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vb程序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vb程序设计范文1

关键词:微课;vb程序设计;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65-02

一、引言

VB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达到信息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由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普遍感到难以理解、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分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炼的特点,可以作为学生在课后的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的辅助教学资源,基于微课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VB课程的课堂教学按照知识点讲解、举例说明、分析总结这一模式来组织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能较好地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但因知识枯燥,学生被动地进行听讲并记忆,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2.学生基础薄弱。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很难适应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能顺利完成上机实验任务,因而产生畏惧心理,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学时限制。VB课程知识点多,包括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两个方面,但学时有限,所以每节课教师讲授的信息量^大,对于初学编程的学生来说,跟上老师的讲授进度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需要向课外延伸。

三、微课

1.微课的定义。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1-2]。微课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单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微视频,一般是教学重点、难点或答疑解惑,其教学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内容简短。同时,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微课时间短,一般为5到15分钟,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利用时间碎片学习微小知识单元,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微课的特征。微课是一种迎合人们学习心理的新兴网络教学资源,具有以下特点[2]。(1)目的性。微课作为短小精悍的在线教育资源,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短的时间解决实际教学问题。(2)针对性。微课内容具有针对性,用于阐述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掌握一项技能,主题鲜明,内容简短,适合个性化学习和按需学习。(3)趣味性。相比较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讲解,微课视频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网络性。微课作为新型学习资源,借助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实施教学活动,能够适应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或翻转课堂等多种学习方式。

3.微课建设意义。(1)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是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观看某节微课,直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为止,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又能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视频短小精悍,聚焦于单个知识点,学生可以下载到手机,自由安排课外的碎片时间观看,往往更能集中注意力,避免了长时间枯燥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丰富生动地微课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微课需打破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重组,这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观看微课之后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提问、评价和反馈,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四、VB程序设计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设计与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微课选题。在课后碎片时间里利用微课进行移动学习,就要求微课选题实用准确、内容生动有趣,形式短小精炼。可选取关键概念、教学重点、难点、课后拓展等内容,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讲解清楚,而且学习者很感兴趣,容易在短时间内掌握。

通过对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设计并制作了3种类型的微课:控件类微课、语法类微课和算法类微课,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可持续的个性化学习和使用。控件和语法类微课属于知识讲授型,每一个知识点均用一个微课来讲授,还未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可以快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习。算法类微课主要针对实际问题讲述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同学虽然学会了VB的语法知识,但在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是比较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学生课后可以通过学习该类微课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同时提升学习编程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微课教学设计。选题确定后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是整个微课的灵魂,是展开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线索。因此,制作VB微课之前,整个教学团队对教学设计展开讨论。首先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微课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实施过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自然而然地导入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展开教学,完成讲解。最后,并通过设问和课后作业环节,给学生以思考、消化和练习的空间,确保对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3.微课教学课件的制作。根教学目标进行微课件的设计制作,为了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件中使用了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课件组织结构清晰、明确,沿着教学主题逐步展开,突出重点。

4.微课视频的录制。设计微视频严格遵循实用、简洁原则。由于VB程序设计课程操作步骤较多,更适合录屏软件录制微课视频。利用计算机录屏软件将屏幕显示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书写和点评、教师讲解的声音录制下来,实现微课教学过程的视频录制。在微课教学中,微视频承担重要角色,可以让学生系统化学习知识点和相关技能。依照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所有微视频时间都控制在10分钟以内。

5.微课配套资源的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资源除教学微视频外还有相关的配套资源,VB课程微课的相关支撑材料包括微课教学内容简介、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练习测试及答案、学生的反馈等。所有这些都围绕一个知识点,构成一个主题明确的微课教学资源包。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结合资源库实现自主学习。微课教学内容简介有助于梳理学生所学知识点,明确学习思路。微练习让学生巩固专题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对微课进行补充完善,使微课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结论

微课使传统课堂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使教学资料的展示更加灵活与生动,实现对传统教学的完善和拓展。微课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需求,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思考能力。另外,丰富生动的微课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3]葛丽萍,计算机专业课程微课资源建设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6,18(1):15-20.

[4]陈晓红,蒋峥峥.微课在《VB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15,(21):91-92.

[5]褚红梅,何华芬.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5,(12):89-93.

