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月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月的诗句范文1
1、“天下三分明月夜”的下一句是“二分无赖是扬州”。
2、出处:《忆扬州》,作者:徐凝。全诗原文: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3、全诗释义:少女娇美的面庞遮掩不住相思离别眼泪,桃叶眉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4、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诗人极写扬州明月,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标题吻合无间,使诗歌产生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
(来源:文章屋网 )
三月的诗句范文2
2、这首诗是作者的一首描景小诗。公元821年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到曲江边游玩。面对这美丽的江边景色,诗人惊叹不已,十分喜爱,就写了这首《暮江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3、全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三月的诗句范文3
自古以来,荠菜就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被食用的历史若追溯的话应该已有几千年。早在《诗经》中已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说明西周时人们就已经食用荠菜了。
南宋爱国诗人辛稼轩亦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样的诗句。单就诗句本身,在我看来作者既是抒情,又是写实,荠菜的生命力确实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而将它作为春天的使者,也一点都不为过。
相对来说,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人较北方人对荠菜的认知度似乎更高一些。究其原因,我觉得应该和荠菜的初始种植地相关。人们有意识地种植栽培荠菜应该是从十九世纪末的上海郊区开始,之前人们食用的荠菜多为野生。
具体讲,荠菜是十字花科荠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荠、靡草、护生草、鸡心菜、净肠草、清明菜、香田芥、枕头草、地的菜。原产于我国,目前遍布世界。我国各地都有种植,但仍以上海为代表的江南地区为最。
荠菜的根白色,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基生叶丛生,莲座状、叶羽状分裂,不整齐,顶片特大,叶片有毛,叶耙有翼。茎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开花时茎高20~50厘米,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小,白色,两性。萼片4个,长圆形,十字花冠。短角果扁平。呈倒三角形,含多数种子。
荠菜的繁殖能力比较惊人。一棵荠菜,从根部分蘖,可以分出三四个头或者六七个头来,每一个头都有一根花茎从各自的菜心里挺出来,可以长到尺把高。每一根花茎又可以分出许许多多极,每一根杈都能开花。花茎是一边开花一边往上长,下面的结籽了,上面的正开着花。花细小,白色,无味。也许有微弱的气味,只是人闻不到罢了,否则不会有小虫子在花间飞舞。花籽极细小,色金黄,像煮熟了的鲫鱼籽。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农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有的人还在这天采集大量的荠菜晒干,留着煮水服用。有的从三月春分荠菜刚吐出嫩叶时,就开始采摘当菜吃,说是此菜能治百病,对身体很有益处,称它为“护生草”。
南方还有一个民俗,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之日,家家户户都要将荠菜花置于灶头,据说这样一来,灶上可以一年没有蚂蚁。还有句民谚似乎更能说明荠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三月初三,荠菜当灵丹。”
事实的确如此,荠菜不仅味美,且药用价值极高。以全草晒干入药,诸多中医名著中很早就有关于荠菜全草入药的记载。综合来说,荠菜,性平、凉,昧甘,归肝、肺、脾经;具有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明目的功效。
三月的诗句范文4
在以往的中考中,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除景物意境、诗眼炼字、名句赏析、表达技巧、情感内容等常规题型外,还出现了一些特色题型,现择取部分作详细解析,以供同学们学习积累。
一、鉴赏诗词中的数词
【例1】(2009四川乐山卷)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写道:“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苏轼在《春江晚景》中也有这样的句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借助表示“少”的个位数词“七八”“两三”“三两”,将星星稀少、夜雨稀落、桃花稀疏的情调表现得十分生动。这种以数词入诗的用法,显得别有情趣。
请你鉴赏下面这个句子,看看其在数词运用上跟上面谈到的诗句是否相同,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月的雨,四月的风……”
【解析】汉语中有大量使用数词的现象(指中文数词),无论是古汉语中流传下来的词语、诗句,还是现代汉语中的熟语、日常用语或方言,数词在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我国古诗词中,许多诗人喜欢用数词来描写烘托特定的艺术情境,让看似平凡的诗词句子大放异彩,耐人寻味。诗词中的数词大多用于虚指,语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合理使用可以达到虚实结合、通俗易懂等艺术效果。例1所列举的诗词中的数词均非实指,意在强调“少”,而鉴赏句中的“三月”“四月”则是序数词,就是实指三月、四月,两者对数词的运用显然不同。
二、评说他人的诗论
【例2】(2009福建龙岩卷)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作的诗。人们认为诗中虽然流露出了漂泊思归之苦,但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有人说,诗只能意会,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解读。这道诗歌赏析题为考生提供了一则他人对《江汉》这首诗的评论,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一些常规题目相比,这种题型的难度要高一些,考生不但要对诗词内容熟悉,还要有一定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示例:同意。诗人在诗中以落日自比,抒发了虽已暮年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诗歌颈联即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积极用世的精神;尾联则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虽已年老,并非毫无用处,再次表现出老当益壮、渴望报国的热情。或:不同意。因为诗歌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老马等意象传达出的都是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诗的结尾两句更流露出一种报国无门的怨愤。
