并改善使用者的感官;康复性园林还需要通过可操作性强的互动使人从自身的不良状态中剥离出来,分散与对身心不适的注意力。

医院康复性园林的特点之三是“人性化”。康复性园林的使用人群涵盖患者、亚健康人士及健康人士三个梯度,其中,健康人员包括医疗机构中的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与探访者,其在设计与使用中,充分考虑到各梯度人群的使用需要,以及各年龄层的使用者需求。

1.2医院康复性园林的作用

医院康复性园林对于使用者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生理意义、精神意义与社会意义三部分。其中,生理上的意义在于自然疗法与园艺活动,包括植物的色、香、味、质,自然界风、雨、鸟、虫对感官的刺激以及适当的在医院康复性园林中组织的园艺劳作;精神方面的意义是凭借园林自然景色消除患者的不安与急躁情绪,消除医护人员紧张的工作压力;社会意义是通过医院康复性园林,为患者、患者家属、探访者等提供一处交流互动的空间,改善医院环境,有效提高医院口碑与知名度。

2.医院康复性园林环境设计

园林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功能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美学性原则。考虑到医院的特殊环境以及场所的使用者类型,医院康复性园林设计还需融入简洁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与整体性原则,在设计时主要分为步行空间、休憩空间和运动空间三个主要部分进行。

2.1步行空间

散步是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休闲方式,步行空间的设计最基础、最重要的要求是道路的设计。在道路设计时,一是要充分考虑道路的线形与布置,利用道路引导人们视线与行径,确保人们移动的明确性,确保场地的完整性;二是要顾及行动不便的患者或残障人士,要求步行路面安全、平缓、无障碍;三是在园路铺装的材料选择上,要求防水、防滑、防眩光,不宜采用卵石等凹凸不平的材料。

2.2休憩空间

医院的康复性园林需要保证足够的休憩空间。休憩空间的设计除了保证休憩设施的舒适度外,还需要为使用者带来视觉上的愉悦。一是要保证植物的形态、气味、质感、季节变化和色彩多样化;二是要提供不同类型的空间,空间不同的私密程度;三是减少空间的复杂程度,减少额外的使用压力;四是休憩空间的设计需要与医院的环境、文化相协调,使医院康复性园林环境为人所接受和喜爱。

2.3运动空间

运动空间主要设置一些健身设施,也可利用植物的栽植与园艺活动的组织让使用者有更多地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从而改善和调节使用者身体和心理机能。运动空间要避免设施对行动不便人群和小孩的伤害,环境的营造要有安全感和舒适度,其位置的选择应提供易于到达的、舒适方便的连接,保证空间的可达性。

3、医院康复性园林植物设计

本人所在的医院现状条件是三幢房屋建筑占据了医院的相当一部分面积,可用于绿化的面积十分有限,对于类似的客观环境,康复性园林只能通过合理栽植植物,丰富场所空间,提高我院绿化率,将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一方面,通过植物的层次设计,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健康的小气候环境,提供一定的疗养保健功能,起到小范围内的空间减噪效果,避免三幢建筑之间的噪音干扰,使康复园林环境变得安静,为人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另一方面,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用有限的面积营造诸如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私密空间等不同类型空间。此外,植物是园艺疗法的物质基础,尽可能在该处空间提高植物种类,利用不同类型植物刺激人们的视觉、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使人全方位地感受细节所带来的趣味,从而锻炼肌体、舒缓心情。

3.1生态性设计

医院康复性园林要求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四季的景观,但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生境,适地适树,合理地选择乡土树种,并注意抗污染树种的配置使用,如榆树、侧柏、垂柳等。

由于生态学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植物的生态性设计要求合理配置植物层次,一是要利用乔、灌、草的合理搭配营造自然稳定群落,二是群落的设计要结合各类植物的生长习性,以保证各植物处于适合自身的良好生境中。

针对本院绿化场所有限的情况,生态性设计可以通过植物的乔灌草配置,巧妙地通过植物遮掩丰富空间数量与类型,确保步行空间、休憩空间与运动空间的完整,提高场所灵活性。

3.2保健性设计

医院康复性园林的植物群落保健性设计体现在植物的气味、功效和色彩几个方面。

有些植物能散发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芳香气体,有助于一些疾病的康复,有些植物本身就是良好的药材,在设计时在了解植物特点、习性、观赏价值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具有保健性能的植物资源,合理配植适宜不同人群的芳香、药用植物,通过完成植物群落的保健性设计,满足人们养生、观赏、休憩、保健等多方面需求。例如,根据风向确定植物栽植方位,将植物分层、分隔配置,防止不同芳香类植物混合后气味混杂;根据不同植物芳香气味的相生相克关系合理配置,增强保健效果。我院所处的杭州地区,可在院中栽植桂花与香樟,两种植物的搭配种植可为患者提供消炎止痛作用。

