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由贸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范文1

推动外贸物流创新发展:整合了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四大保税区后的上海自贸区利好外贸物流。长江是全球最大的内河水运通道,被称为黄金水道。上海港90%的集装箱货源来自长江经济带,浦东机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货运机场也依赖长江经济带。

FTZ与FTA的本质区别: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TZ):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这种方式属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即某一国(或地区)在其辖区内划出一块地盘作为市场对外做买卖(贸易),对该地盘的买卖活动不过多的插手干预、且对外运入的货物不收或优惠过路费(关税)。与国际上传统自由贸易区(FTA)不同的是,传统自由贸易区是多个国家一起玩,游戏规则多国共同制定;而这种方式是一国在自个的地盘玩,自己地盘自己做主,游戏规则自己制定。

传统的自由贸易区(FTA):是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区域经济贸易团体。指多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之间做买卖生意(贸易),为改善买卖市场,彼此给予各种优惠政策:至于怎样做买卖,不是某一国说了算,而是在国际协议的基础上多国合作伙伴一起商议制定游戏规则,按多国共同制定的规则进行。

上海自贸区肩负四项重大使命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已被理论界普遍认可。面积达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更是后WTO时代应对美国主导下的全球自由贸易新格局的重大举措,也是调整国内经济贸易结构、促进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试验区。专家也将其视为与1979年建立深圳特区、2001年加入WTO同等级别的重大改革举措。因此,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肩负了重大使命。

一是贸易自由化:即没有海关监管、查禁、关税干预下的货物自由进口、制造和再出口。上海要做贸易中心,尽管有航运的优势,但是比不过舟山和宁波,所以上海的目的不是做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是做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伦敦不过就是几百万标箱)。这里面最核心部件有两个,一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包括资金、运营和营销),另一个就是构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二是投资的自由化: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非禁即入,除了负面清单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这特别针对的是服务业――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社会服务、文化服务,六大领域全部开放。实践证明,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凡是对外开放比较彻底、积极参与全球资源竞合的领域,都会发展较好、竞争力变强。因此自贸区内投资大部分会实行备案制,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诸多限制。

自由贸易范文2

关键词:中国;韩国;中韩自由贸易区

一、中韩经贸关系

1992年中国与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中韩两国间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在两国政府及民间团体的积极推动和不断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韩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从1992年50亿美元迅速攀升至2008年的1861亿美元,增加了36倍。表1给出了2001-2008年中韩贸易的变化情况。现在韩国是中国第6大贸易伙伴。从2004年7月起至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韩国第1大贸易伙伴。

在中韩贸易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中韩之间投资增长快速而且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显示到2008年底,中国共对韩投资将达9.66美元。2008年韩国对华投资项目为2226个,实际直接投资也31.35亿美元。

二、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

所谓的中韩自由贸易区就是指中韩两国为取消中韩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实现中韩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自由贸易安排。

中日自由贸易区理论上的可行性。一般而言,自由贸易区的静态效应初步包括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两个方面。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效应取决于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之间的比较,一般来说,当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时,则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有利的。自由贸易区除了可以带来静态福利效应外,还可获得动态效应。这些动态效应是由于竞争的加强、经济的规模化、投资的增大以及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的动态增长效应。一般而言,建立自由贸易协定所产生的动态效应被认为比静态效应要大得多,而且更为重要,这成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决定因素。陈岩(2001)对两国自由贸易区的理论的分析,包含且超越了一般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分析,这也适于中韩自由贸易区。

(一)韩国是中国第6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韩国的第1大贸易伙伴

从国际上实行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来看,中日两国贸易的结合度比一些实行了自由贸易区的国家要高。就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福利增加而言,我们的预测是1-2年短期将增加300亿美元的贸易额,有助于中韩贸易早日突破2000亿美元,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超过中日贸易额。

(二)中韩经济的互补性

中韩劳动力资源的互补,中国有大量富余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较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及韩国的1/10,而韩国劳动力成本高。中韩的产业结构互补,韩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和IT产业发达,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发达。中韩出口商品结构互补,两国在商品贸易上不存在过于明显的竞争关系却存在着很强的合作空间。