Exploration to the Micro-lectures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VB Programming

LI Gui-zhi,ZHOU Chang-sheng,LIU Ya-hui

(Computer Center,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ijing 100192,China)

vb程序设计范文2

关键词: VB;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2-7797-02

Visual Basic(简称VB)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是在Basic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Basic语言简单易用的优点,结合了可视化界面的设计方法,采用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把Windows编程复杂性进行巧妙封装,使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各种应用软件变得更为容易。因此,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选择将《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作为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具有知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每位授课教师都会关注的课题。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而言,通常采用的还是以课本原有知识体系为脉络的传统讲授法,教学内容大多以线性方式展开,同时结合上机实践操作来巩固和熟悉课堂上所讲的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掌握Visual Basic的较多的理论知识,也可以阅读程序代码,但是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通常都会束手无策。经过分析总结出此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一致。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思维方式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而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大多单纯依照教材讲授理论基础知识,授课基本上是以语言自身的知识体系为脉络展开,过分注重语句、语法和结构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不能很好的将编程环境、程序设计语言、算法、数据结构以及程序设计思想关联起来形成体系化教学。[1]导致学生只学会了语法概念而不会使用,能够读懂某一条语句,却无法理解一段代码的含义。

二是实验内容过于简单。上机实验大多都是属于基础与验证型实验,偏重于VB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语法知识,但无法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内容普遍都是知识点案例,针对的是具体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没有依托完整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很容易遗忘。

三是学生缺乏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学生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通常没有任何基础,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和算法思想,对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还不适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对程序进行分析讲解时学生能够听懂理解,代码也能够读懂,但是让学生自己编写时,就无处下手,久而久之学生对编程充满畏惧感,对学习本门课程缺乏兴趣。

如何改变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VB语言,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需要对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2 课程教学改革

2.1 拓展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方式和实际编程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必须打破固有的以“语法”和“结构”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以突出能力培养为主轴,围绕能力培养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仅仅局限在一本教材上,要突破教材局限,将程序设计中所需要的众多知识点加以整合,包括VB语言的语法结构、可视化编程方法、常用的算法、数据结构以及程序的调试等,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在这里算法是程序设计的核心,而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在授课的过程中,特别是讲解实例时,需要剥开语言这层外壳,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精粹——算法,也就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某一具体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语言不重要,语言是程序设计的工具,如果不掌握语言,程序设计就无从谈起。教材上的语法描述非常细致、系统,但大量的语法规则会使初学者感觉枯燥,这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只有20%是最重要的,事实上VB语言也是如此,最常用、最重要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因此在讲述语法时,只需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其余的细枝末节可以由学生自学。

2.2 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传统讲课方式的缺陷已众所周知,因为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一种授课形式,讲课中教师是积极的而学生是消极的,很难把学生吸引到学习进程之中。但这不是意味着要把这种授课方式抛弃,讲课是把大量知识传递给学生的一种常用模式,尤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缺乏普遍缺乏知识背景,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详细地讲解。在讲解时应该采用多种策略,比如在讲述抽象概念时最好与实践相关联,或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比较容易理解。在提到函数和数据类型的时候,可以跟学生比较熟悉的Excel中的相关概念关联起来。在讲述面向对象的概念时,可以拿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例子,它就是依照面向对象的思想编制而成的,在桌面上的每个图标,可以理解成一个对象,当需要启动某个对象时,只需用鼠标点击它(消息驱动)。[2]不仅如此,在不同的情境下还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法、引导法、任务驱动和实例教学法等,这样有助于让学生从消极的学习者转变为积极的学习者。

2.3 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VB程序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都很强的课程,对实验环节有较高的要求。要学好这门课,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上机实验,才能掌握程序设计的技能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上机时间,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VB语言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编程方法。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设计型与研究型课题,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程序设计思维方式的实验教学平台。整个实验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设计,基础验证型、设计开发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每次实验课有多个基础验证型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和算法设计,每一章精选1~2个设计开发型实验,与学生分析讨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上机调试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其专业相关的研究题目,要求学生逐步完成研究分析与报告,写出个人的心得体会,并在学期末给出一定的时间完成课题。

2.4 创建项目实例库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各类完整的VB程序实例,从中选取典型的、有实际意义的实例,作为程序设计的模板提供给学生。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初次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习惯采用数学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还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思路。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一个新的题目,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思路不清晰,此时就可以从项目实例库找出对应的实例,通过借鉴或修改相应的模板得到结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经常阅读这些实例,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对于程序设计思想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在具体实施上,整理出40~50个典型项目实例,将它们分为五大类:基础类、算法类、图形类、文本类和应用类,供学生自主学习,另外从中选取6~8个典型的项目实例,要求学生必须理解掌握,这些实例基本上包含了这门课程的知识要点,理解了这些实例,对于课程的知识结构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中,学生最喜欢也最有兴趣的实例就是弹球游戏,通过对弹球游戏程序代码的阅读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定时器控件和控件坐标等相关的知识,学生也很有兴趣地去改写程序代码,以获得类似的动画效果,可见好的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VB程序设计课程对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均有较高要求,教学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教学重点放在算法的分析和编程的训练上,注重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程序设计思维方式和实际编程能力的培养,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vb程序设计范文3

