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音乐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1
一、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必然性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渴望音乐课中能学唱自己所喜欢的流行音乐。每当课前课后,总会有许多学生围着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老师,上课的时候让我们听点流行歌曲行吗?老师能不能教唱几首时下最流行的歌曲?”
每当上戏曲单元时,学生表现出的失望、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让笔者觉得实在无耐。临时增加一个环节,补充欣赏一段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同学们原本低落的情绪,一下子抖擞起来。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和对传统音乐的冷,形成鲜明的对比。事后,笔者反思,这不是把流行音乐融入课堂很好的一个例子吗?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能不能尝试把好的流行音乐作品提供给学生鉴赏?为什么非要把流行音乐划清界限?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雅俗共赏”是音乐欣赏课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首先,在学生缺乏相应的素养涵养前提下,一些高雅的艺术,对于学生而言,必定是“曲高和寡”;其次,当下流行音乐泥沙俱下,有一些作品以低俗的歌词、刺耳的音效,使得一些学生在另类心态驱使下,大行其道。诸多流行音乐作品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状。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爱好,因势利导,把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年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得以欣赏到真正的“雅俗共赏”的音乐。
从教材的角度而言,2002人音版中学音乐教材,仍然秉持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思路,所编录的音乐作品大都以艺术歌曲、传统作品或思想内涵较深的古典音乐为主,几乎很少涉及到通俗流行音乐,这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们欣喜的看到,在2012新版的中学音乐教材,收录了一大批的流行音乐作品以供学生学唱,以七年级为例,如《天边》《红旗飘飘》《故乡的云》《国家》等。这些作品的收录,说明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可行的,是可以得到认同的。作为教师更要正确认识和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如何巧妙地与初中音乐课堂进行融合,笔者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谈以下几个观点:
二、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教学策略
1、每课一歌。让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课堂的“调味品”
笔者认为凡是歌曲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清新优雅、不拘一格的作品都可以作为补充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欣赏或教唱,但值得一提的是,不能让流行音乐独占我们的课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对学习流行音乐的渴望与需求,笔者每节课在上课前5分钟,安排一位学生演唱并介绍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并分析作品旋律特点、表达的情感、歌词魅力等相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一次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本以为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没想到反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探讨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同时,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中带乐,乐在其中,流行音乐俨然成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品”。
2、玩中深入。让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课堂的“催化剂”
(1)催化相关音乐知识的生成
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是单纯的将某些流行歌曲拿到课堂上来演唱演奏。教师要紧紧围绕作品本身的音乐要素,分析作品的曲式、演唱形式、旋律线、伴奏音型、演唱方法等。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催化演唱能力的提升
如流行音乐中越来越多的组合运用RAP,这种流行于欧美的“说唱”音乐,节奏感鲜明、演唱风格独特富有韵味,在学生中深受欢迎。而近乎于“说歌词”的演唱方法,让学生觉得很好玩,但对于流行音乐中RAP,其实学生们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笔者在课后让学生搜集有关RAP的资料、它的演变历史和产生背景,并在课堂上举行了一次“RAP”PK大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校园学习生活写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RAP的语感进行说唱。比赛之前,老师对学生的作品加以修改,并配以电子琴内存固定节奏予以伴奏,让学生在“玩”中感受“RAP”的魅力。
另外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指导学生假声和气声的运用、歌唱时气息的支持、演唱姿势的把握、共鸣腔体的配合等。总之,要让流行音乐成为课堂的“催化剂”,在玩中催化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这正是在倡导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强调音乐实践”的理念。
3、资源整合,让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课堂的“万花筒”
