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功效与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艾叶功效与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艾叶功效与作用

艾叶功效与作用范文1

1、静心安神功效:艾草香可用于缓解抑郁、心烦气躁、心神不宁、心悸、心慌、失眠多梦、谵妄、健忘等症状。

2、理气安胎功效:艾草香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孕妇用艾草香熏蒸,具有很好的安胎作用。

3、护肝利胆功效:艾草香具有发散特性,常用艾草香熏蒸,有利于促进肝脏排毒,还可保护肝脏免受损伤,有利于防治肝炎、胆囊炎等疾病。

艾叶功效与作用范文2

俗语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这里说的艾,就是我们常说的艾叶、艾草,为菊科植物,生于路旁荒野、草地、林缘。艾叶是一味疗效不俗的中药。艾叶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虚寒性的月经不调、经血过多、崩漏、妊娠下血及腹部疼痛等症。端午时节正值初夏,天气开始炎热,又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人们容易患多种疾病。而艾叶气味芳香,可驱蚊逐蝇,清洁空气,消除病毒,保持居室卫生,起到辟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

艾叶辟邪相传千年

关于“艾叶辟邪”的传说,也流传了上千年。

在古代,人们发现了艾绒是一种很好的易燃物,那时保管火种或传递火种用的就是艾叶,所以,保管火种的人要经常上山采集艾叶凉晒干制成燃火材料艾绒。某一天,一场瘟疫袭来,村子的人大部分都死亡了。但人们惊奇地发现,负责掌管火种的这家人,甚至在这家人附近住的人却没事,他们仔细检查了这家人与其他人家的不同之处,发现这家人土屋的墙上挂满了艾叶。原来,悬挂艾叶是可以免受邪气侵害的,慢慢地人们就有了“艾叶辟邪”的认识。

艾叶避邪并非迷信

“艾叶辟邪”在过去曾被视作迷信,在今天看来是很有科学道理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叶的功效有以下几点:

艾叶中的挥发油(香味成分)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病毒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上海等地对用艾叶为主制成的消毒香,进行抑菌抗病毒试验,结果发现艾香(主要为挥发性成分)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杀灭作用;对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及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用其对空气消毒,可明显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

艾叶的香味成分挥发出来后,不仅能抑制或杀灭房屋周围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还可分布于人口鼻呼吸道中,能杀灭进入口鼻呼吸道中的细菌病毒,并且能在口鼻中形成一道微膜屏障,阻止细菌病毒的侵害。若通过燃烧艾叶烟熏或煎煮艾叶洗浴,则由于高温的作用其香味成分挥发更彻底,效果会更好。

艾叶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艾灸能增强小白鼠单核巨噬细咆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此点已被众多的药理实验所证实。以艾叶为主制成的消毒香,能显著提高健康人鼻分泌液异性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长期应用艾叶洗浴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可明显减少流感的发生率,说明艾叶浴也有一定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艾叶入肴也美味

端午前后正是艾叶上市的时候,此时的艾叶,清嫩味鲜,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大家不妨买些回去,加工成各种菜式和药膳来保健。下面就介绍几款艾叶的做法。

母鸡艾叶汤

做法:老母鸡1只,艾叶15克。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女子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等。

艾叶甜汤

做法:艾叶15克,白糖20克,共煮汤饮用。

作用:清热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妇女经来烦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难下、舌红苔黄、脉数无力等。

艾叶饼

做法:将艾叶打成浆,与糯米粉一起做成艾叶饼,吃起来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令人齿颊留香。

作用:有美容功能,是妇女坐月子理想的点心,对感冒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艾叶阿胶粥

做法:阿胶20克,干艾叶10克,红糖1大匙。干艾叶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钟,倒出药汁。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煮至完全融化(边煮边搅),加红糖拌匀。月经期服用。每日2次。

作用: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妇女痛经、小腹冷痛的调理。

艾叶煎鸡蛋

做法:艾叶洗净后剁碎,加入鸡蛋搅匀,加入盐、胡椒粉,锅热加油,煎熟即可。

作用:健脾开胃。

艾叶肉圆

做法:把猪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匀,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圆或肉饼。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作用:暖胃安神。