关键词: 考试模式; 过程化考试; 教学质量; 综合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2-50-03

Research of evaluation mode in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course

Li Guizhi, Zhou Changsheng

(Computer Center,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China)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pattern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m to analyze, solve problems. A new comprehensive and procedural examination mode must be taken to adequately play its role in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drawbacks of VB curriculum examination model are analyzed. Design principles and realizing process of VB curriculum comprehensiv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mode are given. The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examination model in VB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t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chiev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

Key words: examination mod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遍及社会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 VB)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因此,各高校把VB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模式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相反,不合理的、单一的考试模式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违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宗旨。

本文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特点,结合VB程序设计课程考核体系的现状,探索多元化、过程化考核体系的实现机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1 课程考试的意义和作用

课程考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其基本目的是检测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它主要发挥了四方面的作用[1-2]。

⑴ 考评。考试的结果可以作为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劣程度的重要依据,可以评判学生对课程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 引导。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标准等,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引导作用。

⑶ 反馈。考试结果具有反馈作用,学生通过考试成绩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不足,知识的欠缺,以便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其反馈结果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教师可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薄弱环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方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⑷ 鉴定。学生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投入、教学方法和总体教学水平,可以作为对教学人员进行评定优劣、奖惩的重要依据。

总之,课程考试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考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的有效手段。

2 VB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分析

VB课程现有的考试模式强调考试的目的性,使得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背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⑴ 课程考试目的不明确。课程考试所特有的考评、引导、反馈和鉴定等功能,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传统考试模式的考核目标不明确,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真正作用。过分强调考试分数的作用,将分数作为奖学金评定、评优等利益的依据,这导致学生考虑最多的不是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而是如何有效地通过考试获得高分。

⑵ 课程考试模式单一。在课程结束时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一般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在这种考试方式下,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难以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学生也无法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考试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无从体现。这种考核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仅凭课程考试成绩,而不是综合地考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情况,这样做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⑶ 课程考试内容片面。考试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现行的考试内容拘泥于教材内容,重知识轻能力,缺少综合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题目。学生只要根据教师上课的重点进行考前突击,就能轻松通过考试甚至得到高分,完全没有达到考核的真正目标。这种情况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只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知识面狭窄,缺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⑷ 课程考试结果没有发挥反馈作用。考试结束后,应对考试质量进行分析,考试质量分析通常包括:试卷质量分析和学生成绩分析。试卷分析主要检查试卷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成绩分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实践能力的水平,以及时评价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由于考试往往都临近期末,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很少有人真正对课程的考试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能力的培养情况,也没有根据考试情况找出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学生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关心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3 多元化、过程化考试模式在VB课程中的实施

针对现有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我校在VB课程考核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如何设计、组织考试,如何发挥考试对教学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的作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3.1 VB课程考试模式设计原则

⑴ 考试模式多元化。改革单一的课程考试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就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出全面的综合评价,而不是通过一次考试就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加强平时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单元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获取教学信息,以指导后续的教学工作[4]。

⑵ 考试模式的过程化。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多方面、分阶段的考核,加强试卷的反馈功能。阶段考试结束后,教师就应认真分析学生的考核结果,认真总结自己在教学与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学生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情况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考核反馈分析的过程就是检查、总结、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为后续的教学和考核等诸方面教学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⑶ 考试内容综合化。改革课程考试内容,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课程考试既要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检验其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索创新的兴趣。命题时考虑试卷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作用。试题不应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拓展,以保证学生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智能。

3.2 在VB课程中实施新的考试模式

VB课程采用课堂随机提问、上机实践、阶段考试、期末考试有效结合,学生全程参与教学的考试模式。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分)+上机实践(30分)+阶段考试(30分)+期末考试(30分)[5]。