(三)中韩都是WTO成员和APEC成员

韩国较早加入了WTO。中国2001年加入WTO,WTO评估的结果是中国已经按照WTO规则要求积极调整有关经济法规政策,即原来的贸易政策和法规向国际接轨,使外商投资与贸易及其生产经营更有利于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进行,中国做出的市场开放承诺使市场准入程度有大幅度扩大,扩宽了投资与贸易领域;关税壁垒及非关税壁垒的大幅度取消降低,中国实现了加入WTO时的承诺。

(四)中韩有地理、历史、文化渊源

中韩地理上邻近,适合开展经济贸易,两国在历史、文化上渊源久远,中韩两国自古是友好邻邦,文化、传统就非常接近,人文交流十分频繁,能彼此交融,在价值观上差异不大,都属儒家文化区,这为两国间的合作减少了因文化、价值观差异所带来的障碍,在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能更顺利合作。

同时,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可以突破“难产”的中日韩自由贸易的工作。

三、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韩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很明确。接下来就应该开始中韩两国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工作,将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落实到行动上。

我们注意到中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于2006年11月由两国政府宣布启动,到现在双方已举行了5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2007年3月22-23日在北京举行。第二次会议于2007年7月3-4日在韩国首尔举行,双方讨论了部分工业部门以及原产地规则和贸易救济措施等问题。第三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4-26日在山东威海举行,双方就货物贸易的部分工业部门和农林渔业、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等相关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2月18-20日在韩国济州举行,双方就农林渔业、制造业、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动植物检验检疫(SPS)、海关程序、原产地规则和经济合作等进行了讨论。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6月11-13日在北京举行,双方就联合研究报告中的农林渔业、韩弃用两项“特保条款”和总体结论建议等进行了讨论。这种研究时间有些过长了,可能已经“吃掉”了一定的中韩自由贸易福利。现在需要的是切实的行动,第一步要在关税上中韩实现自由贸易区的要求,而后再逐步在非关税壁垒等方面实现自由贸易区的要求,有些特殊的产业、产品问题等可以搁置。

总之,现在中韩两国应该要积极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建设,不要浪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潜在福利。

参考文献:

1、陈岩.国际一体化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1.

2、陈岩.东亚再崛起[M].人民出版社,1999.

自由贸易范文3

中国和智利于2005年11月18日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于2006年10月1日启动实施。该协定是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以来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二个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签署的第一个国家间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中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产生深远影响。虽然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第一个国家间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但是国内对于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会产生的贸易效应以及中智产品贸易结构的研究很有限,大部分还是对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评价及展望。鉴于此,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对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对中智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一、中智贸易规模与结构

自1970年12月15日开始,智利与中国建交,是拉美国家中同中国开展经贸交往较早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中智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以来,中智贸易加快发展。

(一)中智总体贸易规模

从2006年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实施以来,2007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146.91亿美元,增长率从实施前的20%提高到了目前的66.10%;其中,中国从智利进口102.806亿美元,出口44.156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9.23%和42.03%。到2010年中智两国建交40周年之际,中智两国的贸易进出口额达到259.777亿美元,中国对智利的出口额达到80.246亿美元,从智利的进口额达到179.531亿美元。相比2006年中智贸易总额的88.449亿美元,增长率为193.70%,接近200%。而且在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实施的1年后即2007年,中智贸易总额达到了146.961亿美元,同比增长66.15%。2008年、2009年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总额的增长率有所降低,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受影响很小,分别为18.12%和2.76%,但是到2010年,中智贸易总额的同比增长率又迅速回升到45.62%,贸易总额再创新高,达到了259.777亿美元。

(二)中智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1.中国对智利出口商品结构

2011年,中国对智利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机电类产品、纺织品、资源型产品占主导地位,占66.5%左右。机电类产品包括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车辆及其零附件(铁道车辆除外),占43%左右。纺织品包括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占从中国进口的19.5%左右。钢铁和钢铁制品属于资源型产品,占7.4%左右。

2.智利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智利的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资源丰富,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矿藏、森林和水产资源丰富,以盛产铜闻名,素称“铜矿之国”。探明的铜储藏量达2亿吨以上,居世界第1位,约占世界储藏量的1/3。铜的产量和出口量也均为世界第一,2011年铜及其制品和矿砂、矿渣及矿灰等对中国的出口额占智利对中国出口总额的89%,在智利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智利的林业包括木浆木材等,对中国出口的比重在2011年达到了5.2%,是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产品。2011年,鱼粉等渔业产品以及红葡萄酒、水果等农业产品,在对中国出口的比重为2.5%,是智利对中国出口的第四大类产品。