3.3意境设计

结合古典园林文人雅士们对植物寄予的文化信息,在医院康复性园林中栽植能够表达一定内涵与意境的植物种类。如雄伟苍劲的松柏,不涟不妖的荷花,清雅高洁的桂花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将使用者的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外界植物中,从而改善心境。

医院康复性园林的设计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们对环境与健康要求的不断增强,该研究领域将不断拓宽延伸,最终结合康复性园林自身特点与内容,找到适合其发展的清晰脉络,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具体化的医疗要求。

医院环境设计范文2

1、停车场地

由于地区经济、人口的差异,新加坡医院除了重视病房、门诊、医技等功能室间的建设外,对停车场地的设计都有充分的考虑。在新加坡,病人几乎都是坐车到医院,故医院的停车场一般都设在门诊楼附近或者在门诊楼地下,这样病人下车后可直接从地下车库直达门诊大厅,就诊后可以同样的路线便捷地坐车离去。新加坡医院的停车场建有停车楼(专门用来停车用的,一般有3~5层),邻近门诊楼,以避免病人下车后又要到室外长距离行走。地面的停车场还为出租车设置专用的等候位及出入流线,方便病人使用;停车场还有残疾人专用通道;救护车一般在急诊通道外附近停放以备用。

2、门诊

门诊是医院人员最为密集的公众场所,同时又是医院多种流线的交叉点。新加坡医院的门诊是按医疗功能分类和病人等级分类设计的。在医院的门诊大厅,从挂号到取药看不到病人站立、排队等候的现象。大厅里,各诊室前,均有充足的候诊空间,所有病人都是一边休息(或阅览),一边等候,就医、健康教育指南也随处可取。

在门诊区域设计上,骨科、泌尿科与放射影像室相邻;妇科与儿童相关的设备相邻;急诊挂号与预约病人的就诊区域明显分隔。由于门诊大厅人员密集,尽管其面积大,但也要从空间及空气流动上考虑:门诊大厅被设计成高空间或共享空间的形式。候诊椅不采用走廊两侧面对面式的排列,从而使各候诊区域隔离,减少了由于相互干扰而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候诊室用天窗、侧窗、天井来解决采光、通风问题;用各种艺术装饰、园林景观设计来舒缓病人焦虑的心理,这些对于候诊的病人来说都具有很好的心理调剂作用。

3、病区

医院病区的设计处处体现方便病人与员工的接触。在病房的护理单元,通过监护仪及透明隔离窗,护士便能轻而易举地观察病人的状况,而且其门及通道的路线也设计得十分便捷;对病人呼叫系统放置的位置也考虑得十分周全,呼叫器的按钮放在病人卧位时手自然摆放的位置,不需要病人改变和用力触按;应急设施完善,不但有反应迅速的光源应急设施,在病房还有消防应急设施和氧气泄漏应急设施,并且在紧急情况下,病区的设施利于医护人员能快速地处置病人;每个病房设立一个独立的谈话空间,供病人与医护人员对话交流。

4、方便的设施及其使用

在病房的出入处均有各种醒目的指示标识,并利用颜色或图案设计作为识别标志。病房及走廊设施都考虑到病人行动上的方便,尤其是浴、厕的设计,周边都有安全扶手,浴室采用坐式淋浴,并有防滑设施等。

5、尊重病人隐私,尽量减少工作人员间的交谈

病区设有医生与病人或亲属交谈的空间,为了避免打扰医生的谈话,护士取医嘱本时均在活动窗口进行。病房按病人的需求设有充裕的私人空间,多床位病房每一床单元均有屏风,使之相对隔开。

6、为病人提供优雅舒适的休养环境

病房要为病人提供陪护空间及其设备,但病房的储物空间有限,因此要防止放置过多的与疗病无关的物品;有效利用颜色营造温暖氛围,病房多采用淡雅、和谐的色彩;在病床边,安装病人可以控制室内照明度高低的按钮,且灯具多显色性好,略偏暖色,病室内有舒适的家具,地面、门、窗、呼叫系统等,都有减少噪音的装置,以保持安静的休息环境。

7、充分考虑残疾人士的需求

在停车场便开始为残疾人提供设施,每一设施均有显眼的指示牌。如设有残疾人士歇息的地方;有残疾人专用浴室;各种操作按钮均符合残疾人方便使用(如电梯按钮上有盲文);就诊流程上减少病人的移动距离等。