艾叶蒜汤

做法:大蒜50克,生荷叶、生艾叶、生侧柏叶、鲜生地各20克。将各种材料混合一起捣成泥,以水煎服。

作用:平逆气、止血。

艾叶红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作用:用于妇女痛经。

姜艾鸡蛋

做法:生姜15克,艾叶10克,鸡蛋2个,加水适量煮熟后,蛋去壳放入再煮,饮汁吃蛋。

作用:用于女子月经过多。

面粉蒸艾叶

做法:将新鲜艾叶去掉硬梗、枯叶,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按1克艾叶拌250克面粉的比例,掺匀拌散,使艾叶全部沾有面粉。然后铺入笼屉蒸约30~40分钟后出锅。蒸熟的艾叶呈灰白色,无浓烈的芳香药味。再盛在碗里,以香油、辣椒面、葱、蒜泥等调味即成。

作用:开胃暖胃。

艾叶饺子

做法:艾叶300克;葱、豆芽、豆腐各适量。分别切碎后拌匀,用盐、味精调味成馅,再用面皮包馅成饺子形状,入锅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作用:增进食欲。

艾叶菜团

艾叶功效与作用范文3

据专家考证,艾叶用于治病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叶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叶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种植,家家收藏艾叶。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

艾叶的药用价值。

艾叶最早的用途是灸,并与“针”齐名,医籍《五十二病方》就有艾条灸或艾熏的记录。而且还有“医家用灸百病”之说。艾叶很早就被用于灸法中,除了艾叶的辛散芳香气味与医疗作用有关系外,还因艾叶可燃性好,燃烧彻底,是理想的引燃物。此外,有研究表明艾叶燃烧产生的烟对人体的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古代民间认为艾叶燃烧产生的烟有防病、避邪(瘟疫)的作用,因为艾烟对引起不同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多种致病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其实艾叶是味很有疗效的中药,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虚寒性的月经不调、经血过多、崩漏、妊娠下血及腹部疼痛等症。

经研究发现艾叶主要含有桉油精、侧柏酮、侧柏醇、腺嘌呤、胆碱、鞣质、黄酮、甾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有止咳、平喘、祛痰、抗菌抗过敏、镇痛、止血、抗凝血、增强免疫、护肝利胆、降压等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对医学领域的不断拓宽,又发现艾叶还有很多的新用途,如:治疗各种炎症,慢性支气管炎、菌痢、黄水疮、鼻炎,艾条可治面瘫、减肥,还有用于艾叶浴、室内消毒等等。

端午前后正是艾叶上市的时候,你不妨买些回去加工成各种菜式和药膳来保健,下面就向你介绍几款艾叶食疗的做法。

母鸡艾叶汤

做法:老母鸡1只,艾叶15 g。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齐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少腹冷痛等。

艾叶甜汤

做法:艾叶15 g,白糖20 g,共煮汤饮用。

作用:经来烦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难下,舌红苔黄,脉数无力;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艾叶饼

做法:将艾叶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吃后齿颊留香。

作用:有美容功能,是妇女坐月子理想的点心,还可用于治疗感冒。

艾叶阿胶粥

做法:阿胶20 g,干艾叶10 g,红糖1大匙。干艾叶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钟,倒出药汁;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边煮边搅),加红糖拌匀。月经期间经量过多时服用,每日2次。

作用: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痛经、小腹冷痛的调理。

艾叶煎鸡蛋

做法:艾叶洗净后剁碎,加入鸡蛋搅匀,加入盐、胡椒粉,锅热加油,煎熟即可。

作用:健脾开胃。

艾叶肉圆

做法:把猪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匀,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圆或肉饼,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作用:暖胃安神。

艾叶红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 g,红糖适量,水煎服。

作用:用于痛经。

姜艾鸡蛋

做法:生姜15 g,艾叶10 g,鸡蛋2个,加水适量煮熟后,蛋去壳放入煮,饮汁吃蛋。

作用:用于月经过多。

面粉蒸艾叶

做法:将新鲜艾叶去掉硬梗、枯叶,用清水将泥沙淘净,然后按1 kg艾叶拌250 g面粉的比例,掺匀拌散,使艾叶全部沾有面粉,然后铺入笼屉蒸约30~40分钟后出锅。蒸熟的艾叶呈灰白色,无浓烈的芳香药味。再盛在碗里,调入以香油、辣面、葱、蒜泥等调制的味料即成。

作用:开胃暖胃。

艾叶饺子

做法:①艾叶300 g,切碎;葱、豆芽、豆腐适量切碎。②将以上材料拌匀,用盐、味精调味成馅。③用面皮包馅成饺子形状,入锅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作用:增进食欲。

艾叶菜团

艾叶功效与作用范文4

梅全喜,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主任中药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中药艾叶有较深入的研究,编写出版《艾叶》专著一部,主编出版中药学专著18部,发表中医药学术论文200多篇。