二、贸易创造效应的实证研究

(一)引力模型的建立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自贸区内进口国家的消费者能获得廉价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自由贸易区内出口也能增加从而扩大缔约国的经济效果,即将贸易从低效率的本国生产者向高效率的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转移。因此,我们可以用虚拟变量来度量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为了考察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创造效应,本文在基本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代表FTA效应的虚拟变量,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如下:InXtij=β0+β1In(GDPtiGDPtj)+β1InDistij+β3Dtij+μtij(1)Xtij表示中国和j国之间在t年的贸易额,GDPitGDPjt表示中国和j国在t年的GDP乘积。Distij表示中国和j国两国首都之间的距离。Dijt用来度量t年的贸易创造效应。当中国和j国同属于自由贸易区时,Dijt取值为1,否则为0。β0是常数,β1,β2,β3是Xij对GDPitGDPjt,Distij和Dijt的弹性,uijt是误差项。GDP度量了该国家的经济规模,两个国家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度量运输成本、时间成本、交易成本以及文化的差异。被解释变量Xijt和解释变量Dijt能显示出贸易创造效应,当中国和j国同属于一个自由贸易区,Xijt将会增加,其差额是贸易创造效应,预期为正。

(二)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

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和包括智利在内的11个贸易伙伴(智利、法国、韩国、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印尼、菲律宾)的相关数据对方程1进行检验。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在2005年底成立,因此将2006年作为转折点,2006年之前虚拟变量值为0,2006年之后虚拟变量值为1。假定2006年之前不存在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效应。双边进口和出口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国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网站,两国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出来。所有国家都被赋予相同的截距,使用最小二乘法。首先在实证检验之前,本文对面板数据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避免因序列存在单位根而导致伪回归问题。在检验方法上,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对变量进行了基于同根的LLC检验方法和基于异根的IPS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LLC的检验结果表明,变量Lnx、LnDist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lnGDPitGDPjt变量在10%的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IPS的检验结果表明,Lnx和lnGDPitGDPjt在5%的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lnDistij在1%的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说明原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因此,应用随机效应对方程1进行估计,估计的回归方程结果如下:InXtij=-7.5477+0.6728InGDPtiGDPtj-0.7102InDistij+0.485Dtij(2)(-5.3989)(27.4921)(-14.7696)(5.7379)其中,回归系数的t值较显著,R2=0.992显示方程较符合。当样本容量为121、自变量数量为3时,我们取样品容量为150的值,分别为du=1.7741,dl=1.6931,可以得出du<D-W<4-du,说明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问题。如模型实证结果所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GDP乘积上升1%,双边贸易上升0.67%;当两国间距离上升1%,双边贸易额下降0.71%;当j国不属于自由贸易区时,双边贸易额上升0.62%。Xijt与Dijt的差额为正,所以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存在贸易创造效应,并且t年中国智力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是0.6241%。#p#分页标题#e#

三、贸易转移效应的实证研究

(一)引力模型的建立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在形成自由贸易区后,一国降低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成员国进口,转向从成员国的进口。在引力模型中,贸易转移效应可以通过虚拟变量来度量自由贸易区对减少从非成员国进口所产生的影响。根据引力模型和贸易创造效应的引力模型,构造实证分析贸易转移效应的引力模型如下:1nIMPijt=β0+β11n(GDPitGDPjt)+β21nDistij+β3Dijt+uijt(3)IMPijt表示中国在t年从j国的进口。Dijt是虚拟变量,当j国在t年是贸易区外的国家时,值为1,否则为0。其他变量含义与贸易创造效应模型中的变量相同。当IMPijt与Dijt差额为负,表示存在贸易转移效应。

(二)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

首先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运用两种方法对Lnimp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Lnimp变量分别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说明Lnimp变量为平稳序列,对方程3进行回归的结果如下:1nIMPijt=2.1153+0.54991nGDPitGDPjt-0.93371nDistij-0.4304Dijt+uijt(4)(1.2695)(18.7332)(-15.9631)(-6.4880)除常数t值不显著,其他变量的t值都非常显著,R2=0.8240显示方程较符合。同时,du<D-W<4-du,说明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问题。如模型所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GDP乘积上升1%,中国进口量上升0.55%;当两国间的距离增加1%,中国进口量降低0.93%;当j国属于自由贸易区时,中国从其进口额下降0.54%。IMPijt与Dijt差额为负,说明中国智利间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并且t年中国从第三国进口的贸易转移是0.5372%。