至于欣赏教学,流行音乐更是大有用武之地,但对于现成的教材来说,需要及时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调整,“开心学习”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前提。以人音版教材为例,笔者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精简和整合,选录一些具有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强的作品,作为补充欣赏作品提供给学生。如:第十三册《天山之春》单元,选录了刀郎的《新疆好》《在那遥远的地方》《敖包相会》《康定情歌》作为补充欣赏作品;十五册《雪域高原》单元,选录了韩红的《天路》《青藏高原》《家乡》;十六册《瑰丽的电声》单元选录了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十七册《祖国情》单元选录了成龙的《国家》《生死不离》,和陈红的《常回家看看》作为补充欣赏。以上的作品不仅优美动听、积极向上,而且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4、用心感受。让流行音乐成为提升语感能力的“奠基石”
作为流行歌曲情感载体之一的歌词,一直以来,总是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非难,总有人认为它是庸俗的代名词:除了“情”就是“爱”。不可否认,流行歌曲歌词很多不太讲究规范性,但也不能排除近几年涌现出一大批歌曲体现中国文学之美的作品。如:周杰伦的《东风破》,整首歌词充满一种古典的韵味,意向的选用更多受到了古代诗词的影响。孤灯、浊酒、琵琶、篱笆、古道,营造的是一种孤寂、萧瑟、伤感的氛围。在欣赏过程中,穿插对文学的创作手法的讲解,让学生用心感受作品的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学涵养。又如老狼《同桌的你》歌词先回忆如烟往事:“你以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在欣赏优美旋律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内心出发,体会主人公对同桌的浓浓关爱又蕴含着淡淡的惆怅,“索其语气、思其画面、寻其意味、察其情致”,让流行音乐成为提升学生语感能力的“奠基石”。
5、唱中激情。让流行音乐成为情感渗透的“磁力场”
(1)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什么是感恩教育?我国知名的教育家陶志琼博士指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大量的流行音乐作品都渗透着感恩教育。如在“三八节”来临的这周音乐课中,给学生补充欣赏了几首课外音乐作品《烛光里的妈妈》《飞来的花瓣》《天亮了》,深深地勾起了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们感受到母爱,师爱。通过欣赏、演唱,唤起自己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师,回报妈妈那种真挚的情感。
(2)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的中国心》《大中国》《红旗飘飘》《五星红旗》《中国人》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通俗流行音乐作品,内容深刻,艺术性强,感情真挚,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当代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21世纪宏伟蓝图的生力军,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强弱关系着中华民族的走向和兴衰。
在当下中日关系日益紧张之际,做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理国,在教育学生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同时,更要教育学生懂得和平时代应该如何爱国、怎样爱国,让学生懂得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课余时间,笔者搜集大量有关中国相关的作品,最终确定一首非常具有感染力的作品《你的名字只叫》作为教学内容,看到孩子们用那种饱含泪水,发自内心的呐喊“你的名字叫,我们回家吧,回到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3)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2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对兴趣的热爱,我们还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为主要目标,这是学习音乐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多积累教学经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方式,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喜欢音乐学习。
一、从音乐的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还是决定了他们心理不稳定,对新的事物感觉好奇,可能很多事情都会产生无意注意,所以注意力容易分散,但这也是一个优点,对新鲜事物好奇是一种求知欲强烈的表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在音乐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比如,在教唱《啊,朋友》这首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下这首歌的背景,先给学生播放南斯拉夫电影《桥》的片断,这个电影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全世界反法西斯的场景,看到了这和大战的深远意义,再让学生回想一下,大家以前还看过类似这样的电影,这样的电影能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通过电影的欣赏,对这首歌也产生深入地了解,他们在学习时也格外集中注意力,效果颇佳,这样的课堂会给他们产生深刻的印象。
二、设置情境,通过讲解加深对歌曲理解
在音乐教学时,设置一定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长。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境界,让他们在音乐的气氛中学习音乐。比如,在英文歌曲《欢乐颂》的教学时,先介绍这首歌的作者贝多芬,让学生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与艰苦的创作过程,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更多知识,然后大家把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讨论分离,了解了这首歌创作的背景,学生的脑海中产生了遥远的画面,也会被这些古典的欧洲金曲所吸引,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得到了美的享受。
三、发挥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3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声部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84-02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声部训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提高声部训练的效果,需要音乐老师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相关研究。笔者通过总结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初中音乐课堂声部训练的方法在文中做了相关论述,以做抛砖引玉之用。