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节是因为“五”与“午”同音所以端午又称端五,重午或重五。且不说端午节是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或纪念伍子胥的;也不说端午节最有气氛的划龙舟和“立鸡蛋”比赛。现就谈谈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挂艾草、熏艾叶、洗艾浴的习俗,即古代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其悬于空中;剪成虎形,妇人小儿争相佩戴;或将艾叶扎成把点燃后用其烟熏房屋;还有用艾叶煎水进行全身洗浴,以僻邪驱瘴。因此古时也有人称端午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端午,天气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到了端午节,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而古人用艾叶等代表招百福,它是一种可以治百病的药草,插在门上、或用其烟熏、或用其煎水洗浴用来祛除各种毒害,可以使人身体健康。从端午节的许多种传说中可以看出人们都是拿艾叶来防病、治病、保健康的。这些故事世世代代在民间广泛流传,使端午节带上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尽管在所有草药中,艾草出现的频率并不是最高的,也并非什么珍稀药材,但正因其不甚珍奇却可治众病,故而成为寻常百姓之家所必备的常用药。根据中医药文献,艾的用法主要有四:一是煮汤剂或作药丸内服;二是广泛用于艾灸,与针灸、石砭并列,为中医重要外科治疗方法之一;三是烧艾烟熏毒虫和驱除瘟邪之气;四是用于煎汤洗浴,驱寒祛毒。加之艾草气味芳香,形色可玩,成为端午节物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洗艾水澡也成为古代端午节的一个重要的活动。史载每逢瘟疫之年,都是艾叶丰产之季,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抵御病邪的武器,可谓天赐良药。中医传统强调“治未病”,薰洗艾叶便是其中一种有效方法。我国自古民间就有五月初五,挂艾叶、悬菖蒲、洒雄黄、洗艾浴的习俗,特别是在许多地区新生儿及产妇也要用艾叶水洗澡,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近代。艾叶杀菌消毒、洁净空气,对预防疾病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曾在欧洲导致超过百万甚至千万人死亡的流感大流行,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出现过呢?这里面的因素很多,但可以肯定,我国民间广泛流行的端午节挂艾叶、熏艾烟、洗艾澡的习俗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洗艾澡实际上是药浴疗法的一种,药浴疗法的应用,最早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那时在宫廷中已出现了药浴,战国时期,士大夫们已盛行用兰草、艾叶等香料香药煎煮沐浴,以达到芳香爽身保健作用。作为医药著作最早记载药浴疗法的是《黄帝内经》和《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运用百合洗方和苦参汤局部洗浴治疗百合病和狐惑病,是较早运用于临床的药浴疗法成功范例。《刘涓子鬼遗方》用当归、川芎、甘草、乌药等煎水洗溻治阴中生疮。《千金方》、《本草纲目》、《外科正宗》等书更加推广了药浴疗法的应用。?清代药浴法较为成熟和完善,著名的外治专著《理渝骈文》记载的药浴疗法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其药浴种类极为丰富,艾叶也已广泛地用于药浴疗法中。药浴疗法治病的机理是:中草药经过煎煮,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或散发在水蒸汽中,药液洗浴皮肤时,药物成分或者直接作用于人体表面,发挥药物的直接治疗作用;或者经皮肤吸收,渗透进人体内发挥治疗作用;或者药物挥发性成分及含中药成分的水蒸气直接进入鼻粘膜被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的。药浴疗法中常用的中草药多有杀菌、杀虫、消炎、消肿、止痛、止痒、活血化瘀、美容等作用,有些病变部位正是与药浴治疗接触的部位,如皮肤病、肛肠病、外阴疾病、眼病、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的病变部位在体表肌肤或粘膜,选择对症的中草药浸泡、熏洗、沐浴,药物直接接触病灶,发挥治疗作用。由于这些病外部症状明显,局部症状突出,外治较内服药更加直接便捷。同样道理,对于保养皮肤、头发,一些美容美发美肤的中药配方,在与皮肤、毛发接触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这种给药途径直接、疗效好、毒副作用少又不痛苦的疗法,颇受欢迎。而艾叶就是这种疗法中最为常用的药材原料。洗艾叶浴特别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艾叶浴特别适合于妇女

艾叶的渗透性和滋润性极好,具有神奇的滋养、修复效果,能快速促进血液循环,激活表皮细胞再生,可促进衰老细胞代谢,是敏感性及受损肌肤的修护极品。女性的肌体随着年龄的变化和防御功能的改变需要不断的保养和持久的呵护。艾叶的调经,暖宫,安神等功效不仅能够缓解种种不适,还对其内环境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形成持久的天然的保护屏障。对于寒气重,月经过多,经腹冷痛,宫冷的人,洗艾叶浴尤其有效。艾叶的精油自然杀菌,浴后令您的皮肤光滑柔顺并散发出绿色蒿草的淡雅清香。让您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同时给您带来健康时尚的沐浴享受。此外,艾叶还有安胎作用,所以孕妇用艾叶浴不仅可以预防妊娠期感染,还可起到安胎作用。

