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偷鸡小分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偷鸡小分队范文1
【关键词】 高校;投资机制;分析;对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并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与高校投资机制的改革密切相关,高校投资机制的改革拓宽了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渠道,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高校与市场和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显增多,面对的风险和挑战也日益加大。因此,加强高校投资机制分析,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前高校投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增长,教育事业的投入在总量上也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但增长速度却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适应。尤其是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近年来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高等教育经费的条块分割致使原本不足的高等教育投入更是“杯水车薪”。1999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投入的不足与快速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所呈现出的突出矛盾,十分不利于我国高级人才的培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资源配置不均衡,资金投入不公
在总体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却存在着地区之间、学校之间配置不均衡的现象。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生均享受教育资源充裕,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存量少,高等教育的投入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现行的高等教育投资机制在资金投入上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公,政府投入对于中央名牌大学和地方一般大学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权威资料统计,北大、清华近年来所获得的投资为年均10亿元左右,在全国500多所高校中占用了国家高等教育投资的1/20,几乎垄断了不多的教育资源。
(三)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高等教育拨款制度在1985年以后实行“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制度,这种主要以学生数为单一政策参数建立的拨款方法难以发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作用,不能有效地激励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准确反映高校利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差异。同时,现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所形成的条块分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等教育经费的充分利用。某些高校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办学资源而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外延式”发展方式使得有限的资金得不到集中使用,重复建设和购买设备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四)多元化投资体系不健全
从当前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来看,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占据了高等教育经费的80%左右,通过其他来源渠道所获取的高等教育资金十分有限。由于至今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高等教育投入的有效机制、高校产权制度和基本建设投资政策,使得“多元”成长缓慢,社会参与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参与高校社会化服务的力度十分欠缺,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不仅充当了高等教育的管理者,还充当了高校的办学者,角色的错位弱化了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力度,无形中给多元化投资体系的健全造成了较大的阻力。
(五)高校学费收取标准不合理
1989年以后,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收费阶段,学费收入成为高等教育投资的第二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学费的收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目前,高校的学费由于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各高校和专业的学费水平,实际上制定学费标准的主要权力仍然掌握在各省、市地方政府手里,各地方政府往往给予不同类型的高校一定的学费收取自,这样就形成了学费决策上的两―三层的权力结构,导致学费收取的标准不合理,高校学费过高,已经超过很多家庭的承受能力。
二、解决当前高校投资机制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路
(一)规范与优化高等教育投资的相关机制
1.落实高校办学自,建立以高校为本位的管理体制
落实高校办学自,应引入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改革高校高度集权的管理传统,改革高校的内部管理模式,调整政府与高校间长期存在的依附或隶属关系,使高校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在办学过程中按高等教育规律和自身特点处理相关问题。为了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以高校为本位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必须突出三点:(1)落实好政府宏观管理职能。政府必须承担起政治领导责任,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宏观调控高教结构、补充和矫正市场机制的不足、有效预防和克服市场带来的弊端,以促进高教市场效率与公平的统一。(2)构建平等的办学主体。要彻底取消计划经济时代遗留在高校的符号特征,确保所有高校站在同一平台参与市场竞争。(3)建立公平高效的高等教育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原动力,在引入市场机制基础上,尽快创建教育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和标准,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和要求等相关制度规定,净化竞争环境。