8、环境、设施着眼于安全需要

病房设有安全锁,并有设计合理的手扶栏杆;走廊明亮宽敞,并且在其拐角处尽可能减少锐角,还设有反光镜以避免相撞;病床、推车、手术床可进行机械交换,不需要上、下床搬动病人;有明显的防滑标识,以避免意外发生。

9、高水平的医院内部整体设计

整个医院从颜色的变化、清晰的标识、悦目的图画、形象的雕塑、美丽的庭院以及绿地的布置中,创造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整体环境。

10、观后的感触和启发

医院环境设计范文3

关键词:色彩学;医疗环境;行为心理

现代医学的发展理念和传统的观念大不相同,现代医学的发展不仅仅是由医疗器材、医术、医药等方面决定的,医疗的主体环境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医学的发展。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受视觉感知系统摄取物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色彩的直接影响,色彩是人类观察自然形态的第一视觉要素。妇幼医院针对的是妇女与儿童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医院通过人的视觉和知觉系统去潜移默化病患的心理活动,从而营造适宜妇幼患者进行治疗的医院空间环境,妇幼医院进行科学的色彩设计是打造人性化妇幼医院的重要一环。

一 色彩的内涵及表现

色彩包括色相、明度、纯度(饱和度)三要素。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即区别不同色彩的特征,不同的色相波长不同。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也称饱和度。以上三元素中任何一个的改变,都会引起该色彩的心理效应发生相应改变,从而对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

(1)色彩的物理效果

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各种不同颜色的物体,物体的色彩直接影响人的视觉效果,使人对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在主观感觉中发生变化。这种主观变化和物体本身的属性具有一定的差别,这种主观的变化称为色彩的物理效果。根据人们的习惯反应,有温度感、声量感、距离感、重量感几种形式。如人的温度感来自色彩的冷暖,从声量感的角度讲,热色闹、冷色静、热色扬、冷色抑;距离感是根据色有进退之别来讲,通过色彩的变化,可以是人们对空间的大小、尺度产生错觉。高明度暖色(如红、橙、黄)称为“前抢色”,低明度冷色(如绿、蓝)称为“后退色”;人对色彩的重量感表现在色有轻重之别,明度高的轻,明度低的重,彩度低者轻,彩度高者重。

(2)色彩的心理及生理效果

色彩的心理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悦目性,二是它的情感性。所谓悦目性,就是它可以给人以美感;所谓情感性,就是它能影响人的情感,引起具象或抽象联想,乃至具有象征性的作用。各种颜色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与联想。在进行医院色彩配置时,要细致考虑以上诸多因素对不同色彩环境的要求。色彩的心理效应是通过生理效应产生的,也就是通过眼睛感知,再由大脑得到。例如在红色的环境中,由于红色的刺激,能使人的心跳、脉搏加快,从而产生热感。相反,在蓝色环境中,会给人以安静、寂寞感,使人的心脏跳动减弱,脉搏减缓。这是色彩从生理到心理给人造成的影响。因此,关于妇幼医院的色彩设计,在了解了色彩的功能特性后,如能正确地加以运用,就会有助于缓解患者疲劳,抑制患者烦躁,调节患者情绪,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甚至在妇幼医院的空间秩序上会有很大的改善。

二 情感化色彩在妇幼医院设计中的表现

(1)色彩能够影响妇女儿童的心理状态

传统的妇幼医院都是以白色为基调,根据传统的认知,医院的工作人员是白衣天使,白色象征着高尚和纯洁,因此医院在色彩上大都采用白色,没有特殊的设计,然而时间久了,患者对白色的空间环境会感觉苍白,不安和恐惧。而女性和儿童属于敏感性的患者群体,对医院的空间氛围感知度较高,医疗色彩对女性和儿童形成的心理安全感和信任感尤为重要。白色的医院基调不再适合专为妇幼进行治疗的医院环境,在妇幼医院里应多采用具有亲切感和亲和力的色调,使之清新明快,如奶油色或淡粉色,让女性和儿童有家的归属感,感觉温馨。合理的运用色彩设计来改善医疗环境,能够使妇幼的心理得到安抚从而能够更加配合的就医,甚至加快病情的恢复。

(2)色彩在治疗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反应,那么在治疗中科学的运用颜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紫色可松弛神经、缓解疼痛,对失眠、神经紊乱的患者可起到一定调节作用,而在对孕妇的治疗中,也可使用一些紫色来调节孕妇的心里状况,可在相关科室内可选用浅紫罗兰色调。对于儿童的治疗可选用明快轻松的色彩,研究表明,儿童喜欢橙色、红色和黄色等暖色,这种明快自由的颜色可以消除他们的压抑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情。