艾叶浴特别适合于儿童

医学研究证实,初生婴儿皮肤缺乏天然保护功能,呼吸道也很容易受环境污染及病菌侵害,天然艾草植物精华,具有抑菌成分,能深层清洁肌肤污垢,杀灭细菌。同时沐浴中,艾叶的精油成分随水蒸汽挥发出来,分布于儿童口鼻呼吸道中,既能杀灭其中的细菌病毒,又可形成一道微膜屏障阻止细菌病毒的侵害。艾草精油成份还蕴含大量宝宝肌肤所需要素,沐浴后在皮肤上也能形成天然保护膜,有效呵护宝宝每寸肌肤。独特天然清香高贵典雅,自然消去体味,使浴后儿童领略全新沐浴感受,清新淡雅,祛痱爽肤,蚊虫不易亲近,更觉神清气爽。

艾叶浴特别适合于脚部

艾叶泡脚不仅可以防治感冒、失眠,消除疲劳,还可消除脚底真菌,去除脚臭、脚气,令脚部皮肤细腻光滑。经常用艾叶泡脚可以有效缓解上述不适,还可以调节内分泌,安神益气,增强免疫力,美颜健体。对于很多女性朋友的寒气过重,宫冷,月经过多,月经不调,经腹冷痛用艾叶煎水泡脚都有很好的缓解和保健作用。

艾叶浴在民间应用也是十分普遍,大部分地区流行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在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春县即有很多用艾叶浴的习惯,如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一次艾水澡,并将艾绒少许敷囟门和肚脐上,可以预防感冒鼻塞或感染其他疾病。产妇在产后三天和满月,都要进行一次艾汤沐浴,用以消毒辟秽,温运气血,可以预防产后体弱多受病。成年人一旦感受风寒咳嗽,用艾一把煎汤洗脚,同时用艾叶七至九片,葱三至五根,煎汤温服取汗,即可告愈。皮肤瘙痒、湿疹、疥癣之类皮肤病,用干艾叶煎水洗患处,每天早晚各洗一次,洗后用艾叶药渣敷于患处20~30分钟,效果很好。

笔者对艾叶情有独钟,研究应用几十年,并编写出版《艾叶》专著,也是得益于艾叶浴的奇特功效的。在我的《艾叶》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记述:艾叶,可以说是笔者认识最早的中药,因为在笔者的家乡有“户户种植,家家收藏”艾叶的习惯。但令我记忆最深的有二件事:一是我6岁时,一位表嫂生小孩,我被叫过去帮忙搓艾叶,将艾叶抽去筋(叶脉),用手搓成团,再用此艾叶团冲开水待温后为新出生的小孩洗浴,说是可以防病驱邪;再就是小时候每遇风寒感冒时,家人便用艾叶煮水泡脚治疗,效果颇佳,从不用吃药打针。而我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吃药打针,这使得我对艾叶特别有感情,这也是后来我选中艾叶作为长期研究目标的缘故。这二件事都是艾叶浴的应用,这种应用不仅仅只是在我的故乡应用很普遍,在全国各地民间也有广泛地应用。

现代对艾叶的研究表明,艾叶有较好的预防疾病及康复保健作用。艾叶中的挥发油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能避疫驱“病邪”。上海等地对用艾叶为主制成的消毒香,进行抑菌抗病毒试验,结果发现艾香(主要为挥发性成分)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杀灭作用,对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等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腮腺炎病毒及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用其对空气消毒,可明显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同时对化脓性炎症、外伤及烧烫伤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皮癣、带状疱疹、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有促进愈合及痊愈的作用,表明艾叶确有预防疾病及保健康复作用。可见,古代民间认为艾叶洗浴有防病、避邪(瘟疫)的作用是有科学根据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流行之际都有医药学专家提出运用艾叶(包括艾叶烟熏和艾叶洗浴)进行消毒预防,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艾叶功效与作用范文5

1、药用与功效:因其辛苦味香,能化湿和胃,可用于治疗夏季湿热所致的,胃胀、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2、驱虫。因菖蒲草具有奇特芳香,不但不招蚊虫,反而有可驱蚊杀虫之功效。是极好的“绿色农药”。将菖蒲根茎500克捣烂后,加水1-1.5千克熬煮两小时,经过滤所得的原液,兑水3-6千克,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蛉、蚜虫、红蜘蛛等虫害。