2.加强高等教育法律体系建设,完善高校法制保障机制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法制更倾向于“教育法治”的模式,由于该模式与我国教育法制目标基本吻合,建立以“教育法治”为目标模式的教育法制体系将成为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理想模式。(1)进一步明确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现存的《教育法》在高校的法律身份要求上并没有选择强制性规范,高校的法人地位没有明确规定,为了保证高校的自主办学权,高校法人制度必须明晰。(2)进一步明确规定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就目前高校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矛盾事项逐一界定,逐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政部门关于教育投资“不作为”行为,建立行政考核制度。(3)建立、健全国家保障体制。首先,健全高等教育现有的资助体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要求,应加快对贷款方面的法规建设。其次,制定和实施《教育投入法》。《教育投入法》应包括各级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及实施、高校事权与财权统一原则的落实等内容,使社会在教育投资政策和法律的指引和规范下,形成社会性的高等教育投资良性氛围。
(二)优化高等教育投资结构
1.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地位
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公共性决定了其成本必须由政府作为其主要承担者,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始终是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的主渠道。各级政府在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方面必须注意财政拨款投入比例与高等院校招生规模增长比例相协调的关系,应引入适合操作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注重政府拨款体制改革,使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到4%~5%。关于国家财政对各高校增加投入额度“隐藏”的公平问题,除以高校当年在校生总人数作为确定财政投入增加额度的依据之外,还应考虑高校现有职工人数作为增加财政额度的依据。为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高校主管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专项资金申请、发放程序和监督检查办法。
2.确定科学合理的高校收费标准
近年来,学杂费占高等教育总支出的比例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第二大教育经费来源。由于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只是其接受高等教育成本的部分补偿,因此,在科学测定高等教育成本的前提上,强调遵循收取学费的补充性、承受性和差异性三原则,即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不允许以收费代替政府的正常拨款;充分顾及社会、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允许法规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的收费标准可以有所不同,从而建立起政府、社会、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函数,确定科学合理的学费标准。
3.提高自身科研实力以转化办学资金
近年来高校已融入地方的经济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高校应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科研实力,发挥高校科研核心竞争力,加速科学技术的转化,为高校财源注入新的活力:(1)完善高等教育科研项目的评估体系,科研项目的成果评定要反映项目的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运用有效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鼓励中青年教师参与科学技术研究,引导科研人员正确体现自我价值。(3)树立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灵活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手段保护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4.以多元化投资方式发挥社会资金的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投资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前提下,提高高校自身的融资能力和社会投资力度,缓解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教育经费不足的现状同时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重要作用。多元化投资渠道包括:(1)引导企业投资。政府应在制度和政策上给予保障和倾斜,通过减免税收等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捐款。(2)建立还贷基金和教育基金。还贷基金的运作模式就是将还贷资金额度从到期年度的当年分解到一定期间,从计划负债融资年度开始,按照贷款本息总额及还款期限逐年在部门预算中留有事业结余。成立类似外国大学基金会的教育基金组织,运用市场运作机制,为高校获得投资收益。(3)教育税。将教育性收费改为 “教育税”,以减少教育经费的体外循环,规范政府行为,改善投资环境,使教育投资水平适应我国经济增长的要求。(4)发行教育债券和教育彩票。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可像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推行教育债券,教育债券仅限于支付教育费用。
(三)深化高校内部挖潜节支
1.挖潜
