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材料作文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范文1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即生“忧”,生“忧”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童心。1.命题要揣一颗“儿童心”。教师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宁可低一点,不搞一刀切。2.指导要用一种“儿童调”。教师要把老师的架子放下来,要用商量口气,商量写什么,怎样写,怎么改,如何评,等等。3.评改要借一双“儿童手”。只要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留心观察,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写起文章来自然合情若泉涌,滔滔不绝。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教师单靠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1.指向观察训练,即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喷水池,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揭示。
2.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盆花、一株树,进而过渡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活动场面,等等。
3.联系实例观察训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教学《石榴》一文后,我要学生背诵相关段落,课外我引导学生观察石榴。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课文中的句子。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那么学生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
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书本中的材料也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积累书本中的材料就要靠多读,多背书面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作文,以便积累谴词造句、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从而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
四、加强指导,教给写作方法
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作,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2.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
3.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教师就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例举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忌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
4.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帐。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过程,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五、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作文;问题;策略;做法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是个很大的题目,可以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许多理论问题和科学领域。如:人脑科学、心理学、语言学,……。本文试就作文教学中几个问题,结合教学实际作一探讨, 以就教于同行。
一、小学作文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具体要求。从《大纲》以上论述,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从整体上全面认识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从而建立起全面正确的作文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认识水平;二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应紧紧把握住提高认识水平,落实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扩大知识面,指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操作这几个主要方面。
二、小学作文教学出现是问题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实践活动来,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不少学生是以一种被动的心态参与作文的。他们把练习作文当作是一种任务,作文一交就大功告成万事大吉,很少去思考和总结一次次作文的得失。
2、前面讲到,要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接触实际,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能力。作文又要培养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提到作文,有的教师认为这是高年级的事,这是极大的误解。低年级的看图学词学句、说话、写话就是初步的作文训练。这就是说,作文教学、作文训练决不只是高年级的事,也不是从三年级开始才进行训练,而是从一年级开始,按循序渐进的(顺序)原则,一步一步训练的。不 是 上 陡楼梯,一开始作文要求就很高,达不到就埋怨学生,产生急躁情绪。
3、大纲指出:作文训练的要求,各年级要有所侧重。即各年级有各年级要求。落实各年级的重点要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年段过关”。在目前的情况下,落实好各阶段的训练要求,显得更为重要。如低年级的词句训练,要求说话、写话语句通顺。
高年级则要求有中心、有重点,并达到全面要求。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低中高这三个阶段各自的重点要求,集中力量搞好重点要求的训练。当然,这三个阶段也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但必须明确,落实各年级重点要求是关键。
4、对学生目前作文实际中的模仿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从模仿到创造,也有科学性,只是模仿应当具有作者自己的特点。这里强调的是从内容入手,这是个认识问题。现在有的小学生一作文就想别人是怎么写的,而不考虑生活中的情形是怎样的,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对周围的人和事不观察,不分析,对生活缺乏关注,甚至对参加一些有益活动表现出淡漠,作文时随意拼凑,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教师们重视。
三、解决策略