(3)色彩对于医护人员的影响

由于妇幼医院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妇幼医院的医护人员要求有更好的耐心和严谨程度,而且要时刻保持温和的服务态度。在妇幼医院的色彩设计中可以运用颜色调节医护人员的视觉、心理疲劳。除此之外,妇幼医院的治疗过程应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如妇科和儿科的手术,是对医务人员的极大挑战,那么在手术室等治疗空间科学的运用颜色可以提高治疗过程的效率及精确性,并能形成温馨和谐的治疗环境。

三 情感化色彩在妇幼医院设计中的应用

虽然对于妇幼来讲,暖色系和浅色系是他们偏爱的颜色体系,但是应当对其体系的颜色进行科学与合理的搭配,在医疗空间里如果都是暖色调的设计也是不适宜的,需要冷暖色调搭配设计,在妇幼医院的不同科室中进行合理的分布,从而形成高效、舒适、美观的妇幼医院场所。妇幼医院的科室分布除特殊的医疗空间外和一般意义上的科室分布大体相同,即走廊、候诊室、诊疗室和病房,下面来分析一下在各个珍视中医疗色彩的应用:

(1)走廊

医院的走廊属于交通空间,在走廊应避免使用冷色调,冷色调容易是本来狭长的走廊更加拥挤、单调、冗长,使用高明度、低纯度的暖色系能够缓解妇女与儿童的焦躁心理,在视觉上使走廊变宽、变短,甚至可以在走廊的墙面上用进行暖色调的画面装饰,增加走廊的趣味性,这样一来,在走廊里候诊的妈妈与孩子们会更加安心并且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在妇幼医院里就诊。

(2)候诊室设计

候诊室是大多数女性和儿童都比较恐慌的场所,这个场所是患者等待诊疗的地方,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保持愉快平稳的心情应该是候诊室的主要所以营造舒缓的候诊室有一定的必要性。在色彩的运用上,候诊室中应尽量多使用暖色调,暖色调能平抚女性与儿童的心灵。但是暖色调得运用也应当适度,如果在候诊室内大面积使用红色、粉色、黄色等暖色调,会引起女性和儿童患者轻微的烦躁感,因为过多的暖色,尤其是出现红色和黄色时候,这些颜色刺激人的感官,让人感觉时间的急促,所以在暖色调的运用中应在局部点缀一些蓝绿色调,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镇定作用。

(3)诊疗室设计

诊疗室的色彩设计须考虑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女性和儿童患者经过候诊的过程,无论他们的情绪是平静或者兴奋或者紧张,都应从温馨活泼的候诊室进入到被诊疗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则需要和候诊室不同的色彩设计,目的是让患者沉静下来,消除紧张感,因此适宜选用以冷色调为主,暖色调为辅的色彩搭配,如淡蓝色的调子在适宜的光线和空间对比的影响下会营造一种宁静而稳重淡雅而又具有活力的空间感,在淡蓝色为主调的空间中用黄色、粉色等暖色调来装饰,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同时也减轻妇幼患者从暖色调空间走向冷色调空间的不适应性。在一些诊疗室中的特殊处理空间中,对患者就诊的配合度要求较高,需要患者有专注的注意力和很放松的心情,研究表明绿色对神经有镇静和阵痛额作用,可以缓解精神上的紧张感和肉体上的疼痛感,因此,绿色被称作医学界的代表色。所以在这些场所可以以绿色调为主,或者选有绿色调的装饰画进行装饰,这些装饰画甚至可以可以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孕妇的诊室空间中,画面可以有很多趣味性细节,以便于医生更好的检查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孕妇能够放松的配合。

(4)病房设计

病房是患者治疗和修养的场所,对于入住病房的患者来说,他们会有较长的时间在病房里恢复身体乃至痊愈。对于女性和儿童来讲,他们更需要柔软婉约和单纯明快的空间环境,在儿童病房设计中宜使用橙色、黄色等色调,以刺激儿童食欲,有助儿童对钙质的吸收,而且橙色、黄色对康复有辅助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喜欢黄色、白色和粉红色等颜色,要想培养孩子优秀的色彩感,必须让他们从小就看各种各样的颜色。而对于以女性为主的病房设计应尽量“家庭化”,在色彩和其他病房设备的设计上应营造亲切自然的氛围。病房主色调所使用的色彩应尽可能使病人平静安逸,配合局部色彩的搭配,使空间充满了愉悦的气氛。主色调宜选淡色调,淡色调较符合女性的心理期望。这些色彩能对患者的身体机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充满适当色彩的休养空间对女性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医院环境设计范文4

关键词:园艺疗法;医院户外景观;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有关园艺疗法和康福花园的概念