一、初中音乐课堂声部训练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初中音乐教育来说,应试教育影响之下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除了专业性音乐特长生会对音乐进行专门性学习以外,大部分学生缺乏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表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呈现的水平良莠不齐。而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演唱能力与对音乐的学习能力也都是参差不齐的,极大地影响了声部训练的效果。加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重要转折期与生理上的变声期,自尊心强,喜欢上课,但又不乐意表现,进行声部训练时心理负担重,怕唱不好被别人取笑。而且变声期的学生声音特点本来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唱单声部时效果都不太好,声部训练时学生的心理包袱更重。另外,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由于所处环境与时展影响,他们对教材中的歌曲共鸣度不足,声部训练时也就表现得金口难开。
另外教师方面,由于初中阶段把音乐作为辅课进行学习,教师对于学生在声部训练中的表现也并不在意,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尝试,也缺少创新的动力,导致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流程化,训练机械化。这也是造成初中音乐课堂声部训练难以提高的原因。
二、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高质量训练
(一)在欣赏中揣摩
欣赏,即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听觉训练中,应注重学生对于单音与音组的听记,重点对音程、和弦、调式调性进行听记。这种基于训练学生音乐记忆力与理解力的训练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力有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教师应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在进行听觉训练时,强调听记应与实践中的声部训练相结合。如在声部训练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训练,也就是把每个相邻的同学按座位进行上下两个声部的分组再进行训练。还可以采用钢琴进行辅助教学,让有一定钢琴基础的学生嘴唱一个声部,同时手弹另一个声部,还可以在两个声部间进行交替。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取决于班级中学生的钢琴水平,如果学生中没有会钢琴弹奏的,教师可以来弹钢琴,让学生在教师的演奏中感受不同声部的区别。另外,在教学中使用乐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声部训练学习积极性,利用学生间懂得演奏乐器的学生组成一组,同时对上声部与下声部进行演奏,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来提高对于声部的正确认识。对于声部训练的教学而言,重要的是让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来进行听觉训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借此提高声部训练中听觉训练的高效性。如在进行《嘎达梅林》这一首曲目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此曲目声部听觉训练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结合课堂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与相关的音乐播放设备,对不同版本的《嘎达梅林》进行分析,对其中所蕴涵音乐基本属性,如音的长短、音色、强弱、高低等重点进行介绍。同时为了增强学生对于声部的听觉敏感度,教学中随时加入声部训练示范,同时训练练耳,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部作品,让学生体会简单声音型、复杂声音型与和声功能间从平稳紧张到恢复平静的过程,进而实现以学生声部训练的高效练耳。另外,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笔者在听觉训练中,还有意识选择性地插入经典与贴近学生生活的电影优秀声部合唱作品,如《欢乐合唱团》、《放牛班的春天》等,寓教于乐,有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训练中巩固
对于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声部训练来说,其练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声部训练理论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明白练的目的,练的方法,练的宗旨。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是教师应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对课程精髓进行全面的浓缩,把其中的重点通过有效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听懂,避免照本宣科式的理论灌输,而应结合学生兴趣与心理特点,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侧重分析讲解。也就是说,笔者的教学讲解方式应全面而细致地囊括教学要点,同时还应强调声部训练的各技能要素,达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理论讲解效果。如《赶圩回来啊哩哩》的教学中,不仅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于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应让学生达到用和谐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教学目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歌曲不同声部应有相应的艺术处理方法。声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先给学生做好示范,根据曲目特点,进行练习时应带哈欠,多运用假声,且发音位置应落在上腭上方。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发声练习的兴趣,可以把练习内容放到歌曲某一句的教学中来,以达到发声训练审美性与乐句练习技能性的双完成。
(三)在合唱中感受
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所编写的八年级音乐教材来说,其编入的歌曲对于现代中学生,歌曲自身对于初中学生的音乐吸引力不足,在引导学生学习热情这方面存在着差距。同时,由于初中音乐课时安排较少,一周一节音乐课对于声部训练这一讲究持续性与连贯性的教学来说,实际教学中面临着课时不足的现实问题。在初中学生课业压力重,学习负担大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学生课后的自我训练也存在着很大的掣肘,所以课堂上唱的训练效率尤为重要。
