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青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乌青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乌青体范文1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无题诗,这些诗因内容成因不便明言,难以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所以借“无题”为题,有的还借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这些无题诗大多抒写爱情主题。这里所选的《无题》,是诗人描写爱情相思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中那种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贞,感人至深,影响极为深远。

首联两句,情景交融。首句直抒胸臆,直言离别之苦。似乎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难相会,分离的痛苦使人无法忍受。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含痛苦的意思。两个“难”字的使用,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显得分外的深沉绵邈。次句以风中花残之景对首句进行补充,以衬托离情别绪。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零,面对此景诗人不禁要感慨:自己境遇的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不正如随风凋零的花儿一样吗?“东风无力百花残”既写出了自然环境,也是抒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微妙的契合。

颈联以“春蚕”、“蜡炬”一对富有表现力的比喻来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丝”与“思”谐音,意思是说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因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休无尽,仿佛烛泪到了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情至深。这种忠贞的感情无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不但在爱情上是可贵的,在工作、事业等其他方面也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这联名句也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对事业忠诚和无私奉献的人们。

颈联设想在离别后,女子将因相思而变得憔悴,心中凄苦。女子的相思之苦,从一个“改”字上流露出来,其情之深,感人肺腑。可时值暮春,“夜吟”怎么会有“寒”的感觉呢?可见寒出自内心,因心里凄苦寂愁而生出寒意。

乌青体范文2

奥运期间,看完球赛,大家借着酒力痛痛快快地倾吐了一番对足球的不满,此后许多天我的屋子里都弥漫着一股恶劣的“臭球情绪”。我想这几个人还会将这股情绪传染给了更多的人,这就叫“情绪污染”。

人在外面易受坏情绪的污染,带着满肚子闷气、嘟噜着脸子回到家,摔摔打打,看什么都不顺眼,立刻便将坏情绪传染给全家,整个晚上甚至连续几天都不得安宁。同样,在家里怄了气,也会把坏情绪带到外面……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许多外在的或内在的神秘因素搅扰心神,现代人的情绪反复无常,比运气乃至天气的反复无常,还要来得古怪和不可理喻。情绪又极容易相互感染,闭塞人的心智,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情绪病毒就像瘟疫一样从这个人身上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一传十,十传百,搞不清从哪儿开的头,也不知将到何处中止。其传播速度有时要比有形的病毒和细菌的传染还要快,被传染者常常一触即发,越来越严重,有时还会在传染者身上潜伏下来,到一定的时期重新爆发。

这种坏情绪的污染,给人造成的身心损害,绝不亚于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疾病危害。现代人很容易就携带上各种各样的情绪病毒,现代商品社会也像依赖商品流通一样刺激和推动着情绪病毒的流传。常见的一种情绪病叫“浮躁”。人的个性完全淹没在世俗的潮流之中,生活被日益浓烈的市场气氛所笼罩,人格和行为都趋于市场化,整天想的就是怎样把自己推销出去。看苗头,估行情,不断地顺着社会行情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改变……这样活着怎能不累,怎能不被异化?

还有一种时代的情绪病叫“没意思”――活着没意思,死了也没意思,结婚没意思,不结婚也没意思,干活没意思,闲着也没意思……“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好似六朝的骈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情绪病毒的产生是心理平衡机制失调所致,也就是心理防卫机制遭到破坏。高度市场化的发达国家,早就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开始下力气治理情绪污染,想出各种办法帮助人们清除情绪病毒。

乌青体范文3

妈妈课堂

火里逃生的安全小贴士

第一诀:熟悉环境,临危不乱。

第二诀: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第三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第四诀:简易防护,掩鼻匍匐。

第五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第六诀:传送信号,寻求援助。

第七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第八诀:脱掉衣物,就地打滚。

第九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在火灾造成的死亡中,大约有75%的儿童都是因为吸进了烟尘的窒息,而并非被大火烧伤;其中80%的火灾都发生在家里,通常都是由未熄灭的烟蒂引起的。另外,最常见的非致命烫伤就要属热液烫伤。其中,大约有20%是由水龙头里的热水造成的;其余80%来自于喷溅出来的滚烫食物或液体造成的。不幸的是,几乎近一半的烫伤情况都比较严重,有的甚至需要做皮肤移植手术。

为了使你的家和你的家人远离火情,保护你的孩子不被“热”情所伤,从现在起,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教会宝宝如何自救,同时又能起到长时间的防护作用。

预防火灾心理建设

在宝宝大约4岁的时候,甚至可以更早一些,就开始告诉他,假如家里着了火该怎么办,向他大致说明如何尽快逃出房间,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也不要停下来哭着找爸爸妈妈。一旦出不去了又该如何做:趴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在身上裹住一条小毛毯或者大浴巾,避免身上起火或吸入烟雾,直到消防队叔叔赶来。同时,你也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告诫宝宝,哪些物品具有潜在的危险,语气要坚定有力,而不是引起他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对3岁以下的宝宝,你可以这样说:“炉子很烫,不要碰它!”“火柴是给大人用的,你不可以!”