⑴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以及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成绩。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合理设置问题,抓住每次课的教学重点,由学生主动作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⑵ 上机实践。VB课程需要上机进行实践操作,每次实验课,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布置基本实验任务,此外,还要结合已学知识布置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实验任务,在成绩评定时给予较大的权值,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时还要安排综合实验,由小组同学合作完成,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⑶ 阶段考试。VB课程已经建立的课程考试系统具有组卷、评阅、题库管理功能,使得过程化考核能够得以实施。在组卷功能上可按课程的阶段(模块)组卷,也可按照设定的难度系数组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试卷的难度系数,考试成绩与难度系数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多次申请考试,如果学生对某一阶段考试成绩不满意,可再次申请参加考试。为了公平合理地计算考试成绩,可根据考试次数设定不同的权重。

课程授课与阶段考试可以同步进行。完成某一教学阶段后,学生利用课程考试题库系统上机考试,考试结束后系统即时给出成绩。教师根据考核情况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以便改进后续的教学,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作用。

⑷ 期末考试。类似传统的期末考试,针对全部教学内容的综合考试,与阶段考试一样采用课程考试系统,并讲试卷分成不同的难度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另外,允许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申请再次参加考试。

3.3 VB实施新模式考试面临的问题

⑴ 平时成绩的可信度。避免平时成绩考核的随意性,需要教师把握提问问题的难度和适应度。教师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平时考核考试的可信度。

⑵ 学校考核政策的支持。学校应该从政策上向新的考试模式倾斜。传统的一次性期末考试以书面闭卷的方式进行,操作简单、方便,工作量相对较小。新的过程化考试摸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调动教师参与过程化考试模式改革的积极性。

⑶ 加强考核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新的考试模式强调过程考核,其方式自由灵活,因此,要加强过程监管,防止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操作细则,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4 结束语

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课程考试须多种方式相结合,分阶段逐步实施,使学生成绩的形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考核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课程考试真正起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晶.英国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对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

职业,2009.2:108-109

[2] 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

工业大学学报,2010.24(2):21-24

[3] 王文素.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2009.4(6):55-56

[4] 陈树华,齐辉,侯钢领.大学课程考试理念和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

育,2010.11:4-5

vb程序设计范文4

关键词:VB程序设计;实例教学;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12.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9-0000-01

How to Teach the VB Programming

Tao Lei

(Anshu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Anshun561000,China)

Abstract:The VB programming is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research group's high-quality goods curriculum,the author studies the very good this class here the teaching method.Through with prominent teacher's exchange and the self-study,the author discovered that the VB example teaching,is actuates the student to learn this class the key.

Keywords:VB programming;Cases teaching;Task-driven

VB程序设计是一门非常容易上手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只要潜心学习,不难提高编程能力,属于我系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课。但是在教学入门阶段,VB程序设计难免会像所有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一样枯燥、难懂,不容易提起学生兴趣,这样也就无法带领学生继续走下去。本文就实例演示结合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学习。

一、教学以实例为主导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专业中的课程大都是操作性强的课程,比如电脑的安装与维护,一个理论知识掌握良好的学生可能还不如一个电脑城打工一两天的学徒。老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不提供电脑进行实地拆卸和安装练习,那学生是永远学不好这门课程的。在学习VB的过程中也一样,我们以必须结合大量的实例演示,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VB的可视化设计和它的实用性。作为程序语言设计课程,VB这门课程的教材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特别是在VB课程的入门阶段,在理论课程的授课中,教师首先是给学生详细的介绍各个控件,只有知道每个控件各自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以后我们才可以在VB中创造我们自己的程序。然而在控件介绍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理论知识不断堆砌的话,活泼好动的学生们势必厌烦,甚至厌学。虽然教科书在这个部分的实例不多,但老师必须要突破这个框框,设计出和每一个控件有关的有趣实例来开展教学,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实例作为上课开场导入就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学习TEXT的时候,就用一个时隐时现的古诗句做开场,问学生这是怎么做的;学习TIMER的时候,演示一个显示当前时间的条幅,学生一定好奇这是怎么来的。这时候只要稍做讲解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实例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从而有了创作出自己的程序的需求。而当创作过程遇到的还没学到的指令代码后,他们也会主动问老师和自己查询,这也为我的后期教学打下好的基础。

二、练习以实例为中心

学车的人不上车就学不会驾驶,游泳的人不下水也学不会游泳。我们的学生如果不用实际操作例子让他们练习,那么VB的知识只能停留在书本上。VB程序设计的教学安排为每周四到六学时,其中一半是理论讲解课,一半是上机实践操作课。笔者认为上机操作如果不采用贴合实际的例子来训练而只是遵照书本的话,学生学无可用,并且也打击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所以在生活中去寻找例子,在课余时间提炼编程心得是笔者备课的主要内容。比如书本上有一个股票分析系统的训练,因为学生对这方面很生疏,不太了解,笔者就改成班费管理系统,学生们对这块是再熟悉不过的,而且编好系统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所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做完训练非常有成就感,进而很喜欢这门课程。