(1)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生源结构,增加高收费学生所占的比例,实现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2)在国家政策允许且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形式办学、增设热门专业、培训等方式增加收入。(3)高校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改行政拨款为有偿服务,缓解高校经费压力。(4)对学生公寓、食堂等投资采取售后回租的方式盘活资金;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等投资可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吸收社会投资,以减少对后勤运行的人力投入。
2.节支
(1)强化预算控制和管理。从预算着手,确定合理的预算编制范围,根据预算确定支出的项目、范围和额度合理地安排各项预算资金;应加大对高校公用经费的监督力度,避免铺张浪费。(2)完善成本核算和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科学的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强化成本意识,充分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严密的内控制度,并层层落实资金审批责任制,形成相互渗透、职责明确的内部控制系统,严格控制资金支出。(4)深化基建和设备采购管理。基建项目必须按程序进行申报立项,作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严格控制建设规模,量力而行。设备采购或更新实行集中统一采购,严格执行招标采购程序,完善各高校数字化信息利用渠道,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促进增效利用。
基于上述思路,参考国外经验,我国高校的拨款模式设计将趋向“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绩效支出预算”,按照这种模式的要求,高等教育的财政性拨款将分为教学拨款和科研平台建设拨款两部分:教学拨款体现公平,按照生均成本和学生人数进行拨付,并辅之于以评估为基础的质量与特色拨款;科研平台建设拨款体现科研效率、效益,按学科通过竞争性评估拨付,并辅之于体现国家利益导向的特色及创新拨款。通过拨款与评估相结合的投资机制设计,使高校保持相应的压力和动力、激励和挑战,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 刘卫东. 基于经济视角的高等教育与高教体制改革[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偷鸡小分队范文2
关键词:FDI 私人资本 挤出效应
一、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既给东道国带来了资本流量,也给东道国带来了稀缺的无形资产,所以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甚至发达国际也加入了争夺外商直接投资资源的竞争行列。但是要评估外商直接投资对某个国家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效应,这样的分析是不够的,因为随着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边际效应会发生递减。因此,评价外商直接投资是否给一国的国内投资带来了挤出效应是评价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效应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资本相对匮乏。因此,吸引外资以增加中国资本存量,促进中国资本形成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任务。而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电力煤气积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二产业,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二产业国内投资的影响。由于影响国有资本的非市场因素较多讨论不易,我们主要关注FDI对私人资本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传统对外商投资的研究利用“两缺口模型”,认为外国投资能弥补发展中国家储蓄小于投资及外汇不足两个缺口,但中国目前不存在这样的缺口。另一种研究的视角是“溢出效应”。E.Borensztein等(1998)研究认为外商投资的溢出效应取决于本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在本国的人力资本存量达到一个最低限之上后,才能对外资的技术溢出形成充分吸收,促进本国投资和经济增长。但在竞争性行业中,只有存活下来的企业才有可能吸收外资的技术溢出。因此,这里关注的是外资对本国投资的影响。陆建军(2003)利用各省份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得出外资对东部省份有挤出效应,对西部省份有挤入效应的结论。
三、 分析
对企业家投资决策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利率,而是回报率。设第二产业生产函数满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则其利润
可得
在行业间人力资源无法充分流动的情况下,设,在大量失业人口存在的情况下,设,可得,即,dR/dK
可见,资本回报率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而下降,外商投资的引入降低了资本回报率。
已经提及,对企业家投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回报率
故此,外商投资引入降低国内资本回报率的同时,减少了国内投资Id。
外商投资本应增大总需求从而引致更多的投资。但在行业间劳动力无法充分流动及工资率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资本量的增大只会导致回报率的下降,从而挤出国内投资。这是因为行业间劳动力无法充分流动导致资本增长率高于劳动力增长率,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下降,产量的增长小于资本量的增长;而货币工资率增长缓慢,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对产品需求的增长小于产量的增长。这两者导致了资本量的增长高于对产品需求的增长,从而高于利润的增长,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利润率太低导致了国内投资,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不足。
实际上,由以上分析可见,任何资本存量的增长都会在本文既定前提下降低资本回报率,从而减少下一期的投资。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各地为了吸引外资,纷纷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这使得本地民营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从而被挤出的总是本地民营企业。而外资企业的投资收益是外国人的收入,属于GDP但不属于GNP。外资企业在竞争中的获胜,其利润以外国投资收益的形式汇出,实际上是减少了本国人的收入,进一步降低工资增长率,而这又反过来影响到消费需求,减少企业利润,更进一步挤出了本地民营企业的投资。