四、发展中智双边贸易的启示

本文通过对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对贸易的影响包括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的实证研究,以及对中智两国贸易现状的分析,得出应根据中智两国贸易特征扩大贸易创造效应的结论。同时,对国家和企业应采取的发展战略也有很多的启示。根据中国智利的贸易结构,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进一步发展铜矿等资源产品的经贸合作

中国许多矿产资源不足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瓶颈,为了保障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积极地开展国际合作,利用国外的矿产资源,开辟长期稳定的矿产供给源。中国是最大的铜消费国,对铜的需求也在逐年快速增加,智利已经成为中国进口铜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中国必须进一步拓展与智利现有的铜矿合作。应该继续重点发展两国在铜资源开发领域的经济合作,探讨新的合作模式。根据本文数据可知,铜产品在中智双边贸易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如何开展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保证,和巩固双边的贸易往来是双边经济合作的重点。在铜矿领域的合作中,一方面,政府应加强政策间的对话,尽快完善协调机制,推动中智铜资源合作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在合作的形式上,中国的企业也可以投资购买智利现有铜矿企业的股份和采矿权,实行勘探、开采和经营的一体化,或者向智利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技术支持和进行采购来支持和鼓励本国的企业去勘探和开发国外矿产资源。再者,中国可以以合资的方式,通过开展政府间的矿业技术合作项目,来争取铜资源开发项目。此外,通过投资和合作,还能带动我国矿山机械设备的出口。

(二)进一步发展农林业领域的合作

自由贸易范文4

关键词:国外;自由贸易园区;立法

一、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历程

纵观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自由港阶段。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园区以自由港的形式出现。自由贸易园区发展进入第二阶段是在二战之后,即出口加工区阶段。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园区大多以出口加工区的形式出现,即在一国领土内划出特定区域进行出口加工,进行隔离管理,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欧洲的香农自由贸易园区是最早的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园区的第三个阶段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即自由贸易园区阶段。

二、自由贸易园区的典型模式

由于各国存在着历史条件、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环境的差异,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现状也有所不同。(一)欧洲物流集散模式,地理位置以及交通条件是这一模式的首要因素。西欧沿海城市充分利用其便利的航运条件,通过设立自由港来发展其港口贸易。(二)亚太型综合型模式,即园区内功能多样,不再是以出口或是物流等单一的业务作为园区发展模式,涵盖了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及金融、商业、旅游等各种服务业。(三)美国商贸结合模式,其典型特点便是园区的主区和辅区制度。即在主区内,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而在辅区内,则简单进行加工和装配制造。

三、国外自由贸易园区主要法律制度

(一)管理法律制度

对自由贸易园区的管理一般采取国家管理和园区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以美国对外贸易区为例,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对外贸易区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市场为辅的管理模式。联邦政府设立对外贸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国的对外贸易区进行管理,在海关监管方面,主要有海关部门负责对进出境内的货物进行监督。对外贸易管理委员会与海关是联邦政府授权的中央管理机关,即体现了美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体制。其次,在园区管理方面,美国采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在对外贸易园区内,由园区所在地州政府与园区内企业分工管理体制,政府充分相信企业能够依法经营管理,政府起到是事后监督管理的作用。此外,美国最具特色的管理制度为口岸关长制。其最典型的特点在于由关长负责对外贸易区进行管理,同时也是具体执行管理职能的机构。

(二)税收法律制度

税收优惠是自由贸易园区的优惠政策之一,通过关税豁免和其他关税减免,可以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吸引境内外投资,促进了经济发展。1.在关税豁免方面,根据园区“境内关外”的法律特征,只有货物从园区进入本国市场时,才征收相应关税,外国或本国产品进入园区或从园区运入境外,则不征收任何关税。2.在其他相关税收减免方面,以美国为例,美国在税收减免方面设计的税种较多。例如,免除州和地方的从价税,出口退税等。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均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在欧洲,以香农自由贸易园区为例,国际上通常以香农自由贸易园区作为首个以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园区。相对于美国来说,香农自由贸易园区的税收优惠主要以补助的形式进行减免。