当宝宝满3岁以后,就尝试告诉他一旦在家中发现烟雾之后要做哪些事情,同时解释这些烟雾可能意味着什么。一旦大人不在家的时候,看到烟雾后,千万不要藏在柜子里或床下面,反而要待在窗户下,等着别人来救他。绝不可以模仿大人那样试图从窗台跳下来,即使感到害怕,也不要再回到房间拿任何东西,哪怕是一个玩具或他喜欢的宝宝熊。给宝宝示范如何在烟雾中爬行,同时让他牢记家里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他如何拨打紧急电话,当然,你也可以把“119”这三个数字写在电话上,以便宝宝需要打电话的时候可以清楚看到。

如果宝宝已经5岁多了,请告诉他在闻到了烟味,或发现门框周围有烟之前不能够打开门。如果他看到了烟雾,应立即跑到窗户旁边,可以呼吸到空气对他很重要;如果他看不到烟雾,他可用指尖轻轻碰触一下门把手,假如把手是凉的,他就可以慢慢地把门打开看一下外面的情况,反之应当把门关上,回到窗前,等待救援。

你要知道,一旦起火,火势蔓延的速度会非常快,所以无论如何不要把宝宝单独留在家中,哪怕只有几分钟,如果你必须外出,那就把宝宝一并带上吧。

家长预备课

面对所有的意外事故,教会宝宝如何自救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家长所要做的功课就是确保居所的安全,防患于未然。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在厨房里装上一个烟雾探测器,并定期更换电池。

在家里备有一个干粉灭火器,或者确认一下居民楼内配备的灭火器存放地点。

平时把热水器的温度设定在48.9℃以下。因为在65℃?70℃之间,宝宝在2秒钟之内就会形成三度烫伤。

在壁炉、壁挂暖风机的前面或者周围放置栅栏或者其他阻隔物,以免宝宝好奇伸手被热风烫伤。

在把宝宝放入浴缸之前,要试一下水温,即使刚刚在放水的时候你已经试过了,最好还是再确认一下。并且保证水龙头的温度已经退去。

决不能把宝宝抱坐在大腿上,同时还喝着热的咖啡与茶。也不要把盛着热水的杯子放在桌子边缘处,以免宝宝伸手打翻被烫伤。如果桌子上铺有桌布的话,宝宝很有可能将桌布上的东西一并拽下来。

烧水的时候,确保宝宝的一举一动都在你的视线范围之内,推荐最好使用电热水壶,因为它的安全系数更高一些。

永远不要把打火机放在宝宝能拿到的地方,也不要给宝宝任何机会可以“把玩”它。用你的实际行动告诉宝宝,只有大人才能使用打火机。

紧贴皮肤的棉质睡衣能有效防止灼伤,因为它能阻止助长火焰燃烧的氧气进入和靠近皮肤。

制定逃生计划

(适用于5岁以上的宝宝)

也许以下举动在你看来有些小题大做,甚至有些多余,可灾害到来时,会让你触不及防,完全慌了手脚,你勉强救出了自己,可面对那么弱小的生命,却变得无能为力。你真的想这样吗?

制定计划

1 准备一支笔、一张足够大的纸将你家的楼层平面图画出来。

2 你可以和宝宝一起,从每个房间出发,确定两条逃生路线(如果你们是一梯两户的话,只要找出一条即可)。用一个大大的“X”号来标明每一个出口。尽可能画出包括窗户、门以及室外的一些标志物,这会为宝宝在逃生时提供更明确的指向。

3 选择一处离家不远的安全地点,作为“安全基地”,比如一个邮箱、一盏路灯、某个垃圾箱等等,一旦家人逃了出来,可以约在这里见面。注意,最好把这个基地提前在逃生路线图中标注出来。

4 把做好的逃生路线图贴在冰箱上或家中任何一个较为显眼的地方,并确保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

演习计划

乌青体范文4

一、情感表达的丰富性

有些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较为单一、集中。如: 温庭筠的《梦江南》(2012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主要表达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又如曹伯启的《子规》(2012年高考语文四川卷)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但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传达出诗人丰富的情感,甚至是复杂的、矛盾的,而考生很容易只停留在其一,而遗漏了其二乃至其三。这样“得分点”也就缺少了。如:厉鹗的《晓至湖上》(2011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题目明确写道:“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答题要点就列出了四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但不少考生回答只停留在分析“对自然的热爱”,无法进一步感悟到其他,较片面。