四、计量检验
此处简化罗长远等(2004)的计量模型,采用1991―2003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方程中,i表示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营企业投资所占的比重,fdi表示GDP中外商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若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有挤出效应,则应为负值。线性回归结果为:i=0.244-18.441fdi, sig=0.000 通过检验,说明外资对民营企业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五、结论
在目前中国储蓄显著高于投资的情况下,不应再认为中国资本匮乏而盲目引进外资。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流动受到限制,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利用税收优惠吸引外资只会夺走国内民营企业宝贵的投资机会,进而减少中国的居民的投资收益和总收入,减少国内的总需求,并由此而减少国内企业的总利润,再反过来减少中国的投资机会和投资需求。此外,提高利用直接投资的质量,鼓励随外资的进入而输入国内稀缺资源,对竞争性的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实行国民待遇是我国今后利用外资政策调整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陆建军.FDI对中国国内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9)
[2]罗长远,赵.外国直接投资,国内资本与投资者甄别机制[J].经济研究,2003(9)
[3]罗长远,陆铭,陈钊.FDI与国内私人资本:挤入还是挤出?[J].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参选论文
一、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既给东道国带来了资本流量,也给东道国带来了稀缺的无形资产,所以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甚至发达国际也加入了争夺外商直接投资资源的竞争行列。但是要评估外商直接投资对某个国家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效应,这样的分析是不够的,因为随着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边际效应会发生递减。因此,评价外商直接投资是否给一国的国内投资带来了挤出效应是评价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效应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资本相对匮乏。因此,吸引外资以增加中国资本存量,促进中国资本形成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任务。而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电力煤气积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二产业,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二产业国内投资的影响。由于影响国有资本的非市场因素较多讨论不易,我们主要关注FDI对私人资本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传统对外商投资的研究利用“两缺口模型”,认为外国投资能弥补发展中国家储蓄小于投资及外汇不足两个缺口,但中国目前不存在这样的缺口。另一种研究的视角是“溢出效应”。E.Borensztein等(1998)研究认为外商投资的溢出效应取决于本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在本国的人力资本存量达到一个最低限之上后,才能对外资的技术溢出形成充分吸收,促进本国投资和经济增长。但在竞争性行业中,只有存活下来的企业才有可能吸收外资的技术溢出。因此,这里关注的是外资对本国投资的影响。陆建军(2003)利用各省份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得出外资对东部省份有挤出效应,对西部省份有挤入效应的结论。
三、 分析
对企业家投资决策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利率,而是回报率。设第二产业生产函数满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则其利润
可得
在行业间人力资源无法充分流动的情况下,设,在大量失业人口存在的情况下,设,可得,即,dR/dK
可见,资本回报率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而下降,外商投资的引入降低了资本回报率。
已经提及,对企业家投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回报率
故此,外商投资引入降低国内资本回报率的同时,减少了国内投资Id。
外商投资本应增大总需求从而引致更多的投资。但在行业间劳动力无法充分流动及工资率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资本量的增大只会导致回报率的下降,从而挤出国内投资。这是因为行业间劳动力无法充分流动导致资本增长率高于劳动力增长率,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下降,产量的增长小于资本量的增长;而货币工资率增长缓慢,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对产品需求的增长小于产量的增长。这两者导致了资本量的增长高于对产品需求的增长,从而高于利润的增长,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利润率太低导致了国内投资,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不足。
实际上,由以上分析可见,任何资本存量的增长都会在本文既定前提下降低资本回报率,从而减少下一期的投资。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各地为了吸引外资,纷纷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这使得本地民营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从而被挤出的总是本地民营企业。而外资企业的投资收益是外国人的收入,属于GDP但不属于GNP。外资企业在竞争中的获胜,其利润以外国投资收益的形式汇出,实际上是减少了本国人的收入,进一步降低工资增长率,而这又反过来影响到消费需求,减少企业利润,更进一步挤出了本地民营企业的投资。
四、计量检验
此处简化罗长远等(2004)的计量模型,采用1991―2003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方程中,i表示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营企业投资所占的比重,fdi表示GDP中外商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若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有挤出效应,则应为负值。线性回归结果为:i=0.244-18.441fdi, sig=0.000 通过检验,说明外资对民营企业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五、结论