四、启示与借鉴

在自由贸易园区建设过程中,需要立法来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在法律制度的建设方面,主要涉及的是管理、海关监管、投资以及税收等法律制度。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达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一)在管理法律制度方面,在我国成立首个自由贸易园区之前,我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际上发挥着自由贸易园区的部分功能。但是,我国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出现了部门职能交叉的现象,全国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关,地方政府分工不明,管理出现矛盾现象。因此,我国在建设自由贸易园区的过程中,需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可以美国为参考,引入市场管理体制,实现分工有序管理。

(二)在海关监管法律制度方面,传统的海关监管程序繁琐复杂,通关效率较低,不仅浪费了海关资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企业利益。因此,在海关监管方面,我国要进行不断创新,学习国外便利化制度,简化通关手续,提高海关监管效率。

(三)在投资法律制度方面,我国传统的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单一,缺乏吸引力,因此,我国应该在充分了解外商需要的基础上,参照欧美国家经验,采用多种税种优惠政策,以降低投资成本,增强吸引力。

(四)在税收法律制度方面,我国建立与国际接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系列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完善国内关于关税、区内企业经营税收、所得税等相关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祁欣,孟文秀.全球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模式及对比分析[J].国际商务论坛,2010(06):42-1113/F:20-23.

[2]周阳.美对外贸易区制度及对我国保税港区的启示[J].水运管理,2009(02):20.

[3]吴蓉.借鉴美国对外贸易区经验推进我国保税区发展[J].环球了望,2004(06):61.

[4]孙德红.汉堡自由港管理对我国港口保税区监管的几点启示[J].中国港口,2007(02):46.

自由贸易范文5

多哈回合谈判与“贸易促进授权”

之所以说多哈回合已经死了90%, 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布什政府手中的“贸易促进授权”(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俗称“快行道授权”)即将于明年7月到期。如果在今年年底之前各方无法达成最终协议,留给布什政府说服国会议员通过协议的时间将所剩无几。而一旦布什手中的“贸易促进授权”过期,国会又没能继续授予总统这一权限,签署多边贸易协议的主动权将从白宫转移到国会。无休止的附加议案和修正案,将最终让通过协议变成天方夜谭。这可不是吓唬人,克林顿就是因为在第二个总统任期没有获得快行道授权,使得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近五年的时间里,WTO新一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根本无法开始。

美国的“贸易促进授权”,是指由国会议员表决是否给予总统以全权贸易谈判资格的一项授权。一旦总统获得国会的授权,总统将责成其贸易谈判代表参与多边、地区及双边贸易谈判,所达成的协议,再由总统提交国会审议通过。国会议员要么通过协议,要么否决协议,不得对协议内容进行修改,也不得在协议议案之后附加其他议案一同进行表决。这一授权的要害在于,国会通过授予总统贸易谈判全权,将贸易保护势力的院外游说压力最大程度地转移出去。

另一方面,总统实际上将谈判的工作交给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USTR),由贸易谈判代表负责具体谈判事宜。贸易谈判代表这一职位更加特殊,他不仅是政府的阁员,同时要对国会负责。通过贸易谈判代表这一“行政中间人”,总统和政府也避免了直接面对贸易保护势力的政治压力。于是,在“贸易促进授权”程序下达成的“政府-国会-贸易谈判代表”这一三角形结构,为最大限度地削弱国内贸易保护势力的影响,尽力促成以最终实现自由贸易为目标的多边贸易谈判进程,提供了政治策略上的保障。

如果总统无法取得“贸易促进授权”,那么根据法律,总统无权代表美国进行贸易谈判。此时,贸易谈判代表所代表的将不是美国政府,而是美国国会。贸易协议由贸易谈判代表提交国会后,国会议员有权力在协议后面要求修订案和其他附加议案。这就给各位议员通过修订案或附加议案代言院外利益集团和各自选区利益提供了便利。理论上,纵然林林总总的附加议题得以在国会通过,面目全非的贸易协议也将被WTO所驳回。考虑到WTO规定,协议必须获得所有成员国的批准方可有效,上述情况一旦发生,多边贸易谈判也就在事实上变得不可能进行了。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美国是当今全球贸易中最重要的贸易对象。无论多边、区域还是双边贸易,美国在最近三十年里始终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也正因此, 美国总统能否取得“贸易促进授权”就成为多哈回合谈判能否进行下去的决定性因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布什任内,美国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而多哈回合一拖再拖,加之面临2008大选年以及布什和国会并不算太好的关系,政府在2007年7 月之后获得新一个“贸易促进授权”的可能性不大。从这个意义上讲,说多哈回合谈判死了九成并非危言耸听。