如在对《献给老师的歌》进行练唱时,应从情感角度切入训练要点,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对于其中的歌词与旋律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稳定的气息、充满情感的去演唱。让学生体会到曲目中对于师生情的表述,激发学生共鸣,进而达到“歌为心声”的练唱效果。
概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声部训练教学的效率有很多。实践证明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听、练、唱等几个方面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声部训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曾一平.短时间内小学生合唱排练的基本方法[J].大舞台,2010(05)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教学;音乐课堂;创新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60-01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重点是音乐基础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但是传统音乐教学方式不能够满足当今教育改革需求。所以,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基础上,对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开展,从而跟进教学要求。创新模式的音乐课堂教学通过其他学科的先进教学方式,结合音乐教学特点,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
音乐课程是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新课改模式下,音乐教学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并且需要不断的改进创新音乐教学理念。根据这一发展要求,学校对音乐教学进行不断的深入改革,并且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我国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
其次,虽然我国在音乐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整体上分析,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有些教师在音乐教育意义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片面的追求形式,甚至有些教师认为音乐课堂就是听听音乐,在教学中忽略了音乐教学目的。而有些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忽略了学生感受,对学生能力状况不是很了解。造成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合作的低效率,没有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效果。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措施分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首先遵循的原则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并且在创新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改革。并且,在创新化音乐教学模式下,进一步的明确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和角色。
1、多元化教学理念为基础
在多元化教学理念下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设计。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在音乐领域的见识和理解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显得被动,出现了课堂疲劳现象。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有效多变音乐教学组织,在严肃的课堂中融入活跃的氛围,将音乐中重要的元素带给学生,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理解音乐。与此同时,在现代音乐的潮流冲击下,给传统音乐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出现了厌倦或者是讨厌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方面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结合不同元素音乐,从而改进音乐课堂教学环境。
2、角色定位
“学生为课堂主体”不仅仅是停留在形式表面,在音乐的新课程改革下需要重视学生地位,尤其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塑造。在教学活动中,由于音乐教学的自身特点,需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鉴赏能力方面的培养。所以,初中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创新性的发展,并且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起角色定位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对于音乐学习方面,学生在对音乐本质的了解和领悟能力的教学内容上也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指导,应该使学生学会自主性音乐探究学习,了解并领悟音乐元素的内涵,使学生从内心上喜欢音乐,渐渐的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素养。
3、设置课堂情境
在音乐课堂上设置情境,目的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沉淀了历史和其本身的价值意义。所以,在音乐课堂上需要整合音乐元素文化背景,并且设置其相应的教学情境,增加教学过程的自然性和流畅性。并且,音乐元素用语言是不能够解释清楚的,在课堂上教学设置情境,并且与多媒体或者是其他现代化的信息及时增加音乐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4、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基础之上,需要跟上音乐教学趋势。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音乐教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教学情境设置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并且和音乐背景相结合进行教学,增加了音乐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在现有教学体制改革下进行音乐素质培养,并且通过良好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最终效果,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深化改革创新的教育要求。并且通过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不断努力与探索追求下,改善了音乐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从心理上乐意融入教学课堂氛围中,从而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陶冶了情操。