在目前中国储蓄显著高于投资的情况下,不应再认为中国资本匮乏而盲目引进外资。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流动受到限制,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利用税收优惠吸引外资只会夺走国内民营企业宝贵的投资机会,进而减少中国的居民的投资收益和总收入,减少国内的总需求,并由此而减少国内企业的总利润,再反过来减少中国的投资机会和投资需求。此外,提高利用直接投资的质量,鼓励随外资的进入而输入国内稀缺资源,对竞争性的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实行国民待遇是我国今后利用外资政策调整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陆建军.FDI对中国国内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9)
偷鸡小分队范文3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感染性疾病,起病急,若不及时治疗易发生鼓膜穿孔和永久性听力损伤等严重后果[1]。由于可导致该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加之各种原因导致的其耐药谱不断改变[2],对临床治疗带来不少困难。因此,本研究选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常用一线药物头孢曲松钠两个用药方案,对照分析治疗急性中耳炎的疗效,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入治我院的120例急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8~65岁,平均(38.52±20.52)岁。均结合临床症状和鼓膜、听力、声导抗检查,符合急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1],排除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以及肝、肾功能异常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者。患者多显示单耳或双耳听力减退或和传导性耳聋,耳镜下可见锤骨后缘及鼓膜周边血管扩张,充血区不同程度扩大,延及外耳道深部皮肤,鼓膜呈弥漫性充血,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增加,提示细菌感染。依据入诊顺序,将患者随机纳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组(A组)和头孢曲松钠治疗组(B组),每组各6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 A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1.0g/瓶)静脉滴注,1.0g/次,每12h给药1次。B组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1.0g/瓶)静脉滴注,1.0 g/次,每12h给药1次。两组疗程均为7~14d。
1.2.2疗效评级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照如下标准评定疗效级别,同时观察有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治疗72h后,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有效:治疗72h后,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但不明显;治疗10~14d后,临床症状、体征尚存,且需要继续治疗。显效:治疗72h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治疗10~14d后临床症状、体征尚存,但无需继续治疗。治愈:治疗72h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治疗10~14d后,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治愈和显效之和为总显效[3]。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
2结果
用药过程中两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A组出现皮疹1例,气急、胸闷1例,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轻度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出B现皮疹湿疹1例,胃肠道反应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轻度升高1例,白细胞总数降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疗效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A组的治愈率高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头孢曲松钠是国内治疗细菌感染所致急性中耳炎的一线药物,在欧美一些国家被推荐为二线药物[4],与头孢哌酮钠都属第3代头孢菌素,对非产酶、非基因突变、非排泵系统、非膜通道变异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致病菌都敏感,但临床单独使用时往往由于病原菌的革兰阴性杆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膜通道和排泵系统耐药而而失效。舒巴坦钠为强效β-内酰胺酶抑制剂,广谱、高效且不可逆转,不少研究证明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可提高抗感染效率[5]。
本研究对比评价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头孢曲松钠用于急性中耳炎的疗效,结果表明,前者同头孢曲松钠一样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在总显效指标上更优,该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张秀秀,张秋贵,朱富高,等.耳部炎性疾病的细菌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9,23(1):48-51.
[3]Nagabhusana S. Acute Otitis Media[J].Treatment & Prognosis in Pediatrics,2013:85.
偷鸡小分队范文4
[关键词]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110-02