全球自由贸易的深层危机

就在拉米宣布谈判暂停之后第二天,美国、欧盟和G20(发展中国家集团)的贸易谈判代表们,就开始迫不及待地相互指责对方为协议达成制造了太多人为的贸易保护主义障碍。他们似乎都忘了,就在之前的G8首脑峰会上,最发达的八个工业国首脑们还在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尽最大努力促成多哈回合的重新启动,并承诺通过完成多哈回合来向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实质性帮助。事隔一周,这些都已彻底沦为空话。

美国的舆论一致批评欧盟在降低农产品关税上缺乏诚意。这一说法明显欠缺公平。表面上,美国同意今后5年内减少60%农业补贴的承诺要大大超过欧盟 38%的农产品关税降幅。但双方真正的冲突并不在于对方削减农产品保护的幅度上。欧盟原本希望通过降低农产品关税,换取其他国家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大幅度的关税降低,发挥欧盟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势。但欧盟的麻烦来自两方面,首先是法国为首的传统农业保护势力不肯进一步降低农产品关税,令欧盟在美国的开价面前显得底气不足又缺乏诚意;此外,其他国家也不肯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税降至令欧盟满意的程度。内外夹击,让欧盟的谈判余地丧失殆尽,从而失去了达成协议所必须的灵活性。

而美国方面计划削减60%的农产品出口补贴,只是美国政府在多边贸易谈判时所惯用的“扩大出口”政策的筹码。通过大幅度减少某些产品的贸易补贴,并做出促进自由贸易的政治姿态,进而在美国产品进入他国市场的“市场准入”方面要价强硬,借以发挥出美国产品的比较优势,抵消削减补贴带来的经济和政治上的损失。这不过是将欧盟的做法改头换面――换句话说,美国并不比欧盟有更多的 “诚意”。

以印度和巴西为首的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在谈判中表现出来的强硬姿态,似乎说明它们真的在顾及全体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实际完全不是这样,根据欧盟和美国的要求,作为对削减农产品关税的回报,印度和巴西要将本国的工业品进口关税降至最高15%,关税降幅超过50%。这让印度和巴西觉得吃了亏,于是他们要求欧盟将关税削减幅度增加到54%,美国的农产品补贴削减幅度也要增加到70%。谈判变成了各方漫天要价,所有各方都缺乏足够的诚意。当然,印度和巴西这些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并不真的担心谈判失败,它们有自己的算计――全球性的多边贸易谈判失败对他们而言损失并不大,相反,可以通过双边和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来弥补这些损失。

是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国,现在都热心于更容易达成协议,更容易凸现政治和经济效果的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协定。但双边贸易协定往往会极大地有利于协议中贸易强势的一方。而首先努力推广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协定的国家恰恰是美国。为什么是美国?因为长期而言,这种变通的贸易游戏将是 “赢家通吃”,而美国恰恰最有可能成为这样一个“大赢家”。这要感谢美国前副国务卿、布什政府第一任贸易谈判代表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的深谋远虑了。他曾经说过,“通过把全球、区域和双边谈判结合在一起,美国正在自由化中创建一个竞争机制,从而把美国放在一系列开放市场谈判的核心位置上。”这几乎成了所有热衷双边和区域谈判国家的心态。

事实上,佐立克的智慧只有利于双边或者区域性贸易谈判中贸易最强势的一方,而不利于相对处于弱势的一方。而且,一旦将之理解为多边贸易谈判的有效替代,将最终威胁到全球自由贸易进程的发展。

类似多哈回合这种多边贸易谈判的好处在于,穷国可以和较发达的发展中大国结成有效的集体谈判联盟,同发达国家在贸易条件上讨价还价。换句话说,穷国可以通过多边贸易协议“搭便车”,最大程度地回避自身谈判能力的弱势地位。而一旦变成双边或区域贸易谈判,这些穷国就不得不直接面对远较自己发达的国家,在谈判力量高度失衡的状态下达成的贸易协定,到底对哪一方更为有利可谓不言自明。用双边或区域贸易谈判代替多边贸易谈判,使得穷国在分享到全球自由贸易的好处之前,就已经被不得不接受的双边和区域谈判打垮了。