参考文献:
[1] 郑建旭.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9-12.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5
【关键词】音乐教育 ; 后进生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85-01
初中音乐课程,是初中阶段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尖子,而在于普及音乐。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对“音乐天赋”有一定认识,认为“天赋”是学好音乐的重要条件之一。把学校音乐课中的后进生情况归咎于“天赋”问题上,存在误区。的确,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能够投入音乐,进入音乐学习状态;但也有脱离课堂状态,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学生。而长期以来,我们对这样的后进生存在了一定的忽视。
初中学生,年龄在13-15岁左右,这个阶段,是获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步阶段,也是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每一名学生都需要受到应有的教育,得到教师的关爱。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初中音乐课堂和其他课堂一样,存在一些后进生问题。然而初中音乐课堂后进生又存在着自身的一些特点。现归纳为以下A、B、C、D四类,分析针对他们的教育。
A类:感到考试学科课程压力大,无心上音乐课,在音乐课堂上学习其他课程的学生。
面对此类学生,音乐教师甚为气愤,但反思一下,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悲哀,我们的课存在一定的不够吸引学生的问题。音乐课堂是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虽然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如果音乐课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由衷感到“我要学”,此类现象自然消失。笔者认为,治理后进生情况,与治理疾病有一定共通之处:一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即上文所说的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二是“对症处理”。除了对新生进行一定的入学教育,让学生懂得音乐课相关纪律观念,平时上课前也可以说明一下此类问题。在上课铃前,我如果早到,会允许学生各自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包括学习其他课程,并向他们解释:待会儿上课铃响,你们就应该将别的课的书本收至桌面以下,而不是压在音乐课本下面,不能放在“桌面”上,至于你放在C盘还是D盘,随便你。提醒不宜多,形成习惯即可。另外,这类问题也要和学校相关部门协调好,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B类:不主动参与,感受不到快乐的学生,长此以往,越发感到音乐课程难度大,听不明白、学不进去,对于课堂提问,寄希望于别人回答。这类学生可能只是少数,也可能是多数,因课程难度而异。
面对此类学生,音乐教师会感到无奈,恨铁不成钢,或者认为他们只要不违反课堂纪律即可。我们的课堂,是应面向全体学生的,人人参与。解决此类问题,从根本上,应降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难度,将课堂预设的总体难度降低,以满足、适应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对于不同学生,还应有相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原有基础上进步,而不是“一刀切”的要求。
对于课堂提问,分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较难回答的,可自由发言,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设置指定学生来回答的问题。有时也可采用“快乐大转盘”的形式,转盘指针停在某个座位号上,某个学生就回答该问题。此外,如果这节课知识性较强,内容相对枯燥,如学习五线谱知识,就可以分组抢答比赛。经调查,之前学过乐器会五线谱的学生,不参加抢答,但可以回答大家感到困难的问题。
C类:思维活跃而分散,喜欢对音乐课本语言和课堂用语乱联想的学生。学生进入青春期,思维、智力不断发展,同时,性别意识增强,对异性充满好奇,容易对一些词语产生不恰当的过多联想,曲解语义。这样的学生虽不是很多,有严重表现的仅为极个别,但他们不能进入正常的课堂学习过程,而且很容易带动其他学生思维分散。
其实,此类学生往往反而具有较强的音乐学习力。只是作为教师,不应盯着他的不妥表现看,不应直接针对其不妥的语言、表现进行批评。解决此类问题,分两方面:一、加大音乐课堂艺术氛围渲染力。教师艺术化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绘声绘色地讲述、示范,结合各种课堂活动,会给学生感染力,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即使是后进生,他也能感受到,在这样的氛围中,他该怎样做。二、不直指学生的不妥语言和表现。当学生对词语曲解时,可装作不在意,继续感染整个课堂。
D类:对教师、对音乐课有抵触,故意捣乱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品行较差,其他课程成绩也差,在其他课上也违纪。虽然是个别,但难以避免完全不存在。
这种后进生,问题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有学生自身原因,有家庭背景原因,但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关注教育上的举措。教师更要注意和这类学生的亲和力,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在课堂上,不应有任何偏见和冷落,更不能体罚、心罚。如果这类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取得高出其他课程的成绩,这会是他学习自信心的一个起点,甚至因此逐步转化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课后,应多和这样的学生谈心,给他们人生观的指导,给他们文化课程学习方法的建议,甚至短期内改变大家对你印象的小窍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这些帮助都在感动之中。以美育情,以情感人。可以结合优秀音乐家的故事,让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包括对课堂上所听音乐的感受。即使他说“很难听”“我只喜欢xx流行歌曲”,那是我们课堂音乐教学做得不够,而不是学生的错。