作文练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古今中外的名家都强调多写。我曾经作过试验:六年级两个学生一个在半年内练习写日记、书信、记叙文等两万多字,一个按教材要求,不增加练习量。半年后,两个学生作文能力出现明显差异。经过测试,前 者 思 维活跃、文笔流畅,较好地达到大纲要求,后者仍感作文困难。事物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练写量的积累,就没有写的质的飞跃,在小学高段,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强化写的练习,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首先是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小学生作文和成人写作一样,也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其劳动成果也是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但因人而异,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特色。学生的创造性往往蕴含在个性特色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审题立意,材料选择及加工处理,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文字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加以肯定和鼓励。
其次是加强指导。学生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题意理解的角度和深度,材料选择的新颖性、独特性,对材料的加工处理,情节的设置,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精炼、生动,文章的巧妙构思……。教师应在以上几个主要方面加强指导,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有利于积累写作经验,增强创造意识。把学生的创造性不断引入更深的层次。
四、教学做法
1、巧引妙渗: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
2、有话可写: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针对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积累写作的材料,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的文章了。
3、起好题目: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范文3
一、教给观察方法,丰富作文素材
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不能说不丰富,学校中、社会上、家庭里,到处是他们活动的天地,也到处有他们的生活。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小学生却“无话可写”,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怪的现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入宝山而空手回。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是小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而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观察的方法。
1.观察自己,激发观察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具体的形象面前,具体的情景之中才能产生。为了激发小学生的观察兴趣,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相关的情境,调动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观察。如举办“我的照片”展览会:启发小学生从众多的照片中,挑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借助这一张张照片,小学生仿佛又回到“那一刻”,他们按照自己的心愿,不加掩饰地,原汁原味地倾吐、表白,真实地反映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尽情地抒发自己的快乐与苦恼。教师及时把握时机,把小学生的眼光引向别处,逐步扩大他们的观察范围,进行随机观察。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对生活的观察、感受中加强体验,从而使生活之源化作观察之流,以优化生活储备。
2.走向生活,提高观察能力。让小学生扑向生活的“百草园”,从生活中求真、养善。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有意识地开展学科间互动、课内外统一、校内外结合的活动,引导小学生去关注社会,在他们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体验活动中,运用学到的方法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真正的观察是伴随着思考进行的。提醒小学生带着思考去观察,留心那些他们以前没有观察到或观察不仔细的地方,这样更容易寻找到观察的重点,捕捉到与众不同的信息。
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展示丰富个性
作文教学培养小学生个性的关键是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发小学生创造性地学,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改变传统的“先导后作”为“先作后导”,让小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什么写作的方法,而是小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小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小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1.拓展训练时空,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量
①从训练时间上
小学生的作文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作文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体现着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创造性,它不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小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任务主要是指导小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提高小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能力。教师把拟题的自由放给小学生,淡化命题作文,把表达的自由留给小学生,淡化文体界限,小学生的作文自然会异彩纷呈。
②从训练空间上
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从校内走向校外,拓展作文训练的渠道。小学生最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投其所好”,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与孩子们同喜同悲,同欢同乐。例如:低年级的设计名片,从名片中学习汉字,叙述制作的过程,交流感受,选择最喜欢的名片。这样,小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素材,感受了生活,也丰富了体验。
同时,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的资源,结合课文进行个性化作文训练。例如:在学完《九色鹿》后,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写出最想说的话:九色鹿,你勇敢、有同情心,真是一只好鹿!调达,小人,你一心想发财,我为你感到耻辱。王妃你该醒醒了,亏你想得出来,用九色鹿的生命来换你的美丽,你说是生命重要,还是美丽重要?乌鸦,如果你不提醒九色鹿,说不定九色鹿就在睡梦中被刺死了,谢谢你!……
2.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①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从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只是写妈妈怎样关心自己的事,往往千人一面,教师可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