1.1“园艺疗法”的定义

园艺疗法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集植物学、景观设计学、心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对园艺疗法的解释通常采用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对园艺疗法的定义如下:园艺疗法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基于此类所谓新型疗法,医院领导、设计师们需倾注更多精力来关注园林景观的设计。

1.2康福花园

康复花园,是近30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园林设计。主要用于医院、疗养院等卫生部门。是将“景观”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主要强调人在空间中的情感休息,强调环境对人的精袖上的疗养作用。

康复花园就是在医疗服务场所、健康机构环境中导入景观自然元素,进而改善或提升病人其健康状态。康复花园一般设立在综合医院、精神疾患治疗机构、儿童医院、小型私人医院等,康复花园与花园的区别在于设计之初对使用者的需要及喜好的关注,充分挖掘花园空间的康复特质并将他们都表达出来。不同级别的康复花园根据它的使用人群具体设计康复的景观环境,因此康复花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性。为固定的人群服务。一个有效的康复花园除了让入感受生命的各种动人之处,提供入们亲近自然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刺激人们感知能力,活跃机体代谢及提高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人们缓解压为,恢复身体健康,而不是单纯的视觉享受。

2.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外环境设计

2.1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外环境的现状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坐落于绵阳市游仙区,医院顺应山势而建,精神科位于医院的尽头。整个精神科大楼所有窗户用铁栅栏封闭,室外景观环境单调,景观小品缺乏,园林化水平低,基本属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绿化”的理念。植物以柏木、雪松、大叶女贞、棕榈等乔木点缀苏铁、大叶黄杨为主,显得杂乱无章。

2.2设计方案

本次设计充分考虑医院环境对安全性、可达性、无障碍设计及生态性的要求,着重利用原有场地的现状,在形式上把握住地形的变化特征,将“园艺疗法”的理念贯穿该方案,力争将精神科室外环境设计成为患者的康福花园。园艺疗法并不受限于“治疗”,随着园艺疗法概念的不断拓展,其对象不仅限于特定人群,也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事实上它是通过自然环境缓解自身压力,促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循环来增加自身免疫力的一种疗法,它强调参与园艺活动的过程和活动本身的意义,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精神焕发,是最终达到使病人恢复健康,使亚健康人变得健康,使健康人更健康,适用于不同年龄各种身体状况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

2.2.1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2.2.1.1选择有杀菌作用的植物

植物可以维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增加湿度、降低温度,更重要的是,植物能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滞烟尘和粉尘以及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来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据资料统计,由于精神科住院周期长、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服用,使精神科患者尤其是血管性痴呆患者、年老体弱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发病率相当高,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该设计充分考虑植物对细菌的杀灭能力,在精神科大楼后面的背景林的主要树种定为绵阳的市树香樟和有“呼吸道维生素”之称的松树,使空气中随时有香樟和松树的香气,而且尽量减少精神科大楼的外部环境空气中的含菌量,结合有滞尘作用的广玉兰紫薇进一步净化空气。

2.2.1.2使用多种感官刺激且令人愉悦的植物

研究表明,观赏大自然具有缓解压力的作用,相反,若在医院中缺乏自然环境,就会阻碍压力的缓解,自然环境,通常具有低度复杂性及少数刺激性物质,因此较有助于恢复健康。

传统观念中精神科病人是处于弱势,他们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引起医生和亲属的重视和关怀,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却常常被人忽视。调查显示由于精神科护士所而临的护理对象是合作性低、依从性差而且随时可能发生自杀、自伤、冲动、外走、严重药物反应等意外事件的特殊群体,还不时面临一些医疗纠纷和官司;人们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及对精神科的工作不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工作付出常不被社会理解和尊重,待遇也较之其他科的同行低;目前的精神病房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结构,护士长期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的精神病患者一在一起,很难能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中,护士也同样会产生一种被囚禁感。因此,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等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许多植栽依其颜色、质感及形态而有不同的视觉刺激,也有具有柔软的触感,闻起来具有香味及在微风中发出悦耳声等不同的植物,使户外环境充满丰富的感官经验,这也鼓励病人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探索及体脸周遭环境。因此,植物有时可以成为心理疾病的解毒剂。员工及病人通常作常享受于户外环境。

植物具有独特的治疗人类疾病的效果,据研究表明,人在绿地里的脉搏要比赤地每分钟减少跳动八次,每填在林中漫步一小时,身体的耐力增加15%;嗅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度分别提高10%.、13%和24%,血液中会增加有利干健康的激素、酶等。植物特有的绿色,对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视网膜神经组织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减少对人体有言的紫外线的强度,消除杂乱纷繁的色彩对眼睛的刺激。绿色还能维持血压,减缓血液速度和心跳频率,平静情绪。其次,某些植物花卉的香味也是引起人们愉悦的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该方案的植物选择时,以绿色等冷色系为主,适当配以紫叶李等色叶植物和栀子、木香等香花植物,地被辅以有安神功效的薰衣草、薄荷等,不选择有毒尤其是有刺的植物,避免对精神科患者造成伤害。