综观不同类型的后进生,我们应树立正确观念,有信心让他们转化为优秀学生,有的甚至可以十分优秀。后进生有很大的潜能,有很多闪光点。我们应材施教、应班施教,但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确实很不容易。从后进生抓起,从最后一名抓起,不放弃,既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方法,也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
初中音乐课堂是学校教育中课堂的一员,课堂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重要部分。但初中音乐课堂教育有着其独特的一面和不可替代性。当然,后进生问题,学校教育还应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使后进生存在的缺点、问题得到综合的修整、治理。教育是长期的过程,影响也是深远的。但教育对人的培养并非万能,我们不应急于求成,也不需将所有问题原因指向教育工作者,而是应当持之以恒地去做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工作。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6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1-0089-01
合唱教学是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能在给予学生艺术熏陶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国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要求中还增加了“轮唱”内容。根据课标精神,现行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教材在演唱教学内容的编订方面做出了调整,以江苏省自编苏少版初中音乐新教材为例,各年级合唱歌曲的数量大幅增加。可见,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然而我国中小学合唱教学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多数以组建校合唱团(队)或合唱兴趣小组为主要形式,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合唱训练。在中学基本上以临阵磨枪的做法为主,多是为应付合唱比赛而进行突击性、短时间的合唱训练,特别是在音乐课堂上,许多合唱歌曲在教学时变形为只教唱一个声部,合唱歌曲变成了独唱曲、齐唱曲,在公开课、优秀课评比上,合唱教学也是难觅踪迹。基于以上现实背景,笔者立足音乐课堂,探索总结出一些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经验,以期为一线音乐教师的合唱教学提供参考。本文的“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是指以班级为组织单位,基于每周一节的音乐课,以音乐教材上的合唱歌曲为主的合唱教学。
一、点滴渗透,积少成多
学生合唱意识的建立,须渗透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每一节音乐课,开辟5――8分钟进行合唱的和声训练,训练的素材需要教师从合唱歌曲中提炼、编创。短小的片段练习,能让学生迅速品味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合唱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也能在演唱声音上进一步提高要求,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练习若成为一种常规坚持下来,积少成多,势必能促进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听优秀合唱曲目的机会,了解合唱发声与独唱发声在声音状态上的异同,培养合唱意识,使每一位学生在意识上能辨别好的、和谐的合唱声音状态,逐步学会用合唱的演唱状态较准确地演唱合唱歌曲。
二、编创整合,梯度进阶
目前现行初中音乐教材合唱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人文线索为主线的。合唱的编配方式和难度依循具体歌曲而定,而并非按照学生合唱能力形成的学习规律进行,这样的编排思路不利于学生合唱能力的稳步提升。以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在合唱数量和难度的编排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如合唱作品数量上,初一有11首合唱歌曲,初二有9首。有的单元两首都是合唱曲,有的却连续两单元没有合唱曲,这样的数量分布与学生合唱能力的获得进度不相称。再如合唱作品难度上,七年级上册《念故乡》的难度比八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难度要大,各册合唱歌曲的难度没有梯度,时而难时而容易,教学时很难把握。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合唱作品的数量和难度重新排序和布局,以顺应学生合唱能力的获取进度。具体来说,从整体的目标上,建议七年级以轮唱、补充式合唱、音程距离较大或低声部有较强旋律性的合唱为主,长度一般为两个乐句。八年级以三度叠置的合唱为主,乐句从两个乐句逐步扩展到四个乐句。九年级在巩固的基础上,合唱曲目可以丰富一些,难度适度提高。又如,针对一首合唱歌曲,教师可以改编成不同难度系数的若干版本,供学生学习。教学中因材施教,学生不断挑战升级,逐渐完成他们所能达到的学习内容。教师整体规划设计有梯度的合唱教学进程,能有效地达成合唱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
三、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合唱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勤于实践,善于反思和总结,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以优化合唱教学效果。如,在两声部合唱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多样化形式进行合唱练习,既能保持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又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合唱效果。常用且有效的做法是:第一步,分别练唱两个声部,演唱熟练。第二步,让学生倾听合唱录音,提出听赏声部的要求,并跟录音张口默唱。第三步,跟录音合唱,录音高声部(低声部),全体跟老师唱低声部(高声部)。第四步,老师唱高声部,学生跟钢琴一起唱低声部,或反之。第五步,学生两声部合唱。第六步,再听录音,听辨优质、准确的合唱声音。最后,调整自己的声音,再次合唱,达到理想的合唱效果。又如,关于学生的音准,教师平时可以多用手势,引导学生养成边唱边倾听的习惯。在两声部合唱时,在声部引导或关键的衔接处,教师的指挥动作可以改成音高手势,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还面临着学生的基础不同、音乐课时较少等诸多困难,但这些都不能阻挡音乐教师努力探索的步伐,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喜爱合唱,并拥有合唱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