②同一中心多种选材
有些作文题目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缺乏个性。我们进行立体化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独特的感受,都有许多话可写,自由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③同一材料多种体裁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范文4
1 寓作文教学于阅读之中
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单单依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寓作文教学于阅读之中,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入选教材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最好的范文。我体会到,教师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进行阅读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日益进步。
加强阅读指导,就是要上好阅读课,寓作文教学于阅读教学之中。一是讲读课,读中学写。教师要将阅读分析与作文指导有机结合,即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边学边用。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写作上存在的问题,边读边议自己的作文。二是以课文为例,引导仿写作文。语文教材中所安排的片断练笔,或例文后的习作,都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基本功,因此,我重视练笔前课文的写作分析,归类指导学生,谋篇布局。一些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则让其依样画葫芦,时间一长,就为写好作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阅读指导还包括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大量的阅读中吸取养料。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除了统一的语文课外阅读物外,还利用学生家中的书籍,安排交换阅读。同时,帮助学生订好阅读资料,如《语文报》、《少年日报》,购买《小学生优秀作文》。注重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三年级一开始要求摘录好词好句,抄写优秀片断,四、五年级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习作内容,写人的,写事的或写物的优秀作文,每星期至少抄两篇,并且背诵,一学期至少背40篇。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增长,作文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2 在口语训练的基础上发展书面语言能力
人们学习语言总是口语在先,书面在后。一个小学生入学前已经接受了相当数量的词汇和句式,有了一定的口语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坚持“从说到写”的原则,在强化口语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实际工作中,我感到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生入学后,教师仅集中到了书面语言的教学上,只重“读”和“写”,忽视了学生口语的继续发展。为此,我充分重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强化说话训练,做到时间、内容、要求三落实。在时间安排上,坚持每天训练,语文阅读课、晨间课、班会课,每堂课都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每人差不多说一分钟,每天四、五个人,天天如此。
在说话内容上不作规定,给学生一定自由度和发挥余地,让他们随意选择话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可以是印象深刻新鲜有趣的人和事,也可以是生活体会或经验,还可以是一些自然的社会的现象。针对学生在说话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不断给予纠正并逐步提高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说话由少到多,由笼统到具体,内容丰富多彩。有的表扬好人好事,有的批评不正之风,有的谈新闻,有的讲故事,每次训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会、信息会。同学们也由一开始的怕,到喜欢上这一分钟的说话训练。
3 加强朗读训练积累语言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读的过程,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如在教学《小露珠》一文时,教师先是让学生自读探究,整体感知,初步接触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小露珠的什么?接着让学生读中感悟,以悟促读。自由练读后,鼓励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读出小露珠的美丽可爱;读出小露珠的用处之大;读出植物们对小露珠的依恋之情;读出语言的节奏之美。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进行理解和感悟,将课文中的语言输入头脑,真正做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
4 加强背诵训练积累语言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范文5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看图作文;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33-03
看图作文是根据图画内容进行写作。虽然这种形式在小学低年级使用频率较高,但它决不是小学低年级的专利。在基础教育各个学段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作文和考场作文,区别在于“图”的繁简、难易。
一、读图的作用
由于各种图像资料的日益增多,有人说现在正处于一个图的时代。电视、电影本身就是流动的图,网络上除视频节目外,静止的图占有很大空间,各种晒图的网站不计其数。每一期报纸、杂志也多见图的版面。那么,“图”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我认为,图首先而主要的是作用于人的视觉,读图和阅读文字作品的心理过程比较接近,因此有理由认为读图的作用和读文章的作用是一致的,那就是:
(一)教化功能
读图可以受教育,受启发。很多图都有这样的功能,读了以后可以使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使心灵情感得到净化,有时甚至会让我们产生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一点也就是说对提高思想觉悟有一定作用。
(二)审美功能
读图可以提高审美能力。不少图本身的画面很美,也有的图内涵很丰富,还有的图反映的境界很美。读图可以增进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可以提高鉴赏能力。
(三)愉悦功能
读图可以丰富情感。很多图,特别是一些漫画类的图,有的会使人兴奋,使人神清气爽。读到那些视角独特、捕捉到生活中不被大家注意的细节的图,我们会捧腹大笑,或忍俊不禁,或会心微笑,不禁要感谢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生动的表现力。
(四)训练功能
图可以用来做考试和训练学生能力的材料。这是新时期呈现出的一种功能,因为试卷中出现了关于图的考题,广大教师就运用图作为训练学生说话、写作能力的“例子”,图的实用价值也随之提高。
看图有这么多的功能,可以培养哪些能力呢?