三、任务驱动法完善教学

当然由于我们学院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差,因此自觉性还不够好,为了监督他们很好的学习、认真的实践,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每次课都留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完全模仿笔者的课堂实例上机操作,以加强对本节课课程内容的理解并熟练这些操作技巧,这项作业因而也比较容易完成,完成后给基本成绩。第二个任务就是做过变化了的生活实例,同学们在做的时候需要举一反三,还要会预习后面的知识,完成后给附加成绩,不同程度的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安排任务。笔者认为虽然学生不可能每个人都对这门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不可能以后都去从事专业的程序设计工作,但是通过这样的任务安排至少大家都会努力去完成任务,不会厌学,弃学,而且一个学期过后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掌握的,并且还有一部分同学通过任务驱动真正踏上了程序设计之路。

以上的几方面是笔者认为的主要教学方法。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同学们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围绕着这个目标,在保证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进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这是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采用实例教学实际上就是为了使课堂生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方法不仅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可用,在我们的其他教学中,实例的运用依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在兢兢业业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能够摸索到适宜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不会出现肚子里有水倒不出的尴尬,这也是笔者工作的重心和快乐所在。

参考文献:

[1]倪飞舟.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2010,2(1):1

vb程序设计范文5

关键字:趣味案例;实例教学;创新思维;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44-01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计算机课程,也是近年来福建省高职单招计算机类指定考核的语言,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课程的理论性相比,VB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在实际中应用。过去,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以讲解理论为主,动手实践为辅,经过不断探索改革,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大力提倡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充满成就感和探索精神,借助案例引导,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学习,能够让学生迅速上手并能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拓展知识面,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现在职业教育类的大多数计算机教材都是案例教程,但是,很多教材就是例子的无序堆积,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并不多。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把一些生活实例编写成教学案例运用于VB课程的教学中,并结合案例教学法构建相应的VB案例课件库,同时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的案例拓展环节尝试引入任务驱动模式。下面,就谈谈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模式探索过程。

1.应用趣味案例,激发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乐于参与学习。在上第一堂VB课时,为了迎合学生心理,更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有什么用,能实现什么功能,先不讲理论知识,而是演示一些有趣的实例,如:移动字幕、打地鼠、计算器等实用小程序,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新奇",喜欢上程序设计。

"移动字幕"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之一,在学校、超市、街道等,只要有电子显示屏的地方,都会看到移动字幕,用VB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下面就看看它是如何实现的。

对象名称属性属性值图形界面

窗体Form1Caption移动字幕

标签框Label1Caption欢迎光临!

计时器Timer1Interval500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Label1.Left = Label1.Left - 100

End Sub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问:能否将文字显示成彩色或者是让文字实现颜色的不断变化?能否实现文字的来回移动?字幕的移动速度可以调整吗?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关注相关知识,勤于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迎合了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在演示"打地鼠"的小游戏时,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勇跃尝试,过去,他们玩的都是别人编写的游戏,现在,只要通过学习,自己就能编写游戏,不禁情绪高涨。

2.注重实例教学,提高感性认识

刚接触程序设计的中职学生,对程序设计充满了好奇,而VB中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多,语法又枯燥难记,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学习,学生对这些概念、语法理解困难,要求他们利用事件代码解决实际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案例,以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在每个例子中适时、适量渗透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地、很自然地去体会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法的应用。

在学习"文本框"的时候,利用学生到银行取钱的经验,设计了一个"密码校验"程序,在文本框中输入密码,3次输入错误,将退出程序。这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事情,学生学习起来既直观又易理解。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将文本框的Password属性由抽象的概念变为形象的应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很快就掌握了它的用法。再如,学习随机函数RND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出题游戏"的例子,让学生随机产生两个整数,来完成一个出题游戏。在完成这个实例的同时,学生想到平时上网经常要求输入校验码,提出能否设计一个"产生校验码"的程序,在鼓励了学生的想法之后,通过学生思考--查找资料--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了这个程序的设计,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