2.2.2尊重使用者对于医院户外景观设计的话语权

据研究医院花园的使用者能有可控制的感觉,进而减轻压力是很重要的。可控制的感觉就是指花园容易找得到,也容易被使用,也就是设计中满足可达性的原则。对花园使用者而言,另外一个重要的规划就是在单一的空间提供多样的选择,让患者可以自己进行选择,如许多的步道,不同座位的安排(个人座位或集体座位)、坐下时会观赏到不同的景观(全景、中景、近景的景观)、不同的气候(阳光、微风)、还可享用不同类}}的户外空间(餐厅露台、散步路径、冥想花园)等。

针对精神科的特殊性,本次方案设计充分征求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意见,总体布局简洁明快,环境中各个小空间的串联巧妙,体现设计的可达性,方便患者使用。该基地面积不大,地形分为两台地,整体以精神科大楼门厅为轴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开敞空间为主,布置健身器械、运动场,成为医患锻炼身体的小环境;一部分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弯曲的游步道结合座椅,成为一系列半私密的安静休息的区域;沿地块边缘设计廊架,种植木香等藤本植物,既形成防护绿带,解决车行对内部环境的影响,又保证环境安全性的要求。充分考虑医患的使用方便,上下两台地用缓坡连接,满足无障碍设计,同时形成空间的过度。

医院环境设计范文5

关键词:艺术设计;现状;原则

1 环境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作为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种,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环境一般包括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包括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非物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文化、艺术等环境。然而我们更关注的是从设计的角度理解环境,那么依据设计的本质,也就是从人与物的关系来看环境的概念应该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也就是说由若干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组成的,并与生活在其中的人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是以人为核心的人类生存的环境。在这个概念下,环境涵盖的范围也是比较宽泛的,从广义来看应该包括以山川、河流等地理地貌为特征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依靠人的力量在原生自然界中建成的物质实体的人工环境。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人创造生存和生活空间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不断地改造、协调自然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善提高自身的生存环境,这充分体现出人自身的能动性。其主旨就是以人这个主体为核心,创造一个能符合人们生活的,具有一定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即满足功能需求;而且能带给人以愉悦的心理感受和激发健康灵性,即满足精神需求的空间环境,同时也能够沟通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的欢愉的情感,建立一个美好的人类生存家园。

2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2.1 城市监管机制制约了环境设计艺术的品质。环境设计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目前的现状是建筑设计由城建、规划部门管理,城市绿化由园林部门管理,道路交通由市政部门管理,环境场所的日常维护由环卫部门管理等等。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使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从设计到日常管理都难以做到统一协调,从而使得一些城市环境的艺术品质不高,缺乏整体性,不能反映出一定的艺术品位与水准。但愿我们的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也能够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一个长远的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计划和管理措施。因此,无论是从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角度还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性与复杂性自身,都迫切需要在城市中建立环境艺术设计的咨询机构,统一协调城市环境的设计与管理。从而使得不同地区性质的城市,形成各自独特的环境景观;并成为城市形象的标志,从而达到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美化人们生活的目的。

2.2 公众参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力度欠缺。我国目前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建筑设计、景观绿化设计、公共室内设计、雕塑展示设计等,都是由个人或单位来设计施工,在征求人民的意见与想法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很多环境设计变成了长官意志的产物或者设计者宣泄个性的场所。但是环境艺术的整体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它必然要进行多方协调、共同参与。

2.3 缺乏地方性特色和时代风格。近年来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建筑上一哄而上的玻璃幕墙、“帽子工程”以及在广场绿化中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已使人们认识到现代城市缺乏艺术设计与特色,而设计观念的陈旧和盲目的模仿似有东施效颦之嫌。造成了目前我国千城一面的尴尬状态,而丧失了每个地方的不同地域特色。发达国家一些优秀的环境设计在历史文化的继承、地方性的体现与现代科技的运用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4 现代环境设计中自然因素关照的不够。这对我国公共环境设计观念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尽管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一贯崇尚自然,但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功能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大课题。事实上在我国一些流经城市的河道治理与滨水空间的设计中往往都采用混凝土的砌筑护堤。当然这种设计的前提主要是满足防洪、排污的功能,但类似的设计显然有只注重功能的满足,简单化的倾向,没有考虑到它在环境整体中的自然属性和人性,即违背了生物多样的原则。