自由贸易范文6

关键词: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地的贸易形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各国和地区之间纷纷开始采取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方式来实现贸易自由化,实践表明建立自由贸易区也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好方式。伴随着自由贸易区数量的增多,自由贸易协议的内容和范围也有了新的变化,尤其随着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也更加重视发展本国服务业,服务贸易在自由贸易协议中的比重也在增大。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概述

(一)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状况

我国服务贸易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由于起步较晚,技术较低,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低下,但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对外逐步开放,在规模、结构等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为719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为2.4%。2010年的总额为3624.2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5.1%,比2001年增加力2.7%;出口额为1702.5 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4.6%。比2001年增加了2.4%;进口额为1921.7 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5.5%,比2001年增加了2.9%。而且2010年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比重的5.1%。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总额在逐年的增大,但是逆差严重。从2000年到2010 年我国服务贸易一直逆差,从2007 年开始逆差更加加剧,虽然在2009年以后有回升的趋势,但是2010年的服务贸易逆差仍然达到220亿美元,这说明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不强,仍然处在劣势。

(二)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结构发展状况

从服务贸易出口额上看,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部门,近些年建筑服务、计算机和咨询方面也有较快的发展。而通讯、保险和金融服务等方面虽然有所增加但所占的份额较少。

从服务贸易进口额上看,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仍然集中在运输和旅游行业,而且进口额在逐年增加。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及其他商业服务所占的份额也比较大,但是相对于旅游和运输来说份额较小。

在对我国服务贸易总量、行业结构分析后,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非常的迅速,在世界的排名不断的上升。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严重,整体的竞争力不强,贸易结构不平衡,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服务部门。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影响

马来西亚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的贸易额占到总体的80%以上。马来西亚在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和专有权利等方面都比较薄弱,发展的比较缓慢,其中金融是其发展最弱的行业。

印尼的服务贸易也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上,但是份额照马来西亚要少的多,而且印尼除了通讯和旅游是贸易顺差,其余均是贸易逆差。近几年,印尼运输出口逆差非常的严重,而且出口发展的非常缓慢。

菲律宾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其他商业服务,顺差额在逐年的增加,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也表现出来良好的发展势头。像旅游和运输虽然所占份额比较大,但是发展很缓慢,运输的逆差很严重,旅游在2009年也出现了逆差。

新加坡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要高于东盟的其他国家,也是东盟唯一的一个与中国服务贸易额比较接近的国家。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决定其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运输、其他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所占份额较大。

泰国的服务贸易的核心部门是旅游,旅游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40%多,在2010年顺差额为46.6亿美元,而且发展的非常迅速。其他商业服务、文化和娱乐服务的逆差比较严重,逆差额在不断的增加。

比较来看,东盟五国的服务贸易结构和我国既有相似性又有互补性,双方服务贸易的主要部门集中在旅游和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和东盟之间旅游合作非常融洽,并且有很好的发展趋势。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是我国居民出国旅游的主要国家。在运输方面,我国的运输行业发展前景要好与东盟,东盟五国中除了新加坡的运输业是顺差,其余国家均是贸易逆差,双方的合作机会很大。

三、自由贸易区战略指导下我国发展服务贸易面临的问题

从上述的讨论中我们能够看出,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非常迅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要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我国服务贸易角度来看,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较小、行业结构发展不平衡、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多元化程度不够、竞争力偏低、逆差严重及法制不健全,这些对贸易自由化都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尽管我国可以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议来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结构不完善,国内市场竞争不充分,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四、自由贸易区战略指导下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我们已经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我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第一,当务之急就是要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优化服务产业结构,改组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把重点放在信息、咨询、科技、法律服务等行业上,对于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房地产、旅游、教育等行业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和重视度,使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运用高科技的服务技术,改造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从而拉动服务贸易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二,完善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布局,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积极参与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加大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力度。确定贸易伙伴的选择标准,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考虑,拓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重点放在周边国家,加快与日、韩的谈判进程。同时向四周发展,扩散到全球。

第三,制定完善的法制体系,提高政府制定政策的透明度,建立新型的科学管理制度。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之所以快速发展,与其有一套完整的法制体系和高效的政府管理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国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其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立法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提高国家利益为前提逐步加大对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的支持力度和开放力度。(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卜国琴.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动因与前景分析[J].时代经贸,2008(97):94-95.

[2]蔡洁,蒙英华.贸易自由化福利收益模型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7(05):84-90.

[3]陈力菲.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研究[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01):55-58.

[4]陈妙英.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法律规划探析[J].东南亚纵横,2009 (0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