3.案例结合数学,开发创新思维

程序设计语言要求逻辑思维能力强,特别是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面,算法和数学的关系比较紧密。数学是每个人从小就接触、最熟悉的学科之一,而程序设计语言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最常见的数学问题--"求三角形的面积",过去,学生基本上用"底×高/2"来计算,如果只告诉三边长,就无从下手了。用VB来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利用海伦公式 (其中S是半周长),配合IF语句的判断,很快就能求出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如果想让界面更直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标签框提示、文本框输入、MsgBox输出的办法实现。再如,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用下列代码很快就能解决:

方法一:

For i = 1 To 35

If i * 2 + (35 - i) * 4 = 94 Then Print i, 35 - i

Next i

方法二:

For i = 1 To 35

For j = 1 To 35 - i

If i * 2 + j * 4 = 94 And i + j = 35 Then

Print i, j

End If

Next j

Next i

还有很多数学问题,如:"回文数"、"水仙花数"、"完全数"、"哥德巴赫猜想"、"斐波那契数列"等都可以用VB程序很快的求解出来。通过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仅熟悉了语法结构,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还开拓了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设计综合案例,培养程序开发能力

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实践课程设计中,应当重视综合案例、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语法知识如何应用等。学生可以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查缺补漏,总之,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灵活运用的驾驭能力得到提升。

在实践教学中,有一组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发现歌词字幕和歌曲的播放速度不匹配,能不能设计一个字幕播放器,播放音乐的时候让字幕和歌曲播放同步。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首先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然后,让学生确定是用什么播放器,引导学生找到存放歌词字幕的文件,搞清楚播放原理;其次,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式,如何去解决;第三,提出设计思路,编写设计提纲;第四,进行程序设计和代码调试;最后,实施应用检测。通过解决这样一个常见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学籍管理是每个学校都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何实现对学生的学籍管理,在学生学习了基本语法和数据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发一个小型的"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的增、删、改操作和学分的统计,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开发程序的能力。

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永无止境,教学方法有许多,没有固定不变的或者孤立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VB教学探索可以看出"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比较符合VB教学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寻找更适合学生,更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案,同时要巧妙地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着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使学生全心地投入到VB学习中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的能力,使VB课程的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袁 玫 薛淑斌编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vb程序设计范文6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03-01

Visual Basic(下面简称VB) 程序设计是我校国商和电商学生的必修课,然而VB语言枯燥、难以理解,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有恐惧心理,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分析、摸索出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我在vb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几点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课本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的教材总是先讲VB语言的基本语法,然后再讲VB中对象的使用。但在讲授时不宜将两者分开,要把VB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VB中的对象主要用于构建界面,而具体程序功能的实现则要编写代码行,因此任何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都不可能只用对象或只用语法。这两块内容可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难懂的概念,挫伤他们编程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为基础,打破原有的以课本知识的逻辑结构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模式,先不讲基本概念,改用从简单的实例入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这样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For…Next循环时,书本内给出了一段求前100项自然数和的程序。这段程序在同学们弄懂For…Next循环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的,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编程能力,我要求同学们对原程序做如下几种变化:

(1)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跳数为2。

(2)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跳数为1。

第(1)小题和书本原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只要将循环的跳数改为2即可,在模仿的前提下同学们就可以完成。

第(2)小题增加了难度,在编程过程中,需要做两点变化,一:要将循环变量的变化范围变为从1到50,二:要修改循环语句中的通项,将循环语句变为S=S+2*I。要做到这些变化,就需要同学们对For……Next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二、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VB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纸上谈兵,不上机练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VB 程序开发的。所以在教学上,要采用以实例作为知识的载体,追踪学生的兴趣和问题,由实例去操纵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注意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加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有一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程序的设计步骤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述,同学们在字面上可以接受,但在理解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情况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应用程序开发能力。在VB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多一半的课时都用作学生的上机实践。这样可以让学生多动手,并且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综合应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程序开发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新知识渴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编程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标准编码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一)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使用标准编码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我在授课过程当中使用标准编码的实例,在讲解实例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

(二)注意命名规则,一般用实名命名对象。

(三)程序书写规范也是非常重要问题,不仅书写格式应该结构层次分明,而且程序里面应添加起码的注释。不按照标准书写程序会增加别人查看程序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自己以后上机调试修改。

(四)强调学生避免使用Visual Basic 中的隐式操作,养成显式编码的习惯。

四、 引导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养成运用动态思维判断程序是否正确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比较多的关注:

(一)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要求同学们直接写出结果;

(二)对于有循环或判断结构的程序,要求同学们根据条件一步步向前走,把循环过程写下来;

(三)故意给出一些错误的程序,给同学们设计一些陷阱,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