2.5 教育师资缺乏及专业设置混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专业,需要不同的专业同步协调和密切合作。现在国内大多数院校是把室内设计专业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专业内容更本没有改变。优秀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和一批更优秀的师资队伍,而这恰恰是许多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3 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依赖的几个原则

3.1 总体性的把握与统一

环境艺术是一个整体,主要是由两大块所组成,即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因素我们较难以改变,那些地形、山川、河流、当地特有的地貌以及风土人情我们是没有能力将其改变的,人工的因素同样是复杂多样。一些道路、交通设施、灯光、各种的机械以及原有的各种建筑物。环境艺术不仅仅包含有实体性的内容在里面,还同时具有许多思想、理念、学识等内容包含其中,不仅有物质还有更为重要的精神元素。所以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需要有一个能够将这些内容有效的整合的构思与加工,我们都清楚,整体是由一个个的局部所构成的,可是局部与局部单纯相加的结果只能是一个残缺的整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所以我们在开展艺术设计工作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整体。

3.2 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人本理念

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目的是为了给人们以视觉上的美的享受,人才是艺术设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主角。可是以前我们的设计工作却往往走人了误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与重要性。人才是环境最终的使用者,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服务对象其实是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按照人的需要来构建起符合人的理念的环境。我们也要看到以人为本的理解需要全面,对这个的理解需要采用发散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全面正确的理解一些基本性的概念对于我们工作的开展是有较强的现实指导作用。这样的想法可以让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人的本质以及我们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我们的设计工作并不是仅仅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的需要,而是最终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让人们的心理获取美的感觉。

3.3 与自然相统一。做到可持续发展。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自然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就很难再次恢复原貌。我们的能源也是极为有限,难以再生,而且有不少能源是根本用一点就少一点,根本无法再生。我们原先有不少可以有效调节气候的湿地,现在已经很难得一见。甚至于不少原先绿树成荫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不毛之地。这样的例子在全世界真是四处可见。这样的结果对于我们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所造成的环境灾难是极为惊人。所以,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有效地保护,要想到今后。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更是需要体现在我们的设计作品当中去。

3.4 需要即引进别人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好好利用民族的元素

我们以往的设计是为了追求到一种美的意境,主要是利用一些自然地植物的使用,在这个上面,我们的园林设计工作做得是非常的出色但是我们需要紧紧把握住传统设计中需要展现的一些理念与真实的意境。同时要加入进我们现在的元素,如一些高科技的材料以及灯光的使用,让我们的设计作品能够有现代身影,同时我们也要在吸收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争取突破、创新。

参考文献

[1]蒋孔阳.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医院环境设计范文6

关键词:医院建筑室外环境功能区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医院作为功能复杂的建筑,室外环境存在其特殊性。医院建筑室外环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综合的、具有特殊医疗意义的人工环境,对病人的诊治、护理和康复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医院建筑设计首先需要研究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然后把病人的需求注入到规划和设计中。医院室外空间环境的使用者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病人、探访者与员工。每一类都有各自的要求以及使用模式。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医院室外环境主要可分为三大区:静态休憩、交往、护理区;漫步活动区;室外健身活动区。

一、静态休憩、交往、护理区

相对于门诊病人而言,住院病人更持续、长时间地利用室外休憩、交往、护理区。对大多数住院病人来说,家人及朋友探访的机会是极为重要的,交往空间在心理治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区域属于安静的区域,应避免和喧闹的区域靠近,同时不宜有大片的硬地,多种植树林和花草,用树木遮挡视线,形成一个较为安静的场所。同时又应注意周围的环境景观,可以点线面结合,在集中的位置设置喷泉、雕塑和环境设施。

病人的行为一般行动缓慢,或需要别人搀扶,或借助轮椅,才能到达户外空间。那些可以自由活动的病人,或者是没有监测装置连在一起,坐在轮椅上或借助于其他工具,在护士或探视人员的帮助下,到达静态的休憩、交往、护理区,呼吸清新自然的空气,观赏优美的绿化景观,将大大有利于身体的康复治疗。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患者及医护人员较为喜欢的室外休憩、交往空间模式依次为:一、半围合式空间:利用绿化如树丛、绿篱等作为围合物将空间进行分隔,在限定多个空间、保证空间私密性的同时又保持了整体环境的视线通透,有背风向阳的边界,且尺度不宜太大;有一定的开放度和幽雅的景观,如水体景观、绿化草坪、花园、环境小品等,病人处于此自然清新的静态空间内,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休憩或与人交流,心情自然舒畅,情绪稳定,康复能力自然也要增强。二、遮盖式空间:在室外空间中,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户外休闲、交往和场所,在内既能自由走动又能停留休憩,如凉亭、廊子和花架。户外环境中修建一些有顶的廊道或构架,就产生了一系列空间形态,使空间有了内外之别,具有了领域感。例如,在廊道的木构架上面以通透的玻璃覆盖形成一个虚拟空间,下面设置一排木座椅,这里就成为休闲聚集、避雨等候的最佳场所。如此,可以在室外流动不定的空间中创造一种有室内体验的、静止的、可为人占有的空间环境。病人及其探视人员坐在里面既可休憩、交谈、看书、下棋等而避免干扰,又可观看室外优美的景观,从而舒缓患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治疗康复。三、开放的空间:比如绿地或庭园中的草坪、坐椅。在此开放的环境中,患者及其探访人员亦可坐在草坪上休憩、进行交流或护理,与自然有更亲近的接触。向往自然是人类的本性,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分析,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环境对病人的康复都有极大的好处。