小儿患病需要静脉输液,特别是2岁以内的小儿,首选头皮静脉是因其易固定,穿刺成功率高,痛苦小,冬季不容易受凉等。提高其穿刺成功率,可避免反复穿刺对头皮的损伤,从而减少患儿的痛苦,是头皮静脉输液的关键,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保证患儿治疗和抢救顺利进行。笔者自2002年7月~2007年6月从事儿科门诊输液以来,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了影响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由于儿科门诊输液人数多,故仅以2007年4月~6月的输液人数来说明问题。根据平时准备的一个笔记本把当日的由于各种原因穿刺失败的病例记录下来,现统计如下:2个月儿科门诊输液总人数约2 000例,其中2岁以内小儿约为1 800例,男1 160例,女640例。其中一针穿刺成功的约1 700例,占95%,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穿刺失败的约100例,占5%。
2 原因分析
2.1 操作者的情绪和心理素质因素
有些护士由于家庭关系不和睦,同事之间关系紧张,身体不适等原因,导致上班期间情绪低落,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从而影响其注意力,出现判断失误,致使穿刺成功率下降。
护士自身修养不同,心理素质不同,有的心理素质差,经不起外界环境干扰,自身感觉有压力,这样也造成穿刺成功率下降。
2.2 操作者的技术因素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与成人静脉穿刺不同,因小儿头皮静脉细小、血管壁薄,加之小儿又不配合,给穿刺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及娴熟的操作技能,最易造成穿刺失败。
2.3 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因素
因孩子年龄小,加上对针的恐怖,多数患儿到医院后见着穿白大褂的就害怕,不配合治疗,同时,当护士1~2次穿刺失败时,会给家属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失去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有的大吵大闹、恶语伤人,不予配合,无法完成穿刺工作。
2.4协助者固定患儿的方法问题
操作时当针刺入患儿皮肤,疼痛的原因会使患儿哭闹、挣扎、躁动,导致操作者无法进针。如果协助者固定患儿的方法不恰当,穿刺就容易失败。
2.5临床经验问题
工作中有的护士自以为技术不错,骄傲自满,不虚心向临床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不总结经验和穿刺技巧,往往容易导致穿刺失败。
3 对策
3.1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操作者的情绪直接关系着穿刺成功率,积极的情绪下穿刺成功率很高,反之消极的情绪下穿刺往往失败。因此,在工作中护士应注意自身的形象,要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不能把低落的情绪带入工作中而影响工作。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尽快进入护理工作角色,以减轻静脉穿刺时的恐惧心理,提高穿刺成功率。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多属独生子女,孩子生病,家长十分焦虑、紧张,有时要几个大人陪伴,特别是静脉穿刺中他们要求很高,希望一针见血。有的家长在静脉穿刺前告诉我们“一定看准血管,不能扎第二针”。这样,在外界的压力下,如果护士心理素质差,穿刺很容易失败。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的穿刺技术,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样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3.2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
静脉穿刺是临床医学工作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特别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对技术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一定要掌握好穿刺方法。首先选好头皮静脉,然后右手拇指、食指上下持针柄,在静脉的正上方以15°~20°角进针,针尖刺入穿刺点的皮肤,再换成食指、拇指前后持针柄,沿着血管的走向平行轻轻缓慢地刺入血管,见回血后不再进针。根据临床经验,这种手持针柄换手法的穿刺成功率较高。
3.3做好患儿与家属之间的沟通及配合
多与患儿家属沟通,可了解患儿的性格特征。在做头皮静脉穿刺之前,针对家属做一些必要的沟通,给他们讲解清楚穿刺前后应注意的要领,让他们自然接受,尽量配合,完成穿刺。护士主动介绍自己、和蔼亲切,做到语言文明。交谈方式是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语言的语调、语音、语速等。要有礼貌地称呼家属,对家属以“同志、阿姨、大爷、先生、小姐”等称呼,对患儿以“小朋友、小宝宝”等称呼。对患儿两眼不正视护理人员引起恐慌者,可抚摩患儿的头发、握握小手、摸摸小脸并给予表扬鼓励的话语,如“你真勇敢、真乖、真棒”之类的话,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合作与信任,提高穿刺成功率。
3.4协助者掌握固定患儿的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不经常打针的孩子的家属,往往不注意患儿的固定,只注重患儿的头部力量,只按压头面部,造成穿刺失败。其实平躺的患儿主要力量还来自双腿,协助者按压头面部的同时,还应用双肘关节按压患儿的双膝关节,同时要把患儿的双上肢按压在身体的两边,以免进针时双手向上去抓,影响穿刺,这样使患儿完全无动弹之力,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3.5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临床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虚心向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同事学习,掌握穿刺技巧,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穿刺成功率。
4 小结
门诊输液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反映了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水平,通过以上对影响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及对策,不断地总结临床经验,大大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基本上做到一针见血、一针成功,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和成就感,保证了患儿的顺利治疗和康复。
[参考文献]
[1]张金香.浅谈门诊小儿输液的家长角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11(3):22.
[2] 毋先凤.头皮静脉输液顺畅的相关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2(4):3.