又如: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对好友的挂念。②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③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意思对即可)

此诗既怀友又伤己,但从考生回答情况看来,不少只能停留在怀友。

再如: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对丰富情感的分析,要关注以下两点:

1.注意审题,题干中有时会有“哪些”“至少”“丰富”“复杂”等提示。

2.注意赋分,如果所赋分值较高则意味着答案要达到一定的字数,需要分点作答,情感单一可能性就很少了。

二、情感表达的含蓄性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一般来说,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一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

直接明白的表达抒发,考生易于解读,而近几年考试更注重考查情感的含蓄。情感表达的含蓄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是诗人往往用极少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或借景物或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身为仙品奇葩却开放在乱山深处,虽美丽如画,却难以被人赏识,这里词人以如画的碧桃自况,委婉地表达了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感慨。

又如: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水孤舟》 梁栋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1)从内容来看,是一首写景诗,融情于景。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诗歌的寓意。关于寓意,要结合注解中“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来回答。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颈联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眼前之景结合起来,再结合注解,不难看出诗人的无奈与愤激。

【参考答案】(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雨后溪水漫流,道路被淹没而时隐时现的迷漫景象,寓意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渺茫,杳不可知。(意思对即可,一、二句的寓意分开写亦可)

(2)颈联以比喻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收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和愤激之情。(“收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说是“报国无门”亦可)

二是从对方落笔,想象对方情状,表达自己之情。

对含蓄情感的分析,要关注以下两点:

1.知人论世,捕捉景、物与人、事的相似点。

2.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三、情感表达的变化性

人类有着极为丰富的感情,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感情也会有变化,景致改变心情,心情点染景致,所谓境由心造,情随事迁。我们在鉴赏诗歌思想感情时,也要特别注意诗人情感的变化。如: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诗以“寒水”起笔,以“烟火”收束,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诗以“寒水”起笔,以“烟火”收束,表现了作者从寒到暖,从恐惧到欣慰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作者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

诗人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或从希望到失望,由喜到悲,由爱转恨,或反之,前后感情呈明显变化,有的变化则是体现在情感的逐层加深。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诗人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对情感变化的分析,要关注以下两点:

首先,抓住提示,凸显层次,梳理出诗人感情变化的过程。

其次,要找到感情变化的诱因,或景或事,就能对情感发生何种变化作出正确分析。

乌青体范文5

【关键词】 《荷塘月色》 体悟 女性情节

【中图分类号】 G6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91-01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久诵不厌的美文。叶绍均在《朱佩弦先生》一文中称朱自清散文真挚、深厚、清幽,并视为“文体的完美”。不仅如此,愚以为朱自清的散文还有女性的情结。在此,笔者以《荷塘月色》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体悟。

《荷塘月色》表面上写荷塘之景,而实际上处处在状女性之貌。作者把荷叶、荷花、荷香、叶子和花的颤动以及叶子的风致等等组合在一起作为美女的象征。作者将露出水面很高的荷叶比作的裙,以女性的衣着“亭亭的裙”状写了荷叶的特点,出水的荷叶在月光下竟有这样舞姿翩跹的亭亭的绿色的裙!我们不得不佩服朱自清用“亭亭的裙”来描写荷叶的美的高超笔力。“荷花象出浴的美人”,作者用拟人化的比喻给我们一个感觉,那就是一个刚出浴的美人就站在面前,身上似乎挂着水珠,冒着热气;但作者偏偏让你看不真切,给美人蒙上一层薄纱,似现忽现,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朦胧的美人形象。荷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远处飘来的悠扬、清甜的歌声,使我们感觉到美人的悦耳醉人的歌喉在月夜下幽雅淡远。荷叶的颤动是美人的舞蹈,荷叶的浮动是美人的风致。作者在这里通过嗅觉、视觉、听觉的交织运用,传神地描绘出一位婷婷玉立、风姿绰约、婀娜多姿、轻盈娇美、脉脉含情的美人形象。

作者在描绘美人的同时,还有意给女性披上一层朦胧的雾纱,令人遐思。“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光本来就有一种梦幻的朦胧美,而清雾就使这种朦胧更加朦胧;加之空中有云,月光不能朗照,并有树的掩映,就使荷花更具朦胧性。即使作者在写荷塘四周杨柳的高高低低,象烟雾一样和远山的隐隐约约的朦胧,也使我们感到了幻梦的女性美。