场地内应该提供必要的设施,如桌椅、石凳、平台、树木、草地、硬质铺地、廊、亭等。供病人室外休息、交谈的舒适的坐凳和桌台,会使病人感到生活在轻松的自然环境之中而有利于康复,医务人员同样因为在这种怡人的环境中倍觉舒畅。可供休息的室外场地设施以坐具为主,主要分为凳、椅两类。树荫下、阴凉处往往是人们喜欢聚集的地方,因为有覆盖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室外设施主要设置在树下或摭掩物下(如亭、廊等),便于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或纳凉,凳在室外环境中一般设于场地边缘,供人们坐、躺、对弈、聊天,可结合花坛侧缘、矮墙、雕塑台基等进行设计。椅凳的位置、高度、大小、色彩、质地都应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又能与环境相协调。其数量和间距既能满足个别人又能满足几个人休憩、交谈。坐凳是休憩区域最基本的设施,其功能为供人们就坐、休憩、眺望景色和欣赏四周的风光。布置时力求造型美观、舒适耐用、构造简单、易清洁、色彩风格与环境协调一致。如条形石凳坚固耐久,朴素大方;围树椅,上有绿叶遮荫,下有凳椅护树,布置得体;钢筋混凝土磨石面的园椅,制造简便,坚实耐用;混凝土塑造的树墩、树桩,既利于休息,又点缀风景。园椅、园凳可单独布置,也可三五结合,成组布置。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感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尽量安排一些桌子,可以在一定空间内进行更多的活动,比如吃饭、阅读、写作等。它们还有标示领地的功能,因为人们很少会侵扰正在使用桌子的人。有椅子的伞桌也是一种流行的选择,它提供阴凉和半私密的聚会空间,更便于病人与探访人员或医护人员休憩、交往。

能够坐在医院室外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又或者坐在室外与人进行交流,为病人和探视人员或者医护人员提供休闲、舒适的空间,这也是医院室外环境中的的最重要的功能作用。在医院室外环境中,坐凳可设在路边、广场周边、水池边、休息庭园等地方,坐凳旁可种植落叶大乔木,使夏季有凉爽的树荫,冬季有和暧的日照。

二、漫步活动区

漫步是指速度缓慢、全身放松的的步行,是一种简单易行、锻炼效果较好的增强耐力的练习方法。在医院室外环境中设计一些与笔直路径不同的道路以供安静的散步,步移景异的远景、日照与阴影的交替变化以及多种位置的座位,使可以自己活动的病人或者是借助拐杖的病人于其中漫步,既可转移焦虑的心情,调节情绪,又能得到适当的锻炼,作为辅助的医疗康复活动,也为推着轮椅在此区域行走的探访者或医护人员及坐在轮椅上的病人,提供了优美、不断变化的室外环境。

漫步的道路主要为供人散步、游息,路线宜多曲折自由布置,应避免漫长而笔直,以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可在道路转折和终点处安排吸引注意力的目标物。如山石、雕塑等环境小品。路面可用卵石、红石板、碎大理石、彩色漏空植草地砖、预制砼块等材料装饰成美观的块状路面。因此对道路的线型设计、道路的用料,以及道路两侧建筑空间的处理,绿地、小品的布置,都要精心考虑,统筹安排。散步道既能满足行走的需求,又应考虑两侧的景观、线路的曲折,并且和椅凳配合。漫步道路不宜做成等宽,而应是很自然的、流动的空间走廊,时而收狭,时而放宽,或是生气盎然、安静宜人的绿地,或是在开阔处布置一些小品,诸如石桌、石椅、曲廊小亭,绿树围绕、浓荫依依,为病人及医护人员提供人际交往和户外活动的场所,使人感到方便、温馨,真正给人以家园的感受。

三、室外健身活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