偷鸡小分队范文5
研究与开发(R&D)活动贯穿于企业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各个阶段,是创新的重要来源。许多学者对R&D投入和公司绩效关系开展了研究,然而得出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任海云和师萍(2009)通过2001—2004年71家沪市制造业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和公司绩效显著相关,且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但分布不均。陆玉梅和王春梅(2011)通过99家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05—2008年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年的R&D投入和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建议加大R&D投入力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田利军等(2010)通过2007年131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R&D投入强度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但对企业盈利贡献作用不大。本文主要运用浙江市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来检验R&D投入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浙江上市公司中的45家上市公司2008—2009年两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鉴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R&D数据披露信息不完整,本文按照以下原则筛选样本:(1)剔除ST公司样本;(2)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剔除信息提供缺失的公司样本;(3)确保公司相对稳定成熟,选择上市年限较长的公司样本;(4)剔除金融业企业。本文研究数据来自互联网手工资料整理及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具体步骤如下:
其一,选择被解释变量。在指标的选择上,考虑到经营绩效主要反映在公司的盈利能力上,盈利能力较好的上市公司其总资产扩张能力和股本扩张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强。净利润是公司经营绩效的最终结果,净利润的连续增长是公司成长性的基本特征,净利润增长的幅度较大,表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强。故本文选择销售净利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指标。
其二,选择解释变量。参考有关研究文献,主要是从人员与资金投入两方面考虑R&D投入指标。资金投入在企业的R&D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且人力投入也会一定程度的表现在R&D费用的支出上。所以,本文从资金投入方面来探讨R&D投入。资金投入指标有R&D费用和R&D投入强度。R&D投入强度相较R&D费用而言,能较全面地考虑到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可比性较好,故本文选择R&D投入强度指标。
其三,选择调节变量。在研究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过程中,考虑到两者的关系可能受企业内外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的影响。参考现有文献,调节变量主要有企业规模、融资环境、公司治理这三方面。R&D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很大关注, 经验数据表明两者之间有较显著的相关性。故本文选择加入企业规模为调解变量, 来提高模型的拟合度。变量的设定如表1。
(三)构建模型 本文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建立回归模型:
Y1=a0+a1X1+a2X2+?着 (I)
Y2 =a0+a1X1+a2X2+?着 (II)
上式中,(Y1= NPTS,Y2 = ROE, X1=RDIN, X2=Lna, a0为截距项,?着是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使用stata软件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结果见表2。其中,销售净利率的平均值为0.0861,表明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较低。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0.0928,表明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较低;R&D投入强度的平均值为0.0346,表明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统计2008—2009年R&D投入强度分布情况发现,R&D投入强度如表3。
经验数据表明,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2%,企业能维持基本生存,达到5%,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浙江上市公司R&D投入强度水平总体偏低。
(二)回归分析 基于模型对样本公司的数据进行检验。模型(I)的回归结果,如图1所示。
模型(II)的回归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度较高。模型的R&D投入强度(X1)系数均为正,说明R&D投入强度与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增加研发投入强度能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此结论与田利军、郭兰英、叶(2010)研究结论相同。企业规模(X2)系数均为正,说明企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适当扩大公司规模,可以提高公司绩效。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为,R&D投入强度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根据以上结论和描述性统计,浙江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和公司经营绩效普遍偏低。其可能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因为在不良的研发环境下,企业不注重自主创新,也不能切实有效的进行研发创新,而浙江上市公司没有形成较好的研发环境,对研发投入缺乏足够的重视,故导致多数公司的R&D投入水平均值偏低。其次,浙江上市公司的R&D投入强度普遍偏低,而过低的R&D投入强度对公司的经营绩效并不能带来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多数浙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偏低。
根据上述结论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完善研发环境。制定完善的研发创新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研发创新的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保证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充分发挥R&D的税收激励效应。第二,完善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R&D投入的具体披露格式,将研发创新项目列为强制性披露的内容。第三,完善企业激励制度。公司管理者不能由于研发收益的不确定性,只考虑短期收益,致使公司对R&D投入的动力不足。而应强化技术创新意识,加大R&D投入,完善R&D激励制度,激励公司员工的创新动力,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陆玉梅、王春梅:《R&D投入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5期。
偷鸡小分队范文6
>>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地区R&D投入水平研究 我国各省市R&D投入水平分析 我国R&D经费投入的实证分析 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驱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R&D投入模式的合理性判断 基于DEA方法对我国R&D投入效率的研究 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R&D活动的现状 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企业R&D投入创新绩效实证分析 “十二五”以来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R&D投入的现状及对策 提高我国科技投入绩效的战略思考 我国各省市R&D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我国区域R&D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R&D财力和人力资源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R&D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制造业R&D投入对专利产出的影响实证分析 探索性数据分析在我国R&D人员及经费投入现状研究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4.
[2] 中国科技统计网.http://.cn.
[3] 柳卸林,何郁冰.基础研究是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源泉[J].中国软科学,2011(4)104-117.
[4] BushV.Science-TheEndlessFrontier[M].Washington,D.C:NSF,1960.
[5] 周寄中.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基础研究的投入、评估和协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5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