3、辟邪去病。民间认为菖蒲有辟邪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菖蒲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悬菖蒲、艾叶于门窗。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

(来源:文章屋网 )

艾叶功效与作用范文6

在古代,五月是不祥、不洁、瘟疫鬼魅横行的“恶月”,而端午节这一天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这是因为端午是个季节交替的节日。一般过了端午节,天气燥热,各种细菌、微生物和昆虫开始大量繁殖,消化道传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随着医药养生知识的增加积累,人们为了驱逐自然病虫害,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逐渐形成了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端午节也就成了自古相传的“卫生节”、“健康节”。

端午养生是一个悠久的风俗,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许多全民健康活动,现举要如下。

1. 吃粽子 端午节时,人们都喜欢吃粽子,通常都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粽子是药食兼优的食品。糯米味甘性平,具有温胃补中、益气止泻之效,配料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等也都有滋补保健功效,而包粽子的竹叶或箬、苇叶等,也具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生津止渴、健脾开胃等功效。

2. 挂艾叶、菖蒲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插或悬在门户、堂屋、床头等处。现代医学证明,艾叶能温气血,散寒温,菖蒲药性苦温,芳香开窍。所以,端午时节,人们便不失时机地采摘艾叶、菖蒲阴干收藏或悬挂于门户、窗檐之上,以驱除毒虫。

3. 挂大蒜头 端午期间,我国江西、安徽相邻的一些地方,端午这天,乡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悬挂着大蒜头或火红的石榴花。据说,大蒜头气味辛烈、能祛病消毒;石榴花红似火,邪气不敢入侵,能祛疫驱邪,是“天中五端”之一。

4. 戴香袋 端午香囊所用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丁香等。将这几味中药研细,装进用五色彩线织成的桃子、寿星、菱角、粽子等药袋中,缝合好,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或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些药物挥发性很强,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清神、醒脑、辟秽、防疫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5. 药物浴 端午节这天,我国江南一些地方有用中草药熬水洗澡的习俗。这些中草药是艾叶、青蒿、白英、天泡草、苦瓜叶、佩兰等,或从此日起整个夏天经常洗,叫做“收热毒”。这些药物芳香祛湿、通表、杀菌、消炎、防暑,特别是对通透毛孔和散热有很大的益处,常用此药物煎水浴身,不仅能清除皮肤上的污垢和预防皮肤病,还可以畅通毛孔,降低皮肤温度,不生疮疖、痱子,有活血舒络、去疲乏、防暑热的功效。

6. 药物熏 将艾叶和苍术、白芷、大黄、芸香等中草药放在室内燃熏。艾草含挥发性芳香油,味浓烈,艾叶烟熏能驱除蚊蝇虫蚁、去污浊、净化空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起到杀灭作用,是一种空气消毒的良方。

7. 洒菖蒲酒 菖蒲酒也叫“蒲觞”。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拌朱砂等。“五日刷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即人们用菖蒲艾蓬蘸菖蒲酒,洒在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8. 饮雄黄酒 《本草纲目》载云:雄黄能杀百虫,避百邪,其外用可治痈疮毒,虫蛇咬伤。所以,每逢端午时节老百姓有饮雄黄酒的习俗。有些地方大人小孩都在当天中午,喝上几口雄黄酒,以“解毒驱邪”;有的地方还用雄黄酒涂抹在孩子们的脸上,或用雄黄在小孩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据说这样做可以给孩子防邪避秽,同时还能驱除蚊虫。在大家熟悉的《白蛇传》中,白蛇就是在喝了雄黄酒后现出了原形,可见在人们心目中雄黄酒辟邪的力量之强大。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是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因此,喝雄黄酒并不科学,雄黄不宜内服,只能喷洒在室内。

9. 采茶、制凉茶 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草药,制成茶叶,熬凉茶喝。或将菖蒲根浸水缸中以解毒。在市区,早晨,人们用粽子、鲜鸡蛋、咸鸭蛋、大蒜,杂以菖蒲、艾蒿等草,放在锅中煮沸,然后当早餐进食,谓可辟邪。

10. 贴窗花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在端午节前,就擦洗门窗,洒扫门庭,特别是窗子,一定要擦得亮堂堂的。端午节这天,一些心灵手巧的姑娘们,用各色彩纸剪成蝴蝶、蜜蜂、燕子、猴子、喜鹊等窗花,贴在门窗的玻璃上,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好风俗,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卫生宣传形式。

上一篇我的身体

下一篇中秋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