除此之外,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遣词也与女性关联。“点缀的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作者运用“袅娜”、“羞涩”这原本形容女性娇美的词语,来状写荷花的情态,让人羡慕而又撩人情思。“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的”常用来形容女性的深情,用“脉脉”一词将水女性化,活灵活现。“弯弯的杨柳的倩影”,用“倩影”一词将杨柳女性化,似乎一个脉脉含情、柔和风情的美人就在眼前。“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一个“画”字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正在展纸挥墨描绘一位美丽的少女,表现出作者对女性的欣赏。

如果说以上分析表现作者对女性的尊崇和热爱是间接的,那么,文中开头和结尾便是直接表现对女性的尊崇和热爱。如文章开头“我悄悄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生怕惊动了爱妻;文末“轻轻地推门进去”,仍然怕惊动熟睡的爱妻。作者引用的《采莲赋》,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莲娇莲嫩,采莲女儿亦是莲脸生春,好生动人。这显然表现出作者对女性的喜爱和对她们美好生活的向往。引用的《西洲曲》,通过对少女们荡着小船唱着艳歌的“风流”和“莲花过人头”的美艳“嬉游”,也直接表现对女性美的欣赏和追求。

朱自清为什么对女性有如此执著的欣赏和追求呢?这不得不追溯到作者的生活世界中去。“自古扬州出美女”。 在扬州这块丰润的土地上,自古以来诞生了无数著名的美人儿,如史册上第一位记载姓名的“和亲公主” 刘细君、汉成帝刘骜最宠幸的皇后赵飞燕、堪称中国第一女丞相的上官婉儿、元杂剧大家关汉卿的红颜知己朱帘秀,另外还有冯小青、方婉仪、李端端、李翠娥等等,数不胜数。在文学作品中,更随时可见扬州美女的身影,如冯梦龙笔下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民间神话传说中的琼花仙子、芍药女等,而最著名的当属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的扬州姑娘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林黛玉的形象,正是扬州美女的真实写照。 正因如此,扬州的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而朱自清从小生活在这里,这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对女性美的向往与追求。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朱自清对美女的欣赏和赞美是十分自然的。

乌青体范文6

推荐度指数

作为中国媒体的中流砥柱,党报的话语建构能力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软实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形象的塑造。然而,党报的话语建构能力已今非昔比,主流话语权存有旁落之忧。如今,就意见表达而言,中国民众都同时生活在官方舆论场与坊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中。这两个舆论场的影响可谓是此消彼长,且坊间舆论场的影响有愈来愈大之势。其实,坊间舆论场的影响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撕裂和困惑着这个社会,因此,官方舆论场的理性与弥合作用及作为空间也在当下凸显。人民论坛特别策划深入探讨党报话语权的待解困局及成因,明析党报在当前话语体系建构中的责任与担当,并提出了提升主流话语权的对策与建议。

大病难愈成医保制度最大缺憾

推荐度指数

中国现行医保体系注重基本医疗保障,而大病费用主要由家庭和个人承担。政府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之外的救助资源微薄、覆盖面狭窄,远远不足以弥合病困群体的资金缺口。在“未富先老”“未富先病”的阴影下,中国人慢性病、重病发病率连连走高,大病风险已非单个家庭所能抵御。大病,正成为当前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最大的缺憾。2011年1.73亿中国人面临灾难性医疗支出。对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大力投入,遗漏了大病风险,弱势群体的处境近年更相对恶化。

太仓农地流转调查

推荐度指数

太仓的大片农场来自城乡一体化改革的“三集中”、“三置换”,太仓大力推进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拆迁农户实行“三置换”,即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所有权置换城镇公寓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以农民拥有的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 经过集中与置换,目前太仓全市农民集中居住率为49.8%,全市85%以上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

再议工商质检合一

推荐度指数

“工商、质检将要合并”的消息已经在基层传播了两三年。近期“毒胶囊”、“毒茶叶”等药品、食品安全问题又让社会愈发关注监管领域的改革。深圳已经实施3年的大部制改革是此次改革的蓝本,而全国范围内的“工商、质检合并”正处于调研阶段,此项改革已经在酝酿之中,未来或以“市场监管局”的统一监管取代现行各管一摊的模式。专家表示,改革所牵涉的人员分配和既得利益改变将是改革的最大障碍,新机构可能依然面临如何保证运行机制顺畅的问题。

武汉“棚改”意在卖地?

推荐度指数

2011年要求开工新建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中,并非只有人们熟悉的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还包括400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武汉市2011年的棚改住房建设任务,占整个保障房任务量的四分之一。然而,武汉当地多个区却将一些新楼纳入“棚改”;有的棚改保障房项目中,居民因补偿低买不起房,造成住房无保障。此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王珏林曾表示,“棚改”要达到居民改善和保障居住的目的。地方政府不能为了得到棚户区的地,只拆不建,一拆了之。

买房有风险,闹事须警惕!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