三、将诗词与链接材料结合考查
【例3】(2009四川达州卷)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链接]《华西都市报》6月1日报道 邛崃市实验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邹林颖几天前获得了第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冠军。该生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她学习一直勤奋,尤擅文科,学业训练兼顾,为人谦逊低调。
结合选文,联系文意,结合链接内容,谈谈作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你,应当怎样面对自己的学业。
【解析】颜真卿的这首励志诗家喻户晓,诗歌本身通俗易懂,意在劝勉人们珍惜时间,刻苦读书。但这道诗歌赏析题没有局限于诗歌本身,而是引入了一则链接材料,这就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链接材料中的主人公是中学生,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没有距离,极易引发考生对自己人生的思索。具体解答时只要能抓住勤奋、惜时、静心、戒躁等方面阐述即可。
四、将插图与诗歌意境结合考查
【例4】(2009四川眉山卷)请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后面的题目。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月的诗句范文5
如果说“桃花”正式与情感结盟并沾亲带故的理解为“桃花运”,那最初是源于《诗经》。在《周南·桃夭》篇中有这样的记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很显然这首诗描写的是女子出嫁时的情景或者是迎娶一位貌美如桃花的妻子。这里用桃树的果实累累、枝叶茂盛比喻将来的后世子孙人丁兴旺,这样的好女子,自然利于家庭的和谐。所以,古人在赞美、祝贺婚姻时常说“既合周公之礼,又符桃夭之诗”,就是出自这里。这应该算是“桃花运”一词较为官方的说法啦。
崔护诗开启与爱情有关的桃花运程
关于桃花运还有一个民间或山寨版本的传说,说的是唐朝诗人崔护和绛娘的艳遇故事。阳春某日,崔护外出游玩忽感口渴难耐,就寻到一户桃花掩映的农家,进门讨水喝。那日,招待他的正是女子绛娘。绛娘生得貌美如花,知书识礼,让崔护神魂颠倒,爱慕之心陡起。正想着如何与她接近时,看到墙壁正中挂有绛娘写的对联,上联是:几多柳絮风翻雪,下联是:无数桃花水浸霞。
读罢,让崔护更是惊讶不已,此女子年纪轻轻如此学识,令人佩服,不过他又暗自欣喜。崔护读了绛娘的“咏梅”诗:“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便回了一句“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并深情地望着绛娘。这一眼,看的绛娘春心荡漾。喝水完毕,崔护离去,没想到这痴情的绛娘竟倚门企盼,思念成疾。
次年春天,桃花再开,崔护抱着侥幸的心理再访,却见小院深锁。于是,在大门上题写了“人面桃花相影红”的诗句后,走了。过了几天,他不死心,估计是想看人家有没有反应,又折了回来,却听见院里有哭声,就敲门询问。一老汉出来说:“崔护,你害了我的女儿,自从去年见到你后她就得了相思病,日前又看见门上的诗句,更是一病不起,不吃不喝的死了。”
崔护顿感事情严重,伤感悲痛,请求进屋。崔护抬起女子的头,深情地哭诉说:“绛娘,我来了,我也在思念你。你要是醒过来我就娶你为妻。”不想绛娘竟睁开了眼,活了过来。不久二人成婚,崔护的学业也由此日益精进,后来金榜题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于是,后人便根据这段佳话将男女情事,谓之走“桃花运”。
三月的诗句范文6
编者按:进入阴历的五月,已是仲夏时节了。夏日炎炎,在注意防暑的同时,也来欣赏一下古人赞美夏天的诗句吧!
O四月秀@,五月鸣蜩。
秀:指草类植物结子。@:草名,又叫“远志”,味苦,可入药。蜩:蝉,又名知了。
此描写夏天的诗意:四月远志结子了,五月知了叫不停。
《诗经·豳风·七月》
O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四月入夏季,六月到暑天。
《诗经·小雅·四月》
O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O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O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O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O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潭:水边。
隋·杨广《夏日临江》
O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O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缙凇断耐碓⒅笔≈小
O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O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O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O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O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O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m《孟夏》
O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O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O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夏日题老将林亭》
O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O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O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O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O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O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O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O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O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