首先是观察能力。通过读图,可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有序观察、深入观察的能力。
其次是思考能力。读图要读懂图意,就离不开思考:画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画这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有没有画外之意?等等,围绕图的很多问题在读图的那一瞬间都涌到大脑,解决的主要途径就是思考。长此训练,思考能力不提高是不可能的。
再次是表达能力。如果看图仅仅是为了消遣,为了了解信息,那么这种作用比较弱。而运用到课堂上或试卷中的“图”,大多都需要用语言或文字把有关图的信息及读图的感受体会表述出来,或写或说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三种能力,既是看图训练过程需要的能力,也是通过看图培养的潜在能力,观察与思考在陈述时虽有先后之分,而在实际看图的过程中,这两种行为几乎是同步产生的,而表达往往成为最后一步。看图与想图是消化理解图的过程,说图与写图是把图转换成语言或文字的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前者是吸纳,后者是输出。
二、 看图作文是低年级写作教学的主要形式
图的形式很多,大图小图、黑白图彩色图,这些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的区别。图的清新明快、灰暗模糊是图的风格的体现,而图的繁复与简约可能会影响读者对图的接受的快慢和深浅。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还少,少到难以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在此阶段又不能等待识字量提高后再进行作文教学。所以这个阶段,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图”作为材料来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写话能力进而作文能力,就很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了。为小学低年级设计的用于训练说话、写话能力的图一般都是画面清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的。
学生在学校的写作一般都属于被动写作。任何被动写作都有一定条件制约,条件是教师或命题者设定的。看图作文也是一种条件作文。看图作文从训练形式或考查形式看,归于材料作文范畴。“图”这种材料,有的具有较明确的中心意思,有的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的固定了人物及人物关系,有的简单的实物图也提供了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信息。
看图作文这种形式可以从小学一直使用到高中。事实上,多年来的中考、高考试卷中出现过不少看图作文的题目,初、高中的语文教学也少不了这方面的对应训练。那为什么在儿童学习写作时要从看图作文学起呢?首先,从主体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看,他们的识字量还处于低位,用来接收新的信息的手段有很大局限。其次,从客体的图来看,图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形象,学生喜闻乐见,接受起来有兴趣。而且有了图,一般就有了写作所需的题目、中心、写作材料等元素,学生写起来就可以省去拟题、立意、选材等一些程序,较为挠头的事就显得容易了。通过看图作文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可以降低写作难度,可以激发写作兴趣,可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和无奈,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识字量少这个阶段,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观察的技巧,培养说话、写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和生动性,有利于顺利过渡到高层次的写作训练中。
总之,学生从看图作文起步学习写作,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范文6
关键词:作文;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06-01
一、想象的重要性
写作需要生活,写作更需要想象。生活赋予文章丰满的血肉,而想象则给文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文意得到了升华。通过想象,我们可以使抽象化为具体,使静止的音符继续奏响,使片段的两头得以延伸,使浓缩获得到扩展……写作时,如果具备了想象的能力,在对材料进行加工时,就可以打破生活中的种种规则限制,或是超越时空,奇思妙想,使文章魅力无穷。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潜能。”小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提高,逐步增强概括性与逻辑性,甚至出现了创新性成分。而学生的想象活动又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意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因此作文教学要通过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丰富小学生表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儿童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表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电视等活动,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表象。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途径。汉语拼音中的字形教学,识字中字形、字义教学,经常利用关图、事物和形象化的材料;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看图、观察事物、实验制作和听故事等形式;阅读教学者,让学生联系经验,练习具体场景、情境等理解词句,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积累。
二、如何培养想象力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即从已有的表象中,把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并按一定的关系,把他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形成,仅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怎样对想象的材料(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以形成新形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训练条件,拓展其想象的空间;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通过训练使小学生逐步学会合理想象
1.让儿童在活动中驰骋想象。小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外活动和校内外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有以下四类:(1)语文课堂学习活动,(2)语文校内课外活动,(3)课外读写活动,(4)校外语文实践活动等。
2.在学科综合中训练学生的想象。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和社会课等非语文学科,都有训练学生想象的因素。如,美术课上没绘画、手工、雕刻等必须借助想象;音乐课上,学生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3.开展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想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想象训练形式多样,主要有对静物的动态想象、对抽象词的具体想象、对无声状的有声想象、对无色状的有色想象、对物体的拟人想象、对个别事物的概括想象等。
总之,想象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想象作文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想象力培养与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培养相结合。
三、想象作文的训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